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年鉴2020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指标:12-4 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 (年底数)
- 格式:xlsx
- 大小:17.58 KB
- 文档页数:2
农业灾害研究 2023,13(10)七星农场智慧农业评价研究徐靖宇,韩光鹤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大庆 163000摘要 随着现代大田物联网、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七星农场现代化农业正向智慧化农业转变,从而使智慧农业得到快速发展,也使得科技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但目前七星农场智慧农业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基于此,阐述了智慧农业发展现状,用熵权法对七星农场农业智慧化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并赋予权重,并提出了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策略,旨在推动七星农场智慧农业快速、稳步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智慧化水平,加强新技术推广,提高智慧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 七星农场;智慧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10–0133-03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智慧农业的发展,七星农场也不断加大了对智慧农业发展的投入。
智慧农业虽已在七星农场有多年的探索历程,但受理论和技术发展的制约,其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
要想实现智慧农业的长远、高效发展,需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合作,加快智慧农业发展进程。
而农业生产基数较大,通过农业科技改革,发展智慧农业,可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农业投入成本,加速实现农业强国,强化农业科技与装备支撑,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1 智慧农业基本概念与理论1.1 智慧农业内涵智慧农业,又被称为农业中的智慧经济,是农业经营中高端的综合性顶层设计系统。
其依托物联网、云计算、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农业生产环境的自动控制和智能感知,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科学化和智慧化[1]。
智慧农业以智慧生产为核心,智慧产业链为其提供信息化服务支撑。
使得农业全产业链中的营销、物流、消费成为智慧农业生产可靠的信息支撑网络,引导农业生产信息化决策、高效化生产、差异化服务[2]。
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它充分应用大数据技术、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提高现代农业的生产效率,增强农业产品的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应用信息技术促进现代农业生产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保护农业生产环境、改善生态环境[3]。
注:1.2000年以前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为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2.按照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包括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增加值)。
3.从2003年起,水果产量含果用瓜。
4.从2016年开始,农业机械总动力不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载货汽车动力。
5.从2013年起,国家统计局开展了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本表中的农村居民收入与支出数据来源于此调查,与
2012年及以前的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的调查范围、调查方法、指标口径有所不同,数据来源于实施城乡一体化调查后的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抽样调查。
6.2012年-2016年水产品数据由农业农村部根据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结果进行了修订。
10275.8 123967.9 73567.1 66384.3
588.9
3493.0 12169.1
2.9
202.1
5410.1
3201.2
3309.0
6480.4 27400.8
114.5
104.6
103.2 16020.7 13327.7
733.3
2557.5
137.1
144.5。
《2020 我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专题文章一、介绍我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是我国农机工业协会编制和发布的年度性资料书籍,每年一次,对我国农业机械工业发展进行全面总结和回顾,反映当年我国农业机械工业生产、销售、技术创新、应用推广、国际合作、产业政策等情况。
2020年度《我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和数据,是了解我国农机工业发展动态、把握产业脉搏的重要参考资料。
二、总体评价2020年《我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以全面、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数据资料、案例分析为主要特点,反映了我国农业机械工业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市场营销、国际合作等方面的进展和成就。
在编撰过程中,对我国农机工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该年鉴无疑为深入了解我国农业机械工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难得的参考依据。
三、主题内容分析1. 农机工业生产概况《我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详细统计了2020年我国农业机械的生产总量、主要品种和区域分布情况。
从生产总量的角度看,我国农业机械的整体产能持续增长,其中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等主要农机产品的年产量稳步提升。
在生产规模扩大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也在不断推进,为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2. 农机工业销售情况除了生产情况之外,《我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还着重反映了2020年我国农机产品的销售情况。
通过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农机产品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和产品战略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在销售方面,我国农机产品主要面向农村市场,但也逐渐拓展到周边的农业发达地区和一些发展我国家。
3. 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我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重点关注了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在农机工业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和行业报道,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农机工业在数字化、智能化、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创新成果,以及与国际同行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的情况。
40特别报道Special Report显高于9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完成全年目标的131.8%。
2020年年均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低于6%左右的预期目标。
202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4%,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
全年农民工总量28560万人,比上年减少517万人,下降1.8%。
其中,本地农民工11601万人,下降0.4%;外出农民工16959万人,下降2.7%。
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4072元,比上年增长2.8%。
外贸正增长,机电产品出口占比59.4%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21557亿元,比上年增长1.9%。
其中,出口179326亿元,增长4.0%;进口142231亿元,下降0.7%。
进出口相抵,顺差为37096亿元。
机电产品出口增长6%,占出口总额的59.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9%,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1.1%,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6.6%,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56,比上年缩小0.08。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754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3.8%。
全国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比上年名义下降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4.0%。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007元,名义下降3.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713元,名义增长2.9%。
房地产开发投资14.1万亿元,同比增长7%2020年1—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41443亿元,比上年增长7.0%。
2020中国统计年鉴2020中国统计年鉴一、引言中国统计年鉴是中国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一本全面反映国家及各行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综合性年度统计资料参考书。
本文对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进行全面解读和分析,以期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以深入了解。
二、综述2020年,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全球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冲击。
然而,中国通过坚定的领导和科学的措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GDP总量看,202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01.6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
这表明中国经济在疫情冲击下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
尤其是在第四季度,中国GDP增速加快至6.5%,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人口与就业2020年,中国的总人口增长持续放缓,年末总人口为14.79亿人,较上年增长0.39%。
同时,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城镇人口比例达到了60.6%。
在就业方面,2020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82万人,实现了连续多年的稳定增长。
同时,失业率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这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和政府的积极就业政策。
四、农业与农村中国的农业产量在2020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全年粮食产量为6.42亿吨,比上年增长0.9%。
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也有了显著进步。
农村贫困问题在2020年得到了进一步解决,全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1100万人。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对扶贫工作的持续投入和多项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
五、工业与服务业2020年,中国的工业产能稳步提升,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
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更加显著,为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服务业在2020年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全年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
尤其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金融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为中国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六、投资与消费2020年,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放缓,比上年下降3.1%,这主要受到疫情影响和减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投资的影响。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历史数据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指的是农业生产过程中,耕整地、种植、收获各个环节所使用机械设备的程度。
以下是历史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的相关数据:
- 2018年,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7%,其中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
- 2019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增至69.1%,比1978年提高了49.44个百分点,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
- 2020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1.25%,较上年提高1.23个百分点,较“十二五”末提高7.43个百分点。
- 2022年,10年间,中国农业机械装备提档升级,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提升了15个百分点。
目前中国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过97%、90%和85%。
- 2023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67%提高到73%。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的不断提高,反映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2020中国统计年鉴2020中国统计年鉴2020年是中国统计年鉴的重要一年。
在这一年里,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统计年鉴作为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参考资料,全面记录了这一年度中国各个领域的数据和统计情况,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经济增长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了105.99万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2.3%。
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抗压能力。
这一成绩得益于中国政府实施的一系列积极的宏观调控举措,包括稳定就业、扩大内需、提高国际市场份额等。
二、就业形势2020年中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6%,低于政府设定的6%的目标线。
此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到了814万人。
三、居民收入2020年,中国居民收入较为平稳增长。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772元,同比增长4.7%。
同时,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所提升,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9336元,同比增长 4.6%。
四、工业生产2020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达到37.22万亿元,同比增长1.3%。
虽然受到疫情和全球供应链中断等因素的影响,工业生产增速较往年有所放缓,但中国工业生产仍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
五、农业生产2020年,中国农业生产实现了增产稳产。
粮食产量达到了66916亿斤,增长了0.9%。
此外,畜禽肉产量也得到了提高,达到了86.31亿斤,增长了1.2%。
六、贸易外汇202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了32.16万亿元,承受了世界经济低迷和疫情等多重压力,但贸易总额仍然实现了较稳定的增长。
其中,出口总额为17.93万亿元,同比增长4.1%;进口总额为14.23万亿元,同比增长1.0%。
从国际角度来看,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七、科技创新2020年,中国科技创新持续推进。
从2020年统计公报浅析中国未来发展趋势1、2020年中国经济规模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占全球17%以上,相当于美国的约70%,中美经济规模快速接近2020年中国GDP规模达101.6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大关,以美元计价,中国GDP规模14.7万亿美元。
IMF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总量84万亿美元,中国和美国占全球GDP比重分别为17.5%和24.9%,中美主导全球。
疫后中国经济恢复全球领先,2020年中国GDP实际增速2.3%,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
2020年美国GDP同比-3.5%,欧盟GDP同比-6.4%,日本GDP同比-4.8%,IMF预测全球经济在2020年萎缩3.5%。
中美经济规模差距正在快速缩小。
美国2020年GDP为20.9万亿美元,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约70.3%。
2000-2020年,中美经济规模差距从9.1万亿美元快速缩减至6.2万亿美元。
中国有望在十年左右跃升为第一大经济体。
如果未来几年中国经济保持年均5.5%左右的增长,则将在2030年前后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再回世界之巅,全球政经格局和治理版图进入新的篇章。
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中国有全球最大的统一市场(14亿人口),有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4亿人群);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距离发达国家仍有约20个百分点的空间,潜力大;中国的劳动力资源近9亿人,就业人员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总量约2亿,每年大学毕业生有800万,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中国的新经济迅速崛起,中美独角兽数量全球领先;中国GDP潜在增速5%以上,是美国的2倍;新一轮改革开放将开启新周期,释放巨大活力。
但也同时面临挑战,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长期性和日益严峻性;渐行渐近的人口危机来临;必须重新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的积极性。
2、人均GDP超1万美元,2024年前后有望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但需警惕中等收入陷阱风险预计2020年中国人均GDP为72447元,较上年名义增长2.2%;人均GNI(国民总收入)为71960元。
一、农业总产值统计1. 农业总产值概况2. 主要农作物产值统计3. 畜牧业总产值统计4. 渔业总产值统计5. 林业总产值统计二、农作物产量统计1. 粮食作物产量统计2. 油料作物产量统计3. 食用作物产量统计4. 经济作物产量统计三、畜牧业统计1. 家禽养殖统计2. 牲畜饲养统计3. 牧草种植统计4. 养殖业总产值统计四、渔业统计1. 渔业总产值统计2. 淡水养殖统计3. 海水养殖统计4. 捕捞业统计五、林业统计1. 木材产量统计2. 林产品采集统计3. 林业工业产值统计4. 森林覆盖面积统计六、农业机械统计1. 农业机械总数统计2. 农业机械拥有量统计3. 农业机械使用率统计4. 农机化水平统计七、农业投入品统计1. 化肥使用量统计2. 农药使用量统计3. 农膜使用量统计4. 农业灌溉统计八、农村经济统计1. 农村居民收入统计2.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统计3. 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统计4. 农村农民生产水平统计九、农产品价格统计1. 粮食价格统计2. 蔬菜价格统计3. 水果价格统计4. 畜产品价格统计十、农产品流通统计1. 农产品市场交易额统计2. 农产品物流统计3. 农产品加工统计4. 农产品贸易统计十一、农业生态环境统计1. 农田面积变化统计2. 农田土壤肥力统计3. 农业面源污染统计4. 农产品质量安全统计以上是2020年农业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通过以上具体统计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统计数据还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希望未来的农业统计数据能够更加全面、准确,为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
十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统计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也是用户关注的焦点。
通过统计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情况,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生物毒素等指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