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及病因病理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716.00 KB
- 文档页数:16
1.简述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答: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2.简述呕吐的病机及治则。
答:总属胃失与降,气逆于上。
治法先宜祛除病因,结合与胃降逆为其总的治则。
3.如何鉴别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答:过敏性紫癜: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等,或服食某些致敏食物、药物等诱因。
紫癜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周围。
为高出皮肤的鲜红色至深红色丘疹、红斑或荨麻疹,大小不一,多呈对称性,分批出现,压之不退色。
可伴有腹痛、呕吐、血便等消化道症状,游走性大关节肿痛及血尿、蛋白尿等。
血小板计数,出血、凝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均正常。
应注意定期检查尿常规,可有镜下血尿、蛋白尿。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粘膜见瘀点、瘀斑。
斑点多为针尖样大小,一般不高出皮面,多不对称,可遍及全身,但以四肢及头面部多见。
可伴有鼻衄、齿衄、尿血、便血等,严重者并发颅内出血。
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急性型一般低于20X109/L, 慢性型一般在3OX1O9/L~8OX1O9/L之间。
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
4.简述单纯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答:-单纯型肾病为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类型之一,常具四大特征:(1)全身水肿;(2)大量蛋白尿;(3)低蛋白血症;(4)高脂血症。
其中以大量蛋白尿与低蛋白血症为必备条件。
5.试述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与正常顽皮儿童、多发性抽搐症的区别。
答: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时期行为障碍性疾病,以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差,动作过多、情绪不稳、冲动任性,伴有学习困难,但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为主要临床特征。
正常顽皮儿童:虽有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但大部分时间仍能正常学习,功课作业完成迅速。
能遵守纪律,上课一旦出现小动作,经指出即能自我制约而停止。
多发性抽搐症:是一种以运动、言语与抽搐为特点的综合征,常见头部、躯干、上下肢小抽动。
并有喉部发出奇特鸣叫声,或有骂人语言。
3小儿生理病理病因特点
小儿生理病理病因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生长发育不成熟:小儿生理病理病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由于儿童的
生长发育尚未成熟,器官结构和功能还不完善,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例如,小儿生长发育不良、低体重、低身高等问题常常与营养不良、消化
吸收功能不全等有关。
2.免疫功能低下:小儿免疫功能不完善,易感染各种病原体,特别是
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比较常见。
此外,小儿的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
应对能力也较弱,容易引发免疫反应不良的疾病,例如过敏性疾病、自身
免疫性疾病等。
3.环境适应差:小儿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有限,比较容易受到环境
变化的影响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例如,新生儿易受到寒冷、热、湿度等环
境因素的干扰,容易出现低体温、高温痉挛等问题。
4.遗传因素:小儿疾病中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
一些先天性疾病和遗
传性疾病多数是由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引起的,这些疾病在小儿中比较
常见,例如先天性心脏病、遗传性肌肉病等。
5.运动能力差:小儿的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相对较差,这也是导致小
儿疾病发生的一个因素。
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发生骨折、扭伤、
脱臼等运动损伤,也容易出现生长发育异常和骨骼畸形等问题。
总之,小儿生理病理病因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生长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环境适应差、遗传因素和运动能力差等。
了解这些特
点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小儿疾病,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扁鹊:最早的儿科医生。
《颅囟经》:相传最早的儿科学专著。
提出婴幼儿体属“纯阳”的观点。
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首创五脏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这是儿科辨证中最重要的方法。
他善于化裁古方(六味地黄丸),研制新方(异功散,泻白散,导赤散,七味白术散)明代万全,著作颇丰。
“育婴四法”,“预养以培其元,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形成了中医儿童保健学的系统观点。
陈复正:善于指纹诊法。
“风轻、气重、命危”吴瑭:“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分7个阶段:胎儿期:40周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新生儿期:生后满28天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体重:出生时体重约为3千克。
囟门: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的12~18个月闭合。
后囟在出生时或生后2~4个月内闭合。
牙齿:乳牙(20颗)。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自7~8岁开始,乳牙按萌出先后逐个脱落。
血压:小儿年龄越小血压越低。
视感知的发育:3个月时头眼协调好;听感知的发育:新生儿出生3~7天听觉已相当良好;3个月时可将头转向生源;运动发育:2个月时扶坐或侧卧时能勉强抬头;4个月时可用手撑起上半身;6个月时能独坐片刻;8个月会爬;10个月可扶走;12个月能独走。
语言发育:2个月能发出和谐喉音;7~8个月会发复音;2岁后能简单地交谈生理主要表现:脏腑娇嫩,生理特点: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发病特点: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将小儿这种蓬勃生机、迅速发育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纯阳”。
(名)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名)肺脏娇嫩:卫外功能较成人为弱,最易被风热,风寒邪气所伤,产生各种肺系疾病;小儿脏腑娇嫩,又易被燥邪,署邪所伤,形成肺胃阴津不足,气阴两伤等病证;小儿为纯阳之体,六气易从火化,小儿伤于外邪以热性病证为多。
(名)脾常不足:其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气全而未壮,因而易于因家长喂养不当, 小儿饮食失节,出现受纳,腐熟,精微化生转输等方面的异常。
第二单元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一、A11、小儿易受惊吓,原因主要是A、肺脏娇嫩B、脾常不足C、肾常虚D、心神怯弱E、稚阴未长2、小儿易产生感冒、咳喘,原因主要是A、脾常不足B、肺脏娇嫩C、肾常虚D、稚阳未充E、稚阴未长3、小儿摄入的食物要软而易消化,饮食有常、有节,否则易出现食积、吐泻的原因主要是A、肝常有余B、心常有余C、肺常不足D、脾常不足E、肾常虚4、小儿“纯阳”之体的含义是A、纯阳无阴B、阳常有余C、阴亏阳亢D、发育迅速E、肝常有余5、小儿为纯阳之体,伤于外邪以热性病证为多,其原因是六气易于化A、湿B、寒C、燥D、火E、风6、小儿缺乏卫生知识,易于误食一些被污染的食物,引发A、咳喘B、水肿C、紫癜D、厌食E、吐泻7、儿科发病率居于第二位的是A、肺系病证B、心系病证C、肝系病证D、脾系病证E、肾系病证二、A21、患儿,2岁。
经常发生惊惕、惊悸,其病位在A、肺B、脾C、心D、肝E、肾2、患儿,2岁。
经常发生惊惕、抽风等症,其病位在A、肺B、脾C、心D、肝E、肾3、患儿,半岁。
骤闻异声后,夜里啼哭1个月,每夜发作3~5分钟。
其病因是A、感受外邪B、伤乳因素C、惊恐因素D、环境污染E、胎产因素4、患儿,3岁。
吃瓜子时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其病因是A、乳食因素B、先天因素C、情志因素D、意外因素E、其他因素三、B1、A.肺常不足B.脾常不足C.心常有余D.肝常有余E.肾常虚<1> 、小儿可见解颅、儿迟、五软等先天禀赋不足之病,主要责之于A B C D E<2> 、小儿易患疳证、泄泻,主要责之于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心主血脉、主神明,小儿心气朱充,心神怯弱未定,表现为脉数,易受惊吓,思维及行为的约束能力较差。
【该题针对“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2、【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肺主气、司呼吸,小儿肺脏娇嫩,表现为呼吸不匀、息数较促,易发感冒、咳喘。
中医儿科学生理病因及病理特点一、儿童生理特点:1.生长发育阶段的变化-儿童生理特点之一是其生长发育处于不同的阶段。
儿童从胚胎期开始,经过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前期等阶段,身体器官发育不完善,各系统功能未能完全成熟。
因此,儿童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其生理状况、体格特征和疾病表现都会有所不同。
2.营养代谢极为旺盛-儿童的生理特点之一是其营养代谢非常旺盛。
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儿童的能量消耗较大,对营养摄入的需求也更高。
同时,由于消化系统和吸收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儿童对一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可能存在差异。
3.免疫力不完善-儿童的免疫力相对不完善,容易感染各种传染病。
这是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排除能力较弱。
同时,由于婴幼儿在母亲子宫内获得的被动免疫力逐渐减退,因此,儿童在早期生活中易受感染。
二、儿童疾病的病因及病理特点:1.天地人三合-中医儿科认为,儿童疾病的发生与外界环境、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
在外界环境方面,儿童易受到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饮食不当等因素的影响。
在遗传因素方面,儿童疾病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
在生活方式方面,儿童的生活规律和饮食习惯等也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2.幼稚脏腑功能-儿童的脏腑功能相对幼稚,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例如,儿童的脾胃功能未能完全成熟,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容易引起脾胃功能紊乱而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另外,儿童的肺功能也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寒邪和湿邪的侵袭而引发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3.气血营养不足-儿童的气血营养相对不足,易导致体虚畏寒、发育迟缓等问题。
中医儿科中认为,儿童的营养不良和发育不良与脾胃功能弱和脾胃气血功能不足有关。
因此,在治疗儿童疾病时,需要着重调整脾胃功能和补充气血营养。
总而言之,中医儿科学对于儿童疾病的生理、病因及病理特点进行了详细研究。
对于中医儿科医生来说,了解儿童生理发育的特点以及儿童疾病的病因和病理特点非常重要,可以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生理特点、病因、病理特点
一、生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突出表现:肺脾肾三脏不足)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二、病理特点
(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传变迅速:小儿在疾病过程中容易发生转化,变化多端,其主要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二)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如何理解清代吴鞠通“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字义:阴,是指体内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物质;阳,是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
含义:从阴阳学说,说明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还是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
▽如何理解《颅囟经》“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
字义:“纯”指小儿所禀元阴元阳未增耗散;
“阳”指小儿生命力旺盛,犹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荣,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含义:纯阳概括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并非说正常小儿是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怎样认识肺脾肾不足生理病理特点?
答:小儿脏腑娇嫩,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不足,但其中以肺脾肾三脏
不足更为突出。
一方面小儿出生后肺脾肾三脏皆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所致;另一方面,小儿不仅与成人一样需要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且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肾气生发,脾气运化,肺气宣发的功能状况要求更高。
所以相对小儿生长发育要求,经常会出现肺脾肾不足的特点。
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小儿是指年龄在出生后28天至14周岁之间的儿童,其生理、病因和病理特点与成人有所不同。
了解小儿生理、病因和病理特点对于儿科医生以及家长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下面将详细介绍。
小儿生理特点1.儿童的器官功能还不完善:小儿身体的器官和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等。
他们的呼吸道狭窄,喉结外突,喉发育不完善,易发生喉痉挛。
消化系统的功能较弱,食管过短并且贲门松弛,胃的胃酸分泌还不足以完全杀灭进入消化系统的细菌。
免疫系统的免疫力还没有完全建立,抗体的产生和分泌功能也不完善。
2.代谢速度快:与成人相比,小儿的代谢速度非常快。
这意味着他们需要更多的热量和营养物质来满足生长和发育的需要。
此外,由于代谢速度的快速增加,小儿对一些药物的代谢也较快,这需要儿科医生注意给药剂量的调整。
3.身体比例和器官发育不平衡:小儿的身体相对于头部来说较小,此外,小儿的头骨未完全固化,脑容量较大,但颅骨相对较薄。
这使小儿相对于成人更容易受到头部受伤的影响。
此外,小儿身体的各器官相对较大,胃、脾和肝脏占相对头部位置的比例更大。
小儿病因特点1.先天性疾病:先天性疾病是指在出生前已经存在的疾病或缺陷。
这些疾病可能是由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或妊娠期间的病程等因素引起的。
例如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症、先天性肾脏病等。
2.儿童感染性疾病: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容易受到各种细菌、病毒和真菌的感染。
例如麻疹、流感、肺炎等常见的儿童感染性疾病。
此外,儿童在集体生活中常常接触到其他儿童,接触传染性疾病的机会较多。
3.生活方式和饮食原因引起的疾病:儿童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容易引起一些健康问题,如发生肥胖、牙齿问题和营养不良等。
小儿病理特点1.病程较短:相对于成人来说,小儿的疾病往往具有较短的病程,病情发展较快。
这可能是由于小儿的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反应较强烈导致的。
例如,儿童感冒的病程往往只有几天,而成人可能需要一周或更长时间才能康复。
【儿科学考试试题及答案】第四节生理病因病理特点一、选择题A型选择题:1.在小儿外感致病因素中,第一位的是()A.风B.寒C.暑D.湿E.燥2.早产的初生儿,感受寒邪后最易罹患()A.哮喘B.硬肿症C.五软D.五迟E.解颅3.小儿夏季特有的病症是()A.暑风B.暑痉C.暑湿D.疰夏E.夏季热4.小儿感受湿邪致病,最多见()A.食欲不振B.腹泻C.痿证D.疰夏E.痹证5.症见干咳少痰,口咽干燥,舌红苔黄,为何邪所致?()A.风B.寒C.暑D.湿E.燥6.“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是对小儿病理特点的概括。
这一论断出自()A.《景岳全书·小儿则》B.《小儿卫生总微论方》C.《小儿药证直诀》D.《幼幼集成》E.《幼科发挥》7.小儿感冒每易挟滞,主要因为()A.脾虚失运B.脾常不足C.胃降失司D.肺常不足E.脾胃虚弱8.儿科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是()A.肺系疾病B.脾系疾病C.肾系疾病D.心系疾病E.肝系疾病9.小儿肝常有余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A.肝火上炎B.肝阳上亢C.肝气郁结D.易动肝风E.肝血不足10.《颅囟经》所说“纯阳”是针对几岁小儿而言?()A.1岁以内B.2岁以内C.3岁以内D.7岁以内E.14岁以下B型选择题:1. A.纯阳之体B.盛阳之体C.稚阳之体D.稚阴之体E.稚阴稚阳之体(1)“脏腑娇嫩,形体未充”是说明小儿为()(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是说明小儿为()2. A.《幼科要略》B.《小儿病源方论》C.《颅囟经》D.《小儿药证直诀》E.《温病条辨·解儿难》(1)首创小儿“纯阳”理论的著作是()(2)提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学说的著作是()3. A.风邪B.热邪C.暑邪D.寒邪E.疫疠之气(1)顿咳的发病多因感受()(2)硬肿症的发病多因感受()4. A.肺常不足B.脾常不足C.心常有余D.肾常虚E.肝常有余(1)小儿易患感冒、咳嗽,主要责之于()(2)小儿易患疳证、泄泻,主要责之于()(3)小儿常见解颅、五迟,主要责之于()D型选择题:1.小儿“纯阳”之体的含义是()()A.纯阳无阴B.阳常有余C.阴亏阳亢D.生机蓬勃E.发育迅速2.小儿时期多见何经病变?()()A.心B.肝C.脾D.肺E.肾3.小儿“稚阴未充,稚阳未长”是指()()A.脏腑娇嫩B.形气未充C.生机蓬勃D.发育迅速E.脏气清灵4.小儿疾病传变迅速,是指疾病过程中易发生转化,变化多端,主要表现为()()A.心火易炎B.肝风易动C.脾常不足D.易虚易实E.易寒易热5.3岁以下小儿易出现高热惊厥,主要由于()()A.稚阴稚阳,筋脉未盛B.肝常有余,肝风易动C.纯阳之体,阳气易亢D.脾常不足,土虚木亢E.心气不足,心神怯弱X型选择题:1.小儿外感风邪,常见()()()()()A.挟寒B.挟热C.挟湿D.挟滞E.挟痰2.小儿外感暑邪,其致病的特点有()()()()()A.热B.痰C.风D.惊E.虚3.小儿因脾常不足,临床易致()()()()()A.疳证B.食积C.气血两虚D.泄泻E.肺炎喘嗽4.下列哪些疾病孕妇可直接传染给胎儿?()()()()()A.水痘B.痢疾C.风痧D.水肿E.呕吐5.小儿的生理特点包括()()()()()A.生机蓬勃B.脏腑娇嫩C.脏腑虚弱D.形气未充E.发育迅速6.小儿的病理特点是指()()()()()A.发病容易,传变迅速B.脏腑娇嫩,形气未充C.脏气清灵,易趋康复D.生机蓬勃,发育迅速E.易虚易实,易寒易热7.小儿五脏六腑之功能皆属不足,尤以何脏更为突出?()()()()()A.心B.肝C.脾D.肺E.肾8.与成人相比,小儿病因多见()()()()()A.外感因素B.乳食因素C.先天因素D.情志因素E.环境污染二、名词解释1.纯阳2.稚阴稚阳3.易寒易热4.易虚易实三、填空题1.小儿时期,五脏六腑的______和______都相对不足,尤以______三脏更为突出。
儿科总论一.发展史《诸病源候论》提出正确的小儿养育观。
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提出三岁以下为纯阳之体。
北宋儿科之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1.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重视望诊,面上证,目内证。
3.首创儿科五脏辨证体系,风惊困喘虚。
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擅用寒凉;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倡导固养小儿元阳明代万全:1.提出育婴四法:预养以培其元,胎养以保其真,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
形成儿童保健学的系统观点。
2.“三有余,四不足”的小儿生理病理学说:阳常有余,肝,心有余,肺肾脾不足。
3.首重保护胃气。
陈复正《幼幼集成》将虎口脉纹辨证概括为“浮沉分表里,红紫查寒热,淡滞定虚实”,(鲜红为风寒,紫红为郁热)风轻,气重,命危。
二.小儿年龄分期1.胎儿期: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断脐。
从末次行经算起为40周。
2.新生儿期:从脐带结扎到生后满28天,死亡率较高。
3.婴儿期:28天到1周岁,次期生长发育迅速,但免疫力低。
4.幼儿期:1-3周岁,活动增强,传染病几率增加。
5.学龄前期:3-7周岁,也称幼童期,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6.学龄期:7-青春期(女12,男13)7.青春期:女12-17/18,男13-18/20三.小儿生长发育总体: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低级到高级。
1.体重,出生时约3kg,出生后前半年每月增长0.7kg,后半年每月增长0.5kg,一周岁后每年增长2kg.<6个月W=3+0.7x月数7-12个月W=7+0.5x(月数-6)一岁以上W=8+2x年龄2.身高:出身时约50cm,生后第一年增长25cm,2-12岁身高为70+7x年龄(2-12岁)3.囟门:前囟在出生后12-18个月闭合,后囟应在2-4个月或出身时闭合。
4.头维:出生33-34cm,十五岁接近成人54-58cm5.胸围:出生32cm,胸围超过头维。
6.牙齿:6岁第一颗恒牙,乳牙=月龄-4/67.呼吸脉搏:呼吸脉搏(比值)新生儿40-45 120-140 1:3≤1 30-40 110-130 3-41-3 25-30 100-120 3-43-7 20-25 80-100 47-14 18-20 70-90 48.血压:收缩压=80+2x年龄舒张压=收缩压x2/39.智能发育:感知、运动、语言、性格发育一月好睡二微笑,三月似识妈妈貌,五六见人欲挟抱,七八常将妈妈叫,九十学语开心窍,一岁能表憎与好,岁半模仿兴趣高,二岁会报屎与尿。
生理病因病理特点小儿自出生到成人,始终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
小儿无论是在形体、生理方面,还是在病因、病理及其他方面,都与成人有着显著的不同,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小儿看成是成人的缩影。
有关小儿的生理、病因、病理特点,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归纳起来有:生理方面主要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病因方面主要表现为外感、食伤、先天因素居多。
病理方面主要表现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掌握这些特点,对于指导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生理特点(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指五脏六腑;娇,指娇弱,不耐攻伐;嫩,指柔嫩;形,指形体结构、四肢百骸、精血津液等;气,指各种生理功能;充,指充实旺盛。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概括地说明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机体脏腑的形态未曾成熟、各种生理功能未曾健全。
脏腑柔弱,对病邪侵袭、药物攻伐的抵抗和耐受能力都较低。
如小儿与成人相比易于感受风寒或风热邪气,出现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证;又如小儿使用攻伐之品,与成人相比用量小、禁忌多。
小儿形、气均未充盛,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还不能完全表达,如小儿的语言能力、行为能力都较成人为差,生殖能力至青春期后才能逐步具备等。
肾气的生发是推动小儿生长发育、脏腑功能成熟完善的根本动力。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小儿的脏腑功能处于“娇嫩”、“未充”的阶段,这种脏腑功能的“娇嫩”与“未充”,需要在肾气的生发、推动下,随着小儿年龄的不断增长,至女子“二七”14岁左右,男子“二八”16岁左右才能逐渐成熟完善起来。
肾气包括寓于肾中的元阴元阳,禀赋于先天并赖于后天水谷精微之气的不断充养,因而其自身就必须在小儿成长过程中逐渐得到充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