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102.50 KB
- 文档页数:10
PTL番禺生控部培训教材前言:一个企业之存在,生存与发展,都是以订单为主线条。
作为订单的跟进安排者,跟单员的工作跨越了一个企业运作体系的每一个环节。
生控其实就是一座桥梁,是各种信息的集合体。
通过消化吸收客人的信息,将之转化为具体的生产指令;通过对厂方信息的反馈,来寻求同客人之间的平衡点。
沟通创造价值学习成就未来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打造超一流生控员目录第一章 PTL生产流程图第二章原料,织,染,整,印花,染纱,QA基础知识第一节原料基础知识一纤维的分类二纱支的定义三纱牌,纱缸的定义第二節针织基础知识一织机的种类及可织的布种二影响胚布规格的因素三常见的针织疵点四布号编排定义五用纱比例六布类的成份第三節染厂基础知识一染色的基本步骤与作用二染缸的种类三原料成份不同,应用相应不同的染料,染色温度及染缸四纱牌纱缸在染厂中的运用五化室六 ALLFIT缸七头缸的定义八染部产生的常见问题及基本处理方法九染整生产单在染部基本运作十衫身与下栏第四節整理基础知识一定型的定义二中央化室布质测试的测试项目,测试标准及测试报告三码长与磅重的换算公式四整理机器种类及用处五需要在定型部做的特殊处理六常见的整理部产生的疵点名称,产生原因第五節印花基础知识一印花基本流程二定义四印花(浆)种类及其工艺流程与注意事项五不同印浆的特性比较六印花疵点的名称,产生工序及回修方法七特别事项第六節染纱基础知识一染纱基本流程二名词解释三计算色织布织胚用纱数及染纱落缸数的公式第七節QA基础知识一 QA运作流程二 QA查验项目及标准第一章PTL生产流程图第二章原料,织,染,整,印花,染纱,QA基础知识第一節原料基础知识一纤维的分类1天然纤维(1)植物:棉花(cotton),麻(linen),宁麻(ramie)(2)动物:羊毛等(wool),蚕丝(silk)若以工艺分可分为:OE棉,普棉(A-carded cotton),精棉(FC-combed cotton),丝光棉2化学纤维(1)人造/再生纤维:人造棉(rayon),人造丝(viscose),天棉(tencel)(2)合成纤维:特头纶(polyester),尼龙(nylon),氨纶(spendex),拉架(lycra), 人造毛(acrylic)(3)混纺纤维:T/C(polyester/cotton),CVC(cotton/polyester)注:不同的原料决定不同的成份,不同的成份决定不同的染料及染色条件。
染整化学基础教学基本要求(216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染整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教给学生本专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为他们掌握染整技术知识和职业技能,毕业后从事对应的职业岗位工作或继续深造和适应职业的转换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染整技术专业所必需的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 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性质,理解其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2. 理解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及简单合成方法。
3. 了解常见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合成纤维的化学结构及性能。
4. 掌握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数据处理的方法。
5. 了解常用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二) 能力培养目标1. 能根据结构命名常见有机物,根据官能团推测其性质。
2. 掌握有机实验的基本操作。
3. 熟练掌握滴定等定量分析的基本操作。
4. 能正确使用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等常用分析仪器。
5. 能根据手册准确测定某一物质的含量,并能对其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6. 达到化学分析工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
(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培养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创新能力。
3. 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础模块(一) 有机化学1. 脂肪烃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概念,了解其结构和特性。
了解甲烷的性质、制法,初步掌握其分子结构。
了解烷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掌握其命名、通式、同系列和同分异构。
了解乙烯的制法与来源,初步掌握其分子结构和性质。
了解烯烃的同分异构,掌握其命名和性质。
了解乙炔的制法,初步掌握其分子结构和性质。
掌握炔烃的命名和性质。
了解二烯烃的命名,初步掌握1,3-丁二烯的结构和性质。
2. 脂肪烃的衍生物了解卤代烃的分类,掌握其命名;掌握卤代烃的取代反应;了解消除反应和格氏试剂的生成;了解氯仿、氯乙烯的性质和用途。
印刷色彩基础知识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色是( A )刺激人的视觉器官后所产生的一种生理感觉。
A、光B、颜色C、颜料2、下列波长中( D )为可见光波长。
A、λ= 3.7×102nmB、λ= 8.5×102nmC、λ= 5.2×103nmD、λ= 4.9×102nm3、自然界的日光,以及人造光源如日光灯、白炽灯、镝灯所发出的光都是( A )A、复色光B、单色光C、无色光D、白光4.物体固有色是物体在(D)光源下的颜色。
A、荧光灯B、白炽灯C、标准照明体D65D、日光5、当光源的( B )确定时,光源的颜色特性即被确定。
A、光谱密度的部分值B、相对光谱能量分布S(λ)C、辐射能的大小D、红光含量6、光源的色温表示的是( B )A、光源的温度B、颜色的特性C、颜色的温度D、色光的温度7、观察印刷品使用的光源其色温度为下面哪一个。
( C )A、4000K左右B、5000K左右C、6500K左右D、7000K 左右8、色温低的光源( C )光成分少,( C )光成分多。
A. 红,绿B. 蓝,绿C. 蓝,红D. 红,蓝9、同一颜色印刷品在色温3800K和6500K光源照射下观察会出现怎样结果。
( B )A、纯度不同B、色相不同C、光泽不同D、亮度不同10、如果某物体能将入射光按不同比例吸收,并有部分光反射出来,那么这种物体色就是( D )A、白色B、黑色C、红色D、彩色11、实地密度随着墨层的增加,( B )。
A、是无限度增大的;B、不是无限度增大的;C、是无限度减少的;D、不是无限度减少的12、实地密度只能反映油墨的( D ),不能反映出印刷中网点大小的变化。
A、黑度;B、灰度;C、饱和度;D、厚度13、彩色物体形成的颜色是由( C )所决定的。
A、光谱的不同波长被等量吸收B、光谱的不同波长全部吸收C、光谱对不同波长的选择吸收D、光谱的所有波长均未被吸收14、人眼睛的明适应和暗适应时间大致是( A )A、明适应时间快B、暗适应时间快C、两个一样15、彩色是指在视觉中有( B )的颜色。
纺织印染技术操作作业指导书第1章纺织印染基础知识 (4)1.1 纺织纤维的分类与性质 (4)1.1.1 天然纤维 (4)1.1.2 化学纤维 (4)1.2 印染工艺流程概述 (4)1.2.1 前处理 (5)1.2.2 染色 (5)1.2.3 印花 (5)1.2.4 后整理 (5)1.3 常用印染设备与器材 (5)1.3.1 前处理设备 (5)1.3.2 染色设备 (5)1.3.3 印花设备 (5)1.3.4 后整理设备 (5)第2章前处理技术 (6)2.1 纺织品退浆工艺 (6)2.1.1 退浆目的 (6)2.1.2 退浆方法 (6)2.1.3 退浆工艺流程 (6)2.2 煮练工艺 (6)2.2.1 煮练目的 (6)2.2.2 煮练方法 (6)2.2.3 煮练工艺流程 (6)2.3 漂白工艺 (7)2.3.1 漂白目的 (7)2.3.2 漂白方法 (7)2.3.3 漂白工艺流程 (7)2.4 丝光工艺 (7)2.4.1 丝光目的 (7)2.4.2 丝光方法 (7)2.4.3 丝光工艺流程 (7)第3章染色技术 (7)3.1 染色基本原理 (7)3.2 直接染料染色 (8)3.3 活性染料染色 (8)3.4 酸性染料染色 (8)第4章印花技术 (8)4.1 印花工艺概述 (8)4.2 纹样设计及制版 (9)4.2.1 纹样设计 (9)4.2.2 制版 (9)4.3 印花浆料调配 (9)4.4 印花工艺操作 (9)4.4.1 印花设备准备 (9)4.4.2 印花操作 (9)4.4.3 固色处理 (10)4.4.4 后处理 (10)第5章后整理技术 (10)5.1 拉伸整理 (10)5.1.1 预热:将织物在拉伸机上进行预热处理,以降低织物内部的应力,为后续拉伸提供条件。
(10)5.1.2 拉伸:根据织物的品种和需求,采用适当的拉伸力对织物进行拉伸,以改善其尺寸稳定性。
(10)5.1.3 固定:拉伸至一定程度后,保持一段时间,使织物尺寸得到固定。
面料根底知识:纤维鉴别/面料常用概念/面料分类/经纬向区别/面料印染/1、各种纤维的鉴别2、常用概念:45X45/108X58含义3、面料的分类4、机织物的分类5、针织物的分类6、丝织物的品名:7、面料的经纬向区别,正反面识别8、面料印染与后整理9、染色的类型各种纤维的鉴别1、手感目测法:此法适用于呈散纤维状态的纺织原料。
(1)、棉纤维比苎麻纤维和其它麻类的工艺纤维、毛纤维均短而细,常附有各种杂质和疵点。
(2)、麻纤维手感较粗硬。
(3)、羊毛纤维卷曲而富有弹性。
(4)、蚕丝是长丝,长而纤细,具有特殊光泽。
(5)、化学纤维中只有粘胶纤维的干、湿状态强力差异大。
(6)、氨纶丝具有非常大的弹性,在室温下它的长度能拉伸至五倍以上。
2、显微镜观察法:是根据纤维的纵面、截面形态特征来识别纤维。
(1)、棉纤维:横截面形态:腰圆形,有中腰;纵面形态:扁平带状,有天然转曲。
(2)、麻〔苎麻、亚麻、黄麻〕纤维:横截面形态:腰圆形或多角形,有中腔;纵面形态:有横节,竖纹。
(3)、羊毛纤维:横截面形态:圆形或近似圆形,有些有毛髓;纵面形态:外表有鳞片。
(4)、兔毛纤维:横截面形态:哑铃型,有毛髓;纵面形态:外表有鳞片。
(5)、桑蚕丝纤维:横截面形态:不规那么三角形;纵面形态:光滑平直,纵向有条纹。
(6)、普通粘纤:横截面形态:锯齿形,皮芯构造;纵面形态:纵向有沟槽。
(7)、富强纤维:横截面形态:较少齿形,或圆形,椭圆形;纵面形态:外表平滑。
(8)、醋酯纤维:横截面形态:三叶形或不规那么锯齿形;纵面形态:外表有纵向条纹。
(9)、腈纶纤维:横截面形态:圆形,哑铃形或叶状;纵面形态:外表平滑或有条纹。
(10)、氯纶纤维:横截面形态:接近圆形;纵面形态:外表平滑。
(11)、氨纶纤维:横截面形态:不规那么形状,有圆形,土豆形;纵面形态:外表暗深,呈不明晰骨形条纹。
(12)、涤纶、锦纶、丙纶纤维:横截面形态:圆形或异形;纵面形态:平滑。
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6. 印染“花布”》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印染“花布”》是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印染花布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花布作品。
教材内容丰富,步骤清晰,既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又强调合作与交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印染艺术有一定的认知。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但同时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集中精力完成作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染花布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幅花布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印染花布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出独特且具有创意的花布图案。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实物演示:教师进行实地操作,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准备《印染“花布”》的相关教材和课件。
2.材料和工具:准备印染花布所需的材料(如布料、染料、印章等)和工具(如毛笔、调色板等)。
3.作品展示:收集一些印染花布的作品,用于教学展示和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印染花布的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印染花布的历史和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讲解印染花布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尝试运用所学技巧和创作方法,完成一幅花布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纺织印染基础知识培训课件目录一、纺织印染概述 (2)1. 纺织印染定义及重要性 (3)2. 纺织印染历史与发展趋势 (4)二、纺织原料与纤维类型 (5)1. 天然纤维 (7)1.1 棉纤维 (8)1.2 羊毛纤维 (9)1.3 亚麻纤维 (10)1.4 其他天然纤维 (11)2. 合成纤维 (12)2.1 涤纶纤维 (13)2.2 尼龙纤维 (14)2.3 氨纶纤维等 (16)三、纺织工艺基础 (18)1. 纺纱工艺 (19)1.1 原料准备与混合配比 (20)1.2 开松梳理与成条卷绕技术要点 (22)1.3 加捻与粗纱工艺参数设置原则等 (23)2. 织布工艺简介及设备类型介绍等 (24)一、纺织印染概述纺织印染是将纤维材料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赋予其特定颜色和图案的过程。
它是纺织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提升纺织品的美观度和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节将为大家介绍纺织印染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纺织印染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机械手段,将染料固定在纺织品上,使其获得特定颜色和图案的工艺过程。
印染过程包括纺织品的准备、染色、印花和固色等环节。
纺织印染技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从最早的天然染色到现代化学染料的运用,从手工印花到自动化、数字化印刷技术的普及,纺织印染行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现代社会,纺织印染不仅是满足人们对纺织品美观需求的重要手段,更是提升纺织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科技的发展,纺织印染行业正朝着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智能化等方向不断发展。
纺织纤维是纺织印染的原材料,包括天然纤维(如棉、麻、丝、毛等)和合成纤维(如涤纶、尼龙、氨纶等)。
了解纤维的特性对后续的印染工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印染方式包括染色、印花和平幅加工等。
染色是将染料均匀分布在纺织品上,以提高其整体效果和性能。
纺织印染是一门涉及纤维材料、染料、工艺技术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学科。
染整基础知识染整基础知识⼀、⽔质1、染整⽤⽔要求,⽆⾊、⽆味、⽆臭、澄清(即不含混浊物),少含盐类(即少含各种正负离⼦)如:钙、镁、铁盐及氯。
1.1举例说明:a、含有铁盐的⽔会使织物泛黄⽽产⽣锈斑,棉纤维脆化。
b、含有过多氯化物的⽔会影响漂⽩织物的⽩度。
c、含有钙、镁离⼦的⽔,也能与染料形成沉淀使染⾊鲜艳度差、牢度降低。
1.2 硬⽔:含有钙、镁离⼦的⽔。
1.3 硬度:钙、镁离⼦或钙、镁盐含量⽤“硬度”表⽰。
1.4碱度:⽔中也可能含有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它可形成⽔的“碱度”。
2、测定⽔质的⽅法如:2.1 悬浮物:可⽤浊度汁测定浊度2.2 碱度:可⽤酸度汁测定PH值2.3 铁含量:可⽤不同浓度的铬钴混合液(K2Cr2O7+COSO4)作为标准液进⾏⽐⾊测定,以确定铁含量。
2.4 氯含量:⽤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样。
2.5 硬度:钙、镁含量,硬度表⽰法之⼀PPm:其定义为每百万份⽔中含有⼀份碳酸钙叫做1个PPm硬度。
O-72PPm为很软⽔,72-143PPm为软⽔143-215PPm为中等软⽔215-322PPm为相当硬的⽔322-537PPm都为硬⽔⼤于537PPm为很硬⽔,针织染整⽤⽔要求硬度不能⾼于100PPm⼆、⽔处理1、所谓⽔处量就是去除⽔中含杂的处理。
2、对混浊的⽔,应先进⾏沉淀→过滤→软化对澄清直接进⾏软化,对⽔质要求很⾼的⽔→软化处理→排⽓→碱→去酸→脱盐第⼆节表⾯活性剂⼀、表⾯活性剂1、定义:表⾯活性剂就是能显著降低⽔的表⾯张⼒或界⾯张⼒的⼀类物质。
表⾯活性剂溶液具有润湿、渗透、乳化、分散、增溶、发泡和消泡的作⽤,具体染整加⼯中分别作为洗涤剂、匀染剂、渗透剂、乳化剂、柔软剂、抗静电剂。
2、分⼦结构特征:都在⽔溶解中有正吸附和体相性的特征。
⼆、表⾯活性剂的基本性质1、润湿和渗透2、乳化分散作⽤:乳化是将⼀种液体悬浮于加⼀种液体中,⽽形成乳液的过程。
例如:分散染料、染浴就属于悬浊液,要制备稳定的悬浊液;必须加⼊表⾯活性剂。
印染染色基础知识一、颜色以及测色仪基础知识1、颜色:即人对眼睛视网膜接收到的光作出的反应,在大脑中产生的某种感觉。
1、1颜色的三要素:色调(色相)、纯度、亮度色调(色相)(Hue):是指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是色与色之间的主要区别。
如:红色、黄色、蓝色等。
纯度(Chromacity):又称饱和度或彩度,用来区别颜色的鲜艳程度。
它可以理解为颜色中有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的比例。
有色成分的含量越高则颜色越纯,饱和度越高;消色成分(指和其它成分的颜色互成补色而能混成为白光的颜色)的含量越高则颜色越灰,饱和度越低。
光谱色中的单色由于不含消色成分,所以饱和度最高,为100%;而白色、标准灰色和黑色所含的颜色都为消色成分,所以饱和度最低,为0或者说没有饱和度。
亮度(Lightness):又称明度,它表示有色物体的表面所反射的光的强弱程度,区别颜色的浓和淡。
物体对光的反射越强(或吸收越弱),则亮度越高;物体对光的反射越弱或吸收越强),则亮度越低.白色的物体亮度高,是因为它几乎不吸收光而全部把它反射出去;黑色的物体亮度低,是因为它几乎不反射光而全部把它吸收.说明:一般颜色从黄-橙-红-绿-蓝-靛-紫黑的变化,从深浅来说是变得越来越深,从亮度来说,则显得越来越暗。
颜色的三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色相决定颜色的质,亮度和纯度都是量的变化.任何颜色只要确定了它的色相、饱和度和亮度,就可以完全精确地确定出它是什么颜色。
倘若其中一个要素变化了,那么这个颜色就也变化了,描述或确定一个颜色必须确定它的色调、纯度和亮度。
Datacolor产品介绍:Datacolor 产品的软件是由Datacolor公司自已开发出来的,并由香港DTC 公司担任其代理商,印染现有Spectraflash 600,其中有两种软件:Datacolor TOOLS, Datacolor MATCH,TOOLS基本以测色为主,出具测色报告以及相关数据等;而MATCH软件包括数据库的建立,配色使用,调色使用等;仪器对室内温湿度和对样品标准板尺寸的要求:Datacolor仪器对室内温湿度有一定的要求:温度:20±2℃相对湿度:65+2%对尺寸的要求:为了确保样品不透光需叠四层(最佳尺寸:25cm×10cm)Datacolor的测色条件:对于纱样与布样都要注意到标椎与样品的测量状态要保存一致性.,以不透光为原则,同时也要注意到仪器的校正、经纬方向是否一致、是否需要取平均值等,在测布片时尽量用中大孔,保证其准确性。
一般测布选用LAV孔径.对测量数据的分析:delE dell delC delH decisionD65/10 0。
79 0.21 0。
75 0.12 合格CWF/10 0.86 0。
15 0.84 0。
09 合格A/10 0。
86 0.15 0。
85 0.04 合格delE: (Color differenc)表示总色差delL: (Lrightness) 表示深浅度(明度)delC: (Chromacity)表示明暗度(饱和度)delH: (Hue) 表示色相(黄、橙、红、紫、蓝、绿的色相环上的色光差)delL 〈0 表示偏深了delC 〈0 表示偏暗了delH 〈0 表示偏顺时方向调可直接显示颜色误差的原因:DL 〉 0 (偏浅) DL < 0 (偏深)Da > 0 (偏红) Da < 0 (偏绿)Db 〉 0 (偏黄) Db 〈 0 (偏蓝)二、染色方式:染色工段分两种染色方式:轧染(也叫长车染色)和卷染(也叫缸染、浸染);卷染的特点:把丝光好的布打成卷在缸里进行染色,染色成本比长车染色便宜,有些长车容易起皱的布放在染缸中做较好,染缸染色存在头尾色差以及缸差;轧染的特点:把丝光好的布直接进轧车染色,头尾色差较小,色光比较好控制,服装面料一般都使用长车;怎样区分轧染和卷染:1、可以将布面拆开,看纱线是否染透,缸染是浸染,一般染的很透,看不到有白星现象,长车是轧染,染色后纱线上会有零星白星现象;2、长车布面光洁,比较结实,而缸染的布面相对的毛糙,内部结构自然而蓬松;3、长车的表面和里面的颜色不一样有深浅之分,里面浅外面深;而缸染的的表面和里面的颜色一样没有分别;4、长车在温水里搓洗都会褪色,而缸染(同样符合标准)的一般不会褪色;轧染定义:将织物在染液中经过短暂的浸渍后,随即用轧辊轧压,将染液挤入纺织物的组织空隙中,并除去多余的染液,使染料均匀地分布在织物上.染料的上染是 ( 或主要是 ) 在以后诸如汽蒸或焙烘等处理过程中完成的,织物浸在染液里一般只有几秒到几十秒,浸轧后织物上带的染液 ( 通常称轧余率,以干布重的百分率计)不多,在 30%~100%之间。
(棉 65%~70% 左右)。
轧染是连续染色,染物所受的张力较大,通常用于机织物的大规模染色加工,劳动生产率较高。
•轧染使用的机器一般使用的是连续轧染机,连续轧染机由一些单元机组成,主要有轧车 ( 浸轧装置)、固色、平洗、烘燥、汽蒸等单元装置.对轧车的要求:轧液要求均匀,前、后、左、中、右的带液率要求均匀一致。
目前较理想的轧车是均匀轧车,这种轧车在轧辊的两端用压缩空气加压,在轧辊内部用油泵加压,通过调节使整个幅度上的压力相同,不易造成织物边部和中间的深浅疵病。
烘干装置有红外线烘燥、热风烘燥、烘筒烘燥。
轧染中使染料固着的方法一般有汽蒸、焙烘两种。
汽蒸是在汽蒸箱中进行。
汽蒸是利用水蒸汽使织物温度提高,纤维溶胀,染料或染料与化学品作用后,扩散进入纤维内部与纤维固着。
焙烘是以干热气流作为传热介质使织物升温,染料扩散进入纤维而固着.汽蒸或焙烘后再根据不同要求进行水洗、皂洗等后处理。
三、染料的性能(一)染料的分类染料的分类有很多种,生产中最常见的是按应用性能分类:1.直接染料(directdyes)该类染料与纤维分子之间以范德华力和氢键相结合,分子中含有磺酸基、羧基而溶于水,在水中以阴离子形式存在,可使纤维直接染色。
2.酸性染料(aciddyes)在酸性介质中,染料分子内所含的磺酸基、羧基与蛋白纤维分子中的氨基以离子键相合,主要用于蛋白纤维(羊毛、蚕丝、皮革)的染色.3.分散染料(dispersedyes)该类染料水溶性小,染色时借助分散剂呈分散状态而使疏水性纤维(涤纶、锦纶等)染色。
4。
活性染料(reactiondyes)染料分子中存在能与纤维分子的羟基、氨基发生化学反应的基团。
通过与纤维形成共价键而使纤维着色。
又称反应性染料。
主要用于棉、麻、合成纤维的染色,也可用于蛋白纤维的着色。
5。
还原染料(vatdyes)有不溶和可溶于水两种。
不溶性染料在碱性溶液中还原成可溶性,染色再经过氧化使其在纤维上恢复其不溶性而使纤维着色。
可溶性则省去还原一步。
该类染料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和印花。
6.阳离子染料(cationicdyes) 因在水中呈阳离子状态而得名.用于晴纶纤维的染色,常并入碱性染料类。
7。
冰染染料(azoic dyes)为不溶性偶氮染料,染色时需在冷冻条件(0—5℃)下进行,由重氮和偶氮组分直接在纤维上反应形成沉淀而染色。
8.缩聚染料(polycondesationdyes)该类染料染色时脱去水溶性基团缩合成大分子不溶性染料附着在纤维上,称为缩聚染色。
此外还有氧化染料、硫化染料等。
印染厂常用的染料有还原染料、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其中活性染料用得最多。
印染厂现用活性染料按产地分有以下几种:(1)德国Dystar(德士达)公司的Remazol(雷马素)染料 RGB型(现使用替代RGBN型);(2)德国Dystar(德士达)公司的Levafix(丽华实)染料 CA型;(3)德国Dystar(德士达)公司的K型染料;(4)瑞士Ciba(汽巴)公司的Ciba染料(染料名称以C开头),如C—D深红等;(5)德国Dystar(德士达)公司的还原(士林)染料Indanthren型;(6)浙江龙盛公司的分散染料;还原染料:又称士林染料。
是不溶于水的有色物质,染色时需用保险粉在碱性溶液中还原成可溶性的隐色体钠盐,被纤维吸收,再经空气或氧化剂氧化成原来不溶性染料固着在纤维上。
由于这类染料在应用过程中要经过还原反应,故称还原染料。
活性染料:反应性染料,分子中含有能与纤维分子中的羟基、氨基等发生反应的基团,在染色时和纤维生成共价键,结合成“染料—-纤维”一个整体。
与纤维发生反应的基团称为活性基团。
颜色鲜艳,使用方便,染色牢度好,色谱齐全。
能染棉、麻、丝、羊毛及粘胶纤维分散染料:主要用于醋酯纤维和涤纶等合成纤维的染色。
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可分为低温型(E型染料)、中温型(SE型染料)、高温型染料(S型染料);目前采用的染色方法为:载体法、高温高压法和高温热熔法等三种染色方式;印染厂采用热熔法染色:浸轧染液后随即烘干,再进行热熔处理-——在200度左右高温作用下,沉积在织物上的染料以单分子形式扩散进入纤维内部,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涤纶的染色,在实际生产中,染料的转移不可能是完全的,在棉上总残留有一部分染料,造成棉的沾色,故采取还原清洗后处理; (二)染料的命名不同的公司的染料有不同的名称,但是它们的命名都遵循以下一个规则:1、染料的名称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冠称、色称和尾称。
2、冠称用来说明染料按应用分类的所属类别,如:活性、分散,国外生产的染料各有其专用冠首(通俗的说法是他们各自的品牌),如:L、R等;3、色称说明染料所染得的颜色,如:RED、YELLOW等;4、尾称通常以一定的符号和数字来说明染料的色光、牢度以及其他染色性能,如:以R、G、B表示偏红、偏绿、偏蓝,F表示色泽鲜艳,L表示耐晒,K表示染色温度较低等,为了表示程度,各字母前还可加上数字2、3、4及写成RR、FF、LL的形式。
5、有的时候在冠称和色称之间还有一些符号,用来表示染料特殊的性能,如S BR BLUE R SPE 中BR就是bright 的缩写,表示这个染料的色泽很亮。
6、另外,有的染料还有力份如:100%、133%、200%等,这是染料厂根据自己的产品标准而定的相对浓度,所谓100%并非表示纯染料含量,只不过是以它作为染料浓度的比较标准。
例1:紫 2RL 150(三)染料的直接性活性染料连续轧染生产中,容易发生对样色差、批间色差、批内前后色差、左中右色差、正反面色差等问题,限制了活性染料在轧染工艺中的应用。
而针对活性染料轧染色差的成因,分析染料的直接性为其中一影响因素;染料直接性:活性染料是反应性染料,各染料达到染色平衡的时间不一,且时间较长,而在连续轧染生产中,织物与染液接触的时间较短(仅几秒钟),无法达到染色平衡。
由于染料对棉纤维的亲和力大,因此在浸轧染液时,织物所带走染液的染料浓度高于轧槽中的染料浓度,因而初染染料浓度高于续染染料浓度,造成头深尾浅,这也是由染料的性能造成染色前后色差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