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杆菌
- 格式:ppt
- 大小:254.50 KB
- 文档页数:19
病原特性多杀性巴氏杆菌形态特性形态特性::两端钝圆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短杆菌中央微凸的短杆菌,,1-1.5×0.3-0.6μm ,无芽孢无芽孢,,无运动性 革兰氏染色阴性病料组织或体液涂片病料组织或体液涂片::两极杆菌(如美兰如美兰))印度墨汁染色印度墨汁染色::清晰的荚膜病原特性培养需氧兼性厌氧菌需氧兼性厌氧菌,,对营养要求较高 血液琼脂上血液琼脂上::灰白灰白、、湿润而粘稠的菌落病原特性血清型血清型::若干血清型A 、B 、D 、E 、F 等5个血清群个血清群::据该菌的特异性荚膜据该菌的特异性荚膜((K )抗原——IHA 试验 12个血清型个血清型::据该菌的菌体抗原据该菌的菌体抗原((O )——凝集反应 其他病原其他病原::溶血性巴氏杆菌流行病学特点 易感动物多种动物多种动物((畜禽畜禽、、野生动物野生动物))和人和人,,其中牛(黄牛黄牛、、水牛和牦牛水牛和牦牛)、)、)、猪猪、绵羊绵羊、、家禽和家兔易感流行病学特点 季节性以气候剧变以气候剧变、、多雨多雨、、潮湿季节多发 流行形式多散发可呈地方流行型可呈地方流行型::水牛水牛、、牦牛和猪 流行型流行型::家禽特别是鸭猪巴氏杆菌病又叫猪肺疫又叫猪肺疫,,是由特定血清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氏杆菌((如5:A ,6:B )引起的猪的急性散发性或继发性传染病临诊症状本病中本病中、、小猪多发小猪多发,,潜伏期潜伏期::1-5天 最急性型最急性型((俗称俗称““锁喉风锁喉风””)病猪突发病死亡 一般性症状急性咽喉炎急性咽喉炎::呼吸极度困难 出血性变化出血性变化::可视粘膜发绀可视粘膜发绀,,腹侧腹侧、、耳根和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红斑 病程病程::1-2日,出现呼吸症状出现呼吸症状,,迅速恶化死亡死亡。
病死率可达100%急性型急性型::本病主要和常见的病型败血症症状急性胸膜肺炎的症状咳嗽咳嗽、、呼吸困难粘脓性结膜炎粘脓性结膜炎::消化道消化道::初便秘初便秘,,后腹泻病猪消瘦无力病猪消瘦无力,,卧地不起卧地不起,,多因窒息而死亡病程5-8天慢性型慢性型::主要为慢性肺炎和慢性胃肠炎 慢性肺炎慢性肺炎::持续性咳嗽持续性咳嗽、、呼吸困难呼吸困难、、鼻流少量粘脓性分泌物慢性胃肠炎慢性胃肠炎::病理变化最急性型败血症变化: 出血 咽喉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出血性浆液浸润,切开颈部皮肤时切开颈部皮肤时,,可见大量胶冻样淡黄或灰黄色纤维素性浆液肺脏肺脏::急性水肿急性水肿、、出血急性型出血性病变 纤维素性肺炎肺脏不同程度的肝变区肺脏不同程度的肝变区,,水肿水肿、、气肿和出血或有坏死灶胸膜纤维素性附着物胸膜纤维素性附着物,,粘连粘连,,胸腔心包积液 支气管和气管有多量泡沫状粘液支气管和气管有多量泡沫状粘液,,粘膜发炎慢性型尸体极度消瘦尸体极度消瘦、、贫血 肺脏肝变区扩大肺脏肝变区扩大、、并有黄色或灰色坏死灶,外有结缔组织包囊外有结缔组织包囊,,内有干酪样物质,有的形成空洞心包与胸腔积液心包与胸腔积液,,胸腔有纤维素性物沉着猪巴氏杆菌的诊断初步诊断初步诊断::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临诊症状临诊症状、、病理变化 确诊确诊::细菌学检查病料采取病料采取::可采取猪耳静脉血液可采取猪耳静脉血液((生前生前)、)、)、颈部颈部水肿液水肿液、、胸水胸水、、淋巴结淋巴结、、脾脏和肝脏镜检镜检::取病料涂片染色镜检取病料涂片染色镜检,,发现两极杆菌发现两极杆菌,,分离培养分离培养::取病料接种在鲜血培养基上取病料接种在鲜血培养基上,,如分离到巴氏杆菌到巴氏杆菌,,可确诊猪巴氏杆菌的防制预防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加强检疫加强检疫,,特别是新引进种猪时严格消毒严格消毒,,搞好环境卫生 免疫接种免疫接种::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菌苗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菌苗::皮下注射5毫升猪肺疫口服弱毒苗猪肺疫口服弱毒苗:: 三联苗控制控制((发病时发病时))立即隔离病猪立即隔离病猪,,严密消毒紧急接种: 治疗治疗::发病早期发病早期,,可用高免血清进行治疗青霉素青霉素、、链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均有一定疗效 磺胺类药物对急性有效磺胺类药物对急性有效,,对慢性效不佳禽巴氏杆菌病禽巴杆菌病又名禽霍乱, 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的一种接烈性传染病,,氏杆菌引起的禽的一种接烈性传染病病的特征为急性型呈败血症和剧烈下痢,慢性型发生肉髯水肿和关节炎鸡的临诊症状潜伏期自然感染2-9天,人工感染24-48小时发病最急性型流行初期多见流行初期多见,,产蛋高的鸡常见 无前驱症状或仅见病鸡精神沉郁无前驱症状或仅见病鸡精神沉郁、、倒地挣扎倒地挣扎,,迅速死亡病程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急性型急性型((常见常见))一般性症状一般性症状::消化道消化道::腹泻腹泻,,排出各色稀粪 呼吸道呼吸道::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口鼻分泌物增加 鸡冠和肉髯鸡冠和肉髯::青紫青紫、、肿胀、热痛 产蛋鸡产蛋鸡::停止产蛋停止产蛋,,衰竭死亡 病程病程::半天或1-3天,死亡率很高慢性型慢性型::多见于流行后期多见于流行后期,,慢性肺炎慢性肺炎、、呼吸道炎和胃肠炎鼻孔粘性分泌物鼻孔粘性分泌物、、鼻窦肿大鼻窦肿大,, 病鸡常腹泻病鸡常腹泻、、消瘦病鸡肉髯肿大病鸡肉髯肿大,,干枯干枯、、坏死或脱落 有的病鸡有关节炎有的病鸡有关节炎,,病程病程::一月以上一月以上,,但生长发育不良禽巴氏杆菌病病理变化最急性型仅见心外膜少许出血点 急性型急性型::主要败血症变化主要败血症变化,,十二指肠较为严重 病鸡的腹膜病鸡的腹膜、、浆膜浆膜、、皮下组织及腹部脂肪常见小点出血小点出血,,肺脏有充血和出血点心脏心脏::心包变厚心包变厚,,心包积液心包积液,,含有纤维素絮状液体液体,,心外膜心外膜、、心冠脂心冠脂肪肪出血出血尤为尤为尤为明显明显消化道消化道::肌胃出血肌胃出血、、十二指肠卡他性十二指肠卡他性、、出血性肠炎肠炎、、肠内容物含有血液慢性型呼吸道症状为主时为主时::鼻腔鼻腔、、鼻窦内多量粘性分泌物粘性分泌物,,某些见肺硬变关节炎关节炎::关节肿大关节肿大、、变形变形,,内积炎性渗出物或干酪样坏死肉髯肿大肉髯肿大::内有干酪样渗出物或坏死母鸡母鸡::卵巢出血卵巢出血、、周围有时有坚实周围有时有坚实、、黄色的干酪样物质禽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初步诊断初步诊断::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临诊症状临诊症状、、病理变化确诊确诊::细菌学检查 鉴别诊断鸡新城疫 鸭瘟禽巴氏杆菌病的防制 免疫接种禽霍乱氢氧化铝菌苗禽霍乱氢氧化铝菌苗:: 弱毒苗弱毒苗((G190E40、71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青、链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土霉素,,磺胺类药物等禽霍乱抗血清兔巴氏杆菌病兔巴氏杆菌病是引起9周龄至6月龄的兔死亡的主要原因亡的主要原因,,家兔十分易感家兔十分易感,,其临诊症状可表现为鼻炎状可表现为鼻炎、、地方流行性肺炎地方流行性肺炎、、全身性败血症性败血症、、中耳炎中耳炎、、结膜炎结膜炎、、子宫积脓和睾丸炎等不同类型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潜伏期潜伏期::几小时至5天或更长 鼻炎型鼻炎型::此型养兔厂常见此型养兔厂常见,,其特点为浆液性其特点为浆液性、、粘液性或粘脓性鼻漏粘液性或粘脓性鼻漏,,病兔外鼻孔被毛潮湿并缠结毛潮湿并缠结、、打喷嚏打喷嚏、、咳嗽鼻窦鼻窦、、副鼻窦内有分泌物副鼻窦内有分泌物,,窦腔内层粘膜红肿地方流行性肺炎型地方流行性肺炎型::病初食欲不振病初食欲不振、、精神沉郁 病兔肺虽发生实变病兔肺虽发生实变,,但往往无呼吸困难的表现困难的表现,,也少见肺炎的症状 常因败血症而迅速死亡 纤维素性肺炎纤维素性肺炎::肺脏水肿肺脏水肿、、充血充血、、出血出血,,实变实变,,胸膜面胸膜面纤维素纤维素纤维素覆盖覆盖覆盖,,严重可能有严重可能有脓肿脓肿脓肿存在存在存在,,形成脓腔形成脓腔、、发生空洞败血型不见临诊症状不见临诊症状,,迅速死亡如并发其他型如并发其他型,,可见相应的症状器官可能有充血器官可能有充血,,皮下皮下、、浆膜可能出血中耳炎型该型又称斜颈病该型又称斜颈病,, 斜颈是感染扩散内耳或脑部的结果 斜颈的程度也不一致斜颈的程度也不一致,,严重病例兔可向着头的一侧滚转向着头的一侧滚转,,一直斜到抵住围栏的侧壁为止 主要是一侧或两侧鼓室有奶油状的白色渗出物其他型其他型:: 母兔母兔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或或子宫积脓 公兔睾丸炎或副睾炎 结膜炎结膜炎((多两侧性多两侧性)) 肝脏肝脏::散在坏死点防制建立无多杀性巴氏杆菌种兔群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卫生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加强检疫、、及时剔除临诊病兔和带菌兔 加强检疫预防注射::使用菌苗进行预防预防注射药物治疗和预防。
巴氏杆菌致病机理研究巴氏杆菌(Bacillus cereus)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存在于环境中的土壤、食品等多个环境中。
它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具有产生孢子的能力,这使得它们容易存活在环境中,并具有广泛的基因组可塑性。
巴氏杆菌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肠毒素毒性巴氏杆菌(enterotoxigenic Bacillus cereus,ET-BC),另一种是心肌毒性巴氏杆菌(cardio-toxic Bacillus cereus,CT-BC)。
ET-BC通常导致食物中毒,而CT-BC往往导致败血症和心肌炎。
本文将重点探讨ET-BC的致病机理。
ET-BC的致病机理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毒素产生、生长条件、吸附和入侵等几个方面。
首先,ET-BC的毒素被认为是导致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ET-BC产生的两种毒素是耳形毒素和肠毒素,这两种毒素都是热稳定的,因此可以在高温下存活。
这些毒素主要在食品加工、冷藏和短时间培养后释放,对食物中毒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ET-BC的生长条件也影响其致病性。
ET-BC在通常的尺寸下,生长的温度为4℃-50℃,而最适生长温度为30℃-40℃。
温度极低或高于50℃将阻止其生长,而在较低温度下生长会使其代谢减缓。
此外,ET-BC要求氧分压适中,因此在自然环境中存在于表面层。
它们的生长受水分和pH值的影响,因此在食品中需要注意保持这种平衡。
此外,ET-BC的入侵能力也与其致病性有关。
ET-BC频繁出现在食品中,尤其是米饭、面食、蔬菜、肉类和调味品中,这些食品不仅容易被ET-BC污染,而且易于滋生。
进食感染食品是最常见的ET-BC病例。
ET-BC通过菌毛(flagellum)和凝胶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产生的分子来与食物和宿主细胞表面结合,这些分子在肠道内发挥作用,使其能够入侵宿主细胞并在其中繁殖。
此外,ET-BC通过生物膜(biofilm)形成机制提高其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
猪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及防控措施猪巴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的对象为猪。
这种疾病对养猪业的发展和猪群的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对于猪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及防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需要了解猪巴氏杆菌病的传播途径和流行病学特点。
猪巴氏杆菌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经呼吸道、粪口途径和伤口感染。
在猪群中,这种疾病往往呈现出急性和慢性两种不同类型的症状,患病的猪会出现严重的肺部炎症、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充血,以及多器官出血等症状。
猪巴氏杆菌病的病原体巴氏杆菌也可通过分泌的毒素和免疫抑制因子抑制猪的免疫功能,导致猪体对其他疾病的免疫力下降,增加了猪群的疾病风险。
针对猪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传播途径,我们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来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实验室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病原菌鉴定、病原学鉴定、病原体检测和疫情调查等方面,下面我们就逐一介绍这些实验室检查内容。
首先是病原菌鉴定,通过对猪群中患病样本的采集和检测,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特性。
常用的病原菌鉴定方法包括培养法、病原体生物学特性的鉴定、血清学鉴定、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确定猪巴氏杆菌病的病原体,为后续的防控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其次是病原学鉴定,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通过病原菌的毒力试验、致病性试验等方法,确定猪巴氏杆菌病的致病力和毒性,进一步了解病原体的特性和危害程度。
对猪巴氏杆菌病的病原学鉴定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感染特性,有助于我们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病原体检测也是猪巴氏杆菌病实验室检查的重要内容。
这方面的工作通过对猪群样本的采集和检测,检测猪巴氏杆菌病的病原体是否存在,及其数量和分布情况,实现了对猪群疫情的及时监测和预警,为疫情的控制和防范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疫情调查也是猪巴氏杆菌病实验室检查工作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疫情发生地点的状况调查和分析,及时掌握疫情的传播途径和范围,加强对疫情的防控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疫情的传播和危害。
bacillus subtillis 写法[大肠杆菌写法]1. 引言巴氏杆菌,即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肠道微生物群中的重要成员之一。
它以其广泛的存在性和生理活动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巴氏杆菌的分类、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生态功能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2. 巴氏杆菌的分类和形态结构巴氏杆菌属于埃希菌属(Escherichia),是革兰氏阴性菌中的一种。
其形态特征为细长的棒状,直径约为0.5微米,长度约为1.5-5微米。
巴氏杆菌具有感觉毛和游动毛,可以通过毛的摆动进行游动。
3. 巴氏杆菌的生理特性巴氏杆菌是一种需要氧的革兰氏阴性菌,可以进行混酸发酵。
它是大肠菌群的一员,可以利用多种有机物质进行代谢,并产生酸性代谢产物。
该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迅速,其温度范围通常为20-45摄氏度。
4. 巴氏杆菌的生态功能巴氏杆菌在肠道微生物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在人类和动物的肠道中大量存在,与宿主之间形成了共生关系。
巴氏杆菌能够合成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K和维生素B12,这些维生素对宿主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此外,巴氏杆菌还可以抑制一些致病菌的生长,起到保护肠道健康的作用。
5. 巴氏杆菌与人类的关系巴氏杆菌是人类肠道中的常见居民,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它在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预防肠道感染、增强免疫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然而,某些株型的巴氏杆菌也可以引起食物中毒、尿路感染等疾病。
因此,合理调节巴氏杆菌的数量和种类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6. 结论巴氏杆菌作为一种常见的肠道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的生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它在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合成维生素、抵抗致病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
然而,也需要注意某些株型的巴氏杆菌可能引起疾病。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以及适度的运动等都是维护肠道健康的重要措施。
7. 参考资料- Fukushima, H., & Hoshino, T. (2019). Escherichia coli: a model microorganism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acteria and humans. Open Biology, 9(10), 190137.- Stecher, B., Berry, D., & Loy, A. (2013). Colonization resistance and microbial ecophysiology: using gnotobiotic mouse models andsingle-cell technology to explore the intestinal jungle. 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 37(5), 793-829.。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巴氏杆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2. 掌握巴氏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方法。
3. 提高微生物实验技能,为兽医临床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验材料1. 巴氏杆菌标准菌株(多杀性巴氏杆菌)2. 细菌培养箱3. 酵母浸粉琼脂培养基(YEB)4. 麦康凯琼脂培养基5. 鲜血琼脂培养基6. 实验用试剂:革兰氏染液、吲哚试剂、硫化氢试剂、V-P试剂等7. 实验用仪器:显微镜、接种环、无菌试管、培养皿等三、实验方法1. 巴氏杆菌分离(1)取巴氏杆菌标准菌株,接种于鲜血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4小时。
(2)将长出的菌落用接种环挑取,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4小时。
(3)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记录菌落特征。
2. 巴氏杆菌培养(1)将分离出的菌落接种于鲜血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4小时。
(2)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记录菌落特征。
3. 巴氏杆菌鉴定(1)革兰氏染色:取分离出的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菌体形态。
(2)生化试验:对分离出的菌落进行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V-P试验等,观察菌落生化反应。
(3)血清型鉴定:采用被动血凝试验、凝集试验等方法,鉴定巴氏杆菌血清型。
四、实验结果1. 巴氏杆菌分离(1)鲜血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灰白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直径约为2-3mm。
(2)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红色,圆形,直径约为2-3mm。
2. 巴氏杆菌培养鲜血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灰白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直径约为2-3mm。
3. 巴氏杆菌鉴定(1)革兰氏染色:巴氏杆菌呈阴性,菌体为球杆状。
(2)生化试验:巴氏杆菌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V-P试验均为阳性。
(3)血清型鉴定:经被动血凝试验、凝集试验鉴定,该巴氏杆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五、实验结论1. 巴氏杆菌具有明显的生物学特性,可通过鲜血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分离。
2. 巴氏杆菌呈革兰氏阴性,为球杆状,生化反应呈阳性。
3. 巴氏杆菌血清型为多杀性巴氏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