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语文简
- 格式:pdf
- 大小:85.93 KB
- 文档页数:1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梳理与练习1.文学常识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燕园三老”之一。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学家。
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2.文章思想内容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3.重点词语颠沛流离(diān pèi )商酌(shāng zhuó)累赘(léi zhuì)朦胧(méng lóng)拖沓(tuō tà)妥帖(tuǒtiē)譬如(pì rú)修润:修改润色。
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胡同名。
商酌: 商量斟酌。
朦胧:不清楚,模糊。
文中指一种美学境界。
累赘:不必要,麻烦。
拖沓:不爽快,不简洁。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颠沛流离: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
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
流离:离散、流落。
4.重点问题(1)文章通过一系列事件,重点塑造了叶圣陶先生哪两种品行?答:①待人厚。
体现叶先生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过人之处。
②律己严。
通过叶先生有关自己无法当面指摘他人短处的一次发言。
表现其“使人自重”的“德的力量”。
(2)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答: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还特别重视“简洁”。
练习题一、基础知识综合1.下面的文段选自《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有改动),阅读后,完成各题。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甲)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行为是这样,思想也是这样。
文心周刊——语文学习好帮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同步学习资料第一部分:单元知识点17、石头书一、词语积累。
1.易错词语:煤炭足(zú)迹奇怪队员上册(cè)矿(kuàng)物脚印(yì n)刨(páo)根问底2.多音字:壳ké贝壳蛋壳 qiào 地壳禁 jīn 不禁 jìn 禁止藏 cáng 躲藏冷藏 zàng 西藏宝藏兴 xīng 兴风作浪兴奋 xìng兴高采烈高兴少 shǎo 多少少数 shào 少年3、成语解释:刨根问底:追究底细,寻根究底。
二、课文积累。
1、《石头书》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通过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谈话,介绍了许多岩石的知识,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
2、石头书上的字指:雨痕、波痕和矿物,石头书上的画指化石。
大自然真是一部神奇的书,从北极星的位置,我知道了哪个方向是北,从太阳的东升西落知道了地球是圆的,从年轮知道了树木的年龄,从滴水穿石知道了坚持的力量。
3、刨根问底:指问个明白,探个究竟。
川川和磊磊“刨”出了哪些学问?(1)他们弄清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2)他们通过石头书上的“字”和“画”知道了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沧海桑田的变化,知道了根据石头书可以知道哪座山下埋着煤炭,哪块地下藏着矿石。
18、小稻秧脱险记一、词语积累。
1、易错词语:危险(xiǎn)杂(zá)草拼(pīn)命欺(qī)负吵(chǎo)闹是谁(shéi) 纷纷(fēn)激烈警觉一拥(yōng)而上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2、理解词语:气势汹汹: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不由分说:不容人分辨解释。
蛮不讲理: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一拥而上:一下子全都围上去,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二、课文积累1、《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童话故事,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文心》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的一大亮点,面对这一改革,很多学者用“语文课程资源意识的觉醒”来表述。
其实,早在上世纪30年代,夏?D尊和叶圣陶在《文心》一书中,已经体现出对语文课程资源意识的觉醒和一定程度的开发与利用。
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这部语文教育文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文心》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文心》是夏?D尊和叶圣陶两位语文教育大师在改革中学语文教学中所做的可贵尝试。
全书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从1931年秋到1934年夏这段时间内,一群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
从书中所描写的情况看,已经体现出两位作者的资源意识:教室不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唯一场所,图书馆、大自然、家庭、工厂等,都是他们的“教室”;语文教师和语文课本也已不再是他们获取语文知识的唯一来源,图画、英文、历史等各科老师,演讲比赛、社会大事、家长、同学等,也都是他们汲取知识的“源头活水”。
可以说,语文课程资源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
《文心》中所体现的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与课标中所指出的“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①,可以说是不谋而合。
课标还强调,面对课程资源,要“努力开发,积极利用”②,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便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在这种情况下,学习经典,品读《文心》,会有一些启发。
(一)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学生、教师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三大基本要素,相应地,教材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便成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资源。
《文心》一书,对这三项资源开发与利用,都有所体现。
首先是教材资源。
《文心》中的语文教师王仰之先生充分利用已有的选文资源,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讲授学习的方法。
其次是学生资源。
在《语汇与语感》一章中,杜振宇向大家介绍了自己作文水平之所以进步的心得;《文章病院》一章中,锦华等人将写文章的毛病进行归纳,并以报告的形式,与大家一起分享。
《文心》读后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文心》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心》读后感篇1朱自清先生在本书的序言中写到:“本书写了三分之二的时候,丏尊、圣陶做了儿女亲家。
他们俩决定将本书送给孩子们做礼物”。
这让我毫不犹豫买下了这本书,志同道合的朋友把共同的殷切勉励用文字记录下来,留给孩子,这不仅是一份礼物,更是一份答案、一份期许。
是智慧的父辈对孩子们即将面对的未来的回答,让我不禁想起古时候能决胜千里的军师的锦囊,让我充满了好奇!细读序言,知道这锦囊原是可以惠及中学生家长的。
夏丏尊、叶圣陶两位先生用自己丰富的国学知识和多年的优秀从教经验,用一个个故事诠释和解答国学知识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的困惑,尤其深刻而精妙地梳理了初中生应该怎么读?怎么作?对我来说,正好实用!《文心》虽初版于1934年,其中的故事以当时的社会情况为背景,但两位先生在书中讨论的语文教学上的问题今天重看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我初略翻看了一下,第一篇《忽然做了大人和古人了》,通过玫叔的循循善诱,乐华和大文慢慢解开了心中对初中国文学习难度大幅提升的困扰,仿佛在迷茫中摸索到了进入国文学习世界的入口。
对于我们今天的初中生来说,这不也是首当其冲的问题吗?很多孩子因为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现实意义无法提高学习热情,因为找不到学习的窍门和方法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一份温暖的礼物,一个精彩的锦囊,给了我阅读的兴趣和探索的企图。
不希望对孩子的指导仅仅停留在“口号式”的鼓动上,希望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能让自己对学习语文的根本和要义有更深刻的感悟,毕竟,细细想来,也从没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惭愧!《文心》读后感篇2《乐府》篇在《文心雕龙》中序列第七,属于文体论。
全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乐府的含义、起源和教育作用;第二部分讲乐府的产生及从汉到晋乐府诗的发展历史;第三部分主要是阐述音乐和诗歌的关系,最后还说明诗人在《明诗》外另写《乐府》的原因。
文心一言在语文学科上的应用案例
《文心一言》在语文学科上的应用案例
在语文学科中,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一直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而《文心雕龙》中的《文心一言》是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成果之一,对于教学实践也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文心一言》在语文学科上的应用案例。
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正在讲解古诗词的鉴赏和理解。
他拿出了一首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让学生们阅读,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文心一言》的原则来进行评析。
学生们根据《文心一言》的要求,分别从诗句的意境、用典、意蕴以及结构和语言等方面展开了批评和赏析。
他们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诗歌的精髓,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杜甫的诗作。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文心一言》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古代文学作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文心一言》,学生还能够了解古代文学批评的方法和标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综上所述,《文心一言》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案例为我们展示了其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际价值。
通过借鉴古代文学批评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文学修养。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文心一言》,使其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
一1.《语文课读解学》蒋成瑀浙江大学出版社2. 《诗论》朱光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3.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王荣生上海教育出版社4. 《教学理论》施良方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5. 《静悄悄的革命》(日)佐藤学长春出版社6. 《给教师的建议》(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7.《文心》8.《语文:回望与沉思》9.《小学语文教学策略》10.《积极学习》11.《有效教学》《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12.《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小学语文》13. 由窦桂梅主编的一套四本的教育教学丛书,干国祥的《破译教育的密码》、陈惠芳的《触摸教育的风景》、周益民的《步入诗意的丛林》和闫学的《牵到河边的马》。
14《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15《帕夫雷什中学》16《好课是这样炼成的》17《课堂教学改革与教育教学研究》18《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19《语文教学理论丛书系列》《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魏本亚著20《语文教师要成为文本的知音》方智范著21《薛瑞萍读教育理论》22重读中国叙事学23人是怎样学习的24《人是怎样学习的》25《怎样教会思维》26<谈文学><如是解读作品>27《走进新课程》28朱永新的《我的新教育之梦》之一29《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30点灯人丛书31《语文课读解学》32《小学语文教学新思维新策略》33《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34<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35<教师备课指南——有效教学设计》36《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37《教育漫话》38《李吉林文集卷六---春姑娘的大柳筐》、《李吉林文集卷七——我们去寻找美》39、《语文回望与沉思》40《儿童的人格教育》41《语文教学对话论》42《窦桂梅与主题教学》43《教学勇气》44、《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45《新课程教学案例与评析(陆志平、李亮主编)》46《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及解决(小学卷语文)》47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48《新思维新策略》49《阅读儿童文学》50《语文课读解学》51《语文科课程论基础》51《教育中的心理效应》52《教海漫记》53窦桂梅《捉虫记》54《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55《反思备课——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陈旭远、贺成立编著)56《生本备课——备课与师德行为》(刘晓明主编)57《有效备课——教案反思与研究》(孔凡哲编著)58《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59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论坛推荐)60《反思教育习惯》61《孩子,请抓住我的手》62《儿童的人格教育》63《新教育》64《唐宋词十七讲》65《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66《好课是这样炼成的》王尚文67《语感论》68魏江南《语文教学散论》69好教育好人生70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71《于永正小学〈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实验》》72《朗读手册》73《听李镇西老师讲课》74《教学勇气》75《打造儿童阅读环境》76《名师课堂经典细节》77《名师备课经验》78《李吉林与情境教育》79《做最好的老师》80感悟素质教育》81《有效教学聚焦课堂》82《教学漫记》(于永正)83《教师专业发展之道——我的教育叙事和生命感悟》84《语文科课程论基础>85<语文课读解学>.86《面向未来的母语教育》张庆87《快乐教育》88<做一个聪明的教师>89张庆教师的< 我的小学语文观>90《当代文本解读观的变革》金蔷薇》俄康巴乌斯托夫斯基长江文艺出版社91《语文:回望与沉思》潘新和福建教育出版社92《作家谈课文》93《探寻语文教育的真谛》(张敬义)94《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窦桂梅)二、重点(一)公共必修课程新教育综合课程1、《手心里的光》,马玲编著,天津教育出版社2、《构筑合宜的大脑》,铁皮鼓编著,天津教育出版社3、《构筑理想课堂》,干国祥编著,天津教育出版社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作者:(美)雷夫·艾斯奎斯著卞娜娜译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参考读本1、《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一本也是雷夫·艾斯奎斯所著,两书内容互为补充,建议都细读。
一、关于叶老的人物简介如下: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江苏苏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及出版人。
他是五四运动首个文学研究会的创立人之一,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
他的座右铭“文学为人生”很有名。
叶圣陶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三、作品列表:
1、小说类:
《春宴琐谭》第一部白话小说1918
《雪朝》(与朱自清等人合蓍)(诗)1922
《隔膜》(小说集)1922
《火灾》(小说集)1923
《线下》(短篇小说)1925
《倪焕之》(长篇小说)1928
《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话)1931
《文心》(教育)(与夏丏尊合著)1934
《未厌居习作》(散文)1935
《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6
《叶绍钧选集》(文选)1936
2、童话代表作
《稻草人》
《旅行家》
《小白船》
《古代英雄的石像》
《一粒种子》
《玫瑰和金鱼》
《月亮姑娘的亲事》
《含羞草》
《快乐的人》
《稻草人》(小说,早年童话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阐述你对文心技巧和文字技巧的理解于作文教学而言,“文心技巧比“文字技巧”更重要。
“文心技巧”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却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环节。
新课标强调: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只有懂得这一点,学生才能知道写作的方向,才能不一味地受命于教,师,才能真正获得动笔写文的快乐。
这种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就是“文心技巧”的核。
如何挖掘学生内心深处这个核,或者说,让这个核发挥出它的能量?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探索发现,将“民间儿童游戏与作文教学进行整合”不失为一个好策略。
这样既可解决儿童作文时无话可说的局面,为作文教学注入真挚情感,同时儿也为民间童游戏的传承开辟新渠道。
换句话说,学生"文心技巧”的培养可始于民间儿童游戏。
一、语文教育史的书1、《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初版)2、《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3、郑国民教授的专著《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我国近现代语文教育的变革历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4、顾黄初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初版)5、倪文锦教授等主编的《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二、语文教育大师的经典性专著1、《叶圣陶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的第13、14、15三卷2、《文心》3、叶先生又与朱自清先生编写的《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
4、《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中第二、三卷5、《国文教学》和《标准与尺度》6、朱光潜先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第十三封信《谈美》,《诗论》、《我与文学及其他》,《谈修养》和《谈文学》7、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作文法讲义》(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8、《黎锦熙语文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9、吕叔湘先生《语文常谈》10、陈原先生的小册子《语言与社会生活》11、张中行先生《文言和白话》、《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话》、《作文杂谈》(见《张中行作品集》第一、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谈文论语集》(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文言文选读》(人民教育出版社)12、启功先生《汉语现象论丛》,与张中行先生以及前几年去世的金克木先生三人合著的《说八股》(中华书局1994年版)三、当代语文教育专家的论著和教学实录1、《我和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2、198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请华东师大瞿葆奎老先生主持编成的《优秀语文教师上课实录》3、于漪老师《于漪文集》,《于漪教育文丛》四种(《站大写的人字上》、《给语文教学加点钙》、《可以做得更好》、《和中学生交朋友》,2001年版)4、钱梦龙老师《导读的艺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5、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的诗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版)6、窦桂梅《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7、胡小石教授《中国文学史讲稿》,《胡小石论文集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8、顾随先生《顾随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三卷四、语文教育理论方面的论著1、王尚文先生的《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初版),《语文教改的三个浪潮》2、李海林《言语教学论》和李维鼎的《语文言意论》,韩雪屏的《语文教育的心理原理》3、王荣生的博士论文《语文科课程论基础》,郑国民教授的《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4、《语文课程改革理论探索书系》,王尚文主编的《语文教学对话论》、李维鼎的《语文课程初论》和《语文教材别论》5、钱理群教授《语文教育门外谈》(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6、王栋生《不跪着教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五、阅读学、写作学、训诂学等相关学科著作1、蒋成瑀教授的《语文课读解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陈少松教授的《古诗词文吟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三版)3、潘新和教授《中国写作教育思想论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和《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4、刘锡庆教授组织编写的《外国写作教学理论辑评》(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5、叶圣陶和夏丏尊《文章讲话》(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6、张中行的《作文杂谈》(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六、中西文化及其经典的介绍1、美国哈佛大学校长罗伯特·哈钦斯和阅读学专家莫蒂默·艾德勃合编的《西方名著入门》(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一版)2、《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阿伦·布洛克著,董乐山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3、曹伯韩先生的《国学常识》(三联书店2002年版)4、韦政通的《中国的智慧》(岳麓书社2003年版),《中国文化概论》(同上出版社)5、《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朱熹的权威注本《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6、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孟子译注》、《左传译注》(中华书局出版)7、李泽厚先生《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读下来也不错。
文心语文学习资料(四年级秋季)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一、拼音园地1、易读错音节。
浸透塑造茁壮埋怨稻穗肥膘红袄红缨柔韧酿造青螺蕴含2、多音字组词。
禁埋磨二、汉字书写1、易写错的字。
朝(霞)(涌)起清(溪)青(螺)阴(晴)圆(缺)(柔)韧(酒)歌(衷)心(塑)造(峨)眉山2、易混淆的字。
编衷心侵通赏酒恼遍忠心浸涌尝洒脑三、词句天地1、结合课文语境和生活实际,说说句子的意思。
⑴在昨天和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⑶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⑷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照样子仿写句子。
(4分)(1)老师像辛勤的园丁,把甘露轻轻地洒向我们这些茁壮的新苗。
(2)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
四、阅读积累(一)背诵积累1、背诵诗歌《老师,您好!》和古诗《望洞庭》、《峨眉山月歌》。
2、积累赞美老师的名句,背诵《水调歌头》。
(二)课文品读1、《老师,您好!》是一首抒情诗,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感激、热爱的思想感情。
全诗有两条线索:一是描写和赞美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另一条是孩子们对老师的无限感激和真诚祝愿。
两条线索交错发展构成了明快的节奏和鲜明的主题。
2、《但愿人长久》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
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
3、《古诗两首》中《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途中经洞庭时所作。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所作。
诗的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