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45页
- 格式:ppt
- 大小:574.00 KB
- 文档页数:45
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感觉(sensation)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主观上的反映。
它是人和动物机体为了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所必需的一种功能。
机体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刺激首先作用于不同的感受器或感觉器官,通过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将各种刺激所包含的能量转换为相应的神经冲动,后者沿一定的神经传人通路到达大脑皮质的特定部位,经过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觉。
由此可见,各种感觉都是通过特定的感受器或感觉器官、传人神经和大脑皮质的共同活动而产生的。
本章所述内容仅限于感受器或感觉器官的功能,而各种感觉的最终形成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密不可分,这些内容将在第十章中进一步加以阐述。
第一节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receptor)是指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受器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简单的感受器就是感觉神经末梢,如体表和组织内部与痛觉有关的游离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是在裸露的神经末梢周围包绕一些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样结构,如环层小体、触觉小体和肌梭等。
另外,体内还有一些结构和功能上都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如视网膜中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是光感受细胞,耳蜗中的毛细胞是声感受细胞等,这些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如眼的屈光系统、耳的集音与传音装置),就构成了复杂的感觉器官(sense organ)。
高等动物最主要的感觉器官有眼(视觉)、耳(听觉)、前庭(平衡觉)、鼻(嗅觉)、舌(味觉)等,这些感觉器官都分布在头部,称为特殊感觉器官。
机体的感受器种类繁多,其分类方法也各不相同。
根据感受器分布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感受器(inter·oceptor)和外感受器(exteroceptor)。
内感受器感受机体内部的环境变化,而外感受器则感受外界的环境变化。
外感受器还可进一步分为远距离感受器和接触感受器,如视、听、嗅觉感受器可归属于远距离感受器,而触、压、味、温度觉感受器则可归类于接触感受器。