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52.75 KB
- 文档页数:11
气象学实习报告气象学实习报告汇总5篇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气象学实习报告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气象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巩固、扩大和加深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熟悉气象业务的整个流程,获得气象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独立的工作能力,熟悉基本气象仪器的操作使用和维护,掌握地面、高空观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熟悉雷达原理、雷达操作及相关维护知识,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单位介绍:郑州市气象局是国家基准站,是全球气候观测系统的组成部分。
该站涵盖了所有的气象要素的观测项目,并承担着国家气象局最新研制的仪器测试工作。
郑州市气象局负责本市内气象监测、预报管理工作,及时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并对重大气象灾害做出评估,为本级人民政府防御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管理市内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以及农业气象预报、城市环境气象预报、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等专业气象预报的发布。
负责向市人民政府和同级有关部门提出利用、保护气象资源和推广、应用气候资源区划等成果的建议;组织对气象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7月19日,实习第一天,阮台长带我们参观了气象观测场,给我们介绍了郑州市气象局的有关情况,向我们提出了实习的相关要求,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没能够按照原定计划实习而是做了临时的调整。
在随后的七天我们分别在地面站,气象台,高空站进行了业务跟班实习,参观了雷达站。
1、地面观测2、高空探测高空站主要负责本地区高空气象要素探测。
主要利用无线电高空探测仪,无线电高空探测仪为一次性产品,悬挂在气象气球上升空(或由定高气球、飞机、火箭上下投),能测定各个高度上的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和气压,每天早晨七点和晚上七点释放一次,汛期凌晨一点钟要加放一次。
无线探空仪在使用前要对各项数据进行严格的检测,当探空仪升入空中后,L波段雷达会进行自动跟踪。
气象学实习报告三篇气象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及要求通过大气候实习使我们掌握各气象要素的日变化特征,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巩固,通过小气候实习,可使我们从感性上了解大气候的各气象要素与小气候的气象要素的差异,并能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这些现象,最后所提交的论文要求有数据的处理、数据的分析及实习结果。
二.达到的能力目标学生能独立的观测、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独立的进行数据的处理、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能得出结论,对论文的规范写作进行初步的训练。
三.实验仪器(1)大气候实习:百叶箱,干湿球温度表,地温表,净辐射表,总辐射表(2)小气候实习:干湿球温度表,光度计,通风干湿表四.观测内容1.大气候实习:观测内容:1)辐射的观测:包括净辐射、太阳总辐射、散射辐射、直接辐射。
2)气温、空气湿度(利用湿度查算表查出空气的相对湿度和实际水汽压)3)土温的观测:包括0cm、5cm、10cm、15cm、20cm的土壤温度观测时间:9:00点开始观测,每隔半小时观测一次,直至3:00点结束2. 大棚内外气温、湿度、光照度的测定(小气候实习)观测内容:大棚内外气温、相对湿度、绝对湿度(水气压)、光照度的观测以及大棚透光率的计算观测方法:第一步:在大棚内任意选取三个点;第二步:利用通风干湿表和照度计分别测量这三个点干、湿球温度和光照度。
(注意:利用通风干湿表测量这三个点干、湿球温度时要距离地面150cm,利用照度计测量三个点的光照度时应在地面测定,并使感应面保持水平);第三步:在大棚外空旷地任选一点,测定150cm的干、湿球温度和地面的光照度;第四步:利用湿度查算表查出空气的相对湿度和实际水汽压。
第五步:计算大棚透光率,大棚透光率=(大棚内光照度均值/大棚外光照度)__100观测时间:9:00点整开始观测,每隔半小时观测一次,3:00最后一次观测结束注意:利用通风干湿表观测空气湿度时,要求湿球在每个时间点的观测之前湿润一次。
例如:9:00观测完之后,9:30开始第二次观测,这时湿球要重新湿润一次。
第1篇一、前言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大气运动和大气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气象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我参加了气象学实践教学活动。
以下是我在本次实践教学中的收获和体会。
二、实践目的1. 深入了解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3. 提高气象观测和分析能力;4.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践内容1. 气象观测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气象观测的基本原理和仪器操作方法。
首先,我们了解了气象观测的重要性,它是获取气象信息、预测天气变化的基础。
然后,我们学习了各种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如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风速计、雨量计等。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按照规范程序进行观测,记录数据,为后续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
2. 气象数据分析在气象数据分析方面,我们学习了气象资料的整理、处理和分析方法。
首先,我们学习了气象资料的分类和整理方法,如气温、降水、气压、湿度等气象要素的统计。
然后,我们学习了气象图的绘制和解读方法,如等温线图、等压线图、风向风速图等。
通过分析气象数据,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天气变化规律,为天气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3. 气象预报在气象预报方面,我们学习了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首先,我们了解了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它是保障人们生产、生活和出行安全的重要手段。
然后,我们学习了各种气象预报方法,如数值预报、统计预报等。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根据气象数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天气预报,提高了预报准确率。
4. 气象灾害预警在气象灾害预警方面,我们学习了气象灾害的特点、成因和预警方法。
首先,我们了解了气象灾害的种类,如暴雨、洪水、干旱、台风等。
然后,我们学习了气象灾害预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预警信号发布、预警信息传播等。
通过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实践体会1. 提高了气象学理论水平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我对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气象学实习报告范文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气象学的相关知识和实际工作,培养我们对气象学的兴趣和专业素养。
通过实地观测仪器操作、数据采集和预报分析等实践活动,提高我们的观察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气象观测和气象预报。
1.气象观测我们首先参观了当地气象观测站,了解了各种气象观测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随后,我们进行了自己的观测实验。
我们使用气象探空仪、气象雷达等仪器进行了大气垂直廓线和降水监测。
通过操作这些仪器,我们了解到气象观测对于气象预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气象预报在这部分实习中,我们学习了气象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我们使用了一些气象模型、气象预报软件等工具,进行了实际的天气预报分析。
通过对气象要素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学会了如何判断天气发生变化的趋势和原因,并进行相应的预报和预警。
三、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1.加深了对气象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我深入了解了气象观测和预报的流程和方法,掌握了一些相关仪器的操作和数据处理技巧。
2.锻炼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气象观测和预报需要对天气要素进行准确的观察和分析,这对我们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3.提高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实习中,我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进行气象观测和预报,共同解决问题,这锻炼了我和他人合作的能力,也增进了我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四、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气象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我学习和从事气象工作的决心。
我将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气象学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观测和预报能力,为国家的气象预报和气象服务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我们的气象服务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同时,我也将积极加入相关的学术组织和科研团队,与众多同行一起探索气象学的更多前沿问题,并为气象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
2. 理解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等)的观测原理和意义。
3. 分析气象数据,提高对气象现象的认识。
二、实验仪器1. 普通温度表2. 气压计3. 湿度计4. 电接风向风速仪5. 云量计6. 地面气象观测场三、实验内容1. 气温观测实验步骤:(1)将普通温度表垂直悬挂在蔽阴背风处。
(2)等待温度表稳定后,读取温度值。
实验结果:某日气温为25.5℃。
2. 气压观测实验步骤:(1)将空盒气压表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
(2)读取气压值。
实验结果:某日气压为1013.2hPa。
3. 湿度观测实验步骤:(1)将湿度计放置在室内。
(2)等待湿度计稳定后,读取湿度值。
实验结果:某日室内湿度为60%。
4. 风向风速观测实验步骤:(1)打开电接风向风速仪。
(2)读取风向和风速值。
实验结果:某日风向为东北风,风速为3.5m/s。
5. 云量观测实验步骤:(1)观察天空云量分布。
(2)根据云量分布情况,记录云量。
实验结果:某日云量为5成。
6. 地面气象观测场观测实验步骤:(1)观察地面气象观测场设备。
(2)了解设备工作原理和用途。
(3)实地观测云量、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
实验结果:某日云量为5成,气温25.5℃,气压1013.2hPa,室内湿度60%,风向东北风,风速3.5m/s。
四、实验数据分析通过对气象数据的观测和记录,我们可以发现以下规律:1. 气温与气压呈负相关关系,即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2. 湿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即气温升高,湿度增加。
3. 风向和风速的变化与气压场、地转偏向力等因素有关。
五、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气象实验,我们掌握了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了气象要素的观测原理和意义。
2. 通过对气象数据的分析,我们对气象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六、实验心得1. 气象观测是一项严谨的科学活动,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个观测环节。
气象学实习报告(最新6篇)2022气象学实习报告篇一姓名:学号:专业年级:指导教师:实习成绩:年月一、实习目的该实习是本课程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以便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知识。
通过对不同下垫面性质所引起的小气候变化进行观测,了解人类的生产活动,特别是农林业生产活动受到气候的极大影响;了解人类的生产活动反过来也引起的局部小气候的变化,人类活动主要包括: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性质对小气候的影响,如砍伐森林、城市建设等;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成分(如城市大气成分的变化),对城市小气候产生的影响;人类活动释放热量对小气候的影响等,掌握各种小气候形成的机制和规律及可能对农林业和城市生活的影响。
要求掌握常规气象仪器仪表的操作和使用技能,了解气象观测基本环节和原理,理解本课程理论知识,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打好基础,也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实习,主要达到以下几个教学目的:1.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巩固新的知识;2.使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实习方案的设计,并初步掌握气象学实习研究方法和基本测试技术;3.通过实习数据的整理使学生初步掌握数据分析处理技术。
(1)通过观测各种气象要素,了解和掌握各种气象仪器的构造原理,安装规范,观测方法和观测数据的整理,数据整理表的制作以及各种要素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点;(2)气象观测要求: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3)要求正确读数,规范做记录,要制作适当的数据处理图表,然后分析和比较观测数据,并将分析结果与要素原来特有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变化特点进行比较;(4)了解并掌握不同森林类型所形成的的小气候特点,比较产生差异的原因;(5)了解掌握地形在水热资源分配中的作用,比较不同地形产生不同小气候的原因。
(6)了解下垫面性质的不同,对小范围内形成的小气候的影响,产生冷热差异的原因;(7) 了解现代气象台站设施与气象观测;(8) 了解小气候观测方法,掌握不同立地条件所形成的的小气候特点,使学生能独立掌握比较分析产生的差异及其原因的方法(9)做好实习报告,并对所测数据进行具体分析。
气象学基础实验报告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通过实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气象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方法。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气象学基础实验,探究大气中的温度、湿度、风速等要素的测量方法和相关原理,同时实验过程中还将学习如何使用气象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了解大气中温度、湿度、风速等要素的测量原理;- 学习使用气象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掌握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相关结论。
2. 实验器材本次实验所需的主要器材包括:- 温度计:用于测量空气温度;- 湿度计:用于测量空气湿度;- 风速计:用于测量风速。
3. 实验步骤(1)温度测量首先,使用温度计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空气温度的测量。
注意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记录方式,确保数据准确性。
(2)湿度测量接着,使用湿度计进行空气湿度的测量。
可以通过不同高度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湿度差异进行对比和分析。
(3)风速测量最后,使用风速计在不同位置和高度测量风速,并记录相应数据。
可以观察风向的变化以及对风速的影响。
4.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记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温度随时间和地点的变化呈现一定规律,与季节和地形相关;- 空气湿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有所不同,湿度与气温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风速受到地形、建筑等因素的影响,风向和风速有关联。
5. 结论与展望通过本次气象学基础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大气中温度、湿度、风速等要素的测量方法和原理,掌握了气象仪器的使用技巧,同时也加深了对气象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开展气象学领域的研究,探索更多关于大气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为我们打下了扎实的气象学基础,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气象学知识。
希望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更深入地探索气象学领域,为未来的气象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实习一日射观测[实习目的] 通过本实习了解测定辐射强度、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的仪器及其测量原理,掌握测定辐射强度、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的方法。
[实习仪器] 总辐射表、直接辐射表、散射辐射表、净辐射表、照度计、日照计等。
[实习内容] 一、气象观测场简述观测场是获取地面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避免受局部地形的影响。
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避免设在陡坡、洼地或邻近有丛林、铁路、公路、工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的地方。
在城市或工矿区,观测场应选择在城市或工矿区最多风向的上风方向。
观测场边缘与四周孤立障碍物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三倍以上;距离成排的障碍物,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十倍以上;距离较大水体(水库、湖泊、河流、海洋等)的最高水位线,水平距离至少在100m以上。
观测场四周十米范围内不能种植高秆作物,以保证气流畅通。
观测场大小应为25³25m2。
场地平整并保持有均匀草层,草高不能超过20cm 。
场内铺设30~50cm 宽的小路,为保护场地自然状态,只准在小路上行走。
场内不准种植作物。
观测场四周设高度1.2m 的铁围栏,以保护仪器设备。
观测场内应保持整洁,经常清除树叶、纸屑等杂物。
有积雪时,除小路上的积雪可以清除外,应保护场地积雪的自然状态。
场内仪器的布置,要互不影响并便于观测操作,如图1-1。
仪器布置的具体要求是:高的仪器安置在北面,低的仪器安置在南面,东西成行,南北交错。
仪器间的南北间距不小于3m ,东西间距不小于4m ,仪器距围栏不小于3m 。
观测场门最好开在北面。
仪器安置在紧靠东西向小路的南面,观测人员应从北面接近仪器。
二、辐射强度的观测测量辐射强度的仪器统称为辐射表。
辐射表根据热电效应原理制成,感应元件由感应面和热电堆组成,图1-1 气象观测场简图图1-2 辐射表安装图感应面上涂有高吸收率的黑色涂层,绕线型电镀式多接点热电堆采用康铜或锰铜镀层,热接点在感应面上,冷接点通常位于机体内。
2024气象学实习报告一、实习单位介绍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期间,我在X气象局完成了为期X周的气象学实习。
X气象局是一家国家级气象科研机构,专门从事气象观测、预报、服务等工作,拥有先进的气象设备和技术人员。
二、实习目的与意义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我深入了解气象工作的流程,掌握相关的观测、分析和预报技术,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通过实习,我将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气象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并为今后从事气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习内容和收获1.观测与测量:在实习期间,我了解了常用的气象观测仪器和测量方法,包括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等。
我学会了正确操作这些仪器,并且能够准确记录观测数据。
2.数据分析与处理:通过实习,我掌握了常用的气象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筛选和统计等。
我能够使用计算机软件对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相应的统计图表。
3.气象预报与服务: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气象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实践了一定量的气象预报工作。
我了解到气象预报是在多个观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统计、模拟和推理等方法,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进行预测。
同时,我还参与了提供气象服务的工作,包括天气咨询、气象报告的编写和天气应急指导等。
4.实地考察与调研:在实习期间,我还参加了一些实地考察和调研活动,包括观测站访问、仪器设备的使用等。
通过实地考察,我对气象观测站的工作环境和气象数据采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综上所述,通过实习,我不仅加深了对气象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获得了实际操作的经验,提高了数据处理和气象预报能力。
四、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和导师以及同事的积极沟通和交流,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1.观测数据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在观测数据的采集过程中,我发现观测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与导师的讨论和分析,我意识到观测数据受到一些误差的影响,并非完全准确,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调整和修正。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气象观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气象仪器的使用技巧,并学会如何对气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加深对气象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气象研究和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仪器及设备本次实验所使用的仪器及设备包括:普通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自计温度计、动槽式水银气压表、定槽式水银气压表、空盒气压表、TBQ-2天空辐射表、TBB-1净辐射表等。
2. 实验步骤(1)气温观测① 安装普通温度表:将温度表垂直悬挂在蔽阴背风处,确保感应球与地面平行。
② 测量气温:观察温度表,记录气温读数。
③ 观测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在一天内,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气温,找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2)气压观测① 安装动槽式水银气压表:将气压表放置在平稳的台面上,确保水平。
② 测量气压:观察气压表,记录气压读数。
③ 使用空盒气压表:将空盒气压表放置在平稳的台面上,确保水平。
观察气压表,记录气压读数。
(3)太阳辐射观测① 安装TBQ-2天空辐射表:将辐射表电缆插头正对北方,调整好水平位置,将其牢牢固定。
将总辐射表输出电缆与记录器相连接。
② 观测太阳辐射:记录太阳辐射读数。
(4)净辐射观测① 安装TBB-1净辐射表:将净辐射表电缆插头正对北方,调整好水平位置,将其牢牢固定。
将净辐射表输出电缆与记录器相连接。
② 观测净辐射:记录净辐射读数。
3. 数据整理与分析将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气温、气压、太阳辐射和净辐射等。
利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各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气温观测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本地区一天内的气温变化范围为XX℃~XX℃,最高气温为XX℃,最低气温为XX℃。
2. 气压观测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本地区一天内的气压变化范围为XX~XX hPa,平均气压为XX hPa。
3. 太阳辐射观测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本地区一天内的太阳辐射强度变化范围为XX~XX W/m²,平均太阳辐射强度为XX W/m²。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气象参数的观测方法与仪器使用。
2. 熟悉气象参数的记录与分析方法。
3. 提高对气象现象的认识,为气象预报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三、实验地点某气象观测站四、实验仪器1. 普通温度表2. 最高温度表3. 最低温度表4. 自计温度计5. 动槽式水银气压表6. 定槽式水银气压表7. 空盒气压表8. 风速风向仪9. 雨量计10. 雨量计传感器11. 雷达仪五、实验内容1. 气温观测(1)观测方法:使用普通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和自计温度计进行观测。
时间:2023年10月15日 08:00气温:10℃最高气温:14℃最低气温:6℃2. 气压观测(1)观测方法:使用动槽式水银气压表、定槽式水银气压表和空盒气压表进行观测。
(2)观测数据记录:时间:2023年10月15日 08:00气压:1013.2百帕3. 风速风向观测(1)观测方法:使用风速风向仪进行观测。
(2)观测数据记录:时间:2023年10月15日 08:00风速:3m/s风向:东北偏东4. 雨量观测(1)观测方法:使用雨量计和雨量计传感器进行观测。
(2)观测数据记录:时间:2023年10月15日 08:00雨量:0.5mm5. 雷达观测(1)观测方法:使用雷达仪进行观测。
时间:2023年10月15日 08:00雷达反射率:30dBZ六、实验数据分析1. 气温分析:本次实验气温较适宜,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最高气温14℃,最低气温6℃,温差较大。
2. 气压分析:本次实验气压稳定,有利于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3. 风速风向分析:本次实验风速3m/s,风向东北偏东,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4. 雨量分析:本次实验无降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5. 雷达观测分析:本次实验雷达反射率30dBZ,无降水现象。
七、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气象参数的观测方法与仪器使用。
2. 熟悉了气象参数的记录与分析方法。
3. 提高了对于气象现象的认识,为气象预报提供了基础数据。
气象学实验报告一、引言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的一门学科,它包括了大气的物理性质、动力学规律、化学组成以及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等内容。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测和分析一系列气象要素,以了解大气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1.了解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和技术。
2.研究气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究气象变化的原因。
3.培养科学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如下:1.气温计:用于测量空气的温度。
2.气压计:用于测量大气压力的仪器。
3.湿度计:用于测量空气湿度。
4.风向仪:用于测量风向。
5.风速仪:用于测量风速。
四、实验步骤1.选择一个开阔的场地,放置气温计、气压计、湿度计、风向仪和风速仪。
2.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逐个进行观测和记录。
3.每隔一定时间,检查一次仪器的读数,并进行相应的记录。
4.将观测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和图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我们的观测和记录,得到了如下结果:1.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表显示,白天温度升高,夜晚温度下降,符合日变化的规律。
2.气压变化较小,显示气压的稳定性较高。
3.湿度在白天和夜晚有一定的差别,白天较低,夜晚较高。
4.风向和风速显示出明显的变化,显示了风对气象要素的影响。
根据这些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温度的变化是由太阳辐射和地表反射的热量导致的。
2.气压的稳定性说明了大气层的稳定性较高,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湿度则受气温和风向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变化性。
4.风对于气象要素的分布和变化有重要影响。
六、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和观测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观测与分析,我也意识到了大气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然而,本实验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们只进行了一次观测,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持来验证我们所得出的结论。
其次,由于使用的仪器有一定的误差,观测结果的准确性也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实验中应该进行更多的观测,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对比。
气象学实验报告气象学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年月日【实验目的】掌握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验理解:(1)水温、气温、气压、风速和风向、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基本概念(2)气象要素的日变化过程(3)各种湿度表示方法的相互转换(4)气压真值的计算方法(5)仪器误差对观测值的影响(6)理解太阳辐射对地表温度变化的影响(7)地表温度变化与气温的关系(8)风速变化对地表温度和气温变化的影响【实验仪器】包括干球温度、湿球温度、风速、风向和气压测量仪器,具体:(1)DHM2机械通风干湿表(2)DEM6型轻便三杯风向风速表(3)DYM3型空盒气压表(4)红外测温仪(5)水温计【实验报告】整理2014年10月25日的气象实验数据得到以下若干图表:图1 各种温度日变化对比图1-1 气温日变化图1-2 5cm海水温度日变化分析:由图1可以看出植被温度、土壤温度、5cm海水温度大致的变化是一样的,都是单峰。
所有温度都是从观测时就开始上升,这与太阳辐射有关。
植被温度和土壤温度中午11:30左右达到最高点,气温的最大值出现在12:00,5cm海水温度中午12:30左右达到最高点;然后,随着太阳高度角的不断减小,植被和土壤温度不断下降,5cm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及速率都不大,气温波动下降。
各种温度整体从高到低依次为土壤温度、植被温度、气温和水温,这样的分布与物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有关。
各种温度变化范围和幅度不同,原因是各种物质的比热容不同。
所有温度的变化均和太阳辐射的强弱有关,造成峰值出现时刻不同的原因是: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地面一方面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而得热,一方面又以长波辐射形式向大气输送热量而失热。
若净得热量,则温度升高。
若净失热量,则温度降低。
地温的高低并不直接决定于地面当时吸收太阳辐射的多少,而决定于地面储存热量的多少。
土壤和植被属于地物,首先被加热,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大,而且比热容较小,所以升温较快,较早达到最大值。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地观测和数据分析,加深对气象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对气象现象的识别能力,并学会运用气象学原理分析气象数据。
二、实验时间与地点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XX市气象观测站三、实验内容1. 观测气象要素(1)气温观测:使用普通温度表,分别在上午8点、10点、12点、14点、16点进行气温观测,记录数据。
(2)气压观测:使用空盒气压表,分别在上午8点、10点、12点、14点、16点进行气压观测,记录数据。
(3)湿度观测:使用干湿球温度计,分别在上午8点、10点、12点、14点、16点进行湿度观测,记录数据。
(4)风向风速观测:使用风向风速仪,分别在上午8点、10点、12点、14点、16点进行风向风速观测,记录数据。
2. 数据处理与分析(1)气温变化规律分析:绘制气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气温变化规律。
(2)气压变化规律分析:绘制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气压变化规律。
(3)湿度变化规律分析:绘制湿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湿度变化规律。
(4)风向风速变化规律分析:绘制风向风速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风向风速变化规律。
3. 实验结果讨论(1)气温变化规律:实验期间,气温呈波动变化,白天温度较高,夜间温度较低。
这与太阳辐射强度和大气保温作用有关。
(2)气压变化规律:实验期间,气压呈波动变化,白天气压较低,夜间气压较高。
这与大气压力随高度的变化有关。
(3)湿度变化规律:实验期间,湿度呈波动变化,白天湿度较低,夜间湿度较高。
这与大气中水汽含量有关。
(4)风向风速变化规律:实验期间,风向风速呈波动变化,白天风向以东南风为主,风速较大;夜间风向以西北风为主,风速较小。
这与大气环流和地形地貌有关。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加深了对气象学基本知识的理解。
实验结果表明,气温、气压、湿度和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这些规律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形地貌等因素密切相关。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地观测和数据分析,了解和掌握天气气象的基本规律,提高对气象变化的认知能力,为后续气象预报和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时间与地点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市XX区气象观测站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自动气象站:用于实时观测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
2. 手动气象观测仪器:包括温度计、湿度计、风速仪、风向计等。
3. 计算机及气象数据处理软件:用于数据记录、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1. 温度观测- 采用自动气象站和手动温度计进行观测,每隔2小时记录一次温度数据。
- 分析温度日变化规律,包括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及其出现时间。
2. 湿度观测- 使用自动气象站和手动湿度计进行观测,每隔2小时记录一次相对湿度数据。
- 分析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规律,包括最高湿度、最低湿度及其出现时间。
3. 气压观测- 使用自动气象站进行观测,每隔2小时记录一次气压数据。
- 分析气压的日变化规律,包括最高气压、最低气压及其出现时间。
4. 风向风速观测- 使用自动气象站和手动风向风速仪进行观测,每隔2小时记录一次风向和风速数据。
- 分析风向风速的日变化规律,包括风向频率、风速最大值及其出现时间。
5. 降水观测- 使用雨量计进行观测,记录降水量的累积值。
- 分析降水量的日变化规律,包括最大降水量、最小降水量及其出现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温度变化规律- 通过对温度数据的分析,发现实验期间温度呈现明显的日变化规律,白天温度较高,夜间温度较低。
- 日最高温度出现在下午14时左右,日最低温度出现在凌晨2时左右。
2. 湿度变化规律- 相对湿度在实验期间呈现波动变化,夜间湿度较高,白天湿度较低。
- 最高湿度出现在凌晨4时左右,最低湿度出现在下午16时左右。
3. 气压变化规律- 实验期间气压波动较小,日变化规律不明显。
- 最高气压出现在凌晨4时左右,最低气压出现在下午14时左右。
气象实习报告气象实习报告3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气象实习报告3篇,欢迎大家分享。
气象实习报告篇1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班级:xx级1班姓名:李刚德学号:10xx26指导老师:马保国一、实习目的:1. 通过对空气湿度、温度、土壤温度、降水、风、日照、蒸发量等气象要素的观测分析,熟悉仪器的使用,了解这些气象要素的日变化规律;2. 通过对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用目测手段对风、云变化测量和估计的能力熟悉室外数据采集过程和对有效数据的整理过程,培养对气象与气候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思维方法;3. 培养对气象与气候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思维方法,加强时间概念在气象与气候的数据收集的有效性的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个人素质。
激发对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兴趣。
二、实习概况:这是我们本学期第一次的实习,周五上午我们到达中国邯郸气象观测站。
有秩序进入观测站后,工作站老师先给我们讲解了邯郸观测站的一些基本情况,然后给我们讲解啦观测站的设施,使我们大致了解各设施的作用与使用方法。
而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进入园内参观学习。
工作人员边讲授边操作使我们清楚地了解各设施情况。
三、实习内容:1. 自动气象站的介绍及降雨量的测量当天,经工作人员介绍我们了解到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承担的观测任务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可根据需要设置无人值守气象站。
承担气象辐射观测任务的站,按观测项目的多少分为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
地面气象观测分为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两种方式,其中人工观测又包括人工目测和人工器测。
为积累气候资料按规定的时次进行定时气象观测。
自动观测项目每天进行24次定时观测;人工观测项目,昼夜守班站每天进行02、08、14、20时四次定时观测,白天守班站每天进行08、14、20时三次定时观测。
气象学实验报告
年级、专业
小组成员姓名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科学技术系
2009.9
实验二温度的测定
日期成绩指导老师谢利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内容
1、对照仪器,认识各种温度表(计)的用途及构造特征;
2、对空气温度和地面温度进行规范的观测,做好记录并进行器差订正。
四、实验作业
1、最高温度表测定最高温度的原理是什么?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最低温度表测定最低温度的原理是什么?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百叶箱的作用是什么?
4、为什么测定气温的温度表要安置在百叶箱内,而测定地面温度的温度表却放置在露天?
5、根据下面两个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自记温度计的时间订正和记录订正。
并分析其特点。
50
实验三大气水分的测定
日期成绩指导老师谢利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内容
1、观测百叶箱干湿表和通风干湿表,并进行器差订正;
2、根据所测数据分别计算水汽压、露点温度、饱和差和相对湿度等空气湿度要素;
3、用《湿度查算表》查算空气湿度要素值;
4、降水量的观测,降水强度的计算;
5、蒸发量的实时观测。
四、实验作业
1、利用“干湿球法”测定空气湿度的原理是什么?基本公式如何表达?式中各
项的含义是什么?
2、用“干湿球法”如何得到水汽压、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和饱和差等空气湿度要素值。
3、观测记录百叶箱干湿表和通风干湿表温度,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各空气湿度要素值。
3,其降水量是多少mm314.0cm ? 用普通量杯量得直径6、20cm 的雨量器收集的降水体积为
9、根据虹吸雨量计观测记录结果绘制24h降水量曲线,并计算24h降水强度。
降水强度:
降水等级:
109876)mm(5量水降4321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时间(h)
小时降水量曲线24 1 图
实验四风、云、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的观测
日期成绩指导老师谢利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风向和风力等级的目测方法;
2、了解云量、云状的观测识别方法,掌握常见云的识别;
3、了解常见天气现象的观测记录方法;
4、记录一次冷空气活动过程。
二、实验内容
1、一天中分别于08时、10时、12时、14时、16时观测记录风向和风力等级;
2、一天中分别于08时、12时和16时记录云量和云状;
3、观测记录冷空气活动过程的常见天气现象和云的变化,至少持续3天;
4、根据风、云和天气现象的观测和气温的变化,分析典型天气过程的发生演变规律。
三、实验作业
1、说明下列各类云之间的异同之处:
(1)卷层云和高层云;高层云和雨层云。
(2)淡积云、浓积云、秃积雨云和鬃积雨云。
2、如何正确估计云量?
4、将下列天气现象计入天气现象栏。
(1)18:45下雨,19:20转为雨夹雪,20:30全部转为雪,21:22雪止。
(2)16:19降阵雨;20时终止;17:56闻雷,19:08止,雷声自东方经北方在西南方消失。
从20时整开始测站出现闪电。
(3)17:45开始下阵雨;18:07闻雷一声,方向未能辨别;18:21阵雨止,19:29又下阵雨,20时夹降冰雹,20:18冰雹止,阵雨一直持续到23时止;阵性降水期间,又在19:48天顶闻雷,接着于19:50 (天顶)、19:58(天顶)、20:09(东南方)、20:15(东南方)、20:27(东方)又分别闻雷。
5、如何目测风向和风力等级?
8、分析冷空气活动过程中的气温、气压、云、天气现象等的演变规律。
实验五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
日期成绩指导老师谢利
1、根据表1绘制风矢量玫瑰图。
稳定通过15℃的起始日期和终止日期,并计算活动积温。
日期,持续天数及活动积温。
(附上气温直方图和年变化曲线)
持续天数:活动积温:
4、下表是韶关1968-2006年的降水资料(mm),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
(1)计算降水量的平均绝对变率和平均相对变率。
(2)计算降水频率和保证率。
全距:分组数:组距:
组序下限——————上限频数频率保证率(3)绘制降水量的保证率曲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