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学习要点
- 格式:pptx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75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一、基本概念A绿地城市绿地:以植物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形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位、定性、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化等功能的活动。
B城市绿地的类型按在城市中的位置:城市绿地;郊区绿地按规模:大型绿地;中型绿地;小型绿地按服务对象:公共绿地;私用绿地;专用绿地按功能系统:生活绿地系统;游憩绿地系统;交通绿地系统按服务范围:全市性绿地;地区性绿地;局部性绿地C各类绿地的用地选择公园绿地1市区级综合公园:综合性公园要求有风景优美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植物种类,有开阔的草地与浓郁的林地,四季景观变化多样。
2儿童公园:位置应接近居民区,并避免穿越交通频繁的干道。
3动物园:应与居民密集地区有一定距离,与屠宰场、动物毛皮加工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设防护林带,并注意防止污染城市水体。
附设在综合公园中,应在下风、下游地带,一般应布置在独立地段,以便采用安全隔离措施。
4植物园: (1)因用地较大,其位置常离居住区较远,但要尽可能设在近郊,有较方便的交通条件,便于广大群众使用。
(2)不要在有污染工业的下风下游地区,以免妨碍植物的正常生长,要有适宜的土壤水文条件。
应尽量避免建在原垃圾堆场、远郊土壤贫瘠的生荒地或地下水位过高或缺乏水源的地方。
5体育公园:体育公园用地较大(一般不小于10公顷),建设投资大、管理养护费工,在一般城市中设置一到三处。
其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由各级体育部门负责,或与园林部门共同管理养护。
因为有大量的人流集散,要求与城市居住区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6纪念性园林:市区以外的纪念性园林不计在公园绿地面积中。
生产绿地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科研植物园,卫生防护林、风砂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是郊区用地的一部分(也有苗圃、花圃在市区内的情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城市绿地、城市绿地系统、开放空间的概念。
城市绿地:城市绿地是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城市行政区域内以自然植被和人工职位为主要形态的用地。
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地貌特征、基础种植和地带性园林植物,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和城市自身的情况确定的标准,将规划设计的和现有各级各类园林绿地用植物群落的形式绿化起来,并以一定科学规律给予沟通和连接,构成的完整有机的系统,这一系统同时与自然、河川等城市依托的自然环境、林地、农牧区相沟通,形成城郊一体的生态系统。
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自然子系统。
开放空间:开放空间是国外常用的大致与我国绿地相当的概念。
广义的开放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外存在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人、人与自然进行信息、物质、能量交流的重要场所,强调空间概念本身的开放性和可达性,不仅包括城市内部和外围的山体、水体、植被、林地等具有自然特征的空间,也包括城市中的公园、广场、庭院、步行街等人工环境。
开放空间涵盖的空间远远大于城市绿地涵盖的空间。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其中的专项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与细化。
⏹城市总体规划应明确城市绿化的目标和布局,规定城市各类绿地控制原则和指标,分层合理布置公园绿地,确定防护绿地、其他绿地等的绿线。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明确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其他绿地的界线,规定公园绿地的绿化用地率、出入口、停车位、建筑密度等,规定附属绿地占单项建设用地的比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与城市规划的内容与阶段相协调,优化人居环境,满足生物多样性、景观丰富性、维护经济性等城市发展需要。
第2章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学习辅导教学要求了解:城市绿地规划的重要性及对城市布局结构的影响掌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工作层次及规划内容重点掌握:城市绿地分类及城市绿地定额指标1.城市园林系统规划层次城市园林系统规划层次一般情况下包括园林绿地的系统规划、园林绿地系统分区规划、园林绿地系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控规)、详细规划和城市园林绿地设计。
一般来讲,一些特大的城市绿地规划覆盖到5个层次,从系统规划、分区规划、控规、祥规到设计。
大型城市可以经过4个或者3个规划层次完成。
从系统规划、分区规划、不经过控规直接到设计,或者从系统规划,直接到详规、设计。
中小城市一般经过系统规划、详规和设计3个层次。
2.城市园林系统规划的阶段分为三个阶段:现状条调查阶段、规划方案阶段和规划成果三个阶段。
(1)现状调查阶段主要包括现场踏勘,文字、图纸、电子文件、音像等资料收集,座谈访问,现状问题分析研究,绘制现状图等内容。
(2)规划方案阶段对规划建设现状评价分析、确定规划基本原则、目标、绿地类型、规划控制指标、基本布局结构等等。
(3)规划成果在规划方案或规划纲要确定之后,对规划内容进行调整修改、深化完善,按照有关技术规定,形成评审成果和最终成果。
规划成果一般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和规划附件等4部分组成。
这里的规划图纸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图纸包括城市的区位关系图、现状图、城市的绿化现状分析图、规划总图、城市大环境绿化规划图、绿地分类规划图和近远期绿地建设规划图等等。
3.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我们教材上列举了我国90、92、93年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标准,最后还有一个城市园林绿地分类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强调一下,教材上提到的城市园林绿地分类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在日已经正式实施了,同学们使用的时候用最新的,就是教材上征求意见稿。
这个分类标准2002年9月1开始正式实施了,以绿地的主要功能和用途作为分类的依据,将城市绿地分为5大类、13中类,11小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一、基本概念A绿地城市绿地:以植物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形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位、定性、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化等功能的活动。
B城市绿地的类型按在城市中的位置:城市绿地;郊区绿地按规模:大型绿地;中型绿地;小型绿地按服务对象:公共绿地;私用绿地;专用绿地按功能系统:生活绿地系统;游憩绿地系统;交通绿地系统按服务范围:全市性绿地;地区性绿地;局部性绿地C各类绿地的用地选择公园绿地1市区级综合公园:综合性公园要求有风景优美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植物种类,有开阔的草地与浓郁的林地,四季景观变化多样。
2儿童公园:位置应接近居民区,并避免穿越交通频繁的干道。
3动物园:应与居民密集地区有一定距离,与屠宰场、动物毛皮加工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设防护林带,并注意防止污染城市水体。
附设在综合公园中,应在下风、下游地带,一般应布置在独立地段,以便采用安全隔离措施。
4植物园: (1)因用地较大,其位置常离居住区较远,但要尽可能设在近郊,有较方便的交通条件,便于广大群众使用。
(2)不要在有污染工业的下风下游地区,以免妨碍植物的正常生长,要有适宜的土壤水文条件。
应尽量避免建在原垃圾堆场、远郊土壤贫瘠的生荒地或地下水位过高或缺乏水源的地方。
5体育公园:体育公园用地较大(一般不小于10公顷),建设投资大、管理养护费工,在一般城市中设置一到三处。
其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由各级体育部门负责,或与园林部门共同管理养护。
因为有大量的人流集散,要求与城市居住区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6纪念性园林:市区以外的纪念性园林不计在公园绿地面积中。
生产绿地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科研植物园,卫生防护林、风砂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是郊区用地的一部分(也有苗圃、花圃在市区内的情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心得标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和标准。
一、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和原则1.环境保护与生态功能:规划应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保护和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
要注重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保护、气候调节等。
2.社会公众的参与: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参与,特别是那些与绿地系统相关的利益相关者。
要通过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和多方沟通,形成共识,提高规划的可行性。
3.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规划应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科学确定绿地系统的规模、布局和结构。
要避免浪费土地资源,优化绿地系统的布局,以提高绿地系统的连通性和完整性。
4.多功能、多样性:规划应充分考虑城市绿地系统的多功能和多样性。
要根据城市居民的需求,同时考虑绿地系统的生态、社交、健康和教育等功能,打造多元化、富有活力的绿地系统。
二、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和要点1.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包括城市绿地系统的总体目标、原则、政策和标准。
要明确城市绿地的发展方向和规模,确定不同类型和功能的绿地空间的布局和数量,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保障政策。
2.绿地系统结构规划:确定城市绿地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连接方式。
要通过绿道、林带、湿地等方式,将不同类型和功能的绿地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要考虑绿地系统的连通性和韧性,以应对气候变化等挑战。
3.绿地系统细部规划:根据城市功能区划和居民需求,确定绿地系统的布局和设计。
要根据城市的特点和现状,规划不同类型和尺度的绿地,包括公园、街头花坛、广场绿地等。
同时,要注重绿地系统的景观质量和居民的使用功能。
4.绿地系统管理规划:确定城市绿地系统的管理机构、权限和责任,制定绿地的管理制度和标准。
要建立完善的绿地管理体系,包括绿地养护、绿地安全、绿地活动等方面的管理规定,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和配套设施。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知识点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手段,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营造舒适的城市绿地空间,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从城市绿地规划的原则、分类、设计要素以及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绿地规划的原则1. 人性化原则:城市绿地规划要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愿望,创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2. 生态原则:城市绿地规划要尊重自然,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3. 可持续性原则:城市绿地规划要注重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管理,确保绿地的长期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二、城市绿地的分类城市绿地可以根据其功能和位置的不同进行分类,常见的绿地类型包括公园、广场、花坛、绿道、湖泊等。
不同类型的绿地在城市中起到不同的作用,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三、城市绿地设计的要素1. 空间分布: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要合理分布,形成完整的绿地系统,满足居民的需求。
不同绿地类型之间要有良好的连通性,形成绿色的网络。
2. 植被选择:城市绿地的植被选择要考虑适应性、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
根据具体条件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种类。
3. 水体规划:城市绿地中的水体是重要的景观元素,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水体,可以提高绿地的生态效果和观赏价值。
4. 设施设置:城市绿地中的设施要满足居民的休闲和活动需求,如座椅、草坪、运动设施等。
同时要考虑设施与绿地的协调性,不破坏绿地的整体景观效果。
四、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可持续性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要追求可持续性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节约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城市土地,通过密度控制和空间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2. 节约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通过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等方式,减少城市绿地对自来水的需求。
3. 节能减排: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和设施设置,降低城市绿地的能耗,并减少对空气和水的污染。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考试重点归纳(个人总结,仅供参考)一.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10分)2.填空题(15分)3.简答题(15分)4.方案设计(60分)(图纸规格A3,实际规划面积1000m2,绘制总平面图,表现手法不限,要求上色)二.考试时间:180分钟三.考试重点范围:一、绪论 1.城市规划相关术语与概念(教材P29)2.风景园林学科的范畴(课件)二、第二章园林绿地构成要素(课件)第二节园林建筑第三节园路、场地和园桥三、第三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章节)第一节城市绿地的功能和作用(教材P10—P24)第二节城市绿地系统组成(重点是教材P55“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表格)四、第四章公园规划设计(重点章节)第二节公园规划设计的形式和内容第四节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重点是5个功能分区等)第五节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五、第五章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专类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公园、滨水公园)六、第六章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第一节居住区环境规划的基本知识第二节公共绿地规划设计七、第七章城市道路与绿地广场规划设计第一节道路绿化1.2.城市道路绿化的基本术语与相关规定3.城市道路绿化的内容和规划4.道路绿带设计第二节城市广场规划设计1.城市广场的概念2.城市广场的分类四.考试重点内容归纳:1.城市规划相关术语与概念(教材P29)城市建成区、城市规划区、城市绿化、城市绿地、城市绿地系统、园林绿地面积、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三维绿量、绿化覆盖面积、绿化覆盖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公园服务半径、楔形绿地、城市绿线、城市蓝线、道路红线、建筑红线、容积率、建筑密度、城市道路网、城市道路网密度、公园绿地面积率、出游率等(1)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2)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市政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3)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休憩和美化景观的城市绿化用地。
1、规划目标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为指导,立足地域特色,弘扬文化科技内涵,坚持生物多样性,通过水体、水系及绿地,力争建立起全区的、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的绿色空间网络,高新区建设成为绿地系统特色突出、环境优美的园林式、生态型高新技术产业区。
同时与外围城市绿地系统相衔接,与整个城市协同构建绿色空间体系,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人居环境。
2、绿地建设标准至2020年,绿地达970.4万m2,其中公共绿地568.48万m2,防护绿地401.92万m2,人均绿地15.31m2,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3、绿地规划原则(1)生态原则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指导,强调多种绿地并存,满足生物的多样性需求,开辟城市绿色廊道,构筑城市绿色体系网络,使生态环境持续发展。
(2)整体性原则点、线、面相结合,使各类绿化有机联系起来,相互衔接,组成一个完整的绿地体系。
使城市绿地宏观层面与城市大环境范围内绿地组成系统,中观层面在城区范围内组成网络,微观层面在城区局部地段形成可憩可游的绿色空间。
(3) 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保护、利用现有绿地资源,保证生物的多样性,加强居民绿化保护意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
(4) 游憩观赏原则以人为本是城市的基本理念之一,突出反映在市民对绿色空间的需求,城市应当为市民提供优美、舒适、方便,并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绿色空间体系,以增加城市凝聚力。
在普遍绿化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公共绿地,改善环境,满足居民休憩游览需求。
合理改造利用沿河沿渠岸线,加大河渠两岸绿化,布置滨水绿化休闲空间,建立滨水生态绿化走廊。
(5)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不同绿化植物的性质,结合当地土壤、气候等特点,因地制宜,合理配植。
4、绿地布局结构绿地布局结构:贾鲁河、须水河、索须河和引黄干渠横穿整个高新区,利用其滨水绿带空间构筑起高新区基本的绿色生态构架,在科技大道中部南北两侧分别设置30m和100m的绿化带,沟通新区和旧区之间的绿地系统,与外围城市水系、绿地系统及农田保护区相联系,维持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形成以公园、城市广场为点,滨水绿化、道路绿化和防护绿化为线,以大面积的生态绿地为面的点、线、面相互结合的多层次的绿地系统。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第一章城市规划基本知识六、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应是一种经济高效、环境宜人、社会和谐的人类住区。
《人与生物圈计划》(MAB)报告中,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5项原则:(1)生态保护战略(包括自然保护,动、植物区系及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2)生态基础设施(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3)居民的生活标准;(4)文化历史的保护;(5)将自然融入城市。
七、绿道:广义上讲,“绿道”是指用来连接的各种线型开敞空间的总称,包括从社区自行车道到引导野生动物进行季节性迁移的栖息地走廊;从城市滨水带到远离城市的溪岸树荫游步道等.名词解释第三章城市绿地功能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理第四章原理及公式第五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内容第六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第七章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第八章防护绿地规划设计第九章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9.1城市居住区绿地相关术语1、城市居住区:城市中住宅建筑相对集中布局的地区,简称居住区。
2、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以居民步行15分钟可满足其物质与生活文化需求为原则划分的居住区范围;一般由城市干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居住人口规模为50000-100000人(约17000-32000套住宅),配套设施完善的地区。
3、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以居民步行10钟可满足其物质与生活文化需求为原则划分的居住区范围;一般由城市干路、支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居住人口规模为15000-20000人,(约5000-8000套住宅),配套设施齐全的地区。
4、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以居民步行5分钟可满足其基本生活文化需求为原则划分的居住区范围;一般由城市支路及以上级城市道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居住人口规模为5000-12000人(约1500-4000套住宅),配建社区服务设施的地区。
5、居住街坊:由城市支路等城市道路或用地边界线围合的住宅用地,是住宅建筑组合形成的居住基本单元;居住人口规模在1000-3000人(约300-1000套住宅,用地面积2-4公顷),并建有便民服务设施。
绿地规划系统知识点总结一、绿地规划概述绿地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城市环境、生态保护、景观改善、人居环境等多个方面。
绿地规划系统是为了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管理城市绿地资源而设计的一个系统。
它包括了规划原则、指标标准、规划方法与技术、规划管理和实施等方面的内容。
绿地规划系统的建立对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居住条件、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绿地规划原则1.生态原则绿地规划应当以生态保护为首要原则,保护和恢复植被、水体、野生动物栖息地等生态系统,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和生态健康。
2.可持续原则绿地规划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合理配置绿地资源,精心设计绿地功能,保障绿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3.公平公正原则绿地规划应当以公平、公正为原则,保障市民的基本需求和利益,使城市的绿地资源分配更加均衡和合理。
4.多功能原则绿地规划应当以多功能规划为原则,将绿地的生态、休闲、娱乐、文化、教育、健康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绿地成为城市的综合性公共空间。
5.适度规模原则绿地规划应当以适度规模为原则,根据城市规模、土地利用状况、环境容量等因素合理确定绿地规划规模,形成合理的绿地规划布局。
三、绿地规划指标标准1.规划指标绿地规划指标包括绿地面积、绿地覆盖率、绿地分布密度、绿地服务范围等。
不同城市的绿地规划指标会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人口密度和分布、气候条件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2.规划标准绿地规划标准是一种量化的、可计量的标准,用来评价绿地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规划标准包括了城市绿地建设标准、园林绿化标准、绿地景观规划标准等,在绿地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监测评估绿地规划的指标和标准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了解规划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通过不断地监测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绿地规划方法与技术1.地理信息系统(GIS)GIS在绿地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绿地规划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绿地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 绿地规划的基本概念绿地规划是指对城市内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其目的是通过科学的设计和规划,使城市内绿地资源合理分布和利用,提高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
2. 绿地规划的基本原则(1)生态原则: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2)合理利用原则:深入研究城市绿地资源的类型和分布,制定合理的利用方案。
(3)文化原则:将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融入绿地规划,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4)景观原则: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提高城市的美观度和宜居性。
(5)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对城市绿地资源的长期规划和保护,实现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地规划的内容要点1. 绿地规划的范围(1)城市公园:城市的主要休闲娱乐场所,通常设有草坪、湖泊、花园等。
(2)绿化带:沿街道、河流或高速公路等地段设置的绿地带,起到隔离噪音、净化空气的作用。
(3)社区绿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通常包括植草坪、篮球场、花园等。
(4)森林公园:位于城市郊区或卫星城的大型公园,有较大的面积和自然生态环境。
2. 绿地规划的设计要点(1)功能分区:根据绿地的用途和需求,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
(2)景观设计:通过植被配置、地形起伏、水体布置等手段,打造具有美丽景观的绿地。
(3)生态保护:保护珍贵的植物和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4)交通布局:合理设置步行道、自行车道和汽车道,提高绿地的可达性和便利性。
(5)设施设置:设置休息座椅、儿童游乐设施、运动场地等设施,提升绿地的利用价值。
3. 绿地规划的管理和维护绿地规划的管理和维护是绿地规划的重要环节。
只有加强对绿地资源的管理和维护,才能确保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管理和维护的要点包括:加强绿地资源的保护、提高绿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绿地设施的维护和更新等。
三、绿地规划的实践案例1. 纽约中央公园规划纽约中央公园是世界上著名的城市公园,据说是美国最被民众喜爱的公园。
绿地规划知识点总结绿地规划是城市规划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城市中的公共绿地、私人花园、景观带等绿色空间的规划布局和设计。
绿地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人们的休闲娱乐空间,还可以改善城市的气候和地表水系统,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绿地规划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绿地规划的概念和意义1. 绿地规划的概念绿地规划是指对城市中的绿色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和设计,以满足城市居民对绿化环境的需求,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景观品质,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 绿地规划的意义绿地规划对城市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绿地可以增加城市的景观价值,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对于城市的旅游和文化产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再次,绿地规划可以改善城市的气候和地表水系统,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缓解城市的水logging问题。
最后,绿地规划还可以增加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空间,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城市的社会文化水平。
二、绿地规划的基本原则1. 生态优先绿地规划应该以生态优先为原则,遵循自然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植被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公共利益绿地规划应该以公共利益为核心,满足城市居民对于绿地的需求,提供优质的休闲娱乐空间,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促进城市的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3. 多功能性绿地规划应该具有多功能性,满足城市居民对不同功能绿地的需求,针对不同的地域特点和人群需求,开发设计多样化的绿地空间,提供文化、教育、体育、休闲等各类服务功能。
4. 可持续性绿地规划应该具有可持续性,以生态经济为导向,将节能环保、资源合理利用等要素融入规划设计中,确保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
5. 灵活性绿地规划应该具有灵活性,能够适应城市发展变化和人民需求的变化,注重规划设计的灵活性和可调节性,保证绿地规划的长远性和稳定性。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Part1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
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定性、定位、定量。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规划方法上采用的是一种规则营造的规划方法,其特点是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引导和控制,规划依托于理性的分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P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管理提供依据(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规划层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般有两种编制形式:第一种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种是单独进行的专项规划城市规划的五个阶段:1.城市规划纲要——定向示意性图纸2.城市总体规划——定性 1:5000~1:250003.分区规划——定量 1:50004.控制性详细规划——定位 1:1000~1:20005.修建性详细规划——定形 1:500~1:2000中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分区(期)规划城市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现代城市的5个基本因素:人口规模、人口密集、行政地位和行政区域、产业结构、城市设施Part2著名的规划思想和理论:以城市结构优化为导向的理想绿地模式以环境与生物保护为导向的生态绿地模式以人类利用和功能区分为导向的功能绿地模式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的建立19世纪下半叶,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称之为“公园运动”。
公共卫生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城市美化运动这三者贯穿西方城市化的全过程,深刻地影响了近代城市规划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