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药起始物料的选择
- 格式:ppt
- 大小:895.00 KB
- 文档页数:30
化学合成原料药起始物料的要求总结
1.物理性质:起始物料应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粒径、比重等。
这有助于后续的分离、过滤和干燥等工艺操作。
2.化学纯度:起始物料的化学纯度至关重要,必须去除杂质、杂质物
含量低,特殊物质需低至无毒无害且配合药物作用原理。
这可以通过合适
的分离方法和纯度检测手段来实现。
3.溶解性:起始物料应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以便于后续的反应和制备
工艺。
溶解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反应速度和产率。
4.稳定性:起始物料的稳定性是保证生产过程稳定的关键要素。
应避
免起始物料的分解、变质和氧化等反应,以及酸碱攻击等不良化学反应。
5.经济性:起始物料的价格应该合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还应考虑其供应链的可靠性,以确保长期供应的稳定性。
7.安全性:起始物料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必须符合相关的法规和
标准。
这包括有害物质的控制、溶剂选择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等。
9.检测方法:起始物料需要有可靠的检测方法,用于验证其纯度、含量、杂质等指标。
这有助于监控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合规。
10.检测要求:起始物料的检测要求可以包括物理性质、化学纯度、
含量、杂质等。
检测方法需准确可靠,并且能够满足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
的要求。
综上所述,化学合成原料药起始物料的要求包括物理性质、化学纯度、溶解性、稳定性、经济性、可重复性、安全性、可追溯性、检测方法和检
测要求等方面。
只有满足这些要求,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并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关于化学药品合成工艺起始原料选择的法律依据:1、2005年CDE颁布的《化学药物原料制备和结构确证研究指导原则》中起始原料的选择原则是:应质量稳定可控,应有来源,标准和供货商的检验报告,必要时应根据制备工艺的要求建立内控标准。
2、2007年 CDE 审评四部黄晓明发表了《对原料药合成路线长短的一些考虑》,其中提到:建议我国的原料药申报企业在确定申报合成路线的长短时应首先考虑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尽量使用工艺成熟、质量有保证的起始原料。
并在本企业进行三步以上的化学反应,以保证有足够的工艺步骤针对性地对杂质进行分离、纯化。
对外购的起始原料和中间体,应在详细了解其制备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质量研究,对工艺涉及的有关物质及残留溶剂做必要的控制,结合后续工艺要求制定可行的外购起始原料和中间体的质量要求。
另外,为保证外购起始原料和中间体的生产工艺与质量的稳定,应与外购起始原料和中间体的生产厂建立可靠的信息共享机制,一旦工艺有改变,则原料药的申报单位应重新对外购的起始原料和中间体进行质量研究,评估这种工艺改变对其质量的影响,并对终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研究,保证其质量不低于原工艺产品。
3、2008年1月CDE颁布的《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第8页本指导原则变更原料药生产工艺系指化学合成的原料药生产工艺的变更,一般包括变更试剂、起始原料的来源,变更试剂、中间体、起始原料的质量标准,变更反应条件,变更合成路线(含缩短合成路线,变更试剂和起始原料)等。
生产工艺变更可能只涉及上述某一种情况的变更,也可能涉及上述多种情况的变更。
此种情况下,需考虑各自进行相应的研究工作。
对于变更合成路线的,原则上合成原料药的化学反应步数至少应为一步以上(不包括成盐或精制)。
4、2008年6月 CDE颁布了化学药品技术标准(国食药监注[2008]271号)第3页:对于未按照上述原则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且未做出合理说明并提供科学合理依据的下列注册申请,经专家审评会议讨论确认后将不予批准:(1)对工艺路线和工艺条件的选择未提供文献依据或相关的研究依据和科学合理解释的;(2)采用市售原料药粗品精制制备原料药,或者采用市售游离酸/碱经一步成盐、精制制备原料药,且未提供充分、详细的粗品或游离酸/碱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资料的(注:不适用于原料药为无机化合物的情况,以及市售游离酸/碱本身即为已批准上市原料药的情况);综上所述, CDE对化学合成起始原料和最终产品要求的中心思想是质量稳定可控,对合成工艺的长短需要结合药品实际情况确定:1、如果起始原料为上市的原料药(GMP),其生产工艺和质量是符合国家药监局相关要求,符合质量稳定可控的要求,注册申报可以一步成盐制的。
化学合成原料药申报中起始物料选择的探讨作者:顾文平徐敏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年第17期摘要:随着创新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药品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近20年来,有关原料药的起始物料选择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ICH Q11指导原则的出台,ICH地区对起始原料的选择逐渐达成一致。
相对而言,我国在起始物料选择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文章通过国内外对起始物料选择的基本原则的分析比较,提出了有关起始物料选择的建议,以期提高原料药的生产质量,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相关原则。
关键词:原料药;起始物料;ICH前言起始物料的选择及质量控制是原料药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管药品、注册申报原料药和GMP要求的实施都是从起始物料开始的,而我国监管机构重点关注的是原料药的生产过程,对于原料药起始物料选择问题的认识明显滞后。
制定完整的起始物料选择的准则有助于规范原料药的生产,提高原料药的质量。
文章针对我国化学合成原料药申报中起始物料选择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提出建议方案,完善相关准则,提高药品生产的质量。
1 起始物料选择的重要性ICH Q7对起始物料的定义为:起始物料通常具有明确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结构,主要用于生产某种原料药并成为该原料药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原材料、中间药或者其他原料药。
其可以是商业来源的物料,可以通过商业合同或协议购自一家或多家供应商,也可以由申报者自行生产。
自1987年美国FDA发布关于起始物料的指导原则后,欧盟ENA和ICH等监管机关纷纷对起始物料的选择做出要求。
近年来,有关起始物料的选择问题一直是全球所关注的要点。
起始物料是某原料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起始物料进行选择时,如果物料本身含有杂质,那么在进行原料药生产过程中,杂质或杂质的转化物也很有可能随之进入后续反应中,从而影响原料药的生产质量;或是起始物料的某些质量属性受到杂质的影响而改变,最后影响原料药的品质。
2 国外对起始物料选择的基本要求2.1 美国对起始物料选择的基本要求根据1987年和2004年美国FDA的药品评价与研究中心发布的有关起始物料选择的指导原则及相关的参考文献,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对于起始物料的选择有以下四点基本要求:其一,起始物料必须是所生产的原料药的重要组成成分。
关于化学药品合成工艺起始原料选择的法律依据:1、2005年CDE颁布的《化学药物原料制备和结构确证研究指导原则》中起始原料的选择原则是:应质量稳定可控,应有来源,标准和供货商的检验报告,必要时应根据制备工艺的要求建立内控标准。
2、2007年 CDE 审评四部黄晓明发表了《对原料药合成路线长短的一些考虑》,其中提到:建议我国的原料药申报企业在确定申报合成路线的长短时应首先考虑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尽量使用工艺成熟、质量有保证的起始原料。
并在本企业进行三步以上的化学反应,以保证有足够的工艺步骤针对性地对杂质进行分离、纯化。
对外购的起始原料和中间体,应在详细了解其制备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质量研究,对工艺涉及的有关物质及残留溶剂做必要的控制,结合后续工艺要求制定可行的外购起始原料和中间体的质量要求。
另外,为保证外购起始原料和中间体的生产工艺与质量的稳定,应与外购起始原料和中间体的生产厂建立可靠的信息共享机制,一旦工艺有改变,则原料药的申报单位应重新对外购的起始原料和中间体进行质量研究,评估这种工艺改变对其质量的影响,并对终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研究,保证其质量不低于原工艺产品。
3、2008年1月CDE颁布的《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第8页本指导原则变更原料药生产工艺系指化学合成的原料药生产工艺的变更,一般包括变更试剂、起始原料的来源,变更试剂、中间体、起始原料的质量标准,变更反应条件,变更合成路线(含缩短合成路线,变更试剂和起始原料)等。
生产工艺变更可能只涉及上述某一种情况的变更,也可能涉及上述多种情况的变更。
此种情况下,需考虑各自进行相应的研究工作。
对于变更合成路线的,原则上合成原料药的化学反应步数至少应为一步以上(不包括成盐或精制)。
4、2008年6月 CDE颁布了化学药品技术标准(国食药监注[2008]271号)第3页:对于未按照上述原则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且未做出合理说明并提供科学合理依据的下列注册申请,经专家审评会议讨论确认后将不予批准:(1)对工艺路线和工艺条件的选择未提供文献依据或相关的研究依据和科学合理解释的;(2)采用市售原料药粗品精制制备原料药,或者采用市售游离酸/碱经一步成盐、精制制备原料药,且未提供充分、详细的粗品或游离酸/碱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资料的(注:不适用于原料药为无机化合物的情况,以及市售游离酸/碱本身即为已批准上市原料药的情况);综上所述, CDE对化学合成起始原料和最终产品要求的中心思想是质量稳定可控,对合成工艺的长短需要结合药品实际情况确定:1、如果起始原料为上市的原料药(GMP),其生产工艺和质量是符合国家药监局相关要求,符合质量稳定可控的要求,注册申报可以一步成盐制的。
化学合成原料药申报过程中起始物料的选择与控制【摘要】在当前的生产生活中药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药品均为化学合成原料药,起始物料作为原料药生产源头,其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与功能。
现阶段,我国国内原料药的生产企业未加强对于起始物料选择以及控制,是当前药品申报与生产活动关键缺陷,除了对药品的生产质量造成了影响,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对药物生产效率造成影响,因而为了确保化学合成原料药的高质量,就必须加强对起始物料的选择与控制。
鉴于此,本文首先从起始物料对于化学合成原料药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从制度、技术、设备以及供应商监管四个方面加强对于起始物料选择及控制,从源头上进行合理选择与控制,最终提高原料药物的质量。
【关键词】起始物料;化学合成原料药;申报过程;选择与控制原料药中的起始物料主要指的是经过化学反应后成为原料药重要结合片段的中间体、原材料或者原料药等,因起始物料属于化学合成原料药物的源头,因而其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原料药质量水平。
因此,这就要求在原料药实际的生产实践过程中,为了能够对加强对药物质量有效控制,就需要科学选择起始物料。
从现阶段我国的药厂来看,起始物料选择及控制可能会导致生产风险以及原料药质量风险等多种风险,这些因素均有可能造成原料药质量与生产效率的降低,同时对生产效益造成影响。
企业在申报过程中也逐渐暴露了其问题与缺陷,在相关的研究调查中表明,在十大常见的申报问题中有七条问题均与起始物料具有相关性。
因此,站在药物质量与企业未来发展角度上,必须要解决起始物料相关问题,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 起始物料对于化学合成原料药的影响其一,原料药质量,因起始物料与药物质量具有直接影响,一旦起始物料出现任何问题均会影响到成品。
其二,原料药生产过程,不同起始物料具有不同生产工艺,若起始物料存在问题则会极大增加工艺应用风险。
2 起始物料存在的问题2.1 随意省略或缩减合成步骤随着安全环保要求的提高,作为原料药企业而言,在实际产生过程中会尝试着尽可能地将原有合成工艺予以简化,通常是利用外购中间体的方式将高污染以及高危工艺步骤转移至监管要求低的化工企业,进而来实现减少三废排放的目的。
化学合成原料药起始物料的优化选择赵军发表时间:2018-11-16T17:33:57.64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作者:赵军[导读] 近年来,我国药品制药生产行业的迅猛发展,使药品综合使用及使用安全性大幅度提升,为公众药品生产制药的常态化发展创造实际条件。
(海南建科药业有限公司;海南定安 571200)【摘要】化学合成园林药起始物料的优化选择,并非是单方面的药用材料选用,其基础品质直接影响后续阶段的药品生产与使用,所以做好起始物料选择优化,成为现代化学合成原料药生产的重中之重。
本文将根本化学合成原料药起始物料选用特点及标准,对起始物料选用的重要性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做出阐述,并制定合理化的解决建议,以此为化学合成原料药起始物料的优化选择提供理论性参考内容。
【关键词】化学合成;原料药;起始物料;选择[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541-02 引言近年来,我国药品制药生产行业的迅猛发展,使药品综合使用及使用安全性大幅度提升,为公众药品生产制药的常态化发展创造实际条件。
化学合成原料药的起始物料选用,对于药品品质及应用效果影响较大,是现阶段我国药品制药企业主要的研究课题,需要在做好起始物料选用细节性优化的同时,提高起始物料选用的规范性与合理性,从而为后续阶段药品制药生产奠定良好根基。
一、化学合成原料药起始物料重要性原料药起始物料受处理工艺及物料种类的影响,难免生产一定的数量的杂质,针对不同杂质可能在原料药加工合成方面产生的化学反应也不尽相同,所以在起始物料的处理应用方面,需要对药品生产内容及起始物料的选用进行控制,并加强物料应用的质量管理,通过监管机构监督提高物料使用可靠性,避免起始物料的应用对化学合成原料药生产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在我国现行的药品制药管理标准中需要在起始物料的选用、处理、生产及加工工艺等各个方面对详细说明,继而提高药品生产制药与使用的综合安全性。
化学合成原料药申报中起始物料选择的探讨摘要:随着创新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药品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近20年来,有关原料药的起始物料选择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ICH Q11指导原则的出台,ICH地区对起始原料的选择逐渐达成一致。
相对而言,我国在起始物料选择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文章通过国外对起始物料选择的基本原则的分析比较,提出了有关起始物料选择的建议,以期提高原料药的生产质量,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相关原则。
关键词:原料药;起始物料;ICH前言起始物料的选择及质量控制是原料药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管药品、注册申报原料药和GMP要求的实施都是从起始物料开始的,而我国监管机构重点关注的是原料药的生产过程,对于原料药起始物料选择问题的认识明显滞后。
制定完整的起始物料选择的准则有助于规原料药的生产,提高原料药的质量。
文章针对我国化学合成原料药申报中起始物料选择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提出建议方案,完善相关准则,提高药品生产的质量。
1 起始物料选择的重要性ICH Q7对起始物料的定义为:起始物料通常具有明确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结构,主要用于生产某种原料药并成为该原料药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原材料、中间药或者其他原料药。
其可以是商业来源的物料,可以通过商业合同或协议购自一家或多家供应商,也可以由申报者自行生产。
自1987年美国FDA发布关于起始物料的指导原则后,欧盟ENA和ICH等监管机关纷纷对起始物料的选择做出要求。
近年来,有关起始物料的选择问题一直是全球所关注的要点。
起始物料是某原料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起始物料进行选择时,如果物料本身含有杂质,那么在进行原料药生产过程中,杂质或杂质的转化物也很有可能随之进入后续反应中,从而影响原料药的生产质量;或是起始物料的某些质量属性受到杂质的影响而改变,最后影响原料药的品质。
2 国外对起始物料选择的基本要求2.1 美国对起始物料选择的基本要求根据1987年和2004年美国FDA的药品评价与研究中心发布的有关起始物料选择的指导原则及相关的参考文献,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对于起始物料的选择有以下四点基本要求:其一,起始物料必须是所生产的原料药的重要组成成分。
原料药起始物料的选择-V1原料药起始物料的选择原料药是药品制造的核心,而原料药起始物料的选择则是影响药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针对不同类型药物的制造,起始物料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分别从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和天然药物三个方面来阐述原料药起始物料的选择。
化学药品对于化学药品,其制造原材料种类繁多,起始物料的选择多了一些维度和考虑,具体因素如下:1. 纯度:药品的纯度是检验其质量的基本标准。
原料药的起始物料需要经过严格净化和检验,确保纯度高,符合相关标准。
2. 成本:化学原料价格波动大,原料药的成本相对较高。
起始物料的选择不仅要考虑质量因素,还要充分考虑成本因素,确保生产效益的同时,保证药品质量。
3. 可行性:某些化学原料虽然纯度高,但与其他物质的反应难以掌控。
因此,起始物料的选择也需要考虑制造的可行性,以避免过程控制出现问题。
生物制品生物制品包括蛋白质类药品、疫苗等。
其制造原材料主要来源于细胞和生物反应器。
因此,生物制品起始物料的选择要考虑以下因素:1. 细胞株:生产生物制品需要特定类型的细胞株,选择质量高、稳定的细胞株有助于保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密度:细胞密度对生产效率有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选择具有较高细胞密度的原料药起始物料。
3. 纯度:生物制品本身就是高纯度的药品,因此其原料药起始物料的纯度要求更高,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天然药物天然药物来源于动、植物。
其原料药起始物料的选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采集方式:天然药物的起始物料采集方式直接影响到药物的成分组成。
因此需要确保采集规范、方法科学,避免植物各部位的偏差。
2. 季节:某些天然药物在不同季节的成分会存在差异,起始物料的选择需要考虑到这一点。
3. 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地区成分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原料药的选择需要考虑到产地因素。
总结不同的药物类型对原料药起始物料的选择有不同的考虑因素,但无论哪种类型的药物,起始物料的选择都是药品质量稳定的关键之一。
原料药起始物料的选择(1)在药物生产中,原料药起始物料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好的起始物料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而一个劣质的起始物料则可能导致生产的失败和产品缺陷。
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探讨原料药起始物料的选择。
一、物理化学特性1. 纯度:起始原料物料的纯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纯度。
如果选择了一个纯度低的起始原料物料,那么最终产品的纯度也会很低,从而影响产品品质和效力。
2. 相对分子质量:原料物料的相对分子质量也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如果原料物料的相对分子质量过高或过低,那么可能会导致产品的结构不稳定,从而影响其效力和质量。
3. 溶解性:起始原料物料的溶解性对于制成产品也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起始物料不易于溶解,那么在药品制造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效力。
4. 熔点和沸点:起始原料物料的熔点和沸点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这些性质将影响到操作过程中物料的熔化和蒸发,从而影响到产品的纯度和效力。
如果需要在高温高压下处理物料,则熔点和沸点也可以影响到选择的方法和参数。
二、安全性1. 毒性:起始原料物料的毒性对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选择一个具有低毒性的起始原料物料可以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以及最终产品的安全性。
2. 接触性:制造药品的生产工艺通常需要大量操作,这也需要考虑到原料物料对人体接触的安全性。
选择一个对手和皮肤无害的原料物料可以降低操作过程中的风险。
3. 储存稳定性:最后一个需要考虑到的因素是原料物料的储存稳定性。
某些原料物料在长时间储存中可能会分解或变质,从而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效力。
因此,选择一个具有良好储存稳定性的起始原料物料非常重要。
总之,原料药起始物料的选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选择原料物料时,不仅需要考虑到物理化学特性,还需要考虑到安全因素,以便保证最终生产出来的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Introduction: 概述This reflection paper aims to clarify some of the expectations of EU competent authorities arising from the guidance found in ICH Q11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e of Drug Substances (Chemical Entities andBiotechnological/Biological Entities)1 regarding the information to be submitted in marketing authorisation dossiers to justify the selection of starting materials. Whilst ICH Q11 is not generally applicable to veterinary products, the principles outlined in this document should apply equally for active substances destined to treat both humans and animals. The document re-produces extracts from section 5 of ICH Q11 verbatim in black text, and provides subsequent commentary on EU expectations in the form of explanatory notes within grey-shaded boxes.本思考文章目的是澄清由ICH Q11指南(原料药研发和生产(化学实体和生物技术/生物制品实体))引出的,关于上市许可文件提交的用于论述起始物料选择的资料中,欧盟药监机构的态度。
183对于原料药而言,起始物料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原料药的生产实践中,为了实现最终的药物质量控制,需要对原料药的起始物料进行科学选择和合理控制。
从目前的分析来看,起始物料选择和控制问题会引发多方面的风险,比如生产风险,原料药质量风险等,这些风险会造成原料药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下降,也会影响原料药生产的最终经济效益。
所以无论是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做考虑,还是从药品质量提升的角度做考虑,相关性的问题必须要做解决。
基于此,全面性地研究化学合成原料药申报过程中的起始物料选择和控制便有了突出的现实意义。
1 起始物料选择与控制对化学合成原料药的影响起始物料作为化学合成原料药的重要底料,其选择和控制对化学合成原料药的影响显著,具体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是体现在化学合成原料药的质量方面。
起始物料的质量和最终成品的质量息息相关,一旦起始物料出现了问题,最终的成品也会大受影响。
第二是体现在化学合成原料药的生产过程中。
不同的起始物料适应的生产工艺不同,在起始物料选择和控制存在问题的时候,具体的工艺利用风险会极大地增加。
2 起始物料选择与控制中的问题分析对目前的化学合成原料药起始物料选择与控制做具体的分析发现其存在着四个方面的显著问题:第一是就起始物料的选择和控制而言,没有完善的制度作工作的保障,所以具体的工作实践存在着诸多漏洞,这些漏洞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具体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第二是起始物料的具体选择和控制存在着方法和技术上的失误。
一方面,技术的滞后导致了物料选择和控制的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方法的落后对具体的物料控制质量形成了不良的影响。
第三是设备的利用问题,在起始物料选择和控制中,设备的价值突出,但是目前设备的具体利用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比如设备利用精确度不高等。
第四是人员问题,人员的综合水平低下严重影响了实践工作的开展。
3 起始物料选择与控制的问题解决 从目前的具体分析来看,在化学合成原料药的起始物料选择和控制实践中,要想有效地解决问题,必须要构建完整且有效的起始物料选择和控制体系,而具体的控制体系包含的内容较多。
化学合成原料药起始物料国内外相关要求比较起始物料的选择及质量控制是原料药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20年来,在原料药注册技术要求中,这一话题一直广受关注。
随着ICHQ11指导原则的出台,ICH地区对起始物料选择的基本原则及质量控制要求达成共识。
相比较而言,我国对此问题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入。
在原料药相关指南中,“起始物料(starting material)”和“原料药起始物料(API starting material)”是两个常见的术语,前者是注册申报资料中原料药生产工艺描述的起点标志,后者则是对原料药生产工艺实施GMP的起点标志,但对于化学合成的原料药而言,二者是一致的。
ICHQ7对“起始物料”的定义包含了以下要素:①是用于生产某种原料药并成为该原料药结构重要组成部分的原材料、中间体,或者其他原料药。
②可以是商业来源的物料,通过合同或商业协议购自一家或多家供应商,也可以由申请人自行生产。
③通常具有明确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结构。
1.1起始物料的重要性起始物料中所含杂质以及这些杂质在后续反应中的转化产物可能带入到原料药中,同时起始物料的某些质量属性也可能对后续反应产生影响。
例如,起始物料中的含水量对无水反应的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对一个药品的监管通常从起始物料开始。
在原料药注册申报资料中,生产工艺的详细描述是从起始物料开始;在原料药商业生产时,GMP要求的实施也是以起始物料引入反应进程为起点;另外,起始物料还是变更管理的重要节点,一般而言,监管机构关注于起始物料之后的变更,包括起始物料来源及质量控制要求的变更。
1.2国外对起始物料的基本要求FDAFDA关于化学合成原料药起始物料选择的主要原则概括如下:①起始物料是原料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起始物料可以从商业渠道获得。
若拟用作起始物料的化学物质已在其他非药品领域作为商品销售广泛使用,则无需论证该化学物质作为起始物料的合理性;否则,需论证该物料选择的合理性。
EMA对化学原料药生产起始物料的选择和论证要求思考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SCIENCE MEDICINES HEALTH16 September 2014EMA/448443/2014Committee for Medicinal Products for Human Use (CHMP)Committee for Medicinal Products for Veterinary Use (CVMP)Reflection paper on the requirements for selection and justification of starting materials for the manufacture ofchemical active substances化学原料药生产起始物料的选择和论证要求思考Agreed by CHMP/CVMP Quality working party11 July 2014Adoption by CHMP September 2014Adoption by CVMP September 2014Keywords Starting material, active substance.关键词起始物料、活性物质Introduction: 概述This reflection paper aims to clarify some of the expectations of EU competent authorities arising from the guidance found in ICH Q11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e of Drug Substances (Chemical Entities and Biotechnological/Biological Entities)1 regarding the information to be submitted in marketing authorisation dossiers to justify the selection of starting materials.Whilst ICH Q11 is not generally applicable to veterinary products, the principles outlined in this document should apply equally for active substances destined to treat both humans and animals. The document re-produces extracts from section 5 of ICH Q11 verbatim in black text, and provides subsequent commentary on EU expectations in the form of explanatory notes within grey-shaded boxes.本思考文章目的是澄清由ICH Q11指南(原料药研发和生产(化学实体和生物技术/生物制品实体))引出的,关于上市许可文件提交的用于论述起始物料选择的资料中,欧盟药监机构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