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9
侯万锋科研简历侯万锋,男,汉族,中共党员,甘肃宁县人,1977年10月7日,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特邀研究员、甘肃农业大学兼职教授、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甘肃日报特约评论员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政治学、地方政府治理等。
近年来,完成专著1部,合著7部,公开发表论文60多篇;主持和参加国家社科项目3项,省重点委托项目1项,省社科项目2项,共青团中央一般项目1项,各类委托项目和地厅级课题20多项;科研成果分别获甘肃省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地厅级社科优秀成果奖3项。
一、著作类1.《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研究》(二人合著,第一著者),兰州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2.《与农民朋友谈“村民自治”》(二人合著,副主编),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年出版。
3. 《甘肃法治建设报告》((多人合著,副主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4. 《甘肃民族地区法治建设报告》(多人合著,副主编),甘肃民族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5.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研究》(多人合著,完成书稿7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版。
6. 《科学发展观视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多人合著,完成书稿5万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
7.《历代中央治藏方略研究》(多人合著,完成书稿7万字),民族出版社2013年7月版。
8.《甘肃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多人合著,副主编),甘肃民族出版社2013年10月版。
二、论文类1.《中国的宪政建设与政党推动》,《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6第4期;2.《对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的新思考》,《青海民族研究》2006第4期;3.《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的政治学思考》,《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第4期;4.《对西部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特殊性的思考》,《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6第4期;5.《西部民族经济发展滞后与地方政府职能新定位》,《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6第4期;6.《对西部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政治学思考》,《贵州民族研究》2006第5期;7.《民族因素与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以西部民族地区为例》,《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第6期;8.《论新政治整合机制的构建》,《求实》2006第8期;9.《从政治整合视角审视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学术论坛》2006第10期(第二作者);10.《从民族关系视角看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贵州民族研究》2007第1期;11.《宗教因素与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第2期;12.《多元一体与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广西民族研究》2007第4期;13.《宗教极端势力与中亚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第6期;14.《党政关系与宪政本土化—以苏联与中国为例》,《唯实》2007第10期;15.《民族联邦制与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以苏联和南斯拉夫为例》,《西伯利亚研究》2008第1期;16.《国家结构形式与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湖北社会科学》2008第2期;17.《科学发展观视域的生态文明建设》,《甘肃社会科学》2008第4期(第二作者);18.《党政关系规范化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与改革》2008第6期;19.《多元文化主义对我国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的启示》,《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第1期;2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少数民族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第3期;21.《民族主义与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云南社会科学》2009第4期;22.《党代会常任制——发展党内民主的有效制度设计》,《甘肃日报》理论版,2009-6-11。
甘肃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一回获奖成果简介佚名【期刊名称】《社科纵横》【年(卷),期】2024(39)2【摘要】成果名称:《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全二册),作者简介:汪受宽,兰州大学教授,甘肃省政府文史馆资深馆员,研究方向为史学史、古代史、地方史。
发表学术论文200佘篇,著作20余部,国家特殊津贴专家,学术成果多次获省部級奖励。
成果简介:《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结项成果,北京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基地支持项目,兰州大学.云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23个高校及文化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与撰稿,汪受宽主编,赵梅春、周琼阎崇东、屈直敏、潘先林、王雄副主编,2020年华夏出版社出版。
全书系统阐述了自先秦至20世纪末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的发展状况及各阶段各民族史学的内容与特点,是涵盖古今各少数民族史学发展的学术通史。
正文按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发展阶段分为四编:初起的先秦至南北朝时期、全面展开的唐宋辽夏金时期、兴盛的元明清时期、全面开拓充分发展的20世纪。
【总页数】2页(PF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09【相关文献】1.第十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成果简介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研究”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年) 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15年)3.第十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成果简介4.第十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成果简介5.陕西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西安交通大学一等奖成果简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果负责人情况董原,女,汉族,中共党员,辽宁沈阳人,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7年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系,长期从事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重点研究公共关系、品牌及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1987年毕业至今在兰州商学院工作,现任兰州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先后主编参编著作7部,其中《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中国商业出版社)、《推销学》(甘肃人民出版社)两部教材均获甘肃省社会科学“兴陇奖”三等奖,《公共关系原理实务应用》(甘肃教育出版社)获中国西部地区教育图书优秀奖。
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系列论文“公关理论研究与探讨”、“公共关系与名牌战略”分别于1998年和2000年获学校第六届和第七届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1997年获学校优秀教学二等奖。
在近二十年的教学研究中,董原同志多次获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其中教研室成果“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甘肃省教学成果教育厅级奖,2004年获甘肃省先进女职工称号,2006年获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各一项。
参与并承担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国家教委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等。
同时还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工作,担任全国高校商务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市场营销协会理事、甘肃陇台经贸交流协会理事、中国公关协会会员、中国高等教育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理事、甘肃省公共关系协会会员等。
成果主要完成人科研情况一览表1、董原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资助经费2. 陆凤英3. 许云斐4. 陈刚。
甘肃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发展概况甘肃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于1981年10月成立,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成立最早的学会之一。
1986年经甘肃省委宣传部、省社联复查整顿后,以省委宣发[1986]42号文件重新予以确认。
1991年经民政厅社团管理复查核准(甘民社复字[1991]12号),依法予以登记注册(登记注册号:91260),属法人社团。
2001年经民政厅社团管理再次复查核准后,颁发铜牌。
2002年3月经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甘肃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为该会团体会员,并颁发了团体会员证书(甘社科联团字第053号)。
1998年7月4日修订通过的学会章程规定:甘肃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是全省性研究和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学术团体,是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的团体会员。
本会宗旨是团结全体会员,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开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努力探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科学社会主义学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的学术团体。
一切活动都将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重大学术活动要取得党委的领导,日常工作接受省社联和省社团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会址设在甘肃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
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员分为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两种。
兰州市主要为个人会员,各地州市一般只吸收团体会员。
本会现有个人会员72人,团体会员9个。
本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体会员会议,会员会议民主选举产生理事会,理事会下设秘书处,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20多年来,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已选举产生了四届理事会。
历届理事会的主要成员有:第一届(1981年10月23日—1983年12月17日)名誉会长:杨植霖省委书记会长:韩生本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副会长:甘棠寿西北师范大学政治系副主任,副教授张恩渠省委党校科社教研室副主任秘书长:甘棠寿西北师范大学政治系副主任,副教授副秘书长:马中晋西北师范大学政治系讲师史振胜省委党校科社室教员第二届(1983年12月17日—1985年)名誉会长:杨植霖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会长:甘棠寿西北师范大学政治系主任,副教授副会长:张恩渠省委党校科社教研室主任张文麒兰州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秘书长:史振胜省委党校科社教研室副主任副秘书长:马中晋西北师范大学政治系讲师刘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第三届(1985年—1998年7月)名誉会长:杨植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会长:甘棠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副会长:张恩渠省委党校科社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张文麒省人大研究室副主任秘书长:刘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助理研究员副秘书长:马中晋西北师范大学政治系副教授第四届(1998年7月至今)顾问:卢克俭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名誉会长:甘棠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原会长会长:王文学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副会长:张文麒省人大研究室副主任左尚志省委讲师团团长,教授郭宝珠省委党校科社室主任,教授秘书长:王晓平省委党校科社室副主任,副教授副秘书长:倪国良兰州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曾廉志兰州铁路局党校校委,副教授王兴潮兰州市委党校教育长,副教授刘建兰西北师范大学政教系副教授甘肃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表彰奖励2010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暨社科成果奖获奖成果的决定【法规类别】高等教育【发文字号】甘教技[2010]49号【发布部门】甘肃省教育厅【发布日期】2010.08.09【实施日期】2010.08.0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甘肃省教育厅关于表彰奖励2010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暨社科成果奖获奖成果的决定(甘教技〔2010〕49号)各高等学校:根据《甘肃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奖励条例(修订稿)》和《甘肃省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成果奖奖励条例(修订稿)》,经个人申报、各高校推荐,省教育厅组织评审委员会在网评的基础上,分别对申报2010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暨社科成果奖的成果进行了认真的会议评审,并经公示、省教育厅审定,决定对312项获奖成果予以表彰、奖励(获奖名单见附件),其中科技进步奖118项(一等奖24项,二等奖46项,三等奖48项),社科成果奖194项(一等奖39项,二等奖75项,三等奖80项)。
每项获奖成果均颁发奖状、荣誉证书和奖金(一等奖1500元,其中,省教育厅发750元,获奖单位筹措750元;二等奖1000元,其中,省教育厅发500元,获奖单位筹措500元;三等奖500元,其中,省教育厅发260元,获奖单位筹措240元)。
请各高校按照获奖人员的贡献情况,合理分配奖金。
希望各高校以此为鼓励,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附件:1.2010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获奖成果名单2.2010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社科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二〇一〇年八月九日附件1: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获奖成果名单一等奖(共24项)1-01 测度链分析理论的变分方法及边值问题兰州大学孙红蕊苏有慧刘喜兰1-02 基于NF-κB为靶点的抗肿瘤先导化合物的高通量筛选体系的建立和药理研究兰州大学王勤杨金波苗瑞东杜宇平韩寅蒋鹏徐锡明吕明华陈瑛魏娟王文第高笑菲海军高清祥惠新平 F.Barbault(法国巴黎第七大学)1-03 植物雌激素与雌二醇的心血管作用比较研究兰州大学李红芳汪龙德(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田治峰邱小青张英福贾中建1-04 拓扑方法在非线性微分方程中的应用研究西北师范大学马如云马巧珍韩晓玲马慧莉徐嘉熊向团代国伟高承华1-05 复杂原子和高离化态离子的结构及相关动力学过程研究西北师范大学董晨钟颉录有丁晓彬苏茂根蒋军万建杰符彦飚李冀光1-06 超冷量子气体在光晶格中输运特性研究西北师范大学薛具奎张爱霞唐荣安雍文梅陈海军1-07 高分子基功能材料基础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相关高分子材料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雷自强路德待王荣方苏碧桃马国富吴尚燕鹏华孙佳星1-08 生物分子在界面上的电子转移行为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卢小泉王志华刘秀辉李志锋(天水师范学院)薛中华周喜斌杜捷仵博万(陇东学院)郭慧霞1-09 新颖的多功能阴离子受体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张有明魏太保林奇姚虹1-10 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环境效应与分区管制研究--以甘肃省为例西北师范大学潘竟虎石培基赵锐锋吴永伟1-11 密码学中伪随机序列与签名体制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杜小妮王彩芬张玉磊杨小东刘雪艳张香芸韩亚宁程文华王会歌樊睿1-12 光合与叶绿素荧光分析在辣椒耐低温弱光性鉴定中的应用甘肃农业大学颉建明郁继华颉敏华(甘肃省农科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陈佰鸿冯致张国斌李雯琳张俊峰(甘肃省农科院蔬菜所)1-13 禾本科牧草及草坪草根际促生菌研究及其生态菌肥研制甘肃农业大学姚拓马晖玲白小明陈秀蓉马丽萍张德罡李玉娥龙瑞军蒲小鹏徐长林席琳乔韩文星孙丽娜祁晓梅李风霞冯瑞章田宏张坤汤春梅 1-14 苜蓿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甘肃农业大学平凉市植保植检站庆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酒泉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张掖市植保植检站武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刘长仲王森山严林(青海大学)王新俊王宁李晓仁张建文钱秀娟费彦俊(金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陈恩祥贺春贵徐生海段军(金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宋丽雯杨海玲(临夏州植保植检站)高有华(新疆大学)刘乾李金章兰金娜1-15 切口类缺陷的疲劳特性与抗疲劳设计模型研究兰州理工大学李有堂马平段红燕宋鸣剡昌峰芮执元陈博靳伍银1-16 磁电功能材料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兰州理工大学杨华魏智强姜金龙冯旺军1-17 模具铜合金材料的研究兰州理工大学路阳李文生王智平苏义祥徐建林金玉花朱昌盛朱小武袁泽袁利华1-18 明胶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及工艺参数优化兰州理工大学曹洁董瑞洪梁磊任旭鹏曹戈何继爱郑玉峰姚斌李宇王维芳王进花任崇玉张书晔1-19 图的邻点可区别染色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兰州交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姚兵强会英孙宜蓉陈祥恩李敬文程辉刘林忠李沐春王建方(中科院应用数学研究所)1-20 煤炭储运过程中扬尘覆盖剂及喷洒设备兰州交通大学兰州天际环境保护有限公司蔡觉先董波任恩恩杨子江罗金保(乌鲁木齐铁路局)李旭武福平王涛杨天赐王浩李华君周亚萍1-21 H2O2和NO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信号作用及其应用研究兰州交通大学李师翁张国锦李师白(陇东学院)张宝芹薛林贵冯虎元(兰州大学)孔凯孟宁1-22 高可靠容错联锁计算机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兰州交通大学兰州大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陈光武喻俊淇葛立明王才善邢东峰路小娟魏文军何涛梁玉琦李强旷文珍乔亚琼牛宏侠1-23 交联玉米淀粉-醋酸乙烯乳胶的开发西北民族大学王彦斌苏琼彭程曾亮赵向飞曹新刚(甘肃金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范文革李丽刘自荣(甘肃金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24 新药“参参康心滴丸”的药效学研究甘肃中医学院吴红彦马爱红(兰州军区总医院安宁分院)王小燕(静宁县中医院)陈满盛(秦安县中医院)车敏吴国泰马俊王虎平展学孔二等奖(共46项)2-01 信息磁记录用核心材料与器件的研究与制备兰州大学魏福林白建民曹江伟史慧刚席力王颖王建波薛德胜2-02 苦参碱在肾病肾小球硬化防治的作用研究兰州大学金玉李宇宁梁耀军和天琳(甘南州人民医院)凌继祖党红星李磊孔秀岩高健陈晨张莉功勋2-03 中药对肥胖基因表达的影响兰州大学郑天珍蔺美玲陈红梅张小郁李伟瞿颂义2-04 小儿Meckel’s憩室并出血诊断中SPECT的应用兰州大学高明太刘纯陈明刘登瑞陈健靳曙光李乐杨鹏孙学强赵成基赵玉元2-05 强耦合交错扩散方程组和色散方程解的整体性态研究西北师范大学伏升茂陶双平温紫娟杨春风高海燕许生虎郭凌胡萍2-06 模范畴和复形范畴中的Gorenstein同调性质西北师范大学杨晓燕刘仲奎张文汇张春霞王占平2-07 高维系统中多粒子体系相互作用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段文山石玉仁林麦麦洪学仁豆福全孙建安2-08 强激光场中原子分子性质的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周效信李鹏程王国利赵松峰金成2-09 TGF-β、KGF和Bax蛋白在器官组织发生及损伤修复中的作用西北师范大学俞诗源陈玉琴王悦丁艳平魏仲梅邓海平贾艳芳王昱冯红丽高先军郭婷婷2-10 沙棘等资源植物的繁殖生物学、遗传多样性和抗逆性初步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孙坤冯汉青陈纹苏雪张辉张爱梅虎瑞温江波吴海燕鲁先文严容2-11 植物抗逆生理生态机制及植株再生体系构建的研究西北师范大学陇东学院杨颖丽范小峰魏学玲史如霞范庆2-12 过渡金属活化小分子自旋禁阻反应动力学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王永成吕玲玲耿志远梁俊玺王强司玉冰王青云李会珍张建辉陈东平张庆莉刘会文2-13 寒区旱区生态-人口-经济系统遥感与 GIS模型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赵军魏伟王世杰李旺平田英2-14 超分子识别系列新技术及其相关应用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魏太保胡京汉姚虹林奇张有明2-15 粒子群优化算法研究甘肃农业大学王联国刘成忠韩俊英张淑苗王敏刘栋魏霖静刘立群李广吴劲锋黄晓鹏2-16 高白藜芦醇含量葡萄细胞系的诱导扩增及不同葡萄材料中白藜芦醇的提取工艺研究甘肃农业大学兰州汇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北师范大学李胜李唯张真马绍英杨德龙吴兵杨宁刘媛张青松武季玲吴媛媛罗丽媛方艳刘浩薛冲2-17 特药百号重大病害--霜霉病病原学、发生规律及控制甘肃农业大学甘肃条山农工商集团甘肃省农垦农业研究院甘肃省国营山丹农场甘肃省武威农垦公司甘肃黄羊河农工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李金花柴兆祥魏勇良董克勇(甘肃省农垦集团总公司)魏玉杰(甘肃省农垦集团总公司)陈有星(甘肃省农垦集团总公司)汤希君(甘肃省农垦集团总公司)王赟(甘肃省农垦集团总公司)2-18 沼渣源饲料对猪肥育效果及肉品质影响的研究甘肃农业大学雷赵民窦学诚冯涛孙晓军(兰州猪场)张浩李强路标2-19 黄土高原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新品种创制研究甘肃农业大学甘南州草原站肃南县草原站宁夏回族自治区草原总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师尚礼赵桂琴曹致中龙瑞军南丽丽刘欢方强恩鱼小军曹文侠王树茂(甘南州草原站)代建聪(肃南县草原站)蔡卓山吴素琴(宁夏自治区草原站)胡桂馨李玉珠周万海寇建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柴继宽柴永青李剑锋2-20 测度链上非线性动力方程边值问题研究兰州理工大学孙建平王大斌赵亚红关雯郭丽君张海娥魏嘉马双红王晓芸彭俊国2-21 基于新型包层和微结构的光纤光栅的研究兰州理工大学侯尚林黎锁平王道斌雷景丽刘延君2-22 可激发介质与耦合神经元网络中螺旋波控制兰州理工大学马军王春妮靳伍银蒲忠胜夏亚峰2-23 络合物储氢材料团簇的第一性原理研究兰州理工大学陈玉红康龙罗永春陈晗张材荣张梅玲元丽华2-24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及光敏材料研究兰州理工大学王青戴剑锋李维学2-25 网络化混杂生产线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研究兰州理工大学刘军王胜强冯瑞成雷春丽曹立宏方景芳赵俊天夏兆宁任丽娜韦尧兵。
附件3: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评审暂行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依据国务院颁布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设立的目的意义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推进科研兴教;鼓励基础教育的科学研究与实验,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激励基础教育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和学校教师深入开展课题(项目)研究,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第三条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每二年举行一次。
二、参评成果范围及条件第四条对象和范围:全省基础教育各类研究成果。
凡从事我省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教育管理人员、教学研究人员及单位(包括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职业高中、中等师范学校、普通中小学及民办中小学)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有关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实验、教育教学管理、师资培训等方面的优秀成果均可申报参加评奖。
奖励的重点是教学第一线的广大中小学教师。
第五条成果时限:上届评奖之后、本届评奖之前,即两年之内的研究成果。
每个作者最多可申报作为第一作者的个人成果一项;编著类成果,须由在甘肃工作的主编或编写组负责人提出申报,这类成果其中的一个章节或某一篇文章不得以个人成果名义申报;论文集不得以总成果名议申报。
第六条成果形式:A.专著 B.课题研究报告 C.系列论文(同一问题或相似问题的研究论文3篇以上 D.其他第七条评奖条件:1.专著和系列论文必须公开出版或发表;2.课题研究成果必须通过省级以上的鉴定验收;3.音像制品、课件制作等成果,必须通过省级以上的鉴定验收。
4.不宜公开发表或出版,但已被市、州人民政府,厅、局级决策、管理部门采用的调研报告、咨询报告等教育科研成果,经作者单位推荐、采用部门批准,也可参加评奖。
5.凡已经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的成果,不再参加本次评奖。
三、评奖标准第八条优秀成果标准:优秀成果必须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先进性和应用性,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一定的学术水平,能体现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和科研的较高水平。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第二批)正文:---------------------------------------------------------------------------------------------------------------------------------------------------- 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21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第二批),已经2002年1月10日省政府第14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
省长陆浩二00二年二月十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第二批)为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营造法制统一、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我省制定的政府规章进行了清理。
经2002年1月10日省政府第146次常务会议通过,决定对其中主要内容与国家法律、法规不相适应的或适用期已过、调整对象已经消失的部分政府规章予以废止。
现将本次废止的71件政府规章目录公布如下:序号:1规章名称:甘肃省革命委员会批转省计委、省水利局《关于加强水利基本建设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草案)》的通知发布文号:甘革发〔1979〕13号说明:适用期已过,实际已经失效。
序号:2规章名称: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关于河西地区人民公社开荒管理工作的规定发布文号:甘革发〔1979〕16号说明:适用期已过,实际已经失效。
序号:3规章名称:甘肃省社队企业收缴管理费试行规定发布文号:甘革发〔1979〕58号说明:适用期已过,实际已经失效。
序号:4规章名称:甘肃省革命委员会批转关于试行从工商利润中提取城市维护和建设资金有关问题的具体办法的通知发布文号:甘革发〔1979〕70号说明:适用期已过,实际已经失效。
序号:5规章名称:甘肃省矿产资源管理试行条例发布文号:甘革发〔1979〕122号说明:适用期已过,实际已经失效。
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一等奖(共39项)1-01 《网络空间的社会行为:青少年网络行为研究》兰州大学黄少华1-02 城乡统筹下的甘肃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兰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兰州商学院汪晓文韩雪梅赵睿滕堂伟马东罗哲祝伟李萍李玉洁1-03 西北地区农村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王嘉毅李颖常宝宁王慧(宁夏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柴江(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王成军1-04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万明钢白亮1-05 课堂教学叙事研究:理论与实践西北师范大学傅敏田慧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1-06 基础教育改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西北师范大学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天水师范学院刘旭东许邦兴王等等吴原1-07 《课程与教学论热点问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王鉴安富海李泽林1-08 意义视角下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王兆璟刘桂珍张发旺1-09 《有场景的法律和社会科学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甘肃明源律师事务所王勇戴明刚1-10 转型中国社会的农民工求职与劳工维权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商学院李怀徐建牛李强贺灵敏1-11 《中国西北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岳天明贾应生马克林奂平青(中国人民大学)1-12 《教育启蒙与公民人格建构》西北师范大学李朝东王金元1-13 《俗赋研究》西北师范大学伏俊琏1-14 “牛郎织女”传说与甘肃西北师范大学赵逵夫1-15 自然的空灵——中国诗歌意境的生成和流变西北师范大学王建疆王圣(兰州商学院)魏学宏(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徐大威(齐齐哈尔大学)张吉琳(桂林旅游学院)吴静(深圳大学)1-16 我国国债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崔治文袁野石丽竹张亮亮王蓓管芹芹1-17 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河西学院李兴江朱建平徐左军唐志强王兴朱明明1-18 《中国西部区域经济整合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戈银庆1-19 元代民族史研究西北师范大学胡小鹏李翀苏鹏宇杨继红敏政1-20 明代嘉隆万改革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田澍1-21 《公共服务战略管理》西北师范大学张文礼王达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郭建东陆喜元(甘肃政法学院)裴丽刘海兵(兰州交通大学)冯巧玲(海南三亚学院)丁颖(宁夏大学)1-22 文化民生的当代解读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朱立芸王旭东1-23 符号学本土化跨学科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曹进1-24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西北师范大学杨晓宏吴长城(四川师范大学)马若明(甘肃省天水市第八中学)贾巍(宁夏大学)黄兰芳(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孙新领(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莫佰琳(广州市远程教育中心)王永军1-25 补充辅酶Q复合运动训练对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的影响西北师范大学李洁孙杰1-26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张学忠杨旭东姜峰石高慧王琪(天津师范大学)乔梁(兰州交通大学)买佳王俊党玮玺(兰州城市学院)1-27 西北民间舞蹈艺术研究西北师范大学邓小娟1-28 从绘画到设计——早期抽象主义画家对包豪斯的影响西北师范大学张学忠1-29 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兰州交通大学兰州城市学院中共定西市委党校曹富雄郭淑兰朱进有王子龙李发展何红彬王璠(中共定西市委党校)1-30 《跨文化鲁迅论略》兰州交通大学刘青汉1-31 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研究兰州交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金梅杨琪李发展张冀民陈宇红杨洵1-32 《中国西北少数民族通史(隋唐五代卷)》西北民族大学尹伟先1-33 甘肃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兰州商学院朱廷珺安占然1-34 甘肃省经济发展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问题研究兰州商学院王必达介小兵田淑萍赵永平1-35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检验问题系列研究兰州商学院傅德印1-36 中长跑运动专项训练学理论模式与评价体系兰州商学院汪洋1-37 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的重构与完善甘肃政法学院史玉成王英霞1-38 审美智慧论天水师范学院郭昭第1-39 陇右历史文化与地理研究天水师范学院雍际春二等奖(共75项)2-01 《水浒传》诠释史论兰州大学张同胜2-02 兰州市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兰州大学兰州生产力促进中心汪慧玲赵介箴刘福海王及斐刘长青张伟万永琴景文宏徐勇韩珠珠李励恒陈志鹏唐莉铃李兰兰王富贵陈敏张文婷李萍常飞2-03 春秋时代文章问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董芬芬2-04 《兰陵萧氏家族及其文学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杜志强2-05 《格萨尔》文学人类学研究西北师范大学韩伟2-06 先秦诸子考论:以荀、韩为中心西北师范大学马世年2-07 《1949-2000年中国诗歌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彭金山郭国昌季成家张明廉2-08 音乐学视野下的唐宋诗词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杨晓霭2-09 古文字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田河2-10 南宋川陕边防行政运行体制研究西北师范大学何玉红2-11 民国时期甘肃毒品危害与禁毒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尚季芳2-12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结构转型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李育红姜宗强周红2-13 新农村社会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张润君任怀玉刘红旭梁健孟蔚2-14 西方政治哲学研究—政治自由理念的近代转向及批判反思西北师范大学马俊峰杨晓东(厦门大学)2-15 学术期刊网络采编读共享平台开发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图书馆张科王景发高赟陆北江魏志鹏2-16 《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西北师范大学张会田巩林立2-17 新时期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张秀华王永斌李秀玲陶彦玲2-18 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相关问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张喜爱李红波王晓丽曾庆平张书晔常正霞罗春燕高赟韩晶2-19 我国政府间财政职责划分及税收竞争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梁红梅邹晖杨莉丁建微吕翠苹2-20 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其对流出地的影响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张永丽柳建平2-21 西北内陆城镇密集区发展演化机制与空间整合研究——以兰州、西宁都市区为例西北师范大学张志斌张小平张新红靳美娟朱兵2-22 西北地区退牧还草生态工程绩效评价及对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赵成章吴永伟贾亮红任珩王小鹏董小刚周伟2-23 甘南牧区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西北师范大学赵雪雁赵海莉严江平巴建军董霞张锐马桂芳2-24 甘肃省普通高考招生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程跟锁、高辉郭建东庄金玉2-25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创新与实践西北师范大学郭绍青王卫军王文君2-26 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就学资助研究西北师范大学金东海王爱兰(兰州城市学院)安静马微(西北民族大学)秦浩(河西学院)2-27 西部多元文化地域的现代远程教育问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甘肃行政学院李建珍王海燕巨芳琴2-28 基础教育数学新课程教学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吕世虎贾随军李兴东(兰州交通大学)温建红郭秀娟(河西学院)张定强2-29 西部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以甘肃省的实证调查为例西北师范大学孙百才李发军徐敬建龚丽华(广西大学)康开洁(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仝辉(兰州理工大学)黄毅娟高建波2-30 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分析及发展性机制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孙名符刘岗(山西师范大学)焦彩珍李保臻方勤华(信阳师范学院)张定强2-31 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机制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王文昇贾志斌黄长军任志明2-32 心理学理论在社会心理健康问题中的应用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杨玲樊召锋(中国人民大学)李明军(陕西教育学院)张春艳张国仁李欣忆杨永芳杨静2-33 西部藏民族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共享及应用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杨改学任儆2-34 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西北师范大学赵明仁陆春萍2-35 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西北师范大学郑名龙红芝路娟(兰州交通大学)冯莉(榆林师范学院)2-36 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与资助西北师范大学符得团马建欣孟胜旺李玉泉喻堰田王秀珍陈科2-37 社会比较中的认知偏差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周爱保赵鑫金戈(兰州城市学院)2-38 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芦平生袁音朱忠锋张建华2-39 西北贫困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商学院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钟全宏高强任莲香吴绍珍张丽康帆张晓刚2-40 现代西部艺术设计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西北师范大学杨明2-41 甘肃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甘肃农业大学尚明瑞连华(兰州交通大学)王文棣王卫红马振坤陈步高侯庆丰陈风华张自尧朱院利2-42 农业中介机构金融环境及发展策略甘肃农业大学王致萍闫述乾卢盖云冯瑛林栋周文涛彭玉文王生林李彦兴2-43 甘肃省订单农业市场培育与发展模式研究甘肃农业大学孙光远周晓蓉王婧李允周晓涛韩国君赵华尚振海委华刘君娣王生林叶得明2-44 甘肃省地方立法程序规则设计研究报告兰州理工大学张有亮洪涛蒲艳晖李振宇原新利赵龙2-45 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以兰州等地为个案研究兰州理工大学蔺全录王翠玲2-46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兰州交通大学刘慧明2-47 技术异化及其消解对策研究兰州交通大学邵璀菊蒋应河姚丽娟郑彦宏2-48 西北铁路建设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兰州交通大学廉李章王文利买寿清刘云(兰州城市学院)蒯彦博2-49 理工科高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兰州交通大学蔡中宏麻艳香刘雄旺王永斌高玉敏蒋跃宁2-50 面向创新型甘肃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兰州交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王永斌张秀华郭淑兰蔡中宏苏星鸿姚丽娟沈宁2-51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范畴辑论》西北民族大学第环宁于晓川李楠鲍鑫2-52 《吐蕃噶氏家族研究》西北民族大学扎西当知2-53 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研究西北民族大学戴正闵文义才让加邓艾刘巍文2-54 我国税收法律制度研究兰州商学院史正保2-55 《经济法问题研究》兰州商学院何立慧2-56 甘肃省自主创新中的金融工程及金融创新对策研究兰州商学院周复之张璐苏强郭冬梅张利军赵明宵赵彦凯张学峰周子茗朱晓蕾周洋帆2-57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创新与实践价值探索兰州商学院张存刚田彦平2-58 《中国转型时期城市贫困问题研究》兰州商学院高云虹2-59 甘肃旅游开发与市场营销形象建设研究兰州商学院李巧玲2-60 论都市边缘群体——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主体地位及权利制度构建研究甘肃政法学院赵蓉岳世忠薛炳尧游明林军马红平2-61 善治语境下NGO公共服务发展研究甘肃政法学院曹爱军2-62 《企业公民理论与我国企业管理变革》甘肃政法学院林军杨齐2-63 博客辅助英语写作的研究天水师范学院郭晓英刘新文贾俊民王宝峰毛红梅2-6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天水师范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杨新科何继龄孙继虎陈俊亮2-65 《甘肃鼓文化探考》天水师范学院海和平2-66 甘肃资源枯竭型城市接续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河西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唐志强李满国郭洁张怀林王丁宏亢凯2-67 《知识分类与教学设计》河西学院王映学章晓璇2-68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陇东学院李介魏谦萍(兰州民族中学)2-69 《缅想与徜徉:跨世纪乡土小说研究》兰州城市学院张懿红2-70 《多维视角下的汉语修辞学》兰州城市学院王小敏2-71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创新内驱动力研究兰州城市学院李具恒张美玲胡文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张社平2-72 运动训练与健康锻炼研究兰州城市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傅晓高岐郭洁杨敏2-73 藏语语音史研究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贡去乎尖措2-74 《中国藏传佛教寺院历史与现状研究.甘肃卷》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道周旺杰苏得华青增2-75 你隔着金色的栅栏—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下的中国作家专题研究甘肃联合大学严英秀三等奖(共80项)3-01 文学翻译与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姜秋霞权晓辉刘全国3-02 传统文章理论的现代转化及其写作实践研究西北师范大学任遂虎李明德3-03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西北师范大学李建国3-04 唐朝“村”制及西北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刘再聪3-05 《农家书屋文库之甘肃民俗文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雒鹏孙京荣刘再聪杨晓霭3-06 《甘肃少数民族风俗文化》西北师范大学翟存明3-07 古籍整理若干问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沈蕙韩春平吴永萍李玲3-08 高校图书馆网络化信息服务的创新与实践西北师范大学张召琪巩林立张会田3-09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教育及其支撑环境研究西北师范大学赵润娣龙淑萍许萍3-10 生态旅游开发的理论及实证西北师范大学杨阿莉3-11 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域合作开发创新研究——基于丝绸之路申遗的视觉分析西北师范大学南宇李兰军李文兵窦开龙杨阿莉3-12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综合问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赵爱玲3-13 应用ICT技术提高西部平穷地区教师质量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党小超李含荣彭义平刘智明马钧3-14 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热点问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李华3-15 甘肃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实证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刘智明郭绍青3-16 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教育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王冬兰谢秀莲张国艳冯莉冯艳慧关瑞3-17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以甘肃省高等学校为例》西北师范大学赵卫东3-18 《运动创伤学研究》西北师范大学龚云3-19 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体育管理体系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张广林陈仁伟张建华刘莉柴宗乾3-20 作品的阐释与演绎西北师范大学韦亦珺3-21 甘肃农村工业与农村城镇化耦合发展模式研究甘肃农业大学姚永鹏李秀萍南平刘佳伟刘志远陈强强单爱梅彭妮吴婷张金辉韩剑萍(西北师范大学)王致萍3-22 甘肃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实证分析语对策研究甘肃农业大学陈秉谱刘全喜闫茵马丁丑杨清姚永鹏3-23 生态补偿制度的重构研究兰州理工大学吕志祥刘嘉尧张维权高兵桃3-2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兰州理工大学段兴利程兰华刘全恩3-25 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研究与智能化的服务兰州理工大学李征李演军辛万鹏周秀明满自斌3-26 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产品供给研究兰州理工大学中共兰州市委党校权丽华崔冶龙3-27 法律、道德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研究兰州理工大学王琳贾军蒙立元冯文芳梁哓霞张世新石党英李琳3-28 企业市场创新理论与实践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商学院梁青玉王佰成王亚炜3-29 甘肃省男子5000米跑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评价标准与方法研究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张胜林李小唐王东良姚剑文田宇张有崔笑梅崔雪梅魏晖(甘肃省体工一大队)3-30 地域性设计研究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海尔集团赵得成张小华朱守会刘宁孙伟国柴英杰3-31 《先秦两汉文学流变研究》兰州交通大学郭令原3-32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兰州交通大学李爱春3-33 第三产业发展对甘肃经济增长的影响兰州交通大学袁杰钱晓东冉美华张冀民3-34 基于非智力因素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兰州交通大学陈祎鸿3-35 公共利益导向的体育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兰州交通大学范宏伟范海荣(兰州城市学院)靳厚忠(中央财经大学)刘晚玲(西北师范大学)高洁伦范鸿雁(甘肃农业大学)苟小军3-36 格萨尔史诗文体学研究西北民族大学罗文敏3-37 《电视纪实美学》西北民族大学范文德3-38 《拉卜楞“嗒哇”的社会文化变迁》西北民族大学贡保草3-39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天水师范学院赵国忠李征郭春兰3-40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概论》西北民族大学姚重军薛峰3-41 金融危机背景下审计若干问题探讨兰州商学院苏孜3-42 保荐制下的投资银行声誉效应理论与实证研究兰州商学院刘志军3-43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角度的分析兰州商学院于倩3-44 《我国职业足球产业化中组织、治理、竞争力、均衡问题的研究》兰州商学院张皞昕张伟3-45 家事法律制度热点问题研究甘肃政法学院王旭霞冯乐坤3-46 《循环经济法制研究》甘肃政法学院俞金香何文杰武晓红3-47 刑事和解制度研究甘肃政法学院王宏璎韩宝吴莹周雪利3-48 社会资本与企业集群文化培育问题研究甘肃政法学院兰州城市学院付泳曹爱军方晓彤何元睿杨齐3-49 基于模糊分析的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问题模型研究甘肃政法学院王汝发3-50 松针与复方参芪抗氧化作用研究甘肃政法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曾明刘晓薇郭层城汪波刘晓云(北京科技大学)3-51 新世纪底层文学研究天水师范学院李志孝马超陶维国3-52 《现代性视野中的赵树理小说》天水师范学院郭文元3-53 《高校财务治理结构构建研究》天水师范学院王旭林朱永良秦领(兰州商学院)尉珍琪晚常青赵富平3-54 西北地区农村教师发展研究天水师范学院李艳红闫文军李景(甘肃农业大学)李华3-55 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健美操课程的优化及规则变化研究天水师范学院贺改芹匡小红(西安体育学院)褚丽丽(宁夏大学)3-56 文化视野中的裕固族口头文本与作家文学河西学院李建宗王锐韩杰3-57 秦汉邮驿制度研究河西学院高荣3-58 《魏晋十六国河西史稿》河西学院贾小军3-59 信息化教育伦理研究河西学院郭炳公维余车启风3-60 《裕固族民歌赏析与评述》河西学院张爱民3-61 中国古代隐逸文学研究陇东学院卢晓河3-62 《诗歌文本细读艺术论》陇东学院徐克瑜3-63 庆阳地区艾滋病知识教育相关调查与研究陇东学院郭秋荣吕有平孙慷王伟刘德成3-64 《世俗化与中国文学的演进》兰州城市学院朱忠元刘朝霞(甘肃农业大学)3-65 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与西部小说创作兰州城市学院白晓霞3-66 《语言的意义与解释》兰州城市学院杨永发3-67 唐代佛教寺院经济研究兰州城市学院刘小平马楠3-68 《和谐社会构建与教育发展》兰州城市学院兰州交通大学赵跟喜王基胡淑兰杨建成骆兰3-69 中国传统伦理的现代转换兰州城市学院兰州商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孙翔侯志峰李峰敏任万明赵瑞雪雒季3-70 加快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研究兰州城市学院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王恩涌刘举科许尔忠石培基(西北师范大学)王三北(西北师范大学)郑小平张龙乔玉梅张慧石虹陆洋杨琨(西北师范大学)3-71 《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中国本土的概念/标准/测评》兰州城市学院张海钟糟艳丽(天水师范学院)陈小萍(咸阳师范学院)3-72 基础教育数学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兰州城市学院陈婷牟录贵李旭东詹子浪3-73 甘肃省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评价与体育运动训练干预理论机制的研究兰州城市学院欧阳林董静梅余志琪王芳媛刘康超3-74 甘肃民间造型艺术研究兰州城市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李云峰左义林杨广银李宇红刘健杨媛3-75 《格萨尔》史诗典型文学人物——超同研究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拉布杰巴桑3-76 《凉州民俗的文化情韵》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刘玉忠3-77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概论》甘肃联合大学王金寿3-78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战略研究—国家示范院校建设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财政厅张方明汝宇林马克联刘玉泉汤澜3-79 定西农业产业化及区域协调发展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共定西市委何启明张全有王晔立3-80 陇南民间美术研究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余永红40。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表彰奖励2008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暨社科成果奖获奖成果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8.06.23•【字号】甘教厅[2008]88号•【施行日期】2008.06.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正文甘肃省教育厅关于表彰奖励2008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暨社科成果奖获奖成果的决定(甘教厅〔2008〕88号)各高等学校:根据《甘肃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奖励条例(修订稿)》和《甘肃省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成果奖奖励条例(修订稿)》的有关规定,经学校推荐,省教育厅组织评审委员会,分别对申报2008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暨社科成果奖的成果进行了认真评审,并经公示、省教育厅审定,决定对272项获奖成果予以表彰、奖励(获奖名单见附件),其中科技进步奖102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39项,三等奖43项),社科成果奖170项(一等奖34项,二等奖65项,三等奖71项)。
每项获奖成果均颁发奖状、荣誉证书和奖金(一等奖1500元,其中,省教育厅发750元,获奖单位筹措750元;二等奖1000元,其中,省教育厅发500元,获奖单位筹措500元;三等奖500元,其中,省教育厅发260元,获奖单位筹措240元)。
省教育厅按获奖成果数将奖金统一划拨到有关高校,其中,兰州大学9项,奖金4280元;西北师范大学85项,奖金46640元;甘肃农业大学8项,奖金3540元;兰州理工大学31项,奖金13650元;兰州交通大学25项,奖金11840元;西北民族大学20项,奖金7860元;兰州商学院16项,奖金7060元;甘肃中医学院3项,奖金1260元;甘肃政法学院12项,奖金4580元;天水师范学院16项,奖金5360元;河西学院16项,奖金5600元;陇东学院9项,奖金3060元;兰州城市学院8项,奖金3290元;甘肃联合大学2项,奖金520元;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4项,奖金1280元;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3项,奖金1020元;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1项,奖金260元;甘肃警察职业学院2项,奖金520元;定西师专1项,奖金260元;陇南师专1项,奖金260元。
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
申报书
参评成果名称:
申报人姓名:
申请人所在单位:
成果形式:
学科分类:
申报日期:
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公室印制
二〇〇六年五月
填写说明
一、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参加评奖:
1、凡在规定时间范围之内由出版社正式出版或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报刊发表的研究成果;
2、不宜公开发表和正式出版,确有较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省级以上部门立项并已正式结项的应用研究成果;
二、多人合作的科研成果由第一作者提出申报,如第一作者因某种原因不申报,也可以书面形式委托其他作者申报,但须附委托书。
同一成果不得多处申报。
三、申请参加评奖的研究成果均需提交一份原件和4份复印件。
以非中文撰写的公开出版、发表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须提交原作品并附中译文,篇幅较大的须附2000字左右中文提要。
研究成果被转载、转摘、引用,要出具证明材料。
被国内或省内著名学者评介、评价的研究成果应提交原件1份和复印件4份。
四、表中“学科分类”项,请按国家学科分类标准,填写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
如:哲学、中国哲学。
“成果形式”项明确写明:专著、教材、工具书、普及读物、古籍整理作品、论文、调研报告。
五、审议书各项必须如实填写。
如发现有失实、剽窃他人作品等行为者,一律取消参评资格,情节严重者将通报批评,直至取消下届参评资格。
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表
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申报成果资格审查和推荐参评意见书。
甘肃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2016-8-30)序号成果作者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奖励等级单位1 陈春文甘肃文化是华夏文明八千年最好的例证论文一等奖哲学社会学院2 李曦珍理解麦克卢汉——当代西方媒介技术哲学研究专著一等奖新闻与传播学院3 杨肃昌中国公共支出绩效审计制度研究专著一等奖经济学院4 沙勇忠等公共危机信息管理专著一等奖管理学院5 彭岚嘉郝相礼黄怀璞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编著二等奖文学院6 岳立甘肃省区域和行业碳减排问题研究研究报告二等奖经济学院7 李晓春张载哲学与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研究专著二等奖哲学社会学院8 王学俭张哲多维空间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二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9 迟方旭马克思恩格斯私法思想研究兼及“列宁否认私法论”专著二等奖法学院10 王大桥文学人类学的中国进路与问题研究专著二等奖文学院11 曹子坚姜安印董积生胡淑晶汪晓文康玲芬韩雪梅等著区域发展能力研究丛书丛书二等奖经济学院12 李少惠互动与整合:甘南藏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研究专著二等奖管理学院13 包国宪王学军我国政府绩效治理体系构建及其对策建议论文二等奖管理学院14 韩思艺从罪过之辩到克罪改过之道——以《七克》与《人谱》为中心专著二等奖哲学社会学院15 敏春芳敦煌愿文词汇研究专著二等奖文学院16 李忠林秦至汉初(前246—至前104)历法研究——以出土历简为中心论文二等奖历史文化学院17 曾向红遏制、整合与塑造:美国中亚政策二十年专著二等奖管理学院18 胡颖从河湟傩舞戏看中国戏曲中的“引戏”问题论文二等奖文学院19 刘先春李睿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文化基础研究专著三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20 车如山甘肃高等教育近代化研究专著三等奖高等教育研究所21 张进活态文化与物性的诗学专著三等奖文学院22 曾维刚宋孝宗与南宋中兴诗坛论文三等奖文学院23 刘光华On the path to reconstruct china's catastrophe论文三等奖法学院insurance system(论中国巨灾保险制度体系的重构路径)24 孙冠臣海德格尔形而上学问题简论专著三等奖哲学社会学院25 贾旭东郝刚基于经典扎根理论的虚拟政府概念界定及组织模论文三等奖管理学院型构建26 陈晓强敦煌契约文书语言研究专著三等奖文学院27 张新平胡楠安全复合体理论视域下的北极安全分析论文三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28 赵青山5件文书所反映的敦煌吐蕃时期写经活动论文三等奖历史文化学院29 张克非也论河西地区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论文三等奖历史文化学院30 雷恩海中古古代文论的融通与开拓论文三等奖文学院31 李功国汪振江中国古代商法史稿编著三等奖法学院陈永胜吕志祥32 张国兴张绪涛节能减排政府补贴的最优边界问题研究论文三等奖管理学院汪应洛郭冬梅33 斯丽娟生态脆弱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甘肃省为专著三等奖经济学院例34 李映洲敦煌壁画艺术论编著三等奖管理学院35 蔡文成民主形态论:中国人大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专著三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36 周亮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传承的趋势——以花儿为例论文三等奖艺术学院37 文宏突发事件管理中地方政府规避责任行为分析及对论文三等奖管理学院策38 田广中国悲剧观念的现代转型专著三等奖文学院39 焦克源西部新型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研究专著三等奖管理学院40 拜荣静西部穆斯林宗教纠纷的法治解决机制论文三等奖法学院41 (宋)杜绾著云林石谱古籍整理三等奖学报编辑部寇甲、孙林编42 马君职业教育学导论专著三等奖高等教育研究所。
庆阳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拟获奖成果名单一等奖(5项)1.《中国共产党庆阳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专著)主编:张桂山工作单位:中共庆阳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出版:中共党史出版社2.《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管理研究》(专著)主编:李星工作单位:陇东学院出版:吉林出版集团3.《秦诏版研究》(专著)作者:王佐东工作单位:中共镇原县委宣传部出版:九州出版社4.《甘肃省环县刘家湾汉墓清理报告》(论文)作者:沈浩注工作单位:环县博物馆发表:《考古与文物》2016.02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策略》(系列论文)作者:李朝阳工作单位:陇东学院发表:《陇东学院学报》2016.02、《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7.03、《北方经济》2017.08、《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7.09二等奖(10项)1.《关于赴浙江绍兴等市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作者:陈会发工作单位:中共庆阳市委政策研究室2.《甘肃省新型城镇化的水平测度与路径选择》(专著)作者:范颖工作单位:陇东学院出版:光明日报出版社3.《陇东革命根据地体育研究》(专著)作者:李润梅工作单位:陇东学院出版:甘肃人民出版社4.《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与精准扶贫效应评价研究》(论文)作者:陈永明工作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庆阳中心支行发表:《征信》2017.125.《法学视阈下油气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域外实践与启示》(系列论文)作者:宋婧工作单位:陇东学院发表:《政法学刊》2016.05、2017.56.《安武县地望与甘肃南北石窟寺名称的由来》(论文)作者:张多勇工作单位:陇东学院发表:《敦煌研究》2017.017.《陇东抗战文化1937-1945》(调研报告)作者:王飞工作单位:陇东学院8.《论习仲勋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模范践行》(论文)作者:腊永红工作单位:陇东学院发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6.129.《农村劳动力输出引发农村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论文)作者:胡春晓工作单位:陇东学院发表:《生产力研究》2016.0310.《伍尔夫小说中的生命常态与哲理主题》(论文)作者:闫晓茹工作单位:陇东学院发表:《江西社会科学》2016.10三等奖(12项)1.《唐宋时期的灵州道庆阳段》(论文)作者:刘治立工作单位:陇东学院发表:《西夏研究》2017.032.《从〈一点庆阳〉音视频栏目实践看以全媒体思维提升副刊影响力》(论文)作者:禄永峰工作单位:陇东报社发表:《中国记者》2017.073.《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艺术研究》(系列论文)作者:朱玉霞工作单位:陇东学院发表:《宁夏大学学报》2016.10、《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7.01、《安庆师范大学学报》2017.104.《甘肃镇原石空寺石窟调查研究》(论文)作者:王博文工作单位:镇原县博物馆发表:《丝绸之路》2016.075.《〈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U-T-S协同创新模式研究〉成果报告及支撑材料》(调研报告)作者:胡胜利工作单位:陇东学院6.《党性教育二十讲》(专著)作者:刘大新工作单位:中共宁县县委党校出版:甘肃人民出版社7.《甘肃省律师职业环境研究》(专著)作者:温晓燕工作单位:陇东学院出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8.《新常态下成长型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路径选择》(论文)作者:赵关维工作单位:中共庆阳市委党校发表:《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7.119.《城镇化背景下陇东乡土诗人群概览》(论文)作者:郭麦霞工作单位:陇东学院发表:《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7.0110.《留守儿童社会心理辅导策略》(论文)作者:张亚丽工作单位:西峰区新建小学发表:《留学生》2016.0211.《成长型资源型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探析》(论文)作者:胡爱萍工作单位:陇东学院发表:《生产力研究》2016.0612.《MOOC与信息素养教育》(论文)作者:慕娟工作单位:庆阳市图书馆发表:《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创新论文集》2017.01。
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
申报表
参评成果名称:
申报人姓名:
申请人所在单位:
成果形式:
学科分类:
申报日期:
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公室印制
二〇一〇年五月
填写说明
一、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参加评奖:
1、凡在规定时间范围之内由出版社正式出版或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报刊发表的研究成果;
2、不宜公开发表和正式出版,确有较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省级以上部门立项并已正式结项的应用研究成果;
二、多人合作的科研成果由第一作者提出申报,如第一作者因某种原因不申报,也可以书面形式委托其他作者申报,但须附委托书。
同一成果不得多处申报。
三、申请参加评奖的研究成果均需提交一份原件和pdf格式电子版成果材料及2份将作者姓名及单位隐去的复印材料。
以非中文撰写的公开出版、发表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须提交原作品并附中译文,篇幅较大的须附2000字左右中文提要。
研究成果被转载、转摘、引用,要出具证明材料。
被国内或省内著名学者评介、评价的研究成果报送要求与成果材料相同。
四、表中“学科分类”项,请按国家学科分类标准,填写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
如:哲学、中国哲学。
“成果形式”项明确写明:专著、教材、工具书、普及读物、古籍整理作品、论文、调研报告。
五、审议书各项必须如实填写。
如发现有失实、剽窃他人作品等行为者,一律取消参评资格,情节严重者将通报批评,直至取消下届参评资格。
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表
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申报成果资格审查和推荐参评意见书
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初评评审意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