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厦门大学校园规划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6.79 MB
- 文档页数:25
厦大素有“中国最美校园”之称,其校园景观别具一格,融山水为一体,集花草于一身,体现出人文关怀,又具有深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底蕴。
最美校园,百年华诞。
时值厦大建校百年之际,笔者以厦大主校区思明校区(见图1)为例,探析厦大的别样景观。
2厦大总体景观影响因素校园景观影响因素十分复杂,从自然因素到人为因素都会对景观造成影响,不同的因素共同作用,可以产生别具一格的景观效果[2]。
厦大总体景观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场地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厦大独特的景观风格。
2.1场地因素2.1.1气候厦门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是一座海港城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同时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其气候特点是高温高湿,多雨多光照。
气候影响着植被,厦大校园景观植物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植物为主,植被影响着校园景观设计。
气候同时也影响建筑特点和空间构成,建筑多外廊空间,既可遮风挡雨,又能保证采光通风[3]。
2.1.2环境厦大位于厦门岛西部五老峰下,如珍珠翡翠般镶嵌于鹭岛之西,面朝大海,背倚青山,坐拥山海风景之秀美,是典型的山水校园,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负阴抱阳”的建筑理念。
摘要 厦门大学素有“中国最美校园”之称,是国内少有的山水校园,其校园景观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
厦门大学校园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然发展出其特有的校园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其景观进行探析,对校园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厦门大学;校园景观;山水校园;百年校园;嘉庚风格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2.09.36Abstract Xiamen University is known as “the most beautifulcampus in China” and is a rare landscape campus in China. Its campus landscape has stro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region. After a century of development, the campus of Xiamen University has developed its unique campus features, which have extremely high artistic value. The paper analyzes its landscape, which h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campus landscape design.Key words Xiamen 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landscape campus; century-old campus; Jiageng style1引言厦门大学(以下简称“厦大”)坐落于东海之滨,鹭岛之南,面朝大海,背靠五老峰,是一座背山面海的山水校园,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
厦门大学海韵二期校园规划设计基地策略研究
么文爽
【期刊名称】《福建建筑》
【年(卷),期】2017(000)010
【摘要】功能至上的建造观念、简单复制的建造手段、不顾基地条件的概念和形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环境带来了巨大创伤.厦门大学海韵二期校园规划设计则不然,其规划设计反对全部铲平、推倒、填埋等粗暴方式对待基地,从基地出发确定规划理念、展开规划布局并进行建筑单体设计,力求使建造更加切合自然环境、城市环境、文化历史环境以及新时代要求,充分展现设计的地域性和场所精神表达.【总页数】5页(P24-28)
【作者】么文爽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厦门 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01.1
【相关文献】
1.基于环境——行为关系理论的厦门大学海韵园区调查研究 [J], 杨锎;金麒;王明非
2.发挥学科优势,建设好理科化学人才培养基地——厦门大学化学基地建设的实践与体会 [J], 郭祥群;王尊本;朱亚先
3.大数据与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结合研究——以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海韵学术文化节为例 [J], 黄艺明;李承华
4.——以\"青龙县第四中学\"项目为例\r特殊基地条件下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策略
研究 [J], 倪明;李骁;韩琪
5.加强“基地”建设培养优秀人才——厦门大学理科基地建设和改革的回顾与前瞻 [J], 陈品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设计说明目录第一章设计总说明第二章总平面设计第三章建筑设计第四章结构设计第五章给排水设计第六章强电设计第七章弱电设计第八章暖通空调设计第九章消防设计第十章环保设计第十一章卫生防疫第十二章劳动保护第十三章节能设计第十四章人防设计第一章设计总说明一、工程概况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厦门大学翔安校区位于厦门市翔安区东南沿海区域,校园南临翔安南路,北靠香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的鹊鸟髻,西为现状茂林村,东面隔40米规划道路与现状沙美村相望。
基地总体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总用地面积约243公顷(合3645亩),总办学规模拟为全日制学生30000人,教职工5000人。
本案设计新校区前区一主四从主楼群,是新校区一期工程的主体,其设计统领未来校园总体风貌。
基地位于学校中轴线上南侧位置,北侧紧临人工湖,南侧是由草坪绿化装点的开阔的入口广场,正对校区主校门,校门南侧不远处就是大海,用地北高南低,自然条件优越。
总体规划将主楼群分为三个组团,共五栋建筑,自东向西按照1-5编号。
3#楼居中为图书馆。
东侧1#、2#楼为公共教学楼组团,西侧4#、5#楼为公共实验楼组团。
规划地上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根据地形条件和设计需要调整。
本次初步设计包括公共教学楼组团(1-2#楼)和公共实验楼组团(4-5#楼)楼。
4栋建筑体量相当,地上建筑面积2.6-2.8万平方米,高度4-5层。
工程名称:厦门大学翔安校区主楼群子项名称:公共教学楼组团(1-2#楼),公共实验楼组团(4-5#楼)建设单位:厦门大学建设地点:福建厦门二、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4.《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5.业主提供的测绘资料6.厦门大学翔安校区主建筑群方案设计任务书7.厦门大学翔安校区总体规划8.建设单位对投标方案的修改意见9.国家和福建省现行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设计规范三、设计理念本次工程是在统一规划下的单体建筑设计。
63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建筑设计理念与实践李 慧 厦门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厦门 361000摘 要: 本文结合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建筑设计部分案例,对大学校区建筑设计实践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翔安校区;嘉庚风格;一主四从;尊重自然1 工程概况厦门大学现有校本部、漳州校区和翔安校区三个校区,总用地面积近9000亩(约60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141万平方米。
其中,翔安校区占地3645亩(厦大校本部约2500亩,漳州校区为2568亩),规划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
翔安校区位于翔安区新店镇,北依香山山脉、南临翔安南路、东接沙美村、西连茂林村,内涵3个天然水库,两个人工湖,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整体以山体为界限向南侧海域逐渐降低。
翔安校区规划在保留和整合原有山脉和水系的情况下,以主楼群为核心轴,通过一条围合的校园主路相联系,并发散开来形成“一核多中心”的构架,展开了各功能布局,形成和谐统一的山水校园。
主体建筑遵循了一主四从的传统和红白两色的基调并进行了新的演绎(见图1)。
图1 翔安校区总平面图2 设计原则(1)本校区在遵循因地制宜、尊重自然的原则下对现有的山体和水系进行了保留和整合,达到建筑与山水、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人文主义原则:翔安校区主体建筑遵循了“一主四从”的传统布局,建筑造型采用了嘉庚风格,尊重厦门大学的传统文化,注重文脉的延续。
(3)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合理的布局模式和功能分区,尽可能地缩短学生的步行流线,做到人车分流,方便师生的学习和生活。
(4)建筑设计在兼顾功能合理布局和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创造高效、生态、适用的现代化空间,并充分考虑建筑节能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建设注重节水、节电、节材和环保设计,注重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应用。
在常规建筑节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光导照明、生态建筑材料等)。
规划建设中水处理系统,利用中水进行绿化、冲洗道路及补给景观水,力争实现零排放。
30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3.18境的交互[3]。
本文引入心理学家詹姆斯·吉布森(James Gibson)于其著作The Senses Considered as Perceptual Systems 中提出五种知觉系统:方位系统、听觉系统、触觉系统、味觉和嗅觉系统,以及视觉系统[4]。
从五个系统出发分析身体对环境的感知,不同的具身性交互体验被处理成不同的边界空间信息。
2具身认知下的边界空间景观设计要点下文以回归具身的方法对校园边界空间进行设计,解决厦门大学边界局部节点空间存在的隔绝身体体验的问题,将景观设计的要点与五种知觉系统相结合,强化城市和校园主体在厦门大学边界空间中的具身性交互体验。
2.1方位系统道路交通规划是身体感知方位的系统建构过程,在景观设计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机动交通流线、游览与人流路线。
这两部分的主要目的在于形成景观轴线,景观轴线能够给身体以强烈的方位引导。
校园边界空间的交通组织所形成的景观轴线就是身体感知方位系统的交互环境。
2.2听觉系统听觉系统首先是身体感知方位的声音导向,其次是通过听觉刺激大脑的空间想象,在人脑中留下景感。
在校园边界空间,身体已经远离校园中心,听觉系统所感知到的声音更多来自城市。
对于校园主体而言,城市景感在此场域内逐渐清晰;对于城市主体而言,校园方位及大学的人文景象在此呈现。
2.3触觉系统身体对环境的感知通过空间材料的触摸是最为直接和真实的,校园的边界空间往往包含多个景观节点,通过皮肤、肌肉和关节对每个节点的细部感知能够加深主体对校园边界空间的整体印象。
材料自身的特性是通过皮肤的表摘要 在网络教学空间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校园的物理空间依旧具有其重要性,校园边界空间作为校园与城市间的界和域,仍属于校园空间的一部分,是校园文化价值观传递的重要窗口,也是城市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文章基于具身认知理论,以厦门大学思明校区白城地块为例,总结高校边界空间的景观设计策略,并基于感知系统的五种具身性交互体验进行景观设计。
一、前言20世纪后期,我国大学校园建设急速发展,由于扩张的急剧化与理论的滞后,大学校园建设普遍面临文化缺失的问题。
不顾校园地域文化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最终使得校园文化指向不明,陷入困境。
因此,关照大学校园地域文化的实践是有必要的。
基于校园地域文化视角的建筑设计理念可以归纳概括为:理解地域文化,介入校园环境,营造适宜场所,文脉延续创新。
[1]二、闽南地域文化的理解地域文化是特定的地缘特性与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蕴含着人类群体、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三大基本要素,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地缘性。
在中国的区域文化范畴中,闽南文化是独树一帜的。
概括地理解“闽南文化”,首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但在传承中又有所变异。
其次,海洋文化使得闽南文化具有开放性的意识,在文化概念上,多阴柔而非刚烈;加之亚热带气候的影响,人们生活必须关注遮阳、避雨、通风等一些行为空间环境。
对闽南文化的理解简而言之为:中原文化的传承—变异的承袭;海洋文化的体现—开放的意识;亚热带气候的影响—阳光下的柔情。
[2]闽南文化表现在建筑上具有独特的个性,具有海洋文化内涵和亚热带气候的特色。
[3]对于这些特性,本地人有着十分强烈的认同感,对外来人而言又具有强烈的异质印象。
闽南地域文化传统建筑的多元性为当今的建筑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倾向:1.关注地域气候特征由于海洋性气候的影响,闽南地区多雨多阳光,当地人多关注“风水”,闽南现代建筑创作的一个倾向即是基于地域空间的营造。
这类建筑充分关注营造通风、阴凉、避雨等空间,从自然气候的关注中寻找现代建筑的处理手法,这既利于人的行为,又符合人的心理感受。
2.关注地域形式特征闽南传统建筑形态活泼、个性鲜明,呈现内在活跃的视觉张力。
同时建筑的色彩体系中色相多元,色调冲突,表现在建筑上便是红砖墙呈主色调,细节装饰色彩绚丽、活泼、热烈,有别于北方的沉重色彩。
建筑形态呈现为稳重的石基,内聚的围墙,夸张的曲脊。
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建筑设计中的主要理念与实践应用摘要:本文结合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建筑设计部分案例,针对大学校区建筑设计实践进行简单的分析。
希望能给同行参考借鉴!以期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翔安校区,嘉庚风格,一主四从,尊重自然风光旖旎的厦门是我国南方海岸线上的一颗明珠,人、海、岛、山、城在这里和谐地融为了一体。
坐落于此的厦门大学是我国名校之一,其特色鲜明的校园风貌让每一个到此的人流连忘返。
近年来厦门大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翔安新校区是其新开辟的教育空间。
1、项目背景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建的,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58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校本部位于厦门岛南端,被称为“中国最美校园之一”,校园内保留了一批由嘉庚先生亲自主持修建的具有中西合璧特色的建筑,呈现出独特的“嘉庚风格”。
校园主体建筑大多一主四从、一字排开的布局,使得建筑气势宏伟。
在校园选址上“依山傍水、就势而筑”,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色,以人工美和自然美相互辉映,和谐统一又彰显着独特的个性。
因而形成了厦门大学独特的校园风格和文化。
厦门大学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对台交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人文条件,为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学科结构、科学统筹校区发展,更为建设成为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所以在校本部和漳州校区的基础上,建设了厦门大学翔安校区。
2、工程概况厦门大学现有校本部、漳州校区和翔安校区三个校区,总用地面积近9000亩(约60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141万平方米。
其中,翔安校区占地3645亩(厦大校本部约2500亩,漳州校区为2568亩),规划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
翔安校区位于翔安区新店镇,北依香山山脉、南临翔安南路、东接沙美村、西连茂林村,内涵3个天然水库,两个人工湖,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整体以山体为界限向南侧海域逐渐降低。
厦门大学翔安校区主楼建筑群设计江源【摘要】通过对厦门大学的规划布局传统进行研究,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主楼建筑群的设计中尝试了对传统进行新的演绎,从而使自然环境和建筑空间形成了有机的融合.【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0(036)010【总页数】2页(P19-20)【关键词】主楼建筑群;一主四从;显山露水【作者】江源【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江苏南京,2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4风光旖旎的厦门是我国南方海岸线上的一颗明珠,人、海、岛、山、城在这里和谐地融为了一体。
坐落于此的厦门大学是我国名校之一,其特色鲜明的校园风貌让每一个到此的人流连忘返。
近年来厦门大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翔安新校区是其新开辟的教育空间。
本项目为翔安新校区的主建筑楼群,位于整个校园的中轴线上,包括一座图书馆、三栋教学楼和一座实验楼。
其中图书馆5万m2,教学楼6万m2,实验楼2万m2,总建筑面积13万m2。
按照规划要求,设计延续了厦门大学一主四从的建筑布局传统和红白两色的基调,并在此基础上探寻了对这种传统进行新的演绎(见图1,图2)。
1 背景分析1)城市分析。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
厦门市地处我国福建省东南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侨乡风情,是一座风姿绰约的“海上花园”。
2)校园分析。
厦门大学地处厦门岛南侧海滨,依山面海,环境优美。
其中西合璧,造型独特的建筑楼群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成为中国近现代校园建筑的一个典范。
2 基地分析1)区位交通分析。
厦门大学翔安校区位于厦门市东部,翔安区东南沿海,东边与南安市接壤,对岸为大嶝岛和金门,北边为香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2)山水资源分析。
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北枕绵延数百里的香山风景区,南向烟波浩淼,水天一色的海面,同时基地内还自由分布若干山体和水库,山水资源极其丰富。
3 设计宗旨1)规划设计一座属于厦门大学翔安新校区的大型公共图书馆和教学楼。
2)以基地周边景观为主导,显山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