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社会发展经济数据:13-9_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1978-2018)
- 格式:xls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四川省基本情况及经济发展情况四川省基本情况及经济发展情况四川地处中国西部,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
四川是我们国家的资源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居中国第5位;人口9000万,居中国第3位;在中国西部12个省区市中,四川的生产总值、粮食总产量、工业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占四分之一左右。
四川资源非常富集。
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寺,大熊猫栖息地,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水能、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2亿千瓦,占全国的26%;钒、钛、天然气等1 1种矿产储量居中国首位,其中天然气远景储量7.2万亿立方米。
丰富资源的精深加工、就地转化具有很大的投资空间。
四川科教人才实力雄厚。
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中国科学院院士27人、中国工程院士35人,普通高校94所,在校普通本(专)科学生113.9万人。
有200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而且相对成本比较低,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裕的劳动力。
四川产业体系较为完善。
全省农产品资源丰富,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粮食和副食品基地。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油气化工、钒钛钢铁、饮料食品和现代中药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工程与新材料等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拥有长虹、五粮液、攀钢、东方集团等一大批骨干企业。
四川商务环境比较优越。
四川是中国西部地区内外资金融机构最多的省份,咨询、现代物流等服务贸易领域也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公司进入,综合配套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
这些年我们通过开展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审批事项由1122项减少到478项,是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
特别要指出的是,四川生活环境宜人,生活方式舒适,省会成都享有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最佳宜居城市”殊荣,被誉为“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2018年成都产业结构情况及产业转移分析:成都优先承接发展这19个产业(附详细名单)2018-11-27 15:43中商情报⽹讯:据统计局数据显⽰:2018年前三季度,成都市经济运⾏总体平稳、稳中提质,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经济迈向⾼质量发展态势逐步显现,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对外开放⽔平显著提⾼,民⽣福祉明显改善。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产总值10803.1亿元,按可⽐价格计算,⽐上年同期增长8.1%(下同),增速⾼于全国1.4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
其中,第⼀产业实现增加值412.5亿元,增长3.8%;第⼆产业实现增加值4505.0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885.6亿元,增长9.1%。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前三季度成都市⾼质量发展稳步迈进新经济新动能加快培育发展质效明显提升。
全市主动适应⾼质量发展要求,全⾯反映⾼质量发展进程,探索建⽴“成都市⾼质量发展指标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基本⾯保持稳定,地区⽣产总值增速已连续7个季度保持在8.0%以上。
财政收⼊质优速稳,前三季度,成都全市完成公共预算收⼊1101.0亿元,增长12.6%。
其中,税收收⼊完成816.3亿元,增长17.2%,占⼀般公共预算收⼊⽐重提⾼到74.1%。
企业效益明显改善,1-8⽉,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增长19.6%,增速同⽐提⾼16.1个百分点。
单位能耗持续降低,规模以上⼯业综合能耗下降11.1%,六⼤⾼耗能⾏业综合能耗下降14.2%。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前三季度,成都三次产业结构为3.8:41.7:54.5,其中服务业占地区⽣产总值的⽐重同⽐提⾼0.9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同⼝径同⽐(下同)增长10.1%。
其中,⾼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全部投资⽐重达9.3%。
供给侧结构性改⾰持续深⼊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成效明显。
企业经营成本和杠杆率降低,1-8⽉,规模以上⼯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中的成本为83元,同⽐减少0.3元。
2013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转型力度逐步加大的宏观环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沉着应对“4.20”芦山强烈地震和特大洪灾等极端自然灾害等多重困难挑战,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奋力推进“两个跨越”,全省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经国家统计局审定,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26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25.6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3579.0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9256.1亿元,增长9.9%。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4%、62.3%和33.3%。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454元,增长9.6%。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8:51.7:34.5调整为13.0:51.7:35.3。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5689.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占GDP的59.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0.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59.1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9706.6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4624.2亿元,增长11.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2.8%,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8%,居住类价格上涨3.7%。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5%。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1.3%,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8%,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1%。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下降0.8%。
表1: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二、农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上年持平;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26.5万公顷,增长1.4%;中草药材播种面积10.4万公顷,增长2.2%;蔬菜播种面积127.6万公顷,增长2.4%。
四川经济发展行业报告一、宏观经济形势。
近年来,四川省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
2019年,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1万亿元,同比增长8.2%,位居全国第六。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为7.3%,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为40.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为52.5%。
四川省经济结构逐步优化,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主要产业发展情况。
1. 农业。
四川省农业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畜牧业为主,其中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籽等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居全国前列。
四川省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2. 工业。
四川省工业以装备制造、化工、建材、食品等为主要产业。
装备制造业是四川省的支柱产业之一,拥有一大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企业,形成了以汽车、钢铁、航空航天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
化工产业也是四川省的重要产业之一,石化、化肥、化工新材料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值稳步增长。
3. 服务业。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迅速,特别是旅游、金融、物流、信息技术等领域。
四川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成都、乐山、峨眉山、都江堰等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金融业也是四川省的重要支柱产业,成都被认定为中国西部金融中心,金融业发展迅速。
三、外贸进出口情况。
四川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2019年达到了约2300亿美元。
主要出口商品包括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农产品等,主要进口商品包括原油、铁矿石、机电产品等。
四川省的外贸主要集中在东盟、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和进口市场多元化。
四、投资环境。
四川省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政府加大了对外资企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四川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完善,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五、未来发展展望。
未来,四川省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等领域的发展。
1978年到2009年四川省的三次产业变化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三次产业变化1978年第一、二、三产业值分别为82.2,65.5,36.8亿元分别占44.5% 35.5% 20%到了1989年、1993年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先后超过了第一产业但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在三十年中除了1999年到2004年意外其他年份第二产业都高于第三产业到2009年第一、二、三产业值分别是2240,6711,5198亿元,分别占15.8%,47.4%,36.7%四川省地理位置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的腹地,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是中国唯一周围有八省区毗邻的省份,也是连接西南、西北和华中三大区的天然纽带。
地形复杂多样。
四川的气候复杂多变。
西部是川西高原,东部是川东盆地。
全省高原占地三分之二。
川西包括阿坝、甘孜、凉山三个自治州,毗邻青藏高原的西部,俱在海拔三千公尺以上。
高山峡谷具垂直气候的特点,高原山区地高天寒,严冬时气温约为摄氏二度至零下二十度,且冬季长达五个半月之久。
六月至九月是雨季,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是旱季。
境内东部为盆地,西南为山地,西部为高山峡谷高原,平坝占7.84%,丘陵占10.06%,高原占32.08%,山地占49.44%,水面占0.58%。
2007年末常住人口8127万人,其中乡村人口5233.8万;耕地5918.9万亩,其中水田3128.7万亩、旱地2790.2万亩,人均耕地0.67亩;耕地有效灌面3749.7万亩,占耕地的63.3%,其中旱涝保收面积2594.4万亩,占耕地的43.8%。
四川农业素有精耕细作的传统,形成了夏收作物、秋收作物、晚秋作物一年三季的耕作制度。
2007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465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0215.6万亩,经济作物2022.5万亩,其它作物2412.9万亩。
粮食作物中水稻、小麦、玉米、红苕地位突出,产量分别占粮食总产的42.6%、16.4%、18.8%和10.6%。
经济作物有油料、蔬菜、水果、茶叶、药材、花卉、蚕桑、棉花、甘蔗、烟叶、麻类等,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四川农业与农机/2021年1期|杨建国1邓林霞1郭佳21.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成都2.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四川成都1“十三五”农机化发展成效的评估1.1“十三五”,全省农机化发展各项指标圆满完成,可用“六个可持续”概括1)装备总量持续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省农机总动力突破4700万kW ,比2015年增长了12%。
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分别比2015年增长60%、90%;水稻插秧机和粮食烘干机呈井喷增长态势,分别比2015年增长110%、130%。
2)作业水平持续提升,质量进一步优化。
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比2015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水稻、油菜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3%、60%;农机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延伸;畜牧业、水产业、设施种植机械化发展起步,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达到61%。
3)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全省有农机户230万户,农机合作社1350个,分别比2015年增长20%、9%。
机械化作业面积常年达933万公顷次,其中,合作社作业面积达133万hm 2,较2015年增长40%。
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3个。
4)科技创新水平持续进步。
实施国家、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项目金额达600余万元,转化科技成果10余个。
建立了四川省农机装备产业制造联盟、四川现代农业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等农机科研创新平台3个,培育了一批骨干企业,产品覆盖作物种植、管理、收获以及畜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11个领域。
5)农机作业基础条件持续改善。
大力开展了农业机械化生产道路、高标准农田、机电提灌等设施建设,农机作业通达率持续提高。
建成了宜机化高标准农田26万hm 2,基本实现了“宜机作业”。
省级财政安排提灌建设资金2.0亿元,撬动各类资金20.0亿元,新建、改造了机电提灌站18万台/500万kW ,常年提水量约30亿m 3,在13个现代农业园区推广示范农业智慧灌溉系统,建设太阳能提灌站300余座。
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四川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全省部分新兴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2018年末,全省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213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5.9%。
其中,生物产业585个,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6.4%;新材料产业414个,占18.7%;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391个,占17.7%。
二、高技术制造业2018年末,全省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1283个,比2013年末增长52.6%;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为10.3%,比2013年提高2.7个百分点。
2018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R&D (全称研究与试验发展,以下简称R&D)经费支出139.43亿元,比2013年增长125.5%;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为42.0%,比2013年提高2.4个百分点;R&D 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为2.0%,比规模以上制造业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
2018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0.9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0.51万件,分别比2013年增长92.0%和168.4%;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53.1%,比规模以上制造业平均水平高13.1个百分点。
三、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2018年,开展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569个,比2013年增长213.7%,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8.5%。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7.78万人年,比2013年增长33.9%。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342.39亿元,比2013年增长102.7%;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为0.8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重点行业R&D经费支出及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详见表6-1。
2018年成都市双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成都市双流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双流调查队2019年4月16日2018年,双流区按照国家和省、市系列决策部署,以产业体系为构架、以优势产业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动能、以提质升级为目标,国民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向上的态势,获评全国经济潜力百强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位居2018年综合实力全国百强区第37位。
一、综合201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9.44亿元,增长8.4%,其中一产业增加值15.70亿元,增长3.5%,二产业增加值472.14亿元,增长7.8%,三产业增加值341.60亿元,增长9.5%,三次产业比为1.9:56.9:41.2。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7.9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全口径财政收入215.2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31亿元,增长11.1%,地方税收收入49.67亿元,增长1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23亿元,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617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77元,增长8.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5219元,增长7.0 %。
2018年,全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82.14亿元,增长8.5%。
其中,一产业增加值3.06亿元,下降7.0%;二产业增加值340.86亿元,增长8.0%;三产业增加值138.22亿元,增长10.0%,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8.1%。
2018年经济总量(图一)单位:亿元二、农业2018年,全区继续狠抓农业产业化项目,机制创新取得突破,农业生产量增质提,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了全区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粮食总产量4.48万吨,出栏生猪11.23万头,肉类总产量10.97万吨,禽蛋产量2034吨。
实现一产业增加值15.70亿元,增长3.5%。
2015年--2018年农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图二)单位:亿元、%2018年,农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加快。
四川:农业机械化发展势头强劲
张友才;林俊
【期刊名称】《四川省情》
【年(卷),期】2022()5
【摘要】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推动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
为了解四川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找出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和短板,近期,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组织力量在成都、泸州、德阳等11个市州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农机服务提供者66户,农机服务使用者649户。
样本分布兼顾地形地貌、种植规模、种植类型等,具有一定代表性。
调查结果显示,四川农业机械化稳步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但发展过程中面临困境不容忽视,实现机械强农任重道远。
【总页数】3页(P48-50)
【作者】张友才;林俊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四川泡菜产销两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2.论“道”川茶——四川茶叶产业:加快发展势头强劲
3.甘肃农业机械化发展势头强劲
4.总动力1040万千瓦长春市农业机
械化发展势头强劲5.新业态、新机遇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川菜工业化及中央厨房建设高峰论坛在四川郫都召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3.30•【字号】川府函[2007]59号•【施行日期】2007.03.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见(川府函[2007]59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部门:自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家逐年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广大农民群众投资农业机械的热情不断高涨,我省农业机械化有了长足发展。
为进一步壮大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以适应我省广大农民群众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服务的迫切需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就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我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农业机械是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
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农业整体素质、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城镇化步伐加快,迫切需要解放农村劳动力;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业机械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劳动力出现短缺趋势;川西北高原地广人稀,农业劳动力严重缺乏;全省农村劳动力的季节性短缺矛盾突出。
农业生产的人工劳动力成本大幅度增长,农业机械作业的优势明显。
农民、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迫切需要农业机械化服务并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延伸。
目前我省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还很低,发展较缓慢,不适应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需要,影响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农村的发展史论文经过70年建设与发展,伴随着新中国改革与发展的辉煌历程,地处内陆的四川省也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方式正由传统农业朝着现代农业转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正在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业已进入了决战决胜阶段,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
本文梳理了建国70年来四川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成就与重要经验,解析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一步发展中面临的突出挑战,并对新时期四川农业农村的发展愿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四川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推进提供理论思考与历史借鉴。
一、70年来四川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成就(一)农业综合产能快速提升,主要农产品供给量充足。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即1949—1978年,四川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增速为4.16%,全省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年增速仅1.7%和1.2%。
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一系列顺应时代的改革政策出台落地,四川率先在全国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激发了农业生产活力。
21世纪以来,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相继出台,四川农业经济总量呈现阶梯式增长。
从粮食生产角度,2018年四川粮食总产量3493.7万吨,相比1949年增加2402.9万吨,粮食单产水平从1949年的1617.0千克/公顷增至2018年的5575.5千克/公顷,确保了全省粮食安全供给。
从特色农产品生产来看,蔬菜、油料、水果、茶叶、生猪等农产品全面蓬勃发展。
2018年,四川蔬菜、油料、水果、茶叶产量等特色经济作物总产量分别为4438万吨、362.5万吨、1080.7万吨、30.1万吨,相比1949年,年增速为4.4%、4.0%、8.3%和6.1%;与此同时,畜禽及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2018年四川肉类总产量664.7万吨,相比1949年增加661.2万吨,年增速7.9%;2018年全省猪肉产量481.2万吨,相比1978年增长451.39%,年增速4.36%;同期,牛羊肉产量年增速为1.34%;水产品产量年增速达9.2%;牛奶产量年增速超过了6%,市场农产品供应充足且品类不断丰富。
四川省绵阳市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序言本报告对绵阳市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做出全面梳理,从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大中型拖拉机数量,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动力,农用小型拖拉机数量,农用小型拖拉机动力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绵阳市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绵阳市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的理解,洞悉绵阳市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第一节绵阳市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现状 (1)第二节绵阳市农业机械总动力指标分析 (3)一、绵阳市农业机械总动力现状统计 (3)二、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现状统计 (3)三、绵阳市农业机械总动力占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比重统计 (3)四、绵阳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017-2019)统计分析 (4)五、绵阳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018-2019)变动分析 (4)六、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2017-2019)统计分析 (5)七、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2018-2019)变动分析 (5)八、绵阳市农业机械总动力同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绵阳市农用大中型拖拉机数量指标分析 (7)一、绵阳市农用大中型拖拉机数量现状统计 (7)二、全省农用大中型拖拉机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绵阳市农用大中型拖拉机数量占全省农用大中型拖拉机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绵阳市农用大中型拖拉机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五、绵阳市农用大中型拖拉机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六、全省农用大中型拖拉机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七、全省农用大中型拖拉机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9)八、绵阳市农用大中型拖拉机数量同全省农用大中型拖拉机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绵阳市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动力指标分析 (11)一、绵阳市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动力现状统计 (11)二、全省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动力现状统计分析 (11)三、绵阳市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动力占全省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动力比重统计分析 (11)四、绵阳市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动力(2017-2019)统计分析 (12)五、绵阳市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动力(2018-2019)变动分析 (12)六、全省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动力(2017-2019)统计分析 (13)七、全省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动力(2018-2019)变动分析 (13)八、绵阳市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动力同全省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动力(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4)第五节绵阳市农用小型拖拉机数量指标分析 (15)一、绵阳市农用小型拖拉机数量现状统计 (15)二、全省农用小型拖拉机数量现状统计 (15)三、绵阳市农用小型拖拉机数量占全省农用小型拖拉机数量比重统计 (15)四、绵阳市农用小型拖拉机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6)五、绵阳市农用小型拖拉机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6)六、全省农用小型拖拉机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7)七、全省农用小型拖拉机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7)八、绵阳市农用小型拖拉机数量同全省农用小型拖拉机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18 第六节绵阳市农用小型拖拉机动力指标分析 (19)一、绵阳市农用小型拖拉机动力现状统计 (19)二、全省农用小型拖拉机动力现状统计 (19)三、绵阳市农用小型拖拉机动力占全省农用小型拖拉机动力比重统计 (19)四、绵阳市农用小型拖拉机动力(2017-2019)统计分析 (20)五、绵阳市农用小型拖拉机动力(2018-2019)变动分析 (20)六、全省农用小型拖拉机动力(2017-2019)统计分析 (21)七、全省农用小型拖拉机动力(2018-2019)变动分析 (21)八、绵阳市农用小型拖拉机动力同全省农用小型拖拉机动力(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22图表目录表1:绵阳市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现状统计表 (1)表2:绵阳市农业机械总动力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现状统计表 (3)表4:绵阳市农业机械总动力占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比重统计表 (3)表5:绵阳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017-2019)统计表 (4)表6:绵阳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2017-2019)统计表 (5)表8: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绵阳市农业机械总动力同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绵阳市农用大中型拖拉机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农用大中型拖拉机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绵阳市农用大中型拖拉机数量占全省农用大中型拖拉机数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绵阳市农用大中型拖拉机数量(2017-2019)统计表 (8)表14:绵阳市农用大中型拖拉机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农用大中型拖拉机数量(2017-2019)统计表 (9)表16:全省农用大中型拖拉机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绵阳市农用大中型拖拉机数量同全省农用大中型拖拉机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绵阳市农用大中型拖拉机数量同全省农用大中型拖拉机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绵阳市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动力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省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动力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绵阳市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动力占全省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动力比重统计表 (11)表21:绵阳市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动力(2017-2019)统计表 (12)表22:绵阳市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动力(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省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动力(2017-2019)统计表 (13)表24:全省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动力(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绵阳市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动力同全省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动力(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绵阳市农用小型拖拉机数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省农用小型拖拉机数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8:绵阳市农用小型拖拉机数量占全省农用小型拖拉机数量比重统计表 (15)表29:绵阳市农用小型拖拉机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6)表30:绵阳市农用小型拖拉机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省农用小型拖拉机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7)表32:全省农用小型拖拉机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绵阳市农用小型拖拉机数量同全省农用小型拖拉机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表34:绵阳市农用小型拖拉机动力现状统计表 (19)表35:全省农用小型拖拉机动力现状统计表 (19)表36:绵阳市农用小型拖拉机动力占全省农用小型拖拉机动力比重统计表 (19)表37:绵阳市农用小型拖拉机动力(2017-2019)统计表 (20)表38:绵阳市农用小型拖拉机动力(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0)表39:全省农用小型拖拉机动力(2017-2019)统计表 (21)表40:全省农用小型拖拉机动力(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1)表41:绵阳市农用小型拖拉机动力同全省农用小型拖拉机动力(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22)第一节绵阳市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现状绵阳市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9年):表1:绵阳市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现状统计表注:1.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2.本报告拖拉机数量为年底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