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基础 第一章疾病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2.14 MB
- 文档页数:39
病理学基础知识要点概括病理学基础要点概括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病理学绪论病理学是一门医学基础学科,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在形态结构上的病理变化,结局和规转。
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有医学教育地位、临床诊治地位和医生的医生地位。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和细胞学检查。
第三节疾病概论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而健康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疾病的共同规律包括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和局部与整体。
死亡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三个阶段。
脑死亡指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判断标准包括无自主呼吸、不可逆性昏迷或对外界的刺激完全失去反应、脑干神经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固定、脑电波消失和脑血管造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第一节适应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对机体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刺激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缩小,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
病理性萎缩又可分为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和内分泌性萎缩。
肥大是指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可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
生理性肥大包括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病理性肥大包括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
干性坏疽是由于动脉阻塞而静脉回流正常,导致组织缺乏血液和氧气,从而引起坏死。
湿性坏疽则是由于动脉阻塞和静脉回流受阻,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和积液,从而引起坏死。
气性坏疽则是由于严重的深度肌肉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所致。
干性坏疽常见于四肢末端,干燥、皱缩,黑或黑褐色,与周围健康组织分界清楚。
湿性坏疽则肿胀呈蜂窝状,按之有捻发音,污秽暗棕色,与周围健康组织分界不清,有恶臭。
气性坏疽则肿胀湿润,呈污黑、暗绿色等,与周围健康组织分界不清,有恶臭,严重时会导致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预后较差。
损伤的修复分为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三个阶段。
第一讲病理学基础•疾病概论:疾病学、病因学、发病学•基本病理过程:血液循环障碍、物质代谢障碍、炎症反应•常见症状病理学:发热、黄疸、水肿、应激、休克、败血症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胡延春副教授•疾病概念:损伤抗损伤•疾病分类:按发生原因分类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内科病产科病外科病中毒病营养代谢病按疾病经过分类急性病亚急性病慢性病按患病器官系统分类消化系统病呼吸系统病泌尿生殖系统病运动器官系统病神经系统病营养代谢病•疾病的经过:潜伏期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机体出现最初症状前驱期机体出现最初症状--机体出现明显症状明显期转归期机体出现典型的明显症状完全痊愈死亡不完全痊愈复活临床死亡生物学死亡•病因学(etiology ):研究疾病发生原因与条件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外因外界环境:机械、物理、化学、生物致病因素等内因诱因病因机体:防御机能、反应性、应激性、遗传机能等诱发疾病的社会、自然条件•发病学(pathogenesis):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过程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疾病发生的一般机理:病因作用于机体病理性损伤机体的防御、代尝适应性反应抗损伤血液循环障碍充血Hemorrhage :破裂性出血、渗出性出血Congestion :静脉性充血、动脉性充血梗死栓塞血栓形成出血Thrombosis :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凝结成块Embolism :血液中不易溶解的物质阻塞管腔动脉血液断绝,局部缺血而引起的坏死物质代谢障碍萎缩Degeneration :细胞代谢障碍,细胞浆或胞质内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过多Atrophy :器官、组织、细胞体积缩小和功能减退坏死变性Necrosis or cell death :细胞因严重损伤结构破坏、代谢停止、功能丧失而发生的不可逆性变化细胞凋亡apoptosis 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和病理条件下,遵循其自身内在的规律性程序,结束其生命的生理性死亡。
•概念炎症(inflammation)是机体对致炎因子的局部损伤所产生的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性反应,这种反应包括从组织损伤开始到组织修复为止的一系列复杂的病理过程,主要表现为组织损伤、血管反应、细胞增生三个方面的变化,通常概括为变质(alteration)、渗出(exudation)、增生(proliferation)。
《病理学基础》:复习总结一、绪论病理学任务: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改变与疾病转归,为疾病诊断、治疗、预防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研究方法1.人体病理学研究: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2.实验病理学研究:动物实验、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观察方法:大体观察、镜下观察等第一章、疾病概论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和条件作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生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的异常生命活动,表现为组织和细胞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异常。
病理过程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所共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的综合过程。
病因:是指引起疾病并决定该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生物学因素是最常见的病因诱因是疾病发生条件之一一危险因素当某些疾病的病因、条件还分不清楚时,可笼统的将促进该疾病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1.疾病过程中的损伤和抗损伤反应2.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3.疾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关系疾病的过程:潜伏期、前驱期、临床症状明显期、转归期死亡过程: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临床死亡期主要标志:心跳、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瞳孔散大脑死亡定义:指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停止。
自主呼吸停止是其首要指征。
指征:1、自主呼吸停止;2、不可逆性深昏迷和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性;3、瞳孔放大或固定;4、脑干反射消失(瞳孔对光、视听、角膜、恶心反射等);5、脑电波消失;6、脑血管灌流停止。
意义:1.脑死亡一旦确定,就意味着在法律上已经具备死亡的合法依据,可协助医务人员判断死亡时间和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以及家属的精神压力。
2.脑死亡者的脑以外器官在一定时间内仍有血液供应,能提供最新鲜的器官移植材料,以挽救其他患者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适应:细胞、组织、器官耐受内环境中各种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