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实验报告36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36
气象学实验报告年级、专业小组成员姓名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科学技术系2009.9实验二温度的测定日期成绩指导老师谢利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仪器三、实验内容1、对照仪器,认识各种温度表(计)的用途及构造特征;2、对空气温度和地面温度进行规范的观测,做好记录并进行器差订正。
四、实验作业1、最高温度表测定最高温度的原理是什么?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最低温度表测定最低温度的原理是什么?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百叶箱的作用是什么?4、为什么测定气温的温度表要安置在百叶箱内,而测定地面温度的温度表却放置在露天?5、根据下面两个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自记温度计的时间订正和记录订正。
并分析其特点。
50实验三大气水分的测定日期成绩指导老师谢利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仪器三、实验内容1、观测百叶箱干湿表和通风干湿表,并进行器差订正;2、根据所测数据分别计算水汽压、露点温度、饱和差和相对湿度等空气湿度要素;3、用《湿度查算表》查算空气湿度要素值;4、降水量的观测,降水强度的计算;5、蒸发量的实时观测。
四、实验作业1、利用“干湿球法”测定空气湿度的原理是什么?基本公式如何表达?式中各项的含义是什么?2、用“干湿球法”如何得到水汽压、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和饱和差等空气湿度要素值。
3、观测记录百叶箱干湿表和通风干湿表温度,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各空气湿度要素值。
3,其降水量是多少mm314.0cm ? 用普通量杯量得直径6、20cm 的雨量器收集的降水体积为9、根据虹吸雨量计观测记录结果绘制24h降水量曲线,并计算24h降水强度。
降水强度:降水等级:109876)mm(5量水降4321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时间(h)小时降水量曲线24 1 图实验四风、云、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的观测日期成绩指导老师谢利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悉风向和风力等级的目测方法;2、了解云量、云状的观测识别方法,掌握常见云的识别;3、了解常见天气现象的观测记录方法;4、记录一次冷空气活动过程。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丰富我们的气象知识。
2.了解主要气象观测设备的使用。
3.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与发布过程。
二、实验内容:1.气象知识讲座。
2.参观气象观测场。
3.参观气象台。
4.气象信息发布中心。
三、实验过程:我们首先听取了气象知识的讲座,老师在讲座中阐述了许多气象的有关知识。
气象能为地方经济服务,从气象灾害、气象与气候变化及气象对黔南州的三个大的方面来描述气象对地方经济的服务作用。
首先老师通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的“四个一流”、何良玉的话中表明气象的重要性,发展气象事业能为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基础性的作用,对经济发展也有很强的现实性作用,对可持续发展的深远前瞻性作用。
老师再就国家安全方面说了气象的重要性,以前国家安全主要靠军事力量来衡量,而现在气象探测、观测及预测也影响到国家安全,各国对于气象的作用的认识也逐步加强。
其次,讲座中谈到气象灾害,它主要包括:干旱高温、暴雨、沙尘暴、龙卷风、冰雹等气象灾害类型。
近年来,许多气象异常现象时有发生,这就使的气象气象灾害越来越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安全,如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各地区的干旱与洪涝,使得粮食产量下降,许多旱灾、涝灾的发生,今年北方的大旱很可能就与此有关,以及厄尔尼诺现象,也使太平洋两岸雨水分布出现异常。
总的来说,气候与气候变化已经是全球的重大课题,气候的变化严重威胁着国家的安全,特别是气象灾害的发生更加表现出人们在自然面前的脆弱性。
老师又引用了国家气象局局长郑国光的一句话,引出气象能为当地经济建设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气象灾害面前我们并不是无能为力,我们可以利用气象的监测预警机制来防灾减灾,例如各种防霜、防雷电、人工增雨、防风的措施。
如在降水较多的时候,在一小时以内降水达50mm可能更大时,就会发布蓝色暴雨信号,在三小时以内降水达100mm可能更大时,就会发布红色暴雨信号,就会产生滑坡、泥石流、洪涝灾害,提醒当地居民注意这几种气象灾害,还有我们对台风路径的观测和预报,会使沿海地区做好防灾减灾措施。
农业气象学实验报告(一)引言概述: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候与农业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通过分析气象要素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病虫害防治、农田水分管理等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本实验报告旨在探究农业气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以期增加农户对气象信息的认识与利用。
正文:一、农作物对气象因素的响应1. 温度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a. 温度对农作物萌发的影响b. 温度对农作物生长速率的影响c. 温度对农作物生理代谢的影响2. 光照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a. 光照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b. 光照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c. 光照对农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3. 湿度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a. 湿度对农作物蒸腾作用的影响b. 湿度对农作物病虫害传播的影响c. 湿度对农作物生理适应性的影响4. 降水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a. 降水对土壤湿度的补给作用b. 降水对农作物根系发育的影响c. 降水对农作物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5. 风速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a. 风速对农作物蒸腾作用的影响b. 风速对农作物灌溉水分分布的影响c. 风速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影响二、农田气象观测与数据分析1. 常用的农田气象观测仪器a. 温度计b. 光照计c. 湿度计d. 降水量计e. 风速风向仪2. 农田气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a. 数据采集的方法与频率b. 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c. 数据分析的常用方法与技巧三、农业气象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 气象预测与农作物种植调整a. 天气预报对作物种植的指导b. 气象数据对农作物生育期的调整c. 气象灾害预警与减灾措施的应用2.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a. 气象条件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影响b. 气象预测与病虫害防治的结合c. 气象数据在病虫害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3. 农田水分管理a. 气象数据在灌溉决策中的运用b. 气象因素对农田水分蒸发的影响c. 气象数据在农田水分平衡分析中的应用四、农业气象与农户生产的现状和展望1. 农户对气象信息利用的现状a. 现有农业气象观测体系的覆盖情况b. 农户对气象信息的认识程度c. 农户利用气象信息进行生产管理的情况2. 农业气象在农户生产中的潜在应用a. 提升农户对气象信息的认识与应用能力b. 推动农业气象观测体系的完善与扩大c. 提供有效的农业气象信息服务与技术支持总结:农业气象学作为研究气候与农业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对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农业气象学实验报告姓名:***学号:********日期:2016 年9 月地点:四川农业大学专业班级: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一、辐射与光照强度实验目的:1.了解天空辐射表的构造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2.了解净辐射表的结构构造,掌握其使用方法3.了解多探头照度计的构造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使用的仪器:名称电流计型号传感器型号灵敏度天空辐射表TBQ-DL TBQ-2 10.549净辐射表TBQ-D1 TBB-1 9.124 多探头照度计ZDS-10实验内容与步骤:一、总辐射的测量1、天空辐射表的构造、原理:天空辐射表(总辐射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传感器,另一部分是电流计,两部分由电线连接。
天空辐射表是测定地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天空散射辐射和地面反射辐射仪器。
2、天空辐射表的安装、使用:用电线将传感器和电流表连接起来,传感器一端,电线末端的螺丝帽应扭紧,电流表一端,红色黑色线头应接在电流表对应颜色的电线孔中。
测定时,将传感器平置于架子上,并避免被遮挡物挡住光线,然后拿起电流计并离传感器一定距离,避免光线被挡,然后打开电源开关,待3-5秒后读出电流计上的视数。
3、观测与记录:观测时拿起电流计并离传感器一定距离,避免光线被挡,然后打开电源开关,待3-5秒后读出电流计上的视数并记录在记录纸上,并根据电流表上的转换公式(辐射瞬时值=显示值x1000/灵敏度系数)计算出辐射值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读数完毕后关闭电源。
此次实验一共测定六次,每次测定时间间隔为四十分钟。
(测定数据见最后附表)二、净辐射量的测定1、净辐射表的构造、原理:净辐射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传感器,另一部分是电流计,两部分由电线连接。
TBB-1净辐射表被用来测量太阳辐射及地面辐射的净差值。
它的测量范围为0.28—3μm 的短波辐射和3—50μm 的地球辐射。
净辐射表的工作原理为热电效应,感应部分是由康铜镀铜组成的热电堆,热电堆的外面紧贴着涂有无光黑漆的上下两个感应面,由于上下感应面吸收辐照度不同,因此热电堆两端产生温差,其输出电动势与感应面黑体所接收的辐照度差值成正比。
气象学实习报告(通用3篇)气象学篇1一、:巩固、扩大和加深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熟悉气象业务的整个流程,获得气象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独立的工作能力,熟悉基本气象仪器的操作使用和维护,掌握地面、高空观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熟悉雷达原理、雷达操作及相关维护知识,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单位介绍:郑州市气象局是国家基准站,是全球气候观测系统的组成部分。
该站涵盖了所有的气象要素的观测项目,并承担着国家气象局最新研制的仪器测试工作。
郑州市气象局负责本市内气象监测、预报管理工作,及时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并对重大气象灾害做出评估,为本级人民政府防御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管理市内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以及农业气象预报、城市环境气象预报、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等专业气象预报的发布。
负责向市人民政府和同级有关部门提出利用、保护气象资源和推广、应用气候资源区划等成果的建议;组织对气象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7月19日,实习第一天,阮台长带我们参观了气象观测场,给我们介绍了郑州市气象局的有关情况,向我们提出了实习的相关要求,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没能够按照原定计划实习而是做了临时的调整。
在随后的七天我们分别在地面站,气象台,高空站进行了业务跟班实习,参观了雷达站。
1、地面观测2、高空探测高空站主要负责本地区高空气象要素探测。
主要利用无线电高空探测仪,无线电高空探测仪为一次性产品,悬挂在气象气球上升空(或由定高气球、飞机、火箭上下投),能测定各个高度上的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和气压,每天早晨七点和晚上七点释放一次,汛期凌晨一点钟要加放一次。
无线探空仪在使用前要对各项数据进行严格的检测,当探空仪升入空中后,L波段雷达会进行自动跟踪。
无线电探空仪由感应元件、转换电路、编码装置、无线电发射机和电源组成。
可以连续不断地发送气球上升(或降落)过程中所测各高度上的气象要素值。
气象学实验报告气象学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年月日【实验目的】掌握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验理解:(1)水温、气温、气压、风速和风向、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基本概念(2)气象要素的日变化过程(3)各种湿度表示方法的相互转换(4)气压真值的计算方法(5)仪器误差对观测值的影响(6)理解太阳辐射对地表温度变化的影响(7)地表温度变化与气温的关系(8)风速变化对地表温度和气温变化的影响【实验仪器】包括干球温度、湿球温度、风速、风向和气压测量仪器,具体:(1)DHM2机械通风干湿表(2)DEM6型轻便三杯风向风速表(3)DYM3型空盒气压表(4)红外测温仪(5)水温计【实验报告】整理2014年10月25日的气象实验数据得到以下若干图表:图1 各种温度日变化对比图1-1 气温日变化图1-2 5cm海水温度日变化分析:由图1可以看出植被温度、土壤温度、5cm海水温度大致的变化是一样的,都是单峰。
所有温度都是从观测时就开始上升,这与太阳辐射有关。
植被温度和土壤温度中午11:30左右达到最高点,气温的最大值出现在12:00,5cm海水温度中午12:30左右达到最高点;然后,随着太阳高度角的不断减小,植被和土壤温度不断下降,5cm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及速率都不大,气温波动下降。
各种温度整体从高到低依次为土壤温度、植被温度、气温和水温,这样的分布与物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有关。
各种温度变化范围和幅度不同,原因是各种物质的比热容不同。
所有温度的变化均和太阳辐射的强弱有关,造成峰值出现时刻不同的原因是: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地面一方面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而得热,一方面又以长波辐射形式向大气输送热量而失热。
若净得热量,则温度升高。
若净失热量,则温度降低。
地温的高低并不直接决定于地面当时吸收太阳辐射的多少,而决定于地面储存热量的多少。
土壤和植被属于地物,首先被加热,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大,而且比热容较小,所以升温较快,较早达到最大值。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地观测和数据分析,了解和掌握天气气象的基本规律,提高对气象变化的认知能力,为后续气象预报和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时间与地点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市XX区气象观测站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自动气象站:用于实时观测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
2. 手动气象观测仪器:包括温度计、湿度计、风速仪、风向计等。
3. 计算机及气象数据处理软件:用于数据记录、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1. 温度观测- 采用自动气象站和手动温度计进行观测,每隔2小时记录一次温度数据。
- 分析温度日变化规律,包括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及其出现时间。
2. 湿度观测- 使用自动气象站和手动湿度计进行观测,每隔2小时记录一次相对湿度数据。
- 分析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规律,包括最高湿度、最低湿度及其出现时间。
3. 气压观测- 使用自动气象站进行观测,每隔2小时记录一次气压数据。
- 分析气压的日变化规律,包括最高气压、最低气压及其出现时间。
4. 风向风速观测- 使用自动气象站和手动风向风速仪进行观测,每隔2小时记录一次风向和风速数据。
- 分析风向风速的日变化规律,包括风向频率、风速最大值及其出现时间。
5. 降水观测- 使用雨量计进行观测,记录降水量的累积值。
- 分析降水量的日变化规律,包括最大降水量、最小降水量及其出现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温度变化规律- 通过对温度数据的分析,发现实验期间温度呈现明显的日变化规律,白天温度较高,夜间温度较低。
- 日最高温度出现在下午14时左右,日最低温度出现在凌晨2时左右。
2. 湿度变化规律- 相对湿度在实验期间呈现波动变化,夜间湿度较高,白天湿度较低。
- 最高湿度出现在凌晨4时左右,最低湿度出现在下午16时左右。
3. 气压变化规律- 实验期间气压波动较小,日变化规律不明显。
- 最高气压出现在凌晨4时左右,最低气压出现在下午14时左右。
一序言气象学是全国高等林业院校林学,园林,环境等专业必修或选修的专业基础课。
他的任务在于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气象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观测技术,熟悉气象与林业生产的关系,为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打好基础,为发展林业生产,实现林业现代化服。
然而气象学的实习,不仅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而且对掌握气象学的理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掌握气象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也具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本实验通过测气温,相对湿度,水汽压,风速,风向(1.5m,0.5m)地表温度,地中5、10、15、20cm温度,在测量期间地面最高最低温度,气压以及天气状况这些气象因素随时间变化(7点~17点)来掌握气象学理论,气象学研究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一些仪器使用方法。
二研究地点:本组实验地点在北华大学逸夫楼东侧园林地带,距逸夫楼有30m左右,举松花江有200m左右。
地面有草坪并且有铺有地砖的小路,草地上有散乱分布的山梨树和樟子松。
山梨树高有10到15m,樟子松有20到25m。
林冠郁密度有40%,绿地面积80%。
三实验仪器:阿斯曼空壳气压计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曲管地温表三杯轻便风向风速表四实验人员:第三组全体人员五实验内容与方法:测量在七点到十七点这段时间的整点气温,汽压,风速,风向(1.5m,0.5m)地表温度,地中5、10、15、20cm温度,在测量期间地面最高最低温度,以及天气状况。
干球温度表用于测量空气温度,用湿球温度表的读数和查《湿度查算表》来查出水汽压(e)相对湿度(U)。
用空壳气压表读出气压。
用最高温度表和最低温度表来测出在这段时间内的最高最低温度。
地表温度表读出地表温度。
三杯轻便风向风速表来测风速风向。
干湿球温度表,曲管地温表和地面温度表每次测量都读两次数。
六数据整理和分析:测点8时、14时地温随深度(0、5、10、15、20cm)变化曲线由于测量日是阴天,所以地温不是很高。
14点相对于8点收到来自大气温度更多,所以14点的温度普遍高于8点的温度,但随着深度的增加地温逐渐减小,因为远离大气,所以接收到的能量逐渐减小,最终在15cm时趋于相同。
气象气候学实验报告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班级:地理科学1班姓名:李文飞学号:2012013202气象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掌握干球温度、湿球温度计和最高、最低温度计的原理和读数方法;2、了解认识测量风速、风向、气压的仪器及其工作原理;3、了解局部小气候的变化以及差异。
实验器材:主要仪器:1、测地温仪器:曲管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2、测大气温湿仪器:通风干湿表3、测风仪器:轻便三杯风向风速表辅助仪器:罗盘、铁锹、手电筒等实习准备:湿球纱布、橡皮囊、玻璃滴管、防风罩、蒸馏水、剪刀、笔、纸、直尺等实验时间及过程:6月15日上午11点左右,在经过两个小时左右的准备之后,我们被分到了湖心岛进行为期一天一夜的气象实验。
对温度(气温、最高温、最低温、不同温度的地温)、湿度、风向、风速等进行每2小时一次的观测。
1、选好位置,南北依次安放气温、最低温和最高温。
在其西侧,安放5cm、10cm、15cm的测地温度计如下图。
2、整理安装便携式风向风速仪、通风干湿表。
3、按照要求每2小时观测一次。
注意事项:1、观测时必须保持视线和水银柱顶端齐平,以避免视差2、读数的动作要迅速,力求敏捷,避免头、手、呼吸对温度造成影响3、注意复读,以避免发生误读或颠倒零上、零下的差错。
4、使用风速仪时要举过头顶,并持续一分钟,读出风速大小以及所对应的度数,并按照东0度西180度进行换算。
实验数据:地点:生命广场结果分析:假山上下的对比是不同高度上各种气象要素的对比,而学林、湖心岛、生命广场、图书馆门口、气象园、白桦林等则是在几乎同一高度上林地、草地、水泥地等的对比。
对比干湿球的温差,可知,空气湿度湖边最大,林地比较稳定,空旷裸露的人工地表最小。
学林:地面温度从04:00开始增温到14:00温度达到最高,之后气温下降到04:00到达最低点;土壤表层温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且气温波动越小越稳定,增幅与地面增幅情况一致;一天中风向大都是西南风,午夜有偏转为西北风;下午和凌晨风速较大1m/s左右,午夜风速较小1m/s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