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基础 细胞与基本组织
- 格式:ppt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17
1解剖学基础试题第一章细胞与基本组织一选择题、1、细胞内合成蛋白质得场所就是()A线粒体B核糖体C、溶酶体D中心体2、人类体细胞有多少对染色体( ) A、13 B、19C、23D46 3、下列哪一种不就是单层上皮( )A。
单层柱状上皮B.单层立方上皮C.变移上皮D.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4.分布予呼吸道内表面得上皮就是( ) A。
单层扁平上皮B.复层扁平上皮c。
单层柱状上皮D.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5。
分布于胃肠道内表面得上皮就是() A.单层扁平上皮 B.单层立方上皮c.单层柱状上皮D。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6.变移上皮属于()A.单层上皮B。
复层上皮C.腺上皮D。
感觉上皮7.能产生抗体得细胞就是( )A.浆细胞B.巨嗜细胞C.脂肪细胞D.肥大细胞8。
红细胞得胞质中主要含( ) A。
纤维蛋白B。
脂蛋白. C。
血红蛋白D。
糖蛋白9.既就是随意肌,又有横纹得肌就是()A.平滑肌B.心肌 C.骨骼肌 D.心肌与骨骼肌10.分布于关节面上得结构就是() A。
透明软骨B。
纤维软骨C。
弹性软骨D.致密结缔组织11.结缔组织中能产生肝素得细胞就是( )A。
成纤维细胞B.浆细胞C.肥大细胞D。
巨嗜细胞12、子宫粘膜得上皮属于()A、单层扁平上皮B、单层立方上皮C、单层柱状上皮D复层扁平上皮13、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 )A、口腔B气管支气管C、膀胱、肾盂D胃肠道14、分布于皮肤表面、具有耐摩擦与防止异物侵入等作用得上皮就是( ) A、单层扁平上皮B单层柱状上皮C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D复层扁平上皮15、膀胱粘膜上皮就是() A、单层扁平上皮B、单层立方上皮C、变异上皮D复层扁平上皮二、。
填空题l。
基本组织包括、、、四种2.疏松结缔中主要细胞有、、、与;主要纤维有、与。
3。
肌组织可以分为、与三种。
4。
神经组织由与组成.5。
根据形态神经元可以分为、与三种类型;而根据功能神经元可以分为、与三种类型。
6.根据分泌物排放方式不同,腺体可以分为与二种类型。
解剖学基础试题第一章细胞与基本组织一选择题1 解剖学基础试题第一章细胞与基本组织一选择题、1、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 A 线粒体 B 核糖体 C、溶酶体D中心体2、人类体细胞有多少对染色体()A、13 B、19 C、23D46 3.下列哪一种不是单层上皮( ) A.单层柱状上皮 B.单层立方上皮 C.变移上皮D.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4.分布予呼吸道内表面的上皮是( ) A.单层扁平上皮 B.复层扁平上皮c.单层柱状上皮D.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5.分布于胃肠道内表面的上皮是() A.单层扁平上皮 B.单层立方上皮 c。
单层柱状上皮D.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6.变移上皮属于( ) A.单层上皮 B.复层上皮 C.腺上皮D.感觉上皮7.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
浆细胞B。
巨嗜细胞C.脂肪细胞 D.肥大细胞8.红细胞的胞质中主要含() A.纤维蛋白B。
脂蛋白. C.血红蛋白D.糖蛋白9.既是随意肌,又有横纹的肌是( ) A.平滑肌 B.心肌C.骨骼肌 D.心肌和骨骼肌10.分布于关节面上的结构是( ) A.透明软骨B.纤维软骨 C.弹性软骨 D。
致密结缔组织 11.结缔组织中能产生肝素的细胞是( ) A.成纤维细胞B.浆细胞C.肥大细胞 D.巨嗜细胞12、子宫粘膜的上皮属于( ) A、单层扁平上皮 B、单层立方上皮C、单层柱状上皮D复层扁平上皮13、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A、口腔 B气管支气管 C、膀胱、肾盂 D 胃肠道 14、分布于皮肤表面、具有耐摩擦和防止异物侵入等作用的上皮是() A、单层扁平上皮B单层柱状上皮C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D复层扁平上皮 15、膀胱粘膜上皮是( ) A、单层扁平上皮 B、单层立方上皮C、变异上皮D复层扁平上皮二、.填空题l。
基本组织包括、、、四种 2.疏松结缔中主要细胞有、、、和;主要纤维有、和。
3。
肌组织可以分为、和三种。
4。
神经组织由和组成. 5.根据形态神经元可以分为、和三种类型;而根据功能神经元可以分为、和三种类型。
医学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要点梳理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系列课程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它研究人体结构与组织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对于学习医学的学生来说,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知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细胞组织学、骨骼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等几个方面,对医学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要点进行梳理。
一、细胞组织学1. 细胞的结构:细胞是组成人体组织器官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组成。
2. 组织的分类:基本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特点。
3. 组织器官的结构:组织器官是由多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如心脏、肺、肝脏等。
它们各自承担着特定的功能。
二、骨骼系统1. 骨骼的分类:骨骼分为躯干骨和附肢骨,躯干骨包括颅骨、脊柱和胸廓,附肢骨包括上肢和下肢骨等。
2. 骨骼的结构:骨骼由骨头、骨骼连接体、骨骼膜等部分组成,具有支撑、保护和运动功能。
3. 骨骼的生长:骨骼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发生骨骼生长与发育,骨骼的生长与化学因素、内分泌因素及机械因素密切相关。
三、肌肉系统1. 肌肉的分类: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类,根据其性质和结构特点有所区别。
2. 肌肉的结构:肌肉由肌纤维和肌原纤维构成,根据肌纤维的排列方式可分为平行肌、叉状肌等。
3. 肌肉的功能:肌肉通过收缩与舒张来实现人体的运动功能,同时还具有增加体温、维持姿势等作用。
四、神经系统1. 神经的分类: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2. 神经的结构:神经由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组成,其中神经纤维分为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负责传递神经信号。
3. 神经的功能:神经系统通过感觉、运动和调节等功能,控制人体各个部位的活动和协调。
五、循环系统1. 心脏的结构:心脏位于胸腔中,分为四个腔室: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通过心肌组织的收缩与舒张实现血液的循环。
2. 血管的分类: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它们在血液运输和物质交换过程中发挥不同的功能。
一、解剖学基础教案绪论1. 教学目标:a. 理解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b. 掌握解剖学的发展历程和其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c. 熟悉解剖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2. 教学内容:a. 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解剖学的发展历程c. 解剖学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d. 解剖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3. 教学过程:a.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人体解剖图和解剖学相关的实物,引发学生对解剖学的兴趣。
b. 讲解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介绍解剖学的定义,解释其研究对象为人体和人体的各个层次结构。
c. 介绍解剖学的发展历程:讲解解剖学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过程,以及重要的解剖学家和他们的贡献。
d. 强调解剖学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解释解剖学在医学教育和医疗实践中的关键作用,举例说明解剖学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e. 教授解剖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介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观察实物、绘制图表、进行解剖实验等。
f. 总结和复习: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回答学生的问题,进行互动复习。
4. 教学评价:a.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b.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c. 评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如绘制人体解剖图等。
二、细胞与基本组织1. 教学目标:a. 理解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b. 掌握细胞的主要功能和生命活动。
c. 熟悉人体的基本组织类型及其特点和功能。
2. 教学内容:a. 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结构:介绍细胞的概念,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b. 细胞的主要功能和生命活动:解释细胞的功能,如新陈代谢、遗传信息的传递、细胞增殖等。
c. 人体的基本组织类型及其特点和功能:介绍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类型,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讲解其特点和功能。
3. 教学过程:a.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细胞和组织的图像,引发学生对细胞和组织的兴趣。
b. 讲解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结构:介绍细胞的概念,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并展示相关图像。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第一篇细胞和基本组织第一篇细胞和基本组织知识精讲【学习重点】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及特殊结构3.疏松结缔组织中的主要细胞成分以及结构特点和功能4.骨组织及其和种细胞结构的光、电镜结构5.红细胞、白细胞的形态特点、正常值和功能6.骨骼肌和心肌的光、电镜结构特点7.神经元的光、电镜结构8.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结构【知识网络结构】一、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人体的细胞形态各异,大小不一,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基本结构:即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
细胞膜是包在细胞表面的一层薄膜,又称质膜。
电镜下,细胞膜的结构可分内、中、外三层。
这三层膜是一切生物膜所具有的共同特征,称为单位膜。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的完整性,同时在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等代谢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细胞核是由核膜、核仁、核基质和染色质四部分构成。
其中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期,DNA 分子的双螺旋全部旋紧、变粗、变短,成为一条条粗棒状,即为染色体。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为23对,其中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
染色体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细胞质是指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结构,是细胞新陈代谢与物质合成的重要场所。
细胞质包括细胞液、细胞器、细胞骨架和包涵物。
细胞液是细胞中无定型的胶状物质,又称为细胞基质。
细胞器是细胞质内具有特定形态与功能的结构,主要包括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和中心体等。
细胞骨架是细胞内的结构网架、包括微管、微丝等。
包涵物是细胞质中一些有形的代谢产物或储备的营养物质。
二、上皮组织由大量紧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所构成。
上皮细胞具有极性,即向体表或腔面的一端称游离面,向深部结缔组织的一端为基底面。
游离面有时可见一些特化结构。
基底面与结缔组织之间有一层基膜。
上皮组织一般无血管,但上皮组织中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根据功能上皮组织可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
被覆上皮:根据上皮细胞排列层次和形态结构,被覆上皮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
解剖学基本组织解剖学基础第一章细胞与基本组织第一节细胞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一切生物体不论其结构复杂还是简单,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细胞(cell)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1635-1703)于1665年发现的。
当时他用自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软木塞的薄切片,放大后发现一格一格的小空间,就以英文的cell命名之,而这个英文单字的意义本身就有小房间一格一格的用法,所以并非另创的字汇。
而这样观察到的细胞早已死亡,仅能看到残存的植物细胞壁,虽然他并非真的看见一个生命的单位(因为无生命迹象)后世的科学家仍认为其功不可没,还是将他当作发现细胞的第一人。
一、细胞的形态细胞的化学组成和成分占90%以上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C、H、 O、 N、 P、 S、Cl、 Ca、 Na、 K、Mg、Fe;细胞化学物质可分为两大类:含氮无机物:水(75%?80%)、无机盐类有有机物:达几千种之多,约占细胞干重的90%机物以上,它们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
有机物中主要由四大类分子所组成,即蛋白质、核酸、脂类和糖。
二、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构成(一)细胞膜定义:细胞外表面的薄膜,也叫质膜,有保持细胞形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在物质交换、接受刺激、传递信息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1、膜的形态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到细胞膜分为颜色较深的内外两层和颜色较浅的中间层,这三层称为单位膜。
2、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学说: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有不同结构、不同功能的蛋白质。
当体温升高3、细胞膜的基本特性时是液态,体温降低时变为晶态类脂分子在体温为37℃时表现出液晶态的特性。
镶嵌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可在膜内产生构型的变化而被激活。
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流动性(脂质双分子层) 比较经典的证明是荧光法,将红、绿荧光蛋白放在细胞膜的不同位置,过一段时间会发现红绿两种荧光混合在一起了。
解剖学基础教案绪论;细胞与基本组织一、教学目标:1. 了解解剖学的基础知识,明确解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3. 熟悉基本组织的类型和功能,理解组织在人体构造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解剖学基础概念:解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分支及应用领域。
2. 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的概念、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分裂、细胞器及其功能。
3. 基本组织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神经末梢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解剖学基础概念、细胞结构与功能、基本组织类型。
2. 直观教学法:展示细胞与组织的图像,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解剖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解剖学基础教材。
2. 教具:细胞与组织图片、模型等。
3. 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解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解剖学基础概念、细胞结构与功能、基本组织类型。
3. 互动:提问解答环节,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实践:观察细胞与组织模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讨论、作业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掌握程度。
2. 考试成绩:通过书面考试或实践操作考试,评估学生对解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七、教学拓展:1. 参观实验室:组织学生参观解剖学实验室,观察实物标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开展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解剖学书籍和论文,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