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绪论及第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219.50 KB
- 文档页数:17
合同法总论第四版第一章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章合同法总论第一条合同概述a. 合同的定义: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b. 合同的特征: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平等自愿、意思表示真实、合法有效等特征。
c. 合同的种类:合同分为口头合同、书面合同、电子合同等。
第二条合同的成立a. 合同成立的要件:合同成立需要具备当事人、意思表示、标的、合法形式等要件。
b. 合同成立的效力:合同成立后,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
c. 合同成立的变更与解除:合同成立后,当事人可以协商变更或解除合同。
第三条合同的效力a. 合同效力的种类:合同效力分为有效合同、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效力待定合同等。
b. 合同有效的条件:合同有效需要具备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等条件。
c. 合同无效的处理:合同无效时,当事人不得依据合同主张权利。
第四条合同的履行a. 合同履行的原则:合同履行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全面履行原则、适当履行原则等。
b. 合同履行的期限:合同履行期限应当明确约定,未约定履行期限的,按照法律规定或交易习惯确定。
c. 合同履行的地点:合同履行地点应当明确约定,未约定履行地点的,按照法律规定或交易习惯确定。
第五条合同的变更与解除a. 合同变更的条件:合同变更需要具备当事人协商一致、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等条件。
合同法绪论-张课件 (一)合同法作为我国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合同法的认知与理解已成为法学学生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对于张课件中的合同法绪论进行单项分点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合同法的基本理论和要素。
一、合同概念合同是指合法协议的陈述,其具有约束力。
从这一定义来看,合同既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也是具有实质约束力的文件或名义。
值得一提的是,合同并非单纯的口头、书面协议,更包括按照习惯行为或者事实行为确定的协议。
二、合同的功能和意义合同不是让交易各方仅仅完成交付货物或服务的协议,更重要的是作为对各方权益的划分和约定,合同的存在使得各方在交易中的权益得以有据可依。
由此推及,合同有助于稳定市场秩序、保护交易各方权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与意义,成为市场经济体系中必不可少且不可或缺的法律制度。
三、合同的构成要素从合同的法律本质来看,合同的构成要素有四个,即合同的当事人、合同的内容、合同的形式、合同的效力。
在具体的合同案例中,合同的各项要素应当互相补充、相互依存,以合法、公正、保护各方利益为出发点和核心目的。
四、合同的形成与法律效力合同的形成,一方面需要各方自愿的意愿表达,另一方面需要合法的、真实的和全面的合同内容。
对于今天的合同来说,合同的形成方式多样,从传统的口头协议到如今的电子合同,从盲目地信任到政府监督都可以成为合同形成的要素之一。
合同的法律效力则是评价一份合同是否有效和强制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也是合同正当性和合理性的保障、合同内容实施的必要支撑系统。
综上所述,合同法是一个较为宽泛的复杂领域,需要不断学习和钻研。
本文通过对于张课件合同法绪论的单项分点分析,期望可以为读者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合同法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形成与效力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也提醒大家,合同法的理解、解释与适用,也是一种对合法、公正、公平和保护各方利益的成果。
第一章合同法绪论第一节合同法的概念一、合同劳动合同行政合同民事合同(包括:物权合同,债权合同,身份合同)《合同法》所规范的为债权合同,即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二、合同与契约在民法学说史上,曾有合同与契约的区别。
前者为当事人的目的相同,意思表示的方向也一致的共同行为。
如合伙合同。
后者乃当事人的目的对立,意思表示的方向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
如买卖契约。
我国现行法已不再作如此区分,把二者均称为合同。
三、合同的法律性质(特征)1.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合同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并且按意思表示的内容赋予法律效果,故为民事法律行为,而非事实行为。
2.合同是双方或者多方的合意行为。
合同既为协议,必然要求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达成合意。
这是合同区别于单方法律行为的重要标志。
3.合同是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为目的的民事法律行为。
也就是说,合同以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变动为目的。
4.合同是当事人各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的协议。
合同自由是其灵魂。
当然,在现代法上,为实践合同正义,合同自由常受到限制,如强制缔约、格式合同、劳动合同的社会化等等。
总之,民事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愿意接受法律上的强制约束力的协议,不同于没有法律拘束力的道德、宗教关系。
它是平等主体之间意思自治的体现。
作为法律事实,合同既不同于事实行为,也不同于单方法律行为(如遗嘱),还不同于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
四、合同与“好意施惠关系”1.何为“好意施惠关系”?所谓“好意施惠关系”,一般是指当事人之间无意设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而由当事人一方基于良好的道德风尚实施的使另一方受有恩惠的关系。
“好意施惠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常有发生。
如搭乘便车;代为投递信件;邀请参加郊游或宴会;火车过站叫醒;答应陪同散步等等。
在两大法系,好意施惠关系以施惠人为受惠人提供某种便利服务为常态。
2. “好意施惠关系”与合同存在类似之处:合同以合意为本质特征;“好意施惠关系”双方当事人也存在一个“合意”,一方“要约”,另一方“承诺”,往往具备合同的外形,德国学者Haupt甚至认为,好意施惠关系可构成事实上的契约关系。
合同法复习资料第⼀章绪论第⼀节合同法的概念⼀、我国对合同概念的定义我国——最狭义合同说。
我国合同⽴法对合同概念的定义1、《中华⼈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5条:合同是当事⼈之间设⽴、变更、终⽌民事关系的协议。
依法成⽴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2、《中华⼈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条:合同是平等主体的⾃然⼈、法⼈、其他组织之间设⽴、变更、终⽌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份关系的协议,适⽤其他法律的规定。
⼆、合同的特征1、合同是⼀种民事法律⾏为(性质)2、合同是两⽅以上当事⼈的意思表⽰⼀致的民事法律⾏为;3、合同是以设⽴、变更、终⽌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的的民事法律⾏为;4、合同是当事⼈各⽅在平等⾃愿基础上产⽣的法律⾏为。
合同主体包括:平等的⾃然⼈、法⼈、其他组织。
三、合同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交易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第⼆节合同法的历史发展⼀、古代合同法《汉谟拉⽐法典》是最早的成⽂法。
合同主体受到严格地限制;注重合同形式⼆、近代合同法近代合同法是指资本主义⾃由竞争时期的合同法,以法国民法典中的合同制度为典型代表,以合同⾃由、抽象的平等的⼈格、个⼈责任诸原则为明显标志。
1、契约⾃由(订⽴合同、选择合同对⽅、决定合同内容、选择订约⽅式)2、契约神圣(合同优于法律,约定必须遵守)三、现代合同法1、具体⼈格的登场;2、新的交易形式逐渐普及,新的合同理念陆续诞⽣3、合同⾃由受到限制,出现了强制缔约;4、社会责任抬头;5、⼀般条款作⽤的增强6、统⼀化趋势7、劳动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增特殊性,形成⾃⼰相对独⽴于完善的体系,最终从民法中分离出去。
四、我国合同⽴法发展过程1、初创阶段(1950--1956):⼴泛运⽤合同形式固定各种经济关系。
2、曲折的发展阶段(1957--1966)3、再次被废弃阶段(1966年5⽉--1976年10⽉)4、逐步建⽴和完善(1976年⾄今);1999年3⽉5⽇颁布和施⾏了《中华⼈民共和国合同法》。
合同法第一章合同法第一章:总则合同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间建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依法享有法律保护。
合同法第一章为了确立和明确合同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为合同的有效建立与履行提供了指引和保障。
本文将从合同法第一章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章第一条规定:“本法调整合同的成立、效力、履行和终止的民事法律关系。
”这一规定明确了合同法的调整范围,即对合同的成立、效力、履行和终止等方面进行法律规范和保护。
合同的成立是合同法的基础性问题,只有在合同成立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后续的有效履行和终止。
因此,在合同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法律的约束和监督,以保障各方的权益。
第一章第二条规定:“当事人的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是订立、履行合同的基础。
”这一规定强调了合同的基本原则,即当事人的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
自愿原则是指合同的订立必须是当事人自主决策,不受任何强制或欺骗。
平等原则是指当事人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应该是地位平等,不允许强者欺弱者。
公平原则是指合同的内容和效果应当合理且符合公共利益。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应该按照诚实信用的原则进行合同履行,保持一种诚信的态度。
这些原则的遵守对于保障合同各方的权益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章第三条规定:“合同应当有明确的内容,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有明确的目的和合法的形式。
”这一规定对合同的内容、形式等进行了规定。
合同应当有明确的内容,避免模糊不清或含糊其辞。
同时,合同应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不能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此外,合同应有明确的目的,即合同的目标和目的必须是具体明确的,不能存在不确定性。
最后,合同应遵循合法的形式,即根据合同法规定的合同形式进行合同的成立和表达。
第一章第四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对可能发生的后果承担责任。
”这一规定强调了当事人对合同效力和后果的责任。
当事人在订立、履行合同时应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不得以违反合同原则的方式行事。
合同法绪论一、初识合同法1、合同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2、合同法的内容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的法,主要规范合同的订立、有效与无效及合同的履行、变更、转让、解除、保全和违反合同的责任等问题。
3、合同法的特点合同法具有任意性;合同法强调平等协商和等价有偿原则;合同法是富于统一性的财产法;合同法是创造财富的法律。
二、学习合同法的方法一是法解释论的方法二是比较研究的方法三是案例分析的方法三、参考书目1、《合同法研究》(一、二),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合同法》,李永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合同法总论》(上、下),崔建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合同法总论》,韩世远,法律出版社;5、《合同法总则判解研究与适用》,宋海萍,人民法院出版社;6、《合同法分则判解研究与适用》,何志,人民法院出版社;7、《债法原理》(一),王泽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8、《合同法导论》,阿狄亚著,法律出版社;9、《欧洲合同法》(上卷),海因·克茨著,法律出版社。
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概述第一节合同的概念一、合同定义的表述⏹在大陆法系,合同被认为是一种“合意”或“协议” ;⏹在英美法上,合同一般被认为是一种“允诺”;⏹《民法通则》第85条规定:“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合同法》第2条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二、对合同概念的理解一是强调民法意义上的合同。
从而将两种关系排除在外:其一,各级人民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活动属于行政法律关系;其二,企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和被管理活动,属于单位内部管理关系。
二是应将民法上的合同概念与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加以区别。
《合同法》第2条第1款确立的是合同的定义,而第2款是限定的《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即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问题,虽然有的也采用协议的方式,但不适用《合同法》,而是由有关的专门法律如《婚姻法》、《收养法》等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