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发射光谱 定量和半定量
- 格式:docx
- 大小:24.04 KB
- 文档页数:1
原子发射光谱测定方面的分析摘要:原子发射光谱主要曾经应用于发现新元素以及建立原子结构理论。
随着分析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分析仪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将来的分析仪器设备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精密度以及分析速度,更要求其向微型化、自动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器;分析速度一、概述1.原子发射光谱法的概述原子发射光谱法,是根据处于激发态的待测元素原子回到基态时发射的特征谱线对待测元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在正常状态下,元素处于基态,元素在受到热(火焰)或电(电火花)激发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光谱(线状光谱)。
原子发射光谱法包括了三个主要的过程,即:(1)原子发射光谱主要由光源提供能量给样品,从而使样品蒸发、形成气态原子以及进一步使气态原子激发得到光辐射的过程;(2)其将复合光经单色器分解成按顺序排列的谱线,从而形成光谱;(3)使用检测器来检测光谱中的谱线的波长以及谱线的强度。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分析试验室》期刊两年一次的综述。
自 1991 年起, 至今已有 4 篇综述发表, 这些综述推动了我国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发展,具有好的参考价值。
在有关原子光谱分析的技术中,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特点是拥有检测线性范围宽以及多元素可以同时测定的能力,原子发射光谱法被视为一种标准的分析方法,现今,原子发射光谱法广泛应用于痕量元素的分析测定。
分析测定主要的基本原理是使物质处于热激发或电激发,其由元素的离子或原子发射出特征光谱,根据发射出来的特征光谱的强弱,从而可对元素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过程。
原子发射光谱仪器主要由波长选择系统、检测系统、进样系统以及激发光源组成。
2.原子发射光谱的分析方法(1)定性分析每一种元素的原子都有它的特征光谱,根据原子光谱中的元素特征谱线就可以确定试样中是否存在被检元素。
通常将元素特征光谱中强度较大的谱线称为元素的灵敏线。
只要在试样光谱中检出了某元素的灵敏线,就可以确证试样中存在该元素。
原子发射光谱(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AES)是一种利用物质在热激发或电激发下,每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发射特征光谱来判断物质的组成,进行元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具有多元素检测、分析速度快、选择性好、检测限低、准确度高、误差较小、试样消耗少、线性范围大等优点。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不能非金属、光谱复杂、价格昂贵等。
在原子发射光谱法中,定量和半定量的分析主要依据以下原理:
1. 定量分析:通过测量待测物质中各元素的发射光谱强度,与标准光谱强度进行比较,从而计算出待测物质中各元素的含量。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内标法等。
2. 半定量分析:通过比较待测物质中某元素的发射光谱与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光谱,对待测物质中该元素的含量进行大致估算。
半定量分析常用的方法有:目视法、比较法等。
在实际应用中,原子发射光谱法可对约70 种元素(包括金属元素及磷、硅、砷、碳、硼等非金属元素)进行分析。
在一般情况下,用于1% 以下含量的组份测定,检出限可达ppm,精密度为10% 左右,线性范围约2 个数量级。
这种方法可有效地用于测量高、中、低含量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