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 格式:pdf
- 大小:306.07 KB
- 文档页数:3
咯血咯血(hemoptysis)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出血,经口腔咯出。
是指气管、支气管及肺实质出血。
可分为小量咯血、中量咯血、大量咯血,在24小时以内咯血量在100ml以内为小量咯血;24小时以内咯血量在100~500ml为中量咯血;24小时以内咯血量在500ml以上为大咯血,或一次大于100ml血量为大咯血。
【病因】痰中带血丝或小血块,多由于黏膜或病灶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血液渗出所致;大咯血,可由于呼吸道内小动脉瘤破裂或因肺静脉高压时支气管内静脉曲张破裂所致。
常见病因有:感染性(非结核性感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肺结核)、肿瘤因素、支气管扩张、机械性损伤(支气管异物、侵入性操作)、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剂)、肺部弥漫性疾病、肺动脉高压(心瓣膜病、心衰、高血压)、其他少见性疾病(肺栓塞、肺血管炎、肺动静脉畸形或血管瘤、子宫内膜异位症、肺挫伤、【病理生理学】肺脏有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重血管供应。
肺动脉及其分支为低压系统提供肺脏约95%的血供。
支气管动脉为高压系统,为肺脏提供约5%的血供。
一般出血来自支气管动脉。
咯血的机制主要有:血管内压力增加、炎症侵袭血管、凝血病、血小板减少和抗凝剂等。
低压系统易产生小量咯血;如果体循环压力较高,出血量一般较大。
肺血管压力增高大多是由于原发性心脏疾患,如左心室收缩性衰竭、二尖瓣狭窄等;侵袭支气管血管引起反复严重咯血最常见的是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
咯血的机理主要有下面几种:1.血管通透性增加由于肺部的感染,中毒或血管栓塞时,病原体及其他谢产物可对微血管产生直接损害或通过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使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红细胞自扩张的微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进入肺泡而造小量咯血。
2.血管壁侵蚀,破裂肺部慢性感染使血管壁弹性纤维受损,局部形成小动脉血管瘤在剧烈咳嗽或动作时血管瘤破裂而大量出血,常造成窒息,突然死亡此种血管瘤多见于空洞性肺结核。
3.肺血管内压力增高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高血压心脏病等情况下肺血管内压力增高,可造成血液外渗或小血管破裂而引起咯血。
咯血的临床鉴别诊断摘要】咯血(hemoptysis)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
支气管、肺咯血是患者来急诊就诊的常见症状,大咯血者常可因窒息而死亡。
因此,熟悉和掌握咯血,尤其是大咯血的诊断和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咯血病因诊断一、病因引起咯血的原因很多,以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常见,其中肺结核、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支气管扩张和肺癌是我国临床咯血的常见病因。
但是,仍有5%-15%的患者咯血原因不明,称隐匿性咯血。
部分隐匿性咯血可能由于气管及支气管非特异性溃疡、静脉曲张、早期腺瘤、支气管小结石及轻微支气管扩张等病变引起。
二、生理病理虽然许多肺内外疾患、全身性疾患均可致咯血,但咯血的机制各不相同。
例如,创伤使肺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异物引起黏膜损伤、局部充血、水肿及感染而出血;各种原因的急、慢性炎症侵及血管壁破裂,或造成血管由于剧咳或剧烈动作破裂而出血或大出血;细菌毒素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红细胞由毛细血管壁间隙逸入肺泡,可使痰中均匀地混血或有小血点;肿瘤本身坏死或溃疡、肿瘤侵犯邻近血管而致咯血;此外,肺动脉压升高、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可由于慢性肺瘀血而小量咯血,也可由于支气管黏膜下层静脉曲张破裂而出现大咯血;凝血因子缺陷或凝血过程障碍可在全身性出血倾向的基础上出现咯血。
三、分类1.依病因不同,咯血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呼吸系统疾病所致咯血。
(2)心血管疾病所致咯血。
(3)血液病所致咯血。
(4)急性传染病所致咯血。
(5)结缔组织病所致咯血。
(6)其他。
2.根据咯血量的不同,可将咯血分为以下类型。
(1)小量咯血:每日咯血量在100ml以内者。
(2)中等量咯血:每日咯血量在100-500ml。
(3)大量咯血:每日咯血量在500ml以上者,或一次咯血量在300-500ml者。
四、临床表现1.年龄青壮年咯血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等;40岁以上有较大量吸烟史(纸烟20支/d×20年以上)者,应高度警惕支气管肺癌。
咯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引言咯血是指从呼吸道排出的含有血液的痰液,是一种常见的症状。
咯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外伤等。
对于咯血患者,及时进行护理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控制症状,缓解不适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咯血的常见护理诊断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便护理人员能够对咯血患者提供适当的护理,保证其安全和舒适。
咯血的护理诊断1. 气道清晰障碍气道清晰障碍是导致咯血患者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大量的血液聚集在呼吸道中时,可能会造成气道阻塞,导致患者呼吸不畅。
这种情况下的护理诊断包括:•气道通畅受阻相关于大量血液聚集于呼吸道: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质量。
定时检查患者气道是否通畅,如有需要,采取清除气道障碍的措施,如进行吸痰。
2. 出血风险咯血患者存在着进一步出血的风险,特别是对于那些有血液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
因此,护理诊断中应考虑出血风险,包括:•出血风险相关于血液凝固功能异常:监测患者的血液凝血功能,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根据医嘱,及时给予止血药物、输血等治疗。
3. 氧合不足咯血可能导致患者体内氧供不足,造成组织缺氧。
因此,在护理诊断中应考虑氧合不足,包括:•氧合不足相关于呼吸系统的血液丢失: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心率。
及时纠正低氧血症,可通过给予氧气治疗、改善血液氧合情况。
4. 焦虑咯血是一种严重的症状,容易导致患者的情绪不稳定和焦虑。
因此,护理诊断中应考虑焦虑,包括:•焦虑相关于咯血的恐惧和不适感:与患者进行咨询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和情绪状态。
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安慰,帮助患者舒缓焦虑情绪。
咯血的护理措施1. 保持气道通畅保持患者气道通畅是咯血护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以下方法可以有效地清除气道障碍:•及时吸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定期对患者进行吸痰,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和血液。
•高位侧卧位:对于大量咯血的患者,将其置于高位侧卧位,有助于防止血液进入气道,保持较好的气道通畅。
咯血病人的健康教育咯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肺部感染、结核病、肺癌等。
对于咯血病人,提供正确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以匡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咯血病人的健康教育内容。
1. 咯血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的教育咯血是肺部疾病的常见症状,病因包括肺部感染、结核病、肺癌等。
为了匡助咯血病人更好地理解病情,医生可以向他们详细解释咯血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
例如,肺部感染导致肺组织受损,血管破裂导致咯血。
这样的教育可以匡助病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2. 咯血症状和预警信号的教育咯血病人需要了解咯血的常见症状和预警信号,以便及时就医。
医生可以向他们介绍咯血的特点,如咯血的颜色、量和持续时间等。
此外,还应告知病人一些需要即将就医的预警信号,如大量咯血、咯血伴有呼吸难点或者胸痛等。
这样的教育可以匡助病人及时寻求医疗匡助,避免病情恶化。
3. 咯血病人的自我管理教育咯血病人需要学会自我管理,以减少病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医生可以向病人提供以下方面的教育:- 如何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咯血病人应该避免吸烟和二手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勤洗手,避免感染。
- 如何避免诱发咯血的因素:咯血病人应该避免剧烈运动、咳嗽过度、过度吸入灰尘等可能诱发咯血的因素。
- 如何正确使用药物:咯血病人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止咳药等药物进行治疗。
医生应详细说明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和副作用等,以确保病人正确使用药物。
- 如何应对紧急情况:咯血病人应该学会应对紧急情况,如浮现大量咯血时的紧急处理方法和急救措施。
4. 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教育咯血病人往往面临心理压力和焦虑,因此,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医生可以向病人介绍一些应对焦虑和压力的方法,如放松训练、深呼吸、寻求社会支持等。
此外,医生还可以建议病人参加心理咨询或者支持小组,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匡助。
5. 定期随访和监测对于咯血病人,定期随访和监测非常重要,以评估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