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2.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word教案课题:第二节不同等级都市的服务功能课型:新课【教学目标】①了解不同等级都市的划分标准,明白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市等级的划分标准是不同的。
②明白得什么是都市的服务范畴,明白得不同等级都市的地域结构不同,提供的服务种类和功能不同,联系都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都市的服务功能的差异。
③明白得都市的进展变化的差不多条件。
④明白得不同等级都市服务范畴的嵌套理论,了解不同等级都市的空间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J重点:不同等级都市的服务范畴的差异:都市进展变化的差不多条件难点:明白得不等级都市服务范范畴的差异解决方法:读图分析比较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缺勤登记:【板书设计】第一节人□教量的支化第二节不同等级都市的服务功能一、都市的不同等级不同国家疆域、人口、经济进展以及都市化水平不同,对都市人口规模的泄义和等级划分不完全相同。
二、徳国南部都市等级体系的启发1. 不同等级城镇的数目与城镇级别有什么关系?(城镇的级别越高,数目越少。
)2. 不同等级城镇的分布与城镇级别有什么关系?第一课时【新课导入】观赏马甲镇图片若干(俯视图等)、泉州市图若干(中山 路图、中心客运站、泉州大酒店图等)、上海市区图,并提岀问 题:这三个都市是否是同一个等级的都市?囹片九赏引起彥望視党的冲击.专门足马甲镇囹.同彥 们从未没韦蒐得自乙或烤的地点这么蔓.激农了彥望级【过渡】这三个都市是不同等级的都市,这三个不同等级的都市 内部空间结构不同,正是由于这地域结构的不同,导致这三个都 市的服务功能是否一致呢?这确实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究的内 容。
教学师板书课题。
新课教学 【图片引导】展现三个都市的图片,同时展现上海市2002年人 口 1334万,泉州市(城区要紧包括鲤城、丰泽两个区)人口约 为70万,马甲镇人口规模几万人。
提岀问题:我国最大的都市 是哪个?都市的等级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分析讨论,得出不同等级都市的划分依据不是上地而积,也 不是经济进展水平等,而是是人口规模。
课题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设计教师授课教师时间第周月日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理解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重点难点重点: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难点:在实际生活中理解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教法教具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师生活动第一步:尝试练习尝试练习学案上的试题第二步:考点扫描:考点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三步:写学案记知识点1.城市等级划分(1)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 我国城市的等级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50万~100万人口中等城市——20万~50万人口小城市——20万人口以下2.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范围、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城市等级规模提供职能级别提供职能种类服务范围高大高多大先学后教,先试后导(3分钟)目标定向(1分钟)学生说出考点教师补充第一课时主要以记忆知识点为主,学生限时记忆,然后马上验收默写考试3.城市等级体系的分布(1)等级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低的城市数目较多,距离较近。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第四步:变式训练学案上例题作为变式训练题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设置相关问题,自己铺设道路,达到水到渠成的目的,让学生学会图文转换。
第五步:解惑答疑该环节为学生讨论探究本节课知识点和变式训练以及尝试训练的习题,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生质疑,师生质疑把本节课知识真正掌握。
第六步:构建网络第七步:当堂检测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动态,对记忆和理解有困难的知识点进行及时的讲解和点评变式拓展,感悟实践,质疑互动(15分钟)合作探究,视导讨论,穿插巩固(3分钟)总结升华,回扣目标(5分钟)限时独立,快速反馈,体验收获(5分钟)教学反思:板书设计:高中地理术语全集一、等潜水位线将潜水位线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称作等潜水位线。
随地形起伏而起伏。
1、判断地势的高低潜水位的高低起伏与地表地势的高低起伏基本一致,但潜水位要平缓得多。
2、判断潜水的流向垂直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课题:第三节都市化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了解都市形状的概念、类型,明白得都市形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了解都市土地利用方式,明白得都市功能区的形成和都市功能区的作用、形状和区位特点。
3、明白得都市地域结构的概念和阻碍因素、进展变化。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1、都市功能分区及其成因2、分析都市内部空间结构并说明其成因。
难点:经济因素在都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解决方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案例论证法、读图分析法、主题讨论法【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缺勤登记:【板书设计】第三节都市化第三节都市化一、都市化的含义1.什么是都市化?2.都市化有哪些要紧标志?都市化水平有三个要紧标志:都市人口增加;都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都市用地规模扩大。
二、世界都市化的进程三、都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一)、产生的问题:1.环境质量下降 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二)、解决方法:1.改善都市环境:治理河流、操纵大气污染物、大力加强绿化建设2.改善都市交通、改善居住条件3.操纵都市规模【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一、都市化的含义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5教材内容,摸索:1.什么是都市化?都市化包括人口都市化和都市地域都市化。
即人口向都市地区集聚,乡村人口转变为都市人口;乡村地区转变为都市地区的过程。
2.什么缘故一个国家都市化的水平表达其经济进展水平?因为都市是区域进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进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都市的进展;都市化是社会经济进展的必定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3.都市化有哪些要紧标志?都市化水平有三个要紧标志:都市人口增加;都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都市用地规模扩大。
二、世界都市化的进程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55都市化时期时刻都市人中比重都市化进程第一时期 1750年前 1%—2% 缓慢增长第二时期 18世纪中叶—20世纪初 13.3%(1900年)都市化开始加速进展第三时期 20世纪以来,专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41%(1990年)都市化速度、规模、范畴达到空前程度综合上述表述,能够看出,都市化是社会经济进展的必定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课时安排:2课时教案目的:1.了解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知道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是不同的。
2.了解不同的城市等级其城市地域结构不同,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是不同的。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b5E2RGbCAP3.了解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了解不同等级城市空间分布特点。
教案重点:1.了解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2.了解不同的城市等级其城市地域结构不同,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是不同的。
教案难点::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教具准备:多媒体教案方法: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列表对比法教案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如广州、佛山、西樵等,我们知道,这些城市有大小之分,也就是说城市等级是是不同的,那么城市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呢?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如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第二节p1EanqFDPw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城市等级1、主要依据:城市的人口规模。
但是不同国家对城市人口规模、等级划分是不同的。
通常是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
2、分类<从小到大):一般划分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等。
阅读此部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为课下阅读处理通过学生阅读让学生认识到i我国城市的等级划分依据:市区和郊区非农业人口的规模大小ii分类<四类):特大城市—— 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50万~100万人口;中等城市——20万~50万人口;小城市——20万人口以下。
此外还有城镇型居民点DXDiTa9E3d二、城市的服务范围说明:作为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不同的企业和机构,为区域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吸引着区域内的居民到城市来购物、就医、上学或寻求其他服务。
如果把到该市来购买商品或寻求服务的顾客来源点画在图上,就可以大致画出这个城市的服务范围。
RTCrpUDGiT1、范围: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城市本身,还包括这个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2.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2课时)学习重点:1、了解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知道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等级划分标准是不同的。
2、了解不同等级的城市其地域结构、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是不同的。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3、了解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了解不同等级城市空间分布特点。
【知识点梳理】一.城市的不同等级:1、城市等级:(1)划分依据:通常是以城市来划分的。
(2)等级:从小到大一般可分为、、、等。
2、城市服务范围:(1)范围:城市本身及城市附近的和广大的地区。
(2)特点:城市范围不,没有明确。
(3)城市等级和服务种类、服务级别、范围的关系:3、影响城市等级的因素:、、。
案例2:上海市城市等级的变化1.上海市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的变化:(1)鸦片战争以前,上海只是一个,服务范围只是。
(2)鸦片战争以后,上海港超过港,成为全国第一大港,服务范围遍布。
(3)到20世纪初,上海的城市规模跃居全国,成为全国的中心、中心,服务范围覆盖。
21.城市等级体系:是指同一个区域中,不同级别城市的。
(1)从城市数目看:德国南部及其周围的城市体系分级,它们分别是,,。
(2)从城市数目与级别的关系看,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2.启示:(1)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等级较低的的城市数目;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
(2)等级较高的城市服务范围等级较低的城市服务范围。
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
【(ˇˍˇ) 想~】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优先发展大城市,你认为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案例3: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读下图和右表,回答。
(1)将三级居民点所代表的字母分别填入图中(各填一个即可)(2)A级居民点位置选择的理由是。
(3)在这些居民点中,所设置的商业职能最少的是_________________级居民点,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课标要求: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的差异。
教材分析:城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口集聚的一个社会经济实体。
它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因此它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
第一节从城市的个体上分析城市的形态和内部的功能分区,第二节从城市的群体上看,每个城市都为一定的区域提供服务,不同规模的城市服务功能和范围是不同的,第三节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原有城市在扩大,新的城市不断出现。
与此同时,地理环境也受到城市化的影响。
这一节主要介绍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范围的差异。
教材从城市大小等级的划分到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大小的差异,再到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本节教材的编写中除“阅读”和“活动”两个栏目外,每一节还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增加了“案例”“读图思考”两个栏目,一方面这些栏目的设计优化了教材结构,另一方面栏目内容力求联系社会实际,以提高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知道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是不同的。
2.了解不同的城市等级其城市地域结构不同,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是不同的。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3理解城市的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
4.了解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了解不同等级城市空间分布特点。
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2.了解不同的城市等级其城市地域结构不同,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教学挂图、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列表对比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探究了城市的等级划分和城市的服务范围的关系。
我们知道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节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节内容,它是在第一节介绍城市个体内部空间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区域中的城市体系进行研究,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区域中城市群体之间的空间分布规律。
【课标要求】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不同等级的城市的划分依据,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②理解不同城市等级服务功能的嵌套理论。
过程与方法:分析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对我们的启示,进一步理解中心地理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运用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不同的理论指导我国城市建设。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课前在优美舒缓的音乐背景下播放一组城市景观照片,最后定格在东亭镇(本校所在地)、无锡、上海三个城市(乡镇)的图片和人口资料上,告诉学生:科学探索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观察和发现。
然后让学生观察上面三副图片,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引出城市是有等级大小的,它的划分标准是城市非农业人口规模;不同的城市服务也有差异。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材料:
世界上不少国家把2000人或5000人以上的居民点称为城市,联合国规定的标准为2万人。
我国规定:人口大于100万:特大城市;50—100万:大城市;20—50万:中等城市;20万以下:小城市;5000—2万人:一般叫镇或小城镇。
国际上一般把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城市称为“超级大城市”,如纽约、东京、墨西哥、北京、上海等。
二、小组活动激发探究兴趣
让学生以宿舍为小组,把预先调查的自己或家里人在选择下列几组不同的服务1、购买纸、笔、米、面等日常消费品,看头痛感冒等常见病,上小学等。
2、购买彩电、冰箱等生活用品,看一些大病或者上重点高中等。
3、购买时装等高档商品,看疑难杂症,上
从而得出结论:
然后让学生讲讲上海市的发展历史,并提问上海市只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为什
么上海市能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城市呢?通过阅读“上海市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的变
化”,自己分析得出:城市能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或达到一定等级,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
置密切相关。
同时再提供一些位于资源丰富地区或交通枢纽上的城市图片,进一步加深理
解,并且说明,资源、交通等条件知识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条件,而不是决定因素,并不是
每一个城市都能提升其等级。
三、探究案例总结规律
通过问题“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各种等级的城市在空间上是如何组合的呢?”引出案
例:德国南部及其周围的城市体系分布。
让学生探究案例,找出不同等级城市的数目与城
镇级别的关系、城镇的分布与城镇级别的关系并试着解释原因。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一
步步阅读书上的阅读材料:先说明这是德国著名的经济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对德国南部城
市等级体系研究得出的中心地理论,他是在假设土壤肥力相等、资源分布均匀,没有边界
的平原上,交通条件一致、消费者收入及需求一致,人们就近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情况下得
出的理想模式。
其次指导学生阅读图2.14下文字说明,理解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形成过
程。
然后指导学生读图2.15,找出图中城市的等级、每一等级六边形服务范围并叙述不同
等级城市之间服务范围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得出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规律:六边形服
务范围,层层嵌套的理论模式。
四、学以致用拓展视野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探究应用告诉学生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地理案例地理原理或规律指导地理
实践。
然后给出荷兰圩田空白图,让学生应用上面的理论规划设计居民点并说出理由,再
和教材上的规划进行对照。
最后给出长三角地区城市分布图和各城市人口数,让学生对这
些城市进行分级,概括每一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统计每一等级城市的数目以及之间的平均距离,总结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空间分布的关系,最后提问:把学生所在地无锡建成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是否合理,为什么?
五、点评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1.案例的选择注重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学生所在的东亭镇、无锡市、长三角地区为主,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具有延续性,在下一节城市化中还可以继续使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了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提高了地理审美情趣。
2.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在教学中都有体现。
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课内外案例进行探究,而且采用了以宿舍为小组和自然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3.整个教学设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课堂的主体让给了学生,教学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不仅学会了学生知识,而且教会了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