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上半期的欧洲金融
- 格式:ppt
- 大小:3.08 MB
- 文档页数:39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史政治发展史工场手工业时期14世纪---18世纪后半期14世纪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欧洲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殖民扩张掠夺,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16-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在英国、北美、法国有了一定发展;14-16世纪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基础;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封建专制或殖民压迫的阻碍,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蒸汽时代18世纪后半期—19世纪70年代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棉纺织业开始18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向其他部门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一国走向多国19世纪上半期,英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在俄国、美国、日本的发展受到封建农奴制、黑人奴隶制、幕府统治的阻碍。
由于对国外市场的强烈需求,资本主义加强对外扩张。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1789—1794法国革命;欧洲封建势力联合干涉法国;工业革命以后,两大阶级日益对立,工人运动发展;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1861—1865年美国内战;1868—1873年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印度民族大起义;1840-1842年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美国对日本的侵略;电汽时代19世纪70年代——一战结束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科技发展,生产发展;生产集中,资本集中;垄断组织的形成;美国德国飞速、英国法国缓慢、日本俄国快速;对国外投资的强烈要求,加强对外资本输出;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帝国主义国家矛盾重重;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扩军备战;第一次世界大战;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一战后——二战前一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成就经济霸主地位;日本一战期间形成独占中国局面;英法经济严重衰退;德意经济处于崩溃边缘;苏联二五计划成为世界工业强国;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日德走上法西斯道路。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变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是指国际贸易中使用的货币和金融工具的网络。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也经历了不同的演变过程。
1. 孤立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在18世纪和19世纪,国际贸易主要集中在欧洲,主要使用的是黄金和银锭进行交易。
这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称为“孤立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和货币政策,缺乏统一的货币标准和贸易规则,导致贸易中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一些国家将本国货币贬值以提高出口收入,但这种行为会引起其他国家的报复行为,导致贸易战争。
2. 金本位制下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到19世纪末,国际贸易的范围扩大到全球,并出现了更多的商品金融工具,需要一个更加稳定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为了解决孤立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进入了“金本位制”时期。
在金本位制下,比如英国和美国的货币体系以固定的价格与黄金挂钩,货币兑换是固定的,避免了大规模货币贬值和升值。
这种体系还允许不同国家的货币兑换,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扩展和增长。
但随着贸易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发展,这个体系开始出现矛盾,尤其是20世纪初期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了货币紧缩和通货膨胀的突出问题。
3. 布雷顿森林金融体系1944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合国成立,制定了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应对金本位制下面临的问题。
根据布雷顿森林协议,美元和黄金是唯一的国际支付工具。
其他国家的货币可以与美元或黄金兑换,美元的兑换率固定在35美元/盎司。
这个体系是基于美元和黄金,使美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但许多国家不再使用美元而选择其他国家的货币,因为它持续贬值,这使美国面临了巨大的外汇压力。
4. 弗洛特金融体系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失败,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其他国家决定通过完全建立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来结束固定汇率制度,这被称为弗洛特体系。
根据弗洛特体系,货币种类可以自由浮动,并且价格的变化由市场决定,而不是由中央银行进行干预。
金融学是研究金融系统、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学科,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以下是金融学的发展历史的简要概述:
古代金融: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希腊,都有记录的金融交易。
古代的金融活动主要涉及贷款、汇率、交易和债券。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在中世纪欧洲,出现了一些金融机构,如富商银行、信用机构等。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成为金融中心,金融工具如汇票和支票也开始出现。
17世纪和18世纪:荷兰和英国崛起为金融强国,发展了股票交易所。
股票和债券市场开始兴起,也出现了一些早期的金融理论。
19世纪:19世纪见证了铁路和工业革命的兴起,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
19世纪末,美国和欧洲的大萧条对金融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政府加强对金融监管。
20世纪:20世纪是金融学领域发展的重要时期。
出现了现代金融理论,如马克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等。
也涌现了金融市场和工具的创新,如股票期货、期权、金融衍生品等。
金融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包括风险管理、行为金融学、国际金融等。
21世纪:21世纪金融学继续发展,但也面临了一系列挑战,如金融危机、市场波动性、数字金融技术的兴起等。
金融学家不断研究新的金融工具和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金融环境。
总之,金融学的发展历史反映了金融领域的演变和创新,从古代的贷款到现代的金融衍生品,金融学一直在不断演进,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金融风险、优化投资和资本配置。
金融学的发展对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简析18世纪至19世纪初期英格兰银行走向中央银行的历程作者:李学勇来源:《财税月刊》2018年第03期一、博弈之间幸存1.垄断发行权1694年为了解决战争资金的问题财政大臣蒙古泰重新建议成立贷款组织规定凡是给政府贷款120万英镑的人就有权联合成立一个特许公司,且拥有发行纸币的垄断权。
经议会同意后,议会将成立银行看作是筹集资金的最后资源及方法,结果在12天内的时间里所有股本被伦敦的富商王公贵族认购一空英格兰银行就此成立。
作为英格兰地区唯一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虽然经营金银买卖与商业期票贴现及货物抵押贷款等普通业务,但是银行券发行权的垄断打破了原有的利益的均衡,合股制银行开始反击。
以张伯伦为代表开始筹建地产银行,答应向政府提供贷款来获得银行券的发行权。
尽管政府以盐税担保,地产银行虽然最终因承购量太少而导致计划失败。
然而,却成功挑战了英格兰银行的特权地位,垄断发行权也仅仅是政府视利益而给予的不确定的权利。
2.挤兑风波1696年威廉三世下令“货币重铸”,合股制银行开始大量收集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要求其兑换硬币,由此引发挤兑风潮。
幸得当时行长的大力宣传和政府的支持,以及股东大会宣布放弃当年股息的决定,使得英格兰银行从将要破产的边缘存活下来。
1707年,东印度公司集中大量货物在大不列颠岛本土大量换取英国铸币和英格兰银行银行券。
当年8月东印度公司持30万英镑银行券要求英格兰银行兑换铸币,由此,一场大型的挤兑开始发生,又一次,濒临破产。
然而,其中来自于英国皇室的股东挽救了这一切——英国女王等集齐所有资金帮助应付挤兑,同时严令东印度公司不得提取30万铸币。
如此,英格兰银行又躲过一劫。
3.南海泡沫在南海泡沫之前,英格兰银行在王室贷款特许权的竞争中败北,输给当时银行业的魁首——剑刃银行,这原本注定英格兰银行将从此沦落为二流银行,甚至被剑刃银行兼并或者自生自灭。
然而,历史永远是一场巧合。
1711年,哈利.耶尔成立了南海公司,在成立之初便取得了西班牙王室南大西洋领域贸易专营权,随后又承担了王室60万英镑的债务,获得南海贸易垄断权和政府赋予的酒,醋,烟草等项目的免税权。
金融的历史●13—17世纪,中世纪的金融中心是威尼斯;1600年前●17—19世纪荷兰的阿姆斯特丹,1609年东印度公司成立,为历史上第一个上市公司,股票市场由此诞生(稍后成立阿姆斯特丹银行,主要功能: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稳定荷兰的经济)。
后受到郁金香泡沫影响,荷兰经济从此走向衰弱。
1600—1750年●19世纪至二战,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并凭借经济、军事优势,促成国际金本位体制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最终形成。
1750年—1900年金融革命●20世纪,纽约崛起为国际金融中心,五个阶段(1、JP摩根及摩根时代,确立华尔街在美欧的金融中心地位;2、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对伦敦和欧洲等旧金融中心的璀残。
3、《布雷顿森林协定》之后,美元成为世界首位储备货币;4、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科技浪潮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拉开纽约和其他副金融中心的举例;5、21世纪初,“安然事件”及“萨奥法案”出台,既保持制度上的优势,也可让其中心地位产生负面影响)1900—1950年货币战争●二战后,美元与黄金挂钩。
1971年,尼克松政府放弃此“金本位制”,从此,货币与黄金彻底分道扬镳,世界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纸币时代,从此人类经济,进入虚拟时代。
(黄金作为资本储备依旧存在)1950年后●在现代货币体系框架下不受量束缚的虚拟信用开始支撑经济的蓬勃发展,以政府信用为基础现代货币体系给经济活动带来更多灵活性。
可自由兑换的浮动汇率制能够更好地反映一种货币的真实价值,通过市场价格调节供求,提高全球金融市场的效率和活力。
但半个世纪过去,频频爆发的危机使人们对纸币信用本位产生忧虑,动摇英政府信用为基础的现代纸币发行体系。
●威尼斯商人将欧洲的进步带快利率稳定在20%—30%水平,形成了以金融垄断为特征的跨国幕后世袭“债务权利中心”即后来的“国际债权人”……资助和引导了法国和拜占庭帝国的战争。
●公元1171年威尼斯银行的见努力,是世界上第一个央行,第一个私有央行,也是如假包换的欧洲央行。
世界金融业的发展历史
17世纪,英国银行体系开始完善,货币发行制度也相继出台。
在同
一时期,英国商业银行成立,开始运用销售货款等金融服务。
18世纪,
英国经济发达,金融业形成规模,外汇买卖也从银行开始受到认可。
这时,金融机构也开始承担起管理国家财富的重任。
19世纪,世界金融业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是一个以金融市场
为基础的现代金融体系的诞生时期。
包括股票交易所、证券交易所等在内
的金融市场开始逐渐发展壮大。
英国也成为当时金融布局的象征,证券交易、金融机构、创新和国际金融体系都取得了很好的发展。
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迅速,金融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美国、法国、德国和英国等开始发展本国金融市场,引入了护航制度和发行规则,金融创新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像美国分级债券、金融期货以及金融投资
等金融产品都逐渐发展起来。
20世纪末,金融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
历史上的金融危机都是怎么发生的自17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九次波及范围巨大、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这些危机发生时都给社会经济运行造成了巨大混乱,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这一次,有人说,第十次金融危机可能已经到来。
一、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1593年,一位荷兰商人格纳从土耳其进口首株郁金香,由于这种花是进口货,因此拥有郁金香花便成为有钱人的符号。
开始只有郁金香的行家才懂得欣赏郁金香之美,但在形成风潮后,投机客便趁机炒作,只要今天买了,明天就可赚一笔。
买的人多了,交易市场也就形成了,交易场所也逐渐热闹起来。
1634年,买郁金香的热潮蔓延到中产阶级,更蔓延为全国运动,大家都来买卖郁金香了,炒家只看到买低卖高,利润就进来,于是全民都变成郁金香的炒家。
1000美元一朵郁金香花根,不到一个月之后,它就变成两万美元了。
到了1636年,郁金香在阿姆斯特丹及鹿特丹股市上市。
这时,一朵郁金香花根售价相当于今天的76000美元,比一部汽车还贵。
这是有名的郁金香花根泡沫。
此时,荷兰政府开始采取刹车的行动,而由土耳其运来的郁金香也大量抵达,郁金香不再那么稀罕,于是一瞬间郁金香的价格往下滑,6个星期内竟然下跌了90%,荷兰政府宣布这一事件为赌博事件,结束这一场疯狂的郁金香泡沫事件。
这就是有记录的历史上第一次经济泡沫事件。
二、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南海泡沫事件(South Sea Bubble)是英国在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间发生的一次经济泡沫,事件起因源于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南海公司在1711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仍然进行时创立,它表面上是一间专营英国与南美洲等地贸易的特许公司,但实际上是一所协助政府融资的私人机构,分担政府因战争而欠下的债务。
南海公司在夸大业务前景及进行舞弊的情况下被外界看好,到1720年,南海公司更透过贿赂政府,向国会推出以南海股票换取国债的计划,促使南海公司股票大受追捧,股价由原本1720年年初约120英镑急升至同年7月的1000镑以上,全民疯狂炒股。
英国金融发展史简概高大亮(金融工程)1011748摘要:英国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其金融业也是十分发达的。
经济的繁荣,金融的发展,二者可谓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近代的金融业发源于意大利,后中心移至荷兰,但英国后来者居上,到19世纪英国已成为世界的钱庄。
本文着眼于英国金融的起源和发展,从小到乡村银行,金匠银行家,私人银行,大到苏格兰和英格兰银行的发展,股份制银行的创立和发展伦敦证券市场和英国股票市场的起源于发展等方面简要地介绍英国的金融发展史。
关键词:银行证券英国。
一引言英国作为金融界的后起之秀,最终在19世纪成为世界的钱庄,国际金融中心,其金融业有许许多多创新,在银行业务体系的形成,证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起源和发展,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的地方。
二英国银行业务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银行业的发展是英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英国银行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对英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银行能起到快速大量融资的作用,这无疑对英国政府借贷提供了便利。
随着时间的发展,英国的银行业务体系逐渐完善。
(一)早期的银行家—金匠统治者的违约以及战争和火灾频发给人们带来生命与财产的不安全感,而金匠能给人们带来财产的安全感,于是人们纷纷把财产交给金匠保管。
另一方面,金匠由于为客户制作金银物品的业务日益萎缩,也很欢迎新的或扩大的银行型业务。
金匠的铸币兑换由此也与保管活期存款以及记录客户现金使用状况的基本账户联结起来,他们的私人客户业务与政府放贷业务逐步成长为基础性、高利润的业务,为了吸引更多存款也开始向定期存款支付利息。
支票现在被广泛地使用,它给人们的支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而英国金匠的创新就是支票、内陆汇票以及银行券等纸质支付文件。
汇票市场传统上是以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的外汇市场为主导,伦敦的金匠长期参与这个市场,由于比较了解汇票发行者和背书者的信用状况,就将其在处理海外贸易汇票方面的专业经验扩大到处理内陆汇票。
世界⾦融发展史年表世界⾦融发展史年表公元前3000-1122 年:在中国贝成为⽀付⼿段1500-1122 年:中国开始铸造铜贝。
1154-1122 年:传说中国商纣王厚赋税,实⿅台之钱。
1122 年:中国周克商,散⿅台之钱。
7 世纪:中国早期空⾸布出现。
7 世纪:地中海盆地出现最初的钱币。
(⾸先在吕底亚。
继⽽在埃奥尼业与亚哥斯)。
6 世纪:希腊出现德拉克马(根据城邦不同,或4.36 克或6 29克⽩银);波斯出现德利克(x 41 克黄⾦)与⽶底亚的希克勒,1德利克相当20 希克勒。
希腊第⼀批私⼈银⾏出现。
524 年:中国周景王铸⼤钱。
4 世纪:最初的货币理论:柏拉图,亚⾥⼠多德。
马其顿⼈统⼀了希腊与波斯货币。
希腊第⼀批公共银⾏出现。
3 世纪:第⼀座罗马铸币⼯场于公元前269 年在卡⽪托利⼭开办;与铜币阿斯(重量逐步由12盎司降到1 盎司)同时出现奥莱⽟斯(10 Q1 黄⾦)与德尼安(4.55 克银,后降到3.90 克)。
奥莱⽟斯相当25德尼安或250阿斯。
248 年:安息铸银铜币。
221 年:秦始皇统⼀中国货币,推⾏半两钱,黄⾦以镒为单位。
119 年:中国发⾏⽩⾦和⽪币。
118 年:中国汉⾏五珠钱。
114 年:中国汉颁布告缗令。
公元后7 年:王莽进⾏第⼀次货币改⾰。
227年:波斯萨珊王朝铸⾦银币。
3 世纪:罗马帝国境内,硬币荒引起经济紧缩,物价上涨。
325 年:尼撒主教会议禁⽌神职⼈员从事有息放款。
4 世纪:301年,戴克⾥先发布“最⾼值法令”;312 年,君⼠坦丁进⾏货币改⾰:新铸⾦币(索利都斯奥莱⼟斯,重4.55 克,其后成为⽐尚斯苏⼜称贝桑)与银币(半西⾥克,重1.30 克,其后⼜复名德尼安)。
6 世纪在东罗马帝国查⼠丁尼皇帝时期开始确定利率为3.6—12%。
621 年:中国唐⾼祖废五珠钱,铸开元通宝。
7 世纪:阿拉伯⼈着⼿铸造蒂纳尔(仿贝桑⾦币)。
8 世纪:781年,查理⼤帝进⾏货币改⾰,制定银本位制,1镑相当于1⽄⽩银;1 镑相等于20 苏或240德尼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