八年级生物教学进度表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目标:教学计划的目标是确保学生在上册学期内全面掌握八年级生物相关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进度表:第一周:- 单元一:生命的奥秘- 课时1:细胞基本结构- 课时2:细胞的分工- 课时3:细胞的分裂第二周:- 单元一:生命的奥秘- 课时4:遗传与进化- 课时5:遗传的规律- 课时6:进化论与自然选择第三周:- 单元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 课时1:自然界的物种多样性- 课时2:濒危物种与自然保护区- 课时3: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第四周:- 单元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 课时4:生态系统的组成- 课时5: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 课时6:生物圈与人类社会发展第五周:- 单元三:生物与健康- 课时1:疾病与免疫- 课时2:健康与环境- 课时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第六周:- 单元三:生物与健康- 课时4:生活中的各种救命法- 课时5:生育与生殖- 课时6:荷尔蒙与生活第七周:- 单元四:生物技术与生活- 课时1:基因的解读与基因工程- 课时2: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 课时3:基因工程与生物医学第八周:- 单元四:生物技术与生活- 课时4: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 课时5: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课时6: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总结:以上是部编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计划的教学进度表,每周根据课时安排不同的课程内容,以确保学生全面学习生物知识并培养相关能力。
教学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知识。
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学进度表
八年级上册
实验教学进度表
一、分组实验与探究:
1、饲养和观察蚯蚓-------------------------第二周
2、动物的绕道取食(课外探究)--------第六周
3、蚂蚁的通讯(课外探究)-------------第六周
4、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课外探究)-----第七周二演示实验
1、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模型)--------------第一周
2、观察鱼口和鳃盖后缘是否同时张开、闭合------第一周
3、家兔解剖(标本)------------------第二周
4、鸽解剖(标本)--------------------第三周
5、观察蝗虫模型------------------------第四周
6、人体解剖模型(示骨骼)----------第五周
7、人体解剖模型(示肌肉)----------第五周
8、发酵实验------------------------------第十周。
2021八年级生物学科教学进度表一、生物的基本知识与技能(8学时)1.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2学时)1.1 生物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2 生物学的发展历程与主要学科1.3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2.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2学时)2.1 地球生命起源的理论2.2 进化的基本概念与证据2.3 进化的机制与模式3.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4学时)3.1 细胞的基本组成与结构3.2 细胞的功能与特点3.3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3.4 细胞的代谢过程二、遗传与进化(14学时)1. 遗传与变异(6学时)1.1 遗传的基本概念与规律1.2 遗传的分子基础——DNA与基因1.3 遗传与表型的关系1.4 突变与遗传变异2. 种群的遗传结构与演化(8学时)2.1 群体遗传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2 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因素2.3 种群的演化与自然选择2.4 人类的遗传结构与人种形成三、生物的多样性(16学时)1.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4学时)1.1 物种与分类的概念1.2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3 生物分类的意义与应用2. 动物的主要分类(6学时)2.1 动物的基本特征与分类标准2.2 脊椎动物的分类与特征2.3 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与特征3. 植物的主要分类(6学时)3.1 植物的基本特征与分类标准3.2 被子植物的分类与特征3.3 蕨类植物与苔藓植物的分类与特征四、生物的生命活动(20学时)1. 物质的运输(6学时)1.1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1.2 动物体内的物质运输2. 植物的光合作用(6学时)2.1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2.2 光合作用的调节与影响因素3. 呼吸与燃烧(4学时)3.1 细胞的呼吸过程3.2 呼吸与燃烧的关系4. 生物的节律活动(4学时)4.1 生物的节律活动的基本特征4.2 生物的节律活动的调节与影响因素五、生物与环境的互动(16学时)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组成(4学时) 1.1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1.2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2. 生物圈的结构与功能(6学时)2.1 生态位与生物多样性2.2 生物圈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3. 生态平衡与人类活动(6学时)3.1 生态平衡的概念与稳定性3.2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3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六、人体与健康(8学时)1. 人体的构造与功能(4学时)1.1 人体的基本组织与器官1.2 人体的系统与功能2. 生活中的健康问题(4学时)2.1 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2.2 营养与健康的关系2.3 心理健康与行为习惯七、科学探究与实践(12学时)1. 科学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4学时)1.1 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要求1.2 科学实验的基本要素与设计原则2. 生物学实验与观察(8学时)2.1 常见生物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2.2 生物学观察与数据处理2.3 生物学实验的结果与分析以上为2021八年级生物学科教学进度表,共计80学时。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指导思想: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了生物学知识和必须的理论和技能,并且经过前四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还有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开始关注自我的身体变化,也对遗传和变异充满好奇,所以第六单元的资料刚好能够替学生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能真正认识自我,了解生命是怎样延续的。
三、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材包括了“动物的主要类群”、“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细菌和真菌”、“病毒”、“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等内容。
教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探究生物世界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
2、动物的运动系统的组成和运动的产生。
3、细菌、真菌的结构特点和生殖方式。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难点:1、动物的行为及其意义。
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4、通过活动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
5、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如: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 教学时数 | 教学进度--------------------------------------------------------第一单元:生物多样性 | 1. 了解物种多样性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 6课时 | 完成 | 2. 理解物种的形成和灭绝原因 | || 3. 掌握基因、种群、生态系统的概念 | || 4. 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方法 | |--------------------------------------------------------第二单元:细胞与遗传 |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8课时 | 完成 | 2. 掌握DNA的结构和功能 | || 3. 理解细胞分裂和遗传基础 | || 4. 了解基因变异和突变的原因和影响 | |--------------------------------------------------------第三单元:人体健康 | 1. 了解健康的概念和指标 | 6课时 | 进行中| 2. 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 3. 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 || 4. 掌握科学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 |--------------------------------------------------------第四单元:生态系统 | 1. 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 8课时 | 未开始 | 2. 掌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原理 | || 3. 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威胁因素 | || 4. 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进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进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具体目标如下:1. 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2. 掌握生物的组成和结构,以及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3. 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探索生态平衡的重要性;4. 学习了解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的方法;5.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生物基本概念- 生物的定义和分类方法- 生物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第二课时:细胞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特点和生物的组成第三课时:细胞分裂与生长- 细胞的分裂过程和作用- 细胞生长和发育的规律第四课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的组成和结构-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第五课时:动物的生长和发育- 动物的组成和结构- 动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第六课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生物与环境的平衡与保护第七课时: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探索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和影响第八课时: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措施三、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教学进度计划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结合:通过讲解生物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实验与观察结合:安排实验和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课堂练习与作业: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案例分析与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本教学进度计划将采用以下评价与反馈方式:1. 日常表现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 实验报告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小组讨论评价:对小组讨论的表现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八年级下生物学科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初二年级四个班中都有部分学生相对来说基础稍弱,对他们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及其灵活运用,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在新的一学期要做好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总动员,让大家潜心投入到汇考复习中来,争取在水平测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教材分析本册书包括两个单元: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
学生通过前六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的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的呢?生物圈中众多的生命形式是如何产生、延续和发展的呢?这就是第七单元要探讨的问题。
教材也相应地分为三章。
(1)生殖和发育。
(2)遗传和变异。
(3)进化。
在生物代代繁衍的过程中,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选择相互作用,导致生物的进化。
可见,这三章内容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第八单元的内容除介绍有关人体健康的基础知识外,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分析药物说明书、设计旅行小药箱、练习急救方法、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分析疾病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等。
这样安排是为了避免单纯说教,以期使本单元的教学生动活泼,更有成效。
此外,本册书共有26个探究活动,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而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前三册一样,本册教材重视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渗透人文精神。
如设有“科学•技术•社会” 5篇,“科学家的故事” 3篇,“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1篇。
这些课外阅读的内容在教材正文基础上,更为翔实地反映了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各领域的应用,描写了中外科学家为人类做出的贡献,以及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态度,体现了生物学与职业的联系。
这些内容的安排,意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生物生殖过程和特点;2、生物生殖和发育与人类、环境的关系;3、从基因水平认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4、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科学推测;5、传染病和免疫;6、威胁人体健康的因素。
八年级生物教学计划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一.总体说明1.授课班级:八年级1——18班2.对教材内容及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教学内容: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两个单元:第一个单元是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包括第15 章动物的运动、动物的行为、生物圈中的动物、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二个单元是生命的延续,包括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有关的内容,授课时数为8课时。
学生情况:八年级学生在七年级完成了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学习本学期的内容,可以说学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的基础,要想完成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还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其中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学习起来难度可能要大些.所以,教师要结合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成绩,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更好完成教学任务.3.教学目标和要求: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使学生了解动物的运动行为,了解我国动物资源及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我国动物资源。
第六单元生命的延续,通过人和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学习,了解遗传和变异产生的原因,从而清楚生物新品种的产生,以及遗传病产生和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从而提倡优生和优育。
通过对这两个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渴求知识、追求整理、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知识为本学期的重点。
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为本学期的难点和关键5.本学期教学应完成的任务以及教学改革方面的设想与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本学期教学应完成的任务: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六单元生命的延续。
本学期教改方面的设想与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1.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兴趣。
2.根据教学内容确定适合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一、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
教学与育人相结合。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我任教了八年级(5)、(6)、(7)、(8)四个班的生物,学生人数较多。
八年级学生通过一学年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但4个班学生生物基础较差,学生学习生物不太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不强。
在这个基础上我相信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能够圆满的完成本学期的学业课程。
三、教材分析第五单元包括动物和细菌、真菌两大部分内容。
关于前三章动物部分,教材先探讨生物圈中有哪些动物,再探讨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按进化顺序逐门逐纲讲述各类群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考虑到人体结构和生理的内容已在第四单元讲述,本单元关于动物的结构和生理的内容做了较大幅度的简化,以避免重复。
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讲解了在生物圈中扮演了分解者的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通过这两个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对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熟悉,同时也更加了解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中很多渺小的东西往往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六单元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中学生必备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其行为的基础之一,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其认识和行动的必然结果。
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当理解每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并且应当身体力行。
因此,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在本册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回顾和发展,是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行为,同时,为学生的持续发展,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四、教学方法与措施1、启发示教学,让学生自主地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提倡学生课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