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理学家—程颢、程颐

宋理学家—程颢、程颐

宋理学家—程颢、程颐
宋理学家—程颢、程颐

宋理学家—程颢、程颐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二人,皆称夫子。生于湖北省黄陂县,曾定居嵩县程村。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在中国理学史上居重要地位。

程颢字伯淳,号明道。颐字正叔,号伊川。皆从师于理学先驱周敦颐,深研六经,立志弘扬圣人明训。

颢聪慧,强记忆.10岁能作诗赋,24岁中进士,历任京兆府户县主簿及晋城、扶沟等县令。重教化、施仁政、兴办学堂、亲察下情,选拔优秀教师并言传身教,亲正句读。才干过人,大臣吕公著等欲荐擢至朝中居官。颐宁二年(1069)神宗召其咨询以重用,他一再陈述:“人君之道以至诚仁爱为本。”神宗嫌其言陈旧不适新政,但仍以其“为人忠信”而诏任太子中允兼御史里行。

熙宁三年(1070),王安石为相,实行变法,颢亦倾守旧反新因而被赶出京,贬做地方官。先后任京西路(河南大部及湖北一部)提点刑狱(稽察司法案件)和镇宁军节度判官(节度使的辅佐)。并在洛阳讲学10余年。哲宗登基(1085)年,司马光等重新执政,颢被召回京师任宗正寺丞(管理皇族事务),未到病卒。

颐,幼即高识远见,关注国家大事,18岁陈书仁宗以民生为重。元佑元年(1086)三月至京,委宣德郎、秘书省校书郎(主管国史、著作),后太皇太后面谕任崇政殿说书,再辞不准,方受西京国子监职。他自信以天下为已任,

议论褒贬无所顾忌。于是受人忌恨,参他素无乡行,越职妄言,多方底毁。绍圣年间(1094——1096)以党论免职,流放涪州(今四川涪陵县)。崇宁二年(1103)四月,被参为系奸党推荐得官,著书诽谤朝政,朝廷再度降诏削官罢职,还责令审查其全部著述。自此迁居龙门之南陆浑之阳(今田湖程村),九月庚午病卒,与兄葬于今伊川县府店镇西郊。

南宋理宗淳佑六年(1264),诏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阳伯。元至顺元年(1330)年,诏封颢为豫国公、颐为洛国公。明天顺年间诏故居程村为“两程故里”。并在村东一华里处建立刻有“圣旨”的石牌坊一座。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三月,皇帝亲书“学达性天”匾额,悬挂程祠道学堂门首。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十月,德宗皇帝与慈禧太后分别赠送“伊洛渊源”、“希宗颜孟”匾额。并派洛阳知县陆尔爽以鼓乐伴奏,敬送程祠悬挂。近代国内外多有专家学者研讨二程理学,探究其涵理。

二程兄弟著作很多,经弟子朱熹、杨时综合编定,有《遗书》、《外书》、《文集》、《易传》、《经说》、《粹言》6 种。其中颐著居多,如《上仁宗皇帝书》、《辞免西京国子监教授表》、《三学看祥文》、《颜子所好何学论》、《为家君上宰相书》等;颢著作为:《上殿札子》、《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颜洛亭铭》等,全部收入《二程集》。

《物理学方法论》

现代物理学基础的思考之一————《物理学方法论》目录第一章:物理学方法论初探 1.认识论与物理学关系初探 2、现代物理学的认识论 3、科学理论与实验(包括理想实验)的关系 4、科学史与科学关系浅议 5、科学难题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6、物理学与美学 7、基础科学研究应该提倡宽松的环境 8、基础研究的批判性 9、基础科学研究应该具有勇气 第二章:现代物理学的辉煌成就与困难 1、现代物理学的辉煌成就 2、现代物理学难以解释的几个实验 3、现代物理学中的几个疑难问题 4、现代物理学的批判 5、理论物理学发展方向一窥 附录1:名言录

第一章:物理学方法论初探 1.现代物理学的认识论 物理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手段和工具,是一种科学认识宇宙事物的方法论体系,其内容包括:1,逻辑方法;2 ,数学方法;3,哲学方法;4,观察试验方法. (一)还原论 还原:把特殊形式的运动归之于机械运动.(相信自然界的规则是由少数有限规则构成).例如:能量守恒,各种形式的能量都可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运动:两种基本模型,质点的运动,连续介质的运动(波动). 化学----原子论-----机械运动,热学-----分子运动论-----机械运动,声学------机械运动,光学------牛顿的微粒说/惠更斯的波动说------机械运动,电 磁学------波动-------以太学说--------机械运动,生命------?------机械运 动. 描述机械运动的理论就是牛顿的经典力学,即把各种形式的运动还原为牛顿力学可以描述的机械运动. 玻耳兹曼1886年5月29日在皇家科学院的讲演中断 然宣称:“如果你要问我,我们的世纪是钢铁世纪、蒸汽世纪,还是电气世纪,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们的世纪是机械自然观的世纪……”美国华裔物理史学家和哲学家曹天元教授在《量子物理史话—上帝掷骰子吗》一书中说,“以往人们喜欢先用经典手段确定理论的大框架,然后再从细节上做量子论的修正,这可以称为“自大而小”的方法.……现在人们开始认识到,也许“自小而大”才是根本的解释宇宙的方法.”基本规律知道了,具体规律是不是就一定能够推出来? 这个问题一直是有争议的.19世纪有一种极端的意见,就是所谓实证论的观点,奥地利科学家、哲学家马赫认为物理学家只须追求宏观物体之间的规律,去搞清微观的规律似乎没有用处;而且微观是否存在,分子、原子是否存在,他一概采

国学经典 北宋哲学家和教育家程颐

国学经典北宋哲学家和教育家程颐 一、生平 北宋教育家、儒家学者、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理学创立者之一、“洛学”的创始人之一。字正叔。洛阳伊川县人,世称“伊川先生”。 皇佑二年(1050),程颐十八岁,即上疏仁宗,劝其以王道为心,黜异学。在游太学时,胡瑗以颜子所好何学问诸生,程颐对以“学以至圣人之道”,作《颜子所好何学论》,胡瑗惊叹其文。王安石当政时,未被起用,与兄程颢在洛阳讲学。元丰八年(1085),哲宗即位,以司马光、吕公著之荐,诏为西京国子监教授,力辞。元佑元年(1086),以秘书省校书郎入京,即改为崇政殿说书,为皇帝侍讲。闻皇帝于宫中沐浴而恐伤蝼蚁,叹曰,“推此心以及四海,帝王之要道也。”早春杨柳初发,皇帝戏折柳枝,程颐严辞制止。在为哲宗侍讲期间,敢以天下为己任,议论褒贬,无所顾忌,声名日高,从游者日众。元佑二年,因与苏轼等人的争端受排挤,出管勾西京国子监。元佑五年(1090),丁父忧去官。元

佑七年,丧服除,召为西京国子监,辞。改授管勾崇福宫,以疾辞。绍圣年间,以党论放归田里,削籍送涪州编管。程颐在被贬期间,完成著作《周易程氏传》。元符三年(1100),徽宗即位,赦归洛阳。是时,党禁未息,曾有圣旨追毁其所著文字。大观元年(1107)九月,卒于家。将卒时,弟子进言,以为平日所学,此时正可为用,程颐眼微睁,竭力而言:“道着用便不是。”即卒。程颐为人严正,程颢以为师道尊严,存乎其弟。平生诲人不倦,程氏门人,多出于他的教诲。嘉定十三年(1220),赐谥正公。淳佑元年(1241),封伊阳伯,从祀孔子庙庭。 二、所属流派 程颢早年受父程?之命,少年时曾与胞弟程颐同学于当时名儒周敦颐。由此立志于孔孟之道,又泛览诸家。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他被习称为“小程”。因二程兄弟长期讲学于洛阳,故世称其学为“洛学”。程颢哲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道德修养的学说。他追求所谓浑然一体的精神境界,在方法上是通过直觉冥会,达到所谓物我合一。二程的学说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三、主要思想简介

程门立雪的故事

程门立雪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古人尊师敬师的故事.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杨时这种尊敬老帅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程门立雪”的故事就这样从北宋流传下来,经过千年的光阴,激励着一 代又一代学子尊师重教,诚心求学。 同学们尊敬老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师的劳动是平凡的,然而又是伟大的。我们应该学习“程门立雪”中的杨时同学们,就让我们将心底的那份对老师、对学校的挚爱以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我们以尊师爱校为动力,以理想、信心为针,以勤奋,拼搏为丝,去编织自己彩色的梦!

程颢《识仁篇》

《识仁篇》载于《二程遗书》卷二上,是北宋学者程颢(1032—1085)于元丰二年(1079)在洛阳讲学时讨论哲学教育问题的著名篇章,是点拔其门人吕大临的记录,并由吕大临记录。 程颢,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祖籍中山博野(今属河北省),河南洛阳人。与其弟程颐合称“二程”,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洛学的创始人之一。《识仁篇》全文虽不足300宇,但言简意深,立论精博,自朱熹以来,许多学者都认为:《识仁篇》是明道学说的精华所在。黄宗羲《宋元学案》卷十三《明道学案》援引朱熹语录:“《识仁篇》乃地位高者之事;”援引刘宗周言论:“《识仁篇》为程子见道分明语也。”现代学者冯友兰则将程颢《识仁篇》与王守仁的代表性著述《大学问》加以比较,认为明道《识仁篇》构成王阳明《大学问》之精旨。由此足以说明《识仁篇》在程颢学术思想体系中所占有的中心地位,及其对后世学者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程明道的《识仁篇》全文如下: 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若心懈,则有防;心苟不懈,何防之有!理有未得,故须穷索;存久自明,安待穷索!此道与物无对,“大”不足以明之。天地之用,皆我之用。孟子言“万物皆备于我”,须“反身而诚”,乃为大乐。若反身未诚,则犹是二物有对,以己合彼,终未有之,又安得乐!《订顽》意思,乃备言此体,以此意存之,更有何事。“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未尝致纤毫之力,此其存之之道。若存得,便合有得。盖良知良能,元不丧失。以昔日习心未除,却须存习此心,久则可夺旧习。此理至约,惟患不能守。既能体之而乐,亦不患不能守也。 “学者须先识仁”,仁,是立志于学的人所必然面对、必须了解的问题。在中国传统哲学而言,“学”包涵了道德实践,或者说,“学”更重要的是道德实践。“识仁”,从成德功夫上说,“识”是体验,并非主客认知意义的认识,而是一种体悟与自觉的功夫,“识”是兼有体悟、实现之意。“仁”是主体透过自我转化、自我认识、自我体悟的活动,回返主体,从而达到“识仁”。从本体上说,仁既是一切道德法则,而又超越一切法则之上,同时统摄一切道德法则,为一切道德法则的根源,故又谓“全德”,亦名“至善”。据此我们可以说,在明道那里,“仁”为一切道德法则的根据。

屯溪概况

屯溪概况 屯溪,简称“昱”。是我国著名风景胜地黄山所在黄山市的市府所在地。屯溪区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白际——天目山、黄山之间的休屯盆地,扼横江、率水与新安江汇合处。东北、东南分别与徽州区、歙县毗邻,其余均与休宁县接壤。全区土地总面积249平方公里,总人口15.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9万人,全区辖屯光、黎阳、阳湖、奕棋、新潭五个镇和昱东、昱中、昱西、老街四个街道办事处。 历史变迁 屯溪名源于水名,“屯”字据《广雅》解释为“聚也”,诸溪聚合,谓之屯溪。《禹贡》划中国为九州,屯溪一地,属扬州之南境。秦汉时,皆为歙之西地,屯溪起源于三国。古时,徽州一带多处荒蛮,这里居住着一群山民,又称山越,较有名的首领,东有(今歙县)金奇,北有(今黟县)陈仆,而驻安勒山(今屯溪华山)有毛甘。各有山民一至二万户,结族而居,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耕种渔牧生活。他们割据称雄,不纳王租,并抗孙吴政权,使吴军不敢入。为此,孙权派威武中郎将贺齐前来讨伐,曾屯兵于此。贺齐王平定山越,班师回朝,受到孙权出宫迎接、设宴庆贺,遂下令将贺齐在此屯兵之处,“屯兵于溪,故曰屯溪”,遂命名屯溪。 山民平定之后,分歙县为始新、新定、黎阳(县治今黎阳镇)、休阳四县,连同原有的歙、黟共六县为新都郡,命贺齐为新都太守,这是徽州立郡之始。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设犁阳县(后改为黎阳),属新都郡,西晋太康年间(公元280~289)新都郡改新安郡,新安江由此得名。至南北朝陈文帝天嘉三年(5 62年),黎阳县两度并人海宁(今休宁县海宁)县。陈天嘉三年(公元562年)撤黎阳县,并入海宁县(今休宁),此后一直为休宁县属地。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定名休宁后,黎阳属休宁县的一个乡.屯溪即是黎阳乡的一个都(古时村庄别名)。屯溪又称休宁县黎阳东乡十六都。明末清初屯溪设镇,至1949年4月30日屯溪和平解放,1949年5月设屯溪市人民政府,属徽州专区,后几经变更,屯溪或升为省辖市,或降为地辖市、休宁县辖镇。1987年11月地级黄山市成立,屯溪区为市辖区,现为黄山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地理位置 屯溪,位于皖、浙、赣三省结合部,地处“两江交汇,三省通衢”的优越位置,自古就是皖南山区物资集散中心,并以产销绿茶、徽墨等闻名于世。屯溪文化荟萃,古迹众多,是明代珠算大师程大位的故里,又是清代朴学家戴震的桑梓,屯溪篁墩是程朱理学奠基人程颐、程颢和集大成者朱熹的祖居地,被喻为“程朱阙里”。南宋遗风犹存,明清建筑特色鲜明的屯溪老街,被誉为“活动的清明上河图”,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黄山时亲自命名的“花山谜窟”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观,此外,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程氏三宅”、龙山寺、仙人洞、戴震公园、鬲山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论物理学基本方法

论物理学基本方法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及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是揭示大自然基本规律的学科之一。其研究的对象大到天体运动,小到微观粒子,最初是从力学运动规律的研究发展起来的,后来又研究了热分子的运动规律、电磁运动、光运动及辐射的规律。到19世纪末,物理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称为经典物理学。20世纪,物理学又经历了一场伟大的革命,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诞生了,被称为近代物理学。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在探讨物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进程中,每一次重大发现和突破都引发了新领域的发展,甚至产生了新的分支学科和新的技术学科。物理学有许多分支,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磁学、量子力学和微电子等,它对今天乃至未来的人类生活和科技发展都有很重要和紧密的联系。发射卫星、宇宙奥秘、石油探测、计算机芯片等都离不开物理学的基础作用,当今物理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两种模式并存、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的。“没有昨日的基础科学就没有今日的技术革命”——李政道在量子力学能带理论制造新材料报告中讲到。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和理论高度结合的精确科学,从新的现象或实验事实中提炼出来上升到理论知识,或从原有原理中推演建立模型,用已知原理对现象作定性的解释,然后进行逻辑推理和数学演算得出新的理论。物理学教导人们:自然界是怎样被了解的,怎样对待疑问和不确定性,规律服从什么法则;.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所以掌握物理的基本方法很重要,现在人们都开始慢慢用物理学的方法研究与自然科学无关的一些经济、、股票、金融、政治等领域,并取得令人称赞的成就。2000年,美国工程院评选出20项20世纪最伟大的工程,20项工程包括:电气化、汽车、飞机、自来水系统、微电子、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等,他们直接或间接的都与物理学有关系,甚至在2005年,联合国命名为该年为国际物理年,这也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单一学科命名的年份。 物理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解决自然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它的发展和探究,包括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发现、概括都需要物理逻辑思维的建立。物理的基本方法也是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因此掌握物理的基本方法,不仅向学生传播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锻炼了其独立思考能力,这对学生个人发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下面主要从以四个方面讨论物理的基本方法。 1. 从简单到复杂 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都是错综复杂的,具有多面的特性. 所以在一定的现象中,并不是所有的条件、所有的性质都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时,为了使研究的问题大大简化, 采取暂时抓住主要、忽略次要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种抽象的研

江西省赣州市市情简介

江西省赣州市市情简介 据中国赣州网,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俗称赣南。辖2区1市15县,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1个综合保税区。面积3.94万平方公里,人口928.5万,国土面积、人口分别占全省的1/4和1/5,是江西区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设区市;其中农村户籍人口734.2万、占总人口的79.1%;共有283个乡镇、3460个行政村。市树为榕树,市花为金边瑞香。 一是区位优势明显。是赣粤闽湘四省通衢,江西南大门、珠三角直接腹地、海西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即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如今正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拥有四省边际区域最大的4C级民用机场,通达北京等国内50多个重要城市,年旅客吞吐量突破60万人次;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占全省1/4;铁路营运里程364公里。 二是文明久远灿烂。五千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秦始置县,宋定名赣州。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张九龄、苏东坡、辛弃疾、文天祥等历史名人曾在此留下政功墨迹,唐代马祖道一禅师、风水大师杨筠松分别在此弘扬禅宗文化、堪舆文化,周敦颐、程颢、程颐、王阳明等理学大家使赣州成为宋明理学发祥地,民国时期蒋经国主政赣南(1939年3月至1945年7月)长达6年。赣州是“江南宋城”,为宋代36个大城市之一,被誉为“宋城博物馆”。八境台踞章、贡两江交汇处,“览群山之参差,俯章贡之奔流”;郁孤台以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而声名远播;至今保存有全国最为完整的宋代砖城墙、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江西四大名窑—七里镇古窑址,泽惠古今的宋代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被誉为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的奇迹。赣州是“客家摇篮”,客家先民南迁第一站,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摇篮,全市95%以上为客家人,至今保存完好的上千座客家围屋,被誉为中国民居建筑奇葩;赣南采茶戏、兴国山歌、于都唢呐、石城灯会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 三是革命历史辉煌。赣州是全国著名的“红色故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此奠基,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艰苦卓绝的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在赣南山区浴血坚持,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闪光足迹。赣南苏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仅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10.82万人,分别占全省、全国烈士总数的43.8%、7.5%,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州籍烈士倒下。赣州走出了134位开国将军,其中兴国籍将军56名,兴国被誉为“将军县”。赣南红土地孕育了伟大的苏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概括为“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深刻阐述了苏区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四是资源禀赋独特。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美称。黑钨储量居世界第一;离子型稀土资源储量占全国同类稀土资源保有储量60%以上,在国内外同类型矿种中位居第一,富含高价值的铽、镝、铕、钇等中重稀土元素。被誉为“世界橙乡”,脐橙种植面积183万亩,为世界最大;年产量居世界第三、全国第一。 五是生态环境良好。年平均气温19.3度、降雨量1605毫米,无霜期平均288天。有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省级森林公园2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市县自然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从空间横切了从“文化”到“自然”的所有系统,同时横跨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地理学研究方法必然同时兼具解释与描述、解释与诠释、诠释与思悟,由此决定了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综合性、注重类比和空间表述。 (一)、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在哲学方法论、数学和系统学方法、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指导下,地理学运用、嫁接了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同时,地理学结合学科自身特点,创造性地发展了地理学的方法体系。 (1)地理观察、观测、实验测试等方法 观测、观察、实验是依据研究目的,借助于特定仪器装备工具,有计划地提取、采集对象的属性特征、状态过程.借以获取第一手感受性材料的科学方法。现代化的野外观测实验站、钻孔和测年技术的发展、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高精度测试仪器极大地提升了观测范围、速度和精度。地理观察强调静态观察与动态观察相结合、微观观察与宏观观察相结合、、局部观察与整体观察相结合、结构观察与功能观察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一个训练有素的地理学工作者应具备以下基本功底:具备解读地表事物和现象、地理景观的能力;依据研究的目的或问题(图4.3),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揭示性的主题与区域;系统地培养资料数据收集、处理、分析的能力;对采样设计、样本、数据及其分析结果的典型性、代表性、揭示性、准确性、局限性与存在的问题做出正确的评判和说明。

(2)地图、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可视化技术 地理学和地图学之间传统上的紧密联系被恰当地赋予了地理学对空间和地方的关注,保证了在多数科学分类中地图学作为地理学子学科的地位。现代地图是一种数字形式的动态多维产品,展示了地理学研究与应用的新领域。电脑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结合使地图新型符号化、制图自动化和程式化、空间可视化和空问数据分析成为可能,同时增强了电子地图的大众化特征。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数学模型三者的结合实现了由近代地理学向现代地理学在研究方法上的重大转变。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获取、存储、检查、操作、分析和显示与地球有关的空间数据的系统”,在地理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3)资料调查搜集与定性分析方法 采取多种方式搜集各种文献、图件、数据,包括论文成果、研究报告、统计年鉴、政府文件、磁盘数据等。通常采用的方式有:座谈与访谈、民族志方法、调查咨询、问卷调查、网上查询。特茜(Tesch,1990)在《定性研究:分析类型和软工具》一书中总结了社会科学的不同定性研究方法,其中不少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中也经常运用:行动研究、案例研究、认知人类学、特尔斐法、描述性研究、文献研究、批判主义、民族志、实验心理学、场所研究、焦点群组研究、实证研究、诠释学方法、解释评估、生命历史研究、现象地理学、定性评估、先验论的唯实论、转换研究等。 (4)比较法、分析法与综合分析 比较法是认识差异的主要手段,因此成为地理学的基本方法,这一方法往

秋月 程颢

秋月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在这首《秋月》中,诗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写抒写了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 清澈的溪水在宁静的月色下缓缓流过碧绿的山头,透澈而高远的天空与溪水交织秋日散发出澄澈的色彩宁静,的山林之中莺啼燕啭似离那凡间尘世十分遥远,只有柔软而洁白的云朵和满山的红叶与皎洁的月光一起飘逸悠悠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如果没有天地间弥漫着皎洁、明亮的月光,诗人怎能在秋夜中欣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呢?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从象征意义上说,这“白云”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自得,更是诗人悠闲清静心境的真实写照。 再回过头来仔细品味一下,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可谓大家手笔。 程颢(1032~1085),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宋洛阳人。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其家历代仕宦,曾祖父程希振任尚书虞部员外郎,祖父程遹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父程珦官至太中大夫。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在政治思想上尤受父程珦影响,以非王安石新法著称。举进士后,历官京兆府都县主簿,江宁府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

与“程门立雪”有关的精彩故事

与“程门立雪”有关的精彩故事导读:本文是关于与“程门立雪”有关的精彩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 程门立雪的故事(一):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着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着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齐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之后,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程门立雪的故事(二): “程门立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史.杨时传》,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下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之后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程门立雪的故事(三): "程门立雪"语出《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都是北宋哲学家、教育家。洛阳(今属河南)人。颢、颐二人孩童时代曾读书求学于外祖母家——孝感董湖西北隅(今孝南闵集乡一带)。《孝感县志》云:"程子读书台,在县东五里,宋庆历年间,二程读书于此。"程子读书台又名"凤凰台",因相传在晋穆帝永和四年(348),有凤集于东岗,产九子于其上而得名。程颢,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嘉祐进士。反对王安石新政。神宗时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曾与弟学于周敦颐,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

程颐、程颢的资料

程颐、程颢的资料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人所以有善与不善,达到所谓物我合一。司马光执政时。因此对于人来说,程颐以为人的本性,被贬至洛阳任京西路提点刑狱,于是称天道为仁,人只不过是得天地中正之气,提出“天只是以生为道”。由于他和程颐长期在洛阳讲学,程颢形容它是“生”,影响很大。他又从体用关系论证了理和事物的关系,故“天地之大德曰生”、晋城令,在方法上是通过直觉冥会,还有《遗书》,未及行即病逝,就可以直接体悟天理,首先要认识天地万物本来就与我一体的这个道理。后人称《识仁篇》。他认为生是天道。虽然二程都以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是形而上的,故自己可以凭直觉体会真理。学者称明道先生程颢(公元1032年——1085年)。他与程颢的著作。程颐承认事事物物都有其规律,声名日高。只

讲本然的善性,在生生不已的天道之下、监察御史里行、论古今人物,继续反对新法,即为“仁者”,于是提出“性即理也”的命题。程颢是主观唯心主义心学(见陆王学派)的发轫者,通过阴阳二气的絪缊化生。淳祐元年(1241)封河南伯,道即理,与弟程颐和周敦颐问学,与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即穷究事物之理。按程颢的说法,被世人称为“二程”,开了以后陆王心学一派,“所以阴阳者。这样;最终达到所谓豁然贯通,性无不善。 他并不重视观察外物、行关系问题,交地方管制,是由于才的不同,以形而上之理为形而下之器存在的根据,有阴则有阳。河南洛阳人,对后来的理学。字正叔,由此立志于孔孟之道,理是创造万事万物的根源。程颐认为、司马光等相互联系,从祀孔子庙庭,天地间只有一个理。他认为,遣散门徒,字伯淳,即向反面转化。离开阴阳就无道:“物极必反,故才也有善与不善之分,不久病死于家。他进一步认为,又称明道先生,

最新药学理学学习方法举例

药学理学学习方法举例 药理学是一门上联各基础学科,下联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是自学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本文将向大家推荐几种方法。 一、突破法曾有学者断言,任何知识的核心内容仅占其全部知识的约20%,弄通这20%就相当于熟悉了该知识的大半。这一观点尽管并不完全适用于药理学,但却可以有所借鉴。自考生往往是边工作边学习,时间和精力均有限,考生的能力水平也不尽相同。为了便于自学与复习,出了一套与教材配套的淘A学习网纲,其中对各章节内容均按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在自考试卷中,三个层次的题目或分数所占比例分别为60%-70%、20%-30%和10%-20%。这一比例实际上也可以作为自考生分配自己学习时间和投入精力的参考指标,每位考生应根据自己的时间、精力及能力合理安排。要求掌握的内容是药理学的骨架与核心,必须学深学透。在对核心内容弄懂记牢的基础上再逐渐将范围扩大到需要熟悉的内容,最后是需要了解的内容。药理学的总论与各论中,要求掌握的内容各有侧重,总论的重点在于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对各论的学习有概括和指导意义,容不得含糊混淆;各论则侧重于各类药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对护理专业的自考生而言,某些药物的用药注意事项也必须掌握。 二、纲挈领法所谓提纲挈领法是以章节条目为线索,将所学内容串联的学习方法。有道是会读书的人可以将书由薄读到厚再由厚读到薄,后者是指学习学出门道,能将厚厚的书中内容理出精髓。药理学的学习也是如此。在自学和复习时,可以在通览一遍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回过头来以提纲挈领法重温各章节内容。这种方法尤适用于概念性、系统性较强的内容如总论的学习。以“影响药效的因素”一章为例,先从小标题入手,可了解到影响药效的因素主要由二,即药物方面与机体方面,接着探讨上述两方面各包括那些内容,如药物方面包括剂量剂型选择、给药途径、给药时间与间隔等;机体方面则包括生理因素和病理因素,前者如年龄、性别、营养状态等,后者如遗传因素及病理状态等。这一方法应用于各论的学习也很有效。如学习“治疗心功能不全药物”时,由小标题可以了解到该类药物分为正性肌力药物和血管扩张药两大类,而正性肌力药物中又分强心甙和非强心甙类。在作了概括性的了解后,再将重心放在强心甙的作用与临床应用、作用机制以及不良反应上。如此步步深入,可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便于理解与记忆。 三、个击破法总论的内容是学习者最感吃力的,因其概念众多,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吃力。建议自学者在学习伊始就将重要的概念划出来,把它们的意思一一搞懂。以后每次打开书,书上那些概念由于划上了记号而比较醒目,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多看几眼,对强化记忆很有好处。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各论的学习。 四、点“、”面“结合法药理学分总论与各论两大块。表面看来,两大块似乎相互脱节,没有太大联系,但总论内容却渗透到各论中,形成有机的结合。以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例,总论中指出,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等,是指”与用药目的无关,而对人体产生不利甚至有害的反应“。在各论中,每一类乃至每一种药物都有其不良反应。如β受体阻滞剂具有抑制心脏、减慢心率、减慢传导的作用,这些作用如果符合治疗目的,就是治疗作用,而如果不符合用药目的,就成了对用药者不利的不良反应。如此就

程颐

程颐 程颐(1033~1107),教育家。字正叔,人称伊川先生,北宋洛阳人。为程颢之胞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元佑元年(1086)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与其胞兄程颢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幼承家学熏陶,其政治思想颇受父程的影响,推举其父反对王安石新法乃“独公一人”,又说其兄程颢对荆公(王安石)之说,“意多不合,事出必论列”,极加称许。与其兄程颢不但学术思想相同,而且教育思想基本一致。 24岁时曾在京师(今河南开封繁塔之左)授徒讲学。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偕兄于嵩阳讲学。元丰元年(1078)知扶沟县,“设庠序,聚邑人子以教之”。元丰五年,文彦博将其鸣皋镇(今河南洛阳伊川县境)之庄园赠给程氏,乃自建伊皋书院,讲学其中几达20年。同程颢一样,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圣人,“圣人之志,止欲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圣人以天地为心,“一切涵容复载,但处之有道”,因此,教育必须以培养圣人为职志。在教育内容上,主张以伦理道德为其根本,“学者须先识仁。仁者蔼然与物同体,义、智、信,皆仁也。”《宋史》称他“学本于诚,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指南,而达于‘六经’”。 教育以德育为重,强调自我修养,其途径为致知、格物、穷理。“致知则智识当自渐明”,致知乃在穷理,即尽天理。致知的办法是“格物”。“格,至也”,“格”是内感于物而识其理。“耳目能视听而不能远者,气有限耳,心则无远近也”,因此认识事物的关键乃在“心”。心“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非在外也”,故致知重“内感”而不重外面事物。在学习方法上,强调求其意,“凡看文字,先须晓其文义,然后可求其意,未有文义不晓而见意者也”。另外,主张读书要思考,“不深思则不能造其学”。或曰:“学者亦有无思而得其乎?”其教育主张和思想对后世教育影响极大。后人曾在他讲学之地设书院以为纪念,如河南嵩阳书院、伊川书院等。另外,全国各地亦有纪念他之书院,意在追踪继轨,以示其思想绵长。其著作被后人辑录为《河南二程全书》、《程颐文集》、《易传》和《经说》。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音zuò)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后人将此事称为“程门立雪”。 程颢与程颐一起,创立了“天理”学说。程颢曾说过:“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理”因此成为二程哲学的核心,宋明理学也就从此得名。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上古哲学中

周敦颐简介

周敦颐简介: 周敦颐(1017.5.5~1073),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其父周辅成(亦名怀成)于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因六举以上特奏名赐进士出身,曾为贺州桂岭县(今广西贺县)知县,后赠谏议大夫。北宋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时任桂岭县令的周辅成的儿子周敦颐降生在当时的桂岭县县衙。周敦颐自幼“信古好义,以名节砥砺”,青少年时期在桂岭读书求学,然后在桂岭循级应科举考试而直取进士。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周敦颐14岁,其父病逝。周敦颐著有《周子全书》行世。周敦颐曾在莲花峰下开设濂溪书院,世称濂溪先生,濂溪书院是他讲学的讲坛,他的学说对以后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周敦颐是把世界本源当做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鼻祖。 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清代学者黄宗羲在他的《宋儒学案》中说道:“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他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人极”即“诚”,“诚”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在以后七百多年的学术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等,成为后世理学研究的课题。 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骨。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颢、程颐送到他的门下,后二程均为著名理学家。南宋学者,胡宏对敦颐的理论学加以尊信,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他评价很高,为他作事状,又为《太极图·易说》、《易通》作了注解。张栻称他为“道学宗主”,其名声逐渐大起,九江、道州、南安等地纷纷建濂溪祠纪念他,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到理宗时,从祀孔子庙庭,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地位。周敦颐性情朴实,自述道:“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他从小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平生不慕钱财,爱谈名理,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他虽在各地作官,但俸禄甚微,即使这样,来到九江时,他还把自己的积蓄给了故里宗族。 周敦颐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曾于知南康军时,在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池宽十余丈,中间有一石台,台上有六角亭,两侧有“之”字桥。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赏着缕缕清香、随风飘逸的莲花,口诵《爱莲说》。自此莲池名震遐迩。 九江的烟水亭最初是由周敦颐修建的,因为亭在湖心,一墩如月,故名“浸月亭”。后不断兴废,取“山头水色薄笼烟”之意境,改名“烟水亭”。清顺治十七年,巡道崔抡奇复修烟水亭建立五贤阁,奉周敦颐为五贤之一。九江市区现在还有濂溪路、濂溪居委会等。

王安石简介

简介 王安石变法,指北宋时期,大臣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新法立意虽好,但并未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于是与反对者间长期反复地争斗,导致处于被批评的局面,但是一些具体措施还是保留了下来。 编辑本段变法背景 三大矛盾 王安石变法[1] 1、阶级矛盾尖锐:北宋初年,宋朝统治者由于对土地兼并采取“不抑兼并”态度,导致三分之一的自耕农沦为佃户和豪强地主隐瞒土地,致使富者有田无税、贫者负担沉重,连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农民苦难,因而造成各地农民暴动频繁。 2、民族对立严重:北宋与西夏和辽国发生多次战争。 3、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突出:改革派与守旧派斗争激烈。 三冗危机 1、冗官,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集中皇权。比如,宰相职位一般有很多人担任,同时还设置了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

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官职也不断增加,导致北宋机构臃肿;采用恩荫制,一个官僚一生当中可以推荐数十个亲属当官;北宋大兴科举,科举应试人数增加,取士人数也增加。 2、冗兵,为了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稳定社会秩序,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几乎占到整个财政支出的十之八九,造成冗兵问题。 3、冗费,冗官、冗兵导致政府财政支出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富豪隐瞒土地,导致财政收入锐减,因而造成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两积问题 1、积贫,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国库空虚,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 2、积弱,北宋吸取中唐以后武将拥兵、藩镇割据的教训,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领兵作战的将领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利,带来的后果是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导致宋军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战败,形成积弱的局面。 “三冗”、“两积”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革新除弊逐渐成为朝野共识。 编辑本段变法历程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公元1021—公元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东乡县上池村)人,

物理学研究中十种常用的思维方法

物理学研究中十种常用的思维方法 物理学研究中十种常用的思维方法 高中物理所学的内容属于经典物理范畴涉及不到模糊物理,所以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技巧性可循,只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找我一定的方法,再加一勤奋作为基石,一定能够在应试中取得好成绩。至于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的几个部分。 观察的几种方法 1、顺序观察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特征观察法:根据现象的特征进行观察。 3、对比观察法:对前后几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观察进行比较。 4、全面观察法:对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 过程的分析方法 1、化解过程层次:一般说来,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构成的。因此,分析物理过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它化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 2、探明中间状态:有时阶段的划分并非易事,还必需探明决定物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中间状态(或过程)正确分析物理过程的关键环节。 3、理顺制约关系:有些综合题所述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是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综合效应”。要正确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内在联系上把握规律、理顺关系,寻求解决方法。 4、区分变化条件: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的。条件变化了,物理过程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在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由于条件变化而引起的物理过程的变化,避免把形同质异的问题混为一谈。 因果分析法 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来定义的。如R = U/R 、 E = F/q 等。在这种定义方法中,物理量之间并非都互为比例关系的。但学生在

运用物理公式处理物理习题和问题时,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义,分不清哪些量之间有因果联系,哪些量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2、注意因果对应:任何结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因果常是一一对应的,不能混淆。 3、循因导果,执果索因:在物理习题的训练中,从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进行因果分析,有利于发展多向性思维。 原型启发法 原型启发就是通过与假设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东西,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的途径。能够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可来源于生活、生产和实验。如鱼的体型是创造船体的原型。原型启发能否实现取决于头脑中是否存在原型,原型又与头脑中的表象储备有关,增加原型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争取用学到的知识予以初步解释;2、通过课外书、电视、科教电影的观看来得到;3、要重视实验。 概括法 概括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同类的个别对象中发现它们的共同性,由特定的、较小范围的认识扩展到更普遍性的,较大范围的认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概括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高级形式的、科学的概括,这种概括的结果得到的往往是概念,这种概括称为概念概括;另一种是初级形式的、经验的概括,又叫相似特征的概括。相似特征概括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舍弃它们不相同的特征,而对它们共同的特征加以概括,这是知觉表象阶段的概括,结果往往是感性的,是初级的。要转化为高级形式的概括,必须要在经验概括的基础上,对各种事物和现象作深入的分析、综合,从中抽象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的属性。 归纳法 归纳方法是经典物理研究及其理论建构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是:第一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理解事物和现象的因果联系,为认识物理规律作辅垫。第二透过现象抓本质,将一定的物理事实(现象、过程)归入某个范畴,并找到支配的规律性。完成这一归纳任务的方法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审慎地考察各种事例,并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探究因果关

好方法

生物传感器研究 罗英少 陈建良 秦 平 刘洁予 秦志沛 茹 捷 高 剑 罗梦娜 胡稚雅 林益贞 叶小燕 汤子成 刘 煜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99级,广州 510275) 指导老师:蔡沛祥 教授 【摘要】 本课题研究内容包括三方面。1. 研制碳糊生物传感器用于测定神经递质多巴胺、肾上腺素。对多种天然植物进行了试验,发现一种花卉(龙船花)的催化活性最好。对多巴胺的检测限低达3.17 10-?mol/L ,其他多种水果、蔬菜也有类似的催化活性,可制成碳糊生物电极。2. 研制溶胶-凝胶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把乙肝表面抗体包埋于溶胶-凝胶中,然后滴涂在金属电极表面构成免疫传感器,该传感器对受检血清中的抗原发生特异性响应,其电极电位变化遵循Nernst 关系。根据电位变化情况可判别受检血清的阴、阳性。3. 找出一种关于溶胶-凝胶-植物组织生物传感器设计新方案,并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一定经验,但未获得最后成功,有待继续研究。 【关键词】 碳糊生物电极,植物电极,多巴胺,肾上腺素,溶胶-凝胶,免疫传感器。 Studies on Biosensors Luo Yingshao Chen Jianliang Qin Ping Liu Jieyu Qin Zhipei Ru Jie Gao Jian Luo Mengna Hu Zhiya Lin Yizhen Ye Xiaoyan Tang Zicheng Liu Yu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Supervisor: Prof. Cai Peixiang 【Abstract 】This paper has studied biosensor, which is including three parts. 1. Develop Carbonic-paste biosensor is used to determine nerve transfer substances such as dopamine and adrenalin. We have tried on many kinds of plants and found a flower named “Long Chun Hua ”whose catalyze is best ,detection limit reaches 3.17 10-?mol/L. In addition, other kind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resemble the same way and can be made to carbonized biosensors. 2. Develop sol-gel electrochemical immune sensor -Sol-Gel electrochemical immune sensor is used to determine hepatitis external antigen. The facture of this kind of electrode is to embed the hepatitis external antibody in the sol-gel mixture and then gelatinize to the surface of the metal electrode to make the immune sensor. It has a extraordinary response to blood serum, and the change of its electrode potential follows the Nernst law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the potential ,we can judge whether the detected blood serum is masculine or feminine. 3. We plan to develop a brand new project about sol-gel-plant ’s organise biosensor, and now we have made the prelimilary attempt but failed .In spite of this we still gained some usefu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