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学基础第一章
- 格式:pptx
- 大小:450.47 KB
- 文档页数:22
幼稚教育學基礎知識點第一章幼稚教育的產生和發展第一節幼稚教育的概念和意義一、廣義的教育(概念 15 頁):這裡的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範圍很廣,一般稱為廣的教育。
二、學校的獨特結構和功能,使其成為近代以來教育活動中的核心部分,在各種教育中貣著(示範)和(主導)的作用。
三、幼稚教育(概念):對 3-6 歲年齡階段的幼兒所實施的教育就稱為幼稚教育。
從廣義上說,凡是能夠影響幼兒身體成長和認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發展的活動都是幼稚教育,而狹義的幼稚教育則指幼稚園教育。
幼稚教育學是教育學的一個分支,它專門研究 3-6 歲幼兒的教育,探索其特點和規律。
四、幼稚教育的意義:(簡答和論述)(一)促進生長發育,提高身體素質;(二)開發大腦潛力,促進智力發展;(三)發展個性,促進人格的健康發展;(四)培育美感,促進想像力、創造性的發展;總而言之,幼稚教育擔負著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重任。
五、敏感期(概念)幼兒期是語言、形狀知覺、音感等發展的敏感期。
我們把這個階段稱為敏感期。
第二節幼稚教育事業的產生和發展一、幼稚教育機構的產生1、學校誕生時間:幼稚教育機構首先在歐洲誕生,最值得一提的是由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於 1816 年創辦的幼兒學校,最初出現的幼稚教育機構多由一些慈善家、工業家舉辦,實質上不過的慈善性質的社會福冺機構而已。
2、德國幼稚教育家福祿培爾被世界譽為“幼兒之父”,是他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幼稚園。
(遊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幼兒通過他特製的玩具-——(“恩物”)來學習。
3、我國幼稚教育機構:我國自己創辦的第一所幼稚教育機構,是1903 年湖北武昌創辦的湖北幼稚園。
當時的這些幼稚教育機構完全抄襲日本,顯示出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的特點。
4、幼稚園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尖銳抨擊的三種大病:一是外國病,二是花錢病,三是富貴病。
5、1989 年 8 月,國家教委制定發佈了《幼稚園管理條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經國務院批准頒發的第一個幼稚教育法規。
幼儿教育学基础第一章第一节: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一、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幼儿教育“教育”,可以说是我们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
每个人都能从自身的经历中体味到教育的意义。
的确,人的成长离不开教育,从一个不谙世事、一无所知的乳婴,到渐懂人事、初步适应社会生活,以至掌握丰富的知识、技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教育的结果。
教育使我们能够长大成人!离开了教育,我们只能长大,而不能成人,这也是人之区别于动物的地方。
然而,究竟什么是教育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真要回答却并不容易。
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这是必须弄清楚的第一个问题。
对教育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理解。
我们先来考察广义的教育。
一个孩子,从他出生的第一天起,其弱小的生命就开始受到周围成人的呵护、关照和期待。
在家里,父母精心哺育、言传身教;在社会上,各种环境设施、大众媒介、人际关系对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学校里,教师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向其施加强大的教育影响,以将其培养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不难看到,家庭的养育寄托着父母的希望,周围文化的熏陶渗透着社会的要求,学校的培养更是承负着国家的使命。
这种带着希望、要求、使命而进行的实践是一种自觉的行动,是一种有目的的影响,是使人朝着社会期待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这就是教育。
由此可以说,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它是把本是作为自然人而降生的孩子培养成社会一员的工作。
这里的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范围很广,一般称为广义的教育。
与广义的教育相对的是狭义的教育,即仅指学校教育。
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比较起来,学校教育由专业的教师承担,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很强,是一种可控性很强的、规范的教育,因此一般来说效率、效果也更好。
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人的影响则较零散、不系统、不规范,因此其效果有很大的偶然性、不确定性。
由于学校教育的独特结构和功能,使其成为近代以来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在各种教育中起着示范和主导的作用。
幼儿教育学第一章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引言:幼儿教育在当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章将探讨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以及幼儿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一、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A. 幼儿教育的起源1. 古代幼儿教育的基本特点2. 古代幼儿教育的目的和内容B. 现代幼儿教育的形成1. 工业革命对幼儿教育的影响2. 世界各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兴起二、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A. 幼儿教育事业的主要发展阶段1. 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幼儿教育的起步阶段2. 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初:幼儿教育的蓬勃发展阶段3. 21世纪至今:幼儿教育的多元化发展阶段B. 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特点1. 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2. 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3. 科技的广泛应用4. 国际交流合作的深入发展三、幼儿教育学的基本概念A. 幼儿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1. 幼儿教育学的定义2. 幼儿教育学的特点B. 幼儿教育学的研究内容1. 幼儿教育学的基本理论2. 幼儿教育学的实践研究四、幼儿教育学的重要性A. 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1. 幼儿教育对身体发展的促进2. 幼儿教育对认知发展的促进3. 幼儿教育对情感和社交发展的促进B. 对社会发展的意义1. 幼儿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2. 幼儿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价值结论: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为儿童提供了更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教育学作为研究和推动幼儿教育的学科,对于幼儿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们应当继续关注和支持幼儿教育事业,并加强幼儿教育学的研究和实践,为儿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点{ 请认真读完}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一、广义的教育(概念15 页):这里的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围很广,一般称为广的教育。
二、学校的独特结构和功能,使其成为近代以来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在各种教育中起着(示)和(主导)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概念):对 3 -6 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就称为幼儿教育。
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都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专门研究 3 -6 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
四、幼儿教育的意义:(简答和论述)(一)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二)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三)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四)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担负着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任。
第二节幼儿教育的发展一、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一)德国福禄培尔(游戏)1、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福禄培尔认为,幼儿的行为是其在生命形式的表现,命令式的命令式的、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命令式的强制的、干涉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发展是无效的,而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重视幼儿的自强制的、干涉的我活动。
2、游戏理论:福禄培尔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
3、协调原理:让孩子和周围的环境、社会、自然结合,协调一致。
4、亲子教育: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们开办的“讲习会” ,后来还专门写了一本《母亲之歌与爱抚之歌》(二)蒙台梭利被誉为20 世纪初的“幼儿园改革家” 于1907 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一所“幼儿之家”、1、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遵循自身部法则的生物体,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表。
2、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有准备的幼儿教育环境的特点?(简答)(1)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2)一个有秩序的环境;(3)一个生气勃勃的环境;(4)一个愉快的环境。
幼儿教育学基础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一、广义的教育(概念15页):这里的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范围很广,一般称为广的教育。
二、学校的独特结构和功能,使其成为近代以来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在各种教育中起着(示范)和(主导)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概念):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就称为幼儿教育。
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都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专门研究3-6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
四、幼儿教育的意义:(简答和论述)(一)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二)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三)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四)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担负着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任。
五、敏感期(概念)幼儿期是语言、形状知觉、音感等发展的敏感期。
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敏感期。
第二节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二、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一)德国福禄贝尔1、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福禄贝尔认为,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命令式的、强制的、干涉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发展是无效的,而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重视幼儿的自我活动。
2、游戏理论:福禄贝尔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他认为幼儿是通过游戏将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的;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
3、协调原理:让孩子和周围的环境、社会、自然结合,协调一致。
4、亲子教育: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们开办的“讲习会”,后来还专门写了一本《母亲之歌与爱抚之歌》★被誉为20世纪初的“幼儿园改革家”的蒙台梭利于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一所“幼儿之家”★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要点是:1、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遵循自身内部法则的生物体,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表。
幼儿教育学(第三版)目录绪论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第二节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第二章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第一节幼儿园教育的目标第二节幼儿园的任务第三节幼儿园教育的原则第三章婴儿教育第一节婴儿教育概述第二节婴儿教育的内容与要求第三节托幼机构的保教活动第四章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第一节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概述第二节幼儿体育第三节幼儿智育第四节幼儿德育第五节幼儿美育第五章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第一节幼儿教师第二节幼儿第三节幼儿园环境第六章幼儿园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第三节幼儿园课程方案第七章幼儿园教学活动第一节幼儿园教学活动概述第二节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与教学原则第三节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第四节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第八章幼儿园游戏第一节幼儿游戏概述第二节幼儿园游戏的指导第九章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劳动和节日娱乐活动第一节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第二节幼儿劳动第三节幼儿园的节日及娱乐活动第十章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第一节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第二节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与方法第十一章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第一节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的意义与目的第二节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的内容与途径第十二章幼儿园教育评价第一节幼儿园教育评价概述第二节幼儿园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与标准第三节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类型、方法与步骤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孩子从呱呱坠地起,就开始了受教育的过程。
家庭、社会环境以及教育机构都在向孩子施加教育影响,期望孩子能成长为有益于社会的一员。
可以说,教育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活动,没有教育,人类社会就难以延续和发展。
狭义的教育指的是教育机构中的教育,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就是托儿所、幼儿园的教育。
这种教育伴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而产生,发展至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形式。
与此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及早对儿童进行合理的教育将有利于其后期的发展。
第一章绪言◆教学目标:1 理解概念:教育幼儿教育学2 明确幼儿教育学学科内容和学习要求3 了解学习幼儿教育学的意义◆教学重点:1 幼儿教育学的理论体系;2 学习幼儿教育学的目的◆教学难点:学生学好本学科的方法◆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过程:一、通过案例引入课题,帮助学生理解幼儿教育有其必然规律及幼儿教育学概念。
【案例呈现】案例1两个同样大的还在学走路,一个孩子的父母很放手,摔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再走,另一个孩子的父母小心翼翼地护着孩子,生怕他摔倒了,或干脆用带子绑住孩子的腰,栓着走。
案例2一位教师在组织幼儿认识在教幼儿认识蔬菜的时候,在黑板上挂上青菜、西红柿等图片,告诉幼儿它们的名称和特征、用途,另外一位教师则带领幼儿到附近菜农的地里参观菜农是如何种菜施肥和浇水,并让幼儿在班级的自然角种上蔬菜并进行管理,做好观察记录。
【问题研讨】案例1中,哪一个孩子先学会走路?为什么?案例2中,哪一个教师的做法较好,为什么?【归纳总结】教育不仅是经验,教育是有规律的,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不同的教育结果。
而幼儿教育学则是对幼儿教育规律的总结。
【知识要点】什么是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研究3——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
二、讲解幼儿教育学的意义和学习的方法。
【问题引入】作为一个幼师,是否学会弹唱画跳就够了?你认为除了这个技能要求还应具备什么能力?如何获得教育的能力?【知识要点】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学?1、幼儿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人才培养奠基的光荣任务。
幼儿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它具有自身的独特规律,而集中反映这些规律的理论体系——幼儿教育学是我们工作的理论向导。
2、幼儿教师应具备这一职业所要求的多方面的能力,其中,教育理论方面的专业和素养是不可少的。
3、幼儿教育学可以使学生形成基本的教育观念,有助于在将来的工作中理论指导实践,少走弯路。
一、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幼儿教育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和发展。
当人类从猿进化成人的时候,原始社会产生了。
为了使人类社会能够生存延续,人类必须实现自身的生产、再生产。
因此,抚养后代、保证婴幼儿存活与生长的教育就随之产生了,这就是最初的幼儿教育。
(一)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原始社会的生产力非常低下,所有的青壮年都要为猎取食物成天奔波,以勉强维持全部落人的生存。
社会没有多余的人力、财力专门花在教育儿童上,只能由妇女和年老体弱的成人在驻地周围的劳动和生活过程中哺育儿童,保证他们存活下来,并向他们传授维持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的知识经验。
因此,在原始社会时期,幼儿教育是完全融合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幼儿的存活。
在原始社会初期,由于没有固定的家庭,孩子归属于氏族内部公有,对幼儿实行的是氏族内部的公共教育。
到原始社会末期,幼儿归小家庭所有,幼儿公共教育逐渐变成了个人的事,家庭教育产生了。
由于生产力的低下,生产资料公有,社会还没有划分为阶级,因此,教育是没有阶级性的,每个幼儿受到的教育是平等的。
(二)奴隶、封建社会的幼儿教育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私有财产出现,人类社会进入了有阶级的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教育也就出现了与原始社会不同的情况。
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用手中的权力让自己的子女接受专人教育,以便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未来的统治者和官吏。
同时他们毫不容情地剥夺平民的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只允许他们跟随父母学习各种劳动知识和技能。
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出现了。
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培育一批具有初步读、写、算能力的、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人,开始出现了专门学校。
幼儿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分期出现了。
入学前的幼儿教育仍然在家庭中分散地进行,这和封建社会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形态是相适应的。
当时也有人提出了幼儿公共教育和保育的思想,如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就主张3~6岁幼儿集中管教,但这些主张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社会既没有创办幼儿教育机构的足够物质基础,也没有相应的社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