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20世纪高科技的时代》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04 MB
- 文档页数:21
第19课:20世纪—高科技时代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背景和情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国际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2、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
学会用已学过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并立志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贡献的决心。
【学习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学习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课内探究】:导入:同学们知道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于战争和军事的迫切需要,1941年1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研制原子弹,这项计划被称为“曼哈顿计划”。
有来自德、意等国的科学家12.5万人参加,集中全美国1/3电力,投资20亿美元。
历经四年的时间,1945年7月16日上午,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紧接着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分别投掷了一颗原子弹,使世人充分了解了原子弹的巨大威力。
现在同学们对电脑并不陌生,一些同学还是电脑高手,但是同学们知道吗?电子计算机之所以出现也是出于战争和军事的迫切需要,是为计算炮弹的运行服务的。
这些原本用于制造杀人武器的技术转为民用并迅猛发展,形成了风起云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展示板书: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1、_________以来,人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的到来,这次科技革命被称为____________。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___________是全世界由_________、__________互相连接成的信息传送网络,是使世界上各种计算机能交换各种数据的____________,它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____________的社会。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第19课 20世纪高科技的时代教学设计京改版第19课 20世纪—高科技的时代丽泽中学王晓俊教学目标学情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学生有所了解,如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航天技术等蓬勃发展的史实;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过程与方法:在本节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用已学过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
教学重点:“电子技术和信息时代”“人类探索太空”教学难点:理解科技是一柄双刃剑。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阅读指导法、提问启发法、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具:多媒体板书设计:第19课 20世纪—高科技的时代一、电子技术和信息时代1.现代计算机的诞生。
2.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3.网络时代的到来。
二、生物技术的创新现代生物技术、克隆技术和“生物时代”。
三、人类探索太空的成就1.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2.人类实现航天的梦想。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随机小调查:如果你要与远方的朋友经常交流,你首选哪种联系方式?(随机叫几名同学回答,答案可能是多样的,估计以电话、网络交流为主)在我们教室里还有好几位老师,同学们可以进行一个现场调查,问问各位老师在与你同龄时,他们与远方朋友交流的首选方式是什么?(通信为主)为什么我们师生之间最多不到三十年的年龄差距,我们的选择竟然这样不同,是什么给我们带来这些变化?——是科技的进步,这些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20世纪——高科技的时代”的学习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新课设计: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首先我们看一组图片:出示图片(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原子弹爆炸;德国的火箭),介绍二战期间军事科技的发展:美国为计算炮弹弹道而研制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利用原子能技术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德国人制造液体燃料火箭用于空袭英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象一个高速运转的机器,不仅消耗着世界的资源与人口,也阻碍了很多事物的发展,但是那些与军事相关的项目和领域却得到了加速发展,制造出不同以往任何时代的骇人威力,同时也开启了人类历史的又一个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