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春季《圆柱体积》
- 格式:doc
- 大小:158.00 KB
- 文档页数:4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7篇圆柱的体积说课稿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1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柱的体积》。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流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说内容。
《圆柱的体积》这节课选自冀教版六年级数学第12册三单元,主要内容是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教材简析。
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圆柱的体积》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把圆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经验,很容易联想到把圆柱切拼成长方体。
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我认真研读了人教版与冀教版两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冀教版教材:教材由过生日的情景图和两个不易直观比较出体积的茶叶桶,呈现了问题情境。
接着由“议一议”启发学生猜想怎样计算圆柱体积,在猜想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利用手中的圆柱体学具把一个圆柱体等分成16份、32等份拼成新的拼成长方体。
然后提出“说一说”引导同学观察讨论:拼成的长方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通过例题1得以简单应用。
人教版教材:教材没有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直接奔入主题猜想怎样计算圆柱体积,直接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圆柱体学具,把一个圆柱体等分成16份、32份等新的拼成长方体。
引导同学观察讨论:拼成的长方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出示例4巩固应用,出示例5应用公式计算容积。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从教材内容安排和活动设计上,主导思想是一致的,都非常重视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圆柱体积公式的全过程,在这些教学活动中,着重以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两种学习方式交替进行,让他们真正以课堂主人的身份参与全程,教师只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精选15篇),欢迎大家分享。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篇1一、情景引入1、教学开始首先出示了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烧杯,然后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准备投入水中并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情况?由这个发现你想到了些什么?2、提问:“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吗?”(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设计观察活动,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得出圆柱体积的定义,进一步加深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并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提供研究方法。
)二、自主探究1、比较大小、探究圆柱的体积与哪些要素有关。
(1)、先出示了两个大小不等的圆柱体让学生判断哪个体积大?(2)、提问:“要比较两个圆柱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想到将圆柱体放进水中,比较哪个水面升得高。
(3)、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自己比较底等高不等和高等底不等的两组圆柱的体积,并将实验结果填入实验报告1中。
(课件出示)(4)、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汇报结论:当底等时,圆柱越高体积越大;当高等时,圆柱底面越大体积越大。
即圆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找出决定圆柱体积的两个因素,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大胆猜想,感知体积公式,确定探究目标。
(1)、再次设疑:如果要准确的知道哪个圆柱的体积大,大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想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
(2)、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和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依据学过的知识,你可以做出怎样的假设?(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圆柱平均分成若干小扇形体后应该也能够转化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圆柱的体积可能也是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3.1.3《圆柱的体积》(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相信“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3.1.3《圆柱的体积》这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第三章“圆柱与圆锥”,第一节“圆柱的体积”。
在这一节中,学生需要学习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圆柱体积的求解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圆柱体积的概念,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2. 能够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难点是理解圆柱体积的求解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圆柱模型;2. 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3. 计算器;4.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个圆柱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圆柱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圆柱体积的求解方法。
2. 讲解圆柱体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我会用PPT展示圆柱体积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让学生跟随我的讲解,理解圆柱体积的求解过程。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道典型的例题,讲解求解圆柱体积的步骤,让学生通过例题,理解圆柱体积的求解方法。
4. 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动手操作:我会让学生分组,利用教具和学具,自己动手求解圆柱体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和相关知识点,以便学生随时查阅。
七、作业设计答案:(1)282.7cm³;(2)502.4cm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同时,我会设计一些拓展延伸题目,让学生课后思考,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精选1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精选1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篇1教学目标1.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教学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一)教师提问1.什么叫体积?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2.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二)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是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知识的来解决的.那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能不能也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柱的体积)二、新授教学(一)教学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演示动画圆柱体的体积1)1.教师演示把圆柱的底面分成了16个相等的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形体.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3.启发学生思考、讨论:(1)圆柱体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近似的长方体)(2)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①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②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底面的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的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③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4.学生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进行猜想.(1)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2)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3)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5.启发学生说出通过以上的观察,发现了什么?(1)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形体越近似于长方体.(2)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来的长方体的长就越近似于一条线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体.6.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1)学生分组讨论:圆柱体的体积怎样计算?(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的体积),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板书:底面积)近似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板书:高)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3)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板书:V=Sh)(二)教学例4.1.出示例4例4.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2.1米=210厘米50210=10500(立方厘米)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2.反馈练习(1)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是75平方厘米,长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2)一个圆柱形罐头盒的内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15厘米,它的容积是多少?(三)教学例5.1.出示例5例5.一个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25厘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水桶的底面积:=3.14=3.14100=314(平方厘米)水桶的容积:31425=7850(立方厘米)=7.8(立方分米)答:这个水桶的容积大约是7.8立方分米.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2.公式的应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篇2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学六年级《圆柱的体积》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体积的含义。
“数学是一道富有魅力的艺术,是思维与感性的结合。
”这是许多数学家和教育家都曾说过的名言。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的内容虽然看上去有些晦涩难懂,但每一次开启数学之旅,都能让他们对生活中的大小事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而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小学六年级的圆柱体积教案,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一、课程分析圆柱体积作为小学数学中的一个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涵盖了立体几何学、代数学、算术学、几何学和任务模型等多个方面。
教案将围绕圆柱体积展开,针对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浅出地分析和学习。
从几何模型的构建和表达开始,让孩子们充分理解圆柱体积的概念。
探讨不同形状下的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拓展孩子们的视野。
紧接着,在实践中学习圆柱体积的应用,如一些学生生活中实用的场景,如场地的规划和水箱的设计等。
通过数学游戏的形式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圆柱体积的定义及性质,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2.实现圆柱体积的模型构建与变形,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数学思维;3.以实例为基础,学习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和方法;4.激发兴趣,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1.圆柱体积的定义及性质;2.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3.实例应用和数学游戏。
四、教学步骤1.引入用圆柱体积的定义导入课程,通过给出相关的图片,引导孩子们理解何为圆柱体积,以及如何计算圆柱体积。
2.语言技能训练通过多种形式训练孩子们识别和描述圆柱体积、了解圆柱体积的结构和特点、巩固圆柱体积的单位和公式,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
3.模型构建通过多种场景下的实践模型建构,让孩子们了解如何通过立体图形进行模型构建,并在实践中加深对圆柱体积的理解。
4.应用探究在生活中,圆柱体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遇到水箱设计和运动场地的规划等等,带领孩子们探究,为其应用做铺垫,增强学习的实用价值。
5.数学游戏在总结完所学知识后,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进行数学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愉悦地体验和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柱的体积计算,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难点: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圆柱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如圆柱形的饮料瓶、圆柱形的笔筒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圆柱的概念。
2.新课导入:讲解圆柱的体积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圆柱体积的含义。
3.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圆柱模型,思考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
4.讲解圆柱体积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5.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圆柱体积计算的应用_六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一、概括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圆柱体积计算的应用》。
我们将一起探索这个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形状——圆柱体,了解它的体积如何计算,并学习如何在六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应用这些知识。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圆柱体,圆柱体就像一个立起来的圆形柱子,它的底面是一个圆,而它的侧面则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圆柱体的形状,比如玻璃杯和水桶等等。
因此学会计算圆柱体的体积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会学习如何使用公式来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其实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并不复杂,只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就可以了。
当然我们还需要学会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有趣的话题吧!1. 简述圆柱体积计算的重要性当我们谈论三维形状时,圆柱体是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之一。
不论是路边的柱子,还是建筑中的圆柱结构,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在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圆柱体积的计算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更是一个实际应用广泛的技能。
2. 引出本文的目的:介绍如何将圆柱体积计算应用于六年级数学教学中接下来我们要进入有趣的部分啦,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如何将圆柱体积的计算应用到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大家是不是觉得数学有时候很抽象,难以理解呢?今天我们就来让数学变得生动起来,和大家一起看看圆柱体积计算的实用之处。
话说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数学知识,不只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圆柱体积计算,就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数学知识。
那么它到底有什么用处呢?别急我这就给大家细细道来。
首先想象一下你们生活中的物品,有很多都是圆柱形的,比如水管、杯子等等。
如果我们知道了这些物品的底面积和高,就可以利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来算出它们的体积。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物品的空间大小,是不是很有趣呢?再进一步想,这个知识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024年小学六年级数学精彩教案《圆柱的体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材下册第七章《立体几何》第三节《圆柱的体积》。
详细内容包括:圆柱的定义、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实例理解圆柱体积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柱的定义,理解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学习兴趣,提高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柱体模型、剪刀、尺子、胶带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圆柱体模型,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形状物体,如水杯、药瓶等,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特点。
2. 探索圆柱体积公式(1)引导学生观察圆柱体模型,思考如何计算其体积。
(2)带领学生一起推导圆柱体积公式,通过剪切、展开、计算等步骤,得出体积公式:V = πr²h。
3. 例题讲解结合实际例子,讲解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如计算水杯的容积等。
4. 随堂练习发给学生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柱体积公式及其应用。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其他立体几何体积,如圆锥、长方体等。
六、板书设计1. 圆柱的定义2. 圆柱体积公式:V = πr²h3. 例题解析4. 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0cm的圆柱。
(2)底面半径为3cm,高为6cm的圆柱。
(3)底面半径为4cm,高为8cm的圆柱。
答案:(1)V = πr²h = 3.14 × 5² × 10 = 785cm³(2)V = πr²h = 3.14 × 3² × 6 = 169.56cm³(3)V = πr²h = 3.14 × 4² × 8 = 401.92cm³2. 课后思考:如何计算一个圆柱的表面积?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6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1教学目标圆柱的体积(1)圆柱的体积(教材第25页例5)。
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1.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圆柱教具一套。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口头回答。
(1)什么叫体积?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2)怎样求圆的面积?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概括出“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的方法。
2.引入新课。
我们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是把它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找到这个长方形与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
今天,我们能不能也用这个思路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问题呢?教师板书:圆柱的体积(1)。
【新课讲授】1.教学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
(1)教师演示。
把圆柱的底面分成16个相等的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相等,底面是扇形的立体图形。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启发学生思考、讨论:①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立体图形?学生:近似的长方体。
②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体积大小变了没有?形状呢?学生: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底面的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故体积不变。
(4)学生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进行猜想:①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②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③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5)启发学生说出:通过以上的观察,发现了什么?①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形状越接近长方体。
②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扇形的面积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来的长方体的长就越接近一条线段,这样整个立体形状就越接近长方体。
六年级圆柱的体积(春季版)公开课
教学目标: 经历探究和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圆柱体道具、橡皮泥、圆柱体体积演示器
师:各位同学,欢迎走进首师佳一数学课堂,你们学了6年的数学了,应该知道我们数学是一门需要开动脑筋,锻炼你们反映能力的学科,接下来老师要玩一个小游戏,来测试一下你们的反应能力好不好?
师:老师先来跟你们说一下游戏规则,当老师说数字3的时候你就拍一下手,老师说其他数字的时候不要拍手,听清楚了吗?
2,3,1,2,3,3,3,3…
谢谢你们的掌声,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老师。
导入:同学们,我们的图形世界十分丰富,回忆一下,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大小)。
我们已经学习的立体图形有哪些?(长方体、正方体)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呢?(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边长×边长×边长)。
字母怎么表示?(V=sh)
讲解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师:大家看老师手中这个物体是什么啊?(圆柱体道具),那我们今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生:圆柱体是由两个圆形和一个侧面组成。
师:嗯,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那我们还记得圆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来的吗?
生:是将圆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平均分成两部分对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师:我们是将圆形转化成了我们之前学过的长方形,利用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形的面积推导出了圆形的面积公式。
我们利用的是转化的思想。
那我们也想一下今天所学的圆柱体能否转化成之前我们所学的立体图形呢?老师这里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橡皮泥。
他们的体积是一样的,而且是圆柱体,小组讨论一下,可以将橡皮泥捏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呢?(学生自由捏图形)
生:正方体长方体
师:对,我们都知道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来研究圆柱体的体积。
(出示圆柱体演示器)(让学生观察圆柱体向长方体转化的过程)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体的体积有什么样的关系?
圆柱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
=底面积×高
↓↓
=圆柱的面积×圆柱的高
=πr²×h
所以,圆柱的体积公式为:V=πr²×h
总结: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是将圆柱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接转化成长方体,由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体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体的高,得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为:V=πr²×h
讲解2:圆柱体体积公式的应用及灵活运用。
师;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体的体积公式,那接下来,我们把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吧。
戴奕看到工人吴师傅用木头做了一个圆柱形的模具(如图)它的底面半径是10厘米,高是15厘米。
你能想办法求出它的面积吗?
V=πr²×h
=3.14×10²×15
=4710(立方厘米)
师:同学们都会运用圆柱的体积公式了,那老师给你们加深一下难度,考考大家。
师:非常棒。
那戴奕同样在工地上见到了这样一种现象,有一位工人师傅告诉戴奕有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是502.4平方厘米,半径是4厘米,问戴奕这个圆柱体的高是多少?
h=V÷π÷r²
=502.4÷3.14÷4²
=10(厘米)
(那老师如果告诉你圆柱的体积和半径,如何求高呢?同学们思考一下。
)
生:h=V÷π÷r²
师:总结今天所学内容。
1)圆柱体体积公式推导过程。
2)圆柱体体积公式的应用及灵活应用。
作业:回家给爸妈讲一下圆柱体的体积推导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