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6课《散文两篇》之《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5
统编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散文二篇之《永久的生命》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表达方式。
- 学习并运用作者描绘生命特征的语言技巧。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 通过比较阅读,理解生命的短暂与永久之间的关系。
- 通过写作练习,尝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生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生命的珍贵和永恒,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 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理解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和创造。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生命”这个词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 阅读理解:-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大意。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观点,如生命的短暂、生命的连续性、生命的永恒等。
3. 深度探讨:- 分组讨论:文章中哪些语句或段落最能体现生命的永久性?为什么?- 全班分享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拨,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4. 技巧学习:- 分析作者如何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描绘生命的特征,学习并运用这些写作技巧。
5. 写作练习:- 基于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尝试写一段描绘生命的话,可以是自己的生命,也可以是自然界的生命。
6. 总结提升:- 回顾本课所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生命的永久价值。
7.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
- 阅读一篇关于生命的其他文章,比较与本文的异同,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 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评价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散文二篇)16* 散文二篇精彩开篇词对现代很多人来说奢华的物质享受比单薄的精神养料更实在,更有价值。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与其在这个浮躁与肤浅的社会里行尸走肉般地游荡下去,毋宁读一点有思想、有内容的书,对于干裂的心田,它可以说是一注清泉。
”蒙田的话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学习目标1.研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学习作者从自身生活经历谈起,表达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的写法。
3.学习《永久的生命》中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4.用心领悟字里行间传达的真诚与睿智,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境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在忙碌、悠闲、快乐、忧愁中,日子一天一天流逝,我们一天一天老去。
有没有谁思考过:你为什而活着?你想怎样活着?(学生短暂交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散文《要生活得写意》,一起去领略蒙田的智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写意(xiè)松懈(xiè)遵循(xún) 点缀(zhuì)兴味(xìng) 洗涤(dí)卑微(bēi) 土壤(rǎng)牛犊(dú) 茸毛(róng)繁殖(zhí) 蔓延(màn)凋谢(diāo)2.解释下面的词语。
洗涤:冲荡,清洗。
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井然有致:形容非常有条理。
3.作者链接(1)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期、十六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
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
他的散文主要是哲学随笔,因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思想的宝库”。
主要作品有《蒙田随笔》《蒙田意大利之旅》《热爱生命》等。
(2)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
永久的生命一、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在诵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结构,感悟作者的生命观。
3、揣摩议论性散文的思路并掌握议论性散文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诵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结构,感悟作者的生命观。
难点:揣摩议论性散文的思路并掌握议论性散文的特点二、教学方法朗读、启发、探究、多媒体辅助。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走近作者。
1、(视频导入)视频播放:心脏跳动的声音。
2、导言: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心脏跳动)是的,我们听到了心脏的跳动,这不就是我们生命的象征吗?那你希望你有多长的生命?(生答)不管8()岁,10()岁,它都有个期限。
可有个童话作家,他却说生命是永久的。
下面,让我们一齐走进生命,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可以永久?(板书:永久的生命严文井)3、严文井(1915—2023),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人。
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二)初读文本,扫清字词障碍1、全班齐读。
2、正音、释义:臼齿茸毛蔓延凋谢洗涤(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1、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严文井的生命观。
建议:你可以快速阅读文章,圈画各段的中心句,理清文章的思路后作答。
(理清思路忖,可提段落内部的议论性思路,简单提一下议论性散文的结构)2、在这种生命观之下,我们应该有怎样的生活态度呢?(用宗璞诗意的、描述性的文章《紫藤萝瀑布》来帮助学生深入体味永久的生命观)(四)文章总结,感悟生命,珍爱生命。
1、小结: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永久而不朽;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也没有永久的生命。
读了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我们认识到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弱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教师赠语:生命短暂,我们不能增加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增加自己生命的厚度,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第16课《永久的生命》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二篇》教案永久的生命一、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3.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生活获得对生命的独特见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揣摩、品味说理与抒情兼具的语言。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难点: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知道苏格拉底的灵魂三问是什么吗?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看似简单有趣的问题背后,是古往今来无数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拷问。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严文井一起对生命的本质做一点探究。
五、作者、作品简介(一)作者简介: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家。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二)作品介绍哲理散文又叫议论性散文,以阐述哲理见长,仿佛与作者面对面交谈,推心置腹,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
写作目的主要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理性的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想和联想空间。
六、生字生词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凋谢(diāo) 洗涤(dí) 俯瞰(kàn)遏制(è) 颤栗(zhàn) 濒临(bīn)七、教学过程:(一)明确观点刚刚我们介绍了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重在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请勾画出每段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明确:第一段: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我们都非常可怜。
第二段: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第三段: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确实永久的。
16*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永久的生命》(八上16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第四单元的单元提示告诉我们,散文类型多样,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学过的散文,有同学知道这些散文的类型吗?生答,教师明确:写人记事类散文:《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背影》。
托物言志类散文:《白杨礼赞》。
写景抒情类散文:《记承天寺夜游》《春》《紫藤萝瀑布》。
哲理散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教师课件展示:哲理散文,一种散文体裁。
披露思想历程,讲述人生感悟,传达着真诚与睿智,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简介作者。
二、自读课文,画出生疏的字词,通过注释或查字典解决生自学后教师打出字词:臼齿:位于颔末端,较大的、以研磨为用途的牙齿。
兴味:趣味;兴趣;兴致。
洗涤:冲荡;清洗。
卑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牛犊:小牛。
炫耀:特意强调,夸耀自己。
茸毛:指人和动物的绒毛;植物体上的细毛。
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地不断向周围扩展滋生凋谢:草木花叶枯萎脱落。
比喻衰败,死亡。
学写两个易错字:臼、卑三、自读课文,进行读写综合能力训练1.第一次自读活动朗读课文,据文阐释:用课文中的一两个句子,证明自己读懂了课文标题的含义。
学生自读后回答,教师明确: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生命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是永久的。
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生命充满了希望,永远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
教师明确:“解说标题"能够让我们把握文意。
2.第二次自读活动朗读课文,美段读背:朗读背诵课文第二段,老师引导大家品析表达之妙。
教师打出课件(课文第二段):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我们没有时间悲观。
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地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永久的生命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分析文中优美语句,了解议论性散文语言的特点。
2.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和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分析文中优美语句,了解议论性散文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和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第一课时一、铺垫蓄势,导入新课董卿在《朗读者》第二季第三期《生命》的开场白中说:生命是多么深邃的话题,它包含着人世间一切最极致的体验,生命可以是能够被毁灭,但不能够被打败那般顽强,也可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那般博大。
生命如果有颜色,会不会看上去就像梵高的《向日葵》和《星空》。
生命如果有态度,是不是听上去就是贝多芬的《田园》和《英雄》。
生命的意义是如此厚重,无论我们怎样全力以赴都不为过,因为我们生而为人,生而为众生。
是啊,有同感吗,同学们?在新冠肺炎面前,我们的生命是多么脆弱,但是所有最美逆行者都用他们的坚持与努力证明了,我们的生命又是多么顽强。
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严文井,听听他对生命有着怎样的解读,听听他生而为怎样的人!【设计意图】董卿的开场白既有富有哲理,又有文采,可读性很强。
而且,短短的几句话中,诠释了她对生命以及生命背后的那个精神层面的“人”的理解。
用她的开场白导入,再联系2019年岁末、2020年初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能更好地启发学生思考“生命”,带着思考,带着感慨走进课文。
二、自读课文,画出生疏的字词,通过注释或查字典解决臼齿:位于颔末端,较大的、以研磨为用途的牙齿。
兴味:趣味;兴趣;兴致。
洗涤:冲荡;清洗。
卑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牛犊:小牛。
炫耀:特意强调,夸耀自己。
茸毛:指人和动物的绒毛;植物体上的细毛。
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地不断向周围扩展滋生凋谢:草木花叶枯萎脱落。
比喻衰败,死亡。
学写两个易错字:臼、卑三、思读课文,把握文意1.理清行文思路提问: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哲理性散文,思路清晰,章法井然,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16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揣摩文章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2、探寻作者思想境界,对生命有自己感思和理解。
3、理解掌握不同散文的特点。
教学重点:1.理清思路,揣摩文章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2.理解掌握不同散文的特点。
难点:探寻作者思想境界,对生命有自己感思和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古往今来,人生苦短是文学的母题之一,被人们反复书写、咏叹,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论语·子罕》〕,“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却与此背道而驰,它就是16课《散文二篇》的第一篇《永久的生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本课包含了作者严文井先生什么样的人生智慧。
课前热身:1、作者简介: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汉人。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永久的生命》发表于1942年,作者时年27岁。
2、读读写写生字词前八个。
自学环节一:理清思路·诵生命之歌任务〔一〕对于“生命〞,作者在文中有鲜明的情感态度,请自由朗读课文,并在每个自然段中圈画出一个表达其情感的关键词,完善流程图。
〔思路:整体把握课文,理清写作思路,梳理文章结构。
可怜——感动——感谢——赞美〕任务〔二〕浏览课文,在相应段落勾画出作者“可怜〞“感动〞“感谢〞“赞美〞情感变化的依据,你们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特别的共同点?①可怜: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②感动: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③感谢: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却是永久的。
④赞美: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消灭不掉的生命吧!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都是段落的中心句,富有哲理,饱含感情。
把段落中心句串联成一首哲理小诗,结合创作背景的体悟,有感情地朗读小诗。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渐趋成熟,知识积累增多,思想日趋活跃,思维能力明显提高,他们对于社会、对生命会有更多思考,因此本文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可以展开对“怎样的生命才是永久的”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从而澄清一些错误和模糊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作者观点鲜明,情感富余变化,因此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提炼生命的特征,将读贯穿始终,层层深入,做到读中品、品中读,将知识的理解与情感体验融合在一起。
教材分析:《永久的生命》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议论性散文,课文层次清晰,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首先谈到了生命短暂的特点,接着说到生命的神奇与不朽,体现作者乐观的生活态度,最后用饱含激情的语言表达对生命的高度赞美。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且富余变化,体现散文的特征,也有很强的人文性,对于立德树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自读课文,应多让学生自读、自品、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大胆品味,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1.自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和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2.品读课文,分析文中优美语句,了解议论性散文语言的特点。
3.悟读课文,谈感受,加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难点: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
教学方法:品读法、探究法、情感体验法课程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视频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两个短视频(幼苗破土而出、婴儿的成长)。
无论是破土而出的幼苗,抑或是婴儿从出生到成长,都让我们想到一样东西,(生答“生命”)是的,“生命”!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就跟着严文井老先生一起走进《永久的生命》,跟他一起来探讨探讨。
1.作者简介: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人。
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
八年级统编版《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认读、书写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体会文章严谨的思路和结构。
提高学生对哲理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体会文章的情感变化。
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文中的关键语句和段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让学生尝试写简短的哲理散文,锻炼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启发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让生命焕发出光彩。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辩证思考,把握“永久的生命”的内涵。
分析文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体会其在表达情感和观点上的作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短暂与永恒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所蕴含的哲理。
激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思考,使学生能将文中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生命观。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问题引导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同学们,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无数的思想家、文学家都对生命有着深刻的思考。
有人感叹生命的短暂,有人赞美生命的顽强,有人追寻生命的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严文井先生的《永久的生命》,看看他是如何看待生命这一奇妙而又神秘的现象的。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5分钟)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散文家、儿童文学家。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充满了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洞察。
《永久的生命》这篇散文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在战争与苦难中挣扎,但作者依然能从对生命的思考中获得力量和希望,写下了这篇对生命充满热爱和赞美的文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语调,如“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要读出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之情。
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
2.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领悟字里行间传达的真诚与睿智,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境界。
【重点难点】1.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
2.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师: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严文井的答案吧!(板书:永久的生命严文井)二、出示目标,学生齐读师: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1.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
2.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领悟字里行间传达的真诚与睿智,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境界。
——学生齐读三、预学展示,字词积累课件展示:1.了解作者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家。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山寺暮》,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等。
他创作的童话和寓言故事生动、构思巧妙,具有很浓的哲理与诗意。
2.文体知识哲理散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散文,也称“议论散文”“说理散文”。
它或通过对某一事件、现象的议论,或借助具有哲理性、形象性的事物,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它的议论往往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哲理散文不是让读者去获得理性的概念,而是让读者感知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天地。
写作时,要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理、形于一炉。
3.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
兴.味(xìnɡ)洗涤.(dí)牛犊.(dú)茸.毛(rónɡ)蔓.延(màn)凋.谢(diāo)繁殖.(zhí)臼.齿(jiù)混.为一谈(hùn)(2)理解词义臼齿:磨牙的通称。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散文知识,本文可以侧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品读分析。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更好的领悟生命的可贵,珍惜时光。
另外,学生个性鲜明,但语文基础与语文能力较差,个体间学习水平差距比较大。
重点难点的突破有一定的挑战。
二、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2、精读品味,品味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及写作手法。
3、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学习方法:自读、合作探究、圈点批注。
四、导读提示:1、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42年,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在我国横行霸道,杀害我中国同胞30万人。
为阻止日军侵入华北地区,蒋介石命令决堤花园口。
花园口决堤导致河南大饥荒,致使近300万人丧生。
在那个年代,每个生命都是卑微的,柔弱的,有如草芥一般,全国上下都在被一种情绪所笼罩――悲观,而作者却认为:人们不应该为此而感到悲观,于是写下这篇文章。
2、文体知识:哲理散文(议论性散文):是以发表议论,阐发哲理为主的散文。
特点:1)观点鲜明,思路清晰。
2)形式自由灵活,形象具有哲理性。
3)将议论与叙事、抒情、描写结合在一起,以求让读者领悟哲理。
五、学习内容:第一课时导入:美国作家爱默生谈及生命时曾说:生命可以被想象,但是不能被分割,也不能被复制。
对生命的任何破坏都会引起混乱。
1938年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为阻止日军侵占徐州,在河南郑州花园口人为决堤,致使近300万人丧生。
(看视频,导新课。
由花园口决堤事件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一)预习展示:1、作者简介:严文井,原名(),湖北武昌人,()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学生用PAD投影讲解)2、积累字词:臼齿()茸毛()蔓延()凋谢()洗涤()炫耀()消逝()卑微()(学生用PAD投影,带同学学习。
)3、整体感知:本文作者对生命所持的观点是什么?请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散文二篇(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永久的生命》一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永久的生命》一文的思路,学习文章写法,品味文章语言。
3.探寻作者严文井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重点1.理解《永久的生命》一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永久的生命》一文的思路,学习文章写法,品味文章语言。
3.探寻作者严文井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理清《永久的生命》一文的思路,学习文章写法,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课件展示《赋得古原草送别》,向学生提出问题: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悟?你认为“生命”是怎样的?新知探究一、知人论世【活动内容】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和同桌交流严文井及其作品,教师出示课件中的作者简介作为补充。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二、正音释义【活动内容】朗读课文,检查预习。
教师先出示课件中的易错生字词和需要掌握的词语意思,再让学生指出其他理解困难的字词,加以点拨。
臼齿()兴味()洗涤()卑微()炫耀()茸毛()牛犊()消逝()繁殖()蔓延()舒畅()凋谢()卑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炫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蔓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通过认识生字词和解释词语的意思,读通课文,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整体感知【活动内容】朗读全文,找出每段的中心句。
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观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进而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了解作者的观点。
四、文本研读【活动内容】1.第1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作者为什么这样说?2.第2段写小草和小牛犊有什么作用?3.第3段中的“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句子的含义。
16 散文二篇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1.体会本文语言平易通畅、哲理性强的特点。
2.理解本文作者对生活、生命的有关感受和思考。
领会作品的情思,激发对人生新的认识和思考。
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一)导入新课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二)自我研读,生成新知1.生字难字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洗涤.(dí) 俯瞰.(kàn) 遏.制(è)2.作者介绍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人。
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中共党员,《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论述层次第一层:(第1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层(第2~4段)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第三层(第5段)了解生命的真实意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2.再读课文,理解情感(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会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3)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
(4)作者对生命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自己探索,自由发言。
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软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永久的生命教材分析《永久的生命》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议论性散文。
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情感哲思”,以散文体裁为主,呈现写人记事、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说理等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本单元的学习是在七年级上册“人生之舟”和七年级下册“生活哲理”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也为九年级“砥砺思想”“浩然正气”主题单元的学习做了情感及价值观的铺垫。
本文是作家严文井1942年创作的,从现象出发,从个人感受出发,揭示出个体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而言,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高度赞美以及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告诫人们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促人上进。
文章哲理深邃,语言通俗,感情充沛,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思维特点上正在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对散文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及学习能力,但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尚不成熟。
因此,在此类哲理散文的理解上,会存在些许障碍。
同时,中学生对人生产生惊奇、疑惑,这驱使他们在万花筒里看世界,他们有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但随着自我成长,他们的知识逐渐丰厚,自我意识强烈。
他们开始思考探索“一个人从哪里来,要走向哪里”“我是谁,我会死亡吗”等一系列不明晰的问题,这可能让他们焦虑、忧心或迷茫。
上课时,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内容,把握作者观点,学习议论性散文的特点,同时要帮助他们领会课文人文内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大胆发言,深入思考,结合文本,认识生命的意义与可贵。
八年级的语文主题学习主张“课外阅读课内化”。
实践以来,取得了一些变化。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与积累,阅读速度有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也有所进步。
在此基础上,课堂内我们将继续采用教读引领课,以“1+X”类比阅读,既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又能让学生了解哲理性散文的特点,还能启迪学生对生命有新的思考和认识。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找关键句,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2.反复朗读,品味语言,领会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3.类比阅读,迁移运用,加深自己对生命本质的感悟。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它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而,教学本文时,我主要采用讨论式教学,在引导学生在理清行文思路的前提下,通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感知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来进一步理解品味本文的重点语句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从而,挖掘本文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对语文高度的感悟、理解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2017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十五课《散文二篇》中的第一篇。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散文,或写人记事,如朱自清的《背影》;或写景状物,如汪曾祺的《昆明的雨》;或议论抒情,如《散文二篇》。
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了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前面的几篇文章的学习,也为《永久的生命》这篇这里散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学生以及学情分析
虽然本班有尖子生,但是中等生和中等偏下学生依然是全班学生的主力军,因此,对于此类哲理散文的理解上,会存在些许的障碍。
上课时,不仅要培养尖子生的,树立榜样作用,还要重视中等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让他们愿意参与课堂,愿意走进文本,愿意探索他们未知的新领域。
四、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感受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及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
3、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难点: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
六、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用具:
PPT课件、投影仪
八、课时安排: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诗歌简析:《有的人》
本诗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
所以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
诗歌通过两种人的对照,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而对高踞人民头上的人,则无情地揭露,表现出满腔的愤懑。
诗歌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了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
(生谈感受)
(二)、导入
宗璞曾在《紫藤萝瀑布》一文中,这样说过: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对此,大家是如何理解的?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当代作家严文井也有他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一起走进《永久的生命》!
(板书:永久的生命严文井)
(三)、初读感知
1、作者简介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2、检查预习
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
洗涤(dí) 俯瞰(kàn) 遏制(è)
(生注音,诵读并注意字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在此基础上理解识记,为后面理解课文做准备。
3、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直接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情感的词语或句子。
(1)我们都非常可怜!
(2)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3)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
生反复诵读,体会其感情,并总结
(板书:生命的易逝可怜
生命的永久感动
生命的赞歌赞美)
4、写作手法:
欲扬先抑。
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
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设计意图: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同时,思考并理解作者面对生命,所书法的情感。
进而教会学生这种不一样的写作手法——欲扬先抑。
层层推进,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完成教学目标。
(四)、细读赏析
请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谈谈这篇散文是如何体现严老的语言风格的(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1、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2、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
……
除此之外,文中还有很多富有哲理且意味深长的语句,学生可四人一组,讨论、探究,并形成文字性的结论。
设计意图:学生在寻找语句的同时,会思考,会讨论,会分辨,进而组织语言,形成文字性的结论。
不仅对学生说的能力进行了培养,也对学生的团结协作的合作性学习方式进行了再训练。
(五)、主题探究
关于本文的主题,有以下几种理解,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你最倾向于哪一种?
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软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
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④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⑤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文本,组织语言,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文本所蕴含的主题,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不同的理解,重点在于,怎么样才能结合文本,回归教材,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有理有据的表达出来,这是设置本环节的主要意图。
(六)、拓展延伸
请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写写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提示:对联、小诗、横幅或一句话,等等。
)
(联系学生写这方面的能力)
设计意图:前面训练了学生读的能力,说的能力,本环节主要是训练其写的能力。
在写的过程中,能够看出学生对本课的理解程度,也能够看出学生对于生命的看法,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体现。
(七)、小结
冰心在《谈生命》一文中这样说过: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生命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八)、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九)、板书:
生命的易逝可怜
生命的永久感动欲扬先抑生命的赞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