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案例:林冲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5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案例一、学情分析《林冲棒打洪教头》是第一模块第二单元小说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个单元的写人记事散文,这为学习小说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虽然学生在初中阶段也接触了不少小说,但学习小说要把握什么,还是不甚了解,往往把小说的阅读鉴赏仅仅停留在读故事上,一味的关注小说的情节,而忽略了小说中的人物塑造。
(这一点,对于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同样有极大的影响,学生以往的记叙文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忽略了从各个方面描绘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一篇记叙文想要在八百字左右以情节取胜是非常困难的。
通过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到底能得到什么?我们往往会看到一种现象,一册书学习下来,崭新如初,书本上完全没有阅读的痕迹,或者痕迹寥寥,学生根本没有把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保留下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缺少一种情感体验,欠缺一种质疑的精神。
那么,如何设法改变这种状况呢?我想,学写文章批注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随读随想随写,环环相扣,在习惯的养成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这篇课文的教学就把重点放在学生通过个性化阅读,试着通过圈点批注分析人物的个性化性格特点上。
分析研读的对象是课文的主人公林冲和洪教头,批注也从“批”这两个人物开始。
二、教材分析课文节选自小说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林冲投奔梁山的全过程中的一环。
《水浒传》第七回至十一回,详尽叙写了林冲由忠心服务于朝廷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到沦为囚犯,再到被逼上梁山的曲折经历。
课文替换了老教材的传统篇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且不说两篇文章人物性格的侧重点由“忍无可忍,无须再忍”的“欲解心头恨,把剑斩仇人”变成了林冲性格中进一步隐忍,更重要的是,新课文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多了金圣叹的夹批,加之教材编者给文章做了旁批,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现成的圈点批注样本。
(高一新教材在文本上有两处内容较老教材是比较突出的,一是课文导读,二是文章的旁批。
导读对整体性阅读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旁批对个别性阅读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启发性,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阅读,提升阅读中的质疑能力尤为重要,这就使得文章的旁批在学生阅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林冲人物鉴赏》学案班级:姓名:一.林冲其貌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
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
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
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水浒传》中,作者从上到下详细地描述了林冲的穿着、头巾、鬓环、战袍、银带、皂靴、扇子,从中我们可以读到林冲哪些基本情况?二.理清情节1.歇后语连线林冲误闯白虎堂绝处逢生林冲到了野猪林单刀直入林冲买宝刀哪知是计林冲棒打洪教头官逼民反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林冲上梁山看破绽下手2. 情节排序以下是《水浒传》中有关林冲的故事情节回目,按事情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林教头刺配沧州道②豹子头误入白虎堂③林冲水寨大并火④梁山泊林冲落草⑤林教头风雪山神庙⑥林冲棒打洪教头A.②⑥①⑤④③B.②①⑥⑤④③C.②①⑥⑤③④D.①②⑥⑤④③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林冲的生平。
三.形象分享回目:原文摘抄:性格特点:回目:原文摘抄:性格特点:四.问题探讨(一)学生问题1.林冲从“忍”到“反”性格发展原因?2.鲁智深与林冲都见义勇为,救人急难的侠义行为,他们性格有何不同之处?3.林冲是如何一步步被逼上梁山的?4.林冲为什么不打死高衙内?5.为何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却依旧会被人陷害?6.林冲为什么拒绝当梁山伯之主,要把晁盖推上梁山伯首领之位?晁盖死后,把位置让给宋江?7.林冲虽武艺高强,为何一直被打压最终,郁闷而死?(二)讨论:林冲到底是英雄还是懦夫?我认为林冲是,因为五.深入剖析林冲的悲剧是谁造成的?。
忍辱负重、委曲求全→手刃仇人,彻底反抗——《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林冲”性格分析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进而把握文章主题。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点:了解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教学难点: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通过前面的阅读,同学们知道林冲将奔赴何方吗?(出示教学目标)二、复述故事情节沧州遇旧――()――()――()感受节奏:缓缓---紧缓紧三、研讨课文(一)沧州遇旧1、他乡遇故人,自然提起了往事。
怨气冲天的林冲,如何叙述自己遭遇的呢?(学生读)------ “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
”(1)分析“我因恶了高太尉”,设想你若是林冲,你会怎样来诉说往事?(2)“未知久后如何”,他想说前途未卜的,是吗?他会有“久后”吗?2、在这个情节中,他还有哪些语言?由此可见他性格中的哪个方面?------“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分析:3、小结:(二)买刀寻仇1、林教头无心复仇,高衙内有意追杀!仇敌还是尾随而来,他们是怎样出场的?动作:语言:口里呐出“高太尉”,“好歹要结果他性命!”――狠毒,赶尽杀绝2、林冲得知陆谦等到来后,作何心理反应?结果:3、小结:(三)接管草场1、寻仇未果,却幸运的被遣往草料场,得知这一消息,林冲对此是什么心理?2、风雪之中,林冲来到草料场?他的语言和动作告诉了我们他的心态。
语言:在这样的话语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动作进一步反映了他的性格特点。
请同学们找出有表现力的动作细节来。
(同学找出。
大家齐读)沽酒前:沽酒后:(1)我们看到,林冲对两个对象特别关注。
他们是?(2)小说为何刻意表现林冲的谨慎、尽职?3、小结:(四)雪夜报仇1、就是这样一位苟且容忍,心存幻想,牙断往肚吞、血流往嘴咽的林冲,却为朗朗乾坤所不容。
高太尉逼他,高衙内逼他,好友陆谦逼他,管营、差拨也逼他。
专题08: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导读】林冲被押开封府。
当案孔目孙定与府尹将林冲刺配沧州。
陆虞候买通防送公人董超、薛霸,要于途中杀害林冲。
薛霸、董超一路上百般折磨林冲,拿滚烫的开水给林冲洗脚,给林冲穿扎脚的新草鞋。
在野猪林,薛、董将林绑在树上,说明高太尉陆虞候指使他俩陷害林冲的根由。
两人要用水火棍打死林冲。
话说当时太尉喝叫左右排列军校,拿下林冲要斩,林冲大叫冤屈。
太尉道:“你来节堂有何事务?现今手里拿着利刃,如何不是来杀下官?”林冲告道:“太尉不唤,如何敢?现有两个承局望堂里去了,故赚林冲到此。
”太尉喝道:“胡说!我府中那有承局?这厮不服断遣。
”喝叫左右解去开封府,分付滕府尹好生推问..(审问,讯问)勘理,明白处决,就把宝刀封了去。
左右领了钧旨,监押林冲投开封府来,恰好府尹坐衙未退。
高太尉干人..(官户家中的一种办事的差役)把林冲押到府前,跪在阶下,将太尉言语对滕府尹说了,将上太尉封的那把刀,放在林冲面前。
府尹道:“林冲,你是个禁军教头,如何不知法度,手执利刃,故入节堂?这是该死的罪犯。
”林冲告道:“恩相明镜,念林冲负屈衔冤。
小人虽是粗卤的军汉,颇识些法度,如何敢擅入节堂?为是前月二十八日,林冲与妻子到岳庙还香愿,正迎见高太尉的小衙内,把妻子调戏,被小人喝散了。
次后又使陆虞候赚小人吃酒,却使富安来骗林冲妻子到陆虞候家楼上调戏,亦被小人赶去,是把陆虞候家打了一场。
两次虽不成奸,皆有人证。
次日,林冲自买这口刀,今日太尉差两个承局来家呼唤林冲,叫将刀来府里比看。
因此,林冲同二人到节堂下。
两个承局进堂里去了,不想太尉从外面进来,设计陷害林冲。
望恩相做主。
”府尹听了林冲口词,且叫与了回文,一面取刑具枷来枷了,推入牢里监下,林冲家里自来送饭,一面使钱。
林冲的丈人张教头亦来买上告下,使用财帛。
正值有个当案孔目,姓孙,名定,为人最鲠直..(同'耿直',也作"梗直",指性格正直;直爽),十分好善,只要周全人,因此人都唤做孙佛儿。
《水浒传》人物篇之林冲一、人物概述东京人。
生性耿直,爱交好汉。
武艺高强,惯使丈八蛇矛。
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他的妻子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戏,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发配沧州时,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
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
林冲杀了陆谦,冒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为白衣秀士王伦不容。
晁盖、吴用劫了生辰纲上山后,王伦不容这些英雄,林冲一气之下杀了王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
林冲武艺高强,打了许多胜仗。
在征讨江浙一带方腊率领的起义军胜利后,林冲得了中风,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二、外貌特征1、原著描写:(1)登场形象: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
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
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
那官人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2)对阵形象:嵌宝头盔稳戴,磨银铠甲重披。
素罗袍上绣花枝,狮蛮带琼瑶密砌。
丈八蛇矛紧挺,霜花骏马频嘶。
满山都唤小张飞,豹子头林冲便是。
2、简要概括: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相貌堂堂,身躯凛凛,剑眉寒星。
三、绰号标识1、称谓:豹子头(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长八尺;统领一批虎豹般的勇猛之士,是他们中的首领)、林教头(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小张飞(所用兵器为丈八蛇矛、与张飞兵器相同)。
2、标识:(1)天罡三十六星宿中位列第六,为天雄星。
位列马军五虎将之右军大将。
(2)武器:丈八蛇矛。
(3)相关地名:白虎节堂、沧州道、山神庙、草料场、水寨。
四、人物经历1、简要概括: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火并王伦2、具体经历:(1)结仇高衙内《水游传》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林冲第一次出场。
林冲与妻子来庙中还香愿,正与鲁智深聊得甚欢,女使锦儿慌忙来报信说有人调戏娘子。
《水浒传》导读教案导读目的:1、知道《水浒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对中国文学的热爱。
2、通过对《水浒传》的课外阅读,深化学生对《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的认识,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同时,潜移默化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导读重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水浒传》,激发深层的阅读的欲望。
导读难点:探究阅读方法,进行有效阅读。
课前准备:1、《水浒传》电视剧的主题歌。
2、准备好《水浒传》(青少年版).导读过程: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课前播放《好汉歌》,进行气氛渲染。
2、它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刚刚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也选自《水浒传》?《林冲棒打洪教头》,谁来讲一讲这个故事?4、小结:《水浒传》里有许多这样精彩的故事,虽然大家以前通过电视、书籍对其中的故事有所了解,但把这本书全部读下来的人不多,对其中的内容了如指掌的更是不多,要想读好这部巨著不容易,所以希望通过今天这堂课,同学们能掌握一些读书的方法,然后真正走进《水浒传》中,去充分感受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魅力。
二、了解《水浒传》的地位1、《水浒传》曾是我国解放后印数最大的一部古籍著作,几乎每户人家都有此书,不管老的少的都喜欢,它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如此厚爱?请看各家各派对水浒的评价。
2、多媒体出示:(1)清代著名小说推理家金圣叹将《水浒传》、《西游记》、《庄子》、《离骚》、《史记》及杜甫诗相提并论,合称“六才子书”。
(2)清代文艺批评家卧虎浪士言:我国小说,汗牛充栋,而其尤甚,莫如《水浒传》、《红楼梦》。
(3)胡适认为:在5000年中,流行最广,势力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书,并非四书五经,也不是性理语录,乃是几部白话小说《红楼梦》、《水浒传》……(4)日本汉学家仓石武四郎称:《水浒传》是中国小说史无前例的杰作。
(5)《苏联大百科全书》的评价是:《水浒传》是14世纪中国文学的纪念碑。
3、真是一本杰作,是谁创作了这本杰作?第二课时一、出示:走近作者.1、要读好一本名著,首先要了解作者。
《水浒传》1-7回导读任务单第一回- 人物:宋江、史进、吴用、林冲- 情节概述:宋江被荐为宣州府推官,前往任职途中遇到林冲,得到了他的忠告。
之后,宋江在途中碰到史进,两人成了好朋友。
在夜晚,宋江和史进遇到了手持霹雳火的吴用,吴用表示要帮助宋江产生异心。
- 导读问题:1. 宋江为什么要前往宣州府?2. 林冲对宋江说了什么?3. 吴用为什么要帮助宋江?第二回- 人物:高俅、卢俊义、郑屠、王孟、晁盖- 情节概述:高俅告诉卢俊义打算逼迫晁盖离开梁山泊,卢俊义面对艰难的抉择。
之后,卢俊义相约郑屠和王孟商议对策,决定联合晁盖一同抗击高俅。
- 导读问题:1. 高俅为什么要逼迫晁盖离开梁山泊?2. 卢俊义选择了什么样的决策?3. 卢俊义和谁商议对策?第三回- 人物:梁山泊好汉们、卢俊义、宋江- 情节概述:卢俊义和晁盖一同奋战,打败了高俅的手下。
宋江接到消息后,心生疑虑,开始怀疑晁盖等人的忠诚。
老黄头对宋江的疑虑表示认可,并给出了解决之道。
- 导读问题:1. 卢俊义和晁盖一同打败了谁?2. 宋江对晁盖的忠诚产生了什么样的怀疑?3. 老黄头给出了什么样的解决之道?第四回- 人物:宋江、晁盖、卢俊义、李逵、林冲- 情节概述:宋江上山梁山泊被拒绝,晁盖很伤心。
李逵和林冲打算追杀那些拒绝的人,晁盖制止了他们。
之后,宋江找到李逵和林冲,他们三人商议对策。
- 导读问题:1. 为什么宋江被拒绝上山梁山泊?2. 晁盖为什么制止了李逵和林冲的行动?3. 三人商议出了什么对策?第五回- 人物:晁盖、武松、李逵、梁山泊好汉们- 情节概述:梁山泊好汉们接到消息,有一位熟人晁天王上山,大家都非常欢喜。
之后,晁盖和李逵聊起了自己的遭遇。
晁盖非常感动并决定报仇,李逵也表示支持。
- 导读问题:1. 为什么大家对晁盖的上山非常欢喜?2. 晁盖聊起了自己的什么遭遇?3. 晁盖要报仇的对象是谁?第六回- 人物:宋江、晁盖、李逵、武松、董平- 情节概述:晁盖联合李逵、武松和董平等人,一同出发报仇。
我眼中的林冲导读: 我眼中的林冲(一)这个学期,我读完了《水浒传》这部名着,其中,我最佩服的人当然要数林冲了,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我眼中的林冲吧!在我眼中,林冲不但武艺高强,还忠直淳朴谦虚有礼,非常的大度。
就拿,林冲棒打洪教头的例子来说吧。
那时,林冲的武艺比洪教头,对付洪教头可谓“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但他仍很谦虚,最后被逼无奈才同意和洪教头一决高下林冲也不负众望,不费吹灰之力便解决了洪教头,把他打得落花流水,仓皇逃命,要知道,洪教头武艺虽然不精,但一般也未必能打过他,林冲却再十回合之内(而且还是让着洪教头)轻而易举地打败了他,也可见林冲武艺多么高强。
还有一点可以显示林冲武艺高强,那就是——林冲的官职,在林冲遭受高俅的陷害之前,他可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古时封建时代,禁军就是保护皇上的正规军,要知道,皇上的亲兵不是好惹的,与普通军队相比,可以以一挡十,以一挡百,个个都能称上大将,要想在这些人之中当个教头,较练较练武艺,那武艺得有多高,不但十八般兵刃要各各精通,而且长拳短打,马上步下都要一级才行,这有可见林冲武艺之高,武艺之强!说林冲非常忠直淳朴,谦虚有礼,我也是有根据,同样在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之中,从林冲的动作、神态、话语中也都看来。
我也就不多说了。
怎么样,经我的介绍,你们喜欢林冲吗?敬佩林冲吗?我眼中的林冲(二)凶残当林冲在庙里躲过一场火劫后,他不但杀了陆虞候等三人,还手段残忍,将人的心肝都提在了手中。
想象一下当时的画面,在一个火光冲天的黑夜里,站着一个大汉,一手持枪,一手提着血淋淋的心肝,能不使人头皮发麻吗?杀了人后,只见林冲不慌不忙的把那三人的头割了下来,还摆在供桌上。
当一个人已经对杀人麻木了后,他便会杀更多的人,林冲便是如此,他已不是当初那个劝鲁达放人的林冲了。
无理行走天下,一个人讲理是必须的,否则他便只能用拳头来与人交往。
杀了人后的林冲借他人之火烘了衣服后还不满意还想讨三五碗酒喝若人家愿意了便没什么,可关键是那些庄客也要喝酒取暖,无多余的。
《水浒传》人物篇之林冲、杨志1.《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的英雄人物形象,如宋江、吴用、武松、林冲、鲁智深、李逵、杨志等。
下列情节都与林冲有关的一项是()①梁山泊义士尊晁盖郓城县月夜走刘唐②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③张督监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蜈蚣岭④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条⑤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②⑤D.②③⑤【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
①《梁山泊义士尊晁盖郓城县月夜走刘唐》:林冲推晃盖为首,吴用,公孙为辅,自己坐了第三把交椅。
吴用施计,大败官兵,捉拿黄安,得了不少人马船只,获财物金银无数。
方针救白胜谢宋江。
宋江济阎婆之困,阎婆为谢宋江,把女儿婆惜与宋江作妻。
婆惜与张三通奸。
刘唐持金谢宋江,宋江收晃盖谢书。
②《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1)鲁智深到大相国寺看菜园子。
菜园子附近住着二、三十个泼皮,他们常来菜园子偷菜,已换了几个看园子的人都管不了他们。
这次听说有换了个新人,便来闹事,没想到被鲁智深把两个领头的踢到粪坑里,吓得他们跪地求饶。
第二天,泼皮们买些酒菜向鲁智深赔礼。
大家正吃得高兴,听到门外大树上的乌鸦叫个不停,泼皮们说这叫声不吉利,吵的人心烦,便欲搬梯子拆掉鸟巢。
鲁智深上前把那棵树上下打量了一下说:"不用了,带我把树拔掉。
"说完,只见他脱掉外衣,用左手向下搂住树干,右手把住树的上半截,腰往上一挺,那棵树竟然连根拔起。
众泼皮惊得个个目瞪口呆,忙跪在地上拜鲁智深为师。
(2)林冲陪林娘子去还愿,不料高衙内看林娘子美貌,欲行无礼。
林冲急忙赶去,终因他为顶头上司之义子放了高衙内。
高太尉为设计陷害林教头,事先暗中命人将自己的宝刀卖与林冲,过了几日后再让下人以看刀为名将林冲带入太尉府,把他带入了白虎堂。
白虎堂为军机重地,林冲是不许带刀入。
等林冲惊觉时已晚,高俅突然出现,指控林冲携刀私入白虎堂,欲行刺自己。
林冲百口莫辩。
《水浒传》导读第一课时主要人物教学目标:1.了解《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及其相关情节;2.学习在比较中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认识好汉带领学生回顾主要人物相关情节,在此基础上提炼人物形象特点。
(一)鲁智深人物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情节概括:1.拳打镇关西2.大闹五台山3.大闹桃花村4.火烧瓦罐寺5.倒拔垂杨柳 6.大闹野猪林(二)林冲人物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
情节:1.误入白虎堂2.棒打洪教头3.风雪山神庙4.雪夜上梁山5.水寨大并火(三)吴用人物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沉着冷静情节:1.智取生辰纲2.江州劫法场3.赚徐宁上山4.智赚玉麒麟5.智取大名府6.排九宫八卦阵7.智取文安县(四)杨志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明能干、粗暴蛮横情节:1.杨志卖刀2.比武受重用3.押送生辰纲(五)宋江人物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情节:1.怒杀阎惜婆2.浔阳楼题反诗3.三打祝家庄(六)武松人物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情节:1.武松打虎2.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3.醉打蒋门神4.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5.除恶蜈蚣岭(七)李逵(黑旋风)人物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情节:1.斗浪里白条2.江州劫法场3.真假李逵4.沂岭杀四虎二、比较好汉分组比读探究:可用抽签方式,分四小组分别探究,再选一人汇报,其余学生记录;或逐个问题探究。
水浒传名著导读整理5篇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我最爱的书之一。
它讲述了一百零八位好汉从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到宋江招安,南征北战死伤无计,最后被_人所害被毒酒赐死,剩下的也隐居了。
其中我最喜欢的好汉是,宋江和林冲。
宋江一门心思的正直为国,他为人友善,大气不拘小节。
不计较李奎好赌,还借给他钱。
虽说他有些唐僧一样的一根筋,但正直的心让我很佩服。
林冲,是一个勇敢正直的人,他一而再再而三的选择去伏法律,但看到世道的黑暗之后他不再相信朝廷了。
我觉得笑的好汉,一定是李逵了。
他大大咧咧,做事不顾后果,但他重情重义。
他到处闯祸,他做事不计后果不考虑的习惯造成了他一次又一次的惹事,救宋江时别人都说,别伤人把官兵就好,但李逵一股脑往前杀。
但他重情重义为兄弟不顾一切的义气让我佩服。
他的毛病也带来了后果。
他在带老母亲回梁山时因为走小路,再去找水喝时老母亲因为瞎了所以被老虎吃了。
李逵是万分后悔把老虎一窝全杀了。
这本书最为人知的一个片段也就是武松打虎了。
武松在景阳冈打虎,三碗不过岗。
这都是大家熟悉的词语。
武松是一个勇敢,面对困难无所畏惧的人。
面对老虎很快站定,冷静应对。
这本书的转折点,就是招安。
自从宋江招安之后,这支队伍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从正义的反贼成了朝廷的正规军。
但兄弟们也在一次一次的战争中死去。
我一开始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做,但了解宋江之后,我觉得这对于宋江来说这可能是一种固执的相信自己可以改变。
但宋江一味相信正道。
但他这种信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鲁达,在《水浒传》的众多英雄中是一个有着鲜明特色的人物。
他有超群的武艺和赫赫的军功,又在权位极重的经略府中任提辖。
凭这些,他本能够和当时的社会和睦相处,逍遥自在地做个武官。
但是,行伍出身的下层人的阶级地位和长期构成的可贵品格,决定了他偏偏要向黑暗的现实挑战。
拳打镇关西、大闹桃花村、火烧瓦官寺、大闹野猪林,直至奔上二龙山落草,是他所走过的生活道路;疾恶如仇、见义勇为,是他突出的性格特征。
【说明】本文的思路来源于刘心武在《红楼梦》研究中对秦可卿的解读。
如果说秦可卿是解读《红楼梦》的一把钥匙,那我也可以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关李小二夫妇的文字是学生通过此文的研读走进《水浒传》的敲门砖。
导读案例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处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几次后,在整理教案时忽然有一个想法,如果把李小二夫妇那段从小说中删去如何。
目的是和原文进行比较。
在比较中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阅读和写作方面的东西。
最终觉得可行,而且还会有很多教学方面的便利和好处。
理由如下:
一、课文分析
从林冲形象分析的角度来说,如果没有这一段让人很容易有这样一个误解。
在娘子被欺问题上林冲是忍辱苟安的,他两次都可以教训的,但却放走了高衙内,可到沧州后得到东京有人来的信息大怒,马上买解腕尖刀街上寻了三五日……就是说要么让人觉得林冲性格似乎有些分裂,好象前后不是一个人,在东京时是放不开手脚,那举起的手也让人觉得是做做姿态摆摆样子而已,可在沧州,买尖刀杀陆谦怎么想就怎么做;要么让人觉得林冲自私,对娘子在情感上似乎有些淡,想问题总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等等。
另外,林冲对待自幼相交的好友陆谦这个人,我们在分析时也会认为“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的作法是过分
的。
应该念及陆谦是好友,也确实有身不由己的因素,何不和别人一样给留个全尸?
从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上来说,如果没有这一段让人很难想到林冲在沧州的遭遇是东京谋害林冲的继续,即便能想到可从艺术角度讲也会认为有点过于直白了。
有了李小二夫妇这一段,我们可以说,林冲是个对年轻后生很宽容的一个人。
当年在东京,李小二不合偷了店主人家财,林冲是赔话,赔钱,赍发盘缠。
那么,对待高衙内,一忍再忍,我们也就不奇怪了。
同为年轻人,同样的态度对待。
可有人更愿意从高俅是林冲的顶头上司这点分析,认为林冲怕“恶了高太尉”,放不开手脚。
是和杨志为同一类人。
丢不掉对自己现在职位的眷恋。
同样,说林冲同情弱小,我认为同样是站不住脚的。
如果我们把林冲上梁山时的故事分析一下,就不难理解这一点。
王伦要投名状,林冲在山下待了一整天放过几趟赶路人。
试想能从梁山下过的,哪个是弱小的?上山后,王伦那样对他,他也忍了。
王伦弱小吗?
因此,通过对李小二这段的思考,让我们从更大的活动范围来看林冲,从更多的材料中寻找对林冲性格的分析。
林冲的父亲是东京的提辖官,岳父是禁军教头。
有这样的教养,有这样的生活环境,有这样的作为,我们只能说,在林冲的性格中,“仁”字当先。
但林冲出身行伍,血性男儿,触碰他的底线后,他也会剜陆谦的心,也会火并王伦。
这是他生性耿直的一面。
可《语文学习》(2013年第五期)上,四川乐至中学的佘蜀强在
《“李小二”:周全林冲性格转捩因缘的关键人物》中,从两个方面说,即李小二对林冲先是有所求后是有所惧,对林冲的上梁山也有“催逼”的作用。
我当然是不赞同的。
如果说,这篇文章对李小二的分析可谓是相当的精到,我是十二分的赞同。
但如果说对林冲转捩的“催逼”作用,我不赞同。
原因有二:首先,这样说是基于传统的逼上梁山说而来的,也就是说高俅不容我也就罢了,怎么连一个小小的李小二竟然这样对我,那就上梁山吧,这种认为说不通;第二,在《水浒传》中,林冲是众好汉之一,请问哪个好汉做自己决定做的事情,又把责任推给别人并给自己一个原本不该发生这样事情的理由来呢?也就是说,林冲原本就是顶天立地的好汉,只有他罩着别人的时候,那么李小二的“冷淡”怎能影响得了林冲呢?
二、在长课文处理上的意义
现在的教材,长课文多了,但课程标准中给语文的课时却少了。
因此,长课文的处理实际上已经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可长课文的处理却似乎并没有人重视研究,或许人们并没有把“长”作为特征进行课文研究。
但我总觉得面对中职学生研究长文短教,是语文教学质量突破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着力点,尤其是在学生的名著导读上有着更为特别的意义。
在此,我想通过这篇文章,以例说的方式,说说长文章处理的一些规律。
首先,要找出教材中编辑们选长课文的意图和规律。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而这一故事恰
恰是《水浒传》结构和人物塑造最典型的章节。
所以,我们必须抓住这一点来进行教学设计。
现在教材中,选自长篇名著中的课文很多。
而且都是长篇小说中的重要章节。
进而也就有一个拓展阅读的问题。
处理好了课内课外的导读链接就会好。
其次,由于课文选自长篇名著,相关材料多而杂,取舍就显得很重要。
取舍时不但要考虑课文本身的特点,还要从教材整个体系上着眼,更要考虑课程标准对课程的规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偏重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
第三、中职学生,可以说是,学习能力不够,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浓。
往往是课前课后不读课文,更不说相关的小说了。
就是课堂上,读课文的都是好学生了。
因此,激发阅读兴趣仍是重中之重。
课文及相关文章的阅读也是现阶段最不好做,心中最没有谱的方面。
所以,我的作法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就要在学生的心中先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迹。
还有就是几乎所有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都有相对应的电影或电视。
并且相当的经典在文化中都有印迹。
留下印迹,学生迟早在碰到时,就不陌生。
要想读时,也知道怎么去学去读。
这是我的底线。
在此基础上,尽力去促进学生阅读。
第四,在突出新课标特点时,我们不要忽视了长课文处理时教师引导阅读时的讲。
如果教师不讲,要让学生阅读思考林冲取投名状的经历,火并王伦的过程,及对林冲形象塑造的作用,对于中职生而言,我认为是不现实的。
那么通过教师的讲,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去读相关内容,
进而去读《水浒传》。
但不好把握的方面是,有时会不自觉地对讲有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