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人教版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147.77 KB
- 文档页数:9
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三、教学总要求《道德与法制》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单元要求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开开心心上学。
2、帮助学生熟悉学校环境,让学生学会交际,懂得交新朋友。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了1 开开心心上学去教学目标:1.体会成为小学生角色的变化,感受成长与变化带来的愉悦。
2.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对校园生活充满期待。
教学重点:体会成为小学生角色的变化,感受成长与变化带来的愉悦。
教学难点: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对校园生活充满期待。
教学过程:活动一:我们长大了1.导语:同学们,课前老师收集了一些大家的照片,你们想看一看吗?请你们猜一猜他是谁?出示学生照片。
(照片的内容为:学生在婴儿期、幼儿园、入学佩戴小红花时的若干张照片)3.导语:你们猜到他是谁了吗?你们想不想知道照片后面的故事呢?下面就请他们为大家介绍一下吧!4.教师引导发言的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大概发生的事件。
5.提问:同学们!请大家认真地看一下照片里的同学有什么变化吗?6.预设学生反馈:长大了、上学了、成为一名小学生啦……7.导语:是呀!他们长大了,胸前佩戴着漂亮的小红花,是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
这么幸福的时刻当然要用相机记录下来,你看他笑的多开心呀!和他们一起长大的还有谁呢?快把你的小手举起来!老师看到每位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你们想不想回顾一下自己佩戴小红花,成为小学生的时刻呢?8.播放视频。
第一课开开心心上学去(第一课时)版本: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教学目标:1.知道自己是小学生了,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
2.知道怎样和同学、老师打招呼,做到礼貌待人。
3.对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 喜欢上学。
教学重难点:1.激发学生愿意做个小学生的情感,喜欢上学。
2.学会和老师、同学交往。
教学(具)准备:歌曲《上学歌》和《我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击鼓传花“鼓和花”、课件、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等。
教学过程: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首先我们来欣赏一首欢快的歌曲《上学歌》。
播放歌曲《上学歌》,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击掌打出节奏或做律动,创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感受上学的快乐。
二、引入话题,唤醒生活1.师: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们成为一名小学生,我是你们的新朋友——老师。
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学习一门有趣的课程,大家猜一猜是什么课程?2.师:同学们说对了,你们是怎么知道这节课要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3.师:同学们真了不起。
上小学了,就是和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不一样啊,都学会自己看课程表了。
同学们请看,这就是我们的课程表(出示课件)你能找到“道德与法制”在那里吗?4.老师很想知道你们叫什么名字,愿意介绍一下自己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击鼓传花”。
首先听老师说游戏规则,老师击鼓,同学们传花,鼓声停,花在谁的手中,谁就站起来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名字。
5.师:同学们玩得开心吗?刚才在游戏中老师认识了很多同学,但是还有一些同学没有介绍自己,下面在小组中介绍一下自己吧。
分小组介绍。
6.师:同学们,我们互相认识了,以后我们不仅是朋友,而且还是一家人,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一年级。
请同学们跟老师大声说出下面的句子:(课件出示)我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我爱我的班级,我爱我的老师,我爱我的同学。
三、合作学习,体验生活1.师:为了向往已久的小学生活,同学们和家人一定在开学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谁来说一说你和家人都做了哪些准备?(指名说)2.师:上学前,家人给我们准备了新书包、文具盒等学习用品,还给我们讲了很多上学的有关事项。
《我是小学生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品德道德与法治)一. 教材分析《我是小学生啦》是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品德道德与法治的一单元,本单元共4课时,分别是《我上小学了》、《我爱我的学校》、《我是遵守规则的小学生》、《我们小队活动》。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适应小学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面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他们对新环境充满好奇和期待,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焦虑和不安。
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小学生活的一些基本规则和要求,学会与同学、老师相处,积极参与学校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尊敬老师、关爱同学的情感,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适应小学生活,了解学校的基本规则,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入学前了解小学生活,准备迎接新学期的挑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或游戏,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讲述一个有关小学生适应学校生活的小故事,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学校的基本规则、与同学和老师的相处之道等,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模拟课堂纪律、互相介绍、组建小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守规则、与同学合作。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1、开开心心上学去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让学生了解上学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应并喜欢上学。
2、行为与惯:通过交流、游戏等互动,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我是小学生”的角色认同。
3、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上学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应并喜欢上学。
教学难点:通过交流、游戏等互动,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我上小学了”的角色认同。
课前准备:课件、心情卡片教学过程: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播放歌曲《上学歌》,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击掌打出节奏或做律动,创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感受上学的快乐。
二、引入话题,唤醒生活1.师:亲爱的同学们,热烈欢迎你们成为我校的一名小学生,我是你们的新朋友——XX老师。
从今天开始我将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一门有趣的课程,大家猜一猜是什么课程?2.师:同学们说对了,你们是怎么知道这节课要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的?是看课程表知道的?还是班主任告诉的?3.师:同学们真聪明,上小学了,就是和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不一样啊,不但不需要老师看护,而且还会自己看课程表了,你们真了不起。
老师很想知道聪明的你们叫什么名字。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击鼓传花”。
4.课件出示伐鼓传花游戏的玩法:老师伐鼓,同砚们传花,鼓声停,花在谁的手中,谁就站起来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名字。
5.师:同学们玩得开心吗?刚才在游戏中老师认识了很多同学,但是还有一些同学没有介绍自己,下面在小组中介绍一下自己吧。
6.师:同学们,以后我们不仅是朋友,而且还是一家人,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一年级X班。
请同学们大声说:(课件出示)我是一年级X班的学生,我爱我的班级,我爱我的老师,我爱我的同学。
三、合作研究,体验生活1.师:为了向往已久的小学生活,同学们和家人一定在开学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谁来说一说你和家人都做了哪些准备?(指名说)2.师:上学前,家人给我们准备了新书包、文具盒等研究用品,还给我们讲了很多上学的有关事项。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全)第一章:《我是小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学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沟通的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要有小学生的样子。
教学内容:1. 小学生活的变化2. 认识新同学、新老师3. 遵守学校规章制度4. 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教学活动:1. 观看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谈谈对小学生活的印象。
2. 让学生分享入学以来的感受,以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3. 教师讲解学校规章制度,让学生了解并遵守。
4. 分组讨论,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5.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章:《尊重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习惯和意识。
3. 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具体做法。
教学内容:1. 尊重他人的意义2. 尊重他人的表现3. 尊重他人的方法教学活动:1. 故事导入,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列举尊重他人的表现。
3. 角色扮演,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方法。
4. 学生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三章:《遵守规则》教学目标:1. 让学生明白规则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
3. 使学生学会在规则指导下行动。
教学内容:1. 规则的意义2. 遵守规则的好处3. 如何遵守规则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规则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小组讨论,遵守规则的好处。
3. 情景模拟,让学生学会在规则指导下行动。
4. 学生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四章:《热爱祖国》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基本情况。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3. 使学生明白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教学内容:1. 祖国的基本情况2. 热爱祖国的体现3. 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
2. 小组讨论,热爱祖国的体现。
3. 讲述故事,让学生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统编版(2024新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第2课《我向国旗敬个礼》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一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第2课我向国旗敬个礼-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核心素养目标1. 政治认同: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理解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
2. 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尊重国旗、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树立初步的爱国主义意识。
3. 法治观念:使学生了解国旗法的相关规定,知道升国旗、唱国歌时应遵守的礼仪和规则。
4. 健全人格:通过参与升旗仪式等活动,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5. 责任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小学生,维护国旗尊严、热爱祖国是每个人的责任。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对国家和国旗的认识尚浅,但好奇心强,喜欢参与集体活动。
本课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国旗,理解国旗的意义,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并学会在升国旗时正确敬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国旗,理解国旗的意义,掌握升国旗时的正确礼仪。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国旗尊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国旗图片、升旗仪式视频、国旗法相关知识等)、国旗模型、红领巾等。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内容,了解国旗的基本知识和升国旗的礼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 情境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特别的视频,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播放升旗仪式视频)学生活动:-观看升旗仪式视频,感受庄严的氛围。
教师提问:“视频中的人们在做什么?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升国旗、唱国歌等)教师总结:“是的,升国旗、唱国歌是我们国家非常重要的仪式。
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它代表着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我向国旗敬个礼》。
统编版(2024新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第4课《平平安安回家来》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一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第4课平平安安回家来-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核心素养目标1. 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使学生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2. 社会适应: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在公共场所(如道路、车站等)正确行为,与人和谐相处。
3. 健康生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交通出行习惯,关注个人安全与健康,确保能够平平安安回家。
4. 责任担当:激发学生对自己和他人安全的责任感,主动遵守交通规则,关心周围人的安全。
5. 信息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交通安全相关的警示标志和信息,提升信息处理和安全判断能力。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小学阶段,对于复杂的交通环境和交通规则缺乏深入了解,但他们的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事物。
因此,本课需以生动有趣的方式,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儿歌学唱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交通安全的兴趣,引导他们认识到安全回家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将所学交通规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交通出行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交通安全动画、交通标志图片、交通规则介绍视频等)、交通标志卡片、交通安全小游戏道具。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内容,初步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 情境创设:“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过小兔子乖乖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讲一个新的故事,是关于一只聪明的小熊怎样平平安安回家的。
请大家仔细听哦!”讲故事:简短讲述一个关于小熊放学回家路上遇到各种交通情况,但最终因遵守交通规则而平安回家的故事。
学生活动:-学生聆听故事,感受故事中小熊的智慧和勇气。
新人教版道法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说内容分析与整合(一)教学内容分析《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作为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篇之作,承载着引导学生从幼儿园生活平稳过渡到小学生活的重要使命。
这一单元旨在通过四个子课题《开开心心上学去》、《我向国旗敬个礼》、《这是我们的校园》和《平平安安回家来》,全面引导学生适应小学生活,培养其综合素质和良好行为习惯。
每个子课题都紧密围绕学生入学初期的心理变化和实际需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情境模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单元内容分析《开开心心上学去》:本课通过展示校园生活的美好画面和模拟入学的互动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喜悦与自豪。
通过分享自己上学第一天的经历,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新环境,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本课不仅帮助学生建立身份的转变意识,还培养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我向国旗敬个礼》:本课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通过讲述国旗的故事、观看升旗仪式视频、学习国歌和敬礼姿势等活动,使学生深刻理解国旗和国歌所承载的国家尊严与荣耀。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这是我们的校园》:本课带领学生深入探索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通过绘制校园地图、开展校园寻宝游戏等活动,使学生更加熟悉校园环境,学会如何快速找到各个功能区域,并增强其自我管理和适应能力。
引导学生爱护校园环境,珍惜公共资源。
《平平安安回家来》:本课聚焦于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通过讲解交通安全知识、模拟交通情景演练、制定安全回家计划等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防护措施,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本课不仅关乎学生的个人安全,更是对其生命安全的负责任教育。
(三)单元内容整合《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以“我是小学生啦”为核心主题,通过四个紧密相连的课题,构建了一个完整而系统的教育体系。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单元《我是小学生啦》教学设计精品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3 我认识您了目标导航: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我介绍,能熟悉新老师,适应新环境。
2、培养学生乐于和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一员的快乐。
成长乐园:歌曲《每当我轻轻走过老师窗前》基础训练: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培育新一代辛勤的园丁今天深夜灯光仍在亮呕心沥血您在写教材高大的身影映在您窗上……轻轻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啊~~~每当想起你一、填一填。
早上遇见老师,我会说:“!”早上遇见同学,我会说:“!”老师:上课,同学们好!学生:老师:下课,同学们再见!学生:能力提升二、画一画,你最喜欢的老师,请好朋友猜一猜。
这是我们的()老师。
三、我要学着制作一张精美的贺卡,写上最美的语言,祝福我最喜欢的老师。
祝3 我认识您了教学目标:1、熟悉更多老师和遵从教导2、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
3 表现对老师尊敬,锻炼口头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活动一:我喜欢和大家在一起1、说说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干净、整洁,学习好,经常受老师表扬的同学。
)2、你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要和他做朋友?(我们经常一起玩,我们在一起会互相帮助。
)3、说说你帮助过谁?哪个朋友帮助过你?)课间活动:欣赏《我的好老师》歌曲活动二:我认识的老师1、我们来到学校这个新的环境上学已经半个月多了,你能给同学介绍你认识的老师吗?(请一名同学说出一个老师的特征,再请同学说出该老师姓什么、教的哪个班、哪一科。
以此类推。
)师注意引导认识其他年级和各功能室的老师及工人师傅。
2、我们该怎么尊敬他们?3、你有特别喜欢的老师,为什么喜欢他?活动三:拓展:注意观察老师们是怎样工作及关心同学的活动四:我认识的老师多1、说说你都认识了哪些老师2、说说某老师是怎么工作的活动五:该请谁来帮帮我1 自观察12页图,同桌互说:遇到这些事,可以请谁来帮忙呢?2汇报(要求举手发言,师强调规则)3夸夸老师是如何关心爱护小朋友。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第一课开快乐心上学去教学目的:1、能在教师的扶植下,与同学共享自己的感受。
2、体会成为小学生角色的改变,感受成长与改变带来的喜悦。
3、表现对小学生生活的美妙向往。
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今和以前不一样了,都有什么改变,这是本文重点。
想想自己的愿望并画出来是课文的难点。
教学过程导入开学了,我们背着书包走进了学校,和我们一样,小兔贝贝也和我们一样高兴奋兴地来到学校了,电脑动画,一只小白兔背着书包,一蹦一跳的跑出来向大家招手。
教师:听,小兔贝贝和我们说话了:(电脑录音)嘿!同学们,你们好!我是小兔贝贝:如今我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的心里特殊兴奋,你们呢?教师:同学们也是一年级的学生了,还记得开学第一天的情景吗?(观看新生入学的录像)开学第一天,是谁把你送到学校的?当时你是什么心情?爸爸妈妈或家里的其别人对你说了什么?学校的大哥哥大姐姐是怎样欢送你的?小组间说一说。
请同学汇报自己第一天上学的状况。
看看如今自己都拥有些什么?比比如今的生活和以前有什么不同?自己的用品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同桌相互展示自己的照片,看看如今的自己和以前有什么改变?小组间相互沟通,请同学到前边汇报汇报时要把他的照片放在实物投影上放大展示给全班。
工人做工,农夫种田,解放军保卫祖国。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的工作。
(放录像,解放军边防站岗,工厂工人做工,农夫种田录像。
)我们是小学生,我们的工作是什么呢?我们来到新学校,有了新生活,那你对将来的学习与生活有什么想法?小组间相互沟通然后把将来自己的形象画出来。
画完之后,全班相互展示。
选出好的作品到前边展示并贴在展板上。
让我们以我们都宠爱的歌曲来完毕我们的第一节课。
(电脑放录音同时配有动画《上学歌》)同学们跟着学唱。
小结:你们宠爱上学吗?请把学校里的事情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拉拉手,交挚友教学目的:1、熟识教师和同学。
2、学习人际交往的根本技能,消退与人交往的生疏感和羞怯感。
3、表现对教师与同学的宠爱,熬炼口头表达和情感表达实力。
《我是小学生啦》单元整体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品德道德与法治)一. 教材分析《我是小学生啦》是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品德道德与法治的一篇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小学生的生活为背景,旨在引导学生适应小学生活,明确小学生应遵守的规则和应具备的品德。
内容涵盖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习惯的培养、团结友爱、尊敬师长等方面。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 学情分析面对刚刚步入小学的学生们,他们对新环境充满好奇,也存在着一定的陌生感。
学生们在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但缺乏系统的小学生行为规范意识。
学生们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尚处于初步阶段,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情境来引导他们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小学生应遵守的规则和应具备的品德,提高道德与法治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尊敬师长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学校、尊敬师长的情感,培养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学生应遵守的规则和应具备的品德。
2.难点: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尊敬师长的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身临其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榜样教学法:通过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学习榜样,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PPT、教学视频等。
2.教学场地:教室。
3.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已经是小学生啦,你们知道小学生应该具备哪些品德和行为习惯吗?”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或教学视频展示小学生应遵守的规则和应具备的品德,如尊敬师长、团结友爱、自觉遵守规则等。
2024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内容编写,共包含四个单元,分别为“我是小学生啦”、“学校和班级生活”、“家庭与社区生活”和“节日与习俗”。
具体涉及章节如下:1. 《我是小学生啦》(第13课)第1课:走进小学第2课:认识新伙伴第3课:我们是一家人2. 《学校和班级生活》(第47课)第4课:我们的学校第5课:我们的班级第6课:遵守纪律第7课:爱护公物3. 《家庭与社区生活》(第811课)第8课:我爱我家第9课:我家的邻居第10课:社区的公共设施第11课:爱护环境4. 《节日与习俗》(第1215课)第12课:我们的节日第13课:欢度国庆第14课:传统文化我知道第15课:快乐的新年二、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班级、家庭和社区的情感,增强集体荣誉感。
3.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化为自身行为。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爱护环境等方面的良好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图片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学生身边的故事、展示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精选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讲解。
3. 随堂练习设计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观点,提高认识。
六、板书设计1.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重点、难点。
2. 使用不同颜色粉笔,区分教学内容、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讲述你在学校、家庭、社区中遇到的一件好事。
(2)谈谈你如何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爱护环境。
(3)设计一个节日活动,与同学分享。
2. 答案:(1)示例:我在学校看到一位同学捡起地上的垃圾,扔进垃圾桶。
统编版(2024新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第3课《这是我们的校园》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一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第3课这是我们的校园-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核心素养目标1. 社会参与:增强学生对校园环境的认同感,促进学生积极融入校园生活,形成良好的学校归属感。
2. 责任意识:通过了解校园设施、规则及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3. 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观察校园,发现校园的美好与特色,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信息意识:通过收集和整理校园信息,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 健康生活:引导学生了解并遵守校园卫生规范,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踏入小学校园不久,对校园环境充满好奇,但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系统的认识。
本课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校园,了解校园设施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增强对校园环境的认同感,并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校园的主要设施,了解其功能和作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维护校园环境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校园平面图、各功能区域图片、校园设施介绍视频等)、校园平面图打印件、小组活动材料(如画笔、纸张等)。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内容,观察并记录自己对校园的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 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的校园吗?你们对校园有哪些了解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是我们的校园》,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家吧!”学生活动:-学生分享自己对校园的印象和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探索校园的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学习第一环节:校园初印象教师活动:1. 展示校园平面图:“看,这是我们的校园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