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蛋白尿
- 格式:pptx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36
简述血尿、血红蛋白尿和肌红蛋白尿的鉴别方法。
1、血尿鉴别方法:
红色尿不一定是血尿,需仔细辨别。
如尿呈暗红色或酱油色,不混浊无沉淀,镜检无或仅有少量红细胞,见于血红蛋白尿;棕红色或葡萄酒色,不混浊,镜检无红细胞见于卟啉尿;服用某些药物如大黄、利福平,或进食某些红色蔬菜也可排红色尿,但镜检无红细胞。
2、血红蛋白尿鉴别方法:
尿中含有游离血红蛋白而无红细胞,或仅有少许红细胞而含有大量游离血红蛋白的现象。
反映了血管内有超出正常的溶血。
由于尿中血红蛋白含量不等,尿色可以呈红色、浓茶色,严重时呈酱油色。
患者因病因不同可表现为不同症状,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的血红蛋白尿容易清晨第一次尿出现。
蚕豆病有进食蚕豆史或在蚕豆开花季节发生。
溶血严重时常伴贫血、黄疸,肝、脾大。
3、肌红蛋白尿
尿中有肌红蛋白、红细胞及管型。
血清中肌酶明显增高。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不难。
急性期尽量减少肌肉活动,并尽量多饮水或大量补液以稀释尿液有肾功能衰竭者可进行透析疗法。
表现为发作性的肌肉无力、肿胀与疼痛,尿呈棕红色。
少数为遗传性,大多数为散发病例。
常见的病因为肌肉的压榨伤,电击伤,动脉栓塞或较长时间的受压引起的缺血性损害,低血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非酮症高渗昏迷、中毒、烧伤和冻伤等。
血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怎么区别血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都是尿液中出现异常现象的症状,虽然它们都表现为尿液中的异常物质,但是产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却是不同的。
本文将针对这三个症状进行介绍、区别和治疗。
一、血尿血尿是指尿液中出现红色的血细胞,可以是红细胞、白细胞或止血细胞等,而其中以红细胞为主要类型。
尿液中出现血液可能是由于下列原因之一引起:1.泌尿系统的感染或炎症2.泌尿系统中结石或肿瘤3.情况较严重的创伤或损伤4.体内血小板减少5.药物副作用治疗方法: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经验治疗,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通常,治疗方案包括在病源地区进行治疗,并如果需要,将医生的指示遵从至少一个循环。
注意事项:1.病人要按照医嘱正确的服用药品。
2.如果病人出现腹胀、恶心和呕吐等副作用时,要及时就医。
3.应注意病人的卫生,保持所用的浴室厕所清洁。
二、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尿是指形成代理时在尿液中出现了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可以用一些细胞中的天然“解毒剂”来加以降解,然而,过多的血红蛋白会导致解毒剂耗竭,使得血红蛋白无法得到正常的水平,最终导致缺氧。
由于血红蛋白尿往往与严重的急性肾损伤有关,所以在治疗前必须进行详细的肾功能检查。
治疗方法:血红蛋白尿的治疗目的是防止肾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以及防治感染等并发症。
治疗方法通常包括控制病因、维持恰当的液体平衡和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必要时进行肾透析或肾移植。
注意事项:1.病人要及时就医以进行详细检查。
2.病人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3.应避免过度用咖啡、酒精、碳酸饮料等刺激性饮品。
三、肌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是指尿液中出现肌红蛋白,通常是由于肌钙蛋白运载体的释放和肌肉组织破坏而导致的。
肌红蛋白溶解在尿液中、释放的短后时间内肌红蛋白浓度加重,它可以导致肾小管内的的深度损害,最终导致肾脏衰竭。
治疗方法:肌红蛋白尿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改变管理的目标以缓解肌红蛋白尿,给予积极的液体管理,确保病人的肾功能正常,胸腔放血有必要引流。
血尿诊断标准血尿,又称血尿症,是指尿液中含有红细胞,通常在镜检时可见。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也可能是其他系统疾病的表现之一。
血尿的出现可能伴随有尿痛、尿频、尿急等症状,也可能是无症状的。
因此,对于血尿的诊断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以便明确病因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一、临床表现。
血尿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尿液颜色异常、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以及伴随的发热、乏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需要仔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症状表现及持续时间,对血尿的临床表现进行全面评估。
二、实验室检查。
1. 尿常规检查,尿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多,镜检可见红细胞、红细胞管型等。
2. 尿沉渣镜检,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沉渣中的红细胞形态及数量,对血尿的病因进行初步判断。
3. 尿蛋白定性或定量检查,排除蛋白尿,判断是否伴有肾小球疾病。
4. 尿培养及尿常规细菌培养,排除泌尿系感染导致的血尿。
5. 尿细胞学检查,通过细胞学检查观察尿沉渣中的细胞形态,了解肾盂肾炎、肾结石等疾病的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
1. B超检查,对肾脏、膀胱等器官进行超声波检查,了解有无结石、肿块、积水等情况。
2. CT检查,对泌尿系统进行断层扫描,帮助明确肾脏、输尿管、膀胱等病变情况。
3. IVU检查,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观察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及功能状态。
四、其他辅助检查。
根据临床需要,还可进行肾功能检查、血液学检查、免疫学检查、肾活检等。
五、诊断标准。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资料,医生可以明确血尿的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对于血尿的诊断需要全面、系统地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为患者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对临床医生在面对血尿患者时有所帮助。
血尿蛋白尿的名词解释血尿蛋白尿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它指的是尿液中出现了异常增加的蛋白质和红细胞。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浓度很低,通常不可检测到,而红细胞通常也只有少量存在。
然而,当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在尿液中的异常增加时,就会出现血尿蛋白尿的症状。
血尿蛋白尿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临时性和持续性。
临时性血尿蛋白尿通常是由于某些暂时性因素引起的,比如剧烈运动、发热、感染等,这些因素会导致临时性的尿液异常。
而持续性血尿蛋白尿则是指蛋白质和红细胞持续出现在尿液中,通常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
血尿蛋白尿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症状,包括肾脏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
最常见的原因是肾脏疾病,如肾炎、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肾脏滤过功能的异常,使其难以过滤掉血液中的蛋白质,从而导致蛋白质在尿液中的异常增加。
此外,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结石和尿道狭窄等问题,也可能导致血尿蛋白尿的症状。
除了肾脏和泌尿系统疾病之外,一些代谢性疾病也可以导致血尿蛋白尿的出现。
其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高血糖水平持续存在,会导致肾脏受损,使蛋白质从尿液中泄漏出来。
此外,炎症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等也可能引起血尿蛋白尿。
对于血尿蛋白尿的诊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来进行。
其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尿液检查和血液检查。
尿液检查可以获得尿液中蛋白质和红细胞的相关信息,而血液检查可以评估肾功能和其他相关指标。
此外,医生还可能进行超声检查、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病因和评估肾脏的情况。
一旦确诊为血尿蛋白尿,治疗的目标是解决病因并控制尿液中蛋白质和红细胞的异常增加。
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病因而有所不同。
对于肾脏疾病,治疗主要集中在保护肾脏功能、控制高血压和炎症,以及适当的药物治疗。
对于泌尿系统疾病,治疗可能包括消除感染和清除结石。
对于代谢性疾病,治疗则主要集中在控制疾病本身,如控制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
儿童血尿及蛋白尿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5年第7期主任医师吕传彬(三峡中心医院重庆404000)门诊常会遇到学校体检报告异常的学童前来就诊,尤其以血尿及蛋白尿的问题最为常见。
根据大规模的调查,儿童血尿的流行率约为3%至6%,蛋白尿的比率约为10%。
因此,儿童血尿及蛋白尿的情形其实并不少见。
儿童无症状血尿大多为良性血尿的定义是指在显微镜检查下,有超过5个红血球以上(> 5RBC/HPF)。
儿童血尿以无症状的显微镜下血尿最常见,且大部分的孩子为良性。
相对而言,肉眼可见的血尿则预示着更严重的疾病,值得一提的是,某些情况下也会导致尿液呈血尿颜色,如横纹肌溶解症、过食某些食物(如火龙果)、服用药物或婴儿结晶尿等。
追问详细病史和做好病理学检查是就诊时的第一要务,包括孩子的生长发育、有无受伤撞击(千万不能忽视儿虐的可能)、有无尿痛或排尿困难、长期使用药物、家族有没有肾脏或泌尿道的疾病史等。
短时间的血尿,家长不需要太过担心,惟有血尿持续超过一个月以上的孩子才需要更进一步的检查,包括血压、肾脏超声波、肾功能、自体免疫血清,及是否同时存在尿蛋白或泌尿道感染等。
高尿钙症也是儿童血尿常见原因之一,需要检验尿中的钙及肌酐酸的比值,这些病人常有结石或血尿的家族史。
真正要特别留意的是肾小球肾炎,可能出现血尿同时并有蛋白尿、肾功能受损、水肿、高血压及关节病变等症状,务必转介至小儿肾脏专科做积极的治疗。
蛋白尿要当心肾病症候群正常的尿液不应存在蛋门质,当尿液中出现蛋白物质时即为蛋门尿;常用半定量法的尿液试纸来作严重度区分,1至2个加号为轻度,3及4个加号为重度蛋门尿。
许多轻度蛋白尿的孩子隔一段时间再测时,蛋白尿会转为阴性,此为暂时性的蛋白尿,可能是发烧、运动后、脱水或情绪压力造成的。
当病人间隔一至二周,连续测得三次以卜的蛋白尿,即为持续性的蛋白尿。
除了某些病人是当身体直立时的姿势性蛋白尿外,其他持续性的蛋白尿都不可掉以轻心。
血尿伴蛋白尿症状起因
*导读:血尿伴蛋白尿症状是怎么引起的?引起血尿伴蛋白尿症状的疾病有哪些?
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IgA肾病、系膜增殖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肾囊肿,多囊肾,也可见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
当肾小球发生疾病时,由于基底膜受到损害,所以筛孔增大,电荷改变,以致通透性增加,这样就使白蛋白等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从基底膜漏出。
与此同时,血中的红细胞亦可从断裂的毛细血管壁被挤压出去,因而在尿中出现血尿伴蛋白尿。
肾性血尿的发病机理目前医学界认为与免疫有关,即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和系膜区,破坏肾小球基底膜的滤过屏障,同时引起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引起肾性血尿。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血尿伴蛋白尿的病因,血尿伴蛋白尿怎么引起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血尿伴蛋白尿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第1 页。
泌尿系统案例案例1患者:男,8岁。
浮肿,尿少,血尿3天就诊。
病史特点:半月前有化脓性扁桃体炎病史。
3天前双眼睑浮肿,渐及颜面和双下肢,尿少、尿色加深、呈浓茶色,2天前小便发红,呈洗肉水样,尿量更加减少,伴头痛。
临床特点:血压偏高,双眼睑浮肿,双下肢水肿,扁桃体增大,肾区叩击痛(+)。
尿常规:色黄,潜血(+),蛋白(++),红细胞布满视野,并见到管型。
问题:1. 浮肿,尿少意味着身体哪一个器官出现异常?2. 蛋白尿和血尿提示肾的组织结构遭到什么样破坏?3.学习肾组织结构后,你能对此患者作出正确诊断吗?案例2患者,男,28岁,在04年12月27日,突感腰痛,到当地医院就诊并以“尿路结石”收治入院,给予对症处理,但症状并未改善,尿量50ml/24h,血肌酐485umol/l。
患者在网上查到我院,因病人情况危急,电话咨询后连夜赶到我院就诊。
入院时血肌酐高达985umol/l,肌红蛋白656μg/l,伴酸中毒,我院以“急性肾衰、急进性肾炎”收入院。
专家立刻进行会诊,果断采取血透,纠正酸中毒,促进肌体毒素的排出及受损肾组织的恢复。
经过三天的紧急治疗,患者病情开始缓解。
至第十天,肌酐和肌红蛋白恢复正常,患者顺利出院。
问题:1. 从本案例看,你判断病变部位主要在肾小球还是在肾小管?2. 肾小管上皮具有再生能力吗?案例3患者,男性,38岁。
主因面色苍白伴全身乏力8个月,于2003年1月30日入我院。
患者于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全身乏力、面色苍白伴腰痛、间断眼睑、双下肢浮肿,就诊于当地医院,查尿糖2+,蛋白2+,考虑为“肾炎”,未予重视。
5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双肾B超示:双肾体积小,结构欠清晰,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予以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
10天前复查血红蛋白70g/l,尿素氮33.4mmol/l,肌酐842umol/l,为求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治疗.患者入院时情况:咳嗽,咳白色痰,每日尿量约500ml,睡眠差,恶心、呕吐,双下肢无浮肿,血色素65g/l,尿蛋白1+,血肌酐981.5umol/l,尿素氮35.48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0.9mmol/l,肾脏B超示双肾萎缩.根据病史及各项检查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支原体肺炎是否会引发血尿或蛋白尿?
什么是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又称肺炎支原体感染,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疾病。
这种病原体主要感染呼吸道的上部,如喉咙和气管,同时也会侵袭肺组织,引起肺炎的症状和表现。
支原体肺炎的常见症状
支原体肺炎的症状与其他肺炎疾病相似,常见症状包括:
1.咳嗽:咳嗽是支原体肺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患者可能会出现痰液,并且咳嗽可能伴有黄绿色痰液。
2.发热:支原体肺炎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能超过37.5摄氏度。
3.喉咙痛:患者可能会感到喉咙痛或不适,咽喉部通常出现红肿。
4.呼吸困难:严重的支原体肺炎患者可能会呼吸困难,有时还会出现胸痛或胸闷的感觉。
支原体肺炎与血尿
血尿是指尿液中出现红细胞的情况。
在支原体肺炎患者中,血尿并不常见。
支原体感染主要在呼吸道发生,而不会直接引发泌尿系统的病变。
因此,如果患者出现血尿症状,很可能是与其他原因有关,而不是支原体肺炎引起的。
支原体肺炎与蛋白尿
蛋白尿是指尿液中出现异常的大量蛋白质。
同样地,支原体肺炎患者中出现蛋白尿的情况并不常见。
由于支原体感染主要在呼吸道发生,患者的肾脏通常不受影响。
因此,如果患者出现蛋白尿的症状,很可能是与其他原因有关。
总结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喉咙痛和呼吸困难。
与血尿和蛋白尿相关的症状在支原体肺炎患者中并不常见,这是因为支原体感染主要限于呼吸道,而不会直接影响泌尿系统或肾脏。
因此,如果出现血尿或蛋白尿的症状,应该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并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蛋白血尿名词解释
蛋白血尿名词解释:血尿是指尿中红细胞排泄异常增多,诊断标准是采集新鲜晨尿十毫升,离心取尿沉渣做显微镜检查,每高倍镜视野有三个以上红细胞,或者是计数大于50万个红细胞。
血尿根据外观和颜色可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根据发作时间分为持续性血尿和间歇性血尿。
根据案发症状分为症状性血尿和无症状性血尿。
蛋白尿常规的尿蛋白定性实验呈阳性反应者称为蛋白尿,正常成人24小时尿蛋白总量小于150毫克。
蛋白尿是指每日尿蛋白排泄量大于150毫克或尿蛋白肌酐比值大于二百毫克每克。
微量白蛋白尿是指24小时尿白蛋白在三十至三百毫克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