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三 雌雄蕊及胚的结构和发育共37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63 MB
- 文档页数:37
雌蕊的发育和结构雌蕊由心皮原基分化发育而成,是形成卵细胞(雌配子)的场所。
心皮(carpel)为适应生殖的变态叶,是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心皮在形成雌蕊时,常向内卷合或数个心皮互相连合形成一个雌蕊,心皮边缘相连合处为腹缝线(ventral suture),心皮中央相当于叶片中脉的部位为背缝线(dorsal suture),在腹缝线和背缝线处各有维管束通过,分别称腹束(2束)和背束(1束)(图8-34)。
单雌蕊或离生单雌蕊,每一心皮只有1条背缝线和1条腹缝线。
复雌蕊或合生心皮雌蕊,由于合生的心皮在2枚以上,则背缝线与腹缝线的数目和心皮数目对应相同。
背缝线因位于雌蕊子房外侧,比较容易观察。
其腹缝线常因心皮合生方式不同而有差异。
如在各心皮之间,彼此以边缘相接时(侧膜胎座)则易于观察,但各心皮的边缘向子房中央弯入,并彼此连合成中轴时(中轴胎座或特立中央胎座),从子房的外观上便难以看见腹缝线。
心皮卷合成雌蕊后,其上端为柱头,中间为花柱,下部为子房。
图8-34 心皮演化为雌蕊的示意图 (引自Muller)A. 一片张开的心皮B.心皮边缘内卷C.心皮边缘愈合形成雌蕊,黑点分别代表背束和腹束1.柱头柱头位于雌蕊顶端,是承接花粉的地方,也是传粉后,花粉粒与雌蕊之间相互作用或识别过程中决定花粉是否萌发的地方。
柱头一般略为膨大或扩展成为不同形状,表面有的凹凸不平,有的表皮细胞隆起成为乳突,或外伸为毛状体,这些特征有利接纳更多的花粉。
柱头表皮及乳突角质膜外侧,覆盖有一层亲水的蛋白质薄膜,此膜不仅有黏着花粉或提供花粉所需水分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柱头与花粉相互识别中具有“感应器”的特性。
有些植物开花时,柱头上能产生分泌物,分泌物的主要成分有脂类、酚类,也含有糖类、氨基酸以及蛋白质、激素、酶类等。
脂类有助于减少柱头失水,加强花粉黏着力,酚类化合物可防止病虫侵害柱头,在选择性促进或抑制花粉粒萌发方面亦有重要作用。
这类柱头为湿柱头,如烟草、茄、苹果、矮牵牛等。
实验四 植物雌雄蕊发育过程的观察1、 实验目的1.了解雄蕊的结构,掌握花药的发育过程及成熟花药的基本结构。
2.了解雌蕊以及胚珠的基本结构,掌握胚囊的发育过程及成熟胚囊的结构。
3.了解制作石蜡切片的基本过程以及关键步骤的基本原理。
2、 实验原理雄蕊是被子植物花的雄性生殖器,是雄花的一部份。
其作用是产生花粉。
位于花被的内方或上方,在花托上呈轮状或螺旋状排列。
数目因植物种类而异。
雄蕊由花丝和花药两部分组成。
花丝是蕊基部的柄状部分,起支持和伸展花药的作用,结构简单,外由表皮包被,中间为维管束,表皮与维管束之间为薄壁组织。
花药包括4个花粉囊,中央形成药隔,包括药隔薄壁组织和药隔维管束。
花粉囊均由幼小花药每一角隅处的一群皮下原始细胞(孢原细胞)发育而成。
孢原细胞经过平周分裂形成外方的初生周缘层和内方的初生造孢层,初生周缘层细胞经过多次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产生由外向内的药室内壁。
中层和绒毡层,随着花药的进一步发育,药室内壁发生纤维状增厚成为纤维层,绒毡层和中层则被吸收消失。
通常每个花药由两个药瓣组成,每个药瓣有两个花粉囊,其中有花药壁和产生小孢子的药室(孢子囊)。
每个孢子囊中有许多小孢子母细胞,它们各自经减数分裂后,产生四个单倍体的小孢子。
此后每个小孢子(核)又分裂一次,形成一个大的营养细胞(或称管核),和一个小的生殖细胞(核),这时具两细胞的花粉粒(即雄配子体)基本成熟。
花药成熟时纵裂,花粉散出。
发育成熟的花药结构包括表皮、药隔、花粉囊三部分。
雌蕊一般由柱头、花柱和子房构成,总体呈现柱状,一般位于植物雌花的中心位置,花柱较大。
柱头是雌蕊顶端接受花粉的部分。
通常膨大成球状,圆盘状或分枝羽状。
常具乳头状突起或短毛,利于接受花粉。
花柱是雌蕊柱头和子房之间的部分,连接柱头和子房,是花粉管进入子房的通道。
其长度因植物种类而不同。
当花粉管沿着花柱生长并伸向子房时,花柱能为其提供营养和某些趋化物质。
授粉后,子房发育成了果实。
9-2雌蕊的发育及其结构一、雌蕊是由心皮向内卷合而成的,有腹缝线和背缝线之分,心皮边缘相联合的部分叫腹缝线,胚珠就着生在腹缝线上。
而心皮中央相当于叶片中脉的位置叫背缝线。
每个心皮上常有维管束分布,即腹束和背束。
雌蕊在形态上包括三部分:柱头、花柱和子房。
(一)柱头的类型:①干柱头②湿柱头(二)花柱的类型:①空心型花柱②实心型花柱(三)子房的类型:内、外表皮子房壁—薄壁组织和维管束————受精后发育为果皮子房室:一至多室。
胎座:胚珠着生在子房壁上的位置。
胚珠:受精后发育成种子。
二、胚珠的组成和发育(一)组成:胚珠由珠心、珠被、珠柄、合点珠孔等几部分组成。
前端珠心(产生胚囊)(二)发育:平周分裂胎座表皮下的一些细胞胚珠原基基部珠柄(不等速分裂)珠心基部表皮(三)类型:直生胚珠、倒生胚珠、弯生胚珠、横生胚珠。
三、胚囊的发育和结构在珠被形成前或与它同时,珠心内部也发生变化,最后形成胚囊。
分裂珠心细胞减数分裂(近珠孔端表皮下)2N2N)(N)N)3个消失(核增大)32N)单核胚囊8个极核)(2N)1个发育(N)N)(近合点端)N)(雌配子体)第三节开花、传粉和受精一、开花:当雄蕊中的花粉粒和雌蕊中的胚囊(或二者之一)已成熟时,花被即行开放,露出雄蕊和雌蕊,这种现象称之为开花。
开花期:一株植物,每年从第一朵花开放至最后一朵花开完所经历的时间。
二、传粉(授粉):成熟的花粉粒借外力传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传粉是受精的前提。
(一)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最典型的自花传粉为闭花受精(二)植物对异花传粉的适应有几种形式:1、单性花2、雌雄蕊异熟3、雌雄蕊异长4、雌雄蕊异位5、自花不孕。
风媒花:花小而多,花被不显著,花丝细长;花粉多、小而轻、光滑;柱头大,常羽毛状。
虫媒花:花冠大而鲜艳,具气味,有蜜腺;花粉大、粗糙、有粘性。
三、受精雌雄性细胞,即卵细胞和精细胞的互相融合过程,称为受精。
其步骤为:传粉花粉在柱头上萌发花粉管在花柱中伸长子房壁子房室常经珠孔进入胚囊释放精细胞精、卵结合(一)花粉粒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1、花粉粒的萌发:传粉后经柱头识别,亲和的花粉粒从柱头上吸水和养料,增加内压,由内壁经萌发孔向外突出,形成花粉管的过程。
【植物学】雌蕊的发育与解剖结构一、柱头的形态与解剖结构柱头位于雌蕊的顶端,是承接花粉的处所,一般略膨大或扩展成不同形状。
大多数被子植物的柱头表皮细胞变为乳突状,其表面凹凸不平,也有的伸展为单细胞或多细胞的毛状,有利于接受更多的花粉。
柱头表皮及乳突的角质膜外侧覆盖着一层亲水的蛋白质薄膜,可截获与识别花粉,有利于花粉萌发。
(一)干柱头干型柱头是指那些在开花时其表面并不产生分泌物的柱头(油菜、棉、柿和禾本科)。
干柱头的外表存在蛋白质薄膜,具有亲水性,可以通过其下层的角质膜的不连续处吸收水分,使得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
(二)湿柱头湿型柱头是指那些在开花时能产生液态分泌物的柱头(烟草、茄、苹果、梨)等植物的柱头。
柱头分泌物常因植物的不同而不同,主要为脂类、糖类、酚类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
其中脂类有助于粘住花粉粒,减少柱头失水或防湿;蛋白质参与花粉粒和柱头的识别反应;酚类化合物被认为有助于防治病虫对柱头的侵害,可以有选择地促进或抑制花粉粒的萌发;糖类主要是阿拉伯糖,它们是花粉粒萌发及花粉管生长时的营养物质。
二、花柱的形态与解剖结构花柱是连接猪头和子房的柱状结构,是花粉管进入子房的通道。
(一)空心花柱空心型花柱在花柱的中央有一条至数条纵行的沟道,成为花柱道,自柱头通向子房,豆科植物和油菜等的花柱属于这种类型,沟道的表面为高度腺性的花柱道细胞,其所产生的黏性分泌物释放到花柱道的表面。
传粉后,花粉粒萌发所形成的花粉管沿着花柱道并吸收、利用花柱道表面的分泌物营养自身而进一步生长、穿行。
(二)实心型花柱实心型花柱没有中空的花柱道,但花柱中央具有富含细胞器、代谢旺盛的引导组织。
在花柱的横切面上,引导组织细胞多呈圆形、细胞间隙大,其中充满糖类(果胶质)、蛋白质等分泌液。
传粉后,多数植物的花粉管是在引导组织的胞间物质中通过。
但小麦、水稻等的实心花柱在物引导组织,花粉管通常在花柱中央的薄壁细胞间隙中穿过。
三、子房的解剖结构子房着生在花托上,是雌蕊基部膨大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