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标本采集要求资料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6
检验科样本采集保存和运输规定一、背景介绍在医疗检验中,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输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针对检验科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输进行规范,以确保样本的质量和可追溯性。
二、样本采集1. 采集前准备(1)合理安排采集时间,避免患者饮食或用药对样本产生干扰;(2)确保采集器械的洁净,消毒器械;(3)检查采集器械是否完好,避免损坏导致样本污染或无法采集。
2. 采集操作(1)向患者详细说明采集过程,解答其疑问和担忧;(2)采用无菌技术进行血液或体液样本的采集,注意遵循标本稳定性和抗凝剂的要求;(3)遵循标本采集顺序的原则,避免交叉污染;(4)按照要求采集足够的样本量,以确保后续检验的需要。
三、样本保存1. 样本分类(1)按照不同类型的样本,如血清、尿液、唾液等进行分类;(2)对于不同样本类型,采用适当的保存方式和温度,以维持样本的稳定性。
2. 储存条件(1)避免样本受到阳光直射,存放在干燥、阴凉且温度稳定的环境中;(2)在保存样本时,确保密封性,避免样本受到雾气、湿气或灰尘的污染;(3)对于特殊的储存条件要求,如低温保存或深冷保存,遵循相应的要求和操作规范。
四、样本运输1. 包装要求(1)在运输过程中,采用合适的包装材料,保护样本免受外界冲击或温度变化的影响;(2)对于易碎或液体样本,采用特殊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以避免破损或泄漏。
2. 运输环境(1)确保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处于合适的环境条件,避免样本受到严重震荡或温度波动;(2)对于特殊要求的样本,如冷冻样本,采用冷链运输方式,保证低温环境的稳定性。
3. 文件记录(1)对每一次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输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时间、地点、操作人员等信息;(2)建立样本追踪系统,确保样本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五、样本处理1. 检验前准备(1)按照标本要求进行预处理,如离心、分装等操作;(2)确保操作人员在处理样本时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和要求。
2. 样本分发(1)对于检验科内部的样本分发,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对于外部转运的样本,遵循相关规定,确保样本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和留取在医学检验中,正确采集和留取标本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采集和留取检验标本,从而确保医学检验的准确可靠。
1. 采集标本前的准备工作在采集标本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1 确认患者身份在采集标本前,需要确认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以确保采集的标本属于该患者。
1.2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在采集标本前,需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诊断、治疗情况以及用药情况等,这些信息可以对检验结果的解释和分析提供帮助。
1.3 检查采样器具在采集标本前,需要检查采样器具,包括针头、管子等,确保其完好无损。
1.4 洗手和穿戴手套在采集标本前,需要彻底洗手,并穿戴干净的手套,以避免标本受到外界污染。
2. 标本采集的步骤2.1 标本采集的种类标本采集的种类包括血液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呼吸道标本、体液标本等。
在采样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标本种类选择相应的采集器具。
2.2 采集血液标本在采集血液标本前,需要准备相应的采样器,包括针头、管子、或是静脉采血器等。
采集血液标本前,需要确认采集的是静脉血还是动脉血,确定采集的血液数量和所需的血管通路,并让患者松开衣袖,以方便取血。
2.3 采集尿液标本在采集尿液标本前,需要准备干净的尿杯和标本袋。
采集尿液标本时,需要注意不要将采样器件污染,还需要让患者进行外阴部清洗,并收集首次排尿的中段尿液。
2.4 采集粪便标本在采集粪便标本前,需要准备干净的取粪容器和标本袋。
采集粪便标本时,需要尽可能避免粪便的污染,还需要将采集的样本放入干燥的容器中,以免细菌滋生。
2.5 采集呼吸道标本在采集呼吸道标本前,需要准备相应的采样器具,包括咽拭子、鼻咽拭子等。
采集呼吸道标本时,需要让患者的口腔和鼻腔干净,并在正确时间采集,以确保采集到有效的标本材料。
3. 标本留取的注意事项为了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需要遵循以下留取标本的注意事项:3.1 遵守标本留取规定在留取标本时,需要遵循相应的标本留取规定,包括采样时间、采样方法、采样部位等。
检验科标本采集原则科学的标本采集对于医学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标本采集是整个检验过程中的第一步,其质量对于后续的实验和结果分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从标本采集的原则、方法、常见的注意事项以及采集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详细介绍。
一、标本采集的原则:1.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选择正确的标本类型:不同的检测项目需要不同类型的标本,如血液、尿液、粪便、组织等。
2.标本采集时间:根据不同的检测项目确定采集标本时机,例如是否需要空腹等。
3.标本采集前的准备:按照要求确定是否需要特殊的饮食、服药、饮水等。
4.标本采集方法的选择:根据标本类型和检测项目选择适合的采集方法,例如静脉采血、尿液采集、组织切片等。
5.标本采集的数量: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确定采集的标本数量,保证有足够的样本进行检测。
6.标本采集的保存与运输:标本采集后,根据要求进行保存和运输,保证标本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二、标本采集的方法:1.血液标本采集:常用的采集方法包括静脉采血和指尖采血,采集前要确保患者的手部干净,使用无菌的采血具进行采集。
2.尿液标本采集:采集前要通知患者对尿液容器进行清洁,采集中尽量避免污染,采集结束后要将标本保存在合适的温度下。
3.粪便标本采集:采集前要告知患者关于饮食和服药的限制,采集时使用无菌容器,尽量避免尿液等其他物质的污染。
4.组织标本采集:常见的采集方法包括活检和手术切除组织,对于手术切除组织的采集要确保组织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1.标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要做好,包括通知患者关于饮食和其他限制的要求、确认采集时间、准备采样工具等。
2.对于特殊情况的标本采集要有相应的操作方法,如新生儿、儿童、老年人、体虚、患有特殊疾病的患者等。
3.采集过程要细致、规范,注意卫生和无菌操作,避免标本污染。
4.标本采集后要根据要求进行适当的保存和保存时间,保证标本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5.当标本采集中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记录并通知医务人员进行处理和解决,避免影响后续的检测结果。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规范1. 引言临床检验是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而标本的采集过程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确保标本采集的规范性,提高临床检验的质量和准确度,本文将介绍临床检验中常见标本的采集规范。
2. 血液标本的采集规范2.1 静脉血采集规范•患者应保持安静,并在采集前至少休息15分钟。
•采用专业护士或技术人员进行采集,必须消毒皮肤。
•选择适当的静脉穿刺部位,并确保穿刺点干燥。
•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采血针采血,遵循穿刺技术和穿刺角度要求。
•采血时要逐渐放开缚带,以防止血液淤积。
•采血管要避免细菌污染和血栓形成,不得抽血过多。
•血液采集完成后,立即停止采血,并正确处理采血设备。
2.2 动脉血采集规范•动脉血的采集通常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
•应仔细选择采集部位,并确保部位皮肤无明显感染或瘢痕。
•采用无菌采血针和注射器采集动脉血。
•术前与患者说明术前准备和可能的疼痛感。
•采集动脉血时要注意采血针的角度和深度,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3. 尿液标本的采集规范3.1 一般尿液采集规范•使用干净的尿杯进行尿液采集。
•慎重选择采集时间和采集方式。
•严禁将外界杂质或水分进入尿液标本。
•采集前要进行适当的局部清洁,女性要避免采集期间的经期。
3.2 尿液分析标本的采集规范•采集首末尿,即排尿前尿与排尿后尿。
•采集的尿样应在2小时内送达实验室进行检测。
•采集时尽量收集尿液中段部分,以避免采集过多的表皮细胞或残留尿液。
4. 粪便标本的采集规范4.1 粪便标本的采集方法•采用无菌容器收集粪便标本。
•采集前要确保患者肛门及周围清洁,避免尿液和外用药物污染。
•采集粪便时要避免掉落和外界污染。
•采集的粪便标本应尽快送达实验室进行检测。
5. 结论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规范对于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介绍了常见标本(血液、尿液、粪便)的采集规范,并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操作指导。
作为临床医生或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标本采集规范来进行操作,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检验科最新标本采集指南一、标本采集前的准备1.1 人员准备:在进行标本采集前,确保采集人员已接受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
采集人员应穿着清洁、干燥的工作服,戴好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1.2 器材准备:提前检查并准备好所需的采集器材,如采集管、注射器、采血管、消毒棉球、标签等。
1.3 环境准备:确保采集环境整洁、明亮、通风良好。
如有可能,尽量保持无菌环境。
二、标本采集流程2.1 患者准备:向患者解释采集标本的流程和目的,取得其配合。
要求患者在采集前保持空腹(根据具体项目而定)。
2.2 信息核对:采集前,仔细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2.3 采集操作: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如静脉采血、尿液采集、粪便采集等。
2.3.1 静脉采血:找到合适的静脉,进行消毒处理。
用一次性注射器或采血管抽取所需血量,轻柔地将血液注入采血管中。
采血完成后,用消毒棉球按压穿刺点,并嘱患者保持姿势一段时间。
2.3.2 尿液采集:向患者说明尿液采集的方法,使其能够正确地进行尿液排出。
采集时,确保尿液收集容器清洁、干燥,并避免尿液溅出。
2.3.3 粪便采集:向患者说明粪便采集的方法,并指导其正确地收集粪便样本。
确保采集的工具清洁、干燥,并避免样本污染。
2.5 标本运送:确保标本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达实验室,避免标本质量受到影响。
三、标本采集注意事项3.1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3.2 采集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适,立即停止采集并给予适当处理。
3.3 确保标本采集量符合实验室要求,避免过多或过少。
3.4 采集完毕后,及时将标本送检,避免延迟影响检验结果。
3.5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检验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一、标本采集前的准备在开始标本采集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包括人员、器材和环境的准备。
1.1 人员准备:我们要确保采集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他们应该接受过专业培训,能够熟练地掌握采集技巧。
临床检验标本正确采集规范注意事项引言临床检验是诊断与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采集标本是临床检验的第一步。
标本采集的规范与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后续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正确采集标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临床检验标本正确采集的规范注意事项,帮助医务人员提高采样技巧,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 采集前准备•了解采集样本的类型和要求。
不同检验项目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标本,如血液、尿液、组织等。
在采集前,医务人员需要对所需标本的采集方法、容器类型等有清晰的了解。
•检查标本采集器具的有效性。
确保采集器具符合规范,无过期、污染等问题。
同时,需要检查采集器具的完整性,如封口是否完好,容器内有无破损等。
•准备相关消毒、防护用品。
在采集标本前,医务人员需要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以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同时,需要准备好必要的消毒用品,如酒精、碘酒等。
2. 标本采集步骤2.1 血液标本采集•洗手并佩戴手套。
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前,医务人员应洗手,确保手部清洁,并佩戴干净的手套,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选择采集部位。
常用的血液采集部位有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
•皮肤消毒。
用酒精或碘酒对采集部位进行消毒,以降低细菌污染的概率。
•采集血液标本。
使用适当的采集器具,如针头、注射器等,采集血液标本。
注意采集时的角度和深度,以避免血管穿透或血液外溢。
2.2 尿液标本采集•清洁外阴部。
在尿液标本采集前,患者需要清洁外阴部,以减少细菌污染的可能性。
•选择正确的采集容器。
尿液标本采集需要使用干净、适当的容器,如尿杯等。
避免使用有明显异物或污染的容器。
•采集中段尿。
在开始排尿后,将采集容器放置在适当位置,等待患者排尿到中段尿时,立即收集标本。
2.3 其他标本采集除了血液和尿液标本,临床检验还可能需要采集其他类型的标本,如组织、脑脊液等。
对于这些标本的采集,医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并严格遵守消毒、防护等措施,以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检验科标本采集新要求一.血常规、糖化血红蛋白:小抗凝子弹头;二.生化常规(肝肾电脂糖):大红色盖子玻璃试管,不能低于4ml;三 .血流变、糖化血红蛋白:深绿色盖子玻璃试管,5ml;四.凝血四项:浅蓝色盖子玻璃试管,血标本打至2ml线;五.血沉:黑色盖子玻璃试管,血标本打至2ml线;六.微量元素:浅绿色盖子玻璃试管,3ml;七 .甲状腺功能,肿瘤系列,糖类抗原等:塑料试管(或大红色玻璃试管)不能低于3ml。
五试剂管理制度1试剂药品贮存规则1.1一般试剂药品(1)一般试剂药品放置原则:固体与液体分开,氧化剂与还原剂分开,酸与碱要分开放置,易燃易爆药品要远离电源。
(2)试剂放置温度要根据试剂药品所要求,分为常温、℃—℃和℃以下。
(3)在贮存试剂时,要登记试剂的有效期。
1.2危险性化学药品(1)危险性化学药品应有专人负责管理,标签必须完整清楚。
(2)酸和碱、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其他能相互作用的药品试剂,不应存放在一起,以防变质、失效或燃烧。
(3)挥发性药品应于阴凉避光处保存,严禁日光直接照射。
(4)强氧化剂不宜受热与酸类接触,否则会分解放出活波的氧,导致其他物质燃烧或爆炸。
(5)易爆炸性的药品应放置在有缓冲液体的容器内,以防撞击和剧烈震动而引起爆炸。
2易腐蚀试剂的使用规定(1)使用有挥发性强酸、碱以及有毒性的气体时,应在通风橱内开启瓶塞;如无通风橱时,应在空气流通处开瓶;人站在上风向。
眼应侧视,操作迅速,用毕立即紧塞瓶塞。
(2)对液体试剂应观察试剂名称、浓度、溶液的颜色、透明度、有无沉淀,以确定试剂是否变质。
(3)取用液体试剂时,应将试剂倒入试管中吸取,原则上不能将吸管直接插入试剂瓶中吸取,用完剩余试剂不能倒回试剂瓶内。
(4)倾倒试剂时,左手握住贴有瓶签的瓶体,右手拨出瓶塞,从瓶签的对侧倒出溶液,避免溶液腐蚀标签,瓶塞开启后将塞座放在桌上,塞心不可与任何物品接触,以免污染试剂,更应注意不可使瓶塞张冠李戴。
检验科各项目标本采集要求1. 血液标本采集呀,这可太重要了!就像你要给汽车加油,得加对油号一样。
你想啊,要是采错了,那结果能准吗?比如说,要采空腹血的时候,你可千万别偷偷吃了东西再去呀,不然那数据就乱套啦!就好比盖房子,基础没打好,房子能结实吗?所以,一定要听医护人员的话,严格按照要求来哦!2. 尿液标本采集也有讲究呢!你知道吗,这就像挑选宝石,得挑好的才行。
采集的时候要注意清洁呀,不然混入杂质可不行。
就跟做饭似的,食材不干净,做出来的饭能好吃吗?比如女性在采集尿液时,要避开生理期,不然那结果肯定有偏差呀!所以可得认真对待呀!3. 粪便标本采集,哎呀,这听起来不怎么美好,但确实很关键呢!这就好比去果园挑水果,得挑新鲜的、有代表性的。
采集的时候别随意弄一点就完事,要按照要求来呀!就像参加比赛,规则得遵守呀,不然怎么能赢呢!比如不能混入其他杂物,不然检查结果可就不准确啦!可不能马虎哦!4. 痰液标本采集,这也是个技术活呀!你想想,要从那么深的地方咳出合适的痰液,得多不容易。
就像挖宝藏,得找到那个最有价值的。
要是随便吐一口,那可不行哟!就好比射箭,得瞄得准呀!采集前要先清洁口腔,这样结果才更可靠啦!都记住了没呀?5. 脑脊液标本采集,哇,这可得特别小心呢!这就像对待珍贵的艺术品,得轻拿轻放。
采集过程中千万不能出错呀,不然那后果可严重啦!就像走钢丝,一步都不能错。
医护人员可得小心再小心呀!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哟!你们说是不是呀?6. 精液标本采集,嘿嘿,这个有点特殊呢!这就跟准备一场特别的演出一样,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采集的容器得合适呀,环境也得注意。
就好像准备一场重要的会议,每一项都得安排妥当。
男士们要按照医护人员指导的来哦,可别搞出什么差错呀,不然可就麻烦啦!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检验科各项目标本采集要求真的很重要,每个人都应该重视起来,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这样才能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检验科标本采集要求一.血液采集1.静脉血标本原则上应清晨空腹抽取,采血前半小时应避免剧烈运动。
2.采血前一天忌用烟、酒、茶、咖啡,并应尽量停止服用任何药物,不能停的药物要在采血前说明。
3.溶血对许多项目的检测产生干扰,因此,必须严格防止标本溶血,造成溶血的原因有压脉带捆扎时间太长,淤血过久;穿刺不顺损伤组织过多;抽血速度太快;抗凝血用力振荡;离心速度过快等。
4.输液对样本的检测结果有影响,同时有稀释和药物的作用。
5.凝血功能的血液标本要及时送检,不能久置(2小时之内检测),抽血应顺利,避免溶血或凝血。
病人在抽血前应禁食,避免脂血减低实验敏感度。
6.口服葡萄糖实验由于血糖以每小时5%-15%的速率分解,因此取血后应立即送检。
如用馒头餐(干重100g)代替葡萄糖,因与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不同,应在吃完并饮水300-350ml 后计时。
二.尿液标本采集1.尿液标本要求新鲜,留取后2小时内送检。
2.容器要保持清洁,避免化学品和细菌污染,最好使用一次性尿杯。
3.为防止尿标本变质,24h尿标本需要添加适量的防腐剂。
4.尿早孕试验(HCG试验)随机尿,但以清晨第一次尿为最佳。
5.用于尿培养标本的标本,应采集中段尿,立即送检。
三.粪便、体液及生殖道标本采集1.粪便标本要新鲜,最好在1小时内送检。
2.不能将标本置于吸水纸中送检,以免影响细胞形态。
3.潜血试验时患者应素食3天,并禁服铁剂及维生素C。
4.痰液标本的采集以清晨第一口痰为佳,此时患者痰量较多且含菌也多。
5.咳痰时应尽量防止唾液及鼻喉部分分泌物混入,以减少污染。
6.若患者痰量减少,需要检查痰中结核杆菌时,则收集24h痰液。
7.脑脊液一般分3管收集:第一管用作细菌试验,第二管用作化学检查,第三管用作常规检验,顺序不可错乱。
胸水及腹水抽取10ml,心包液、关节液等抽取2-5ml,将所得穿刺液盛于加有抗凝剂的试管中或加有抗凝剂的试管中,立即送检或置4℃冰箱保存。
8.精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放置时间不超过1.5小时,保持温度在25-35℃。
检验科对临床采集标本的要求检验是医疗诊断最常规的辅助检查项目之一。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医生对许多疾病的分析和诊断。
严格的标本采集是为实验室提供理想,可靠的分析标本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不重视和掌握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必将影响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导致临床上的漏诊和误诊,从而延误治疗。
检验科室对临床送检的标本要求是较严格的。
1 标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1.1 病人的准备:病人的生理状态、饮食情况都可影响标本的质量,如在生化检验中,根据待测物质的不同而异,很多待测物质受食物消化吸收的影响,最好在空腹状态下采血(禁食10~12h),因为正常吸收的食物成分因其结果升高无法与代谢异常引起的升高相区别。
一般在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标本,禁食期间不允许吃任何食物,可少量饮水,大量饮水可造成血液稀释。
长时间的禁食体内物质代谢分解大于合成,不适合用于游离脂肪酸、酮体、血糖等测定。
大便潜血试验应嘱病人禁食肉、肝、血、铁剂及大量的绿色蔬菜3天,然后留取标本。
病人在采集尿标本时,男性应避免前列腺液和精液的污染,女性留标本前应清洗会阴部,月经前暂停。
1.2 容器的准备:各种检验标本需用不同标本容器,对此有明确的规定。
常见细菌培养因容器使用不当,无菌操作不严格造成污染,致使杂菌生长、培养失败。
采血时最好使用合格的一次性塑料注射器,特别适合于含量极微的某些待测物质的测定,因为有些物质易被玻璃注射内壁吸附。
一般的容器需洁净、干燥。
1.3 抗凝剂的准备:抗凝剂有多种,如肝素、枸橼酸钠、草酸钾等,不同抗凝剂对血液的各种成分起着不同的作用。
因此,对检验标本的对应抗凝剂应严格掌握。
如测血沉需加入106mmol/L枸橼酸钠抗凝剂,如误用草酸钾固体抗凝剂可使结果偏高;同样误用枸橼酸钠抗凝剂监测血糖、尿素氮等,则使结果偏低。
2 标本的采集2.1 小便标本2.1.1 常规标本:交待病人留取清晨第一次小便的中段尿,因晨尿较浓缩,结果恒定可靠,且可避免受饮食的影响。
检验科标本采集规范标本采集是临床检验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诊断的准确性。
为了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以及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检验科标本采集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操作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科标本采集的规范,以便医务人员正确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一、前期准备1. 确认患者信息:在进行标本采集前,医务人员应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确保采集的样本与患者信息一致。
2. 称量与计数:标本采集前应准备好需要使用的器具、药物和试剂,并准确称量和计数,确保工作的准确性。
3. 检查器具和设备:检验器具需要保持干净和完好无损,设备需要正常开机并进行校准,以确保采集过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术前操作1. 询问患者信息:医务人员应在采集标本前向患者核实个人信息,告知采集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紧张。
2. 采集血液标本:对于血液标本的采集,应先让患者放松,并通过消毒局部皮肤,然后选择合适的静脉,采用适当的穿刺技术进行血液采集。
3. 采集尿液标本:对于尿液标本的采集,应让患者了解采集器具的使用方法,清洁外阴,然后选择适当的时间和方式进行尿液采集。
4. 采集其他标本:针对其他类型的标本采集,例如组织、脑脊液等,医务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和器具,并在操作前向患者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三、采集操作要点1. 操作环境:标本采集时,要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和安全,避免交叉感染和其他污染。
2. 采集器具:使用一次性和无菌的采集器具,确保采样的干净和无菌,以防止标本被污染。
3. 采集顺序:根据不同类型的标本,确定采集的顺序,避免干扰和交叉污染。
4. 采集部位:根据不同标本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采集位置,遵循标本采集的标准操作程序。
5. 采集量和时机: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标本的采集量和采集时间,保证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
6. 采集方法:根据标本类型和采集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确保操作的规范和准确性。
检验科标本采集手册患者采血前的准备1.一般要求:病人在采血前24h内应避免运动和饮酒,不宜改变饮食惯和睡眠惯。
静脉血标本采集最好在起床后1h内进行。
采血时间以上午7~9时较为适宜。
门诊病人提倡静坐15分钟后再采血。
2.采血时间:有些血液成份日间生理变化较大,因此应相对固定采血时间,一般以清晨空腹抽血为宜〈急症项目除外〉。
3.患者体位:有些血液成份存在立位与卧位之间的差异,为减少这种影响,取血病人的体位应相对固定。
一般采用坐位取血,而且取血前应让病人有10分钟的时间稳定自己的体位。
4.剧烈的运动:激动的情绪都会影响到一些血液成份浓度的变化。
取血的当晨病人不宜做剧烈的运动,避免情绪激动,取血前应有10分钟的休息。
5.输液的影响:由于边输液边采血影响血液成份的测定!规定输液时应在输液的另一侧手臂取血。
6.生活方式的影响:烟、酒、咖啡及高脂、高糖饮食,可使血液中某些成份高于一般,需与一般病理情况相区别,取血前几日应注意避免。
7.生理差别的影响: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及妇女的妊娠期、月经期。
血液成份有一定的生理差异,应注意与病理情况区别。
8.葡萄糖耐量测定:试验前三天一般饮食,试验当日清晨空腹抽血2ml,并同时留尿。
将100克葡萄糖溶于300ml温水中嘱病人一次服下,立即记录时间;然后分别在服糖后60、120、180分钟,各抽血2ml,并每次同时留取尿液,注名管号和杯号,立即送检,分别测定血糖及尿糖。
静脉血液采集作业指导书1.目的抽取静脉血标本以做各项检验。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科做生化、免疫、血常规等项目所需血液标本的采集。
3.物品准备:止血带、一次性垫巾、无菌棉签、复合碘消毒液、一次性采血针、负压真空管(数量和种类根据要求选取后检查灭菌日期、有效期及有无漏气)、试管架、编号笔、口罩。
4.检验申请单填写要求:4.1检修申请单用钢笔填写,使用正楷字,笔迹清楚,填写完整。
4.2填写内容包括:受检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送检标本、检修项目、标本采集年月日时、申请医生及采样者签名。
标本采集的基本知识1 病人的准备做血液检验项目检验的病人,一般要求采血前禁食12~14小时,采血的前一天避免吃高脂肪、高蛋白类食物,避免饮酒。
饮酒后血中乳酸、尿酸盐、乙醛、乙酸盐增加。
长期饮酒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大,谷氨酰转肽酶亦较不饮酒者为高。
甚至可将这三项作为嗜酒者的筛查。
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病人,在试验前3天给予适量的碳水化学物饮食,有利于取得正确的结果;做I131吸收试验者,在试验前一个月停服一切含碘的药物和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产品类。
强烈肌肉运动可明显影响体内代谢。
短暂的变化是血清非酯化脂肪酸迅速下降,继而渐渐上升而恢复;丙酮酸可因运动而增加达到180%,而乳酸则可增至300%。
受到持续性影响的主要是一些与肌肉有关的酶,如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 DH)等。
CK的峰值在11小时后可达运动前的一倍,持续60小时之后才恢复至原水平,故一般主张清晨取血.采血前15分钟宜休息,不可作过大的运动。
药物:药物对临床化学分析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1)对分析方法的影响,药物本身或它的代谢产物可能对化学测定的任何步骤产生干扰。
干扰可以由于药物的物理性质,如药物本身有色或能发出荧光;或由于它的化学性质,如强还原性,与蛋白质结合及对酶的抑制等。
(2)药物可以通过它的药理作用及毒理作用改变系列参数.在采集标本前,暂停各种药物是上策,如某种药不可停用,则应了解可能对检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
作为调查参考值的对象,最好选择不服任何药物者.药物对血、尿等成分的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一些药物可使体内某物质发生变化,例如ACTH、胆盐、氯丙嗪可使胆固醇浓度升高;肝素及甲状腺素使血中胆固醇降低.药物也可以干扰测定中化学反应。
后者又随方法不同而异即使同一药物由于所用测试方法不同,也可引起“正”“负”两种相反的变化。
例如抗坏血酸可干扰Trinder反应,使酶法测定葡萄糖、胆固醇、甘油三脂及用JG法测定血清胆红素比真值低,而抗坏血酸可使尿糖酶法测定结果偏低。
检验科常见标本采集技巧与注意事项在医学检验中,标本采集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首要步骤。
合理的标本采集技巧和严格的注意事项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检验科常见标本采集技巧和注意事项,以帮助提高标本采集的准确性和效率。
一、血液标本采集技巧与注意事项1. 血样采集器材准备在采集血液样本前,必须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包括无菌采血针、无菌采血管、适量的无菌绷带、消毒剂、消毒棉球等。
确保采样器材的洁净和无菌是采集血液标本的基本要求。
2. 采集部位选择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需要选择不同的采集部位。
常用的采集部位包括尺侧上臂静脉、桡动脉、指尖等。
选择适宜的采集部位可以确保采集的血液标本量充足和采集过程的顺利进行。
3. 采血前准备采血前应仔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药物过敏史等相关信息。
对于可能有出血问题的患者,可在采血前进行相应的特殊处理,如暂停抗凝药物的使用。
4. 采血前消毒采血前要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消毒剂有碘酒、75%酒精等。
消毒时要注意用量适宜、涂抹均匀,并保持消毒效果的持久。
5. 血样采集方法采集血液样本时,应熟练掌握采血器材的使用方法。
在穿刺前,要保持有力的手掌肌张力,并严格按照穿刺技巧将针头插入血管内。
插针后要注意抽吸血液的速度和力度,以避免对血细胞造成机械损伤。
6. 血样采集后处理在血样采集完成后,应将采集管中的血液充分混匀,并避免过度颠倒引起血细胞破损。
采集管口要紧闭,尽量避免空气进入,以防止血液凝固或氧化。
二、尿液标本采集技巧与注意事项1. 采样器材准备采集尿液样本前,需准备好无菌尿杯、尿液采集管、无菌手套、尿样标签等器材。
确保采样器材的洁净和无菌是采集尿液标本的基本要求。
2. 采集部位选择尿液采集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采集方法。
常用的采集方法包括早晨空腹尿、随机尿、24小时尿等。
选择适宜的采集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和病情要求进行决策。
3. 采样前准备采样前应教育患者正确采集尿液,并告知患者尽量避免采集中的污染。
检验科标本采集新要求一.血常规、糖化血红蛋白:小抗凝子弹头;二.生化常规(肝肾电脂糖):大红色盖子玻璃试管,不能低于4ml;三.血流变、糖化血红蛋白:深绿色盖子玻璃试管,5ml;四.凝血四项:浅蓝色盖子玻璃试管,血标本打至2ml线;五.血沉:黑色盖子玻璃试管,血标本打至2ml线;六.微量元素:浅绿色盖子玻璃试管,3ml;七.甲状腺功能,肿瘤系列,糖类抗原等:塑料试管(或大红色玻璃试管)不能低于3ml。
五试剂管理制度1 试剂药品贮存规则1.1 一般试剂药品(1)一般试剂药品放置原则:固体与液体分开,氧化剂与还原剂分开,酸与碱要分开放置,易燃易爆药品要远离电源。
(2)试剂放置温度要根据试剂药品所要求,分为常温、4℃~8℃和4℃以下。
(3)在贮存试剂时,要登记试剂的有效期。
1.2 危险性化学药品(1)危险性化学药品应有专人负责管理,标签必须完整清楚。
(2)酸和碱、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其他能相互作用的药品试剂,不应存放在一起,以防变质、失效或燃烧。
(3)挥发性药品应于阴凉避光处保存,严禁日光直接照射。
(4)强氧化剂不宜受热与酸类接触,否则会分解放出活波的氧,导致其他物质燃烧或爆炸。
(5)易爆炸性的药品应放置在有缓冲液体的容器内,以防撞击和剧烈震动而引起爆炸。
2 易腐蚀试剂的使用规定(1)使用有挥发性强酸、碱以及有毒性的气体时,应在通风橱内开启瓶塞;如无通风橱时,应在空气流通处开瓶;人站在上风向。
眼应侧视,操作迅速,用毕立即紧塞瓶塞。
(2)对液体试剂应观察试剂名称、浓度、溶液的颜色、透明度、有无沉淀,以确定试剂是否变质。
(3)取用液体试剂时,应将试剂倒入试管中吸取,原则上不能将吸管直接插入试剂瓶中吸取,用完剩余试剂不能倒回试剂瓶内。
(4)倾倒试剂时,左手握住贴有瓶签的瓶体,右手拨出瓶塞,从瓶签的对侧倒出溶液,避免溶液腐蚀标签,瓶塞开启后将塞座放在桌上,塞心不可与任何物品接触,以免污染试剂,更应注意不可使瓶塞张冠李戴。
3受化学药品伤害的处理(1)皮肤受强酸或其他酸性药品伤害时,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5%碳酸氢钠冲洗,最后用盐水洗净,并敷以碳酸氢钠溶液纱布条。
(2)皮肤受强碱或其他碱性药物伤害时,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5%硼酸清洗,重者可用2%醋酸湿敷。
(3)溴水伤害皮肤则以多量甘油按摩,使甘油渗入毛孔,再涂以硼酸软膏。
(4)碱性物质溅伤眼睛后,应立即用生理盐水或大量干净水彻底冲洗眼睛至少10min,再用4%硼酸溶液冲洗,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滴以抗菌素眼药,防止感染。
(5)强酸溶液溅伤眼睛,迅速用清水冲洗,然后请眼科医生处理。
4其他管理要求(1)检验科所用试剂均执行投标采购的原则;要求试剂质量要合格,有三证;购买试剂时有注意生产日期和失效日期;为了保证试剂的质量,要有计划地进购,不得使用过期试剂。
(2)试剂的存放要严格按照要求执行,以免储存不当造成试剂的失效。
(3)如发现试剂变质和有质量问题,迅速查找原因。
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不得使用变质和失效的试剂。
(4)如果更改试剂厂家,应对试剂质量、价格反复论证,写出书面报告后,请示分管院长,才能更换。
(5)对日常所用的抗凝剂和自配的试剂,按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严格操作,保证质量。
(6)各实验室的试剂要合理使用,妥善保管、每周都要检查所用的每种试剂的库存量,以便报告主任及时采购。
六实验室消毒技术规范1使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实验室器材、检验单、废弃标本及相关人员的消毒。
检验科的工作场所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清洁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储藏室、培养基室和试剂室;半污染区指卫生通道、更衣室、缓冲间;污染区包括标本收集。
存放、处理室,检测室。
2消毒原则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应分别进行常规清洁、消毒处理、清洁区和污染区的消毒要求、方法和重点有所不同,若清洁区和污染区无明显界限,按污染区处理。
清洁区若无明显污染,应,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湿式清洁台面、地面1次;污染区在每天开始工作前及结束工作后,台面、地面应用含有250mg/L的含氯消毒液各擦拭1次。
空气选用循环风动态消毒法消毒处理,废弃标本应分类进行消毒处理后排放。
半污染区环境消毒同污染区、工作衣、茂每周换洗2次,拖鞋每天用含有溴或有效氯250mg/L的二溴海因或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1次。
所有清洁消毒器材(抹布、拖把、容器)不得与污染区或半污染区共用、工作人员每次下班前应用肥皂流水洗手1min~2min。
结核病专业检验室工作人员。
每次连续佩戴口罩不得超过4h,工作衣若有明显致病菌污染或从事烈性菌标本检验后,应随时更换,及时进行消毒灭菌。
3检验单的消毒污染检验单送出前用便携式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距检验单面不高于3.0cm缓慢移动,照射3s~5s,必须两面照射;也可用经卫生部批准的专用甲醛消毒熏蒸消毒。
4空气的消毒对污染区内明显产生传染性气溶胶的操作(搅拌、研磨、离心)。
特别是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又含有高度传染性微生物(炭疽杆菌、分歧杆菌、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军团菌、流行性感冒病毒等)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负压)内进行,使空气经细菌滤器或热力杀菌通道排除室外。
柜内形成负压。
要求严格无菌的操作如倾倒培养基。
菌种转种和细胞转瓶等,应在100级洁净间或100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使空气经出效、中效及高效滤器进入室(柜)内,形成正压,极大限度地减少污染、但应注意及时更换滤器,定时检测滤效。
5器材消毒除已知无传染性器材外,凡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过临床检验标本的器材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应进行消毒处理。
5.1金属器材(1)小的金属器材如接种环,用酒精灯烧灼灭菌。
当接种环上有较多污染物时,应先在火格上方,把接种环烤干后在缓慢伸入火焰灼烧,以免发生爆裂或溅泼而污染环境。
(2)较大的金属器材或锐利的刀剪受污染后不宜烧灼灭菌,可用2%碱性/中性戊二醛溶液浸泡2h后,洁净水冲洗、沥干,再用干热或压力蒸灭菌。
5.2玻璃器材(1)采集标本的器材如玻片、吸管、玻瓶要做到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
污染的吸管、试管、滴管、离心管、玻片、玻棒、玻瓶、平皿等,应立即浸入含氯1000mg/L的消毒剂中浸泡4h,再清洗干净、烘干;也可以浸入洗涤剂或肥皂液中煮沸15min~30min,反复洗刷,沥干,37℃~60℃烘干。
(2)接种培养过的琼脂平板应压力蒸汽30min,趁热将琼脂倒弃,再刷洗。
(3)用于生化检验或免疫学检验者,洗刷后浸泡于重络酸钾-浓硫酸清洁液内24h,彻底冲洗,最后用蒸馏水冲洗3遍,沥干,烘干。
(4)用于微生物检验者,吸管一端应塞少量棉花,管或瓶应有塞,再用牛皮纸包好,可用热160℃2h灭菌,待冷至40℃以下才能开烤箱的门,以免玻璃炸裂;若箱内易燃物品冒烟或发生焦味,应立即切断电源并关闭气孔,切勿开启箱门以免导致燃烧;也可用压力蒸汽121℃,102.9kPa(1.05kg/cm2)灭菌15min~30min,吸管应直放,空吸管和空瓶口应超下,且不能密闭,带螺旋帽的管瓶灭菌时应将螺旋帽放松。
6 手的消毒工作前、工作后或检验同类标本再检验另一类标本前,均须用肥皂水洗手2min~3min,搓手使泡沫布满手掌手背及指间至少10s,再用流水冲洗;若手上有伤口,应戴手套接触标本。
水龙头应用非手触式开关;肥皂应保持干燥或用瓶装液体肥皂,每次使用时压出;洗手后采用红外线自动干手机将手吹干或用消毒纸巾、纱布或毛巾擦干,不宜设置公用擦手布。
肝炎或结核专业检验室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当明显受致病菌污染,或从事有强传染性病菌如霍乱、炭疽等检验后,应立即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1000mg/L有效氯或有效溴消毒液浸泡3min,然后用清水冲洗。
7废弃标本及其容器的消毒处理(1)采集检验标本或接触装有检验标本的容器,特别是装有肝炎和结核的检验标本者,应戴手套,一次性使用的手套用后放手机袋内,集中烧毁;可反复使用者用后放消毒液内集中消毒;无手套可用纸套使皮肤不直接与容器表面接触,用后将纸放入污染带内烧毁。
(2)废弃标本如体液等每100mL加漂白粉5g或二氯异氰尿酸钠2g,搅匀后作用2h~4h倒入厕所或粪池内;痰、脓、血、粪及其他固形标本,焚烧或加2倍量漂白粉溶液或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搅匀后作用2h~4h;若为肝炎或结核病者则作用时间应延长至6h后倒入厕所或化粪池。
(3)盛标本的容器。
若为一次性使用纸质容器及其外面包装的废纸,应焚毁;对可再次使用的玻璃、塑料或陶瓷容器,可煮沸15min,可用10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浸泡2h~6h,消毒液每日更换,消毒后用水洗净或流水刷洗。
8实验室的消毒实验室的各种表面消毒包括:(1)桌面的消毒:每天开始工作前用湿巾抹擦1次。
地面用湿拖把擦1次,禁止用干抹干扫,抹布和拖把等清洁工具各室专用,不得混用,用后洗净晾干。
下班前用250mg/L~5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抹擦1次.地面的消毒:用2倍浓度上述消毒液拖擦(2)各种表面也可用便携式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表面照射消毒。
(3)若被明显污染,如具传染性的标本或培养物外溢、溅泼或器皿打破、洒落于表面,应立即用消毒液消毒,用1000mg/L~2000mg/L有效氯溶液,或0.2%~0.5 %过氧乙酸溶液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物表面,保持30min~60min,再擦,拖把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1h。
(4)若已知被肝炎病毒或结核杆菌污染,应用2000mg/L有效氯溶液或0.5%过氧乙酸溶液擦拭,消毒30min。
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1实验室安全设备及个体防护(1)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遏制装置并正确使用,以二级以上(含二级)生物安全柜为宜。
(2)当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外处理微生物时,需采取面部保护措施如眼镜、口罩、面罩或其他防溅装置。
(3)在实验室内工作必须使用专用的防护性外衣或制服。
人员到非实验室区域(如休息室、图书馆、门房)时,防护服必须留在实验室。
防护服可以在实验室内处理,也可以在洗衣房中洗涤,但不能带回家中。
(4)可能接触潜在传染源、被污染的试验台表面或设备时,需戴手套。
当检测工作结束时或手套破损时,应摘除手套。
一次性手套不用清洗、不能重复使用。
戴手套不能接触“洁净”设施表面(如键盘、电话等),也不宜到实验室外、脱掉手套后,要洗手。
(5)可能产生致病微生物气溶胶或出现的操作包括离心、剧烈震荡或混匀、开启装有传染源的容器(容器内部的压力可能与气压不一致)均应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抑制设备中进行,并使用个体防护设备。
若选用真空采血管或带安全罩的离心杯,则离心可在开放实验室内进行,而采血管或离心杯须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或在离心机中静置30min后打开。
2实验室安全制度建设和操作(1)实验室入口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
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和电话、进入实验室的特殊要求及离开实验室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