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门关于做好“低慢小”管控和处置确保公共安全的思考
- 格式:docx
- 大小:27.39 KB
- 文档页数:9
一、预案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以下简称“低慢小航空器”)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同时也给航空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低慢小航空器违法违规飞行活动,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加强对低慢小航空器的管理,预防和减少因违法违规飞行活动导致的各类事故和事件。
2. 提高相关部门应对低慢小航空器违法违规飞行活动的处置能力。
3. 保障航空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低慢小航空器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低慢小航空器处置工作。
2. 成员单位及职责:(1)公安机关:负责查处低慢小航空器违法违规飞行活动,维护空中秩序。
(2)民航管理部门:负责航空器飞行安全管理,协调相关飞行活动。
(3)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应急救援,确保公共安全。
(4)气象部门:提供气象信息,为低慢小航空器处置工作提供支持。
(5)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城市安全管理,维护社会秩序。
(6)新闻媒体:负责宣传报道,提高公众对低慢小航空器违法违规飞行活动的认识。
四、处置流程1. 信息收集与研判(1)建立低慢小航空器信息收集网络,及时掌握相关飞行活动信息。
(2)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研判,确定飞行活动的性质、影响范围等。
2. 预警与发布(1)根据研判结果,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和公众注意。
(2)对重点区域、重要活动实施临时管制,限制低慢小航空器飞行。
3. 处置措施(1)公安机关:对违法违规飞行活动进行查处,依法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使用低慢小航空器。
(2)民航管理部门:加强对低慢小航空器的监管,协调相关飞行活动。
(3)应急管理部门:组织应急救援力量,做好应急处置准备。
(4)城市管理部门:加强城市安全管理,维护社会秩序。
4. 应急处置(1)发生低慢小航空器违法违规飞行活动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公共安全。
加大公共安全治理力度下一步工作计划以加大公共安全治理力度下一步工作计划为标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大公共安全治理力度成为当务之急。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以进一步加强公共安全治理。
一、加强社会治安管理1. 提高警务水平:加强警察队伍建设,提高警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执法能力,加强警务装备的更新和配备,提高警力的快速反应能力。
2.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区巡逻和治安巡查,加强对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的管控,提高社会治安防控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网络安全保障1.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明确网络安全的责任主体和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
2. 提升网络安全技术水平: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加强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保护,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三、加强交通安全管理1. 完善交通安全法规:加强交通安全法规的制定和宣传,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 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加大对交通设施的投入,提高道路、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的安全性和承载能力,优化交通流线,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风险。
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1.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测: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测体系,加强对食品药品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不合格产品。
2. 提高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引导消费者选择安全、健康的食品药品。
五、加强自然灾害防范1. 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提高自然灾害的预测准确性和预警及时性,加强对易受灾地区的防范措施。
2. 加强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对受灾群众的救助和安置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培训PEI XUNKE TANG课堂基层公共$全繾细化治理的实践与思考—基于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吴泛派出所的实践■文/余亚梅近年来,上海市公安系统以 智慧公安建设为引领,不断探索 完善感知泛在、研判多维、指挥 扁平、处置高效的精准警务模式,提高防范和处置各类案事件的能力。
与此同时,上海公安 突出服务导向,将“群众满意”作为公安工作绩效评估的重要方 面,引导各级公安机关不断创新 机制来回应群众呼吁,如建立网 上政务服务,推行一网通办等来 服务群众,增加群众安全感、满 意度。
“城,所以盛民也。
”城因 人而生,城市的存在是为了让人 生活得更美好,因此,人本作为 现代治理的应有之义,不仅是城 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 超大城市公共安全精细化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精细化作为优质高效服务的内在要求,取 决于政府的回应力。
上海市公安 局闵行分局吴泾派出所在贯彻落实、稳步推进智慧公安建设的过程中,基于智慧社会的新形 态,发挥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 应用领先发展的优势,在“政府 +社会=共同治理”的体系框架中提升回应力,形成了“回应性整合”的治理特征。
―、回应性整合治理的主要特征(一)整体协同超大城市的公共安全治理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一方面,超大城市治理存在的复杂性、系统性问题,要求治理的综合化、协同化;另一方面,对问题的治理又要求更加分工化、专业性。
事实上,越是从整体角度对各个部分(元素)作出精确理解和掌握,就越能正确把握并解决问题。
上海智慧公安建设致力于协同治理的推进,是应对复杂性、系统性治理危机,针对科层制导致的治理分权化、部门化、碎片化问题,基于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力量整合和效能最大化的一种战略性、根本性抉择。
一是依托原有的“110”报警服务平台,通过完善市(本文指上海市,下同)应急委、市应急办、市应急联动中心、应急联动单位等四个层级的应急处置框架体系及非警务警情对接分流机制,建立覆盖公安、民防、I交通、卫生、安监、环保、气象、防汛、地铁和水、电、气等24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和各区县政府的协同处置联动网络,在公共安全领域基本形成了“政府领导、公安搭台、全市联动”的整体协同机制。
解决公共安全隐患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公共安全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础,而隐患则构成了公共安全的重要威胁。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秩序的稳定,我们应采取一系列对策和建议来解决公共安全隐患问题。
一、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法1. 制定完善相关法律:针对不同领域的公共安全隐患,需加强立法工作。
例如,在消防安全方面,可以完善《消防法》,明确责任主体和处罚力度;在交通安全方面,制定更严格的交通管理法规等。
2. 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部门依法履职能力,加大对违反公共安全规定行为的打击力度,如强化特种设备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烟花爆竹行为等。
同时,提高执法效能,确保执法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二、加强监管体系建设1. 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在关键场所和重要领域建立灵活高效的公共安全隐患预警机制,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实时监测、分析和解决问题。
2. 加强风险评估与管控:对可能造成公共安全隐患的单位或活动进行风险评估,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监管。
例如,对企事业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等。
三、提升公众安全意识与教育水平1. 加强公共安全教育:通过广泛宣传公共安全知识,提高公民对于个人和集体安全的认识。
推广普及急救知识、消防逃生技能等,增强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2. 增设安防设施并完善疏导引导系统:在关键场所、重要交通节点以及人员密集区域增设摄像头、报警器等设备,并建立完善的疏导引导系统。
四、加强社会协同治理1. 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各相关部门之间建立及时有效的信息共享渠道,形成合力。
例如,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方面,需要加强警方、通信运营商和银行等部门之间的协作。
2. 加强社区治理:鼓励居民自治,建设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
成立社区安保巡逻队伍,开展防范宣传教育活动。
总结起来,解决公共安全隐患问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制定与执法工作,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提升公众安全意识与教育水平以及加强社会协同治理。
只有不断完善公共安全系统并促进各方合作,我们才能有效构筑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关于“低慢小”航空器地面管控工作的告知书(2020)为严格“低慢小”航空器地面管控工作,防范不法分子利用“低慢小”进行捣乱破坏活动,维护警卫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根据《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通用航空飞行任务审批与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和文件精神,现将有关事项告知:一、管控类型。
本告知书所称“低慢小”航空器,是指飞行高度在1000米以下、飞行时速小于200公里、雷达反射面积小于2平方米的飞行器具。
包括轻型和超轻型飞机(含轻型和超轻型直升机)、滑翔机、三角翼、载人气球、飞艇、滑翔伞、无人机、航模、自由气球、系留气球等。
二、信息登记。
相关单位和持有人应当主动配合公安机关采集登记以下信息:(一)单位信息。
主要包括生产、销售、租赁、改装维修、使用单位及航空协会、俱乐部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生产量、销售量、持有量,以及操作人驾驶资质、飞行器用途等信息。
(二)持有人信息。
主要包括相关组织单位负责人、操控技术人员、维修改造技术人员和持有群众的姓名、性别、民族(国籍)、身份证(护照)号码、职业、户籍地、现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
(三)航空器信息。
主要包括各类“低慢小”的种类、数量、品牌、型号、用途、存储部位等信息。
三、禁飞区域。
除经空军飞行管制部门批准外,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在以下区域升放“低慢小”:(一)淮安涟水机场净空保护区。
(二)政府机关、军事机关、军事设施、水电油气设施、危化品单位等重点目标、重点部位。
(三)机场车站、港口码头、商贸繁华区等人员密集区域。
(四)警卫任务、重要会议、大型活动空域,以及政府发布的禁止飞行空域。
(五)其他禁止升放“低慢小”区域。
相关组织、个人应自觉规避禁限飞区域、人员密集区域和各类重点部位。
四、升飞审批。
相关组织有升飞无人机需求的,应当按升飞审批流程,经空军、民航部门批准后方可升飞,并向公安机关报备。
五、违法查处。
对使用“低慢小”造成事端或者利用“低慢小”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公安机关将立即控制嫌疑人和飞行器具,做好现场封控、秩序维护等工作;对违法犯罪嫌疑人员,属于治安违法行为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公安机关如何防范化解涉稳风险隐患调研文章
公安机关防范化解涉稳风险隐患的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范化解涉稳风险隐患的措施和方法,供您参考:
1. 加强情报信息收集和分析:公安机关要建立健全情报信息收集、核实、分析的机制和数据库,通过积极搜集、分析、评估情报信息,及时发现并化解涉稳风险隐患。
2.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力量建设:公安机关要加大对社会治安防控力量的投入,强化警务站点、巡逻防控、视频监控、社会面巡查等手段,提高防控能力。
3. 建立健全警务联动机制:公安机关要与其他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协同作战的联动机制,形成合力,在发现涉稳风险隐患时能够迅速响应、及时处置。
4. 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公安机关要积极组织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群众和社会单位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社会各界对涉稳风险隐患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5. 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公安机关要加强对突发事件的演练和处置能力的培训,提高应对各类涉稳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6. 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公安机关要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普及宪法、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减少涉稳风险隐患的出现。
建议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保障人民安全近年来,社会治安问题在许多地区日益突出,对人民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保障人民安全,我们需要加强社会治安管理,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当前的问题。
本文将从加强警力部署、加强社会矛盾化解、加强法律宣传教育以及加强科技手段运用等方面提出建议。
一、加强警力部署社会治安问题的层出不穷,要保障人民安全,首先要加强警力部署。
政府应该增加公安机关的人员数量,使警力能够有效覆盖到每个社区和街道。
此外,应注重警力的合理配置,将更多警力投放到治安不稳定区域以及人员密集区域,提高治安防控的能力和效果。
二、加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矛盾是导致治安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保障人民安全,我们必须加强社会矛盾的化解工作。
政府应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及时调解解决社会矛盾,防止矛盾激化演变成治安问题。
同时,要加强对矛盾双方的法律教育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通过合法渠道解决问题,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全。
三、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法律宣传教育是保障人民安全的重要环节。
政府应加大对法律的宣传力度,让每个人都明白法律的权威性和约束力,提高社会公众的依法意识。
此外,要加强对预防犯罪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四、加强科技手段运用科技手段在社会治安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府应加大对安防技术和设备的投入,提高社会治安监控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要积极推广使用智能化、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预防和打击犯罪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此外,要加强网络安全建设,防范网络犯罪对社会治安的侵害。
综上所述,为了保障人民安全,我们需要在社会治安管理方面加强工作。
通过加强警力部署,加强社会矛盾化解,加强法律宣传教育以及加强科技手段运用等措施的综合应用,我们将能更好地应对当前的社会治安问题,确保人民生活安宁、社会稳定有序。
只有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的安全。
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提高居民安全感社会治安是一个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方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犯罪行为和安全隐患也在不断出现,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和不安全感。
因此,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提高居民的安全感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公共安全设施建设,提供更安全的生活环境公共安全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可以有效提升社区的治安水平,给居民提供更安全的生活环境。
首先,加强小区或居民区的安防设备,如安装摄像头、门禁系统等,可以有效预防入室盗窃和不法侵入。
其次,公共场所也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如消防设备、紧急报警器等,以应对突发事件并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提供安全设施的同时,还应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二、加大警力投入,提升执法效能警察是维护社会治安的主力军,只有加大警力投入,提升执法效能,才能有效打击犯罪行为,提高居民的安全感。
政府应加大对警察队伍的培训力度,培养专业、素质优秀的警察人才,提高他们的执法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警察的绩效考核,建立激励机制,激发警察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此外,加强警务宣传,提醒居民们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主动参与社会治安管理工作。
三、加强社会矛盾化解,维护社会稳定社会治安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矛盾的激化有关。
为缓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稳定性,政府应加大对各种矛盾的调解力度,提供多元化的解决途径。
在整个社会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加强与社区居民的互动,了解他们的诉求和需求,积极回应他们的呼声,及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同时,要加强对社会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引导,提倡理性、和谐的社会交往,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和共同利益。
四、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净化网络空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犯罪也逐渐增多,给居民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
为了提高居民的安全感,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净化网络空间势在必行。
政府应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严禁传播暴力、恐怖、不良信息,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
基层民警工作中的社会治安防控与管理建议在基层民警工作中,社会治安防控与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民警需要熟悉并采取相关措施来应对各种社会治安问题,以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秩序。
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基层民警更好地开展社会治安防控与管理工作。
一、加强巡逻防控在基层民警的工作中,巡逻防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频繁出现在社区、街道、商场等公共场所,民警能够有效地提高社会治安的水平。
因此,建议民警要加强巡逻防控,尤其是在犯罪高发地区和时段进行重点巡逻,以遏制犯罪的发生。
二、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宣传教育工作是社会治安防控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开展讲座、宣传活动等形式,向社会公众普及法律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传播安全知识,也能够更好地拓展宣传的覆盖面。
三、强化联防联控机制社会治安问题的防控与管理需要各部门的合作与配合。
基层民警应积极主动地与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行动。
只有通过各方的协同努力,才能够更好地做好社会治安工作。
四、提升技能水平与装备配置在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工作的需求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基层民警的技能水平和装备配置也需要不断提升和更新。
民警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法水平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同时,有必要配备先进的通讯设备、监控设备等装备,以提高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
五、加强社会信任与沟通社会治安防控与管理工作需要基层民警与居民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信关系和沟通渠道。
民警应主动与居民进行交流,了解社区的实际情况和民众的安全需求。
同时,要耐心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问题,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六、加大执法力度与打击力度在社会治安问题面前,民警需要果断采取措施,加大执法力度与打击力度。
对于违法犯罪分子,要依法严厉打击,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同时,要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预防力度,通过加强巡逻、加强社会宣传等手段,积极遏制犯罪的发生。
关于新形势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考关于新形势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考交通秩序防控体系是运用各种手段科学整合现有警力和社会资源,把管理、防范、控制等多种政策措施有机结合,对社会治安实施全方位动态防控的一项系统工程。
在平安信阳建设中,如何从根本上预防控制和严格执法发现打击犯罪,逐步解决治安突出问题,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笔者肤浅谈谈几点认识。
一、树立三个观念,以新的思维引导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一要始终保持效益观念,正确处理好打防关系。
在打与防的互动关系中均,“打”固然十分重要,且一刻也不能放松,但从工作成本的投入和产出比例分析,加大防控力度,效益更为可观。
实践证明,只有将严厉打击与主动防范相结合,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治安难题。
在平安陕西建设中,公安局检察院要切实增强效益观念,明晰工作思路,调整工作重点,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一项自觉打击犯罪行动,变“要我防”为“我要防”,变“被动补防”为“主动设防”。
二要树立经营观念,抓好长期建设。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一个脚印地做艰苦细致的工作。
平安河南建设中,公安机关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原则上考虑建设最急需、最适用的项目,同时充分考虑项目投资的可扩展性,以锲而不舍的精神,长期经营,分步实施,紧抓不放。
工作中既要克服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消极情绪,又要反对急功近利、贪大求全的短期行为。
三要树立创新观念,全力打造新品牌。
创新是基础基层基础工作飞跃的灵魂,是基层基础工作发展的基层工作不竭动力。
基础工作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须突破一些陈旧的条条框框和清规戒律,立足于工作理念,更新方式方法,拓新基础领域等。
平安河南建设中,公安机关要切实提升基础工作科技化、社会化、市场化水平,加快“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装备现代化”建设,切实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将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规则移植到警政防范中来,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建立以金融市场为依托、产业为载体、防范为核心的治安管控防范体系。
公安部门关于做好“低慢小”管控和处置确保
公共安全的思考
在当前,无人机等飞行器技术日渐成熟、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同时,也暴露出严重的安全隐患和管理难题,对我们今后将举行的各类重大活动和要人警卫构成了潜在而现实的威胁。
2019 年
9 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一次街头演讲时遭微型无人机骚扰,实施者操纵无人机在默克尔头顶盘旋20分钟后才自行降落,安保人员对此束手无策。
2019年10月,欧洲杯足球赛球场上空也曾因出现一架悬挂政治性标语的无人机,而引发现场球迷激烈冲突。
前一段时间,一架微型无人机坠落美国白宫草坪引发热议。
低慢小目标成本低廉、操控简便、种类繁多,防范处置难度大,一旦被敌对势力和不法分子利用,将对大型活动和要人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以微型无人机为例,它可以通过加装爆炸装置便可成为一枚制导炸弹,在几公里外对目标实施“自杀式”袭击,或是在重大敏感场合悬挂标语、抛撒传单,都将制造严重事端、影响政治稳定。
所以,做好低慢小目标的防范和处置工作,尤为重要。
一、充分认识防范和处置“低慢小”目标的意义。
(一)“低慢小”目标的范围
低慢小”目标是指具有“低空超低飞行,飞行速度较小,不易被雷达发现,飞行高度500米以下,飞行速度小于200公里/小时,雷达反射面积2平方米以下的飞行目标等全部或部分特征的小型航空器和空飘物。
主要包括:轻型或超轻型飞机、轻型直升机、滑翔机、三角翼、滑翔伞、动力伞、热气球、飞艇、空飘气球、四(六)旋翼无人机(遥控飞机)、航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