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定动作时间标准(PTS)(精选)
- 格式:ppt
- 大小:4.60 MB
- 文档页数:80
PTS预定动作时间标准PTS(Pre-Task Planning)是一种在执行任务之前制定和计划动作时间标准的方法。
它的目的是将任务分解成各个步骤,并为每个步骤设定一个预定的时间标准,以确保任务的高效完成。
本文将详细介绍PTS预定动作时间标准的概念和重要性。
一、PTS预定动作时间标准的概念PTS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是一种将任务分解成一系列步骤,并为每个步骤设定预定时间的方法。
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规划和安排工作,确保任务的高效完成。
通过预定动作时间标准,可以帮助员工明确任务的细节和要求,并准确地估计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
二、PTS预定动作时间标准的重要性1.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预定动作时间标准,可以将任务分解成一系列步骤,并为每个步骤设定预定时间。
这样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规划和安排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 优化资源利用:通过合理预定动作时间,可以更好地利用和优化资源。
例如,可以根据每个步骤的预定时间来确定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的需求,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闲置。
3. 提前发现潜在问题:通过制定动作时间标准,可以明确任务的细节和要求,有助于员工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障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4. 保证任务质量:通过预定动作时间标准,可以确保每个步骤都得到充分的时间和资源,从而保证任务的质量。
5. 提高工作满意度:通过合理预定动作时间,可以避免员工因任务过重或时间不够而导致的压力和不满意。
这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士气。
三、PTS预定动作时间标准的制定步骤1. 分解任务:将任务分解成一系列具体的步骤和操作,确保每个步骤都得到详细描述和明确说明。
2. 估计时间:根据每个步骤的复杂程度和要求,结合个人经验和历史数据,估计每个步骤所需的时间。
要尽量客观和准确地估计时间,避免时间过长或过短。
3. 考虑条件:在制定动作时间标准时,需要考虑各种条件和因素,如资源供给、环境限制、人员能力等。
必要时可以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协商,以确保动作时间标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PTS法动作时间分析
PTS(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s)法是一种用于分析和设定动
作时间的工作测量方法。
它是由美国的工程师Frank Gilbreth和他的妻
子Lillian Gilbreth于20世纪初提出的。
PTS法通过研究运动的发展和
改进,以及对不同动作的观察和分析,来确定一个动作的标准时间。
以下
是关于PTS法的分析和应用的详细介绍。
首先,PTS法的基本目标是测量和设定一个动作的可接受时间。
这个
时间是通过把动作分解为一系列基本元素来确定的。
基本元素是一个能够
得到测量和比较的最小时间段,通常以秒或毫秒为单位。
例如,在加工产
品的工序中,可以将拿起零件和放置零件分别视为两个基本元素。
PTS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观察和记录每个基本元素的时间,然后将它
们相加得出整个动作的时间。
在分析动作之前,需要先确定一个基准时间,即该动作在最佳水平上完成时所需要的时间。
这个基准时间可以通过以往
的实际操作中的最佳结果或专家意见来确定。
接下来,需要观察和记录实际动作的每个基本元素的时间。
这可以通
过使用计时器或视频记录来完成。
观察时要注意记录每个元素的起始和终
止时间,并排除不可控因素的干扰,例如暂停或异常情况。
观察到每个基本元素的时间后,可以将它们相加得出整个动作的时间。
如果发现一些基本元素的时间显著超过了基准时间,那么需要进一步分析
和改进这个元素,以减少动作的总时间。
这个分析和改进的过程通常被称
为工序改进。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PTS标准预定动作时间(PTS)是指对于某项任务或活动,根据经验或规定,所规定的一般完成时间。
它是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确保任务或活动的顺利进行而设定的。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通常由各个行业或组织内部制定,以确保工作流程的高效性和一致性。
对于不同的任务或活动,PTS可能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定动作时间标准的例子:1. 会议:对于常规会议,一般的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是在会议开始前10分钟内到达会议室,并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对于重要的会议,如董事会或高层管理层会议,预定动作时间标准可能会更长,通常在会议开始前30分钟到达并进行细致的准备工作。
2. 项目进度更新:在进行项目进度更新时,一般的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是每月底之前完成。
这样可以在月度会议或报告中及时更新项目进展情况,并确保项目能够按计划进行。
3. 文件审阅:对于文件审阅,预定动作时间标准通常是在收到文件后的48小时内完成审阅,并提供相关反馈和建议。
这样可以保证文件能够及时被审阅方使用,并确保高质量的审阅结果。
4. 产品交付:对于产品交付,预定动作时间标准通常是根据客户需要和产品制造周期来确定。
这可以确保在客户需要的时间内完成产品交付,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总之,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是为了确保任务或活动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且保证高质量的结果。
不同的任务或活动可能有不同的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并严格执行,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组织绩效。
继续写相关内容,1500字5. 报告提交:在工作环境中,撰写和提交报告是一个常见的任务。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通常是根据报告的复杂性和长度来确定。
对于简单的报告,预定动作时间标准可能是在收到任务要求后的2到3个工作日内完成。
而对于复杂的报告,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例如一周或更长。
在确定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时,还应考虑到报告的内部审阅和审核过程,以确保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
6. 客户响应时间:在客户服务领域,良好的客户体验是至关重要的。
PTS预置时间标准法介绍PTS预置时间标准法(Professional Tour Schedule 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s)是一种用于制定和管理职业运动赛事时间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各种体育项目,包括足球、篮球、网球等。
PTS预置时间标准法通过制定赛事的时间标准,旨在促进赛事的高效进行和顺利组织。
PTS预置时间标准法的制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赛事规模:根据赛事的规模确定预置时间标准。
赛事规模包括参赛队伍数量、场地设施以及赛事的吸引力。
一般来说,规模较大的赛事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并且通常包括额外的比赛轮次。
2. 场地设施:根据赛事场地的设施状况确定预置时间标准。
场地设施包括场地大小、草地质量等等。
如果场地设施较好,比赛时间可以相应减少,反之则需要增加时间。
3. 参赛队伍的交通状况:根据参赛队伍的交通状况确定预置时间标准。
如果参赛队伍之间的距离较远,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安排他们的交通,同时也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交通延误因素。
预置时间标准法的实施步骤如下:1. 赛事委员会成立:首先需要成立一个负责制定、管理和监督赛事时间的委员会。
该委员会由赛事主办方、相关体育协会和专业人士组成,确保制定的时间标准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
2. 赛事时间规划:根据赛事的特点和需求,制定赛事时间表。
时间表应包括比赛的日期、时间、场地等信息,并且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如交通、休息和备战时间等。
3. 时间标准设定:根据赛事规模、场地设施和参赛队伍的交通状况等因素,设定合理的时间标准。
时间标准应考虑到比赛的核心要素,如半场休息时间、加时赛时间等。
4. 赛事调度和安排:在赛事开始之前,根据制定的时间标准,对赛事进行调度和安排。
调度工作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如比赛延期、天气条件不利等,以确保赛事的顺利进行。
5. 监督和评估:赛事进行过程中,委员会应对时间标准进行监督和评估。
监督工作可以通过与赛事组织者和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协调来完成。
管理工程学---第四章第二节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PTS)博锐管理在线,2006年6月27日,作者:吴自钧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s简称PTS)是将人所操作的作业,分解为预先规定的几个基本动力作,并对各个基本动作依该动作的性质与条件,代入预先规定的时间值中,然后各个动作时间值之和构成了标准作业时间的方法。
一、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PTS)设定时间的顺序1、关于作业对象必须决定“一定的方法”;2、将其方法作细分的基本动作要素;3、对于各动作要素,从PTS《标准动作时间表》求的时间值;4、最后把各个时间值合成统计,便是标准作业时间。
二、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PTS)的研究发展过程1920年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PTS)开始研究发展,其代表如下:三、最常用的三种预定动作标准时间法1、大量作业测定法(也称模特排时法)(Modular Arrangement of PTS)简称MODAPTS法。
实际上大量作业测定法(MODAPTS法)广泛应用于生产现场管理中,该方法将作业动作分解为21种人体基本动作,它的时间单位为MOD,每一种动作均有对应的标准时间。
如下表:上表中:模数1=0.129秒2=0.258秒即模数n=0.129×n其作业熟练程度不同, MOD模数也有区别:疲劳时1MOD(模数)应增加10%即疲劳时1MOD=0.129秒×10%=0.142秒+0.129秒一般熟练1MOD=0.129秒熟练1MOD=0.1秒例题:某电子厂手工浸焊作业,其动作要素如下,试用PTS法求标准时间。
以上的作业时间=M4×2+P2+C4+G3×2=20×0.129=2.58秒+5=7.58秒。
然后加上允许的宽放时间就是标准作业时间。
为一项作业设计MODAPTS标准时间,我们必须列出作业中的所有动作,为每一个动作找出适合的MOD值,把时间求和,并加上允许宽放时间。
MODAPTS模特法预定时间标准法(PTS)v 定义:预定时间标准是一种工作衡量技术,借 助它根据人的基本动作的时间(按动作的 性质和进行动作时的工作条件分类)来规 定达到一定效能水平的作业时间。
v 是国际公认的制定时间标准的先进技术。
v 利用预先为各种操作所制定的时间标准来 确定进行各种操作所需要的时间,而不是 通过直接观察和测定来确定。
预定时间标准法(PTS)v 如何设计(Design)作业? v 在作业开始之前,预先详细研究几种方法,确定最经济的作业方法;作业开始 之后就尽可能不再改变。
v Therblig动素:任何作业都是由几个基本要素动作进行组合之后,才形成一个集 中的作业。
作业时间的确定如果能够给出要素动作相对应的基准 时间值,那么,要确定一种作业的时 间,则可按下列程序进行:1. 2. 3. 4.应确定进行本作业的固定方法; 要将一方法分解成基本要素动作; 应把预先确定的时间标准应用到各要 素动作上,再求出时间值; 把这些时间值进行汇总。
基本动作要素预定时间标准的基本动作要素动作 说明 伸手 将手移向目的地 抓取 用手指可靠地控制目的物 移动 移动目的物 定位 对正并结合目的物 放开 让目的物自行运动PTS来源v Gilbreth:™细致而严格地分析工作方法能激发方法改进地思想 ™比较动作的次数能对不同工作方法作出评价 ™较好的方法是动作较少的方法 v Segur: ™在实际条件的范围内,所有熟练人员完成真 正基本动作所需要的时间是一常量。
PTS的典型方法方法名称 动作时间分析 (MTA) 工作因素法 (WF) 方法时间测量 (MTM) 模特法(MOD) 时间 创始人 1924 A.B. Segur 1938 1948 J.H. Quick Shea/Koehler H.B. Maynard G.J. Stegemerten Schwab G.C. Heyde1966PTS的特点v 在作业测定中,不需要对操作者的速度、努力程度等进行评价,就能预先客观地确定作业地 标准时间; v 可以详细记述操作方法,并得到各项基本动作 时间值,从而对操作进行合理的改进; v 可以不用秒表,在工作前就决定标准时间,并 制定操作规程; v 当作业方法变更时,必须修订作业的标准时 间,但所依据的预定动作时间标准不变; v 用PTS法平整流水线是最佳的方法。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PTS法)是国际公认的制定时间标准的先进技术方法。
它将操作者的作业,分解为预先规定的几个基本动作,然后代入这些基本动作的理论时间值,最后将各个时间值加和再予以宽放即得到标准作业时间。
PTS法显着的特点就是无需进行时间观测,只要了解操作的动作序列,查表中的标准时间值便可以制定出标准时间,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快捷。
表中的数据由大量实验研究所确定,因而PTS法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比较着名的PTS法有模特计时法(MOD法)、方法时间测定法(MTM法)、工作因素法(WF法)、WF简易法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模特法。
模特排时法是PTS法的一种,它是澳大利亚的哈依德博士在1966年研究人体工程学的基础上创建的一种动作时间分析方法。
哈依德在研究过程中,总结了前人动作与时间研究成果,借鉴了WF法、MTM法中关于人类基本动作分解的思想,发现并创建了一个新的关于动作与时间研究的基本规律:" 人体各部位动作不论快还是慢,无论是谁,如果是同一动作,其最快速度与正常速度所用时间之比,都是相等或十分接近的"。
研究过程中,他还把人类工程学的原理应用其中,做了大量的实验,运用统计方法,按照能量消耗与动作速度的关系,求出最佳能耗速度及其时间。
工人按照这种速度操作,不易产生疲劳,劳动生产率又得到了提高,把效率的提升建立在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上。
MOD法中使用的时间单位是“MOD”,规定人的手指移动2.5厘米的时间为“1MOD”,约为0.129s,人体其它动作时问均为这个时间的整数倍。
但当作业熟练程度不同时, MOD模数也有区别,比如疲劳时 1MOD(模数)应增加10%。
即疲劳时 1MOD=0.129秒×10%=0.142秒+0.129秒,一般熟练 1MOD=0.129秒,熟练 1MOD=0.1秒。
PTS预定动作时间标准PTS(Preventive Task Scheduling)是一种预定动作时间标准,用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优化工作流程。
它能够帮助组织规划、调度和执行预防性维护任务,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线的高效运转。
本文将详细介绍PTS预定动作时间标准,包括其定义、原则和实施步骤。
一、PTS预定动作时间标准的定义PTS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是指为了预防设备故障和提高生产效率,将维护任务预先计划和安排在最佳时间段的标准。
该标准基于对设备运行数据和生产需求的分析,通过合理安排维护任务时间来减少生产线停机时间和生产效率的损失。
二、PTS预定动作时间标准的原则1. 安全原则:维护任务应在生产线停机或生产低谷期进行,以减少对生产工序的干扰和风险的最小化。
2. 效率原则:维护任务应优先安排在不同生产线之间的转换时段,以减少生产线之间的等待时间和缺货风险。
3. 数据支持原则:维护任务的预定时间应基于实时设备运行数据和生产需求的分析,以确保任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4. 协作原则:维护任务的预定时间应与相关部门和员工进行协作和沟通,确保任务的顺利进行和成果的共享。
三、PTS预定动作时间标准的实施步骤1. 数据收集和分析:首先,收集和分析设备运行数据和生产需求数据。
这包括设备的运行时间、故障时间、维护任务的历史记录等。
同时,也需要了解生产线的生产能力、产量需求等信息。
2. 维护任务分类和优先级确定:根据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生产线的需求,对维护任务进行分类和确定优先级。
优先级高的任务应尽早安排,以减少对生产线的干扰和风险。
3. 维护任务时间段安排:根据维护任务的分类和优先级,合理安排任务时间段。
可以考虑安排在每天的生产停机时间、每周的换班时间或生产低谷期等。
4. 员工和设备协调安排:与相关部门和员工进行沟通和协调,确定维护任务的安排时间和参与人员。
同时,还需协调设备和生产线的安排,确保任务顺利进行。
5. 定期回顾和调整:定期回顾和评估PTS的效果,根据实际需求和设备状况进行调整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