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除颤分析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82 MB
- 文档页数:22
•电除颤技术概述•电除颤设备介绍•电除颤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目录•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培训与考核要求电除颤定义与原理电除颤定义工作原理早期发展技术改进现状030201发展历程及现状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室颤、无脉性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患者。
禁忌症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引起的心律失常;心脏明显扩大、严重心功能不全者;有房颤病史且未用药物控制者;已明确为心脏骤停但无法实施心肺复苏者。
选择除颤模式与能量准备工作安放电极板观察效果实施除颤操作流程简介设备类型及特点手动除颤器01自动体外除颤器(AED)02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03操作界面与功能操作前需进行设备自检,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操作者需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设备具有多重安全防护措施,如自动放电保护、电极板误触保护等。
安全防护措施010204维护保养方法定期检查设备外观及附件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按照厂家要求定期进行设备校准,确保除颤能量准确。
清洁设备时,应使用柔软的干布擦拭,避免使用腐蚀性清洁剂。
设备应存放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
03患者评估与准备工作01020304电极片放置位置选择原则前侧位放置时,胸骨电极片应放在右锁骨下方,心尖电充电能量设置依据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原因01020304皮肤灼伤心律失常心肌损伤呼吸抑制预防措施建议选择合适的除颤能量确保电极板与皮肤良好接触密切监测心电图和生命体征合理使用镇静药物皮肤灼伤处理心律失常处理心肌损伤处理呼吸抑制处理处理方法指导患者教育内容告知患者除颤的目的和重要性提醒患者注意皮肤保护A B C D指导患者配合除颤操作告知患者及家属后续治疗措施成功案例展示案例二案例一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救治。
电除颤技术准确识别并有效终止了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患者生命。
案例三失败案例剖析失败原因一失败原因二失败原因三实践经验总结团队协作操作要点设备维护患者评估在操作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除颤方案。
《电除颤课件》一、引言电除颤是一种重要的心脏急救技术,通过向心脏施加电击,恢复正常的心律。
在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下,电除颤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本课件旨在介绍电除颤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相关设备。
二、基本原理1.心脏电生理基础心脏是一个具有自主跳动能力的肌肉器官,其跳动受到心脏内特殊细胞的电信号控制。
心脏内主要有两种特殊细胞:起搏细胞和传导细胞。
起搏细胞负责发放电信号,传导细胞负责将电信号传递到心脏肌肉细胞,引起心脏收缩。
2.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频率、节律或传导出现异常。
常见的心律失常有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房颤等。
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骤停,需要立即进行电除颤。
3.电除颤原理电除颤通过向心脏施加电击,使心脏肌肉细胞瞬间去极化,消除异常心律,恢复正常心律。
电除颤分为同步电除颤和非同步电除颤两种模式。
同步电除颤在R波(心室收缩期)触发,适用于窄QRS波心动过速;非同步电除颤在任意时间触发,适用于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速。
三、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1)确认患者意识丧失,无呼吸或呼吸异常。
(2)拨打急救方式,报告患者情况。
(3)准备电除颤设备,包括除颤器、电极片、导电糊等。
2.操作步骤(1)检查患者胸部,确保干燥、无导电物质。
(2)将电极片粘贴在患者胸部指定位置,一般为右锁骨下和左乳头外侧。
(3)接通除颤器电源,选择同步或非同步模式。
(4)充电至除颤器预设能量。
(5)按下除颤按钮,放电。
(6)放电后立即观察患者心律,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3.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确保患者胸部干燥,避免导电物质。
(2)放电时确保周围人员远离患者,避免误伤。
(3)放电后立即观察患者心律,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四、相关设备1.除颤器除颤器是实施电除颤的核心设备,分为手动除颤器和自动除颤器两种。
手动除颤器需要操作者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模式和能量;自动除颤器能自动分析心律,选择合适的模式和能量进行电除颤。
2.电极片电极片是连接除颤器和患者胸部的导电介质,分为粘贴式和手握式两种。
01电除颤定义02电除颤作用电除颤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从而使室颤终止的方法。
是治疗心脏骤停的有效方法,用于转复各类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尤其是药物治疗无效者。
电除颤定义及作用03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电位保持稳定,受到刺激时发生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心脏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和浦肯野纤维等组成,负责心脏电信号的传导。
心脏传导系统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细胞电活动的异常有关,包括自律性异常、触发活动和折返等。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心脏电生理基础电除颤原理及适应症电除颤原理通过瞬间释放高压强电流,使心脏所有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瞬间心脏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重新主导心脏节律。
适应症适用于各类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包括室颤、室扑、无脉性室速等心脏骤停情况,以及药物治疗无效的其他心律失常。
患者评估与准备工作评估患者意识、呼吸、心跳及心电图表现,确定是否适合电除颤治疗。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电除颤的目的、风险和必要性,取得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确保除颤设备完好、电源充足,准备好所需电极片、导电糊等物品。
01根据患者体型和年龄选择合适的电极片大小,成人一般使用8-10cm的电极片。
02电极片应紧密粘贴在患者胸部的皮肤上,以减少阻抗和降低皮肤灼伤的风险。
03电极片的放置位置应避开胸骨、疤痕、脂肪组织等部位,以免影响除颤效果。
电极片选择与放置位置能量选择与放电操作根据患者情况和设备推荐,选择合适的除颤能量。
一般情况下,成人首次除颤能量为200J,若首次除颤无效,可逐步提高能量至300J或360J。
充电前确保所有人员离开患者床旁,并确认没有与患者接触,以免造成意外伤害。
充电完成后,按下放电按钮进行除颤。
放电时应确保电极片与患者皮肤紧密接触,以减少阻抗和皮肤灼伤的风险。
在进行电除颤前,务必确认患者为室颤或无脉性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避免对无需除颤的患者进行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