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运营模式
- 格式:pdf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2
移动支付的赢利模式自2011年第三方支付牌照下发以来,央行已累计发放223张支付机构牌照。
支付业务涵盖: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货币汇兑等众多支付业务类型。
从本质上看,移动支付是将移动网络与金融系统结合,把移动通信网络作为实现手机支付的工具和手段,为用户提供商品交易、缴费、银行账号管理等金融服务的业务。
移动支付的实质是资金的转移,核心是支付账户,支付介质是移动终端,例如手机等。
一移动支付的形式与类型从移动支付的演进来看,虽然衍生了多种支付形式,但是目前大家认可的主流移动支付类型主要如图1所示:从支付的类型来看,移动支付分为远端和近端两种方式,目前多数第三方支付企业“扎堆”远端支付,近端支付还存在许可制度壁垒及技术设备标准问题等障碍,见图2。
现场支付起初主要有三种主流技术标准,包括NFC、SIMpass以及RF-SIM,经过多轮博弈,NFC ( 13.56 M Hz)最终成为主流技术标准。
而远程支付是指客户通过手机,基于通信网络,通过SMS、WAP等方式完成支付。
由于远程支付已经相对成熟,联动优势(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的合作公司)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运营模式与盈利模式。
二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模式一、银联/银行主导模式:运营商沦为通道该运营模式主要是银行通过专线与移动运营商进行系统接入,用户通过银行卡帐户进行移动支付,或者将银行帐户与手机帐户绑定。
银行为用户提供交易平台和付款途径,移动运营商只为银行和用户提供信息通道,而不参与支付过程,具体形式见图3:模式二、运营商主导模式:意在控制账户,控制交易流程该模式主要通过运营商来推动整个手机支付产业链的发展。
运营商以用户的手机话费帐户或虚拟帐作为手机支付帐户,直接从用户的话费中扣除移动支付交易费用。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移动运营商直接与用户联系,不需要银行参与,技术成本较低。
但是用户每月的手机话费和移动支付费用很难区分,仅限于移动小额支付。
2014年移动支付行业分析报告2013年12月目录一、移动支付主要模式介绍 (3)1、NFC支付、O2O客户端支付分别在近场和远程支付领域具备优势 (3)2、NFC支付拥有多种优点,成为近场支付的首选技术 (3)二、移动支付将是移动互联网领域下一个爆发点 (5)1、移动互联网概念在13 年爆发,移动支付概念表现落后 (5)2、移动互联网将在4G时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移动支付将是下一个爆发点 (5)三、NFC近场支付市场将现爆发式增长 (6)1、未来3-5年,国内近场支付交易规模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6)2、移动支付标准实现统一,银联、运营商联合推进产业发展 (7)3、各行业TSM平台将实现全面对接和逐步统一 (8)4、线下受理环境日益改善,“闪付”POS 终端渗透率持续上升 (9)5、运营商加大NFC手机采购力度,NFC手机渗透率将上升 (10)四、移动支付产业链投资思路 (12)1、运营商和银联主导国内NFC移动支付产业链 (12)2、投资策略:重点关注NFC天线、SIM卡封装、芯片等厂商 (14)一、移动支付主要模式介绍1、NFC支付、O2O客户端支付分别在近场和远程支付领域具备优势移动支付是指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对其交易进行支付的一种方式。
根据其是否需要连接移动网络,移动支付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而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有分别有几种不同的实现模式。
我们经过对比,对其中的NFC 支付和O2O 客户端支付两种模式的前景最为看好。
2、NFC支付拥有多种优点,成为近场支付的首选技术近场支付方式不需要用户连接移动网络,就可以在线下直接进行支付。
相对远程支付来说,近场支付更加方便快捷。
实现近场支付的主流方式包括射频(包括NFC、RFID)、蓝牙、红外线等。
其中NFC支付具有安全性较高(感应范围为10 厘米,且只能点对点)、更便捷(不需要复杂操作即可建立连接)、能耗低(手机没电也可以完成支付)、应用广泛(除了用于支付、公交、门禁,还能充当读卡设备,NFC 手机之间能进行点对点数据交换),同时也拥有最完备的行业标准和成熟的产业链,因此成为了近场支付的首选技术。
移动支付主要有三种模式,从用户手机账单或预付费中直接扣除增值服务费,这一模式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此外还包括近距支付和远距支付:近距支付,即移动用户使用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通过“刷手机”实现银行卡、公交卡、购物卡等功能;远程支付,即通过手机发送指令进行支付,类似于“支付宝”的远程网上支付平台。
易观国际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42.5亿元;预计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200亿美元。
一方面,目前,运营商主推近距支付的“手机钱包”模式,允许用户以预存话费乘坐公交、公共事业缴费、商店购物等,而此前也都有与银行系统或第三方支付企业合作的经历。
2006年,中国移动在湖南设立移动电子商务试点基地,研发基于RFID的支付手段;2009年下半年“手机钱包”业务开始推广,已在北京、上海、广东等12省市开通。
另一方面,银行系统、第三方支付也已开始在移动支付领域“跑马圈地”。
中国银联的新一代移动支付方案是为手机更换一张IC卡芯片,将银行卡和电子钱包信息存储在该芯片中,在商户终端刷卡支付,绕开电信运营商的网络通道。
2003年,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合作开展第一代移动支付,以短信、二维码等方式实现航空订票、电子折扣券等服务,不过流程繁杂、用户体验不佳。
2010年3月,中国银联宣布其新一代手机支付业务已进入大规模试点阶段,试点区域扩展至上海、山东、宁波等六省市,2010年底前商户数量预计可达10万家。
第三方支付企业借助互联网经验,转向移动互联网,进军手机支付市场。
支付宝开发出可以支持Symbian、iPhone、Windows mobile三种不同操作系统的手机支付宝客户端,用户可以向对方支付宝账户付款、确认收货、水电煤缴费等。
由竞争为主走向竞合银行有大额支付结算的特权,运营商有庞大的用户,但由于双方都想掌握移动支付主导权,多年来合作推进艰难。
运营商希望以自身为支付平台,用户将资金存入到运营商账号中进行消费,发展“手机钱包”和远程支付模式;而银行却把大额支付结算看做是自己的特权。
移动⽀付主要分为近场⽀付和远程⽀付两种移动⽀付主要分为近场⽀付和远程⽀付两种,微宝⽹称所谓近场⽀付,就是⽤⼿机刷卡的⽅式坐车、买东西等,很便利。
远程⽀付是指:通过发送⽀付指令(如⽹银、电话银⾏、⼿机⽀付等)或借助⽀付⼯具(如通过邮寄、汇款)进⾏的⽀付⽅式,如掌中付推出的掌中电商[3],掌中充值,掌中视频等属于远程⽀付。
⽬前⽀付标准不统⼀给相关的推⼴⼯作造成了很多困惑。
移动⽀付标准的制定⼯作已经持续了三年多,主要是银联和中国移动两⼤阵营在⽐赛。
数据研究公司IDC的报告显⽰,2017年全球移动⽀付的⾦额将突破1万亿美元。
强⼤的数据意味着,今后⼏年全球移动⽀付业务将呈现持续⾛强趋势,⽽在其背后,是各⽅快马加鞭在该领域的跑马圈地。
充值种类也有很多,微宝⽹称最为普遍的市话费充值,游戏充值,别的如存取款也属于此类范畴!充值是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在全国新推出的⼀种充值⽅式,⽤户可以在指定的空中充值业务代理商那⾥,利⽤帐户间的转帐为客户进⾏话费充值(缴费),代理商在空中充值系统中建⽴代理商账户,指定⼀个⼿机号码与该账户关联,并预存⼀定⾦额的预存款,即可使⽤该⼿机号码,通过短信、语⾳、USSD等⽅式为客户进⾏话费充值(缴费)。
⼿机⽹上充值,微宝⽹称提到⼿机⽹上充值,很多⼈都不禁摇头,对此嗤之以⿐,其实并⽆需如此。
⼿机⽹上充值本⾝是很⽅便的,⾄于为什么会给那么多⼈留下如此不好的印象,这主要归罪于那些奸商们,他们为了骗钱不择⼿段,让当时还处于互联⽹消费初期的中国⽹民对⽹络失去了基本该有的信任,但是,这是互联⽹⼿机充值的真正归宿吗?当然不是,新⼀轮⽹上充值业务的开展正在如⽕如荼的进⾏,您可以根据⾃⼰的情况,选择信得过的⽹上充值。
还有也就是⽤充值卡实现充值功能:充值卡的定义⼤概是这样的:⼀种具有⼀定⾯值、⼀定价格,⼀次性的、不可反复利⽤的PVC或纸卡,⽤于给特定储值卡或某种服务充值续费。
不须再像现在这样购买50元以上的⼤额充值卡,⼀般来说,⽹上充值1元、10元、20元、30元、50元、100元这些⾯额的充值量都是允许的。
2016-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内容简述移动支付是指用户通过手机、智能终端等移动设备,依托移动通信网络或借助智能终端与支付受理终端之间的信息交互技术发起支付指令,实现货币资金转移的行为。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众多商业银行、通信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组织的积极参与,有力地促进了此项新兴产业的发展,支付范围涉及转账汇款、网上购物、自助缴费、手机话费、公共交通、个人理财等诸多小额支付领域。
各项发展环境条件也较为完善,移动通信网络发展成熟,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网络经济发展迅速,信息化程度较高,社会信用体系逐步完善,并且关于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成熟,这些条件都极大的有利于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2015年7月31日下午,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公告,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做出了详细规定。
其中对第三方支付提出了新的规定,包括第三方支付账户单日累计支付金额上限为5000元、第三方支付将无法向他人转账等。
《管理办法》的出台将第三方支付平台回归为提供小额、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服务的角色。
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期,2014年我国移动支付业务金额达22.59万亿,同比增长134%,其发展速度之快,影响力、冲击力之大超乎想象。
2015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亦提出我国将继续大力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
随着中国网民的爆发式增长,移动支付业务将展示出其不可估量的增值空间和市场潜力。
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增长潜力惊人。
在突破使用便捷性和安全性的瓶颈后,移动支付产业将会进入快速的扩张期。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共十四章。
首先介绍了移动支付的概念、特征等,接着分析了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市场环境及政策背景,然后对国内外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实的分析。
随后,报告对移动支付行业做了商业模式分析、用户行为特征分析、运营主体业务分析、市场竞争态势分析、系统安全技术分析、相关潜力企业分析、投融资现状分析、投资机遇分析及投资风险预警,最后科学预测了移动支付产业的未来前景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