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第三节 大气压强实验教学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4.63 MB
- 文档页数:5
初中物理压强实验说课稿初中物理压强实验说课稿(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物理压强实验说课稿(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物理压强实验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地位及作用:压强是物理学的重要概念。
压强知识既是对前面所学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整个章节奠定了基础,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
本节内容又是初中物理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本身的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单位,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改变压强的方法,了解压强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进一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归纳、实验能力;通过对压强概念的学习,进一步理解比值定义法;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物理学原理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压强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着统领全章的作用)教学难点:压强概念的形成。
(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
)4、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和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大气压强》实验教学创新设计说课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大气压强》,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估几个方面来进行本次说课。
【教材分析】由于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气体的压强容易被忽视。
我们生活在大气层中,依赖大气生存,因此有必要学习大气压强,了解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1、针对八年级学生有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应充分发挥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在本课中的作用,使他们确信大气压强是真实存在的。
2、从学习障碍上来看,可能会有些错误的认识会干扰学生的理解,如:用吸管喝水是靠人的吸力喝到嘴里的;塑料吸盘是粘在墙上的等等,因此这节课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彻底掌握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
【教法与学法】教法:以实验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自制教具,实验探究突破重难点学法:观察、体验、思考【教学目标】鉴于学生对大气压缺乏直接感受,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确定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大气压的存在。
教学难点是理解托里拆利实验。
【教学过程】一、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这节课的引入设计是:首先,我给同学们准备了插有一根塑料管的矿泉水瓶,里边灌满水,打开瓶盖,水从管中流出,盖上瓶盖,水不再流出;打开瓶盖,水又流出来了,再拧紧瓶盖,水不再流出。
真是个奇妙的小瓶子呢!用两次实验现象的反差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我们已经知道液体有压强,那么与液体同样具有重力和流动性的气体是不是也有压强呢?如果有,你认为大气的压强有什么特点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认识、感受大气压的存在,是谁让皮球变瘪了,我把变瘪的皮球放入玻璃罩中,抽出其中的空气发现气球鼓起来了;停止抽气,空气进入玻璃罩中,皮球又瘪下去了!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看出是大气把皮球压扁了,让学生认识到大气压的存在。
然后进行学生活动一:覆杯实验:从空杯倒置----装满水倒置、转圈,依次进行,引导学生从平衡力的角度分析展示,得出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的方向。
《大气压强》说课稿吴忠一中白素梅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大气压强》,是人教版的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3节的内容。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压强在空气中的表现。
大气压强知识的综合性较强,它是学习了密度、平衡力、压力、压强和液体压强的基础上展开的。
这些知识的学习又为后面“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浮力”等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是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在整套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材内容分为“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量”,另外,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有关大气压的知识,教材又设计了“想想做做”(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关系)、“科学世界”(活塞式抽水机)以及“动手动脑学物理”等栏目。
(2)“三维”目标: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本节教材特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大气压强,并能通过实例说出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量级。
3.能说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和液体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4.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
2.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并对托里拆利实验进行分析,了解推理和等效替代的方法。
3.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学习中让学生亲身感受、实践,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的测量二、说学情(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初二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
《大气压强》说课稿边蕾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阐述。
第一部分【说教材】1.教材分析《大气压强》一课是在学习了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后对压强知识的延伸,也为后面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及气体浮力奠定坚实基础。
知识结构上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在本章中乃至力学部分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节的特点是: 理论联系实践,是一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课程。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依据本节教材内容安排需要解决三方面问题:大气压强的存在证明、大气压强的测量、大气压强的应用;教材安排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托里拆利实验的教学,第二课时进行有关大气压的计算,大气压强的变化和应用的教学。
2.教学目标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本节教材内容的特点,本节课要达到如下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例子。
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由托里拆利实验而测定。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观察与实践,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体验自主动手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及有关现象的解释,大气压的测量。
难点是:托里拆利实验第二部分【说学情】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喜欢动手动脑,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气体压强易被人们忽视,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结合多媒体,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完全能够使学生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要求。
9.3《大气压强》说课稿第一部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1.教材分析大气压强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程八年级下当中第九章第三的内容,既是对以往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复习巩固,又是对压强知识的深化和提高,也为后面大气压知识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并且大气压强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液体压强是在整个初中物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本次课确立如下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②了解大气压的估测方法以及测量方法⑵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观察与实践,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②体验自主动手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③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教学重点是:①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②大气压强的估测和测定教学难点是:①用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②学生自主动手探究估测大气压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对重力的现象比较熟悉,有一定的认识基础。
,通过半年的物理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他们缺乏一定的探索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鉴于上述学情,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实验法、探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会实验、会探究,让教师在主导的地位上真正的做到授之以渔,而学生在主体的地位上切实的做到得之以渔,从而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有机结合,使学生真正做到全面理解和掌握。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四个教学环节进行:1.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引入课题在本节课开始,教师拿出一个饮料瓶并设置问题:“老师这里有个饮料瓶,你能想出几种办法让它变扁呢?利用你手边的饮料瓶试一试。
《大气压强》说课稿单位:文留三中姓名:王永广时间:2013年5月《大气压强》说课稿我今天的说课的课题是《大气压强》,说课的内容有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
【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气压强》是人教版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前面所学力和压强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大气压强的,是压强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后面研究流体压强的基础,知识结构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基于教材地位、特点和作用以及物理课程标准上要的求: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二学习目标1、知识:·了解大气有压强及其测量方法。
·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2、方法:·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观察演示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3、情感:·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①、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②、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2、难点:托里拆利实验及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转换法和等效替代法。
四、教材处理依据先后顺序,把本节知识分为三个板块:1、大气压强的存在。
2、大气压强的测量。
3、大气压强的应用。
教材安排为两课时【说教法】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采用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由于本节课实验较多,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还采用实验教学法、观察法。
【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点燃激情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瓶子吞鸡蛋实验引入新课二、阅读质疑实验探究1、学生做覆杯实验。
2、学生做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皮碗实验,再次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3、教师指出: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很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想一想还有那些实例。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通过刚才的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我们已经领略了大气压强之大,那么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1、安排学生利用所学压力、压强知识和手边老师提供的吸盘、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等器材进行分组实验:估测大气压。
《大气压强》说课稿《大气压强》说课稿吴忠一中白素梅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大气压强》,是人教版的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3节的内容。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压强在空气中的表现。
大气压强知识的综合性较强,它是学习了密度、平衡力、压力、压强和液体压强的基础上展开的。
这些知识的学习又为后面“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浮力”等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是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在整套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材内容分为“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量”,另外,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有关大气压的知识,教材又设计了“想想做做”(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关系)、“科学世界”(活塞式抽水机)以及“动手动脑学物理”等栏目。
(2)“三维”目标: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本节教材特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大气压强,并能通过实例说出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量级。
3.能说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和液体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4.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
2.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并对托里拆利实验进行分析,了解推理和等效替代的方法。
3.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学习中让学生亲身感受、实践,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的测量二、说学情(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初二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
《大气压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气压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大气压强》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压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大气压强的存在、测量和应用。
大气压强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对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提高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首先通过一系列生活中的现象,如吸盘挂钩、吸管吸饮料等,引发学生思考大气压强的存在。
然后通过实验探究,测量大气压强的值。
最后介绍了大气压强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探究能力,但对于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复杂的实验现象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和计算,但对于大气压强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3)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4)了解大气压强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测量。
(2)大气压强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解释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2)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压强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气压强》,本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生活中更有一些感性认识但是由于其在生活中不太能引起学生的理性思考,所以我想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首先让学生能学到大气压强的知识,同时能学会其中实验的方法,以此为思路,我设计了本堂课的教学。
一、说教材(过渡句:要想游刃有余的把控课堂,必须熟悉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所以我对教材进行了梳理)《大气压强》选自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主要包括了大气压产生的原因,测量,影响因素和应用四个知识点,学生学习了本节课,可以对大气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二、说学情(过渡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想在课堂上达成自己的目标,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所以我对学情进行了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在生活中也有一些生活经验,但是对这些生活经验,往往缺乏理性的分析,所以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能从生活中的实例发现物理规律,体会物理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目标是教学的指明灯,为了我的课堂能达成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大气压产生的原因,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知道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托里拆利实验,知道如何测量大气压强以及大气压的'数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大气压应用的了解,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大气压存在的原因和大气压的测定【难点】大气压的测定五、说教学方法(过渡句:因为学生对于大气压强主要存在着一些感性认识,所以我力求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导他们进行理性思考,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大气压强》说课教案【设计思想】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下,在本节课教学中,应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采用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整个实验及设计过程。
所以,能动手做的实验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给学生亲近感和真实感。
重视获得知识的结果,更要突出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材分析】《大气压强》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对大气压强的研究是在前面所学的基础上,运用压强、压力、水的沸点、液体密度、液体压强等内容来认识的,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从而用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进一步学习大气压强的测量和应用。
大气压强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等有广泛的意义。
【学情分析】初中生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大多来自他们的兴趣;而物理教学又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几乎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所以,实际教学中,在注重知识逻辑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心理特点,把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认识与掌握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
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具有压强、压力、水的沸点、液体密度、液体压强等相关知识,学习本节课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大气压强比较抽象,应多用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大气压强。
【教法学法】教法:实验演示法,引导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等。
学法:类比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实验,检验大气压的存在。
能通过实例说出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量级,能说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3.能说出液体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4.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测量原理,掌握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大气压强实验教学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
二、实验器材饮料盒、饮料瓶、被子、气球、吸管、吸盘、试管、玻璃瓶、牛奶、乒乓球、电动机、电池等(具体没给实验如下面教学过程)
三、实验创新以及改进要点利用生活中小物品设计实验将抽象内容形象化,并引导学生动手自制和生活有关的机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思想。
(集体每个实验创新及改进如下面教学过程)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自制教具,用魔术引入,用生活中的器材引导学生设计小实验。
从生活入手,最后应运于生活。
五、实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感受体验大气压强是存在的;
【过程与方法】体验大气压的存在;探索大气压的应用,通过自己动手,完成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1.渗透物理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感受物理的神奇。
并能过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
六:实验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对前面压强、液体压强的延伸,与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大气压概念比较抽象,所有本节课主要想办法让学生从生活入手,利用生活中物品来感受大气压的存在,以及设计实验测量大气压,以及自制抽水机,体验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实验器材:(如图)自制魔盒
老师表演魔术(图1、图2),自制(阴阳壶)可以分别倒出两种不同的饮料。
实验目标:学生不仅惊叹魔术的神奇,更好奇魔术中隐藏的奥秘。
神奇的现象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引出本节课探究的课题“大气压强”。
图1图2
(二)探究、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猜想
创设四个与大气压相关的物理情景,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给出猜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1.将装满水的塑料瓶扎个洞有水流出来吗?(图3)
2.密封的牛奶瓶能喝出牛奶吗?(图4)
3.装满水的玻璃瓶用乒乓球封口倒置,乒乓球会掉下来吗?(图5)
4、装满水的试管倒置在水槽里水柱会下降吗?(图6)
4 图3图4图5图6
活动二:合作探究,验证猜想。
引导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器材验证猜想,并且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是存在的。
孩子们不仅验证了刚才提到的那些现象,又用手里的器材自己设计了一些实验来证明。
实验器材:饮料品、锥子、玻璃管、带橡胶塞的玻璃瓶、乒乓球、玻璃瓶、水盆、试管、吸盘、吸管、鸡蛋、注射器、气球、墨水、拔罐器、注射器。
实验目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能积极地进行实验探究,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出乎意料的探究结果,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探究在物理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将学生的好奇心推向了高潮。
学生急切的想知道,神奇的现象到底蕴藏着怎样的物理奥秘。
以下是学生上课做实验的情景。
(图7到图12)
图7图8图9
图10图11图12
图13图14图15
活动三:改进实验,严谨探究。
改进要点:用抽气机抽出真空罩中的空气,创设没有空气的实验环境,再次进行大气压相关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如图17到图22)
实验效果评价:通过对比实验设立,使抽象的大气压形象化,更方便学生认识大气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