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疗法的操作与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5.70 MB
- 文档页数:46
第十五章埋线技术穴位埋线技术是将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埋入人体穴位内,利用线体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的作用。
常用于哮喘、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癫痫、糖尿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肠炎、慢性胃炎、肥胖症、湿疹、慢性荨麻疹等疾病的治疗。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一)一次性埋线针操作方法根据病情需要和操作部位选择不同种类和型号的埋线工具。
其中一次性埋线针可由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配适当粗细的磨平针尖的针灸针改造而成。
或用选择类似于腰椎穿刺针的一次性埋线针(见图1),针尖为坡形,较为锐利,常用的为7号、9号、12号、16号。
使用前需将相应型号的无菌羊肠线从针头装入针管内备用。
图1 一次性埋线针示意图1.根据中医诊断处方,选择合适体位。
2.选好穴位,做好标记,进针点一般选在穴位的下方1cm处。
3.皮肤常规消毒。
4.进针(见图2):左手示指和拇指绷紧已消毒的穴位两侧,无名指和小指夹乙醇棉球,右手拇指、示指和中指持针,快速进入皮肤,然后缓慢推针到治疗所需的深度,用右手示指边推针芯边退针,到皮下时快速出针,同时左手用棉球按压针眼。
图2 进针示意图3.针眼处理:用75%乙醇消毒,然后用棉签按压数分钟不出血即可。
4.操作要领即“两快一慢”操作方法。
“两快”为进针时手腕用力,针尖快速刺至皮下;出针时边退针边放线,退至皮下时,快速出针。
“一慢”为过皮后缓慢推针至治疗所需的深度。
(二)陆氏埋线针操作方法采用69式陆氏埋线针(见图3),适用于需较大量刺激和需较长时间治疗的病种,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
针具可重复使用,须常规消毒。
图3 69式陆氏埋线针示意图1.根据中医诊断处方、选择合适体位,一般先进行背部选穴埋线治疗。
2.选好穴位,做好标记,进针点一般选在穴位的下方1cm处。
3.皮肤常规消毒。
4.局部麻醉,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先在进针点打出皮丘,然后向治疗要求的深度边推麻药边进针至穴位处,一般一穴用药0.5~1ml左右。
中医埋线操作方法
中医埋线是一种中医针灸技术,是将可吸收的线体植入穴位,通过线体对穴位的持续刺激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下面是中医埋线的一般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在进行埋线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症状、脉象等。
同时,要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2. 取穴: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埋线。
取穴时要注意穴位的定位和深度。
3. 消毒:对穴位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使用碘伏或 75%的酒精擦拭。
4. 麻醉:在埋线部位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5. 埋线:使用专用的埋线针将可吸收的线体植入穴位。
埋线时要注意手法轻柔,避免损伤穴位周围的组织。
6. 固定:埋线后,用消毒棉球按压穴位,以防止出血,并用胶布固定。
7. 术后护理:埋线后,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同时,要保持穴位周围的清洁,避免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埋线操作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医师进行,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在进行埋线治疗前,患者应详细了解治疗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与医师进行充分的沟通。
穴位埋线操作方法及要领
穴位埋线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可以有效地调理身体健康。
下面是穴位埋线的操作方法及要领:
1. 穴位选择:根据病症和体质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埋线。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合谷、百会等。
2. 工具准备:准备好符合卫生要求的埋线针、线材、绷带等工具和消毒用品。
3. 消毒操作:将埋线针和相关工具进行彻底的消毒,确保操作的卫生。
4. 定位准确:根据穴位的位置,用清洁纱布或无菌棉球擦拭穴位,使其清洁干净。
5. 长度调节:根据穴位的深浅,调节埋线的长度,通常为穴位长度的2/3。
6. 埋线操作:将埋线针沿着穴位方向平行插入皮肤,插入后不要停留太长时间,适当着力,感觉到轻微的阻力时即可放线。
7. 线材绷紧:将线材缓慢地拉紧,注意尽量使线材达到穴位的深度或浅度。
8. 固定绷带:在埋线的位置上用绷带固定,防止线材滑出。
9. 操作注意:操作时要专注、细致、轻柔,避免受伤或感染。
10. 完善记录:对每次埋线的位置、长度、时间等进行完善记录,以便于跟踪效果。
注意事项:
- 操作前应仔细检查患者是否有禁忌症,如出血倾向、严重感染等情况。
- 操作过程中要确保卫生,将需要消毒的物品妥善处理。
- 埋线后,要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和注意观察局部的变化及感觉。
请注意,此回答仅针对穴位埋线的操作方法及要领,并不构成医疗建议,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穴位埋线操作流程范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穴位埋线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
1. 患者取舒适体位,露出需治疗部位。
穴位埋线新项目上报文件书写摘要:一、穴位埋线简介二、穴位埋线的作用与优势三、穴位埋线的适用人群与病症四、穴位埋线的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五、项目总结与展望正文:一、穴位埋线简介穴位埋线是中医针灸的一种特色疗法,它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特制针具将可吸收药线植入到特定穴位,从而长久、持续、温和地刺激穴位,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调整脏腑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埋线疗法是几千年中医针灸经验和三十多年埋线疗法经验的精华融汇而成的一项新兴治疗技术。
二、穴位埋线的作用与优势穴位埋线疗法只需数分钟时间进行治疗,便可以获得长达10-15天的治疗效果,一般间隔两周治疗一次。
相较于针刺或按摩治疗,穴位埋线疗法更方便和容易接受。
它具有以下优势:1.长期疗效:穴位埋线疗法能够持续地刺激穴位,使治疗效果更为持久。
2.温和刺激:穴位埋线疗法采用可吸收药线,避免了对皮肤的损伤,减轻了患者疼痛感。
3.广谱适应症:穴位埋线疗法适用于各种疼痛性疾病、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等。
4.易于接受:与传统针灸相比,穴位埋线疗法的治疗时间更短,患者体验更舒适。
三、穴位埋线的适用人群与病症穴位埋线疗法适用于以下人群和病症:1.疼痛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等。
2.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胃炎等。
3.亚健康状态:如疲劳综合征、失眠、便秘等。
4.美容减肥:如肥胖、皮肤暗沉、皱纹等。
四、穴位埋线的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1.操作流程:在严格消毒的条件下,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穴位,使用特制针具将可吸收药线植入穴位,进行刺激。
2.注意事项:(1)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治疗后短期内避免剧烈运动,以免损伤穴位。
(3)治疗期间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4)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五、项目总结与展望穴位埋线疗法作为一项新兴的中医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该项目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深入研究。
埋线技术路线
埋线技术路线如下:
1.根据中医诊断处方、选择合适体位,一般先进行背部选穴埋线治疗。
2.选好穴位,做好标记,进针点一般选在穴位的下方1cm处。
3.皮肤常规消毒。
4.局部麻醉,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先在进针点打出皮丘,然后向治疗要求的深度边推麻药边进针至穴位处,一般一穴用药0.5~1ml左右。
5.左手持镊子夹住所需要的无菌羊肠线,将线的中心埋于皮丘下。
右手持埋线针,缺口向下压线,同时用左手示指绷紧穴位消毒区下方的皮肤,右手中指夹住镊子随时准备去夹移动的羊肠线。
左手拇指指腹对准埋线针的针尾部,配合右手(不用力,只掌握进针角度和深浅度)进针,直至将羊肠线埋入穴位部位为止。
松左手、右手快速出针,出针时应注意不要转动针体,左手用棉球或纱布按压针眼后,然后再做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