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太阳活动
- 格式:pdf
- 大小:3.31 MB
- 文档页数:28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天体:(1)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常见的天体及其特征。
宇宙物质组成(举例) 特点恒星炽热气体质量庞大,自身能发出光和热星云气体和尘埃云雾状,密度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大行星金星、地球等绕恒星公转,质量小,不发光卫星月球绕行星公转,本身不发光流星体尘粒、固体块与大气摩擦生热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现象彗星冰物质体积大,密度很小,具有云雾状的外表;背向太阳的一面有扫帚状的彗尾特别提醒: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3.天体系统(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2)层次:常见天体系统分为四级:(3)天体系统及层次结构天体系统组成特别说明地月系地球和月球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太阳系太阳、地球及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银河系太阳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3万光年河外星系银河系之外与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数以亿计总星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目前所认识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结构特征: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5.地球的特殊性:(1)地球是目前能探测到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2)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②安全的宇宙环境。
内部条件:①适宜的温度;②存在液态水;③适合生物呼吸的大。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1)能量来源:太阳核心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2)影响:①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②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③人类生产、生活的能量。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2.太阳活动(1)概念: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前小练: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系中既属于地外行星,又属于类地行星的是______(填字母),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______(填天体名称)。
(2)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______轨道和______轨道之间(填名称)。
(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即都是自______ 向 ______,在图上用 _____时针表示。
另外,还具有______性和______性。
(4)若地球在H 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 A .变为寒冷的“冰球” B .变为炽热的“火球” C .大气层将会消失 D .体积将会变小【学习目标】了解太阳辐射的概念、特点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了解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新课精讲】一、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 反应。
④促进地球上 的主要动力。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层及太阳活动①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 层,B 层,C 层。
②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A 层的 ,B 层的 ,其周期约为 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2)主要影响①扰动地球上空的 ,影响 。
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 ”现象。
③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 的高空大气,产生“ ”现象。
④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 、 等。
深 度 思 考:1.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的区别太阳辐射是地球能量的根本来源。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经常发生的大规模运动,其对地球的影响很大。
地球上生物赖以生存的能量源泉是太阳辐射。
学习本部分知识时,要注意区分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强度不同,影响因素也不同。
现对其分析如下: (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2.图示法分析中国太阳年辐射量的空间分布及成因特别提醒:太阳辐射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如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但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2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材分析本节主要阐述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从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这个方面来阐述,通过图片的形式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可归纳为:(1)直接或间接(化石燃料)为地球提供能量。
(2)维持四大圈层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决定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则以案例分析进行阐述。
对太阳大气层的外部结构及太阳活动现象对应关系要弱化。
运用了实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并从地球磁场、地球电离层和气候异常等方面归纳。
教学目标与素养教学目标:1.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环境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2.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对地球电离层、磁场和气候的影响。
3.理解:太阳辐射的基本规律、太阳活动的特征。
4.运用: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综合思维:通过各种类型的地理图像和多媒体动画,采用比较综合分析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从时空的角度归纳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规律、时间变化规律和全球太阳辐射时空分布特点。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地理实践力:1.通过从具体生活、生产实例的讨论入手,分析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组织学生模拟太阳黑子耀斑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人地协调观:通过认识日、地、月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观和科学的态度。
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2.教学难点: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课前准备通过《宇宙中的地球》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明确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本框题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所学知识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求学生能够由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对本框题的学习学生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