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简介为贯彻落实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提高扶贫接力计划志愿服务的水平和层次,促进人力资源向西部有序流动,1998年,团中央、教育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组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
我校自2003年起加入该项计划,截止今年,我校已派出8批志愿者,共58人赴内蒙古准格尔旗、江西共青城(2009年新增服务地)等地进行为期一年的扶贫支教工作。
2007年,我校成功承办了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集中培训工作,来自全国83所高校的597名志愿者齐聚东大,把我校研支教工作推向高潮。
几年来,我校一批批青年志愿者得到了锻炼,也给贫困地区撒下了知识文明的种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2年来,在团中央与教育部的共同努力下,研究生支教团的参加人数、参加高校、志愿服务实施地等方面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有101名队员,26所高校参与;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有131名队员,32所高校参与;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有164名队员,36所高校参与;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有257名队员,50所高校参与;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有314名队员,65所高校参与;第六届研究生支教团有410名队员,65所高校参与;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有440名队员,66所高校参与;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有488名队员,72所高校参与;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有597名队员,83所高校参与;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有619名队员,76所高校参与;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有646名队员,79所高校参与;第十二届研究支教团有729名队员,88所高校参与,目前正在各服务地开展工作。
今年九月,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开始组建。
我校政策:现提供《关于在2010届本科毕业生中选拔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的通知》全文,以供参考。
研究生支教团是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遵循自愿的原则,通过在全校公开招募符合条件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作为青年志愿者到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校担任一年的教师,支援当地的教育事业。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报录比南京师范大学考研报录比南京师范大学考研录取比列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江苏省属重点大学,目前拥有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0个,(个别专业,如英语、新闻,考的人可能相对多些,因为学的人就多,比例大概在10:1,可能有些年份还稍微高些)非热门专业一般在5:1左右。
南师大内部历年真题笔记QQ在线咨询:489、357、425张老师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015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5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以下两个条件(要求2014年11月14日前达到)的人员:①进修过8门或8门以上与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本科主干课程;②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或获得厅局级以上奖项。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源梦计划青年实践行动为弘扬南京师范大学“厚生”精神与响应青海省精准扶贫的号召,南京师范大学源梦青年公益坊的暑期支教团队经过前期周密培训和计划后,一同前往青海省门源县阴田乡米麻隆村、卡子沟村及大沟脑村三个支教点,在该地区少数民族留守儿童中开展了集“励志”、“实践”、“筑梦”、“帮扶”为一体的全方位支教活动。
支教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地处中国西北部,是回、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同时为国家精准扶贫重点帮扶对象,教育资源缺乏,当地的孩子们无法接触到当今时代必须具备的知识并且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缺乏学习的动力,所以迫切地需要一些能给他们开启眼界和心灵窗户的人。
南京师范大学源梦青年公益坊是由志愿从事社会支教公益活动的南京师范大学在读学生组成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
本社团以“‘源’梦助学,立己达人”为宗旨,通过组织和指导全校支教志愿者参与支教活动,为支教志愿者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提供较为完善的公益平台。
本社团2018年支教地点为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源梦青年公益坊”中的“源”字就是采用了门源县中的源,寓意梦想在这里起源,而这梦想不仅是孩子们的梦想,也是支教志愿者的梦想;“源梦”又与“圆梦”同音,蕴含了志愿者对山村孩子们的殷切希望。
支教前,南京师范大学校内师生、民间团体、慈善基金会纷纷献出爱心,他们或募集资金、或邮寄物资,为门源县三个村子的学生捐赠了大量物资。
源梦支教队成功申报上海国峯慈善基金会西遇·走向西部项目,获得基金支持、安全礼物和健康礼物等,此外源梦支教队还加入日慈公益基金会的心益计划、益微青年乡村夏令营运动会盒子以及音画梦想“艺术+”课程,为门源县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的课程。
源梦支教公益实践队伍在此次支教项目中,通过设计主题课程,以及艺术素养教育、自然科学实验、趣味运动会、心理团辅、非遗文化体验营等活动,旨在增强当地留守儿童基础知识、文化素养和当地非遗文化传承,并辐射集体村民。
大学推荐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选拔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响应教育部、团中央号召,促进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培养青年优秀人才、建设教育公平的和谐社会,学校特开展推荐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工作。
第二条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为规范我校推荐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工作,制订此办法。
第二章推荐程序和选拔办法第三条成立推免生遴选工作组。
校团委等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单位组成推免生遴选工作组,负责推免生的招募、选拔、推荐工作。
工作组的办公室设在校团委志愿者工作部,负责实施推免生遴选的组织工作。
第四条确定推荐名额和类别。
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推免生的推荐名额由教育部、团中央确定,不占用学校当年计划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名额。
原则上分为本校推荐(A)类与向校外推荐(B)类两类,具体推荐名额由团中央统筹。
第五条选拔原则:公开招募、自愿报名、择优选拔。
第六条选拔条件:1.为我校正式注册在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高的专业水平,有奉献精神和丰富的志愿服务经历,有愿望并有能力为西部教育事业贡献力量;3.英语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前三学年学习成绩绩点排名原则上排在本专业前50%,前六学期课程全部通过;实习、社会实践、独立设置的实验课及课程设计总成绩的平均分在75分以上;4.身心健康,能适应当地艰苦的生活条件,胜任扶贫支教工作;5.中共党员及社会工作突出的主要学生干部和有科技特长者优先;6.能够承担支教一年的交通和生活费用,能参加相关培训;7.能够在推免结束后的大四学年在校团委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8.须有三名以上本专业或推荐免试攻读专业的教授(指导教师)联名推荐。
第七条选拔程序:1.公开招募:遴选小组办公室面向全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发布工作通知,并进行相关的宣传,接受志愿者咨询;2.接受报名:遴选小组办公室接受报名者相关材料。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新叶”青协蒋王庙暑期支教 十佳志愿服务项目申报编号:01“南京师范大学十佳志愿服务项目”申报表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新叶青协蒋王庙暑期支教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申报材料一、项目简介公管院“新叶”青协几年前开始与蒋王庙社区合作,将蒋王庙开辟为暑期支教的实践基地,并多次作为社会实践项目获奖,如“优秀实践基地”等。
支教对象为社区儿童。
我们了解到,由于暑期家长工作繁忙,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大多数孩子以“家里蹲”、“沙发土豆”的形象度过2个月的暑假。
本着丰富孩子暑期生活、开拓孩子眼界、奉献社区的目的我们开展了支教活动。
活动受到社区及家长、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和支持。
蒋王庙社区是“新叶”青协的固定支教地点,青协已在蒋王庙社区举行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挂牌仪式,并且与蒋王庙社区建立了相当稳固的合作关系。
在蒋王庙社区支教地,我们能够得到固定的教学场地来顺利完成支教计划;有用于教学的设备支持,如电脑、投影仪等;还有水、点,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料的物质支持。
二、活动目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适应各种差距的存在,而“平均主义”已经成为历史尘封的贬义词。
公共教育方面的“平均”却绝不应放弃。
那么就应为每一个人努力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
即使要有所倾斜,那也应该向弱势倾斜。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为孩子们去争取一个平等的机会——正如许多农民工家长,向城市要求平等入学权;许多外地家长,向教育部门要求平等升学权一样。
而我们现在所能做好的就是做好蒋王庙社区暑期义务支教活动。
针对近几年我国教育界教改方案的深入,我们希望利用自己的可支配时间为部分学生带去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们在日常的学校生活后能以不同的方式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提高他们的教育程度的同时,帮助他们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学习意识,学会从现今学习压力较大的环境下快乐的学习。
我们认为,通过支教,我们志愿者的无偿奉献精神一定会感染学生并引导他们树立帮助他人的感恩意识。
在支教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和学生们聊天,共同分享各自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使得志愿者们和学生们这两个群体更加了解不同年龄段群体的特点,并且也能增加个人的阅历。
什么是研究生支教团
研究生支教团是每年在全国部分重点高校中招募一定数量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到国家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务。
研究生支教团由团中央、教育部联合组织实施的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全国示范项目。
2011年7月开始,支教团已并入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基础教育专项实施,享受西部计划有关待遇政策。
扩展资料:
研究生支教团的政策:
1、研支团成员服务期满,填写《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服务鉴定表》,服务地县(市)级项目办考核并盖章,由高校项目办负责协调记入学生档案。
2、全国项目办同时印发研生支团志愿服务《证书》,作为志愿者享受相关政策的依据。
按照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有关规定享受服务期为1年的有关鼓励政策。
3、研支团成员服务期间,生活补贴、交通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综合保障险执行西部计划志愿者有关规定。
体检费用由高校项目办预支,在2015年研支团成员到岗后按照各校实际到岗人数拨付至各高校。
4、各高校项目办负责指导志愿者按照教育部有关推荐免试研究生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服务期间,应届本科毕业生保留1年研究生入学资格,在读研究生保留1年学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
理想信念【热点素材】素材1 钱七虎:“八一勋章”获得者“一个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是60多年前钱七虎就读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时,在一堂革命人生观教育课上开始思考的问题。
钱七虎用超过一甲子的奋斗和实践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科技强军、为国铸盾,是我的毕生追求,也是我的幸福所在。
”防护工程被誉为一个国家的“地下钢铁长城”,也是钱七虎毕生钻研的课题。
上世纪70年代初,戈壁深处一声巨响,荒漠升起蘑菇云……当人们欢呼庆贺时,一群身着防护服的科研人员迅速冲进核爆中心勘察爆炸现场,钱七虎便是其中一员。
从荒凉戈壁到边防海岛,从浅埋工程到深埋工程防护,从常规抗力到超高抗力防护,在为国铸盾的道路上,钱七虎始终奔波在工程一线、奋战于专业前沿。
几十年来,他和团队攻克了一个个难关、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为我国战略工程装上了“金钟罩”,擦亮了对党绝对忠诚、矢志强军报国的军人本色。
“哪些事情对国家和人民有利,科技工作者的兴趣和爱好就要向哪里聚焦。
”秉持这样的信念,钱七虎把自己不知疲倦的忙碌身影和奔波足迹留在了一个个大国工程的建设现场。
面对被称为“天下第一爆”的炮台山爆破,他迎难而上、不辱使命;面对当时施工风险最大的“万里长江第一隧”,他勇挑重担、攻坚克难,被授予“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建设一等功臣”;退休后,仍积极为川藏铁路建设、渤海湾海底隧道论证建言献策……钱七虎用驰而不息的奋斗生动诠释着这样的信念:只有把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的需要、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彰显价值。
今年高考后,贵州铜仁一名取得好成绩的考生说,最想感谢的人是钱七虎。
正是因为钱七虎设立的瑾晖慈善基金的资助,他得以在学校安心学习,专心备考。
在这位考生的家乡,获得瑾晖慈善基金资助的学生有400多名。
从上世纪90年代起,钱七虎就将所获得的各种津贴奖金等用于公益慈善事业。
无论是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助贫困学生,还是捐款650万元支持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无不传递着一个科学家心中有国、心中有民、心中有仁、心中有爱的动人情怀。
南京师范大学自2002年开始组织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截至2013年8月共向新疆伊犁自治州昭苏县、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四川省绵竹市选拔输送78名优秀志愿者。
志愿者们除认真完成支教重点工作,还积极服务服务地中小学发展建设。
他们募集资金为长期缺水的张石小学通上了自来水、联系安利集团慈善基金会和南京大众书局募捐价值近30万元的图书并在当地小学建立“南京师范大学爱心图书馆”、联系国内知名B2C企业VANCL(凡客诚品)募捐到1万余件价值近200万元的衣物分发给天水麦积区渭南镇学区33个山村小学的学生。
截至2012年9月,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共为甘肃服务地争取到资助金30余万元,图书20余万册,衣物1万余件,发放爱心奖学金6.2万元,在服务地产生广泛影响。
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们秉承“正德厚生、笃学敏行”南师校训,将百十年南师精神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充分结合,用实际行动践行“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庄严承诺,受到受援地区省市县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广泛好评。
支教团中先后涌现出团十六大代表周琨,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中国第八届优秀青年志愿者王莹,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李艳丹以及校十大杰出青年王羽佳等多名志愿服务典型。
众多支教团志愿者们在支教行动中增长了才干和本领,在服务国家和人民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