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48
《数字通信系统原理》复习要点说明:要点以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为基础,各章小结及习题为重点。
1.通信的概念、通信系统的模型2.通信系统的分类和通信方式、资源3.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及数字通信系统4.数字通信技术的现状与未来5.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及相关的一些概念6.数字与数据通信7.消息、信号与信息8.信号的频谱分析基础9.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10.通信信道及信道容量、常用带宽11.信源及其编码的概念12.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方法13.波形编码(PCM、 )14.数字基带信号及常用码型15.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眼图16.信道编码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术语17.信道复用与多址技术的基本概念18.FDM和TDM与数字复接19.帧结构20.数字信号的调制(频带)传输的概念21.数字信号调制系统的技术比较(MASK、MFSK、MPSK)22.同步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比较《数字通信系统原理》复习题(上部分)1简述通信系统的分类和通信方式、主要通信资源2数字通信系统模型3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4简述数字通信技术的现状与未来5什么是数字消息?什么是模拟消息?什么是数字信号?什么是随机信号?什么是模拟信号什么是基带信号?6信道容量的含义?7简述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8简述数字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9简述数字通信与数据通信的概念与区别10简述信号的分类11简述功率信号和能量信号的含义12简述信道的定义与分类什么是抽样定理?有什么实际意义?13什么是量化?量化的作用是什么?叙述量化是如何进行的。
14画出PCM 通信系统的方框图,由模拟信号得到PCM信号要经过哪几步?模拟题(部分)1.数值上取有限个离散值的消息一定是数字消息。
()2.时间上离散的消息一定是数字消息。
()3.数字消息必定是时间上离散,且数值上离散的。
()4.离散信源中,消息出现的概率越大,该消息的信息量也越大。
()5.在M元离散信源中,M个消息的出现概率相等时,信源的熵最大。
()6.高斯随机过程若是广义平稳的,则必定是严格平稳的。
(学时: 50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是面向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共 50 学时, 3.0 学分,其中实验课程 10 学时。
本课程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又是一门专业的数字信号传输的理论课,它是为满足通信领域对应用人材的需要而设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以后学习计算机通信网络和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等后继课程打下必备的基础,并且为以后从事计算机通信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1.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和工作方式;掌握数据信号的传输理论: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掌握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理解常用差错控制码的构成原则;理解数据交换的原则,掌握分组交换的基本内容,了解分组交换网的构成。
本课程是一门原理性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数据通信较完整的概念和构成。
2.基本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并以课堂讨论和习题课为辅。
1.授课教材《数据通信原理》詹仕华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22 年第 1 版)。
2.主要参考书目《数据通信技术教程》蒋占军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 年第 2 版)。
《数据通信原理》毛京丽等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年第二版);《数据通信原理》杨世平等编著,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 年第一版);《现代通信原理》钱学荣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年)。
本课程共 3.0 学分,总教学共 50 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各章节内容学时数第一章:绪论 4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6第三章:数据信号的基带传输 8第四章:数据信号的频带传输 8第五章:差错控制与信道编码 8第六章:物理层接口与传输控制规程 2第七章:分组交换数据网 4实验 10第一章绪论(4 学时)1、目的要求:本章介绍数据通信有关的重要概念和定义,要求理解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数据传输速率、方式、质量和信道容量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习题及其答案【题4-1】设二进制符号序列为110010001110,试以矩形脉冲为例,分别画出相应的单极性码型,双极性码波形,单极性归零码波形,双极性归零码波形,二进制差分码波形。
【答案4-1】【题4-2】设随机二机制序列中的0和1分别由g(t)和g(t)组成,其出现概率分别为p和(1p):1)求其功率谱密度及功率;2)若g(t)为图(a)所示的波形,T为码元宽度,问该序列存在离散分量s1f Ts否?3)若g(t)改为图(b)所示的波形,问该序列存在离散分量1f Ts否?【答案4-2】1)随机二进制序列的双边功率谱密度为2 2P ( ) f P(1 P) G ( f ) G ( f ) f [PG (mf ) (1 P)G (mf )] ( f mf ) s s 1 2 s 1 s 2 s sm由于g1(t) g2 (t) g(t )可得:22 2 2P ( ) 4 f P(1 P)G ( f ) f (1 2P) G(mf ) ( f mf )s s s s sm式中:G( f )是g(t )的频谱函数。
在功率谱密度P() 中,第一部分是其连续谱成s分,第二部分是其离散谱成分。
随机二进制序列的功率为1S P ( )ds2--22[4 f P(1 P)G ( f ) f (1 2P)G (mf ) ( f mf )] dfs s s sm224 f P(1 P) G ( f )df f (1 2P)G( mf ) ( f mf )dfs s s s--m2 2 24 f P(1 P) G ( f )df f (1 2P) G( m f )s s s-m22)当基带脉冲波形g(t ) 为Ts1 tg(t) { 20 elset g(t )的付式变换G( f )为G( f ) T Sa( T f )s s因此sinG( f s ) T s Sa( T s f s) T s 0式中:fs1T 。
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的概念
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是通信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基带传输指的是
将数字信号直接传输到信道中,而频带传输则是将数字信号通过调制
的方式转换成模拟信号,再传输到信道中。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传
输方式的概念和特点。
基带传输是指将数字信号直接传输到信道中,信号的频率范围为0Hz
到基带带宽。
基带传输的特点是传输距离短,传输速率低,但传输质
量高,信号失真小。
基带传输常用于短距离通信,如局域网、计算机
内部通信等。
频带传输是将数字信号通过调制的方式转换成模拟信号,再传输到信
道中。
调制是指将数字信号的频率、相位、幅度等参数转换成与载波
信号相对应的参数,从而形成模拟信号。
频带传输的特点是传输距离长,传输速率高,但传输质量受到噪声和干扰的影响较大。
频带传输
常用于长距离通信,如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
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
在短距离通信中,基带传输具有传输质量高、信号失真小的优点,因此常用于局域网、计算机内部通信等场合。
而在长距离通信中,频
带传输具有传输速率高、传输距离远的优点,因此常用于广播电视、
移动通信等场合。
总之,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是通信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
在未来的通信发展中,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的通信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数字通信原理》习题解答第1章 概述1-1 摹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特点分别是什么?答:摹拟信号的特点是幅度连续;数字信号的特点幅度离散。
1-2 数字通信系统的构成模型XX 源编码和信源解码的作用是什么?画出话音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模型。
答:信源编码的作用把摹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即完成模/数变换的任务。
信源解码的作用把数字信号还原为摹拟信号,即完成数/模变换的任务。
话音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模型为1-3 数字通信的特点有哪些?答:数字通信的特点是:(1)抗干扰性强,无噪声积累;(2)便于加密处理;(3)采用时分复用实现多路通信;(4)设备便于集成化、微型化;(5)占用信道频带较宽。
1-4 为什么说数字通信的抗干扰性强,无噪声积累?答:对于数字通信,由于数字信号的幅值为有限的离散值(通常取二个幅值),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噪声干扰,当信噪比还没有恶化到一定程度时,即在适当的距离,采用再生的方法,再生成已消除噪声干扰的原发送信号,所以说数字通信的抗干扰性强,无噪声积累。
1-5 设数字信号码元时间长度为1s μ,如采用四电平传输,求信息传输速率及符号速率。
答:符号速率为信息传输速率为1-6 接上例,若传输过程中2秒误1个比特,求误码率。
答:76105.210221)()(-⨯=⨯⨯==N n P e 传输总码元发生误码个数 1-7 假设数字通信系统的频带宽度为kHz 1024,可传输s kbit /2048的比特率,试问其频带利用率为多少Hz s bit //?答:频带利用率为1-8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答:数字通信技术目前正向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小型化、智能化,数字处理技术的开辟应用,用户数字化和高速大容量等。
第2章 数字终端编码技术——语声信号数字化2-1 语声信号的编码可分为哪几种?答:语声信号的编码可分为波形编码(主要包括PCM、ADPCM 等)、参量编码和混合编码(如子带编码)三大类型。
2-2 PCM 通信系统中A /D 变换、D /A 变换分别经过哪几步?答:PCM 通信系统中A /D 变换包括抽样、量化、编码三步;D/A 变换包括解码和低通两部份。
频带传输技术
频带传输的定义
频带传输,有时也称宽带传输,是指将数字信号调制成音频信号后再发送和传输,到达接收端时再把音频信号解调成原来的数字信号。
我们将这种利用模拟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称为频带传输技术。
是利用模拟信号进行数据传输是一种比较普遍的通信方式。
频带传输将代表二进制数据的“1”和“0”信号,通过调制解调器变成具有一定频带范围的模拟信号进行传输。
典型的例子就是电话电路,其特性是带通型,一般频率范围为300~3400Hz,基带信号不能通过,所以要采取措施把基带信号调制解调到电话电路的频带范围内传输,频带传输可实现远距离的数据通信。
在实现远距离通信时,经常借助于电话线路,此时就需要利用频带传输方式。
采用频带传输时,调制解调器 Modem)是最典型的通信设备,要求在发送和接收端都要安装调制解调器。
实验2 数字频带传输系统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调制解调的仿真过程 掌握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误码率仿真分析方法二、实验原理数字频带信号通常也称为数字调制信号,其信号频谱通常是带通型的,适合于在带通型信道中传输。
数字调制是将基带数字信号变换成适合带通型信道传输的一种信号处理方式,正如模拟通信一样,可以通过对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来适应信道特性,也可以采用频率调制、相位调制的方式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1.调制过程 1)2ASK如果将二进制码元“0”对应信号0,“1”对应信号tf A c π2cos ,则2ASK 信号可以写成如下表达式:()()cos2T n s c n s t a g t nT A f tπ⎧⎫=-⎨⎬⎩⎭∑{}1,0∈n a ,()⎩⎨⎧≤≤=其他 0T t 01s t g 。
可以看到,上式是数字基带信号()()∑-=ns n nT t g a t m 经过DSB 调制后形成的信号。
其调制框图如图1所示:图1 2ASK 信号调制框图2ASK 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为:()()()][42c m c m s f f P f f P A f P ++-=2)2FSK将二进制码元“0”对应载波t f A 12cos π,“1”对应载波t f A 22cos π,则形成2FSK 信号,可以写成如下表达式:()()()()()12cos 2cos 2T n s n n s n nns t a g t nT A f t a g t nT A f t πϕπθ=-++-+∑∑当=n a 时,对应的传输信号频率为1f ;当1=n a 时,对应的传输信号频率为2f 。
上式中,n ϕ、n θ是两个频率波的初相。
2FSK 也可以写成另外的形式如下:()()cos 22T c n s n s t A f t h a g t nT ππ∞=-∞⎛⎫=+- ⎪⎝⎭∑其中,{}1,1-+∈n a ,()2/21f f f c +=,()⎩⎨⎧≤≤=其他 0T t 01s t g ,12f f h -=为频偏。
第l章1.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模拟信号:模拟信号的特点是信号强度(如电压或电流)的取值随时间连续变化。
由于模拟信号的强度是随时间连续变化的,所以模拟信号也称为连续信号。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相反,数字信号强度参量的取值是离散变化的。
数字信号又叫离散信号,离散的含义是其强度的取值是有限个数值。
2.画出时分多路复用的示意图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时分复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图中SA1和SA2为电子转换开关,它们在同步系统的控制下以同起点、同速度顺序同步旋转,以保证收、发两端同步工作。
在发端,开关的旋转接点接于某路信源时,就相当于取出某路信源信号的离散时间的幅度数值。
旋转接点按顺序旋转,就相当于按顺序取出各路信源信号在离散时间的幅度数值并合成,然后经模/数变换电路变为数字信号,再与同步信号合成即可送给信道传输。
在接收端,首先分出同步信号,再进行数/模变换后即可由旋转开关分别送给相应的信息接收者。
3.试述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
(1)抗干扰能力强,无噪声积累(2)便于加密处理(3)利于采用时分复用实现多路通信(4)设备便于集成化、小型化(5) 占用频带宽4.简单说明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指标,可靠性指标各是什么?并说明其概念。
有效性指标(1)信息传输速率:信道的传输速率是以每秒钟所传输的信息量来衡量的。
信息传输速率的单位是比特/秒,或写成bit/s,即是每秒传输二进制码元的个数。
(2)符号传输速率符号传输速率也叫码元速率。
它是指单位时间内所传输码元的数目,其单位为“波特”(bd)。
(3)频带利用率频带利用率是指单位频带内的传输速率。
可靠性指标(1)误码率在传输过程中发生误码的码元个数与传输的总码元数之比。
(2)信号抖动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信号抖动是指数字信号码元相对于标准位置的随机偏移。
第2章1、假设某模拟信号的频谱如图1所示,试画出M s f f 2=时抽样信号的频谱。
答:2、某模拟信号的频谱如图2所示,设kHz f s 24=,试画出其抽样信号的频谱。
数字信号频带传输的基本理论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典型数字调制信号的波形与特点,能画出这些信号的波形。
(A 类)了解:频带传输系统的组成。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灵活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比较、归纳、举一反三等思想方法。
3.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生及时协作解决问题的责任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典型数字调制信号的波形与特点;难点:基本原理框图教法:分层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数字通信系统模型?2、调制的作用?(二)探索研究:1、频带传输系统组成原始数字序列经基带信号形成器后变换成适合于传输的基带信号。
然后送到键控器来控制射频载波的振幅、频率或相位,形成数字调制信号后送至信道。
在信道中传输的还有各种干扰。
接收滤波器把淹没在干扰和噪声中的有用信号提取出来,并经过相应的解调器,还原出数字基带信号。
以上就是数字信号在基带传输系统中传输的过程。
图5.1频带传输系统的组成方框图2、数字调制的三种基本形式是振幅键控(ASK)、频移键控(FSK)和相移键控(PSK)。
图5.22ASK、2FSK、2PSK 调制方框图及输出波形(三)知识小结:1.数字调制。
2.三种基本的键控的方法:振幅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
(四)布置作业:作业:1.试简述频带传输系统组成框图中各方框的功能。
2.设数字信号为:010110010,试画出2ASK、2FSK、2PSK的信号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