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测井曲线说明共27页
- 格式:ppt
- 大小:3.57 MB
- 文档页数:27
1.声波时差曲线:在泥砂岩剖面上,砂岩显示低时差,其数值随孔隙度的不同而不同;泥岩一般为高时差,其数值随压实程度的不同而变化;页岩的时差介于泥岩和砂岩之间;砾岩的时差一般都较低,并且越致密声波时差值越低.在碳酸盐剖面上,致密石灰岩和白云岩声波时差最低,如含有泥质时,声波时差增高,若有孔隙和裂缝,声波时差明显增大,甚至出现周波跳跃.石膏岩盐剖面,渗透性砂岩最高?,泥岩(含钙质、石膏多)与致密砂岩相近,泥质含量高时增大,岩盐扩径(井直径)严重,周波跳跃?气体比油水的时差要大的多,岩性一定时候,含气层段出现周波跳跃。
2.自然Gamma曲线:在泥砂岩剖面上,纯砂岩在自然Gamma曲线上显最底值,泥岩显最高值,粉砂岩和泥质砂岩介于二者之间,并随着岩层中泥质含量增加曲线幅度增加;在碳酸盐剖面上,泥岩和页岩显最高值,纯的石灰岩、白云岩有最低值,而泥灰岩、泥质石灰岩、泥质白云岩自然Gamma测井曲线值介于二者之间,并随泥质含量增加幅值增大.3.微电极测井曲线中砂岩异常幅度差大于粉沙岩异常幅度差.4.泥岩在密度测井曲线上值较高而煤层密度测井值在剖面上看很低5.在淡水泥浆的沙泥岩剖面井中,自然电位测井曲线以大断泥岩层部分的自然电位曲线为基线,此时出现负异常的井段都可认为是渗透性岩层。
在含有泥质的砂岩中由于泥质对溶液产生吸附电动势使总电动势降低。
所以纯砂岩的自然电位异常幅度要比泥质岩石的异常幅度大,而且随着砂岩中泥质含量的增加,自然电位异常幅度会随之减小自然电位与自然伽马对砂岩泥岩都很敏感,但是自然电位容易受到流体性质、岩层厚度的影响,含油气或者薄层时,幅度很低。
粉砂和泥的比值大于1:2,幅度趋于0.自然伽马虽然也受到层厚影响,层厚小于0.8米时才开始显现影响。
以上为一般情况(正常压实),如果欠压实,情况相反,砂岩出现高时差,如渤海湾明化镇组所以具体地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根据岩心资料建立具体解释模型)6.感应测井为了获取井下地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资料,用油基钻井液钻井;为了不破坏井下地层的渗透率,有时采用空气钻井;这时井中没有导电介质,不能传导电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明了感应测井。
测井曲线数据说明
1、常规数据
CNL 中子CNCF
GR 自然伽马(API)GRCN 伽马测井时自带的中子测井GRAV 砾岩含量(%)
LIME灰岩含量(%)
PERM渗透率
POR孔隙度(%)
RT深探测电阻率Ω.m
RXO浅探测电阻率Ω.m
SAND砂岩含量(%)
SH泥质含量(%)
SP自然电位
SW含水饱和度(%)
2、核磁数据
MBVI束缚流体饱和度
MPERM核磁计算渗透率
MPHI核磁有效孔隙度
MSIG核磁总孔隙度
3、岩石力学(胜利测井)
BMOD体积模量(GPa)
CMOD出砂指数(GPa)
SMOD剪切模量(GPa)
YMOD杨氏模量(GPa)
DTC纵波时差(us/ft)
DTS横波时差(us/ft)
FP破裂压力(MPa)
POIS泊松比
4、岩石力学(斯仑贝谢测井)
DTSM横波时差(us/ft)
DTCO纵波时差(us/ft)
TZSP垂向主应力(kPa)
YME_DYN杨氏模量(GPa)
PR_DYN泊松比
BMK_DYN体积模量(GPa)
SMG_DYN剪切模量(GPa)
TXSP最小水平主应力(kPa)
TYSP最大水平主应力(kPa)
CMW_MAX_TEN破裂压力梯度(g/cm3)。
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一、自然电位测井:测量在地层电化学作用下产生的电位。
自然电位极性的“正”、“负”以及幅度的大小与泥浆滤液电阻率Rmf和地层水电阻率Rw的关系一致。
Rmf≈Rw时,SP几乎是平直的;Rmf>Rw时S P为负异常;Rmf<Rw时,SP在渗透层表现为正异常。
自然电位测井SP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性地层。
②判断岩性,进行地层对比。
③估计泥质含量。
④确定地层水电阻率。
⑤判断水淹层。
⑥沉积相研究。
自然电位正异常Rmf<Rw时,SP出现正异常。
淡水层Rw很大(浅部地层)咸水泥浆(相对与地层水电阻率而言)自然电位测井自然电位曲线与自然伽马、微电极曲线具有较好的对应性。
自然电位曲线在水淹层出现基线偏移二、普通视电阻率测井(R4、R2.5)普通视电阻率测井是研究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的一种测井方法。
测量时先给介质通入电流造成人工电场,这个场的分布特点决定于周围介质的电阻率,因此,只要测出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特点就可确定介质的电阻率。
视电阻率曲线的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
②求岩层的真电阻率。
③求岩层孔隙度。
④深度校正。
⑤地层对比。
电极系测井2.5米底部梯度电阻率进套管时有一屏蔽尖,它对应套管鞋深度;若套管下的较深,在测井图上可能无屏蔽尖,这时可用曲线回零时的半幅点向上推一个电极距的长度即可。
底部梯度电极系分层:顶:低点;底:高值。
三、微电极测井(ML)微电极测井是一种微电阻率测井方法。
其纵向分辨能力强,可直观地判断渗透层。
主要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
②确定岩层界面。
③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
④确定大井径井段。
⑤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及泥饼厚度hmc。
微电极确定油层有效厚度微电极测井微电极曲线应能反映出岩性变化,在淡水泥浆、井径规则的条件下,对于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微电极曲线的幅度及幅度差,应逐渐减小。
四、双感应测井感应测井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介质电导率的一种测井方法,感应测井得到一条介质电导率随井深变化的曲线就是感应测井曲线。
测井曲线及含义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一、自然电位测井:测量在地层电化学作用下产生的电位。
自然电位极性的―正‖、―负‖以及幅度的大小与泥浆滤液电阻率Rmf和地层水电阻率Rw的关系一致。
Rmf≈Rw时,SP几乎是平直的;Rmf>Rw时SP为负异常;Rmf<Rw时,SP在渗透层表现为正异常。
自然电位测井SP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性地层。
②判断岩性,进行地层对比。
③估计泥质含量。
④确定地层水电阻率。
⑤判断水淹层。
⑥沉积相研究。
自然电位正异常Rmf<Rw时,SP出现正异常。
淡水层Rw很大(浅部地层)咸水泥浆(相对与地层水电阻率而言)自然电位测井自然电位曲线与自然伽马、微电极曲线具有较好的对应性。
自然电位曲线在水淹层出现基线偏移二、普通视电阻率测井(R4、R2.5)普通视电阻率测井是研究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的一种测井方法。
测量时先给介质通入电流造成人工电场,这个场的分布特点决定于周围介质的电阻率,因此,只要测出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特点就可确定介质的电阻率。
视电阻率曲线的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
②求岩层的真电阻率。
③求岩层孔隙度。
④深度校正。
⑤地层对比。
电极系测井2.5米底部梯度电阻率进套管时有一屏蔽尖,它对应套管鞋深度;若套管下的较深,在测井图上可能无屏蔽尖,这时可用曲线回零时的半幅点向上推一个电极距的长度即可。
底部梯度电极系分层:顶:低点;底:高值。
三、微电极测井(ML)微电极测井是一种微电阻率测井方法。
其纵向分辨能力强,可直观地判断渗透层。
主要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
②确定岩层界面。
③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
④确定大井径井段。
⑤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及泥饼厚度hmc。
微电极确定油层有效厚度微电极测井微电极曲线应能反映出岩性变化,在淡水泥浆、井径规则的条件下,对于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微电极曲线的幅度及幅度差,应逐渐减小。
四、双感应测井感应测井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介质电导率的一种测井方法,感应测井得到一条介质电导率随井深变化的曲线就是感应测井曲线。
测井曲线根据测井曲线判断气层的标准在SP、GR、RLLS、RLLD、AC这几条曲线上有哪些特征?主要是在AC曲线上有明显的跳动!别的好像与油层区别不大 RLLD和RLLS有明显的幅度差~~ AC有明显周波跳跃现象一般来说SP相对偏负、GR低值、RLLS偏高、RLLD偏高、AC偏高,主要辨别气层用中子和密度好些,中子值偏小,密度值偏大,用中子和密度交会最好辨别。
gr用于分层,在此基础上参考电阻率曲线和孔隙度曲线,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中子密度交会就是所谓的挖掘效应,气层的典型标志常规测井曲线,阿果老大已经说完了。
补充一点就是电阻率不一定偏高,如果是很高的话,反而不是好储层。
AC跳波是裂缝的特征,一般高AC,低GR,中等电阻,加上密度和中子几条曲线综合判断现场经验:低导、缩径、高阻。
AC和中子、密度这三条曲线靠的越近越好一般要考虑不同的地质剖面,是砂泥岩剖面还是碳酸盐岩剖面,同时考虑是浅气层还是深层气。
电性会有不同的响应。
首先通过自然电位或伽马或微电极等曲线区分储层,一般浅气层声波会出现周波跳跃,深层气就很少见了。
判断气层测井手段主要是三空隙度曲线即中子-密度-声波曲线,利用挖掘效应,特征比较明显,但多数深层气不是很有效。
现场一般通过气测录井和罐顶气录井等手段比较可靠。
同意楼上的说法,典型的现场经验,储层物性不同,所测常规曲线也会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关键还是要看地区经验,因为我就碰到过低阻,高时差的气层。
你所测的所有曲线要综合起来一起看,充分分析,包括井径、井温都可以用来参考以上都是从测井角度讲的,其实测井更侧重物性,而录井侧重含气性,只有二者结合才能准确判断;从录井讲,全烃曲线形态特征及比值法定性判断,气层、气水层全烃曲线的不同特征;应用综合录井多参数辅助判别气水层;深层气水层多参数解释图版结合测井(注意不同地区,不同岩性)泥浆气侵,疏松的含气砂岩,井壁坍塌,以及裂缝发育地层,应该都会出现周波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