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东南亚1(1)
- 格式:ppt
- 大小:764.00 KB
- 文档页数:21
东南亚人文地理和历史背景悠久的史前史东南亚是人类重要起源地之一。
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 曾发掘出从南方古猿、直立人以至更新世晚期现代类型的人类的大量遗迹, 尤其是属于直立人的爪哇人(距今70~50万年), 几乎可与北京人齐名。
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 东南亚的发展进程明显加速, 并很早就出现了原始衣业。
近年来在泰国北部的灵窟发现的稻谷栽培遗迹, 距今已有8000年, 这时陶器也得到了应用。
公元前3000年前后, 东南亚各地相继进入青铜时代, 公元前500年又相继进入铁器时代。
大约从纪元前后起(相当于我国的汉代), 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政治势力的扩展, 中国和印度对东南亚各地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逐渐增强, 这种影响在那里的社会结构乃至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所反映,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 东南亚固有文明的独特性质依然保留了下来。
国家政权的出现纪元以后, 在中国和印度高度文明的促进下, 东南亚的历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各地相继建立了一批国家政权。
在印度尼西亚, 从公元1~2世纪起印度移民陆续到达, 他们在若干地区直接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使之从原始公社进入了奴隶社会, 其生产力也得到了较大发展, 如爪哇西部在公元400年即已建成一条长15千米的灌溉工程。
印度尼西亚的主要区域自公元7世纪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以后相继出现了一批幅员辽阔的国家, 其中最重要的是勃兴于13~15世纪的麻喏巴歇帝国, 其版图几乎囊括了现在的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两个国家。
麻喏巴歇拥有相当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 由于它控制了航行要道马六甲海峡和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香料产地马鲁古群岛, 因此国际贸易也十分繁盛。
中南半岛在纪元以后也出现了一批国家政权, 如柬埔寨在公元1世纪即已建国, 至9~15世纪的吴哥王朝达到了鼎盛之期。
缅甸在公元11世纪建成统一国家, 先后经历了三个王朝, 一直延续到19世纪。
值得指出的是东南亚的古代国家均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在其早期主要受佛教和印度教影响, 除了遍布各地的寺庙外, 在有关王朝的政治中心还先后形成了三处具有世界影响的宗教建筑中心, 它们均堪称东南亚古代文明的精华。
第二节:东南亚(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位置、范围、主要国家,掌握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二、能力目标1、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航线图,试分析总结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特点,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2、学会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归纳某一气候类型的特点,通过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认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德育目标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1、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
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1、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到近些年来人们出国旅游的热点路线之一“新马泰”旅游。
同学们知道“新马泰”是哪些国家吗?这些国家在亚洲的哪个区域?今天我们就一起到东南亚旅游一趟,去了解一下该地区。
[讲授新课]一、地理位置课件展示:图7.19“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和图7.20“东南亚的地形”。
1、找出东南亚大致的纬度范围?纬度位置:10°S~23.5°N,决定了东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
2、指图让学生描述东南亚的海陆位置:印度洋、太平洋、亚洲、大洋洲、中国、印度,分别位于东南亚的什么方位?海陆位置:东南亚位于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置。
——两洲两洋的“十字路口”。
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著名的马六甲海峡。
3、课件出示图7.21“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看图后请同学简单描述马六甲海峡的位置?马六甲海峡的航线连接了哪些地区?思考日本为什么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欧洲、非洲与东亚、东南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全面了解东南亚地理的七年级教案文章全面了解东南亚地理的七年级教案东南亚地区位于亚洲东部南面,涵盖了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在内的11个国家和地区。
在这个广阔的地区内,既有山脉高地,也有平原河口,既有草原森林,也有沙漠盆地,这些地形特征的差异造就了各自的自然条件和资源配置,也决定了各国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方向。
为了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全面了解和认识东南亚地理及各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情况,我编写了以下的七年级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南亚地理的基本概念和自然特征,包括地势、气候、水域、岛屿等。
2.认识东南亚各国的国土面积、人口、语言、宗教和文化特点。
3.了解东南亚各国的主要经济产业、贸易、旅游、人文景观等。
4.了解东南亚各国与中国的交往历史和现今合作形势。
二、教学内容1.地理体系(1)位置:介绍东南亚地区的位置和边界,了解其与邻国的位置关系和经济文化联系。
(2)地势:介绍东南亚的地形地貌,如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岛屿,了解其景观特点和区域划分。
(3)气候:介绍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了解其气候情况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4)水域:介绍东南亚的河流、湖泊和海洋,了解其资源和文化特点。
2.国家特点(1)人口:介绍东南亚国家的总人口和人口密度,了解各国的民族组成和语言特点。
(2)文化:介绍东南亚国家的宗教文化和传统习俗,了解东南亚文化的多元性和历史沿革。
(3)经济:介绍东南亚国家的主要经济产业和贸易方向,了解各国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历程。
(4)旅游:介绍东南亚国家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了解其旅游消费市场和旅游引领经济的作用。
3.中外交往(1)历史:介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历史交往和文化交流,了解彼此的友好合作和资产互补的历史基础。
(2)现状:介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领域和发展现状,了解双方的合作重点和前景。
4.资源使用(1)资源保护:介绍社会公众和政府机构如何保护东南亚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遗产,了解保护的意义和方式。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东南亚》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东南亚》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资源、人口、国家、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旨在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南亚作为一个具体的地理区域,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东南亚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资源、人口、国家、宗教、文化等基本情况,提高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东南亚地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资源、人口、国家、宗教、文化等基本情况。
2.难点:东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特点及其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提高学生对地理空间的认识。
2.图片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东南亚的风景、人文、民俗等特色,增强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直观感受。
3.视频教学法:通过视频介绍东南亚的气候、资源、国家等情况,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东南亚。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东南亚国家,分析其宗教、文化特点及其对地区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5.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南亚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相关案例分析资料。
3.准备课堂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观察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激发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好奇心。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是()A.湄南河B.湄公河C.红河D.萨尔温江【答案】B【分析】本题是对亚洲的主要河流的地理知识的考查。
【解答】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号称“亚洲的多瑙河”,在中国的一段被称为澜沧江,流经中国、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六个国家,注入南海.2.【答题】下图是中南半岛的气温降水图,读图说出它的气候类型()A.热带雨林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降水气温图,判断气候类型。
【解答】从气温降水资料图中可以看出: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因降水年内分配不均而分为旱季和雨季,每年11月到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降水偏少,为旱季;6月到10月盛行西南风,降水很多,为雨季。
3.【答题】关于东南亚旅游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丰富的寒带自然景观B.有著名的佛教景观C.有著名的高山滑雪场D.泰姬陵是著名景点【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东南亚的旅游资源。
【解答】东南亚位于热带地区,故不可能有寒带景观;该地区雪线较高,不可能有高山滑雪场;泰姬陵位于印度;东南亚是佛教主要分布地区,可以见到著名的佛教景观。
选B。
4.【答题】东南亚在世界上产量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有()A.咖啡、油棕B.可可、椰子C.天然橡胶、蕉麻D.椰子、剑麻【分析】该题考查东南亚的农业。
【解答】东南亚是世界上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有天然橡胶、蕉麻、油棕、椰子。
所以正确的是C.5.【答题】下列国家与其旅游胜地的组合,错误的是()A.泰国—巴厘岛B.柬埔寨—吴哥窟C.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D.缅甸仰光—大金塔【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东南亚的国家及其旅游胜地。
【解答】巴厘岛位于印度尼西亚,吴哥窟位于柬埔寨,婆罗浮屠位于印度尼西亚,大金塔位于缅甸仰光。
选A。
6.【答题】世界上外籍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是()A.西欧B.中东C.北美D.东南亚【答案】D【分析】本题是对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华侨的地理知识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