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
•原因: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由中国革命所处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在大革命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而失败之后,中国革命陷入了低谷,中国共产党在反动分子的打击下损失惨重.在强大的反动势力面前,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够与反动势力继续斗争,才有可能继续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在八一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革命军队,八七会议确定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斗争路线,并决定土地革命,走上了武装反抗反动势力的道路.但在三大起义(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革命军队在攻打大城市中损失惨重,中国共产党意识到想在敌人力量强大的大城市中斗争取得革命胜利是无法成功的,而农村地区敌人力量相对薄弱,并且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在农村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有利与革命力量的发展.加之反动军阀的分割统治,也使革命力量能够在敌人统治边缘地带生存下来.由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转入了井冈山地区,与当地的农民武装共同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外有强权,因此,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第二,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这决定了中国革命必然要从农村到城市。
第三,反革命势力控制了城市与交通要道,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也决定了中国革命必然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也是可能的,是因为:第一,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间隙。
第二,建立根据地的在区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第五,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3、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的社会特点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习概考试论述题论述题是毛概必考题型之一,为方便同学们复习论述题:一、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第一,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第二,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第三,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2)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规律,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二,国民革命影响的存在。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第四,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是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
第五,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的主观条件.二、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相对于其他经济成分表现出巨大的优越性,这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依靠力量。
2、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私探索了一系列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经验。
3、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4、当时的国际形式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三、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主要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内无民主制度受封建主义压迫,外无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
中国革命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
以革命武装消灭反革命武装,主要组织形式便是武装。
敌人的统治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是薄弱地带.农民占全国绝大多数人口。
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才能组织发动武装农民,获得广大群众基础。
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所以中国革命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以农村包围城市。
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最后胜利。
中国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又使红色政权得以存在发展。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在经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这三大起义之后提出的。
因为当时中共面临的情况是:蒋介石夺取北伐胜利的果实,制造四一二事变,马日事变,彻底和革命决裂。
中共自己手中没有足够力量的军队实力,以至于在敌人富集的大城市发动的起义均以失败告终。
但在农村敌人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有利于发动占中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民群众,可以有良好的阶级基础,并且发动群众,军民合作,可以为革命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所以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是很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而经过陈独秀及苏联顾问的右倾投降主义统治后,中共经过分析得出中国革命必须依靠广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不能再依靠军阀,和两面性很强的资产阶级的结论。
“政权是枪杆子里打出来的”。
那么多的工人运动有很多都以失败告终,都和没有军队支持由关系。
所以中国革命必须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这是历史的必然。
这条新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深入,为亚非拉美其他国家的革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同时,中国的革命也由此掀开崭新的一页,打响了武装反对反动派的第一枪。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1927年后,中国共产党革命工作由城市向农村的重点转移,避实就虚,开辟了井冈山根据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也叫“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呢?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之国内大背景1927年,由于蒋介石新军阀背叛革命,轰轰烈烈地大革命遭到了失败。
国民党新军阀取北洋军阀而代之,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新走狗。
国民党新军阀对中国人民实行出北洋军阀更黑暗、更残酷的统治。
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人与之进行了血与火的斗争,然而“左”倾中央一再强调的进攻大城市的计划相继遭受失败。
毛泽东毅然带领起义的残余部队进军井冈山,开始了中国革命重心的伟大转移,并找到了一条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三者密切结合起来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二、关于“城市中心”与“农村中心”的争论当时,之所以出现是以城市为中心,还是以农村为中心的争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中国具体国情的不同认识,特别是对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城市与乡村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
城市中心论——坚持通过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领导人,包括共产国际的某些领导人认为,在中国,同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大城市的经济力量可以统治全国,乡村只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单斩断他们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们的头脑、炸裂他们的心腹,是不可能置他们最后的死命,革命就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因此,他们认为,只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取得成功,才可能影响小城市和乡村,才可能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所以一味地主张通过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来发展革命,夺取胜利。
农村中心论——残酷的革命斗争现实让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员人冷静思考,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路线——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个问题可不简单,咱们得从头说起。
咱们得了解当时的国内形势。
那时候,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状态,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大城市虽然有些繁华,但是贫富差距悬殊,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
而农村地区,虽然生活条件相对落后,但是老百姓却过着相对安稳的生活。
为什么中国革命要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呢?这其中有着很多原因。
农村地区人口多,土地广袤,这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充足的人力和物力支持。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这使得农民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和观念。
农村地区的地理环境复杂,这为革命力量的隐蔽和行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咱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
当时,中国的红军就是依靠游击战的方式,在农村地区逐步发展壮大的。
红军战士们深入农村,与农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正是这些农民群众的支持,为红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量,使得红军能够在艰苦的战斗中取得胜利。
我们不能忽视城市工人阶级的力量。
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城市工人阶级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当时的国内形势下,城市工人阶级的力量相对较弱,难以单独承担起推翻国民党政府的重任。
因此,中国革命选择了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以农村为基础,逐步发展壮大革命力量,最终实现全国解放。
这个道路虽然艰辛,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战士们始终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中国人民谋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求复兴。
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和毫不动摇的决心,使得中国革命能够走向胜利。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岁月真是波澜壮阔。
那些红军战士们,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他们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学习。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因为当时的国内形势决定了这个道路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一提起“农村包围城市”的话,大家会联想到什么?可能是“秋收起义”、“农民革命根据地”还是“工农武装割据”,或许还有更多的东西···但大家一开始想到的这些可能都只是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毛泽东建立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典例了:秦朝末年因为赵高执权柄,二世形同虚设,而陈胜和吴广所发动的农民造反势力,达到了历史上破天荒的势头,打开了以农民为力量集中的从农村包围城市的混乱局面,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五千年来这样的事件发生过许多许多,大者绵延到大半个中国,小者被地方镇压后很快成为过去,甚至都没有向上方汇报,而且都无一例外的以失败告终。
但它们被大多数人认为只是中国历史上的农民革命运动,几乎不会有人把他们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直接联系起来。
所以现在当我们提到“农村包围城市”的时候,我们想到的更多的是中国近代革命上至关重要的“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理论。
那我们就不禁要想中国革命在那几千年后为什么又必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呢?下面是我们小组根据一些相关研究所做的讨论结果:一、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经过要讨论上述问题,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一下它的发展历程。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蒋介石建立了新军阀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专政,中国社会仍然是半封建牛殖民地社会,中国革命转入低潮。
在革命的危机关头,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
在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确定了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在大革命失败的紧急关头及时向全国人民指明了坚持革命的方向,使中国革命逐步进入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新的发展阶段。
1927年秋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全国领导了二百多次武装起义,其中最著名的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
这些起义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振奋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对创建人民军队,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战略的重要思想之一,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这一战略思想对于推翻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中,这一矛盾表现为劳动人民和统治阶级的矛盾。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农村革命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先决条件。
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可以消灭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农村中的势力,夺取政权,从而打破统治阶级的反抗。
这样就能够为全国范围内的社会主义革命奠定基础,实现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加富裕的生活条件。
其次,这一战略思想也对于解决我国农村发展问题、加强农村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中国历史上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农民没有自由,贵族地主占有土地,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建国之初,毛泽东提出了“农业革命”的口号,倡导土改运动,将土地分给农民,从此农村经济逐步发展起来。
但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有很大差距。
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战略思想,可以动员广大农村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力量,促进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良性互动,使得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地区紧密相连,逐渐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全面的现代化建设。
最后,这一战略思想对于构建更加公正、平等、民主、和谐的社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民一直是我国社会中最薄弱的群体之一,而我国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也主要发生在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上。
通过这一战略思想的贯彻实施,可以实现农村和城市的和谐发展,同时消除贫富差距,确保各阶层公平公正地分享社会资源,使得社会和谐稳定、生活幸福美满。
总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战略的重要思想之一,代表了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当今社会,这一战略思想的深入贯彻实施,对于推动现代化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消除贫富差距,以及实现全面的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问:中国革命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第一,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到帝国主义压迫;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受到封建制度压迫。
因此,在全局上和长时期内不具备合法斗争的条件,不可能像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那样,利用民主议会制度和组织工人进行罢工实现革命。
中国人民要想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然会遭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镇压,所以必须拿起武器,以武装的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用暴力革命的方式去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
第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而工人阶级人数很少,因而不可能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有一个本身强大的无产阶级作为革命的主力,从而依靠无产阶级本身的力量就足以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再联合农民的革命力量,把革命推向全国。
而在中国,如果单纯依靠无产阶级自身的力量是无法占领中心城市的,即便一度占领了也无法长期巩固。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共产党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战争。
农民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因此,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深入农村,发动武装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确立起革命力量的深厚社会基础,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
大革命失败后,敌我力量的对比和分布发生了巨大变化,敌强我弱形势更加明显。
国民党新军阀在全国建立了反动政权,控制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枢纽和命脉,控制着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并且建立了一支十分强大的反动军队。
所以,弱小的革命力量要在城市同占有绝对优势的敌人进行武装决战是非常困难的,而广大农村,特别是远离城市的偏僻山区则是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环节,这就为革命力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可能。
中国革命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大革命失败后,国共合作走向失败,中国共产党为了坚持中国革命,在当时的条件下必须要进行武装斗争,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是应当指向城市,还是指向农从呢?在经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这三大起义之后,当时中国面临的情况是::蒋介石夺取北伐胜利的果实,制造四一二事变,马日事变,彻底和革命决裂。
中共在敌人富集的大城市发动的起义均以失败告终。
这些部队经过摸索逐步将斗争中心转移到远离国名党统治的农村区域。
综合考虑,总结中国革命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原因如下:1)从当时中国国情来看,选择农村斗争有良好的阶级基础,有利于发动群众。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广大的农民阶级长期受到来自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压迫,饱受摧残,无产阶级的广大农民更是由于经济条件有限而过着苦不堪言的日子。
没有基本权利,没有民主自由,饱受压迫的广大农民都感受到必须要拿起武器进行武装斗争的必要性。
农村是广大农民阶级生存的地方,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有助于从分调动农民斗争的积极性,增强斗争的阶级力量。
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作为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长期的存在,相比之下工人阶级的人数要少得多,所以无法向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进行武装斗争。
相反,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作为阶级斗争的同盟军和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在这场斗争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长期以来,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广大农民的迫切心愿,也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因此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革命的成功就必须深入农村,发动武装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确立革命力量的深厚社会基础,最终夺取全国胜利,由此看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决定是无比明智的。
3)中国革命的敌人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长期占据着重要城市中心,不利于发动起义,相反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地区更容易发动武装起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选择这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由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发生和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决定的。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而工人阶级人数很少,因而无产阶级必需深入农村,发动武装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起革命力量的深厚社会基础,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2)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
广大农村,特别是远离城市的偏僻山区则是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环节。
因此,中国革命只有在农村积蓄力量发展壮大,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才能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2.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根本原因:(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乡隔离的半殖民的半封建大国。
这一基本国情为中国革命能够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提供了根本条件。
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为无产阶级在广大经济落后的农村发动农民,开展武装斗争,建立红色政权创造了经济和政治条件;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进行划分势力范围的争斗,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发展创造生存空间。
(2)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客观条件。
(3)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及其各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决不允许任何势力对中国的内政进行干涉,中国要走自己的路,不照搬任何国家的模式。
1.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指出:不论做什么事情,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
中国革命有其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这种特殊的发展规律根源于中国独特的国情,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正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准确的把握和认识的基础上。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在经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这三大起义之后提出的。
因为当时中共面临的情况是:蒋介石夺取北伐胜利的果实,制造四一二事变,马日事变,彻底和革命决裂。
中共自己手中没有足够力量的军队实力,以至于在敌人富集的大城市发动的起义均以失败告终。
但在农村敌人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有利于发动占中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民群众,可以有良好的阶级基础,并且发动群众,军民合作,可以为革命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所以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是很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而经过陈独秀及苏联顾问的右倾投降主义统治后,中共经过分析得出中国革命必须依靠广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不能再依靠军阀,和两面性很强的资产阶级的结论。
“政权是枪杆子里打出来的”。
那么多的工人运动有很多都以失败告终,都和没有军队支持由关系。
所以中国革命必须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这是历史的必然。
这条新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深入,为亚非拉美其他国家的革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同时,中国的革命也由此掀开崭新的一页,打响了武装反对反动派的第一枪。
1)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只能是武装革命。
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3)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这恰恰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