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医学)脑彩超基本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3.60 MB
- 文档页数:24
正常新生儿颅脑超声及解剖科普小知识我们都知道,胎儿在妈妈的子宫内是个完全封闭的小环境,出生后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出生后的婴儿需要有一个适应外界的过程,而新生儿颅脑在这个过程中就像一个温室一样,会对外界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刺激。
同时也会受到体内各种激素水平、代谢状态、营养状态、遗传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
因此,新生儿颅脑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适应过程。
所以在这个期间我们需要对新生儿颅脑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相应的干预。
新生儿颅脑超声无创、价廉、简便、易行,具有实用的临床应用价值。
该项技术适用于新生儿及前囟未闭的小婴儿颅内病变的筛查及诊断。
对脑中心部位病变,如脑室系统出血有更特异的诊断价值。
可提示颅内病变的类型、程度、部位及发生时间,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一、诊断价值(1)脑发育异常:颅脑超声检查可以诊断出新生儿是否存在脑发育异常。
通过观察脑室系统、脑实质、脑沟回等结构,评估脑部的发育情况,对脑发育不良、脑发育畸形等病变进行早期发现和诊断。
(2)脑积水:颅脑超声检查可以诊断出新生儿是否存在脑积水。
通过观察脑室系统的大小和形态,评估脑脊液的分泌和循环情况,对脑积水进行早期发现和诊断,避免因脑积水引起的脑损伤。
(3)脑室周围白质软化:颅脑超声检查可以诊断出新生儿是否存在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该病变主要是由于胎儿时期缺血缺氧引起,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脑室周围的异常回声,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4)颅内出血:颅脑超声检查可以诊断出新生儿是否存在颅内出血。
通过观察硬膜下间隙、颅骨内表面等部位,发现是否存在异常回声,对颅内出血进行早期发现和诊断,避免因颅内出血引起的神经功能损伤。
(5)脑疝:颅脑超声检查可以诊断出新生儿是否存在脑疝。
通过观察脑组织结构的位置和形态,发现是否存在脑组织移位,对脑疝进行早期发现和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因脑疝引起的颅内高压和神经功能损伤。
(6)硬膜下血肿:颅脑超声检查可以诊断出新生儿是否存在硬膜下血肿。
颅脑部CT基础知识关键词:颅脑CT颅脑CT诊断第一节检查方法、检查両准备1.头部扫描前须将发卡、耳环、假才等异物取掉。
2.需做増强打描的病人,检査前4~6小时禁食,并做好碘过敏试验3.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以防病人在扫描时移动。
二、检杳方法(一)横断扫描1. 病人仰卧,头摆止,使头止屮矢状曲与身休长轴半行,听毗线与床血垂直。
以听眦线(眼外眦至外耳孔的连线,也称为眶耳线)为基线向上扫至头顶。
若重点观察后颅窝,则以听眉线(眉毛上缘中点至外耳孔连线)或上眶耳线(眼眶上缘至外耳孔连线)为基线。
2. 层厚、层间距为lOmnK3. 常规采用骨窗和脑窗观察和摄片。
4. 先平扫,根据描情况再作增强扫描。
(二)冠状扫描脑垂体、鞍区检查常用冠状扫描。
1. 病人仰卧位或俯卧位,下颌前伸,尽量使听眦线与床长轴平行,先扫侧位定位相,再定扫描基线应尽量与鞍底垂玄,从后床突至前床突。
2. 层厚、层间距为3. 直接作增强扌_1描,因垂体无血脑屏障,可提高垂体与止常脑组织间密度差别,以更好显示垂体。
第二节正常CT表现•、平扫CT图像1. 颅骨及含气空腔颅骨密度高,为高吸收结构,呈现高密度影,而含气空腔为低吸收区,呈现低密度影。
(1)颅底:颈静脉孔、卵圆孔、破裂孔、枕大孔、蝶窦、筛窦及乳突气房均可见到。
(2)颈静脉结节:在枕肯大孔上一层面,位于岩骨后缘的内后方,呈八字形高密度影。
(3)蝶骨小翼与岩骨:在横断层而上,丁蝶鞍处呈X形交叉。
(4)蝶鞍:鞍背为横行高密度影,其前方为前床突,上层面可见后床突。
(5)颅盖骨:川骨窗可显示内外板及冠状缝和人字缝。
(6)额窦、蝶窦、筛窦与乳突气房皆呈低密度影。
2. 含脑脊液腔(蛛网膜下腔)脑室、脑裂、脑池与脑沟等腔内禽脑脊液,为低密度区,CT值为0-22HUo脑脊液腔因年龄增长而扩大。
(1)枕人池:在小脑后方,有时枕人池较人。
(2)第四脑室:呈马蹄形,居后颅凹屮线。
四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与闭塞对确定幕下占位病变冇很大帮助。
颅脑超声可检查什么?超声检查属于临床常见检查,颅脑超声则是超声检查的项目之一。
颅脑超声的主要检查部位为大脑,但是很多人对颅脑超声的了解较少,不知道颅脑超声可检查什么?也不知道什么情况下,需要做颅脑超声。
接下来,本文带大家了解一下,关于颅脑超声检查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颅脑超声?超声检查是以计算机为载体,运用超声波了解人体结构、人体病变的检查项目。
超声检查时,超声波会被发射到人体中,随后在根据超声波的物理学原理形成回声,而人体内不同密度的器官组织、组织病变会产生不同的回声。
计算机在处理该回声后,就能够产生可清楚显示人体情况的超声图像。
颅脑超声便是基于此原理,采用B型超声检查法、经颅多普勒显象等方法所进行的检查项目,具有无创、无放射线,可在病床边检查等优势。
但是由于超声波并不能穿过人体骨骼,在人颅骨长在一起后,将无法利用超声波检查大脑,因此,临床上的颅脑超声检查,主要用于颅骨前囱尚未彻底闭合的小儿患者中。
此外,当成年患者受疾病影响,需要做开颅手术时,这时患者则可以运用颅脑超声检查,对脑部的肿块、增生以及其他脑部疾病展开检查。
二、颅脑超声可检查什么?颅脑超声可用于检查颅脑血管、内部组织的病变,包括颅内出血、脑积水、脑肿瘤、脑发育异常等疾病。
具体来说,颅脑超声检查时,医生可将患儿前囱作为超声波的“声窗”对颅脑内部进行扫查,或是由人体眶窗、枕窗等部位,探查大脑动脉、颅脑内血管流动速度、频率等信息,继而对患者脑部疾病进行诊断。
其一,颅脑超声检查可检查新生儿的颅内出血情况,比如新生儿脑室内出血、室管膜下出血、脑硬膜下血肿、小脑内出血等疾病。
其二,颅脑超声同样可以对婴幼儿患者的脑积水症状展开诊断,甚至能够对脑积水进行定量诊断,帮助医生对脑积水情况进行穿刺治疗。
其三,颅脑超声可检查脑肿瘤,包括颅脑内的垂体瘤、脑膜瘤、胶质瘤等。
其四,对于先天性的脑发育异常,同样可使用颅脑超超声进行检查,比如蛛网膜囊肿、脑脊膜膨出等脑部发育异常疾病。
医学课件颅脑超声引言:颅脑超声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颅脑超声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及其优缺点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医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颅脑超声的基本原理颅脑超声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特性,通过探头向颅脑发射脉冲超声波,经过颅骨和脑组织的反射和衰减,再由探头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经过处理后形成图像的一种检查方法。
颅脑超声主要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经颅二维超声(TUS)等。
二、颅脑超声的临床应用1.脑血管疾病:颅脑超声可实时观察颅内血管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血管壁状况等,对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2.脑肿瘤:颅脑超声对脑内肿瘤、脑膜瘤、转移瘤等具有较高敏感性,可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及血供情况。
3.脑积水:颅脑超声可观察脑室系统的大小、形态,评估脑积水的程度,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颅脑超声对HIE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早期发现脑损伤,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5.脑炎:颅脑超声可观察脑实质的炎症反应,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6.颅脑外伤:颅脑超声可观察颅内血肿、脑挫裂伤等病变,对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三、颅脑超声的优缺点1.优点:(1)无创、安全、简便、可重复性好;(2)实时观察,动态监测;(3)无需特殊准备,患者易于接受;(4)对新生儿和婴儿尤其适用;(5)可床边检查,便于重症患者救治。
2.缺点:(1)颅骨对超声波的衰减作用,影响图像质量;(2)对操作者技术水平要求较高;(3)对部分疾病的诊断敏感性较低;(4)无法显示脑实质内部结构。
四、结论颅脑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安全、简便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积水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然而,颅脑超声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图像质量受颅骨影响、对操作者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等。
正常新生儿颅脑超声及解剖科普小知识新生儿颅脑超声是超声诊断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以其无辐射不需要镇静剂、简单便捷及灵活性现已广泛用于新生儿颅脑疾病的诊断。
颅脑超声可早期发现脑组织结构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且具有床旁检查的优势。
很多人还不知道什么是新生儿颅脑超声,为什么要做这个检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关于什么是新生儿颅脑超声以及颅脑超声的临床应用进行科普:一、什么是新生儿颅脑超声颅脑超声对新生儿颅内疾病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超声诊断是颅脑超声最早在新生儿中的应用,对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也具有特异性的诊断价值。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严重合并症是梗阻性脑积水,超声检查可先于临床早期发现。
颅脑超声可用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筛查和动态观察。
筛查对象为早产儿、母孕期有合并症的高危儿、有颅内出血潜在危险的各种疾病新生儿等。
检查时间是出生后3-4天内筛查是否发生颅内出血,酌情予以近期复查。
对于较重的颅内出血,最好每周复查1次,至少在1个月左右再次复查。
对有发展为梗阻性脑积水趋势的患儿,应动态观察,指导临床治疗。
二、新生儿颅脑临床应用1、缺氧对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诊断,基于该病的病理过程。
依照中华医学会新生儿组制订的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及文献报道的临床分度标准,以新生儿脑实质回声局限或弥漫性增强,回声强度低于脉络丛诊断为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实质弥漫性回声增强,强度接近脉络丛回声诊断为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实质弥漫性回声增强,强度超过脉络丛回声,脑实质结构模糊、不清晰诊断为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
一般在7-10天内轻度偏中度脑病的超声影像强回声会消失。
但在中度偏重或重度脑病,此时临床症状并未完全消失,颅内超声影像的强回声也依旧存在,但粗糙而不均匀,并会持续一段时间。
须注意的是,这已不是脑水肿的表现,而是神经元广泛受损,难以逆转的迹象,晚期的脑结构变化会接踵而现,在3-4周后超声影像会逐渐清楚。
2、室管膜下出血又称为室管膜下生发基质出血。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基础颅内动脉的解剖ICA颈内动脉 MCA大脑中动脉ACA大脑前动脉 PCA大脑后动脉VA椎动脉 BA基底动脉 OA眼动脉Willis 环的构成不包括大脑中动脉经颅超声的声窗A.颞窗(MCA、ACA、PCA等)B.眼窗(OA等)C.枕窗(VA、BA等)D.下颌下窗(ICA颅外段)检查者体位颞窗/眼窗:卧位,头部位于中立位枕窗:1.卧位,头部向对侧偏转2.侧卧位3.坐位,头略前屈4.俯卧位,颈部上抬探头及技术探头中心频率为1-2MHz最佳,选择TCD条件•C型、D型模式•能进行多普勒频谱分析•显示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流速、搏动指数(PI)等参数的结果•显示测量点的深度及偏转角度经颞窗途径大脑中动脉(MCA)深度:30-65mm血流方向:朝向探头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前动脉分叉处深度:55-65mm血流方向:双向大脑前动脉(ACA)深度:60-75mm血流方向:背离探头颈内动脉终末段(TICA)深度:60-70mm血流方向:朝向探头大脑后动脉深度:55-70mm血流方向:近段朝向探头,远段背离探头经眼窗途径眼动脉深度:40-50mm血流方向:朝向探头频谱特点:高阻(PI>1.1)颈内动脉虹吸段深度:60-80mm血流方向:朝向/背离/双向注意:探查眼窗时超声波的发射功率应降低至普通的5-10%经枕窗途径正常参考值PI:眼动脉>1.1 其余动脉0.65-1.1温馨提示:华西超声现已开通留言功能,点击右下角写留言,把您的想法告诉我们吧:)。
脑彩超报告单脑彩超报告单是一种用于检查人脑活动的医学工具。
它通过使用超声波技术来观察和分析脑部结构和功能,从而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各种脑部疾病和异常。
本文将介绍脑彩超报告单的一般结构和如何阅读报告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这一重要医学文档。
脑彩超报告单通常由多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提供不同的信息和数据。
以下是常见的脑彩超报告单的主要部分:1.病人信息:这一部分列出了病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和检查日期。
这些信息对于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跟踪病人的病情发展非常重要。
2.彩色图像:脑彩超报告单通常会包含一些彩色图像,用于显示脑部的结构和血流情况。
这些图像可以帮助医生检查是否存在异常和病变,并对病情进行评估和诊断。
3.超声波图像:这一部分提供了详细的超声波图像,用于显示脑部的内部结构和血流情况。
医生可以通过分析这些图像来确定脑部是否存在任何异常或疾病,并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
4.测量数据:脑彩超报告单还会提供一些测量数据,如脑部大小、血流速度和血管直径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评估,并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
阅读脑彩超报告单需要一定的医学知识和专业背景。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阅读步骤和注意事项:1.了解基本术语:脑彩超报告单中会使用一些专业术语和缩写词,例如血流速度(Velocity)、脑血管阻力指数(Cerebro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等。
在阅读报告单之前,最好先了解这些术语的含义,以便更好地理解报告中的内容。
2.检查图像:首先,应该仔细观察彩色和超声波图像,注意任何异常或异常的结构。
医生通常会在图像上标记出重要的结构和病变,这些标记可能是关键的线索,用于确定病情。
3.分析测量数据:接下来,需要仔细分析报告中提供的测量数据。
注意任何数值异常和与正常范围的比较。
医生通常会将数据与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并根据差异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4.综合评估:最后,根据图像和测量数据的分析,医生会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