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 中国现代诗歌欣赏(樊丽慧)
- 格式:ppt
- 大小:286.00 KB
- 文档页数:82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教师用书:散文部分第2单元新纪元新纪元视死如归的革命家4月28日,当刽子手把绞绳套在他脖子上的时候,他面对19位即将遇难的同志,发表了最后一次简短的演说:“我们宣传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培养了许多革命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全国各地。
这种子需要用鲜血浇灌,它们会开出艳丽的花。
我深信:共产主义必将得到光荣的胜利,将来的地球,必定是赤旗的世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在留学期间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成为举国闻名的爱国志士。
19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五四爱国运动的著名领导者之一。
在李大钊发起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于19建立。
1921年中国共产成立后,李大钊代表指导北方的工作。
在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上,他都当选为。
1927年被奉系阀张作霖杀害,时年38岁。
李大钊还是一位学者和诗人。
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著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李大钊诗选注》等。
本文写于19元旦,当时中国一方面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列强瓜分的局面,一方面又酝酿强大的社会风暴,酝酿历史的大转折。
其时,俄国十月革命已经成功,为世界上被压迫民族、被奴役的国家指明了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列宁主义已经传播到中国来了,中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自觉地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并在社会上广为宣传。
中国的旧社会已经日薄西山,新社会的曙光已经微现,这些知识分子以笔为武器,唤醒世人,努力促成社会变革。
[整体·感知]作者以“新纪元”这个话题为切入口,意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
通过对新纪元饱含深情的呼唤,呼吁中国人民“送旧迎新”,迅速觉醒;鼓励中国人民建设、新世界,创造人类未来美好的新生活。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天狗》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天狗》,完成下列小题。
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我是月的光,我是日的光,我是一切星球的光,我是X光线的光,我是全宇宙的Energy的总量!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吸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1.对这首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两项是()A.这首诗以奇异的想象和超凡的象征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狂放的个性追求的“天狗”形象。
以恢弘的气度和极度的夸张,突显了“天狗”气吞日月,雄视宇宙,顶天立地,光芒四射的雄奇造型,喷发出“五四”时期文学独具的澎湃激情和破旧迎新的主题。
B.第一节极写“天狗”宏大的气魄。
以“吞”为关键词,展示出一条“天狗”吸纳世界万物的生命特性。
这“天狗”其实就是指郭沫若自己。
C.第二节顺应第一节的气韵,写“天狗”获取无穷能量创造新宇宙、新人生。
它吸收宇宙间一切的光源,融汇了“全宇宙的Energy的总量”,成为宇宙的主宰,大有扫荡一切、重建未来的气度。
D.第三、四节中,汇聚了“全宇宙的Energy的总量”的“天狗”终于暴烈地行动起来,它“飞奔”“狂叫”“燃烧”,并且无情地“剥”“食”“吸”“啮”自己的肉体,最后,“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表现出“天狗”终于舍弃一切,希冀在爆裂中求得自我毁灭的革新精神。
E. 《天狗》是“五四”时期奏响的一曲惊心动魄的精神赞歌。
它是“五四”时期人们第一次从诗歌中听到的勇猛咆哮的时代声音。
“天狗”那可吞掉“一切的星球”的豪迈气概,正是“五四”时期要求破坏一切因袭传统、毁灭旧世界的革新精神的再现。
河床【画面内容】漫画上一个小女孩坐在小船上,手拿双桨在人工小河中自由地前行。
两旁是长出了绿枝的高楼和绿色的草地。
【寓意点评】一个宜居的城市,河流带来的优美自然环境是不可或缺的。
柔柔的流水,绿色的草地,自由的鱼与小鸟,成了拥挤、喧闹中的城市生存者无比宝贵的诗意安慰,平衡着城市的嘈杂,化解着城市的单调,并稀释着无数人多重挤压下的焦虑。
[识作者]中国新诗史上的一座高峰——昌耀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
1957年被打成“右派”,历尽坎坷,1979年冤案平反后重返文坛。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
其新边塞诗歌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
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
他历来被人们看作中国新诗史上的一座高峰。
著有《昌耀抒情诗集》《命运之书——昌耀四十年诗作精品》《昌耀的诗》《昌耀诗文总集》等,代表作有《慈航》《山旅》《划呀,划呀,父亲们》《河床》等。
[探背景]昌耀青年从军,赴朝作战,受伤后转入地方,参加大西北开发。
1957年因诗作《林中试笛》被打成右派,几十年间与磨难和贫穷相伴。
《河床》记载了“反右”时期诗人以无罪的戴罪之身在西部乡村服刑的生命轨迹,以及在结束了那段岁月后,诗人置身于现代场景中,再次从那座大高原上折射的生命图像。
[巧识文]新边塞诗歌20世纪80年代出现于新疆的诗歌流派。
主要诗人有杨牧、周涛、章德益等。
严峻而旷达的边塞生活不仅冶炼了他们的灵魂,也铸造了他们诗歌的品质与气质。
荒僻的自然界和奇异的边塞风情进入了他们的审美视野,他们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的深沉和浓郁的当代性色彩。
同时,新边塞诗歌摆脱了表层性描写的束缚,以一种隐含的、意向化的传达手段,使诗的思想寓意活跃在写实与象征之间,做到了意与象的交融,心绪与画面的叠合,从而实现了对边塞时空和题材本身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