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加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60例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50.13 KB
- 文档页数:2
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5年1~11月在我院治疗的肩周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
研究组采用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阿西美辛缓释胶囊治疗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
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随访6个月,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肩周炎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针灸;刺络放血拔罐;肩周炎;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中医认为肩周炎与局部气血不足、风湿邪侵,外伤劳损,阴阳失调等有关,不通则痛。
西医主要口服药物治疗,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但是效果欠佳。
针灸和刺络放血拔罐是我国传统治疗手段。
针灸具有通经脉、调气血、平衡阴阳的效果,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刺络放血拔罐是点刺出血加拔罐的一种治疗方法。
我们采用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的方法治疗肩周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11月在我院治疗的肩周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肩周炎的诊断标准,性别不限,对治疗知情同意,坚持完成治疗疗程。
排除标准:不适合针灸及刺络放血拔罐的患者;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服用激素药物治疗的患者;患有关节肿瘤、结核的患者;肩部外伤骨折的患者;不同意参加本研究的患者;妊娠或者哺乳期患者。
HEILONGJICNG MEDICICE AND PHARMACY Oct.2410,Vol.40No.4-88•刺络放血拔罐配合温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①刘军(济源市中(隐针炎科,河南济»454055)摘要:目的:探究刺络放血拔罐配合温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84例肩周炎患者(2210-09~248-12),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温针灸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刺络放血拔罐、温针灸疗法联合治疗。
对比两组疗效、"动功能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7).43%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700%明显提高(P< 4.45)(治疗后观察组"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4.4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 4.45)。
结论:刺络放血拔罐配合温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患者,可缓解炎症反应,改善关节功能,疗效显著。
关键词:刺络放血拔罐;肩周炎;温针灸疗法中图分类号:R68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4144(2210)44-487-40肩周炎为临床常见、多发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年人,又称“五十肩”,由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组织、关节囊、滑囊、肌腱等)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所致,为软组织损伤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关节活动受限、弥漫性疼痛等,可引起患侧肩部关节黏连、肌肉萎缩,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2]。
肩周炎属中医“痹症”范畴,由气血运行受阻,经络不通所致。
温针灸疗法、刺络放血拔罐为中医治疗肩周炎常用手段,温针灸疗法可行气活血、消炎止痛;刺络放血拔罐可活血通络、祛风散寒32]。
本研究选取我院84例肩周炎患者,探究刺络放血拔罐配合温针灸疗法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4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84例肩周炎患者(2016-09-2015-4),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2例。
对照组女22例,男20例,年龄47-68岁,平均(53.4±3.06)岁,病程1~21个月,平均(8.85±0.26)个月;观察组女23例,男10例,年龄43~09岁,平均(53.40±4.16)岁,病程1~23个月,平均(4.25±0.39)个月。
针灸联合拔罐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3-06-19T12:10:56.300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3月5期作者:徐朝花陈雪玲2#[导读]针灸联合拔罐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徐朝花陈雪玲2#(上海市嘉定区迎园医院中医针灸科;2中医科;上海201822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拔罐用于颈椎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60例颈椎病患者,基于“简单随机化方法”分组;组别为对照组(接受针灸治疗)与观察组(接受针灸联合拔罐治疗),两组均30例;比较疼痛程度、颈椎功能恢复情况、临床疗效、颈椎活动度、血清因子水平。
结果:治疗前,两组V AS评分和NDI、CASCS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 AS、ND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CASCS评分呈升高趋势,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 AS、NDI评分明显低,CASCS评分明显高(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治疗后各个时段的颈椎活动度评分明显高(P<0.05);治疗后,两组IL-1β、NO水平均下降,TGF-β水平均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更优(P<0.05)。
结论:颈椎病患者实施针灸联合拔罐治疗,可有效减轻疼痛,促进颈椎功能恢复,改善颈椎活动度,提高预后。
【关键词】针灸;拔罐;颈椎病;颈椎功能颈椎病是因颈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或急性损伤而导致神经根周围发生粘连、痉挛和纤维化病变,椎间盘退行性病理改变,损伤部位出现痉挛性疼痛的颈椎综合征[1]。
本病多数为神经根型,随着人们生活习惯改变及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屈颈及受风寒湿侵袭,导致颈椎病发生率明显攀升,且逐渐年轻化发展。
临床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常用脱水、止痛、神经营养等药物,但西药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负作用[2]。
临床常常实施针灸、物理疗法、拔罐、牵引等非药物疗法,疗效较好。
扶阳罐配合刺络拔罐治疗颈肩综合征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1-11-16T05:55:30.942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11期作者:杨媚媚、江其、李健愿[导读] 探讨颈肩综合征患者给予扶阳罐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颈肩综合征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在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拔罐治疗,观察组给予扶阳罐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及疼痛程度。
杨媚媚、江其、李健愿贵港市人民医院 537100 [摘要]目的:探讨颈肩综合征患者给予扶阳罐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颈肩综合征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在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拔罐治疗,观察组给予扶阳罐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及疼痛程度。
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
结论:颈肩综合征患者给予扶阳罐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能够降低中医症候积分,减轻疼痛程度。
关键词:扶阳罐;刺络拔罐;颈肩综合征;疗效颈肩综合征是一种因颈椎退行性病变或长期慢性劳损引起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肩背部和颈项部酸痛沉重感、上肢乏力、肌筋酸软等症候群,严重者可导致颈部活动受限、上肢麻木和功能障碍 [1]。
目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西医主要以口服药物为主,虽然能够缓解症状,但停药后易复发。
中医主要以外治法为主,拔罐为常见中医外治法,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但治疗时间较长,疗效局限[2]。
扶阳罐是新型拔罐疗法,结合拔罐、灸疗、刮痧、红外线、磁疗,能够更好地发挥通经止痛的作用;刺络拔罐可在疏通筋络的基础上,促进血运畅通,改善血运微循环,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3]。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观察60例发布时间:2022-12-09T08:43:09.869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4期作者:王跃颖[导读] 目的:探讨肩周炎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王跃颖北京市第六医院针灸科 100007【摘要】目的:探讨肩周炎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病例采集自本院 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接诊的 60 例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 30 例,运用针灸治疗,针刺穴位:肩贞、肩髃、肩髎、天宗以及阿是穴;风寒湿证加阴陵泉、风池、合谷;肝肾亏虚加太溪、太冲;气血虚亏,加足三里、气海;针刺深度 2 ~ 3 cm,平补平泻,得气后保持半小时,日1次, 10次1疗程,共3疗程。
参照组 30 例,运用西医常规治疗,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同时对肩部痛点注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mL+醋酸泼尼松龙2mL,每周/次,3 次 1 个疗程,共3疗程。
运用不同疗法对干预后的疗效、肩部疼痛、肩关节功能等情况做出对比。
结果:经治疗,经针灸治疗后,实验组显效:22例(73.33%);有效:6例(20%);无效:2例(6.67%);总有效率:28例(93.33%)。
参照组治疗后,显效:10例(33.33%);有效:14例(46.66);无效6例(20.00%);总有效率24例(79.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本研究中,在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总有效率,肩部疼痛,肩关节功能上,实验组各项结果均优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针灸治疗肩周炎可有效改善疼痛,帮助恢复肩部功能,其效果较常规治疗更为理想。
【关键词】肩周炎;针灸;对症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即肩周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并伴有肩关节功能受限,逐渐加重及夜间疼痛较甚,达到某种程度后可自行缓解为主要临床表现。
西医认为肩周炎为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周炎为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针药合治肩周炎60例
鞠耀东;鞠诣然;陈崇民
【期刊名称】《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9(25)1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与中药联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手三阳经穴为
主局部取穴,选取压痛点附近穴位或自觉痛点附近处穴位,配合远端针刺条口透承山、肩陵泉等经验穴和眼针上焦区等,辅以驱风散寒,益气活血,助阳利湿,扶正通络之中药汤剂,并根据临床辨证酌情加减.结果本组60例中,经治1~3疗程后,痊愈38例,有效19例,无效3例.结论局部取穴及远端经验穴和眼针上焦区等,配以驱风散寒,活
血利湿,扶正通络之方剂,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总页数】2页(P110-111)
【作者】鞠耀东;鞠诣然;陈崇民
【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锦州石化医院,中医科,辽宁,锦州,111000;沈阳骨科医院,辽宁,沈阳,11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3
【相关文献】
1.针药合治Bell麻痹45例临床观察 [J], 张新成;赵东玲
2.针药合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激素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5例临床观察 [J], 黄慧萍;
苏晓
3.针药合治肩周炎32例 [J], 陈丽娜;叶世泽
4.谢慧教授针药合治老年性耳聋之临床经验 [J], 文东萍;谢慧;游雁燕;欧丙俊
5.针药合治男子功能性勃起功能障碍41例临床观察 [J], 林纪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肩周炎患者60例,使用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疗程为2个月,2个月后运用关节功能评分来比较干预前后治疗效果。
结果:干预后各项关节功能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所提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肩周炎患者采用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能够有效缓解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提高患者的治疗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推拿;肩周炎;临床效果肩周炎,也称五十肩、漏肩风、凝肩等,是肩关节软组织发生的无菌性炎症病变,包括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和冻结肩[1]。
目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诊断,是将不明原因的“肩周炎”称为冻结肩,将由外伤及手术等原因导致的“肩周炎”称为肩关节僵硬。
我国人们经常说的肩周炎,主要包括不明原因的肩痛和活动障碍。
肩周炎的发病年龄多在50岁左右,劳累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
根据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的定义,该病是一类引起盂肱关节僵硬的粘连性关节囊炎,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难忍,夜间加重,肩关节各个方向主动和被动活动度降低,且进行性加重,造成肩关节活动受限、臂无法抬起等[2]。
治疗的关键在于缓解疼痛及恢复关节功能。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有西医手术治疗和中医治疗,近年来,中医针灸、推拿治疗逐渐得到推崇,本研究拟探讨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分析,现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肩周炎患者60例,符合《实用骨科学》[3]中肩周炎的诊断要点:①多见于50岁以上的病人,女性多于男性,起病慢,病程冗长,无明显的损伤史。
②初为轻度的肩疼,逐渐加重,夜间为甚,影响睡眠,有时疼痛可向前臂放射。
③肩部活动受限,尤以外展外旋时,患者很难完成梳头、摸背、洗脸等动作。
④患肩有废用性肌萎缩,此外肩关节间隙,三角肌肌腹及肩胛冈上、下处,有明显软组织压痛点。
条口穴配伍肩部诸穴针刺医治肩周炎52例【关键词】条口穴;肩周炎;温针灸;拔罐肩周炎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炎症性病变。
本文所探讨的肩周炎系肩部受凉,过度劳累,慢性劳损所致的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性疾病。
笔者自2003年起采用温针灸合拔罐医治肩周炎,采用医治组取条口与肩髃、肩髎、肩前、阿是等肩部诸穴医治肩周炎,与对照组单纯取肩部诸穴,如肩髃、肩髎、肩前、阿是等穴医治,二者对比观察。
现将资料完整的93例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式一般资料93例中,医治组52例,其中男24例,女28例。
年龄45岁以下7例,45~60岁27例,60岁以上18例。
平均年龄±岁。
病程最短1周,最长28个月,平均±个月。
对照组41例,其中男19例,女22例。
年龄45岁以下6例,45~60岁21例,60岁以上14例,平均年龄±岁。
病程最短2周,最长26个月。
医治方式医治组运用温针灸方式:患者取坐位,暴露肩部,治法近取与远取相结合,取条口与肩髃、肩髎、肩前、阿是穴诸穴。
上臂痛取臂臑、曲池;肩胛痛取曲垣、天宗。
皮肤常规消毒后,采用50mm长、直径针进行针刺。
捻转进针,得气后用平补平泄手法;把预先准备好的艾条插到针尾,并剪一圆形纸皮遮盖针身周围皮肤,以避免艾火烧伤。
然后点燃艾卷,使艾卷热力通过针身传到穴位里,待艾卷烧完熄灭,如此再灸两壮,冷却后起针,留针大约50min;然后再予拔罐,留罐20min;以上操作每日1次(周六、日休息),10次为1个疗程。
对照组亦采用温针灸合拔罐医治肩周炎,针刺肩髃、肩髎、肩前、阿是穴等穴位(条口穴不在列),灸三壮,每次留针50min,然后再予拔罐,留罐20min。
每日1次(周六、周日休息),10次为1个疗程。
2 医治效果疗效标准[1]治愈:疼痛消失,肩部活动自如无受限。
显效:仅在天气转变、劳累后肩部有疼痛,肩关节活动不受限。
好转:疼痛减轻,肩部活动仍受限。
无效:医治2个疗程后,症状、体征前后无明显转变。
如肩周炎。
常在肩三针、天宗穴处用大三棱针刺血,然后拔火罐。
每次出血量达半罐左右。
疼痛多立即大减,有粘连者活动度也可增加,辅之推拿效果更佳。
具体方法和普通刺血无大致区别,穴位分别是肩井天宗肩髃臑会肩前(肩前腋纹尽头上一寸)肩后(肩后腋纹尽头上一寸)由于肩前肩后两个穴位皮肤比较薄,拔罐时要多看几次防止起泡(主要是怕有的患者找麻烦)下面我再说一下操作要领,1:穴位要找准(正常情况下穴位大约是指甲盖大小,也就是一平方厘米,定位不准的,请刺一平方寸大小,)2:刺血手法要快,要准(要快,我目前是一秒刺7针,快的手法可以降低疼痛感,要准,是针针见血,不要深浅不一,当然了这个是要临床练的)3:保证出血量每个穴位2-5毫升(我一般都是不足2毫升的,起下罐再刺,出血多少因个体差异和血液粘稠度有关,也与针刺手法有关,但最少保证2毫升以上,)4:一罐一刺(传统方法是刺完所有穴位,再拔罐,我的方法是,刺一个穴位马上拔罐,再刺下一个穴位再拔罐,记住后拔肩前和肩后两个穴位,一起起罐时这两个穴位时间短不起泡)5:每5天治疗一刺,双侧肩周炎患者不可双侧同时刺血(同时刺血效果差,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都是治好一侧再治另一侧),刺血后24小时刺血部位不要沾水。
6:注意事项:孕妇,年老体弱,有出血倾向的,禁止刺血,糖尿病患者尽量不要刺血。
阿是穴位置:肩部压痛点(下同)。
(二)治法首先在患肩上进行按压,找到压痛点,在最明显的一处用三棱针或铍针迅速刺入,深1~2分左右,即出针。
如此上、下、左、右,进行点刺,共5针,呈梅花状,范围以稍大于罐具口径为宜,点刺处则应血出如珠。
如痛点较分散,每次刺络2~3个痛点。
用闪火法或真空拔罐器拔罐10~15分钟,拔出1~3毫升血为度。
去罐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并行被动活动5~10分钟,每隔2~4日一次,连续3次为一疗程。
患者平时加强功能锻炼。
刺血(一)取穴主穴:尺泽、曲池、曲泽。
配穴:肩贞、肩髎、肩内陵、阿是穴。
温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探讨温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中医理疗科门诊收治的9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
对照组采用针刺患侧肩井、肩髃、肩髎、肩前、臂臑、曲池等穴位,另外加艾灸治疗,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刺络拔罐疗法,每周2次。
两组患者15 d为1个疗程,共进行1~3个疗程。
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痊愈29例,占64.4%,显效10例,占22.2%,有效5例,占11.1%,无效1例,占2.2%;对照组痊愈8例,占17.8%,显效19例,占42.2%,有效10例,占22.2%,无效8例,占17.8%。
两组比较,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表现早起以肩周稍微疼痛为主,1~2周后痛感增加,肩关节外展、外旋功能受限。
若由外伤引起,肩关节功能难以恢复,疼痛愈发加重,常无力提物、无法梳头、穿衣困难、不能触及颈后和背部,肩部周围均可有压痛、肿胀。
若强制使患者肩关节外展,患者可感觉到肩胛骨随之向外上转动,说明此时肩关节已粘连。
重度患者肩部肌肉萎缩,尤其是三角肌,疼痛在夜间尤甚,严重影响睡眠[3]。
1.3?诊断要点x线检查和肩周炎的造影检查是肩周炎的重要辅助检查。
其中x线检查可作为肩部骨折、脱位及骨性、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的重要鉴别手段;肩周炎的造影检查主要为了手术治疗前了解病变的部位及病变程度等。
患者肩周疼痛日渐加重、压痛感强烈;肩关节出现粘连;重度患者肩部肌肉萎缩,内旋、外展功能严重受限[4]。
1.4?治疗方法1.4.1?对照组?使患者充分暴露肩部,寻找压痛点阿是穴,根据中医辨证循经取患侧阿是穴、肩髃、肩井、肩髎、肩前、臂臑、曲池等穴位。
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采用28~32号毫针,以单手指切进针法针刺所选穴位,得气后,给予平补平泻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