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百万千瓦级以上核电汽轮机组现状及发展

我国百万千瓦级以上核电汽轮机组现状及发展

我国百万千瓦级以上核电汽轮机组现状及发展
我国百万千瓦级以上核电汽轮机组现状及发展

当今世界各国核电发展情况介绍

当今世界各国核电发展情况介绍 导语:全球首座商用核动力电站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全球有445座商用核动力反应堆在31个国家运行,总装机容量达387GW,另有64座在建。作为持续、可靠的低碳能源,核电已向全球提供超过11%的电能。此外,还有大约240座研究堆运行在56个国家,180座动力堆为大约140支舰船、潜艇提供着动力。总体情况核裂变能技术(特定原子核分裂释放大量能量)首先发展于20世纪40年代,从二战期间直到1945年,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特定核素(铀或钚)的原子核分裂所释放出的大量能量以制造炸弹,即原子弹。到20世纪50年代,核裂变能技术开始转向和平利用,主要是用于核动力发电。如今,在世界电力能源中,核电已具备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民用核电已拥有超过1.65万堆年的运行经验,并且占世界电力能源供给的11.5%(来自31个国家的核动力发电)。另外许多国家建造了不少研究堆,一方面为科学研究提供中子源束流;另一方面用于制造医用、工业用同位素。众所周知,目前仅有8个国家具有核武器制造能力。于此相比,却有56个国家运行着大约240座民用研究堆。超过1/3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目前31个国家拥有445台商业核动力反应堆,总装机容量达387GW,这一发电量超过法国或德国所有电力来源的3

倍不止。另外还有64座商用核动力反应堆在建,相当于目前核电装机容量的18%。同时,已有150多座商用核动力反应堆具有明确的建设计划,相当于目前核电装机容量的一半。全球16个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核电,其核电占比超过本国电力供给的1/4。法国电力来源中,核电贡献3/4左右;比利时、捷克、芬兰、匈牙利、斯洛伐克、瑞典、瑞士,斯洛文尼亚,乌克兰等国的核电占比达1/3或更多;南韩、保加利亚核电提供30%以上的电能;美国、英国、西班牙、罗马尼亚核电占各国电能的20%;日本过去很大成分上依赖核电,占比超过1/4,目前期望返回当时水平。在那些不持有核电厂的国家中,意大利和丹麦,能源供给中,有10%来自于核电。世界各国情况中国中国政府计划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在运58GW,在建30GW。从2002年到2015年内,中国已完成了28台新核电机组的建造及开始运营。目前已有33台机组在运,22台机组在建,其中包括4台AP1000核电机组(全球首堆)和高温气冷堆示范电厂,更多机组还在计划建造中,可能将会在三年内开始。另外,中国已经开始了出口国产反应堆设计,中国核反应堆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同样是首屈一指。印度根据国家能源政策,印度核电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装机14.5 GW,包括轻水堆、重水堆及快堆。目前,印度除了21台机组已在运外,另外还有6台机组在建,包括国产和进口的设

核电汽轮机介绍-考试答案-82分

核电汽轮机介绍 1. 由上海电气供货的我国首台出口325MW 核电汽轮机用于哪个哪个国家? ( 3.0 分) A. 印度 B. 土耳其 C. 巴基斯坦 2. 上海电气百万等级核电机组26 平米的低压缸模块末级叶片长度为?( 3.0 分) A. 1420mm B. 1710mm C. 1905mm 我的答案: B √答对 3. 上海电气百万等级核电机组适用于AP1000 的高压缸模块型号为?( 3.0 分) A. IDN70 B. IDN80 C.IDN90 我的答 B √答对 4. 上海电气百万等级核电汽轮机组转速?( 3.0 分)

A. 1500RPM B. 3000RPM C.3600RPM 我的答 A √答对 5. 上海电气百万等级核电机组20 平米的低压缸模块末级叶片长度为?(3.0 分) A. 1420mm B. 1710mm C. 1905mm 我的答案: A √答对 6. 上海电气的山东石岛湾200MW 项目是什么堆型?(3.0 分) A. M310 B. 华龙一号 C. 高温气冷堆 我的答案: C √答对 7. 上海电气出口巴基斯坦的300MW 等级核电汽轮机共有几台?( 3.0 分) A. 2 台 B. 3 台 C. 4 台 我的答案: C √答对 8. 至2018 年 6 月,上海电气已投运核电汽轮机多少台?( 3.0 分)

A. 10 台 B. 11 台 C. 12 台我的答案: C √答对 9. 上海电气百万等级核电机组30 平米的低压缸模块末级叶片长度为?(3.0 分) A. 1420mm B. 1710mm C. 1905mm 我的答案: C √答对 10. 上海电气百万等级核电汽轮机高压缸模块运输方式为?(3.0 分) A. 整缸发运 B. 散件发运 C. 其他 我的答案: A √答对 1. 以下哪些为高温气冷堆堆核电汽轮机特点?( 4.0 分)) A. 进汽参数高 B. 无MSR C.低压缸加强除湿 我的答ABC √答对 2. 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4.0 分)) A. 2008 年上海电气获得阳江和防城港CPR1000 核电汽轮机订单 6 台

世界核电技术发展简史

世界核电技术发展简史 1、第一代核电技术 即早期原型反应堆,主要目的是为通过试验示范形式来验证核电在工程实施上的可行性。 前苏联在1954年建成5兆瓦实验性石墨沸水堆型核电站;英国1956年建成45兆瓦原型天然铀石墨气冷堆型核电站;美国1957年建成60兆瓦原型压水堆型核电站;法国1962年建成60兆瓦天然铀石墨气冷堆型核电站;加拿大1962年建成25兆瓦天然铀重水堆型核电站。这些核电站均属于第一代核电站。 2、第二代核电技术 第二代核电技术是在第一代核电技术的基础上建成的,它实现了商业化、标准化等,包括压水堆、沸水堆和重水堆等,单机组的功率水平在第一代核电技术基础上大幅提高,达到千兆瓦级。 在第二代核电技术高速发展期,美、苏、日和西欧各国均制定了庞大的核电规划。美国成批建造了500至1100兆瓦的压水堆、沸水堆,并出口其他国家;前苏联建造了1000兆瓦石墨堆和440兆瓦、1000兆瓦VVER型压水堆;日本和法国引进、消化了美国的压水堆、沸水堆技术,其核电发电量均增加了20多倍。 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催生了第二代改进型核电站,其主要特点是增设了氢气控制系统、安全壳泄压装置等,安全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此前建设的所有核电站均为一代改进堆或二代堆,如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部分机组反应堆。我国目前运行的核电站大多为第二代改进型。 3、第三代核电技术 指满足美国“先进轻水堆型用户要求”(URD)和“欧洲用户对轻水堆型核电站的要求”(EUR)的压水堆型技术核电机组,是具有更高安全性、更高功率的新一代先进核电站。 第三代先进压水堆型核电站主要有ABWR、System80+、AP600、AP1000、EPR、ACR等技术类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AP1000和法国的EPR。中国已引进AP1000等技术,分别在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等地开工建造。 4、第四代核电技术 第四代核电是由美国能源部发起,并联合法国、英国、日本等9个国家共同研究的下一代核电技术。目前仍处于开发阶段,预计可在2030年左右投入应用。第四代核能系统将满足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极少的废物生成、燃料增殖的风险低、防止核扩散等基本要求。

世界核电站建设现状及前景

世界核电站建设现状及前景 胡经国 人类使用的能源已由木材时代、煤炭时代、石油时代进入到核能时代。利用核裂变反应产生的巨大能量—核裂变能(本文所说的核能是指核裂变能)发电已有30多年的历史。今天,核能已成为技术上最成熟、安全、经济、清洁、最有潜力和发展前途的一种新能源。在当今世界能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建设核电站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尽管发生了美国三里岛和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但是世界核电站建设仍然在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到1983年9月,全世界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在运转的核电站270多座,总装机容量为1700亿瓦。同时,在建和拟建的核电站尚有200多座。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1984年,全世界有34座核电站投产发电,使世界核电站发电量增长17%,达到2200亿瓦。当年,全世界新建核电站14座。 到1986年底,全世界在运转的核电站达到376座,总装机容量达到2769.75亿瓦;在建的核电站有135座,总装机容量为1469.31亿瓦;拟建的核电站有124座,总装机容量为1218.9亿瓦。 到1987年6月底,全世界在运转的核电站有389座,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亿瓦。当时,世界各国核电站所提供的电力,相当于700多万桶石油的能量。去年,全世界又增加了20座核电站,使世界核电站总数达到420座。 据预测,到2000年,全世界已安装的核电站的装机容量将达到4970~6460亿瓦;到2025年,将增加到8750~21600亿瓦。 到1986年底,核电站发电量占世界发电总量的比重已上升到了15%。同时,核电站发电量占各国发电总量的比重,法国为70%,比利时为67%,瑞典为50%,瑞士和西德两国分别为39%和30%,日本和美国两国分别为25%和17%。 据预测,到2000年,核电站发电量占世界发电总量的比重,将从现在的15%上升到20%~30%。 目前,全世界的核电站都是利用铀235或钚239等容易裂变的同位素,通过核裂变反应获得巨大的能量的。近几年来,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正在加紧研究通过受控核聚变反应获得更加巨大的能量。科学家们预测,到本世纪末,受控核聚变技术将获得重大突破。到21世纪,人类通过受控核聚变反应所获得的能量将会越来越多。核能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

中国核电行业发展现状(2011)

中国核电行业发展现状(2011-3-15) 一、中国核电发展现状 (一)中国核电的发展阶段 1、核能研究阶段 在70年代末,我国已经有了核动力应用的想法,但是由于十年动乱的影响,1969年,原二机部各类学校有的停办,有的撤销,有的交给地方。研究所被精简缩编,名存实亡,研究工作虽然一直没有停顿,但“清查”、批斗使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遭到极大的压抑,影响了工作的进行。一些基础科研项目基本停止,核电的科研工作未能展开。 2、核电技术起步阶段 这一阶段我国的核电技术开始起步,但是由于我国核电政策的徘徊不定,使得我国的核动力研究主要应用于核动力舰艇上,1971年9月,我国自己建造的第一艘核动力舰艇安全下水,试航成功,其后20年,我国核电仍为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此期间进行了核电站的概念设计,但是进度缓慢,秦山核电站的设计即从此时开始,但后来停止了,如同整个世界核电的大潮流一样。 1984年我国第一座自己研究、设计和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破土动工,表明中国核电事业的开始。 3、黄金复苏阶段 中国核电从秦山核电开始,大亚湾核电为转折,历经十年,终于迎来了核电春天,各个项目如同雨后春笋,不断开工。 进入新世纪,国家对核电的发展做出新的战略调整。国务院已颁布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的目标,这个目标有可能更高。(据新华网2010年3月22日消息称: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于2010年3月22日说,目前我国正在对2020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调整。根据目前的工作部署,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目标保守看为7000万千瓦至8000万千瓦。) 中国核电站布局

核电汽轮机的安装难点及其对策

核电汽轮机的安装难点及其对策 陈新钰 【摘 要】 简要介绍了核电汽轮机在安装时碰到的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以及如何针对这些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汽轮机;安装;技术问题;对策 The Diff iculties of Nuclear Turbine Installation and its Solutions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iff iculties and technical issues during neclear turbine installation, and it states the measures to f ind the solutions for the issues. 【K ey Words】 turbine;installation;technical issues;solutions 1 绪 言 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核电汽轮机的自行研制,自秦山核电厂第一台310MW于1991年底一次冲转、并网、试运行成功及商业运行以来,已有六年之久,而第二台出口巴基斯坦的核电325MW汽轮机业已安装就绪,并于1998年底调试、冲转、情况良好。然而,在核电汽轮机的安装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系列这样或那样的技术问题,如何采取相应对策以确保机组的顺利安装成功,是保证以后核电汽轮机安全运行的关键之一。由于核电站的安全准则要求非常高,汽轮机机组必须有极高的可靠性,在安装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为此,兹将在安装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与技术问题,以及就如何采取对策和应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作一总结,以供相关人员在今后安装核电汽轮机时参考。2 基础地脚螺钉的预埋 211 难点与关键技术问题 地脚螺钉预埋位置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汽轮机与发电机基础台板及轴承箱(座)能否顺利安装就位问题。 212 对 策 必须制作较高精度的钢制模板,以便将地脚螺钉正确定位与预埋。 213 质量控制要点 11由安装及土建人员一起按模板设计图复核预制定位用钢模板(金属框架),以确保各项几何尺寸的误差和累计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 21框架安装及支模在浇灌混凝土过程中应反复测量,以确保位置正确及在浇灌混凝土时不会产生位移。 214 相关记录 绘制地脚螺钉预埋后的实际位置图。

中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山东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公元1964,中国西北,罗布泊的一声巨响,向世界宣告,中国拥有了自己的核武器。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代表我国开始使用核动力。 1991年12月15日,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第一座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正式并网发电,代表着中国在和平利用核能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漫漫征途,从中国第一次核试验,到第一核电机组并网发电,中国核能利用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核电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核电设计、建设和运营水平明显提高,核电工业基础已初步形成。三十年风风雨雨,三十年艰苦历程。中国核电从无到有,为共和国的华美乐章添加了最美妙的音符。 我国核电现状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经过起步和小批量两个阶段的建设,我国目前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三个核电基地。截至到2004年9月,我国共有9台核电机组投入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万千瓦。2003年底,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和核发电总量,分别占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1.7%和2.3%。在浙江、广东两省,2003年核发电量均超过本省总发电量的13%,核电成为当地电力供应的重要支柱。 与此同时,通过引进与自主研发,我国在核电站维护运营及设计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的进步:秦山一期核电站已经安全运行13年,在2003年结束的第七个燃料循环中创造了连续安全运行443天的国内核电站最好成绩,2003年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九项性能指标中,秦山核电站有六项指标达到中值水平,其中三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秦山二期国产化核电站全面建成投产,实现了我国自主建设商用核电站的重大跨越,比投资1330美元/千瓦,国产化率55%,经受住了初步运行考验,表现出了优良的性能,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提前建成投产,实现了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创造了国际同类型核电站的多项纪录。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投运10年来,保持安全稳定运行,部分运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广东岭澳核电站也已经全面建成投产并取得良好的运行业绩。江苏田湾核电站1号机组正在调试过程中。此外,我国出口巴基斯坦的恰希玛核电站2000年6月并网发电,2003年负荷因子达到85%。 我国核电当前技术水平与发展情况 进入二十一世纪,传统能源的利用程度已经接近极限,而且,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化石能源的过分利用,对环境造成了难以消除的影响。今天,面对油价高涨,能源短缺,各国都在寻找能源的解决办法。中国科学院学部核能发展战略咨询组起草的一份战略研究报告指出,我国能源供应面临三大挑战:第一,能源发展需求与我国能源资源人均拥有量不足之间的矛盾;第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合理,大量燃煤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问题;第三,能源利用效率不高,能源浪费比较严重。为应对上述挑战,我国将强化节能和提高能效作为基本国策放在首位,并逐步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逐步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份额,提高新能源的份额。而“在各种替代能源中,只有核能既是一种经济、安全、洁净的能源,又可大规模地替代化石能源。只有积极发展核

我国核能发展现状

我国核能发展现状 目前我们国家核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核能的和平利用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核技术已经渗透到能源、工业、农业、医疗、环保等各个领域,特别是核能在电力工业成功运用,为提高各位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核电约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6%,与水电、火电一起构成电力能源三大支柱,核能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它将成为最终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源之一。世界50多年的核能发展表明,核能不失为一种清洁、安全和经济的能源,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毕竟对能源提出快速增长要求,而我国目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又与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日益相关,所以发展核能是解决我国能源短缺、改善能源结构、控制环境污染、保障能源结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建设的第一座核电厂1991年建成投产,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力的历史,1994年投产大电站,1996年中国又自主设计建设了二级核电站,三级核电站,随着最近广东核电厂投入,我国目前公共12组核电机组投入运行,运行的核电机组安全状况良好,平均用于值可达到85%,核电辐射水平一直保持在本地水平。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合作了12个核电项目,共31台机组,合作规模达到3378万千瓦,已开工建设24台,建成规模2660万千瓦。核电作为我国新能源的主力军,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进入了批量化、规模化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引进三代核技术AP1千以及EP2顺利建成,它在中国经济快捷的发展,对核燃料的高效利用以及对减少高排放物发挥了重大的效应。 07年3月,随着中美间两份重要协议《核岛供货合同框架协议》和《技术转让合同的框架协议》的签署,美国西屋公司和绍尔公司组成的西屋联合体在中国的第三代核电招标中正式中标,AP1000成为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所选择的技术路线,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落户中国。 AP1000技术虽然先进,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尚没有一座建成的电站,中国将是第一个“品尝”这一技术的国家。我国的研究人员从AP600到AP1000进行了十多年的研究,对这一技术有较深入的了解。第三代技术是从第二代发展来的,其主要系统均有工程实践,只是核电站安全系统设计理念不同,AP1000使用的是非能动的方式。 作为第三代核电站,AP1000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第二代核电站主要是上世纪70年代根据当时安全法规设计的。其设计基准不考虑核电站严重事故(如

(发展战略)世界核电发展概述 中国核电建设简史

世界核电发展概述 中国核电建设历程 (一)世界核电发展概述 1954年6月27日投入使用的世界最早核电站—莫斯科西南110公里的奥布宁斯克核电站,5MW容量。(于2002年4月30日关闭,现改建一所博物馆。) 1960年美国核能发电占总电能的0.1%。(当时只美国有规模核电) 1970年有核电的国家核电量占总电量的百分比:美国1.4%;苏联0.5%;日本1.5%;西德3.7%。 1980年有核电的国家核电量占总电量的百分比:美国11.0%;苏联5.4%;日本16.0%;西德14.2%。 1980年主要国家核电装机容量:美国5649万千瓦;苏联1230万千瓦;日本1569万千瓦。 1980年全球核电占发电量的16%。 1981年主要国家核电装机容量:美国6074万千瓦;苏联1450万千瓦;日本1626万千瓦。 1982年11月法国核电装机容量2200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33.8%。法有22台90万千瓦核电机组投入生产。 1982年11月英国核电装机容量占总电量的8.1%。 1983年5月5日签订中法核电合作备忘录,计五条。主要内容:法国供四座核岛,常规岛英国两套,法选两套,均由法总设计。 1983年10月11日。国际原子能机构27届大会一致通过决议,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该机构成员国。 1985年12月12日中法广东核电站谈判达成协议。由法国法马通公司向中国提供两座90万千瓦反应堆。

1986年4月26日,苏联基辅北18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放射性物质泄漏,传播到北欧一带,苏要求瑞典帮助,大火七天扑灭。其原因是人为连续违反操作规程而导致,安全壳不能全包容而向外泄漏。 1990年初,宜宾核燃料元件厂开始生产,供秦山核电站核燃料组件。95年1月起,向大亚湾核电站提供更换的燃料组件。 1991年12月大亚湾核电站第一台投产,填补我国核电的空白。 1991年12月31日,中国—巴基斯坦核电站合作合同签字。中国30万千瓦核电站和平利用于巴,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 1992年12月18日中俄签订核电站合作协定。关于两台100万级核电机组的核电站项目。 1994年4月我国自行研究、设计和建设的第1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1996年12月27日,在莫斯科签订俄罗斯提供两台百万千瓦压水堆(VVER-1000型)核电机组合同。厂址在江苏连云港,称田湾核电站。 1996年世界核电所占比率最高的国家:法国核电占总电量的78.2% 。 1999年各国核发电量(单位:亿千瓦时):美国7778.9、法国3942.4、日本3166.2、德1700.0、俄国1218.8、英国962.8、加拿大734.9、中国149.5。 2001年4月19日报道,核电专用电缆在天津诞生,核二院等单位研制1E级K3类电缆通过专家鉴定,国内首家寿命达到50年。 2001年4月19日,日本高濱关西电力公司属下1号核电厂发生泄漏事故,将负荷降至75%,对泄漏详细检查。 2001年5月17日报道,我国新一代、第一座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在京建成。世界最新技术,继美、英、德、日后第五个掌握的国家。

核能发展现状及研究报告

核能研究汇报 1.核能的安全性: 核电是一种清洁、安全、技术成熟、供应能力强、能大规模应用的发电方式,国际核能的应用经历了对核电机组的从第一代到第三代不断改进的过程,目前,国际第四代核能利用系统研究提出了反应堆设计和核燃料循环方案的新概念,我国核电已由起步进入发展阶段,具有自主设计建造第二代核电的能力,我国已做出积极推进核电发展的重大决定,加快我国核电建设,提高核电在电力供给中的比重,这将有助于缓解电力增长与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的矛盾,核能利用的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从核能第一次利用至今,已经跨过了半个多世纪,对它的利用已经从由军事用途逐步扩展到民用领域。在当前和平利用的情况下,核能发展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好处——高效经济地解决能源危机、快速持续地带来经济效益、深入多元地扩展科技前景以及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但核能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体现优点的同时,核物质本身安全风险、核科技本身安全风险以及核能外部安全风险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从伦理学角度有必要利用其实践功能和应用功效来引导、规范人类利用核能的行为,要更安全、可持续的发展核能。正是基于此目的,本文对当前核能发展中的主要弊端:核事故,核走私,企业管理操作者缺失职业道德,核科学家不负责任的行为,放射性污染进行分析,并阐述这些弊端涉及到的伦理问题。提炼了确保核安全利用的四条核伦理原则:和平利用原则、安全无害原则、公开透明原则、利

益与风险均衡原则。最后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角度提出相应对策,力图在这些领域内发挥核伦理的实践功能和应用功效,确保核能技术安全利用。 法国没有专门规范新能源问题的法典,其涉及新能源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能源基本法、新电力法等综合性法律以及专门性能源立法三类。法国在核能领域的成功依赖于基本法的支持、三级核能监管体制、核废物安全处置法律制度以及信息披露制度。法国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也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法律和政策。我国应借鉴法国的成功经验,健全新能源法律体系并及时、灵活地修订能源法律,因地制宜地确定不同地区的新能源重点发展领域,采取合理的经济激励措施,并在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注重保护环境。 2.核能实现方式: 核能是人类最具希望的未来能源之一。人们开发核能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重元素的裂变,如铀的裂变;二是轻元素的聚变,如氘、氚、锂等。重元素的裂变技术,己得到实际性的应用;而轻元素聚变技术,也正在积极研究之中。 人类的能源从根本上说,来自核聚变反应,即发生在太阳上的“轻核聚变”。人类已经在地球上实现了不可控的热核反应, 即氢弹爆炸。要获得取之不尽的新能源, 必须使这一反应在可控条件下持续进行。为实现可控核聚变有两种方法,一是用托卡马克装置开展“磁约束聚变”的研究。另一条技术路线是20世纪70年代初公开的“包括以激光驱动为主攻方向的惯性约束核聚变(ICF)”。

世界核电发展概述中国核电建设简史

世界核电发展概述中国核电建设简史 中国核电建设历程 (一)世界核电进展概述 1954年6月27日投入使用的世界最早核电站—莫斯科西南110公里的奥布宁斯克核电站,5MW容量。(于2002年4月30日关闭,现改建一所博物馆。) 1960年美国核能发电占总电能的0.1%。(当时只美国有规模核电) 1970年有核电的国家核电量占总电量的百分比:美国1.4%;苏联0.5%;日本1.5%;西德3.7%。 1980年有核电的国家核电量占总电量的百分比:美国11.0%;苏联5.4%;日本16.0%;西德14.2%。 1980年要紧国家核电装机容量:美国5649万千瓦;苏联1230万千瓦;日本1569万千瓦。 1980年全球核电占发电量的16%。 1981年要紧国家核电装机容量:美国6074万千瓦;苏联1450万千瓦;日本1626万千瓦。 1982年11月法国核电装机容量2200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33.8%。法有22台90万千瓦核电机组投入生产。 1982年11月英国核电装机容量占总电量的8.1%。 1983年5月5日签订中法核电合作备忘录,计五条。要紧内容:法国供四座核岛,常规岛英国两套,法选两套,均由法总设计。 1983年10月11日。国际原子能机构27届大会一致通过决议,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该机构成员国。 1985年12月12日中法广东核电站谈判达成协议。由法国法马通公司向中国提供两座90万千瓦反应堆。

1986年4月26日,苏联基辅北18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峻事故,放射性物质泄漏,传播到北欧一带,苏要求瑞典关心,大火七天扑灭。其缘故是人为连续违反操作规程而导致,安全壳不能全包容而向外泄漏。 1990年初,宜宾核燃料元件厂开始生产,供秦山核电站核燃料组件。95年1月起,向大亚湾核电站提供更换的燃料组件。 1991年12月大亚湾核电站第一台投产,填补我国核电的空白。 1991年12月31日,中国—巴基斯坦核电站合作合同签字。中国30万千瓦核电站和平利用于巴,同意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 1992年12月18日中俄签订核电站合作协定。关于两台100万级核电机组的核电站项目。 1994年4月我国自行研究、设计和建设的第1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1996年12月27日,在莫斯科签订俄罗斯提供两台百万千瓦压水堆(VVER-1000型)核电机组合同。厂址在江苏连云港,称田湾核电站。 1996年世界核电所占比率最高的国家:法国核电占总电量的78.2% 。 1999年各国核发电量(单位:亿千瓦时):美国7778.9、法国3942.4、日本3166.2、德1700.0、俄国1218.8、英国962.8、加拿大734.9、中国149.5。 2001年4月19日报道,核电专用电缆在天津产生,核二院等单位研制1E级K3类电缆通过专家鉴定,国内首家寿命达到50年。 2001年4月19日,日本高濱关西电力公司属下1号核电厂发生泄漏事故,将负荷降至75%,对泄漏详细检查。 2001年5月17日报道,我国新一代、第一座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在京建成。世界最新技术,继美、英、德、日后第五个把握的国家。

核电厂汽轮机基础知识

核电厂汽轮机基础知识 核电厂大多数都使用饱和汽,为了降低发电成本,单机容量已增加到1000MW级。在总体配置上,饱和汽轮机组总是设计成高压缸和一组低压缸串级式配置,在进入低压缸前设置有汽水分离再热器,有的设计在汽水分离再热器和低压缸之间设置中压缸或中压段。一般情况下,核电厂大功率汽轮机的所有汽缸都设计成双流的,且两个或更多的低压缸是并联设置。还有在高压缸两端对称地每端布置两个低压缸的设计。我国田湾核电厂就采用这种汽轮机配置。大亚湾核电厂的汽轮机为英国公司设计制造的多缸单轴系冲动式汽轮机。汽轮机的转速为3000r/min,额定功率为900MW,新汽参数为6.63MPa,283℃,低压缸排汽压力0.0075MPa,额定负荷下蒸汽流量为5515t/h,汽轮机为4缸、六排汽口型式。一个高压缸和3个低压缸皆为双流对分式。新蒸汽分4路经高压缸汽室后由进汽短管导入高压缸,高压缸的两个排汽口,各通过4根蒸汽管与低压缸两侧的汽水分离再热器相连。高压缸排汽在汽水分离再热器经汽水分离再热后,进入低压缸,每个低压缸的两个排汽口与一台凝汽器相接,整台汽轮机,共有6个抽汽口,供2组高压加热器和4组低压加热器以及给水泵汽轮机用汽。除氧器用汽来自高压缸排汽。高压缸为铬钼材料铸造的单层缸结构,水平对分型式,每一汽流流向各有5级。其中隔板皆采用隔板套结构,高压缸转子由镍铬钼钒钢锻成,每个流向都有锻成一体的5级叶轮,各级叶片的叶根皆为多*型,叶片长度为91mm,叶片的顶部有预加工的铆钉头,用来装置围带,每一级叶片的围带都由数段组成扇形叶片组。高 有基本相同的结构,皆为双层缸,水平对分式。内缸包含环形进汽室和所有的隔板。外缸提供低阻力的蒸汽流道并将内缸的反冲力矩传递给汽轮机基础。低压缸的内、外缸都由碳钢制造,内缸为焊接结构,外缸为焊接组装结构。低压缸隔板由铁素体不锈钢制造,隔板的结构为标准的焊接静片和内外围带结构,嵌在隔板套的槽内。低压转子由镍铬钼钒钢锻成,轴心钻有孔,双流整体式结构,每一流向5级叶片,动叶片由铁素体不锈钢制造,末级叶片的前缘装有一片抗腐蚀的司太立硬质合金复盖层。末级叶片之间装有交错布置的拉金,防止叶片在低负荷下的自激振动。前4级低压动叶片采用销钉固定的多*式叶根,末级叶片采用强度很高的侧向嵌入的枞树型叶根。

国内外对核电站研究现状

1.1. 核能相对于其他能源的优势(阐述发展核能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1.2. 当前国内外核电发展研究现状 1.3. 世界各国国核电发展趋势 1.4 毕业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正文: 第1章国内外对核电站研究现状 1.1. 核能相对于其他能源的优势 伴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在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十分迅速,然而在我们人类不断进步的同时,我们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直到21世纪的今天,能源危机已经遍及全球各个国家,以及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到时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是的我们唯一的赖以生存的家园变得岌岌可危,因此寻求新的清洁的能源成为整个人类缓解能源危机及环境问题的首要任务,而核能便成为各国的重点关注对象。 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重要的战略替代能源,对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积极开发和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电能、生物质能、地热能以及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但我国同时也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拥有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为10345亿吨,探明剩余可采储量约占全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但是中国的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能源资源赋存不均衡,开发难度较大,已探明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储量严重不足。再加上能源利用技术落后,利用低下,在经济高速

增长的条件下,我国能源的消耗速度比其他国家更快,能源枯竭的威胁可能来得更早、更严重。因而,日益增长的对外能源需求造成的能源压力迫使我们不得不寻找解决能源危机的突围之路。 迄今为止,世界能源需求的85%来自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颗粒物等,是的地球环境再次遭到严重破坏,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而且,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随着其消耗的迅速增长,使它们在地球上的储量面临枯竭的境地。为了缓解能源危机,我们便需要寻找新的清洁的能源,在自然界中,除了化石燃料外,核能、水力、风力、太阳能、地热、潮汐能等也都是可资利用的能源。水力是无污染的能源,应充分开发使用,但水力资源终究有限,且受地理条件限制。水力发电随季节变化很大,所以光靠水力替代不了化石燃料,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风力、太阳能、地热、潮汐能等,都因受多种条件的限制,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有限开发,很难大量使用;较乐观地估计,到21世纪,上述几种能源中每种在能源总耗量中的比例,都很难超过1%。 然而到目前为止,在技术上已较成熟,而且能大规模开发使用以提供稳定电力的惟有核能。因为核能有其无法取代的优点,主要表现于: (1)核能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能源,又是高能量密集型的能源。 (2)核电是清洁、低碳的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如果取代燃煤发电设备,1GW 核电设备运行1年能避免排放560万吨CO2,能有效的遏制和缓解温室效应,保护环境。 (3)核电的经济性优于火电。 (4)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

中国核电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核电发展现状分析 核电站只需消耗很少的核燃料,就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能,每千瓦时电能的成本比火电站要低20%以上。核电站还可以大大减少燃料的运输量。例如,一座100 万千瓦的火电站每年耗煤三四百万吨,而相同功率的核电站每年仅需铀燃料三四十吨。核电的另一个优势是干净、无污染,几乎是零排放,对于发展迅速环境压力较大的中国来说,再合适不过。 2007 年,中国核电总发电量628.62 亿千瓦时,上网电量为592.63 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4.61%和14.39%。田湾核电站2 台106 万千瓦的机组分别于2007 年5 月和8 月投入商运,中国核电运行机组达到11 台,运行总装机容量达907.8 万千瓦。 截至2007 年底,中国电力装机容量达到7.13 亿千瓦,全国电力供需继续保持总体平衡态势。同时,随着田湾核电站两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投产,目前全国核电装机容量已达885 万千瓦。 2007 年全国水电、火电装机容量均保持超过10%的增长,分别达到1.45 亿千瓦和5.54 亿千瓦。而风电并网生产的装机总容量则实现翻番,达到403 万千瓦。 中国对于核电的发展已经开始放宽政策,长期以来,中国官方一直强调要有限发展核电产业。而在2003 年以来,中国出现了全面性能源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关于大力发展核电产业的呼声日益强烈。高层关于发展核电的这一最新表态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它确立了核电产业的战略性地步,不但对解决中国长期性的能源紧张有积极意义,而且也是和平时期保持中国战略威慑能力的理想途径,可谓一箭双雕。 中国目前建成和在建的核电站总装机容量为870 万千瓦,预计到2010

2020年全球核电行业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分析 北美带领全球发展但将被亚洲超越

2020年全球核电行业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分析北美带领全 球发展但将被亚洲超越 核电利用铀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在核裂变过程中,中子撞击铀原子核,发生受控的链式反应,产生热能,生成蒸汽,从而推动汽轮机运转,产生电力。从全球范围来看,北美地区的发展最为先进,但亚洲地区的在建机组一旦完成将超过北美地区成为全球领军地区。 全球在运核电机组数量波动上升但装机容量较为稳健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新建核电机组主要位于欧洲和北美地区。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亚洲、中东欧成为新建核电机组的主要地区。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估计,核电使用量将于未来20年内继续增长,且未来大部分核电装机容量增长预计来自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显示,2000-2019年全球在运核电核电机组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在2019年全球共有核电机组456台,较2018年的457台下跌1台。从在运装机容量来看,自2000年起,在运装机容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近年来上升趋势明显。在2019年,全球在运装机容量达到了402GW,与2018年持平。

北美核电发展全球第一但东亚地区发展迅速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显示,北美地区的在运装机容量达到了 110.71GW,占比28.37%;其次是欧洲的西部地区,在运装机容量达到了106.31GW,占比27.24%;第三是东亚地区,在运装机容量达到了104.21GW,占比26.71%。从在建装机容量来看,东亚地区的在建装机容量第一,达到了21.18GW;其次是亚洲的中东和南部地区,在建装机容量达到了15.37GW;再者是中欧和东欧地区,在建装机容量达到了10.81GW。整体来看,目前北美地区的核电发展较好,但东亚地区的发展不容小视。

(完整word版)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我国核电发展现状: 在党中央、国务院地正确领导下,我国核电经过多年地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核电设计、建设和运营水平明显提高,核电工业基础已初步形成.经过起步和小批量两个阶段地建设,目前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三个核电基地.在浙江、广东两省,年核发电量均超过本省总发电量地,核电成为当地电力供应地重要支柱.当前我国运行地核电有台机组、万千瓦发电运行,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地左右,分别是秦山核电站、秦山二期核电站及扩建工程、秦山三期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广东岭澳核电站一期和江苏田湾核电站一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目前建设中核电站:广东:岭澳核电站二期、阳江核电站、台山核电站一期;辽宁:红沿河一期;福建:宁德核电站一期、福清核电站;浙江:秦山核电站一期扩建工程、三门核电站;山东:海阳核电站一期、石岛湾核电站.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筹建中地核电站:湖南:桃花江核电站;湖北:大畈核电站;江西:彭泽核电站;海南:昌江核电站一期;广东:陆丰核电站、海丰核电站;广西:红纱核电站;辽宁:徐大宝核电站、东港核电站;重庆:涪陵核电站;四川:三坝核电站;浙江:龙游核电站;安徽:芜湖核电站、吉阳核电站;吉林:靖宇核电站;湖南:小墨山核电站;河南:南阳核电站;福建:漳州核电站、三明核电站.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秦山一期核电站已经安全运行年,在年结束地第七个燃料循环中创造了连续安全运行天地国内核电站最好成绩,年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九项性能指标中,秦山核电站有六项指标达到中值水平,其中三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秦山二期国产化核电站全面建成投产,实现了我国自主建设商用核电站地重大跨越,比投资美元千瓦,国产化率,经受住了初步运行考验,表现出了优良地性能,实现了较好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提前建成投产,实现了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创造了国际同类型核电站地多项纪录.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投运十几年来,保持安全稳定运行,部分运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较好地经济效益.广东岭澳核电站也已经全面建成投产并取得良好地运行业绩.江苏田湾核电站号机组正在调试过程中.年月日,国务院批准建设广东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浙江三门核电站一期工程.总之,中国核电在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营运管理等方面,具备了相当地基础和实力,为加快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坚实地基础.加快核电发展地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基本具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核电设计.我国核工业拥有一支专业配置齐全、知识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地核电研究设计队伍,形成了设计管理和接口控制程序以及质量管理体系;掌握了一些国外核电成熟地设计技术;能自主设计建设万千瓦和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也具备了以我为主、中外合作设计建设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地能力.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组织有关核电设计院,开展了国产化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地设计工作,目前初步设计已经完成,进入初步设计审查阶段.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核电技术研发.我国核工业建立了专业齐全地核科研体系,培养了一支水平较高地核电科研队伍,已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平地大型核动力技术试验基地,各种试验台架、科研设施齐全,具备了较强地自主开发能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地能力,基本上可以满足自主设计地需要,为核电技术进步和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在设计技术研究工作中,解决了核电站工程设计地许多技术难点,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地核电工程设计分析地骨干程序系统.初步形成了一套先进反应堆设计方法和试验验证手段,提高了我国先进压水堆设计开发地能力.目前我国正在立足自主开发第三代、第四代核电关键技术.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目前开工建设地核电项目,无论是国产化项目,还是中外合作地项目,都建立了规范地法人治理结构,项目业主对核电站建设和运营全面负责.在工程项目

核电汽轮机与火电汽轮机比较分析

核电汽轮机与火电汽轮机比较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05T16:36:11.06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3期作者:曾福生刘本帅[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核电事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人们对于核电也具有了更高的关注度。 (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 350300)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核电事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人们对于核电也具有了更高的关注度。同火电相同,核电在具体工作当中也通过汽轮机的使用发电,但两者在较多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同。在本文中,将就核电汽轮机与火电汽轮机进行一定的研究与比较。 关键词:核电汽轮机;火电汽轮机 1 引言 在近年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核电事业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较多的核电站得到了建设。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握核电站运行特点,做好同火电汽轮机间的比较可以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能够做好分析比较。 2 核电、火电汽轮机比较 2.1 结构特性 对于核电、火电汽轮机来说,两者在设计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主要体现在:第一,外形尺寸。同火电汽轮机相比,核电汽轮机具有更大的比容以及进气参数,具体进气容量同功率相同的火电汽轮机相比要大出一倍。该种情况的存在,则使得汽轮机在阀门、气缸尺寸以及进气管方面都要大于常规的汽轮机,且同一般汽轮机相比在高压缸叶片长度方面也具有更长的特点。而在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同火电汽轮机相比,核电汽轮机具有更长的末级叶片,同时具有更大的排气面积以及外形尺寸;第二,汽水分离。对于核电汽轮机而言,其工作蒸汽类型为饱和蒸汽,蒸汽在经过高压锅做功后,则将产生较大的排汽湿度。如果在运行当中将该蒸汽直接排入到低压缸当中,则将在侵蚀汽轮机零部件的情况下使其发生损坏。在该种情况下,为了能够对汽轮机低压缸的蒸汽湿度进行降低,即需要对低压缸蒸汽温度进行提升,在使汽轮机具有一定过热度的基础上获得更高的热力循环效率,同时也是对于低压缸工作条件以及运行环境的积极改善。同时,在其高低压缸位置具有汽水分离器的设置,以此避免湿蒸汽对零部件造成损坏或者腐蚀;第三,进气截止阀。对于核电汽轮机来说,其具有较大的比容以及较低的进汽参数,对此,在管道以及高压缸内将存在大量的水与蒸汽,如设备在运行当中发生甩负荷或者机械故障问题,此时主汽阀则将自动关闭,并因此具有更低的压力。同时,在管道、高压缸以及MSR当中的水则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蒸汽,使汽轮机出现超速运转的情况,进而对汽轮机的运行安全产生影响。要想避免该问题的发生,即需要做好对应调节、截止阀的设置。而同核汽轮机组相比,火电机组具有更高的参数,在高压缸当中具有较少的存水量,并因此使其在超速运转可能性方面具有了较大的降低。对此,火电机组在低压缸进气位置则不需要对调节、截止阀进行设置,而可以在低压缸进气位置做好供热蝶阀的设置即可;第四,调节方式。在火电汽轮机运行中,其经常使用喷嘴调节配汽方式,该方式在具体操作中,在将最后一组调节阀开启之后,汽轮机所产生的气流在受到节流因素影响时,则将具有较小的能量损失,对此,通过该方式进行变工况运行则成为了汽轮机组的有效的配气方式。而同火电汽轮机组相比,核电汽轮机组具有更大的流量以及较低的蒸汽参数,如依然以喷嘴方式进行调节,则将形成较大的压力,在喷嘴出口位置很可能因凝结机波的存在,使叶片在出汽位置形成裂纹,进而对机组的运行安全产生影响。节流配汽方式方面,其在阀门全开、较高节流额定负荷的状态下,同喷嘴方式相比具有更高的配气效率。对此,对于核电机组来说,其在实际运行中经常会选择节流调节方式进行处理。 2.2 通流设计 就目前来说,很多企业通过全三元流设计以及可控涡流设计方式的应用设计叶片以及通流部分,油气在末级长叶片以及低压缸设计方面,通过将转子以及叶子轮缘限定在一定较低的水平,即能够对叶片运行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做出保证。同时,对于具有较低运转温度的动叶片,则可以在同应力数据进行积极参考的基础上做好允许应力的预测。对于核电汽轮机来说,其在实际运转当中在温度方面同火电汽轮机相比较高,在运行当中有更大的几率出现腐蚀裂纹,而在不调频叶片方面,则需要对轮槽倒角半径峰值位置的应力情况进行计算,同火电机组相比,核电汽轮机在低压区域不调频叶片的安全系数通常为其2倍。当汽轮机低压缸当中,对于低于饱和线的湿蒸区,当其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时,则将形成大量的蒸汽,这部分蒸汽在过热膨胀后,则将会在进入到饱和区当中对一定的能量进行释放,很可能因此导致过冷现象的发生,并形成对应的凝结问题。此外,同火电机组低压缸相比,核电机组低压缸将受到更大来自两相流的影响,这可以是实际设计动叶片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