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期末语文期末试卷(一)
- 格式:docx
- 大小:30.03 KB
- 文档页数:7
甘肃省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寒噤.(jīn)吊唁.(yàn)藩.篱(fán)褶.皱(zhě)B差.使(chāi)轩榭.(xiè)额枋.(fǎng)匀称.(chèng)C嶙.峋(líng)伧.俗(cāng)逾.时(yú)狼藉.(jiè)D尴.尬(gān)孕.育(yùn)百舸.(gě)罗绮.(qǐ)2、下列名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鞠躬遗骸锐不可挡张皇失措B、狼藉烦躁荡然无存消声匿迹C、轩榭藩篱惟妙惟肖因地制宜D、归咎喷嚏铸剑为犁穿流不息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是()(2分)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不求甚解....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B、老师冤假错案突然出现在教室后门口,正在嬉笑的同学立始显出一副惊惶失措....的表情。
C、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一些人的财产荡然无存....。
D、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A、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B、在江苏省经济贸易洽淡会上,外商和港澳同胞参观了丰富多彩的洽谈会的展品。
C、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D、近段时期以来,小王电脑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5、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6、根据下面的提示或语填空。
(任选做其中三小题,共6分)(1)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
(2)《归园田居》中透过,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八年级语文 2024.1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1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考试材料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6分)班级组织同学们开展主题为“中轴话鸟,和谐共生”的跨学科实践活动。
各学习小组准备在本班的微信公众号上推送学习成果,你参与了文稿的编审工作,请完成以下任务。
栏目一:文物探“鸟”历史小组走进中轴线上的博物馆。
找到不少中国古代带有鸟类造型的文物,搜集了一些资料。
其中有两段配图的文字,还需审核完善。
春秋莲鹤方壶(收藏于故宫博物院)西汉彩绘雁鱼青铜釭灯(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莲鹤方壶形体巨大,有1米多高。
双层镂雕莲瓣盏上立有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铸造得①。
据记载,复杂青铜器的铸造、通常会使用失蜡法、分铸法等工艺。
本器的仙鹤、双龙耳与器身主体采用分铸法,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技术。
雁鱼青铜釭灯整体造型为鸿雁双足站立并回首叼着一条鱼。
位于雁背部的灯盘带有手柄,其上的灯罩可转动开合,以便调节灯光照射方向和防yù()来风。
雁腹内可盛清水,灯烟经雁颈“suì()道”溶入水中,可减少污染。
这样的设计达到了器物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统一,堪称②。
1.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填入括号中的汉字进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镂雕”的“镂”应读作“lóu”“防yù”应写为“防御”B.“镂雕”的“镂”应读作“lòu”“防yù”应写为“防卸”C.“记载”的“载”应读作“zǎi”“suì道”应写为“隧道”D.“记载”的“载”应读作“zài”“suì道”应写为“邃道”2.在文段横线处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①入木三分②妙手偶得 B.①入木三分②巧妙绝伦C.①惟妙惟肖②妙手偶得 D.①惟妙惟肖②巧妙绝伦栏目二:胡同寻“鸟”地理小组走进中轴线附近的胡同,寻找各种各样“鸟”的踪迹。
2024北京大兴初二(上)期末语文学校组织寒假实践活动“年逢辰龙”,请你参加班级分组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1.第一小组同学搜集了与“龙”这个文化符号相关的材料,请阅读并完成(1)—(4)题。
(共8分)在古代的神话与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动物,蛇身、鳄首、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颚下有珠。
宋代罗愿在《尔雅翼》中也记载,龙具有各种动物的特征。
其实龙最初只是一个图腾。
没有人真正目睹过龙,但人们却听闻过许多灵异的传说,比如龙能隐能显,又能兴云致雨,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
于是,人们内心生发了对龙的兴.味和崇拜,龙遂演变成神圣的象征。
神话中的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皆龙身人首,被称为“龙祖”;炎帝是其母感应“神龙首”而生,死后化为赤龙。
《史记》中记载汉高祖刘邦是其母与蛟龙所生,相貌“隆准而龙颜”,醉卧之时,有人“见其上常有龙此类说法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于是,龙后来成为皇权的象征,皇帝又称真龙天子,皇宫使用的器物也多以龙为装饰。
随着时代的发展,龙的造型也在不断变化。
汉代瓦当上的行龙,隋代赵州桥石栏板上的双龙,唐代铜镜背面的云龙,元代高足杯上的云龙,明代金冠上的升龙,清代皇帝玉玺上的蟠龙,当代的各式祥龙……不同时代龙的造型显示出不同的风采汉代雄健豪放,隋唐雄壮圆润,元代成熟稳健,明清繁复华丽,而当代的祥龙总是仰头挺胸、瞠目振鳞,尽显(xuān)昂之态。
龙的形象深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具有出类拔(cuì)不同凡响的文化象征,文人们也以龙创出许多成语,如龙凤呈祥、攀龙附凤、生龙活虎等。
(1)下列加点字读音和横线处根据拼音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潜.渊(qián)兴味(xīng)出类拔萃宣昂B. 潜.渊(qiǎn)兴味(xīng)出类拔粹宣昂C. 潜.渊(qián)兴味(xìng)出类拔萃轩昂D. 潜.渊(qiǎn)兴味(xìng)出类拔粹轩昂(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对“隆”的解释为:①山中央高起的地方,引申为“高”“升高”。
延庆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初二语文 2022.12一、基础·运用(共14分)为进一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班级特举办“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一)了解“文化遗产”1.下面是一段介绍词,请你根据要求,完成⑴-⑵题。
(共4分)。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 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⑴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上填写句子,恰当的一项是(2分)A.各种文化遗产都在新时代焕然一新B.在新时代,各种文化遗产焕然一新C.文化遗产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D.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⑵在文中 中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2分)A.逗号 顿号B.分号 逗号C.逗号 逗号D.分号 顿号2.下面是四位同学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描述,其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中国文化遗产标志采用..金沙太阳神鸟金饰图案,分内外两层。
B.内层为一圆圈,周围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虬枝..状光芒。
C.外层图案环绕..在内层图案四周,由四只相同的飞行的鸟组成。
D.四只鸟首足前后相接..,朝同一方向飞行,与内层圆圈共同构 成该标志的主体部分。
(二)走进物质文化遗产“古崖居”⑴上面表格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记载.(zài)洞穴.(xuè)B.记载.(zǎi)洞穴.(xué)C.记载.(zài)洞穴.(xué)D.记载.(zǎi)洞穴.(xuè)⑵下面是某同学根据资料卡片写的上联,请你选出适合做下联的一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一套)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一套)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答案:B改写:以下四个词语中,只有B选项的注音和字形都是正确的。
2、删除此题,因为缺少选项。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答案:A改写:以下四个句子中,只有A选项使用的成语运用有误。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答案:C改写:以下四个句子中,只有C选项没有语病,句意明确。
5、选出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答案:D改写:以下四个句子中,只有D选项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
6、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答案:B改写:以下五个句子中,只有B选项的顺序是正确的。
7、古诗文名句默写。
删除此题,因为缺少古诗文名句的内容。
XXX先生是一位日本画家,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东方韵味。
他的画中常常出现的主题是自然风景和动物,他非常擅长用简洁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出自然界的美妙。
XXX先生的画作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他的画中常常出现的动物包括鸟、猴子、狗和鱼等,这些动物都被他画得栩栩如生,令人感到十分真实。
XXX先生的画作也充满了东方的哲学思想。
他的画中常常出现的自然风景包括山水、花卉和季节变化等,这些元素都被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富有诗意的画作。
XXX先生的画作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的力量,它们散发出一种深深的东方韵味,令人陶醉。
他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一种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敬畏。
4.XXX先生表现出了真诚、关心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品质,但也有一些无知和好奇的地方,需要向中国学生请教。
5.课文在写人上注重细节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等方面来表现人物形象。
同时,也注重描写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文化差异。
一、选择题1.D2.第②段起到引出“我”对黄河口土的情感和认识的作用。
2024年统编版语文初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我国古代文化中,有许多成语富含哲理,耐人寻味。
请根据下列成语,写出与之相关的名言警句。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出自《楚辞·卜居》)(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出自《荀子·劝学》)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táng chén()(2)qiān jūn()(3)shū yú()(4)zhēng zéng()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5、根据拼音写出下列词语的正确汉字。
(1)拼凑(pīn còu )(2)因地制宜(yīzhì yī jì )(3)津津有味(jīn jīn yǒu wèi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李老师总是耐心地解答同学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B. 等待是一种美好的心情,它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C.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必须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D.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同学们有了更深的了解。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天下云集响应B. 风吹草低见牛羊C.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D. 野芳发而幽香二、现代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2分,共24分)第一题现代文阅读材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3题。
秋水共长天一色秋风拂过,天空愈发明净,仿佛一块无瑕的蓝宝石。
远处的山峦在云雾的缭绕下若隐若现,如同一幅水墨画。
站在湖边,只见湖面波光粼粼,湖水与天际融为一体,仿佛天地间只余下这澄净的颜色。
偶尔有几只水鸟掠过水面,激起一圈圈水纹,如同是大地上的美CHO,唤醒了沉睡的水底世界。
微风轻拂,湖面上荡起阵阵涟漪,与远方的天空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
2024年福建省语文初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1)“牧童遥指杏花村”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请写出这首诗的下一句。
2、(2)下列词语中,字形、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恍若隔世(恍如隔世)B. 恣意妄为(纵意妄为)C. 畅游无阻(畅游无忧)D. 鸦雀无声(鸦雀无闻)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问题。
“满江红”是中国古代词牌名之一,以宋代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最为著名。
这首词抒发了岳飞对敌人的愤恨和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亲人的思念。
请根据文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下列关于《满江红·怒发冲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词表达了岳飞对敌人的愤恨和对国家的忠诚。
B. 这首词中提到了岳飞对亲人的思念。
C. 这首词的词牌名是“满江红”,属于宋代词人。
D. 这首词是岳飞在战场上所作。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的一则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请根据文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下列关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句话表达了学习的乐趣。
B.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要时常温习。
C. 这句话认为学习应该快乐地进行。
D. 这句话是对学习的肯定和鼓励。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爸爸的书法作品在市里展览,引来了众多观赏者,他的作品被誉为“墨宝”。
B. 老师在课堂上耐心地解答我们的问题,让我们受益匪浅。
C.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D. 雨后,青山绿水,空气清新,真是个“世外桃源”。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我们应该积极应对,而不是消极回避。
B. 由于长时间的不锻炼,他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不得不入院治疗。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凌.空(líng)浩瀚.(hàn)屏息敛.声(lǎn)B.绯.红(fēi)佃.农(diàn)藏污纳垢.(gòu)C.燥.热(zào)婆娑.(suō)触.目伤怀(chù)D.卑.微(bēi)格调.(diào)惟妙惟肖.(xiào)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阶砌旁边栽着几丛书带草,墙上曼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B.远远望去,在一座雄伟峻俏的山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树林。
C.据后代文人考定,《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
D.它们那些略带蓝色荧光的美丽轮廓,也许正闪耀在黑暗之中。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他是一个和颜悦色....继承了父母的家业,在他的....的人,总能非常友好地对待身边人。
他在三十岁时白手起家领导下,他的公司变成了国际型的大公司。
做事一丝不苟....的他总能轻松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当然,在成功的路上,他也遇见了许多困难,但他那不折不挠....的精神品质始终支撑着他向前走,寻找着更多的可能性。
A.和颜悦色B.白手起家C.一丝不苟D.不折不挠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学校开展和筹划了一场趣味运动会,让同学们在这个冬天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
B.经过了激烈的比赛,中国代表队在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中获得了冠军。
C.考生在考试前如果吃得太饱,可能会延长消化时间,降低做题效率和考试状态。
D.学校此次的表彰对象,主要是面向参与过班级自主管理并且表现突出的学生们。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5.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问题。
(12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023北京海淀初二(上)期末语文一、基础·运用(共19分)某校初二年级开展“探寻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
同学们通过实地走访、网上查阅等方式,探寻到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请你参与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皇家园林杰作——颐和园1. 下面的文字选自“颐和探宝”组同学撰写的“身边的文化遗产颐和园的长廊”报告中的前言部分,请阅读文段,完成任务。
捉起著名皇家园林颐和园,你首先想到的也许是清波潋滟的昆明湖、典雅古朴的亭台轩榭、俯仰生(zī)的草树花……而我们小组此行探访的是颐和园中最富文化艺术气息的长廊。
廊间的每根枋梁上绘制的彩画,色彩明艳,内容丰富。
“江东二乔”“周敦颐爱莲”“苏轼夜游承天寺”“三借芭蕉扇”……语文课本中同学们熟悉的许多人物、场景,惟妙惟肖地呈现在长廊的枋梁上,足见设计者的。
(1)文段拼音处应填入的汉字、加点字的读音、横线处应使用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资 xiāo 因地制宜B.资 xiào 因地制宜C.姿 xiào 别具匠心D.姿 xiāo 别具匠心(2)文段中提到的“江东二乔”曾出现在唐代诗人________的《赤璧》一诗里。
其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借对历史的独特认识来表达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2. 楹联是颐和园中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致,令同学们久久回味。
亭台映水,小径蜿蜒,翠竹环绕。
此番美景,让同学们不禁想起颐和园道存斋西侧的一副楹联。
请根据情境,选出上、下联。
(依次填写序号)①绿竹成阴环曲径②一径竹阴云满地③朱阑倒影入清池④半帘花影月笼纱3. 小组策划以“颐和园的桥”为专题开展一次讲座。
下面是同学们文字稿中的部分句子,其中四字词语或修辞方法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知鱼桥身材较矮,贴近水面,仿佛在与水中游鱼对视,颇有些“知鱼之乐”的意趣。
B. 玉带桥的桥身用汉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整座桥的造型宛如一条玉带,设计巧妙绝伦。
C. 十七孔桥偃卧在昆明湖荡漾的碧波上,17个孔层出不穷,孔孔相连,恰若长虹卧波。
福建省泉州市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浙江专版)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运用。
(共5题;共25分)1. (4分) (2019七下·鄞州期中)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阅读,让我们如沐春风,增长见识。
通过阅读我们结识了为新中国的国防武器事业“鞠躬尽cuì________,死而后已”的邓稼先,líng________听了端木蕻良要为沦陷的故土洗去一切污huì________和耻辱的誓言,体味了杨绛在迟暮之年对车夫老王真诚的愧zuó________之情……阅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五彩缤纷。
2. (2分) (2017八下·平顶山期中)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招考办的工作人员提醒考生,想报考军事院校、飞行技术、航海技术等专业,近视眼可能成为考生们的“绊脚石”。
B . 李鸣不在现场,对这件事的经过完全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问啦。
C . 听到有儿童落水,正在海边乘凉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进水里去营救。
D . 这是一段语言十分优美的文字,请同学们慢慢品位。
3. (2分) (2017九上·蓬溪期末)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江河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作品《星星变奏曲》以“星星”为主要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B .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是清代著名小说家。
《儒林外史》是一部优秀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的是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 . 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与苏洵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就体现了他豪放派的词风。
D . 《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世家”是历朝诸侯贵族的活动和事迹,“列传”为历代各阶层有影响人物的传记。
初二期末语文模考试卷(一)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三十功名尘与土,。
2、,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4、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子偕作。
5、岁老根弥壮,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下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昏鸦”的意思是____ __ ____ (2分)7、选出下列对本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一句枯藤、老树等物点染出萧瑟凄凉的秋色。
B、第二句呈现的境界表现出作者悲秋思家的心境。
C、第三句写景中巧妙地表现了旅人内心悲愁之情。
D、全曲描写了多种意象,表现了游子的惆怅心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8.本文作者(朝代)的(填姓名)(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10.文中,驴的技俩除了□和□之外,别无所长,因此,后人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本事有限且拙劣。
(3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①见而奇之。
时邕yōng 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②,宾客盈.坐。
闻粲在门,倒屣③迎之。
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
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注] ①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
②车骑填巷,宾客盈坐: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
③倒屣(qǐ):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宾客盈.坐()(2)尽当.与之()12、对文章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是王孙子弟,有特别的才能,我比不上他。
B、这是王公的孙子,有特别的才能,我没见过他。
C、这是王孙子弟,才能出众,我没见过他。
D、这是王公的孙子,才能出众,我比不上他。
13、文中“一坐尽惊”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14、从蔡邕对待王粲的态度可以看出,蔡邕是一个的人(2分)二、现代文(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8分)弯路也能通向罗马李愚①明嘉庆年间,有位给事官叫李乐,清正廉洁,刚直不阿。
有一次,他发现科考舞蔽,立即写奏章给皇帝,皇帝却对此事不予理睬。
李乐又面奏,皇帝被惹火了,传旨以故意揭短罪把李乐的嘴贴上封条,并规定谁也不准替他揭。
②嘴巴被封,不能进食,这就等于间接地给李乐定了死罪。
这时,旁边站出一位大臣,走到李乐面前,高声责骂道:‚君前多言,罪有应得!‛一边骂着,一边‚叭叭‛地给了李乐两记耳光,封条当即就被打破了。
由于他是代皇帝责骂李乐的,皇帝自然不好怪罪于他。
③其实,这个当众责骂并掌掴李乐的不是别人,而是李乐的一个学生。
关键时刻,这个聪明的学生‚曲‛意逢迎,巧妙地救了自己的老师。
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他当时一门心思地只想着救自己的老师,而不顾‚龙颜大怒‛的情势,犯颜‚直‛谏,恐怕非但救不了老师,自己也要落得个‚犯上‛的罪名。
④某市有一个著名的植物园,园内有许多多姿多彩的花卉和形状奇特的盆景,每天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植物园的入口处有一块告示牌,上面写着:‚‛有人曾问管理人员:‚为什么不按通常的习惯,写成:‘凡偷盗花木者,罚款30元呢?’‛管理员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要是那样写,就只能靠我的两只眼睛了。
而现在,可能有几百双警惕的眼睛盯着那些偷盗花木的人。
‛事实证明,那块告示牌确实起到了很大的效果:偷盗花木的事情鲜有发生,植物园的开支也并未因此增加——偷盗者廖,自然少有人领到奖金了。
我们不能不为植物园管理者‚曲线救国‛的做法称好叫绝。
⑤西方有句著名的谚语:All Roads Lead to Rome。
翻译成汉语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条条大路通罗马‛。
我想这里的‚大路‛应该不仅仅指的是直路,也应该包括那些弯路。
直路能通向罗马,弯路照样能通向罗马。
⑥根据平面几何原理,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照此看来,在通向罗马的所有‚大路‛中,直路无疑是最短的,换言之,直路就是‚捷径‛了。
然而,最短的未必就一定是最快的,因为有时候‚弯路‛比‚捷径‛要好走。
⑦当所有人都一窝蜂地涌向‚直路‛之时,‚直路‛上势必人满为患。
这时候,聪明的人肯定就开始动脑筋了:既然‚条条大路通罗马‛,又何必千军万马齐挤独木桥呢?直路行不通,又何妨另辟蹊径、绕道而行呢?当‚直路‛变成‚独木桥‛的时候,‚弯路‛反倒成了‚阳关道‛。
⑧在‚首堵‛北京开车的司机朋友肯定都有这样的体会:最近的路往往是最慢的,而看起来是绕了弯儿的路却常常能让你提前抵达目的地。
所以如果你着急赶时间的话,千万别想着抄近路,那样你十有八九会被‚堵‛在路上。
⑨网上流传这样一句话:‚通往成功的路,总是在施工中。
‛我想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要我们悲观厌世,放弃对成功的渴求,而是在提示我们:‚前方施工,请绕行。
‛通往成功的路不可能是一条笔直的大道,就算是一条笔直的大道,也肯定早已被如山如海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了,所以,千万别想着走‚捷径‛,更别赶着去‚挤独木桥‛(当然,如果你挤破头的目的,只是为了看一场热闹,或者寻求一场美丽的邂逅,那就另当别论了),多拐道弯儿也许能让你赶在别人之前抵达成功的彼岸。
(选自《素质教育》,2011年第2期,有增删)15、第一段划线句中的错别字是,它的正确的书写是(2分)16、在第4段横线上填写上恰当的内容,应该是(3分)17、第8段划线句中“往往”、“常常”不能删去的原因是(3分)19、下面一段文字放在哪一段后面最合适?请具体阐述理由(5分)爱因斯坦的成功之路颇不平坦。
他16岁参加瑞士理工学院的入学考试,在众多考生中没有显示出他的才能,考试失败,之后辗转于多所名不见经传的大学。
23岁时他被瑞士的一家专利局雇佣,虽然和他所钟爱的物理学研究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由于工作清闲反而可以让他专心深入研究物理学,研究量子,最终提出狭义相对论。
26岁时一举成名。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18分)口袋里的握手(1)那年我18岁,高考落榜后一个人背着铺盖卷到这个陌生的大城市里讨生活。
那时的光阴似乎在我身上忘记了(流逝、蠕动),18岁的我长得瘦瘦小小,这副初中生的模样使我不容易找到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
我漫无目的地走,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落到肩上的雪花也有重量。
我又饿又累,寒风肆无忌惮地袭击我瘦弱的身躯,眼泪冻在脸上,心缩成一团。
(2)一辆公交车开过来,我茫然地跳了上去。
因为是雪天,车里的人很多,我使劲地往里挤,在车厢的中部停了下来,因为我闻到面包的甜香味。
我的鼻子不由自主地抽动着,贪婪地闻着那种香味,这下我更饿了,那种饥饿的感觉使一种邪恶的念头蠢蠢欲动起来。
面包的主人是个胖胖的女人,脸上挂着零下20℃的冰冷表情。
她对我这个蓬头垢面的乡下妹厌恶地瞥了一眼,将庞大的身躯往里挪了几公分,不知是察觉到了我的心思,还是怕我脏兮兮的衣服和铺盖卷碰到她。
(3)我恶狠狠地连吞了几下口水,现在我才知道‚贫穷生贼寇‛这句话是有道理的,除了偷我没有更好的办法。
我慌乱地将目光投到别人的口袋和背包上,心跑得厉害。
我告诉自己就这一次,下不为例。
左面最靠近我的是一个中年男人,粗糙的面孔,挺着啤酒肚,像不留意自己钱包的那类人。
就是他吧,我暗下决心。
(4)我一手扶着把手,另一只手偷偷摸了过去,但在就要接触到那个口袋的瞬间,我的手却缩了回来。
我在自己大腿上狠狠地掐了几下。
偷?怎么可以去偷?老实本分的父母如果知道他们的女儿是小偷,一定接受不了这比贫穷更沉重更可怕的打击。
我打了一个冷战,仿佛看到父母那种悲戚、愤恨、埋怨的表情。
(5)我的胃突然抽痛起来,它不体谅我的窘境,偏在这时煽风点火。
我再次把手伸过去。
其实我不要很多,只要够我吃顿饱饭就可以了。
(6)胃一阵阵地痉挛给了我邪恶的力量。
我的手不再畏缩,因为我已经摸到口袋里的东西,那种质感告诉我一定是钱,是可以供我果腹的钱。
突然,就在我握着钱的手刚要滑出口袋时,一只大手也伸进了口袋!并且准确而有力地攥住了我的手!我差点惊叫起来。
我抖成一团。
(7)我极力想将手抽出来,可是我的努力是徒劳的,那只大手的力度不是饥寒孱弱的我所能抵抗的,我绝望地放弃了挣扎。
我不知道他会对我怎样处置,也许是揍我一顿,也许是把我送到派出所,也许是对全车人宣布我是贼。
可是他什么也没有做,若无其事的样子,知识仅仅地攥住我的手。
(8)我的手是瘦的,小的,脏的;他的手是厚的,大的,热的。
在他的口袋里,两只手就这么攥着,一动也不动。
巨大的恐惧笼罩着我,我的眼泪绝望地流下来,无声无息地流了一脸。
他不看我,只是紧紧地攥住我的手。
(9)车厢里的人都没有注意到这惊心动魄的那一幕,只有我俩心知肚明。
车到站了,又上来几个人,车厢里有了小小的骚动。
他向后挪了几步,我只得跟过去,紧贴着他站着。
(10)我止住了眼泪,哭又有什么用呢?但不知为什么,我的手却奇怪地见见感觉到他厚实的手掌传来的热度,是中温暖的感觉,而不再是僵硬。
(11)‚下站是文化宫站,有下车的请做准备。
‛那个声音有点嘶哑的乘务员又开始报站。
他犹豫着,,在我的耳边用只有我才能听到的声音说:‚你的手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他开始往前挤,看样子是要下车。
他就这样放过我了吗?我先是一阵惊喜,接着脸火烧火燎地热起来,为了他说的那句话……(12)我很感谢那个男人给了我一次重生的机会。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常常想起他的话:‚你的手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为了这句话,我不断地努力。
我不再觉得大城市钢筋水泥的冷漠,人与人的沟通,也许就只需要这么轻轻地一握。
20、第(1)段“那时的光阴似乎在我身上忘记了(蠕动、流逝)”横线上应该填写的词语是,理由(4分)21、第(1)段划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作用是(5分)22、第(2)段划线句子对“胖胖的女人”进行了和的描写,目的是(6分)23、第(9)段中“车厢里的人都没有注意到这惊心动魄的那一幕”,“那一幕”是指(3分)24、对标题“口袋里的握手”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宽恕过失,感受热度B、释放善意,传递温暖C、原谅他人,予人帮助D、善意提醒,无声激励三、综合运用(11分)25.2014年1月7日早晨,邵逸夫先生在香港谢世。
(6分)(1)有人拟就两句话评价他,下面空格处填上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一生献给影视逸世流芳,独乐不如众乐A、万代楷模 B 、百姓景仰 C、夫复何求 D、笑傲百年(2)他留给伤害的遗存,最显目的是为几所高校捐建的逸夫楼,还有福州路上在全国梨园界名声赫赫的逸夫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