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
- 格式:ppt
- 大小:4.98 MB
- 文档页数:17
穴位埋线的原理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穴位埋线这神奇的玩意儿。
你们知道吗,穴位埋线就好像是身体里的一场奇妙冒险!
想象一下,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庞大的地图,上面布满了各种穴位,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宝藏点。
而穴位埋线呢,就是我们派去探索和激活这些宝藏点的小使者。
它是怎么工作的呢?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把可吸收的线埋到特定的穴位里。
这根线啊,就像是一个小信号塔,持续地给身体发送着信号。
它刺激着穴位,让身体的气血流通得更顺畅,就好像原本有点堵塞的道路被打通了,车辆能欢快地跑起来啦!
这有啥好处呢?哎呀,那可多了去了!比如说有些人总是这儿疼那儿疼的,穴位埋线没准就能帮上大忙,让疼痛减轻甚至消失呢。
还有啊,对于那些想减肥的朋友们,它说不定也能出份力,调节一下身体的新陈代谢,让脂肪没那么容易堆积。
这多棒啊!
有人可能会问了,这线在身体里不会出啥问题吧?放心啦!这线是可以被身体慢慢吸收的,就像给身体补充了一点特别的营养。
而且啊,做穴位埋线的时候,医生那可是相当专业的,知道该把线放在最合适的地方。
咱再想想,这穴位埋线就像是给身体这个大机器上了点润滑油,让它运转得更顺畅、更高效。
它不是那种立竿见影的魔法,但只要坚持,你就能慢慢感受到身体的变化。
你看,生活中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更健康、更有活力,穴位埋线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助力吗?它就像是我们身体的秘密武器,悄悄地帮我们变得更好。
所以啊,朋友们,别小瞧了这小小的穴位埋线,它蕴含的能量可大着呢!让我们勇敢地去尝试,让身体在这个奇妙的疗法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吧!。
中医适宜技术——穴位埋线一、概念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的延伸,即是一种经络疗法。
它是用特制的针将医用羊肠线埋入穴位,通过羊肠线这种异种蛋白组织对穴位产生持久而柔和的生理、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刺激,以此达到长效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现代针灸替代疗法。
二、作用机理1.针刺、埋针效应埋线时的针刺入穴位,通过刺激手法,均可产生酸胀感觉,埋入的药线,可代替针灸针在穴位内产生针刺效应。
同时药线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吸收,也达到埋针作用。
2.组织疗法效应药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埋入穴位以后相当于异种组织移植,可使人体产生变态反应,使淋巴细胞致敏,其细胞又配合体液中的抗体,巨噬细胞等,反过来破坏分解、液化药线,使之变成多肽、氨基酸等,最后被吞噬吸收,同时产生多种淋巴因子。
这些抗原刺激物对穴位产生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使局部组织产生变态反应和无菌性炎症,及至出现全身反应,从而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激发人体免疫功能,调节身体有关脏腑器官功能,使活动趋于平衡,疾病得到治愈。
三、适应症穴位埋线疗法的适应范围非常广泛,目前主要用于各种慢性疾病,需要较长时间进行针灸治疗者。
在皮肤科常用于治疗痤疮、黄褐斑、银屑病、白癜风、神经性皮炎、慢性寻麻疹、皮肤瘙痒症等慢性病,也常常用于美容、减肥、人体疲劳综合症及保健等。
适应工作压力比较大,生活节奏比较快的现代人。
四、禁忌症一般说来,人体所有穴位,除去神阙、乳中等穴不能埋线外,一般没有绝对禁忌症。
但下列情况应予注意:1、5岁以下儿童患者禁用或慎用埋线。
2、严重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如必要时不宜强刺激,埋入的羊肠线不宜长。
3、精神紧张、过劳或过饥者禁用或慎用埋线,避免发生晕针。
4、妇女有习惯性流产者应禁用。
5、孕妇不宜在腰腹部及合谷、三阴交等穴埋线,妇女月经期慎用。
6、皮肤局部有破损、感染或溃疡时不宜埋线,以免引起感染等不良后果。
7、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严重心脏病、疤痕体质及有出血倾向者等均不宜使用此法8、关节腔内禁止埋线,以免影响关节活动及关节腔内发生感染。
穴位埋线疗法操作规范穴位埋线疗法是根据病情需要将特制羊肠线埋藏于相应的经络穴位,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性刺激作用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一、操作方法:(一)常规缝合针埋线法。
1.用具的准备:弯头血管钳(12~14寸)、持针钳、剪刀、短无齿镊、手术刀(尖头)、腰盘、药杯、针管(5~10毫升)、三角缝针(大号),铬制或纯羊肠线“00”“0”“1”“2”号各若干,0.25%~1%普鲁卡因500毫升,龙胆紫一小瓶。
2.术前准备:外科无菌操作,洗手,戴消毒手套,用硫柳汞液消毒皮肤,铺消毒洞巾。
患者取卧位,常规辨证取穴,穴位中心的上下或左右各约1.5厘米处,用龙胆紫作进、出点标记。
如透两个穴位,只在各穴作好标记即可。
3.操作方法:常规消毒皮肤后,用普鲁卡因,在进、出点作皮丘麻醉,铺好洞巾,进行穿线。
进针时,左手拇指、示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用持针钳钳住已经穿好羊肠线的三角缝合针,从进针处人针穿过皮下组织,将针由出针处穿出,紧贴皮肤将羊肠线末端剪断,放松皮肤,羊肠线自然埋入皮肤组织。
(二)简易无痛穴位埋线法:常规皮肤消毒,将3号医用羊肠线剪成1cm等长线段,取羊肠线穿进7号注射针头内,将针尖刺入穴位,直刺约30mm提插得气后,用针芯抵住羊肠线(针芯由直径0.35mm×长40mm毫针剪成平头改成)缓缓退出针管,将羊肠线留在穴位内,敷无菌棉球以胶布固定。
二、穴位埋线的适应症埋线疗法适用于慢性、顽固性、免疫低下等疾病的治疗,特别对半身不遂、肥胖、面瘫后遗症、癫痫、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痿证、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便秘、腹泻、慢性胃炎、胃痛、功能性消化不良、高血压、高脂血症、遗尿、尿失禁、神经官能症、免疫功能低下等。
穴位埋线疗法对肥胖症有独特疗效。
三、注意事项:(一)严格注意无菌操作。
羊肠线应埋于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且线头不得外露,以防感染。
(二)在同一穴位作重复治疗时,应偏离前次治疗的进、出针点。
##市中医医院康复科中医特色疗法穴位埋线操作常规(一)名称:穴位埋线。
其是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利用羊肠线的可吸收性,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
(二)适应症:多用于偏瘫、面瘫、腰腿痛、痿证等。
(三)禁忌症:1·所选埋线穴位处,皮肤有破损、感染等,2·病人不愿接受此项治疗者;3·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4·体质特别虚弱,严重心脏疾患、肝肾功能不全、孕妇等。
(四)器械准备埋线包1个(包括消毒孔巾、弯盘、消毒纱布等)、腰椎穿刺针1支、羊肠线一根、无菌手套1副、消毒液(碘伏)1瓶、砂轮1枚、棉签1包、胶布1卷。
(五)术前准备1.详细了解病史。
2.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等。
3. 向患者和(或)法定监护人说明穴位埋线的目的、意义、安全性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简要说明操作过程,解除患者的顾虑,取得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4.核查器械准备是否齐全。
5.术者常规洗手,戴好帽子和口罩。
(六)操作步骤:1.穴位选择:埋线多选肌肉比较丰满的部位的穴位,以背腰部及腹部穴最常用。
选穴原则与针刺疗法相同。
但取穴要精简,每次埋线1-3穴,可间隔2-4周治疗一次。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镊取一段约1-2cm长已消毒的羊肠线,放置在腰椎穿刺针针管的前端,后接针芯,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刺入到一定的深度,当出现“得气”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处覆盖消毒纱布。
(七):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操作要轻、准,防止断针。
(2)根据不同部位,掌握埋线的深度,不要伤及内脏、大血管和神经干(不要直接结扎神经和血管),以免造成功能障碍和疼痛。
埋线最好埋在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肌肉丰满的地方可埋入肌层,羊肠线不可暴露在皮肤外面。
(3)皮肤局部有感染或有溃疡时不宜埋线。
穴位埋线疗法的操作及应用
一、穴位埋线疗法操作
1、穴位定位:穴位埋线疗法的基本操作是从经络穴位定位和穴位埋线开始,以病人本身的内症、外症和体质进行诊断,结合时间、地点和风格,确定每个病人最佳的穴位。
2、埋线:接下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使用一根特殊的脍炙针经由指定穴位埋入皮肤,将穴位埋线,有时要根据病人的病变严重程度而增加埋线的次数,达到调节活血、益气、止痛等疗效。
3、拔线:穴位埋线疗法的最后一步是拔线,在埋线时所用的针头保持在穴位,让它可以自行渗出毒素,从而达到治疗病症的目的,埋线时间一般约为10-30分钟,拔线时间一般只需2-3秒即可,无需任何特殊的技术。
二、穴位埋线疗法的应用
1、穴位埋线疗法可以用来治疗头痛、腰痛、肩痛以及腿、手臂等关节炎症痛。
2、穴位埋线疗法可以用来缓解风湿痹症症状,如关节痛、肌肉痛、关节僵硬、关节肿胀等症状。
3、穴位埋线疗法可以用来缓解咳嗽、喉痛、气喘和哮喘。
穴位埋线操作方法及要领
穴位埋线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可以有效地调理身体健康。
下面是穴位埋线的操作方法及要领:
1. 穴位选择:根据病症和体质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埋线。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合谷、百会等。
2. 工具准备:准备好符合卫生要求的埋线针、线材、绷带等工具和消毒用品。
3. 消毒操作:将埋线针和相关工具进行彻底的消毒,确保操作的卫生。
4. 定位准确:根据穴位的位置,用清洁纱布或无菌棉球擦拭穴位,使其清洁干净。
5. 长度调节:根据穴位的深浅,调节埋线的长度,通常为穴位长度的2/3。
6. 埋线操作:将埋线针沿着穴位方向平行插入皮肤,插入后不要停留太长时间,适当着力,感觉到轻微的阻力时即可放线。
7. 线材绷紧:将线材缓慢地拉紧,注意尽量使线材达到穴位的深度或浅度。
8. 固定绷带:在埋线的位置上用绷带固定,防止线材滑出。
9. 操作注意:操作时要专注、细致、轻柔,避免受伤或感染。
10. 完善记录:对每次埋线的位置、长度、时间等进行完善记录,以便于跟踪效果。
注意事项:
- 操作前应仔细检查患者是否有禁忌症,如出血倾向、严重感染等情况。
- 操作过程中要确保卫生,将需要消毒的物品妥善处理。
- 埋线后,要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和注意观察局部的变化及感觉。
请注意,此回答仅针对穴位埋线的操作方法及要领,并不构成医疗建议,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穴位埋线技术实施方案穴位埋线技术,又称穴位埋线针刺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
它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埋入特殊的线材,利用线材的刺激作用,达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埋线技术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穴位埋线技术的实施方案,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患者评估。
在实施穴位埋线技术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患者评估。
医生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表现、身体状况等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病程、合并症情况等。
通过对患者的评估,医生可以更好地确定穴位埋线的适用范围和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二、穴位选择。
穴位选择是穴位埋线技术的关键步骤。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症状,医生需要准确地确定要埋线的穴位。
在选择穴位时,医生需要结合经络理论和穴位定位知识,确保选择的穴位准确、合理,能够达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
三、线材选择。
线材是穴位埋线技术中的重要材料。
医生在选择线材时,需要考虑线材的材质、规格、长度等因素。
线材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穴位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确保线材的质量和适用性,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四、操作流程。
在实施穴位埋线技术时,医生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
首先是消毒穴位,保证操作的无菌环境。
然后进行穴位定位,确定穴位的准确位置。
接下来进行线材的埋线操作,确保线材的插入深度和角度合适。
最后进行包扎固定,避免线材脱出或移位。
五、术后护理。
穴位埋线术后的护理工作同样至关重要。
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同时,患者需要遵守医嘱,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六、效果评估。
在穴位埋线技术实施后,医生需要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体征改善等情况,来判断穴位埋线技术的疗效。
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医生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七、注意事项。
在实施穴位埋线技术时,医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穴位埋线疗法的技术操作规范穴位埋线疗法是将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植入人体穴位内,利用线体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包括物理刺激效应和化学刺激效应两个方面。
具有疏通经,调和气血,补虚泻实的作用。
常用于哮喘,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癫痫,糖尿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肠炎,肥胖症等疾病的治疗。
一、基本操作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T21709.10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穴位埋线标准,我们选择套管针埋线法作为基本操作。
1、工具选择:根据病情需要和操作部位选择不同种类和型号的埋线工具和医用线。
其中套管针一般可由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符合GB15811要求,一次性针灸针符合GB2024的要求。
2、体位:根据中医诊断处方,选择合适体位,一般先埋背部穴再埋正面穴。
3、穴位: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穴位。
4、环境:环境要求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
5、消毒: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的医疗器械用品还应符合GBl5980的有关规定。
部位消毒用0.5%的碘伏在施术部位由中心向外环行消毒,也可采用2%碘酒擦拭,再用75%- 1 -乙醇脱碘的方法;术者消毒医生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流水冲净,再用75%乙醇或0.5%碘伏擦拭,然后戴无菌手套。
6、施术方法:对拟操作的穴位以及穴周皮肤消毒,取一段适当长度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放入8号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的前端,后接针芯,用一手拇指和食指固定拟进针穴位.另一只手持针刺入穴位,达到所需的深度,施以适当的提插捻转手法,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埋植在穴位的肌层或皮下组织内。
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球(签)按压针孔止血。
7、针眼处理:出针后按压片刻不出血即可;对出针后出血的患者,可让其自行流出几滴血液,再压迫针眼片刻即可,无需包扎处理。
8、操作要领:即“两快一慢”操作方法。
“两快”为进针时手腕用力,针尖快速刺至皮下,出针时边退针边放线,退至皮下时快速出针。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疾病穴位埋线治疗也叫做羊肠线埋植疗法,将羊肠线埋入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该疗法基于传统针灸疗法,与现代生物材料结合后形成的一种全新治疗方式,其中融合针刺、埋针及组织疗法等,羊肠线在患者体内逐渐软化分解,刺激穴位的同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埋线自针灸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成,将线埋入机体后,达到调节气血及经络的目的。
临床上一些慢性病无法长期针刺治疗,通过穴位埋线可实现周期性治疗的目的。
一、穴位埋线操作方法该治疗方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针对肥胖、气管炎、神经衰弱、慢性胃炎、月经不调、小儿消化不良、百日咳、夜啼等疾病具有一定效果。
在埋线过程中,患者避免空腹,但也不宜过饱,在治疗过程中需规避严重慢性病及皮肤过敏、血液疾病患者,妊娠期、月经期患者不能接受治疗。
患者在阳光充足的病床上接受穴位埋线治疗,医务人员清洁手部,并佩戴口罩及套帽。
穴位埋线后会持续刺激患者穴位,改变患者局部肌肉痉挛问题,疏解患者经络,达到消除神经根水肿、补充机体养分的目的。
在治疗前与患者交流,让患者认识到治理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对局部消毒后,穿线,将线埋藏在患者皮下0.5-1cm,埋线后患者需卧床15分钟,若患者治疗后未发生不良反应可以回家。
患者在局部埋线后3天不能碰水,忌洗浴。
若患者穴位出现疼痛、出血等问题,可利用酒精擦拭,在治疗过程中注意清淡饮食,禁止食用海鲜及羊肉等食品,在埋线后患者出现异常还需及时处理。
二、慢性病的穴位埋线治疗慢性病是临床难治性疾病,主要是疾病在治疗后反复发作、久治不愈,部分疾病无法彻底治愈,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终身性疾病,需及时调整疾病状态,避免压迫患者神经引发多种并发症。
痛经及亚健康、肥胖是常见慢性病,均可通过穴位埋线治疗。
三、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比如,患者发生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表现为右下肢牵拉疼痛,中医诊断为腰痛,气滞血瘀证,埋线穴位为阿是穴、委中、大肠俞及血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