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精选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精选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精选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精选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教学大纲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获得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维护和修理方面的系统知识,使学生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结构分析、常规维护和修理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汽车维修技术工作,以及为适应汽车后市场发展提供所必须的继续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汽车发动机基本结构、原理、维护、修理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初步具有汽车发动机零件结构和耗损分析的能力;初步具有发动机维护、修理能力和发动机故障诊断排除能力。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发动机维护和修理的基本理论。

3. 掌握常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二) 技能培养目标

1. 初步具备安全生产的能力。

2. 熟练掌握常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 能对发动机主要零部件进行结构和耗损分析。

4. 能对发动机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排除。

5. 能按维修工艺对发动机进行维修、装配、调整和性能试验。

(三)态度目标

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发动机总体构造

了解汽车发动机总体构造、理解基本术语和主要技术参数。

第二章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维修

1. 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组成和工作原理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循环,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2. 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

掌握曲柄连杆机构主要零部件的检测和维修方法,掌握曲柄连杆机构装配与调整方法。

3. 曲柄连杆机构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理解曲柄连杆机构异响故障诊断。

第三章配气机构的构造与维修

1. 配气机构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理解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掌握配气机构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2. 配气机构的维修

掌握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的检测方法和维修方法,熟练掌握配气相位的测量和调整方法,掌握气门间隙调整方法,掌握气缸压缩压力测量方法和压缩压力失准的原因分析方法。

第四章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构造与维修

1.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了解汽油机的燃烧过程,掌握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2.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维修

掌握化油器、汽油泵、汽油滤清器的检修方法,了解化油器的维护和调整方法。

3.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掌握汽油机燃料供给系常见综合故障的原因、现象,掌握汽油机燃料供给系常见油路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掌握汽油机常见油电路综合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

第五章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构造与维修

1.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了解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室的类型,掌握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2.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维修

理解喷油泵、喷油器、输油泵、滤清器的检修方法,掌握喷油泵、喷油器的维护和调试方法。

3.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常见故障的诊断

掌握柴油机常见油路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

第六章发动机润滑系的构造与维修

1.润滑系作用、组成和工作原理

理解润滑系的作用和循环路线,掌握润滑系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2.润滑系的维修

掌握润滑系的机油泵、滤清器等的检修方法。

3.润滑系的常见故障诊断

掌握发动机润滑系油压过低或过高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第七章发动机冷却系的构造与维修

1. 冷却系作用、组成和工作原理

理解冷却系循环路线,掌握水冷却系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2.水冷却系的维修

掌握散热器、节温器、水泵的检修方法。

3.冷却系的常见故障诊断

掌握水冷却系水温过低或过高的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

第八章发动机拆装工艺与磨合

1. 汽车发动机的装配和调整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总装工艺,掌握汽车发动机的装配程序、主要技术要求和调

整内容。

2. 汽车发动机的磨合

了解汽车发动机总装后的磨合过程和技术要求。

发动机常见故障的判断和排除

了解发动机常见故障类型与排除的一般规律,掌握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常见故障的判断和排除。

<<汽车发动机设备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计划

1、入门知识(1)了解汽车修理工的工作性质和任务。(2)掌握汽车修理中所用的设备、工量具的名称、用途及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知识。(3)掌握汽车修理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文明生产知识。(4)熟悉基本的钳工操作技能。

2、发动机总体结构认识实训

(1)了解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2)认识四冲程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名称和结构形状。

3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

(1)熟悉曲轴连杆机构的组成;

(2)掌握曲轴连杆机构主要零部件结构及相互装配关系;

(3)能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分解曲轴连杆机构。

(4)能按正确的装配工艺组装曲轴连杆机构;

(5)掌握曲轴连杆机构检查与调整的内容、方法、步骤和要求。

4、活塞连杆组的组装

(1)掌握活塞、活塞销和连杆的正确装配方法;

(2)掌握活塞环“三隙”的检查方法,以及活塞环与活塞的正确装配;

(3)掌握活塞连杆组各部间隙的检查方法和技术要求。

5、配气机构的拆装

(1)熟悉顶置气门式配气机构的组成,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各主要机件的构造、作用与装配关系;

(2)掌握正确的拆装步骤、方法和要求。

6、气门间隙的检查和调整

(1)掌握两次法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方法;

(2)掌握逐缸法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方法。

7、化油器的检修与调整

(1)掌握正确拆装化油器的顺序和方法,熟悉其结构组成和相互装配关系;

(2)掌握化油器的检验、维修方法和步骤;

(3)掌握化油器各部分的调整方法和步骤。

8、冷却系的拆装和检修熟悉冷却系的结构组成以及冷却水路;

掌握水泵的拆装、检验、维修方法和步骤;

掌握节温器和风扇离合器的检验方法和步骤。

9、润滑系的拆装和检修

(1)熟悉人呼吸的结构组成和相互关系以及润滑油路;

(2)掌握机油泵的拆装、检验、维修方法和步骤;

(3)掌握看拆式机油滤清器的拆装、检验方法和步骤。

10、发动机拆装实训

(1)学会正确使用常规工具和专用工夹具;

(2)掌握发动机整体拆卸的工艺和拆卸方法;

(3)掌握发动机各总成分解工艺和拆卸方法;

(4)掌握发动机装复工艺和装复方法,并进一步理解发动机各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和装配方法。

11、气缸压缩压力的检测实验

掌握气缸压缩压力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要求。

12、顶置凸轮轴的拆装

1)熟悉汽缸盖的拆装方法及要求。

2)掌握齿形皮带的拆装、检查、调整。

3)掌握顶置凸轮轴的拆装方法及要求。

13曲轴的拆装

(1)熟练检测曲轴的轴向间隙。

(2)掌握曲轴飞轮组的拆装要领。

四教学建议

1. 在教学中应积极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本门课是实践性要求很高的课程,对结构了解尽量采用实物进行现场教学。

2. 对要求学生掌握的实训课,要保证使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手做好实训。

3. 每个模块可进行单独考核,考核内容应包括理论和实验两个部分。

2011年7月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大纲

哈尔滨市正德实用技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 教学大纲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汽车维护与保养》实训教学大纲

汽车维护与保养实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汽车维护与保养 2.适应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3.课程性质:是汽车运用与维护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汽车各类里程和各专项保养作业的基本职业能力。通过学习,学生能从事汽车维修企业工作频率最高的各类保养工作;能综合运用各核心课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养成规范作业、有序工作的习惯;也为学习汽车专业的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先期课程为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基础,后期课程为二手车评估等。 4.课程特色:以学生为本位的项目教学,按照汽修厂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以工作任务为单元组织教学,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支撑实践。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发动机定期保养的内容、保养的工艺。 2)掌握汽车底盘的保养的内容、保养的工艺。 3)掌握汽车空调系统保养工艺。 4)掌握汽车灯光保养内容、保养方法。 能力目标: 1)具有汽车发动机定期维护和保养能力 2)具有汽车底盘各系统定期维和护保养能力 3)具有汽车空调系统定期维护和保养能力 4)具有汽车灯光维护和保养能力 综合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敬业精神 2)培养学生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内容通过项目任务作为教学载体传授知识,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形式进行结构与原理知识的展示,最后通过实物教学进行巩固和熟练。

图解常见汽车发动机结构图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动力源泉,就像人的心脏一样。不过不同人的心脏大小和构造差别不大,但是不同汽车的发动机的内部结构就有着千差万别,那不同的发动机的构造都有哪些不同?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汽车动力的来源 汽车的动力源泉就是发动机,而发动机的动力则来源于气缸内部。发动机气缸就是一个把燃料的内能转化为动能的场所,可以简单理解为,燃料在汽缸内燃烧,产生巨大压力推动活塞上下运动,通过连杆把力传给曲轴,最终转化为旋转运动,再通过变速器和传动轴,把动力传递到驱动车轮上,从而推动汽车前进。 ●气缸数不能过多

一般的汽车都是以四缸和六缸发动机居多,既然发动机的动力主要是来源于气缸,那是不是气缸越多就越好呢?其实不然,随着汽缸数的增加,发动机的零部件也相应的增加,发动机的结构会更为复杂,这也降低发动机的可靠性,另外也会提高发动机制造成本和后期的维护费用。所以,汽车发动机的汽缸数都是根据发动机的用途和性能要求进行综合权衡后做出的选择。像V12型发动机、W12型发动机和W16型发动机只运用于少数的高性能汽车上。 ●V型发动机结构 其实V型发动机,简单理解就是将相邻气缸以一定的角度组合在一起,从侧面看像V字型,就是V型发动机。V型发动机相对于直列发动机而言,它的高度和长度有所减少,这样可以使得发动机盖更低一些,满足空气动力学的要求。而V型发动机的气缸是成一个角度对向布置的,可以抵消一部分的震动,但是不

好的是必须要使用两个气缸盖,结构相对复杂。虽然发动机的高度减低了,但是它的宽度也相应增加,这样对于固定空间的发动机舱,安装其他装置就不容易了。 ●W型发动机结构 将V型发动机两侧的气缸再进行小角度的错开,就是W型发动机了。W型发动机相对于V型发动机,优点是曲轴可更短一些,重量也可轻化些,但是宽度也相应增大,发动机舱也会被塞得更满。缺点是W型发动机结构上被分割成两个部分,结构更为复杂,在运作时会产生很大的震动,所以只有在少数的车上应用。 ●水平对置发动机结构

汽车文化教学大纲概要

《汽车文化》教学大纲 制订单位:机械工程学院化机系 执笔人:孙玉兰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中文名称:汽车文化 2. 课程英文名称:Automobile Culture 3.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 4. 总学时:32学时 5. 总学分:2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专业任选课,主要讲述汽车文化的含义、汽车的民族性、汽车的诞生过程、汽车的分类、国产汽车型号编制规则、汽车的 VIN 码、汽车的基本构造、汽车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汽车技术发展的六个里程碑、汽车业界著名人物的业绩、汽车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汽车运动、汽车俱乐部和汽车博览会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基本理论,奠定专业课学习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1. 概论(1学时 讲述课程地位和作用;课程主要内容;教学方法。 2.第一章汽车地位(4学时

讲述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简谈汽车; 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 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掌握汽车概念、定义及分类;了解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3.第二章汽车史话(4学时 讲述汽车的萌芽阶段; 汽车生产的三次变革, 掌握第一辆汽车以及柴油机的发展; 掌握汽车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 4.第三章汽车外形和色彩(3学时 讲述汽车外形及汽车色彩。掌握汽车色彩对汽车的使用功能; 汽车的使用环境; 汽车的使用对象;汽车的流行色彩;汽车的行驶安全的影响。 5.第四章汽车公司和商标(6学时 讲述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英国、中国的著名汽车公司及其商标。能够 识别各汽车公司的商标及其含义。 6. 第五章汽车名人 (4学时 讲述卡尔·本茨、戈特利布·戴姆勒、亨利·福特、威廉·杜兰特、阿尔弗莱得·斯隆、沃尔沃·克莱斯勒等的事迹。掌握他们对汽车工业的贡献几深远影响。 7.第六章汽车运动 (2学时 讲述汽车运动的起源、汽车运动的种类、汽车运动冠军车手、赛车和车队、汽车运动的魅力。掌握汽车运动的种类,掌握 F1赛事等。 8.第七章汽车花絮(2学时

《汽车维修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维修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版本号:020341103 课程英文名称:Auto Service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交通运输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 2017.5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维修理论基础、汽车维修工艺、汽车维修管理、汽车总成维修等知识。为学生提供从事汽车使用、维护以及维修所必须的专业知识。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分析汽车零部件及总成失效模式的基础上,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汽车可靠性和结构设计、制造工艺及使用条件之间的关系,分析各失效模式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为合理使用汽车、科学试验汽车、正确设计汽车,提高汽车使用的可靠性提供依据。使学生了解汽车维修的制度、方法以及我国维修行业的状况,掌握必要的汽车主要总成的维修技能。 (三)实施说明 1、本课程主要阐述了汽车零部件的失效理论、汽车可靠性的理论基础;维修的基本概念、国内外汽车维修制度的概念的概况;汽车维护作业的分类及组织;汽车维修的工艺;汽车修理作业的组织、汽车大修的工艺过程;汽车接收、零件清洗情况、检验分类、总成的装配与实验等工艺要求;汽车零件的机械加工、焊接、喷涂、电镀、粘接等修复方法;汽车主要总成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 2、本课程重点是汽车零部件的失效理论、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汽车大修的工艺过程;汽车总成的装配与实验等工艺要求;汽车主要总成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将侧重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要,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力求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对汽车使用可靠性的提高和影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大纲

江西省精英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大纲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汽车后市场”,培养以适应市场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专业知识新,动手能力强” 的适用性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扎实专业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熟练基本操作技能和技巧,掌握现代汽车的维修工艺及先进的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具备汽车维修中级技术技能,能独立排除现代汽车的一般常见故障,合理使用汽车检测设备和维修设备。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二、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爱党爱国,听党的领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 德素养。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应用写作和分析计算能力。 3、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 的使用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 4、掌握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子电工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 应用技术。 6、具有正确使用工量具、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 7、掌握现代汽车构造、汽车空调、汽车电气设备工作原理。熟悉 现代汽车的维修工艺和设备设施,并能掌握一般故障诊断和排 除方法,具有汽车维修中级工的操作能力。

三、教学要求 1、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艺先学做人”教育,专业教育与素质 教育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 2、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的目标教育,在教育的目的和专业的 方向上要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教育目标要达到的最高点为 宗旨,让学生有目的的学,有兴趣的学。 2、本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应加强理论与实践 的结合,多采用现场直观教学,尽可能应用教具、模型、实物 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着重实践动 手能力的培养。 3、实施因材实教,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在教学中,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充分 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4、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并深受欢迎的毕业生。 四、学制 学制三年。 本专业实行2+1的教学模式(即:学校学习二年,工厂实践实习一年)。 五、课程安排 (一)、公共基础课 1、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汽车底盘维修教学大纲

《汽车底盘维修》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零部件的作用、结构和工作原理,并熟悉其部件的拆装方法;掌握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现象、原因、诊断与排除方法;了解现代检测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掌握汽车底盘的维护和主要总成的检验、修理、调试等过程。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熟悉汽车底盘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主要功能和相互连接关系。 2.掌握底盘各总成、零部件的拆装工艺、技术要求、调整方法。 3.掌握底盘检测技术基础知识,熟悉其主要的检测方法。 4.掌握底盘常见故障的现象、原因、判断及排除方法。 5.熟悉底盘主要零部件的修复方法和技术要求。 6.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文明生产习惯。 三、课时分配表

四、课程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单元汽车传动系 知识要求 1.掌握汽车传动系的作用及组成。 2.了解汽车传动系布置形式及表示方法。 3.掌握汽车传动系各总成的功用、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 4.掌握分动器的操纵原则。 5.熟悉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6.掌握汽车传动系各总成的拆装顺序和方法。

7.掌握汽车传动系常见故障现象、原因、诊断及排除方法。 8.掌握汽车传动系的维护及各总成主要零件的检验与修理工艺。 9.掌握万向传动装置、变速器、主减速器和差速器的试验或磨合方法。技能要求 1.能够完成离合器摩擦片的检测。 2.能够完成变速器齿轮磨损的检测。 3.能够完成变速器的检测。 4.能够完成同步器的检测。 5.能够完成传动轴动平衡及外观检测。 6.能够完成半轴套筒的检测。 7.能够完成离合器的装配与调整。 8.能够完成手动变速器的分解、组装与调试。 9.能够完成主减速器、差速器的分解、组装与调整。 10.能诊断和排除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差速器的异响。 11.能对变速器、主减速器等总成进行竣工验收。 教学内容 课题一传动系概述 课题二离合器 一、离合器的构造 二、离合器的检修 三、离合器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课题三普通变速器 一、普通变速器的构造 二、普通变速器的维修 三、普通变速器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课题四自动变速器 一、自动变速器的构造 二、自动变速器的维修 三、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与排除 课题五万向传动装置

汽车维修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基础 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ZYKC201102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修订年月:2012年7月16日 修订人: 建议课时数: 136 学分:6

一、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汽车维修基础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本课程具有非常高的综合性,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把多门不同学科的课程融会贯通成为一门课程。其主要功能是为汽车运用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打基础。通过136学时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汽车维修专业课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安全、环保知识;职业道德素养;使学生掌握汽车维修必备的基础知识,能熟练使用工具和量具,具备对汽车维护、调整、维修的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汽车电气维修、汽车发动机维修、汽车车身维修、汽车传动系维修打下基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应当体现为学生考虑,选择内容简单实用为原则,涉及到汽车识、读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材料基础,工、量具基本设备的使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液压传动、安全环保的内容。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本课程应当为专业基础课程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所有内容均以汽车为载体让学生有选择性的学习,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这是教学模式的一个重大转变,要有力地推动这一转变,需要以项目为载体来组织课程内容。在项目课程设计中,项目载体设计是一个关键环节,本课程以实际工作情景设置任务,完成任务均为生产实践任务,体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汽车构造学时:64学时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教材:《汽车构造》马卫平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汽车构造是车辆工程和交通运输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讲授汽车构造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发动机、底盘的各机构系统及其主要总成的功用、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和检查调整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 1、总论 汽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概况;汽车的类型,国产汽车编号规则;汽车总体构造;汽车行驶基本原理。 2、发动机总体构造及工作原理 发动机分类、四行程、二行程发动机工作原理;发动机总体构造;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与特性;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 3、曲柄连杆机构 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与受力分析;气缸体组、活塞连杆组及曲轴飞轮组的组成、功用、工作条件、要求及构造;活塞环的密封机理,曲轴的轴向定位,曲轴曲拐的布置及发火顺序。 4、配气机构 配气机构的功用与要求,配气机构的布置与传动;气门组、气门传动组零件的功用、工作条件、要求、材料及构造;凸轮轴轴向定位,配气相位,气门间隙检调原理及方法。 5、汽油机供给系 汽油机供给系的功用、组成;简单化油器的工作原理;汽油喷射系统的类型,典型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 6、柴油机供给系 柴油机供给系的功用、组成,柴油机的燃烧室;喷油器的功用、类型、构造与工作原理;柱塞式喷油泵的功用,基本要求、构造及工作原理,供油量和供油正时的调

整;调速器分类、功用、工作原理及调整;转子分配泵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7、发动机排气的净化 排气净化的目的;汽油机排气净化措施及装置;柴油机排气净化简介。 8、发动机冷却系 冷却系的功用、组成、冷却方式;水冷却系组成、水路,主要部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风冷却系。 9、发动机润滑系 润滑系功用、要求、类型与组成;润滑剂的种类与牌号;润滑油路,主要部件构造及工作原理,曲轴箱通风。 10、汽车传动系 汽车传动系的组成、功用及布置形式。 11、离合器 离合器的功用、要求和类型;摩擦式离合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各种典型离合器(周布弹簧式、膜片弹簧式)的构造、工作原理与调整;离合器操纵机构。 12、变速器与分动器 变速器的功用和类型;普通齿轮式变速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同步器的功用、构造及工作原理;变速器的操纵机构;副变速器与分动器。 13、液力机械传动 液力机械传动;液力耦合器、液力变矩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液力变矩器的特性及其效率;典型液力变矩器;液力机械变速器简介;行星齿轮式变速机构变速原理;典型行星轮变速机构。 14、万向传动装置 万向传动装置的功用与组成;十字轴式刚性万向节的构造及工作特性;准等速万向节及等速万向节的构造与应用;传动轴与中间支承。 15、驱动桥 驱动桥的功用与组成;主减速器的功用、类型、构造及调整;齿轮式差速器的作原理及特性;防滑差速器;半轴支承形式与桥壳。 16、汽车行驶系 行驶系的功用、组成和结构形式;车架的类型,边梁式车架,中梁式车架;车桥的类型,转向桥和转向驱动桥构造,转向轮定位;车轮、轮胎的构造,轮辋轮廓类型与规格代号,轮胎规格标记方法;悬架的功用、组成和类型,悬架的弹性元件和减振器,各种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的构造,多轴汽车的平衡悬架。 17、汽车转向系 转向系的功用、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对转向系的要求;转向器的类型,典型转向器的构造、工作原理与调整方法;转向传动机构的组成和布置形式,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动力转向装置的组成的工作原理,整体式动力转向器与转向加力器。 18、汽车制动系

汽车修理工 初级 教学大纲

汽车修理工(初级)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在本课程设置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这个重要环节。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汽车的基本构造与原理;汽车的维护作业与检测;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共计120学时,其中理论部分40学时,实操部分80学时。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初级汽车级修工培训,熟悉汽车一般构造,能对汽车进行简单的维护与检测,对简单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的操作能力。 会使用常用的工具、量具、仪器和设备;能识别简单的零件图,具有一定的绘图能力。 三、教学内容 模块一汽车的发动机部分 (一)理论部分 1.1 发动机的种类、总体构造和工作循环 1.2 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1.3 活塞环、活塞、汽缸和汽缸平面的技术标准1.4 发动机配气机构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1.5 汽油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 1.6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1.7 发动机润滑系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1.8 发动机冷却系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1.9 发动机点火系统的结构和原理 (二)技能实训内容 2.1 发动机总体构造认知 2.2 曲柄连杆机构拆装 2.3 气缸盖拆装 2.4 正时皮带更换 2.5 更换活塞环 2.6 凸轮轴和液压挺杆拆装 2.7 进排气门拆装 模块二汽车底盘部分

(一)理论教学内容 1.1 底盘各总成的基本作用和组成 1.2 汽车传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1.3 汽车转向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1.4 汽车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1.5 转向器、制动器、变速器、主减速器的拆装工艺(二)技能实训内容 2.1 变速器(2轴)拆装 2.2 钳式制动器的拆装 2.3 鼓式制动器的拆装 2.4 轮胎的拆卸和换位 2.5 转向器的拆装 2.6 更换传动轴 2.7 更换离合器 模块三汽车电气部分 (一)理论教学内容

汽车设计教学大纲

《汽车设计》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课程编号80404014 总学时60 实验学时上机学时学分7.5 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 1、课程的性质、地位 《汽车设计》是为车辆工程专业开设的必修的专业课 本课程是在完成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大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开设的 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 2、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案及有关参数并学到一些汽车主要零件的设计方法为以后进行毕业设计及毕业后从事汽车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本要求是: (1) (2)要求学生学到汽车设计人员所需的部分知识和技术; (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有关汽车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基本要求 务; 2、熟悉国家及行业颁布的有关机动车安全和性能相关标准; 3、了解汽车设计的一般过程和程序。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由于课程内容中有大量的图片所以应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们能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理解有关的知识点 (2)采用实例及课题式教学形式将科学素质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 (3) 计打下基础。围绕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及其方法独立查找参考资料独立完成汽车底盘某一总成设计计算、校核。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拓宽知识面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学术态度。 2、成绩考核方法 该课程为考试课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可以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期末总评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和课堂出勤情况占总成绩10%完成两次大作业占40%期末考试占50%。 四、课内实践环节的要求 无 五、作业要求

本课程作业分为两个部分平时的随堂作业和阶段性大作业。随堂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进行安排每次课布置1—2个习题阶段性大作业可选择汽车底盘总成进行设计计算或校核每人至少完成两个题目。作业成绩按比例计入期末总评成绩。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为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需要在完成所有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后安排在第7学期开设。其先修课为: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含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液压气压传动等。 七、教材和参考书目 汽车设计(第四版)王望予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 汽车设计张洪欣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5 汽车设计过学迅、邓亚东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8 汽车设计刘惟信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 汽车设计刘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纲要 一、汽车总体设计 1.本章的基本内容 (1)总体设计的要求与原则 (2)汽车形式的选择 (3)汽车主要参数选择 (4)发动机的选择 (5)车身形式 (6)轮胎的选择 (7)汽车的总体布置 (8)运动校核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总体设计的要求与原则 难点:汽车的总体布置 二、离合器设计 1.本章的基本内容 (1)离合器结构方案分析 (2)离合器的主要参数选择 (3)离合器的设计与计算 (4)扭转减振器的设计 (5)离合器的操纵机构 (6)离合器的结构元件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离合器结构方案分析、离合器主要参数的选择、离合器的设计与计算 难点:离合器的设计与计算

汽车维修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维修技术》教学大纲学时:54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营销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底盘的修理工艺,熟悉修理设备的操作使用;及时了解国内外汽车修理企业先进修理工艺及先进的维修检测设备。本课程要求理论必须与操作密切结合。 前导课程:机械基础、汽车构造、汽车电子技术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汽车维修制度及工艺组织的知识; 2.掌握汽车发动机、底盘的修理工艺; 3.熟悉操作使用维修检测设备; 4.了解汽车维修技术职业岗位必须的质量意识、守时意识、服务意识、规范意识及安全意识,以提高综合素质。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 2.实训教学条件:应有不少于300㎡的室内实训场地;有5台举升机;有5台可运行汽车;有5台可运行的化油器发动机;有一批发动机、底盘的零部件;有喷油泵试验台、镗磨缸机等修理设备。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五、教法说明 1.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三明治式的教学方法。 2.注意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3.注意讲授最新技术和仪器设备的使用。 4.实训考核应采取随机抽取项目,规定时间完成。 六、考核方式及评分方法 总成绩 = 形成性考核成绩(40%)+ 总结性考核成绩(60%) 1.形成性考核方法: 平时成绩(出勤、作业、课堂答问、操作、阶段测验、实训报告等):占30%。 期中考试(包括操作与理论考核):占10%。 2.总结性考核方法: 操作考核(包括实践项目考核与综合项目考核两部分):占25% 期末考试(理论考核):占35%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汽车维修》中央电视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培训系列节目“汽车维修技术”配套教材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0 参考书: 《新编汽车修理工艺》唐艺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

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大纲23785

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大纲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三年制中职中专汽车维修专业(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到厂实习),使读者在经过两年专业课程学习之后,掌握机械类基本知识,掌握常见汽车的构造,掌握汽车维修的常用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对汽车常见故障进行检测和修理。 汽车构造部分 一、发动机的总体构造与原理 1、了解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2、了解发动机的类型、型号编制规则 3、了解发动机的评价指标及主要特性 4、掌握发动机的常用术语及四总程、二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5、掌握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区别 二、曲柄连杆机构 1、了解主要零件的运动与受力分析 2、了解各主要零件的材料、工作条件及要求 3、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组成和工作条件,掌握主要机件 功用与机构 三、配气机构 1、了解配气机构两种结构类型的简单比较,主要零件的材料 2、了解配气相位的作用与原理 3、掌握配气机构的作用、组成和类型 4、掌握主要零件的功用与结构 四、汽油机燃料供给系 1、熟悉简单化油器的结构及可燃混合气浓度对发动机性能的 影响 2、了解空气供给装置,混合气的预热装置,进、排气管及排气 消声器的结构 3、掌握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作用、组成和可燃混合气的形成 4、掌握化油器五大装置及附属设备的功用、结构和工作原理 5、掌握典型化油器的构造;熟悉电喷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的基本 组成和工作原理 6、掌握汽油供给装置各部件的功用、结构和工作情况 五、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1、了解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燃烧过程以及不同结构燃烧室中 混合气的形成方式 2、了解柴油滤清器的结构,废气蜗轮增压及汽车的排气净化 3、掌握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作用、组成及燃烧室的结构 4、掌握喷油器、喷油泵、调速器、联轴器、供油提前角调节装 置及输油泵的功用、结构及工作情况。

汽车工程系本科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汽车工程系本科课程简介 及教学大纲 目录 课程简介 (1) 《汽车工程导论》课程简介 (1) 《汽车构造》课程简介 (1) 《汽车拆装实习》课程简介 (2)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简介 (2)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简介 (3) 《汽车理论》课程简介 (3) 《汽车设计》课程简介 (3) 《汽车测试技术》课程简介 (4)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简介 (4) 《汽车空气动力学》课程简介 (5)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简介 (5) 《燃机构造》课程简介 (6) 《燃机拆装实习》课程简介 (6) 《燃机设计》课程简介 (6) 《燃机排放及其控制》课程简介 (7) 《传热学》课程简介 (7) 《燃机测试技术》课程简介 (8) 《燃机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简介 (8) 《汽车运用工程基础》课程简介 (9) 《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课程简介 (9) 《汽车电子学》课程简介 (10) 《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课程简介 (10) 《毕业设计工程训练》课程简介 (11) 《专业课程设计》课程简介 (11) 《汽车有限元基础》课程简介 (11)

《振动与噪声控制》课程简介 (12) 《汽车覆盖件成形技术》课程简介 (12) 《汽车CAD/CAM技术》课程简介 (13) 《车身造型技术基础》课程简介 (13) 《车身结构与设计》课程简介 (13) 《汽车运输与维修企业管理》课程简介 (14) 《汽车交易与管理》课程简介 (14) 《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简介 (15)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课程简介 (15) 《物流基础》课程简介 (15) 《专用汽车》课程简介 (16) 《交通安全工程》课程简介 (16) 《汽车新能源技术》课程简介 (17) 《汽车优化设计方法》课程简介 (17) 《汽车概论》课程简介 (17) 《现代汽车设计方法概论》课程简介 (18) 课程教学大纲 (19) 《汽车工程导论》教学大纲 (19) 《汽车构造》教学大纲 (20) 《汽车拆装实习》教学大纲 (22)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学大纲 (24)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26) 《汽车理论》教学大纲 (27) 《汽车设计》教学大纲 (29) 《汽车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31) 《汽车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 (32) 《汽车空气动力学》教学大纲 (34)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大纲 (36) 《燃机构造》教学大纲 (37) 《燃机拆装实习》教学大纲 (39) 《燃机设计》教学大纲 (41) 《燃机排放及其控制》教学大纲 (44) 《传热学》教学大纲 (48) 《燃机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49)

(word完整版)汽车维修工初级教学大纲

汽车维修工初级教学大纲 定期与日常保养的基本知识部分 主要学习定期进行维修的理由及各系统的基本原理。 一、发动机 发动机有关的维护项目。 ?发动机机油?发动机机油滤清器 ?冷却系统和加热器系统?散热器盖 ?发动机冷却液?传动皮带 ?空气滤清器滤芯?气门间隙 ?正时皮带/正时链?火花塞 ?蓄电池?油箱盖 ?燃油滤清器? PCV阀 ?活性炭罐?怠速混合气 二、制动器 制动系统有关的维修项目。 ?制动踏板?驻车制动杆 ?盘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 ?制动液?制动管路和软管 三、底盘和传动系 传动系和底盘的维护项目。 ?离合器踏板?方向盘和连杆机构 ?动力转向液?球节 ?自动变速器液?手动变速器油/差速器油?车轮轴承?轮胎 ?润滑脂更换 四、电气 电气系统有关的维护项目。 ?车灯?警告灯 ?刮水器和喷洗器?空调

汽车修理工初级理论考试教学大纲 一、职业道德 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职业守则 (1)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2)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自觉履行各项职责。 (3)认真负责,严于律己。 (4)努力学习,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 (5)谦虚谨慎,团结协作,主动配合。 (6)严格执行工艺文件,保证质量。 (7)重视安全、环保,坚持文明生产。 二、基础知识 1、钳工基础知识 (1)钳工常用设备、工具、量具、仪表的名称、规格、用途和使用方法。 (2)测量、划线、錾削、锉削、锯割、钻孔、攻螺纹、套螺纹、刮削、研磨等钳工操作基础知识。 2、汽车常用材料 (1)汽车常用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及应用。 (2)燃料的牌号、性能及应用。 (3)润滑油(脂)的牌号、性能及应用。 (4)汽车常用工作液的牌号、性能及应用。 (5)汽车轮胎的规格、分类、组成及应用。 (6)轴承的类型、结构与代号。 (7)螺纹的种类与代号。 3、机械识图 (1)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 (2)公差配合的基础知识及标注方法。 (3)识读简单的零件图。 4、电工、电子基础知识 (1)电路。 (2)电磁感应。 (3)正弦交流电基础知识。 (4)电功、电功率基础知识。 (5)电路基本元件的名称与代号。 (6)常见电子元件的名称与代号。 (7)电子电路的基础知识。 5、液压传动 (1)液压传动的基础知识。 (2)液压传动在汽车上的应用。 6、汽车维修机具的性能和使用 (1)举升器。

汽车维修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维修》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汽车维修是现代汽车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 主要任务:讲授汽车零件磨损规律及影响因素;合理维护、修理,改善或恢复汽车技术性能。使学生获得汽车维护和修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从事汽车维修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65学时,具体课时分配见课时分配表 三、课程内容 (一)绪论 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在专业中的地位和学习方法;国内外汽车维修概况(二)汽车零件的失效 零件的磨损理论;零件的疲劳与腐蚀;零件的变形;零件磨损及影响因素 重点:零件的磨损和变形;零件磨损规律;零件的疲劳断裂 难点:零件的磨损理论 (三)汽车零件的检验分类 零件检验分类的内容技术条件;零件的磨损、变形、隐伤的检验;零件和组合件平衡的检验 重点:零件磨损、变形与隐伤的检验 现场教学:零件检验方法的认识 (四)汽车零件的修复

零件的机械加工修复、焊修、喷涂与喷焊、刷镀、粘接等修复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艺过程、操作要点;零件的校正及表面强化方法,以及零件修复方法的选择 重点:零件的机械加工修复中的修理尺寸法、镶套修复法,零件修复方法的选择 难点:修理尺寸的计算 现场教学:零件修复方法的认识 (五)汽车的接收清洗和解体 汽车的接收工作零件的拆解原则,零件油污、积炭、水垢的清洗方法 重点:汽车的接收,汽车和零件的拆解原则和油污的清洗 (六)发动机维修 发动机维护、气缸体与气缸盖、活塞连杆组、曲轴和飞轮组的修理;配气机构、冷却系、润滑系的修理;汽油机、柴油机燃料系的修理;发动机的总装和试验。 重点:气缸检验;镗削、磨削;活塞连杆组的选配组装;曲轴磨削;机构检修;化油器的检修调整;汽油喷射装置的维护; 喷油泵、喷油器的检修调试 难点:曲轴磨削,气缸镗、磨 现场教学:发动机主要零部件的检验,维修方法,选配、组装、调整 (七)底盘维修 传动系、转向系、制动系、行驶系的维护、常见的故障现象;主要零部件的检修、装配与调整方法 重点:离合器、主减速器的检查与调整;前桥、转向系的检查与调整;车轮制动器的装配与调整 难点:主减速器的调整 现场教学:底盘主要总成零部件的检验,维修方法,组装调整 (八)汽车车身维修 汽车车身维修工艺简介,涂装工艺过程 (九)汽车电气设备维修 汽车蓄电池、发电机、电压调节器、点火系、起动机、照明装置、信号、仪表、暖风、空调等电气设备的维护、检修 重点:汽油机点火系的检修、电气设备检修的一般方法步骤 (十)汽车的总装与竣工检验 汽车的总装工艺;汽车修竣技术条件;修竣检验 (十一)汽车维修工艺文件的编制及维修质量的检查评定 汽车维修工艺、工艺卡的编制;大修基本检验技术文件,质量检查评定;维修业有关标准及管理办法介绍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现场教学、考试等

汽车发动机构造及原理

第1篇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 第1章发动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内容提要 1.四冲程汽油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2.四冲程柴油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3.二冲程汽油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4.发动机的分类 5.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发动机: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内燃机:将燃料在气缸内部燃烧产生的热能直接转化为机械能的动力机械。有活塞式和旋转式两大类。本书所提汽车发动机,如无特殊说明,都是指往复活塞式内燃机。 内燃机特点:单机功率范围大(0.6-16860kW)、热效率高(汽油机略高于0.3,柴油机达0.4左右)、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简单,便于移动和起动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火车、工程机械、拖拉机、发电机、船舶、坦克、排灌机械和众多其它机械的动力。 1.1 四冲程发动机基 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1.1.1 四冲程汽油机基本结 构及工作原理 1.四冲程汽油机基本结构 (图1-2) 2.四冲程汽油机基本工 作原理(图1-2) 表1-1 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 程 图1-2 四冲程汽油机基本结构简图 1-气缸 2-活塞 3-连杆 4-曲轴 5-气缸盖 6-进气 门 7-进气道 8-电控喷油器 9-火花塞 10-排气门

3.工作过程分析 (1)四冲程发动机:活塞在上、下止点间往复移动四个行程(相当于曲轴旋转了两周),完成进气、压缩、作功、排气一个工作循环的发动机就称为四冲程发动机。 四个行程中,只有一个行程作功,造成曲轴转速不均匀,工作振动大。所以在曲轴后端安装了一个质量较大的飞轮,作功时飞轮吸收储存能量,其余三个行程则依靠飞轮惯性维持转动。 (2)冲程与活塞行程: 冲程:指发动机的类型; 行程S:指活塞在上、下两个止点之间距离; 气缸工作容积V s:一个活塞在一个行程中所扫过的容积。 式中V s——工作容积(m3); D——气缸直径(mm); S——活塞行程(mm)。 发动机的排量V st:一台发动机所有气缸工作容积之和。 式中V st——发动机的排量(L); i——气缸数。 (3)压缩行程的作用 一是提高进入气缸内混合气的压力和温度(压缩终了的气缸内气体压力可达0.6~1.2MPa,温度达600K~700K),为混合气迅速着火燃烧创造条件; 二是可以有效提高发动机的燃烧热效率η。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当混合气被压缩程度提高时,发动机混合气燃烧所达到的最高温度(T1)升高,而排气的温度(T2)降低,导致热效率提高。 1860年,法国人Lenoir(勒努瓦)研制成功的世界第一台内燃机,没有压缩行程,热效率仅4.5%;1876年,德国人奥托(Otto)制造出第一台四冲程内燃机,采用压缩行程,虽然压缩比只有2.5,但热效率却提高到12%,有力地证明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真理。 压缩比ε:气缸内气体被压缩的程度。 式中V a——气缸总容积(活塞处于下止点时,活塞顶部以上的气缸容积);

2021年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大纲

江西省精英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 教学大纲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汽车后市场”,培养以适应市场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专业知识新,动手能力强”的适用性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扎实专业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熟练基本操作技能和技巧,掌握现代汽车的维修工艺及先进的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具备汽车维修中级技术技能,能独立排除现代汽车的一般常见故障,合理使用汽车检测设备和维修设备。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二、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爱党爱国,听党的领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应用写作和分析计算能力。 3、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 件的使用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 4、掌握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子电工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和应用技术。 6、具有正确使用工量具、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

7、掌握现代汽车构造、汽车空调、汽车电气设备工作原理。熟 悉现代汽车的维修工艺和设备设施,并能掌握一般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具有汽车维修中级工的操作能力。 三、教学要求 1、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艺先学做人”教育,专业教育与 素质教育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 2、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的目标教育,在教育的目的和专业 的方向上要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教育目标要达到的最高点为宗旨,让学生有目的的学,有兴趣的学。 2、本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应加强理论与实 践的结合,多采用现场直观教学,尽可能应用教具、模型、实物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着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3、实施因材实教,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 法,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在教学中,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4、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并深受欢迎的毕业生。 四、学制 学制三年。 本专业实行2+1的教学模式(即:学校学习二年,工厂实践实习一年)。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教学大纲

《汽车修理》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汽车修理 课程英文名称:Automobile Mend 课程编号230633 学分: 4 适应对象:2006级,汽车运用技术专业 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1、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职业技术技能课,它同时,又是该专业进 行模块分段式一体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以《汽车机械基础》和 〈〈汽车构造〉〉为基础,培养学生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实际操作技 能,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的专业学科。 2、学习汽车维修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维修工艺、工艺维修方 法、零件检验方法、零件修理方法);学习汽车发动机总成、底盘各总成 的故障故障诊断、检验和修复方法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使学 生具有中级以上该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储备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学生 深入社会生产实践打好基础。同时,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除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汽车修理的专业基础知识外,整个课程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重点放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整体业务素质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汽车维修工机具、仪器和设备正确的使用。 2.常见车型总成的分解、清洗、检修、装配与调试综合知识运用的能力。 3.生产岗位的文明、安全、规范、质量、环保和团结协作意识的建立与培 养。 4.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会自我提高的独立思考方法,树立勇于不断进取 的精神。 5.场地要求: 汽车发动机和底盘总实训室,能容纳30~40名学生同时实习,并设置现 场听课座椅(40座位)。 6.分组要求: 每组为5名学生,每班分为6组。 7.实训老师配备: 实训教学由主讲老师一名,两名助教老师组成。每位老师负责两个班组学生的现场实训指导,并且,主讲老师讲解实操的理论知识与工艺 过程,助教主要负责实训用的仪器、设备及工机具的准备及安全操作规 程的规范。 8.设备要求: 1)实训用发动机总成,底盘各种总成,数量能够供6~8个班组同时实习用。 2)每班组配备: 操作台一个,通用工具一套(梅花搬手、套筒及板搬手、手锤等), 及共同的专用工具3~6个。

(完整版)汽车维护与保养教学大纲

四、本专业专业课课程教学大纲 (一)汽车维护与保养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 《汽车维护》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专业技能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是汽车维修企业维修项目最多的工作任务。本课程构建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之上。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学生学生能独立完成汽车维护和保养工作,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以满足客户需求。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汽车维护意思、具有汽车全面的维护与保养能力,具备正确使用汽车维护作业中常用设备、工具、量具、仪器仪表的能力。(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汽车日常维护基础知识。 2、掌握各级维护工艺。 3、掌握运行材料基础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具备查询车俩信息,初步判断车辆技术状况的能力。 2、根据车俩状况制定维护工作计划的能力。 3、具备车俩整车全面维护的能力。 4、具备车俩维护质量检查能力,并在汽车移交过程中向客户介绍已完成的工作。(三)思想教育目标 1、具备与客户沟通和协商的能力。 2、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客服困难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客户意识和法律意识。 5、具有较强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能按时高效完成工作任务。 6、具有诚信、敬业、、刻苦耐劳、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3.课程内容

4.教学实施建议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可运用PPT视频、动画等多种呈现手段、以汽车维护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直观形象、简单易操作为原则,细致编排汽车维护各个作业项目和作业流程。可采用集中上课、分组实习。也可2人一组合作学习,自编维 护作业流程,各自完成维护内容。本课程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技能点相对独立又直观易学,作为汽车专业的一个重要资源,可以为其他专业或课程提供优质的素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